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赏析
红楼梦的句子赏析

红楼梦的句子赏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红楼梦》句子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红楼梦》句子赏析11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把虚假当真实,那么相对的真实也就成了虚假,以虚无为实有,那么相对的实有也就成了虚无。
2.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赏析:美玉放在柜子里等待高价出卖,宝钗置于奁中寻找机缘起飞。
3.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赏析:天上明月刚刚从地面升起,世间千万人一齐仰头观看。
(这句话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4.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赏析:一着错,既偶然错误。
5.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赏析:身后有退步时为贪欲驱使不肯缩手,眼前无进路时才醒悟过来想起回头。
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赏析:明白社会上种种事态,都属学问,精通世间的人情世故即是文章。
7.春梦随云散,飞花遂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赏析:青春好梦随着行云飘散,点点落花追遂溪水漂流,奉劝那痴情的青年男女,何必自寻这种无谓烦恼。
8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赏析:无边的天地之间,可叹的是古今人们情丝总是割不断,沉迷情恋的男女,可怜的是对性爱的追求永远难满足.9.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赏析:从春到秋一年到头怨恨悲愁都是自寻烦恼,如花之容月之貌全要毁灭一切都将落空。
10.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赏析:雨后皎洁的明月难得一见,美丽的云霞也容易飘散.11.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赏析:白白地温柔和顺了一场,也不必说品德似桂如兰.12.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赏析:权势一旦垮掉就别再提当年的高贵,家业一朝败亡亲友也不再同你亲近。
13.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赏析:风月之情广大无边情爱不穷,情爱相逢就要导致淫乱私通。
14.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赏析:辟静秀美妙不可言之地,深不可测徒叹奈何天。
15.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名篇赏析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

名篇赏析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等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沉沦与悲凉。
本文将为大家赏析《红楼梦》中的几个经典片段,一同感受这部名篇的魅力。
片段一:贾宝玉梦幻遭遇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见自己穿越到桃花诺的梦境中。
作者以梦幻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缤纷多彩、风景如画的仙境。
贾宝玉在梦中遇见了林黛玉,两人相互倾诉情意,交流内心的真挚感受。
这个片段通过贾宝玉的梦境,展示了他对黛玉的痴迷和深情厚意,也预示着后来他们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情纠葛。
片段二:秋菊才人在《红楼梦》第八回中,贾府的生辰所在秋菊才人不慎落水。
这一描写以水的意象来凸显秋菊才人的身份特殊,以及她命运的曲折和不可预测性。
同时,通过这一情节,也展现了贾府的豪华和奢靡,以及贾府中的婢女们的命运堪忧。
这个片段以富有想象力的笔触,展示了贾府内部微妙的阶级关系和群体命运。
片段三:薛宝钗与宝玉相见在《红楼梦》第十五回中,宝玉首次与薛宝钗相见。
这个片段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薛宝钗的美丽和温婉,以及她与贾宝玉之间的默契和情感纠葛。
作者通过对两人对话的描写,巧妙地展现了他们心灵的契合以及未来可能的情感走向。
这个片段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婚姻的现实选择与情感逃避的矛盾,给人以深思。
片段四:黛玉写情诗在《红楼梦》第八十三回中,林黛玉写下了《葬花吟》一诗。
这首诗字字珠玑,揭示了黛玉卓尔不群、凄婉无比的爱情和痴情之苦。
通过诗中的意象和叙事,表现了黛玉对爱情的深思熟虑和复杂情感的张力。
这个片段以精妙的诗意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悲苦,引起了读者对黛玉命运的同情和对人生苦难的共鸣。
片段五:贾宝玉入梦黛玉在《红楼梦》第九十七回中,宝玉入梦黛玉,黛玉在梦中表达对宝玉的思念之情。
这个片段以梦幻的手法,描绘了黛玉在梦中对宝玉深情的表白和内心的无限思念。
作者通过描绘梦幻场景和人物精神世界的碰撞,展示了黛玉对宝玉情感的强烈和无尽的思念,同时也点明了他们的爱情之路会有多么坎坷。
赏析红楼梦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大家族衰亡过程的描绘,对封建社会末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律、道德、宗教、婚姻等制度以及与这些制度相联系的封建思想体系,进行了一次深刻、系统的解剖和批判,从而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而即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痛绝以及他向往自由的理想。
小说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集中反映了如下社会内容:(一)残酷的经济剥削和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腐朽的国家机器和黑暗的封建政治。
(三)虚伪的封建道德和肮脏的精神灵魂。
(四)复杂的内部斗争和激烈的权利争夺。
(五)罪恶的等级界限和吃人的封建礼教。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除宝黛爱情描写之外,《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突破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它能够通过逼真的细节描写揭示出重大深广的历史真实,它能够正确处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关系,它能够敏感地从封建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发现、捕捉和表现矛盾。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极具特色。
如: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塑造出动人的形象,在环境大体相近的人群中写出性格迥异的人物,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以物件写人、以色彩写人、以诗词写人、以景物写人等等。
《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具有严密而又完美的特点,其一,以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背景,逐步引出情节主线;其二,主线之所在,以重笔突出写来;其三,按事物发展的逻辑,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地展开主线;其四,九派横流,一线贯穿,以主带副,同时推进。
《红楼梦》的语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就语言体式而言,它有纯粹的口语体、略含文言的白话体、平浅通俗的文言体、古典散文和韵文四种。
其描写语言在物象描写、人物神情描写、人物动态描写、活动场面描写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其人物语言更具特色,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体系,次要人物的语言则力求性格化。
红楼梦好句赏析

红楼梦好句赏析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语言艺术成就非常高,下面是一些好句赏析:
1.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只有经历过人生的起起伏伏,才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2.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即使夫妻之间能够相敬如宾,但心中难以平复的遗憾和失落仍然难以避免。
这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复杂感受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3.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这句诗用华丽的语言描绘了花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向往。
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4.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这句诗用美丽的语言描绘了两个人物,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纯洁无暇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人性解放的追求。
5.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真假、有无的思考。
在现实世界中,
真假、有无往往是相对的,有时候真假难辨,有时候有无相生。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红楼梦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

红楼梦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摘要:一、红楼梦简介二、红楼梦原文概述三、红楼梦注解解析四、红楼梦背景介绍五、红楼梦赏析与解读正文:一、红楼梦简介《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者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芹圃,原籍南京,清代著名文学家。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展现了一个繁华昙花一现的家族悲剧。
二、红楼梦原文概述《红楼梦》开篇以神话传说为引子,讲述了石头下凡投胎为人,历经红尘的故事。
正文部分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命运为线索,详细描绘了贾府的兴衰、社会的变迁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书中以诗、词、曲等多种文学形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三、红楼梦注解解析《红楼梦》原文中涉及了许多古代文化、习俗、官场术语等内容,需要注解以便于现代读者理解。
例如,“金陵十二钗”、“太虚幻境”、“省亲”等,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注解,可以使读者更好地领略原文的含义。
四、红楼梦背景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主要集中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一时期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书中通过对贾府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官僚地主的奢华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衰败趋势。
另外,书中所涉及的诗词、歌赋、曲子等,均为作者根据故事情节量身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红楼梦赏析与解读《红楼梦》作为一部千古传世的名著,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从人物塑造上看,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纷繁。
故事情节方面,以贾府的兴衰为主线,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风俗风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而在文学风格上,书中运用了诗、词、曲等多种文学形式,展现了曹雪芹高超的文学才能。
总体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作品,值得我们反复品读。
(完整版)《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
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
《红楼梦》在它带给社会巨大的影响之后,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兴趣。
下面是一个从《红楼梦》欣赏者的角度来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一些评说.一贾宝玉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
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
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
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

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精选8篇)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篇1“护官符”上的四大家族贾: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史: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王: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
薛: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线索人物——甄士隐(真事隐):历经梦幻,将故事的真相隐去。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一人物,姓甄,名费,谐音“废”,字士隐。
“甄士隐”取意为“真事隐”。
书中有“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
”一句。
正如贾雨村是“假语村言”一样。
甄士隐是和贾雨村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
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
他可能是作者自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人物。
贾雨村(假语存):用假言村语,敷演出一段故事来。
《红楼梦》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
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
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
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
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
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
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
贾雨村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
后因婪索属员等罪,审明定罪。
遇皇上大赦时被释放,递籍为民。
人物作用:串联整个故事,衔接前后情节。
对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府的叙述,主要是通过两人的对话及来往引出来的。
贾雨村因为做过林黛玉的老师,又与贾家同宗,故为后文林黛玉进京做铺垫,不仅引出主要人物林黛玉的身份家世,还引出黛玉和宝玉相识的经过,从相识到相爱,摆脱不了封建势力家族的束缚,作者是通过他们两个人,先从外部介绍四大家族、荣宁二府,是铺垫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故事悲惨的结局,给全书定下了一个基调,也埋下了伏笔。
还有一种解读:说是“真石隐”“假玉存”,用来折射小说中的关键人物贾宝玉,说他不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真宝玉,而是一块假宝玉,暗示小说最终的悲剧结尾。
红楼梦中的人物赏析

红楼梦中的人物赏析1. 林黛玉啊,那可真是个敏感细腻的女子。
就像一朵娇弱的花朵,需要人精心呵护。
你看她葬花那一幕,多愁善感的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得是内心多么细腻才能有这样的举动呀!她对宝玉的感情也是一心一意,容不得一点沙子,这难道不令人敬佩吗?2. 贾宝玉,那可是大观园里的宝贝呀!整天在姐妹们中间,像个孩子似的。
他对那些丫鬟们都那么好,没有一点架子,这多难得呀!就好比是大家的开心果,给大家带来欢乐。
他对林黛玉的深情,不也让人感动吗?3. 王熙凤,哇,那可是个厉害角色!就像一只母老虎,把贾府管理得井井有条。
她的手段高明着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气势谁能比?她的泼辣和精明,不正是她的独特魅力吗?4. 薛宝钗,那可是个端庄大方的女子。
就像一轮明月,静静地散发着光芒。
她处事得体,懂得人情世故,多会做人呀!在宝玉挨打后去探望那一段,表现得多沉稳呀,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5. 史湘云,哈哈,那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呀!像一只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的。
她喝醉了躺在石头上睡觉那场景,多可爱呀!她和姐妹们在一起时的快乐,不也感染着我们吗?6. 探春,那可是个有志向有抱负的女子。
就像一朵铿锵玫瑰,坚韧而美丽。
她管理贾府时的果敢和智慧,让人刮目相看呀!她的努力和不甘心,不也让我们为她点赞吗?7. 贾母,那可是贾府的老祖宗呀!就像一棵大树,庇护着子孙们。
她的威严和慈爱并存,多让人尊敬呀!她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吗?8. 贾琏,这个风流的家伙!就像一只花蝴蝶,到处留情。
他和王熙凤之间的那些事儿,真让人啼笑皆非呀!他的花心和不靠谱,难道不让人摇头叹息吗?9. 刘姥姥,哈哈,那可是个有趣的老太太呀!就像一阵春风,给大观园带来了不一样的欢乐。
她在大观园里闹的那些笑话,多有意思呀!她的朴实和善良,不也打动了我们的心吗?10. 晴雯,那可是个倔强的丫头。
就像一团火,热烈而耀眼。
她敢爱敢恨的性格,多让人喜欢呀!她悲惨的命运,不也让我们为她感到惋惜吗?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个个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性格,他们的故事和命运让人着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赏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在红楼梦的开头,我们就看到这样的一首诗。
说到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造就了千古流传,受后人敬仰的著作,他的痴有谁能及?在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里,住着一群蕙质兰心,心地善良的女子,她们的痴谁人能及?还有那个“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的宝玉,他的痴又有谁能及?他们这群人,不同于如今的”痴男怨女”,他们的痴耐人寻味。
正因为这一群单纯、善良的人,让《红楼梦》具有了特有的柔情。
红楼梦是对女性的颂歌,它歌颂黛玉是“世外仙姝寂寞林”,歌颂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歌颂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歌颂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这一群美好的女子组成了万紫千红的大观园。
红楼梦亦是女性的悲歌。
红楼故事主要围绕宝,黛,钗的爱情展开。
宝玉在黛玉,宝钗之间究竟爱谁,贾府究竟选谁作为宝玉的妻子,这是一个大问题。
悲剧产生于两个选择的不一致。
宝玉越来越发现黛玉是唯一的知己,宝钗虽可敬,但心灵上总有一层隔膜。
而贾府的当权者,又偏爱于知书达理的宝钗。
悲剧尤其产生于两个选择的权威性大相悬殊:爱不爱谁,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但是娶谁做妻子,他只能听天由命。
于是悲剧成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而主人翁们的痴正来源于对悲剧的无可奈何。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是袭人的判词。
她在红楼梦所有丫头中占有很大的戏份,一是因为她是宝玉的得力助手,二是她符合当时的妇德标准和礼法对奴婢的要求,是贾府统治者偏爱的丫头类型。
她不同于晴雯,她懂得退让,懂得什么话该在什么时候讲。
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宝玉的生活,是其他丫头不能代替的重要存在。
她深得贾母,王夫人的喜爱,主子命令她服侍谁,她的心里便唯有谁。
宝玉挨打后,她乘机在王夫人面前进言,大谈宝玉“男女不分”,建议“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吓得王夫人“如雷轰电掣的一般”。
袭人因此取得了王夫人的宠信,王夫人把她升为“准姨娘”。
她的一颗痴心永远向着宝玉所在的方向,她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给了宝玉,尽管知道宝玉心中只有林姑娘。
在宝玉出家之后,她相思成瘦,泪痕满面。
因为一直都是乖巧可人的角色,贾府人把她安排给了蒋玉菡。
在我们看来这是个不错的结局。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这几句判词实际已写尽了晴雯的一生。
晴雯是个为自己活着的真性情的女孩,她不高兴的时候,宝玉让她撕扇子消气;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她挽着自己的头发就冲了进去,将自己的箱子里的东西一股脑的倒了出来;她心灵手巧,痴心带病为宝玉连夜修补孔雀裘。
宝玉的一句关心话就胜过千剂良方。
最终她却没有好的结局。
她的叛逆个性,遭到了残酷报复。
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
当天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绞下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脱去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他。
她对宝玉的痴心包含在她的一举一动里。
晴雯的全部生活是一首诗,是一首充满着青春生命力的抒情诗。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
晴雯的一次不开门便给她和宝玉造成了颇大的波澜。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她所期望于宝玉的不仅是男才女貌
相当的“如意郎君”,亦茫茫世俗中可以“偕隐”的知心人。
她痴痴地等待着最爱她的贾母能够给她和宝玉一份得到别人认可的感情,可是她错了。
尽管宝玉爱的是她,尽管祖母疼的是她。
当她从傻大姐的口中得知宝玉即将与宝钗成婚,她踉踉跄跄的回到潇湘馆,命人找出题诗的旧帕连同以前所写的诗稿全部投入火盆烧了断了自己的痴情。
富贵温柔的大观园,在她眼里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场所,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的凄凉长夜。
她含恨而死时最后那句没有说完的话:“宝玉,宝玉,你好……”显示了她短暂而又凄凉的一生。
贾宝玉是主要中心人物。
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
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
有人认为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有人认为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孝无双,轻一点说是有“痴病”。
书中提到过,他自己被烫了,却问烫了他的那位姑娘疼不疼。
他自己大雨淋的像落汤鸡似的,反提醒姑娘赶快避雨。
没人在跟前,他就自哭自笑,看见小鸟,小鱼就与它们说话。
这里处处体现他的痴。
最痴的还是他对黛玉的感情。
因麒麟一事,黛玉来到怡红院看宝玉,听到宝玉在别人面前不避讳的夸自己,又惊又喜,又悲又叹,不禁流下泪被宝玉所见,宝玉对其诉衷情。
黛玉一时难过,走开了,而宝玉仍傻傻的发呆说完了该说的话。
可见他对黛玉痴心到何地步。
宝玉在痴了之后,黛玉得知他即将与宝钗成亲,走到贾母住处。
两个人,一个疯疯傻傻,一个恍恍惚惚。
两人什么都不说,只是傻傻的笑。
一段不如人心的安排,毁了两个人的幸福。
在黛玉去世后,在见证所有的悲欢离合后,宝玉依然踏上出家的道路。
我们无法得知这样的结果是好还是不好,但对他来说这已是最合适的结局。
文章的最后以“说到心酸处,荒唐愈可悲。
同来由一梦,休笑世人痴。
”四句话为结尾。
这四句就已概括了各中人物的痴心,心酸可悲而又无可奈何的一生。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有无数痴心人与断肠人。
我们无法断定这样是不是就不好,只能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