安徽省城际铁路规划

安徽省城际铁路规划
安徽省城际铁路规划

附件2

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 规划概况

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范围确定为安徽皖江城市带及与皖江城市带紧密相连的合肥经济圈同城化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中心城市,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六安、淮南、蚌埠等11个城市,土地面积约9.84万km2。重点规划范围为安徽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8个地级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7.6万km2。

本次规划皖江城际铁路方案为“以合肥为中心五条放射线”+“四条省际贯通线”+“三条都市区城际线”的基本构架,规划线路13条,其中新建线路11条,规划区内规模1744km,2条城际线利用合九、池九客专;另外规划新增3条客货共线铁路开行城际列车兼顾城际功能。近期计划建设的线路共7条,其中新增规划线路5条(另外2条城际线利用合九、池九客专),规划区内新增规模为412km,投资517.4亿元。具体见表1。

规划年限: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表1 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分步建设方案汇总表

2 规划区环境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1)环境空气

根据《2012年安徽省环境质量报告书》,2012年,全省1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合肥市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全省平均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5%,15个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0%以上,合肥市为87.2%。可吸入颗粒物为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季节变化明显,秋冬污染较重。

(2)水环境

2012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66.7%的断面(点位)水质状况优良,11.4%的断面(点位)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江河水系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湖泊、水库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

(3)声环境

2012年,全省城市声环境声源构成以生活类声源为主。全省城市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53.4分贝,噪声状况质量等级为较好,58.7%的城市区域未受噪声污染。16个地级市城市中,区域声环境噪声状况为好或较好的城市有13个,轻度污染的有2个,中度污染的有1个。与上年相比,全省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

(4)辐射环境

2012年,全省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含宇宙射线贡献值)测量均为98.2%纳戈瑞/小时,范围为87.4~103.7纳戈瑞/小时保持在背景值水平;长江、淮河、巢湖流域水体总α放射性不超过0.10贝克/升,总β放射性水平不超过0.47贝克/升,处于正常本底范围;土壤监测点放射性水平正常。

(5)生态环境

2012年,全省范围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态系统较稳定。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生态环境状况优,生态系统稳定;皖中和皖南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良,生态系统较稳定;皖北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一般,生态系统相对脆弱。

3 与相关政策及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与相关政策及规划的协调性综合分析结论汇总于表2。

表2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与相关政策及规划的协调性综合分析汇总

4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1)声环境影响预测

并行既有铁路路段,一方面新建线路会引起的噪声增加,另一方面既有线客流被新线分流之后车流量大为减少,既有线的噪声影响随之降低,由于新建城际线路主要运营电力牵引的动车组,同等速度条件下声级低于普通客车,使得并行路段靠近既有铁路一侧敏感点处环境噪声因新建线路引起的增加量远小于既有线的减少量,叠加后的环境噪声较现状降低,减少量约1~5dB,靠近新线一侧敏感点因新建线路引起的增加量一般在3dB以内。

新建线路区域一般位于城市郊区或农村区域,现状环境噪声不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背景值较低,一般满足2类功能区标准要求。规划城际铁路建成之后,环境噪声增量较大,增加量一般在5dB(A)以上,20dB(A)以内。

(2)振动环境影响预测

由于城际铁路以运行电力牵引的动车组为主,全线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振动源强在同等速度条件下较普速列车低3.5dB;城际铁路运行旅客列车,在同等速度条件下普速旅客列车比货物列车振动源强低3dB。由此可见,随着车辆、线路、轨道等铁路设施的技术进步,城际铁路的振动源强要低于普速铁路,影响范围和程度相对较小,在控制了噪声影响的前提下,城际铁路的振动影响将不是规划制约因素。

(3)水环境环境影响分析

①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线网规划中各项目在运营期排放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BOD、COD、SS等。根据铁路网总体规划,规划铁路网建成后,污废水排放量约为7600m3/d。排放的污水大部分可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少量经车站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受纳水体。

由于规划区域内河网密集、水系发达,且区域内居民主要以地表水体作为饮用水源,水源保护区分布密集,规划线路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水源保护区的保护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第五十八的规定“禁止

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因此对于各规划线路可能涉及水源保护区的规划线路,在下阶段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线路方案的合法性,避免穿越一级水源保护区;对于线路无法避让二级水源保护区及准水源保护区的路段,建议尽量采用隧道形式下穿以此减少对水源保护区的不良影响;应重点加强施工期的防护措施,防止水中墩施工及施工废水排放可能对饮用水源的污染。

本江皖江城际规划涉及的水源保护区类型主要为河流型,兼以湖泊水库型,规划的城际线路一般以桥梁形式跨越,根据类似工程经验,通过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不会对这些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和水量产生较大影响。

②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源为沿线车站、动车运用所,污水量较大,特征污染物为COD、BOD、石油类、氨氮、动植物油、LAS等。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当地既有或规划的市政污水管网,最后纳入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或者按照环保要求,达到相应的污水排放标准后排入地表水体。车站、动车运用所的污水排放均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应的污水排放标准,因此不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根据区域内地下水的赋存、径流条件及与规划线路埋设位置的空间关系和规划项目车站可能采用的规模大小,本次评价认为规划项目实施后对区域内地下水的流场不会造成明显的全局性的改变,总体上,区内地下水的径流总量将基本不变;同时,水位壅高造成规划区域内地下水环境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极小。

本次规划线路施工时主要产生三类污水:建筑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暴雨冲刷的地表径流。此类污水性质较为简单,主要污染物为COD,SS和石油类,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污水处理工艺以及在施工现场合理布设截水沟、沉淀池和排水管道等严格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基本上可阻断污染物进入表层土壤以下含水体的各种途径,因此施工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几乎无法进入到地下含水层中,能有效防止地下水遭到污染,则规划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类比同类型城际铁路车站施工,规划项目实施过

程中车站基坑施工在采取了一定挡水结构后,施工涌水造成的影响范围一般在基坑两侧20m以内;同时,区间隧道施工降水影响范围一般为半径150m 以内的区域,只是施工段小范围内地下水水位会短时期形成局部下降漏斗。因此,车站基坑和区间隧道施工对区域内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可控。

(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城际铁路系统由于采用电力牵引,基本实现大气污染的零排放;另一方面,由于城际铁路的建设,将减少工程沿线公路交通汽车的尾气排放量,有利于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动车运用所内燃调机是流动源,废气污染物排放量极少,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甚微。

(5)固体废物影响预测

规划实施后,营运期主要固体废物包括车站办公生活垃圾、旅客列车、动车运用所生产、生活垃圾。由于产生量较小且分散,只要加强管理,可得到妥善处置。

(6)电磁环境影响预测

皖江城际铁路规划中各条线路均采用动车组、电力牵引,电力机车运行时因受电弓和接触网滑动接触会产生脉冲型电磁污染,对沿线采用天线收看电视的居民的收视效果将产生不利影响;高架桥或高路堤过车对电视收看将会产生遮挡、反射影响,影响收看质量。此外,主变电所等固定设施产生的工频电磁场,也会引起附近居民对电磁影响的担忧。

皖江城际铁路规划实施后,列车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电视收看的影响可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来消除;规划实施中,尽可能使主变电所远离敏感建筑(医院、学校、幼儿园、密集居民区等),最小距离大于30m,以减轻人们对电磁场影响身体健康的担忧,减少投诉纠纷。

5 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表3规划优化调整建议一览表

续上

6 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

6.1 土地资源保护对策措施

(1)项目设计中应贯彻少占地、避免占用耕地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耕地占一补一、土地复耕、临时用地及时恢复等措施和所需投资;对于人口密集、对建设用地高度敏感的地区,优化线路纵断面设计、合理确定路桥分界高度,尽量提高桥梁占线路总长度的比例以节省用地。

(2)城际铁路通道选线时建议尽量与既有铁路、高速公路公用交通廊道,即可避免城际铁路线多次分割同一城市,又有利于所在地区合理规划沿线土地资源,也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同时还可以减少交通噪声、振动的影响范围。

6.2 能源利用保护对策

(1)优化牵引供电方案,采用合理的供电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城际铁路运营对沿线地区电网的压力。

(2)大力发展车辆轻量化,选择合理的列车运行速度,降低能耗。

(3)合理规划车站设置,优化开行方案,在满足旅客出行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列车的停站次数与越行次数,可以有效的降低列车动能和自用能耗的损失,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4)优化动车运用所总图布置以节约能源;优化设计,合理确定运用和检修工艺,减少机车车辆、动车组的空驶距离,达到节能的效果。

(5)优化站房的结构设计,如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穹顶,地面进行透光处理,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减少能源消耗;加大新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增加能源供应渠道。

(6)发展推行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淘汰国家明令公布的落后高耗能设备和工艺。

6.3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从源头上尽量避免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①绕线路前期选线、选址应尽量绕避或远离环境敏感地区,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

②合理规划线路,减少对农田的占用,工程线、站位将尽量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少占耕地;永久用地与临时用地相结合,减少临时占地量;采取工程措施减少土地占用量。

③合理规划穿越水体的线路走向,减少对水体及水生生物的影响,规划线路应尽量绕避湖泊。

④合理规划线路,减轻对沿线动植物的影响。野生珍稀保护动植物一般分布在沿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法定保护敏感区内,工程前期选线阶段,将尽可能绕避这些敏感区,以减少对工程沿线野生动植物的影响。

(2)采取相应的减缓和补偿措施降低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①在线路选线无法绕避敏感保护目标时,必须征得保护区管理机构同意并经原批准该保护目标设立的行政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批准,在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改变线路经过区域性质和功能的前提下,方可有条件通过。

②临时用地使用结束后进行复垦或采取其他土地整治措施;合理设计线路纵断面,通过提高桥梁、隧道所占线路总长度的比例来节约用地。

③合理规划土石方调配,实现填挖平衡,最大限度地减轻工程对林地的破坏,保护森林资源。

④项目选线穿越大型河流时,进一步论证跨越形式,尽量采取隧道盾构施工方案,减轻对水体及水生生物的影响。

⑤线路设计时路基、桥梁、隧道、取土场、弃土(渣)场应采取相应的工程和植物防护措施,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对所经地区造成的水土流失量。

⑥线路设计尽可能提高桥隧比例,减轻线路对野生动物的阻隔。城际铁路工程建设中通过路基边坡绿色防护、线路及站场绿化来补偿植被破坏引起的生物量损失。选择绿化物种时,尽量选择当地物种,降低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3)规划线路可能涉及的生态敏感区的保护方案

在项目无法绕避敏感保护目标时,必须征得保护区管理机构同意并经原

批准该保护目标设立的行政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批准,在改变项目经过区域性质和功能的前提下,方可有条件通过。

6.4 噪声控制措施

(1)通过选用低噪声车辆及轨道结构、铺设无缝长钢轨、进行轨道减振、设置声屏障及绿化林带、置换敏感点功能或建筑隔声防护等有效防治手段,结合改善运营组织、管理的措施,达到降低城际铁路噪声影响的目的。

(2)地方各级规划部分应对城际铁路两侧用地进行规划控制,城际铁路地上线两侧第一排建筑宜规划为非居民住宅、学校和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城际铁路噪声影响范围内新建学校、医院、集中居民住宅区等敏感建筑时,应由开发商承担防治城际铁路噪声影响的责任。

6.5 振动控制措施

城际铁路振动影响防治主要从车辆振动控制、轨道结构减振以及受振点防护入手。城际铁路主要运营轴重轻的动车组,从源强上降低了振动影响;城际铁路全线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线路等级、标准与客运专线接近,路基填筑密实、桥梁桩基深等工程因素致使其减振作用都要优于普通铁路,此外还有弹性轨枕、道碴垫、道床垫、弹性扣件等工程减振措施;受振点防护方面可结合噪声防治采取敏感建筑物功能置换措施。采取措施后城际铁路产生的振动可满足标准要求。

6.6 水污染控制措施

(1)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皖江城际规划项目经过的部分重要敏感地段,需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治可能产生的水环境污染,在采取有效环保措施后,规划实施对这些敏感水体将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对于不能进入市政管网的车站、动车运用所,评价建议预留相关深度处理工艺,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

(2)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测,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案,

对施工降水尽量综合利用,防止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并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②在城际铁路隧道施工中若有穿透含水层,应采取分层止水等防护性措施以保护地下水资源,避免因施工造成大规模的地下水流失。

③施工中若需要基坑降水,应按照有关要求,编制疏干排水方案,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加强油类等施工材料的使用和管理,做好施工机械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可将施工作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的影响降至最小。

6.7 电磁辐射防治措施

皖江城际规划实施后,列车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电视收看的影响可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来消除,同时可完全消除高架铁路桥和车体的反射、遮挡影响。

规划实施中,尽可能使主变电所远离敏感建筑(医院、学校、幼儿园、密集居民区等),最小距离大于30m,以减轻人们对电磁场影响身体健康的担忧,减少投诉纠纷。

6.8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为减少施工扬尘,取、弃土场和高边坡地段要尽快进行绿化,避免表土长时间裸露;施工车辆和机械经过路段,要经常性采取洒水降尘措施;运土车辆经过城镇、村庄和主要交通干道时要用蓬布覆盖;对运输车辆要合理选取和组织行车路线。

尽量选用耗能低、效率高的施工机械,减少施工机械尾气污染。

对于施工营地的食堂,燃煤尽量选用低硫份的优质煤。限制工地食堂、工地饭馆和单独小灶的数量,建议改用天然气作燃料,以减少燃煤污染物的排放。

7 跟踪监测与评价

为进一步解决规划环评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有必要对规划实施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价:

(1)线路选线和场站布局设计过程中的跟踪监测和评价

在下一阶段的各线路的选线和场站布局设计中,应重点监测和评价工程与沿线环境敏感目标的临近程度,依据有关保护法律、法规进一步论证工程选线和布局的环境可行性;同时依据本报告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分析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进一步优化工程的选线和布局。

(2)专项环境影响评价和竣工验收

在城际铁路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规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进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竣工后,及时委托进行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化建议

本次规划范围内包含的建设项目(一般为五年内)涉及环境空气、固体废物污染影响、高架线路电磁干扰等内容的部分可以适当简化。

建议在下一步建设项目环评中重点注意以下内容:注重生态及水环境环境影响预测,特别是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文物及水源保护区的影响;重视地上线声环境和地下线振动影响预测与评价,重点论证工程选址选线的环境合理性;重视公众参与,对于难以调整或争议较大的线段或方案,召开听政会或论证会,慎重解决。

8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相关规划目标,符合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皖江地区建设城际铁路,对于推动皖江地区新一轮的发展、促进皖江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实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的战略目标,推进我国城际铁路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皖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区域旅客运输网络、提高城际间客运输送能力、满足旅客运输需求多元化以及促进城际交通结构合理化,为区域内城市布局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通过规划协调性分析,虽然在局部地区规划线路与区域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规划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但通过下阶段设计对局部规划线路的优化调整,可确保城际铁路规划与皖江地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协调;通过优化线路走向、敷设方式或采取相应的降噪、减振措施,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城镇人口密集区可能产生的噪声、振动影响是可控的。

因此,从推动皖江地区城市群的同城化发展、节约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及推动城市(群)“公交优先”发展等方面分析,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布局合理、可行的,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该规划方案是可行的。

广东省国有企业的名单

广东国有企业的名单 1 广东梁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 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 广州市金辉建筑置业有限公司 4 广州市住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5 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 广州华盛工程实业有限公司 7 广州市建筑置业公司 8 广州市黄埔区建筑工程总公司 9 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10 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11 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2 广东长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3 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 14 广东中南建设物业发展总公司 15 广州市建筑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16 广州协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7 广州市番禺区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18 广州市花都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9 广州房实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20 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21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2 广州恒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3 广州市越秀区住宅建设公司 24 广州南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25 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6 广州振中建设有限公司 27 广东捷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8 广东海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9 裕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0 广东华盛建设有限公司 31 广东省华侨建设工程公司 32 广东珠江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33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4 广东中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35 广东新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36 广州市建安实业有限公司 37 广州市坤龙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38 广州市公路工程公司 39 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40 广东晶通公路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1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42 广东地方铁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43 广东省广梅汕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44 广东省航盛工程有限公司 45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46 广东省源天工程公司 47 广东省电力工业局第一工程局 48 广东省电力工业局输变电工程公司 49 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 50 广东十六冶建设有限公司 51 广东省石油化工建设集团公司 52 广州市市政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53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54 广州市自来水工程公司 55 广州市市政工程维修处 56 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57 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58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59 广州市恒嘉建设有限公司 60 广东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61 广州市宝盛建设实业有限公司 62 广东保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3 广东省电信工程公司 64 广州市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65 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 66 广州市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67 广州市水电设备安装公司 68 广州中煤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69 广东金东建设工程公司 70 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 71 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集团公司 72 广州市第一装修公司 73 广州市美术公司 74 广州市第三装修有限公司 75 广州市第二装修公司 76 华辉装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77 广东省建筑装饰集团公司 78 广东省美术设计装修工程公司 79 广东建雅室内工程设计施工有限公司 80 中国联和承造实业有限公司 81 广州市第四装修有限公司 82 广州城建开发装饰有限公司 83 广州珠江装修工程公司 84 广东粤铝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85 广州市设计院工程建设总承包公司 86 广东广发装饰工程公司

广州名企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铝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欧派家居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新塑料有限公司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广日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番禺粤新造船有限公司广州纺织工贸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蓝粤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高金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路翔股份有限公司 利建集团有限公司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雅芳(中国)有限公司 高露洁棕榄(中国)有限公司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 霸王(广州)有限公司 广州敏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广州星河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海鸥卫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 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 贝尔罗斯(广州)电子部件有限公司广州锦兴纺织漂染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水电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 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嘉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德邦物流服务有限公司 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 广东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 广东南粤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番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十大枢纽介绍

中国铁路十大枢纽介绍 1.北京铁路枢纽:北京铁路枢纽属环形铁路枢纽,核心区形成内环(北京一北京南一广安门一北京西)和外环(丰台、丰西一东南环一双桥一东北环一西北环一丰沙一丰台、丰西)二重环线。通过环线连接京广、京山、京包、京原、京九、京承、京秦、京通、丰沙等9条铁路干线,并有国际列车通往朝鲜、蒙古和俄罗斯。北京铁路枢纽是以特大型客运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和路网性编组站丰台西站为主。北京铁路枢纽范围:京广线至琉璃河南站;京山线、京九线至黄村站;京包线至南口站;京原线至良各庄站;京承线至密云站;京秦线至通县站;京通线至怀柔北站;丰沙线至安家庄站。 2.天津铁路枢纽:承担着出入山海关车流的编组和天津地区客货到发以及港口物资水陆联运的任务。1949年以后,天津处于京哈、京浦两大铁路动脉交汇点,铁路建设发展迅速,先后修建和新建了唐塘复线、京山三线、陈塘支线、南堡支线、津浦复线、北环线、李港线、京九铁路津霸(州)联络线。

3.上海铁路枢纽:是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枢纽站。既是京沪线和沪杭线的终点,又是我国远洋航运和沿海南北航线的中心,客流量和货运量极大。上海铁路枢纽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线路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吸引区内工农业生产发达,内外贸易兴旺。人口稠密,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客货运输最繁忙的枢纽之一。 4.哈尔滨铁路枢纽:是连接五个方向的东北北部最大的铁路交通中心。有哈大、滨洲、滨绥、滨吉等干线在此汇合。过境运输量很大。主要是木材、粮食、煤炭和大豆等。哈尔滨铁路枢纽管辖线路覆盖黑龙江省全境,兼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吉林省北部,有干线、支线和联络线67条,营业里程6734.7公里。滨绥线东端的绥芬河站和滨洲线西端的满洲里站,分别与俄罗斯远东铁路、后贝加尔铁路接轨。管辖线路南端在5条铁路的分界点(长滨线的兰棱站、平齐线的泰来站、通让线的立志站和图佳线的斗沟子站)与沈阳铁路局管辖线路衔接。 5.郑州铁路枢纽:地处我国中原地带,陇海、京广两大干线在此相交,沟通了东西南北十几个省的货物,是全国铁路网的“心脏”。郑州枢纽中的郑州北编组站站型为双向纵列式三级六场,在下行调车场尾部设有辅助调车场。其中上发场五渡十交大型组合道岔是当时我国最为复杂的道岔,大大提高了列车编解能力。编组站规模庞大,布局紧凑,编解能力强,主要承担着南北京广线、东西陇海线四个方

珠三角城际铁路运营公司筹建方案717

关于珠三角城际铁路交由广东地方铁路公司 运营的建议(建议改为:关于广东地方铁路公司介入珠三角城际铁路运营的建议) 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年修订)》,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将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覆盖珠江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的“三环八射”城际交通网络,建成城际铁路(以下简称城轨)16条,里程1478公里, 除已经建成的广珠城际、广佛地铁外,还有14条线路、1298公里需要建设, 目前在建的项目有穗莞深、莞惠、佛肇、广清等城际线。根据建设进度预测,莞惠线和佛肇线将于2015年12月开通,城轨运营问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因此,我们建议上级考虑将莞惠和佛肇线交由广东地方铁路公司(以下简称地铁公司)运营,即以地铁公司为平台成立珠三角城轨运营公司(以下简称运营公司),在珠三角城轨业主领导下,负责珠三角城轨(第一阶段是莞惠线和佛肇线)的行车调度指挥、客运组织和服务、运输设备设施维修养护业务。 一、广东地方铁路公司概况(本条已删第一点) 广东省地方铁路公司系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省铁投集团”)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5552万元,成立于1962年,前身是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下属的广东省地方铁路总公司,1997年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划转广东省新成立的广东省

铁路集团公司,但直到现在,地铁公司管内的两条线路一直与国铁京广线互联互通,日常运输生产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具体指挥。地铁公司已有51年从事铁路客货运输及配套服务的历史,车机工电辆等铁路运营工种齐全,从业人员数969人(人员构成情况见下表),作为综合性铁路运营企业具备从事城轨运营的基础。(建议增加管辖线路及业务介绍) 地铁公司人员构成情况表 分类标准员工人数(名)合计(名) 专业行车230(含调度9),客货运66,机车车辆47(含司机40),电务28,工务240,管理203,其他153。967,其中男801,女166 学历本科及以上63,大专177,中专技校109,高中243, 初中375 技术职称高级2,中级26,初级74,其他865 年龄30岁及以下118,31-40岁201,41-50岁415,51岁 以上233 二、地铁公司负责城轨运营的可行性及利弊分析(本条改动较大,仅供参考) (一)可行性 1.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生产布局能满足独立运营的条件。根据部省合作会议纪要和相关设计资料说明,目前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生产布局规划满足了“可独立可委托”的运营条件。部分规划项目建设进度不能满足前期开通线路的运营需要,可利用广铁集团公司现有运营设施进行过渡。如:珠三角调度指

xxxx集团本部部门设置情况及职能(终稿)

广东省xxxxxx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部门设置及职能调整方案 为适应我省城际轨道建设大规模展开,集团产业链业务启动在即的新形势、新要求,集团将对本部部门设置和职能进行必要调整。本次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的客观需要,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和效能监察工作的到位,确保城际轨道交通发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一个职责明确、统分结合、管理顺畅的组织架构。 一、调整情况 (一)根据工作需要,增设3个部门。一是设立监察审计部,将预算财务部的审计功能、原财务总监相应的监管职能划转到纪检监察审计部,不再设财务总监职位;二是设立技术管理部,负责集团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制订和集团重大技术决策、技术改造等归口管理工作;三是成立城际运营办公室,负责集团投资的城际轨道项目统一运营相关事务的统筹规划工作。 (二)人员编制情况。集团组织架构调整完善后,管理人员(不含财务结算中心)的编制为100人,其中:集团领导8人,中层27人,中层以下65人;工勤人员编制为13人。具体情况见附表。 二、调整后的本部部门设置

集团本部设:董事会秘书处、综合事务部、投资发展部、资产经营部、预算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建设管理部、党群工作部、监察审计部、技术管理部及城际运营办公室。其中:董事会秘书处与综合事务部合署办公,并设总经理助理和董事会秘书职位。 三、调整后各部门和办公室的职能分工是: (一)董事会秘书处 负责集团董事会日常基础性工作,设董事会秘书1名,工作人员1名。具体职责范围是: 1、协助集团董事长处理董事会的日常事务; 2、负责董事会非常设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 3、董事会秘书列席董事会会议,负责董事会会议记录,保证董事会有完整的组织文件和记录; 4、负责董事会会议的筹备及会议决议的整理,并负责会议文件和记录的保管; 5、负责集团向所出资企业委派的董事、兼职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及沟通协调; 6、负责督办、检查董事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集团生产经营信息,并向董事长、董事汇报; 7、负责国资委派驻集团监事会的联络工作; 8、负责集团所属企业对口部门的业务指导工作。负责董事会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 9、完成集团董事长、董事交办的其他工作。

新建铁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工程

新建铁路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 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评价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六月

新建铁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项目建设概况 (一)项目建设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 项目建设的地点 工程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起自穗莞深城际新塘站(增城区),经增城开发区、镇龙、中新知识城、竹料引入白云机场,之后经花山至广州北站(花都区),线路长度77.409km。 2. 项目建设的相关背景 为适应珠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从2000年开始,珠三角地区开始进行城际网规划研究;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年9月30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2009年修订)》。 2011年5月27日,铁道部计划司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召开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实施方案研究审查会,确定新增规划白云机场至新塘线路(穗莞深城际延伸线),路网示意图见下图。 2012年12月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报了本项目建议书《关于上报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项目建议书的

请示》(粤铁投集【2012】507号),2013年7月31号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项目建议书,《关于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项目建议书的复函》(粤发改交通函【2013】2229号)。 2013年12月31日,我院完成新建珠三角城际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件。2014年3月13日,铁路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组织对本项目可研进行了审查,2014年5月根据审查意见,完成了可研审查后修改文件。 (二)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 1.线路 工程新建线路全长77.409km。采用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全线采用60kg/m 钢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道床采用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岔区采用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 2. 路基 本线正线路基共有22处,总长约3.013km,主要工点类型:路堤坡面防护、浸水路堤、路堑坡面防护、深路堑、地下水路堑、短路基、地基处理、挡土墙、岩溶地段路基等。 3. 站场 全线设置车站13座,其中高架站10座,地下站3座。地下车站根据车站周边环境及交通疏解情况,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柱列式钻孔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钢(或砼)支撑。高架站采用建桥合一的结构形式。

2020年中国高铁规划图

2020年中国高铁规划图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 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一、规划方案。 (一)客运专线。 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具体建设内容: 1、“四纵”客运专线:⑴北京~上海客运专线,贯通京津至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⑵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南地区; ⑶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2、“四横”客运专线:⑴徐州~郑州~兰州客运专线,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 ⑵杭州~南昌~长沙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⑶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 3、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二)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 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 1、新建中吉乌铁路喀什~吐尔尕特段,改建中越通道昆明~河口段,新建中老通道昆明~景洪~磨憨段、中缅通道大理~瑞丽段等,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 2、新建太原~中卫(银川)线、临河~哈密线,形成西北至华北新通道; 3、新建兰州(或西宁)~重庆(或成都)线,形成西北至西南新通道; 4、新建库尔勒~格尔木线、龙岗~敦煌~格尔木线,形成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 5、新建精河~伊宁、奎屯~阿勒泰、林芝~拉萨~日喀则、大理~香格里拉、永州~玉林和茂名、合浦~河唇、西安~平凉、柳州~肇庆、桑根达来~张家口、准格尔~呼和浩特、集宁~张家口等西部区内铁路,完善西部地区铁路网络; 6、新建铜陵~九江、九江~景德镇~衢州、赣州~韶关、龙岩~厦门、湖州~嘉兴~乍浦、金华~台州及东北东边道等铁路,完善东中部铁路网络。

268-平衡多元主体利益的城际轨道综合开发制度设计

平衡多元利益主体的城际轨道综合开发制度设计 邵源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城镇群发展阶段,城际轨道交通也步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在多元建设主体、多元利益主体的特殊国情背景下,如何设计一套公平、合理的机制,并通过轨道综合开发获得的效益反哺轨道建设运营,是现阶段国内各省市面临的核心问题。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利用的开发收益应体现沿线地方政府投入的土地、资金等成本和合作开发收益,同时要按照市场规则给予其他的市场主体参与者以合理报酬,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的积极性。本文结合珠三角城际轨道建设的有关经验,按照“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构建全省为主体、省市协同的行政主导机制,各开发主体按照省统一规划实施土地综合开发。通过轨道交通项目红线内土地开发工作由该轨道交通项目业主承担,红线外土地开发采取“一市一公司、一地一政策”的制度设计,力争在平衡多元主体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城际轨道交通资源与城市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交通规划;城际轨道;综合开发;铁路投融资;制度设计;TOD 1、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城镇群发展阶段,城际轨道交通正步入大规模建设时期。作为服务沿线、便利群众、公益特点突出的公共产品,由于客流培育的长期过程、巨额建设贷款压力以及定价的公益性原则等因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本身经营利润前景并不乐观。以珠三角城际轨道在建的穗莞深、莞惠、佛肇城际三条线路为例,根据项目可研等资料分析,三个项目运营期前十年,预计亏损总计89.5亿元,年均近9亿元。为实现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按照“统筹规划、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完善铁路发展规划,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1]。 图1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在建项目预测亏损情况(单位:万元) 轨道交通运营亏损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各地均采取多种手段维持轨道交通的财务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其中,日本、香港等地依靠轨道建设经营捆绑沿线土地开发的模式,成功地解决了运营亏损难题。因此,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实现站点周边土地综合开发,通过综合开发获得的效益反哺轨道

广东省综合交通

廣東省綜合交通“十一五”發展規劃 廣東省綜合交通“十一五”發展規劃 “十一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根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特制定《廣東省綜合運輸體系“十一五”規劃》。 一、“十五”發展狀況 (一) 發展成績 “十五”期間,我省抓住國家進一步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提高交通設施技術水平和綜合運輸效率為中心,進一步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綜合運輸網絡規模、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為促進我 省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供了運輸保障。 1.綜合運輸能力明顯增強,運輸量快速增長 “十五”期間,我省交通基礎設施規模總量大幅增長,交通運輸網絡進一步完善,通達度進一步提高,綜合運輸能力顯著增強,客、貨運輸量快速增長。2005年,全省完成客運量21.6億人,完成貨運量16.9億噸,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34.1%和50%﹔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達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2645萬標箱,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140%和207%﹔全省機場旅客吞吐量達4175.6萬人,貨郵吞吐量達108.5萬噸,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94.8%和48.6%﹔輸油氣管道裡程達 1615.9公裡,比2000年增長5.2%。 2.公路建設取得顯著成績 到2005年底,公路總裡程達到11.5萬公裡,“十五”期間新增約1.2萬公裡,公路密度達64公裡/百平方公裡,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約達3140公裡。實現全省所有地級以上市通高速公路、與周邊省份(除海南省外)均有高速公路相連、市到縣通二級以上公路及縣到鎮通三級公路的目標﹔全省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全面展開。 3.鐵路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十五”期間建成了粵海、梅坎、陽陽、惠澳、羅定至春灣等一批鐵路項目,鐵路營業裡程達到1883公裡,新增裡程414公裡。2004年10月1日,省政府和鐵道部共同

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技术指引(试行),粤建规函〔2012〕793号

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 编制技术指引(试行) 粤建规函〔2012〕793号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清远市人民政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的重要工作部署,根据省政府《关于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机制的意见》(粤府函〔2012〕16号)关于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统筹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结合《城乡规划法》、《广东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商省有关部门,现印发《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技术指引(试行)》以进一步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明确站场TOD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对象 (一)规划编制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城际轨道站场所在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是单个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规划编制的组织、论证及经费安排等工作。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省铁投集团)、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下称珠三角城际公司)配合参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以及省有关部门按职能予以督促和指导。 (二)规划对象。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成熟一批、建设一批”的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线位及站场位置稳定后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应及时启动相应站场的TOD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实现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 综合开发规划的全覆盖。 (三)规划范围。以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为中心、半径800米左右用地为基础,结合周边规划路网、自然地理界线、行政界线、地籍权属界线及相关政府部门意见等,划定规划范围。其中尚未划拨、出让的国有土地,或需要调整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才能用于开发建设的土地,原则上应纳入省市合作开发备选用地。 二、明确站场TOD规划编制的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优化布局,保障区域的转型升级。各站场规划要切实按照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采用TOD开发模式推进土地综合开发,引导人口、产业和技术等各类要素集聚,将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建设成为珠三角区域践行新型城市化模

广东国有企业名单

1 广东梁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 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 广州市金辉建筑置业有限公司 4 广州市住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5 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 广州华盛工程实业有限公司 7 广州市建筑置业公司 8 广州市黄埔区建筑工程总公司 9 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10 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11 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2 广东长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3 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 14 广东中南建设物业发展总公司 15 广州市建筑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16 广州协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7 广州市番禺区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18 广州市花都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9 广州房实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20 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21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2 广州恒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3 广州市越秀区住宅建设公司 24 广州南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25 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6 广州振中建设有限公司 27 广东捷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8 广东海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9 裕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0 广东华盛建设有限公司 31 广东省华侨建设工程公司 32 广东珠江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33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4 广东中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35 广东新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36 广州市建安实业有限公司 37 广州市坤龙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38 广州市公路工程公司 39 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40 广东晶通公路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1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42 广东地方铁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43 广东省广梅汕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44 广东省航盛工程有限公司 45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46 广东省源天工程公司 47 广东省电力工业局第一工程局 48 广东省电力工业局输变电工程公司 49 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 50 广东建设有限公司 51 广东省石油化工建设集团公司 52 广州市市政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53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54 广州市自来水工程公司 55 广州市市政工程维修处 56 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57 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58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59 广州市恒嘉建设有限公司 60 广东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61 广州市宝盛建设实业有限公司 62 广东保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3 广东省电信工程公司 64 广州市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65 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 66 广州市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67 广州市水电设备安装公司 68 广州中煤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69 广东金东建设工程公司 70 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 71 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集团公司 72 广州市第一装修公司 73 广州市美术公司 74 广州市第三装修有限公司 75 广州市第二装修公司 76 华辉装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77 广东省建筑装饰集团公司 78 广东省美术设计装修工程公司 79 广东建雅室内工程设计施工有限公司 80 中国联和承造实业有限公司 81 广州市第四装修有限公司 82 广州城建开发装饰有限公司 83 广州珠江装修工程公司 84 广东粤铝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新建铁路引入枢纽方案研究

新建铁路引入枢纽方案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2T10:36:17.7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作者:谢刚 [导读] 根据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新建重庆至安康铁路、成都经达州至万州铁路、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等多个铁路项目。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10031 摘要: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多个以省会城市为主的特大型或大型铁路枢纽,如何确定引入枢纽方案成为新建铁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引入枢纽的影响因素,以新建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引入济南枢纽方案为例,总结提出新建铁路引入枢纽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新建铁路;引入;枢纽;方案研究 引言 根据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新建重庆至安康铁路、成都经达州至万州铁路、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等多个铁路项目。为此,引入枢纽的方案成为新建铁路的重要研究课题。 1、新建铁路引入枢纽的影响因素 1.1 枢纽现状 枢纽现状是新建铁路引入枢纽方案研究的基础,因此首先应分析枢纽内既有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线路条件,既有场站客、货运作业分工、规模及能力,梳理本线引入枢纽可行的接轨点或接轨站。 1.2 枢纽内在建、拟建工程 梳理枢纽内在建、拟建工程项目,做到近远结合,统筹考虑,尽量避免产生废弃工程,预留拟建工程衔接条件,节约工程投资。 1.3 城市规划及交通结构 城市规划是影响新建铁路引入枢纽线路走向、设站位置等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分析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规模及发展方向、结构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更好地为城市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城市交通结构主要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组成。分析城市交通结构除有利于准确把握各种运输方式所占份额,为运量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外,还可兼顾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发展,与之形成综合立体、协调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 1.4 枢纽总图规划及路网构成 我国铁路建设遵循规划先行的原则,各枢纽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客货分线”、“共廊走行”、“多点发车”、“立体疏解”、“整合集中”、“成龙配套”等设计理念完成总图规划,适应新线引入和运输的需要。同时,根据《全国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拟定了影响枢纽初、近、远期路网构成。因此,新建铁路引入枢纽时应结合总图规划及路网构成研究引入枢纽方案。 1.5 运量预测 运量是决定新建铁路项目主要技术标准、建设模式、规模等指标的重要参数。因此,需以本线功能定位为指导,以各种交通方式的交流量为研究对象,以“四阶段法”预测方法为基本思路,以相关通道的合理吸引范围及分工为原则,预测本通道承担的客货运量;预测中充分考虑线路宏观走向方案,拟定动态路网方案及不同情景,综合预测多方案初、近、远期客货运量。 1.6 枢纽自然特征 枢纽自然特征包含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气象特征;地震动参数及环境敏感点等内容,如山川、河流、不良地质(顺层、滑坡、岩堆等)、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传统古村落、遗址文化等)、水源保护区、泉群等。新建铁路引入枢纽时,应坚持“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原则,绕避不良地质及环境敏感点。 1.7 线路宏观走向 根据新建铁路项目通道建设方案论证,明确线路宏观走向,结合枢纽总图规划等因素,合理确定引入枢纽方案。 2、新建铁路引入枢纽的实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说明新建铁路引入枢纽的一般性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新建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济莱高铁”)引入济南枢纽方案实例进行分析。 2.1 济南枢纽现状 济南枢纽为环形枢纽,枢纽内既有车站22个,其中,济西站为主要编组站,济南站、济南西站为主要客运站,济南东站为辅助客运站,其他为中间站。 (1)济南站 济南站主要办理枢纽衔接方向普通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及通过作业、办理青岛方向动车组列车和部分北京、上海方向动车组的始发终到作业、办理上海至青岛方向通过列车作业。 既有济南站客货纵列式布置,客运车场设到发线7条,旅客站台4座。远期在济南站北站房工程既有客运车场北侧新增1台1线,改建后的济南站客运车场规模为5台8线。 (2)济南西站 济南西站为京沪高速铁路的客运站,承担枢纽内北京、上海及青岛方向动车组列车始发终到及通过作业。 车站设到发线15条,基本站台1座,岛式中间站台7座。车站北端设动车走行线连接西侧的动车运用所,并预留石济客运专线方向别引入车站的条件,车站南端正线两侧设连接济南西客站与既有济南站的京济南联络线。 (3)济南东客站 在建济南东客站主要办理京沪高铁、德州方向(石济客专)、青岛方向(胶济客专)、莱芜方向和滨州方向城际的始发终到作业,以及车站衔接方向的通过列车作业。 济南东客站共设27条到发线,胶济场置于最南侧按3台5线规模设置,太清场6台14线,济滨场、济莱场均按2台4线规模分场置于太清

天津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研究

一、天津市的自然与经济特征 天津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枕燕山,市区距离首都北京120公里,距山东省省会济南334公里,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318公里,距唐山134公里,距秦皇岛279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全市总面积1.19万平方公里,现辖13个区和3个县。2010年底常住人口1293.8万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8.85亿元,逐步形成以汽车、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和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尤其是2005年6月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拉开了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新高潮,滨海新区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海洋经济发展带、生态城区和功能区,通过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工业快速发展,确保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天津铁路枢纽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天津铁路枢纽地处华北北部天津市境内,是津山和京沪两大铁路动脉的交汇点,为京津城际铁路、津霸线、津蓟线、津山线、黄万线的起点;衔接北京、上海、山海关、霸州、蓟县和黄骅6个方向;是沟通关内外的咽喉,是东北与华北及华东等省区的重要交通要道,是一个客货混合、路港联运的大型铁路枢纽;对天津市经济发展乃至全国交通运输起着重要的衔接和保障作用。 京津城际和京沪高速铁路分别于2008年8月1日和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随着在建的津秦客运专线、津保铁路和京津城际延伸线以及规划中的环渤海城际铁路的引入,衔接6个方向的主要干线铁路将逐渐形成客货分线的大型环状放射形枢纽。枢纽内将形成以天津站、天津西站、滨海站、于家堡站为主要的大型客运站,以天津南站、滨海北站、天津北站、机场站、军粮城北站和塘沽站为辅助的客运站,最终形成“四主六辅”的客运布局。 南仓站作为枢纽内的主要编组站,是双向混合式三级五场站型;在路网上是一个区域性编组站,承担着山海关及其以远与中南、西南地区长距离车流的中转作业;承担相邻编组站 耿敬春聂英杰 天津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研究

九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研究

据九江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20年全市总人口 达到5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5万,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20万。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中心城区在重点开发建设八里湖新区的同时,继续适当向南并沿城西、城东港区两翼发展,适时将港口街组团、姑塘组团纳入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九江将建成为江西省北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沿长江重要的工业开发基地。 1 九江铁路枢纽概况 九江铁路枢纽目前衔接(北)京九(龙)、武(昌)九(江)、合(肥)九(江)、铜(陵)九(江)线及(南)昌九(江)城际铁路5条铁路干线和沙浔铁路支线。根据中长期路网规划,九江地区还将新建的铁路有京九、武九客运专线,九江—池州及九江—合肥城际铁路、九(江)景(德镇)衢(州)铁路、岳阳—九江铁路等,这些铁路的引入对九江市的城市建设和规划、建设用地的安排等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枢纽范围北起京九线孔垄站,南至京九线马回岭站,西至武九线九里垄站,东至铜九线湖口站。京九线南北贯穿整个九江铁路枢纽,构成地区主轴;武九线从西北方向引入,合九线从东北方向引入,铜九线从东南方向引入,4条干线在地区内呈客货纵列三“T”字形格局;昌九城际铁路从九江站引出,经庐山和京九线共通道往南引出枢纽。主轴京九铁路依次设有孔垄、小池口、九江、九江南、九江西、庐山、马回岭等站;合九线在孔垄站北端与京九线接轨;武九线由西经九里垄站后以方向别疏解引入庐山站和九江西站;铜九线自东以方向别疏解引入九江站,设有琵琶湖、刘家湾、湖口三站;沙浔线在九江西站出岔,设有七里湖、九江北站。枢纽内九江站为客运站、庐山站为客货运站、九江西站为区段站,琵琶湖站为工业站。 九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研究杨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路站场设计研究处,工程师,湖北 武汉,430063 摘 要:依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九 江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在分析九江铁路枢纽现 状的基础上,研究规划年度引入枢纽各线路的 方案和枢纽内客、货运系统的布局方案,以及 规划年度九江铁路枢纽的总图格局。 关键词: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客运系统;货 运系统;九江 根

广东省物价局关于规范广东省境内铁路运输服务收费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

广东省物价局关于规范广东省境内铁路运输服务收费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文文号:粤价[2011]5号 发文部门:广东省物价局 各地级以上市物价局,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佛山市顺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各地方铁路公司: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范铁路运输服务价格行为,根据《价格法》、《铁路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关于清理和规范广东省境内铁路运输服务收费的通知》(粤价〔2010〕50号)要求,结合我省境内铁路运输服务所反映的问题,在征求各地及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我局对铁路运输服务部分收费项目及标准进行了调整,现决定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 (一)客运杂费:包括站台票、退票费、送票费、行李包裹保管费、携带品暂存费等13项。其中: 国家铁路、国铁控股合资铁路以及深圳平南公司根据实际发生项目,执行铁道部《关于广铁(集团)公司客运杂费标准浮动的通知》(铁运电〔2010〕95号)规定,可按《铁路客运运价规则》和有关文电的规定在50%幅度内上下浮动,具体执行水平由广铁(集团)公司根据市场情况自行确定,执行前10个工作日报铁道部及我局备案。 我省境内其他地方铁路客运杂费标准,各运输服务企业应在依法取得开通旅客列车运输业务三个月内向我局提出申请,并按我局批准的标准执行。 (二)货运杂费:包括货物装卸作业费、取送车费,机车作业费等运营杂费11项;货物暂存费、清扫除污费等延期使用运输设备、违约及委托服务杂费10项;合资、地方铁路及在建线货车占用费等租占用运输设备杂费6项。其中: 国家铁路、国铁控股合资(合作)铁路按铁道部有关规定的标准核收。 国铁非控股合资(合作)铁路、地方铁路及我省境内的铁路专用线或专用铁路的货物运输杂费(不含保价费)根据实际发生项目,可按《铁路货运运价规则》及有关文电的规定加成50%核收。货物保价费按铁道部《关于修订货物保价费率的通知》的规定核收;货车使用费仍按我局有关规定执行。 (三)客运延伸服务费:取消行包代办服务费和代客广播服务收费项目;保留旅客侯车茶座、小件行李寄存、打包服务、代客搬运行李服务、铁路客票销售服务项目。具体收费标准见附件1。 (四)货运延伸服务费:包括发送综合服务费、到达综合服务费、仓储保管费、篷布服务费等8项。其中:铁路运输主业、铁路多种经营企业开展货运延伸服务的,一律不得收取到达综合服务费;社会开办货物运输延伸服务的,仍按我局粤价〔1998〕124号文规定标准执行。具体收费标准见附件2。 (五)企业自备货车服务费: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用于铁路货物运输的企业自有设备、设施服务不属于货运延伸服务范围。为规范自备车管理,依据政府定价管理权限,广铁集团(公司)企业自备货车服务收费管理费目、费率按铁道部《关于公布自备车管理费费目、费率的通知》(铁运〔2008〕193号)规定核收。我局粤价〔2008〕98号、粤价〔2004〕243号、粤价〔2002〕243号文同时废止。 鉴于组织企业自备货车参加过轨运输和规范管理的需要,为确保收费政策的延续性,适当补偿有关费用支出,在国家未有新规定前,广铁集团(公司)对我省境内自愿委托办理自备货车过轨运输手续的企业可收取手续费,收费标准为特种车每辆每年600元,其它车每辆每年480元。 (六)自有运输设施使用费:包括专用线使用费、专用线装卸场地占用费、过磅(称)费。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项目 招标公告 .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已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工作的函》(粤发改交通函〔〕号)批准开展前期工作,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招标人为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 . 项目简况与研究范围 项目简况: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条件,为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湾区城际铁路科学、有序规划建设,支撑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本项目旨在研究国际主要湾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发展经验,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规划的主要原则,明确近、远期发展目标:确定区域内铁路网络布局形态、线网构成,研究区域内主要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明确生产力设施布局,提出建设规划方案、运输组织方案及运营管理模式建议。同时提出项目投融资模式建议和保障建设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建议。 研究范围: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项目研究地域范围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并考虑连接粤东西北等省内区域,以及辐射泛珠三角等区域。 标段划分:个标段。 招标限价:最高投标限价为万元。 . 投标人资格要求 投标人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的独立法人。 投标人应同时具有以下项资质(资信): ()铁路专业(规划咨询)工程咨询甲级资质(资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颁发的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 投标人近十年(年月日至投标截止时间)具有①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网规划编制业绩并获批复;②城市规划业绩并获批复。(须提供合同关键页和批复复印件,业绩时间以合同签订日

杭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之深化研究

总第251期交 通 科 技 Serial  No.251 2012年第2期Transport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No.2Ap r.2012DOI 10.3963/j .issn.1671-7570.2012.02.039收稿日期:2011-12- 10杭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之深化研究 秦 超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63 )摘 要 研究年度随着杭长客专、黄杭铁路等新线的引入,原杭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仍存在较多缺憾。在分析城市规划、 总图沿革、客货运量的基础上,针对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存在的不足,确定了深化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并据此对枢纽总图作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优化后的杭州铁路枢纽总图布局合理、径路顺畅,能够较好地适应未来铁路客货运输的要求。关键词 铁路 枢纽 总图规划 研究 1 枢纽概况 杭州枢纽目前衔接沪昆、萧甬、宣杭、沪杭客专4条铁路干线, 已形成3桥7线越江通道(钱塘江一桥单线、二桥双线、新桥4线)、客货顺列布置的枢纽格局。枢纽内设有杭州、杭州东、杭州南客运站和乔司、艮山门编组站及杭州北工业站。枢纽内宁杭客专、杭甬客专、杭州东站扩建等工程项目正在建设实施。 2 城市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 杭州市为浙江省省会和长三角南翼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布局将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2007年城区人口为426.9万,规划近期市区总人口为530万。 城市交通以快速路为主骨架,结合主次干道,组成以方格网为基础,环路加放射线的城市道路网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由8条线路组成,总长278km。其中1号线经过杭州站、杭州东站,4号线经过杭州东站,5号线经过杭州站、萧山站。 3 枢纽客货运作业量3.1 客运量 枢纽客车以始发为主(占总开行量的56%),始发客车以南京、金华为主要方向;通过客车以沪昆通道为主。 3.2 货物车流量 枢纽总车流近期为9 060辆、远期为10 194辆,其中地区车流近期为2 624辆、远期为3 314辆,占总车流的比重近期为29.0%、 远期为32.5%。4 地区总图规划深化研究4.1 总图规划沿革 2004年3月杭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通过铁 道部评审, 其后又结合宁杭铁路、杭甬客专、沪杭客专引入等工程对总图作了进一步完善,其基本框架如下: 随着新线引入及联络线、疏解线建设,杭州枢纽将逐步形成衔接沪昆、 宣杭、萧甬、宁杭、杭(州)黄(山)铁路以及沪杭、杭甬、杭长客专等8条干线,上海、南京、芜湖、黄山、金华和宁波6个方向,由杭州东、杭州、萧山两主一辅客运站,乔司一个编组站, 二桥一隧八线越江通道,杭州北、白鹿塘等综合货场共同组成的客货顺列并列组合式大型 铁路枢纽[ 1]。4.2 总体研究思路和重点研究内容 根据铁道部对各在(拟)建项目的审批意见,宁杭铁路、杭甬客专、沪杭客专的建设方案和枢纽内客货运系统、解编系统布局基本稳定,大部分工程已经或即将实施。 经本次重新审视认为:上一轮总图规划的客货运系统和在(拟)建工程的线路引入方案均能较好地适应研究年度客货运需求,并与城市规划相协调。但汇集各方向客货列车的乔司-杭州东-萧山铁路主轴位于中心城区,没有根本改变货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