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赏析
红楼梦读书重点情节赏析

红楼梦读书重点情节赏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
名著之一。
这部作品以它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描写而闻名于世。
在红楼梦中,有许多重要的情节,其中一些情节对整个故事的发展
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是
整个故事的核心情节之一。
贾宝玉与林黛玉是青梅竹马,两人之间
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由于家族的原因,贾宝玉最终与薛宝钗结合。
这一情节展现了爱情与家族利益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
会中的婚姻制度对个人感情的束缚。
其次,红楼梦中的宝玉与黛玉的生死离别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
情节。
林黛玉的离世不仅是对爱情的悲剧,更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
悲剧。
她的死亡象征着红楼梦中的一种精神世界的消亡,也是对整
个封建社会价值观的一种讽刺和批判。
此外,红楼梦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情节,比如宝玉的贬谪、
宝玉与黛玉的相遇、宝玉与宝钗的婚姻等等。
这些情节不仅展现了
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红楼梦中的情节丰富多彩,通过这些情节,我们可
以看到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这些情节不仅
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魅力,也让我们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
红楼梦的情节赏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种种弊端。
红楼梦的句子赏析

红楼梦的句子赏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红楼梦》句子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红楼梦》句子赏析11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把虚假当真实,那么相对的真实也就成了虚假,以虚无为实有,那么相对的实有也就成了虚无。
2.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赏析:美玉放在柜子里等待高价出卖,宝钗置于奁中寻找机缘起飞。
3.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赏析:天上明月刚刚从地面升起,世间千万人一齐仰头观看。
(这句话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4.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赏析:一着错,既偶然错误。
5.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赏析:身后有退步时为贪欲驱使不肯缩手,眼前无进路时才醒悟过来想起回头。
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赏析:明白社会上种种事态,都属学问,精通世间的人情世故即是文章。
7.春梦随云散,飞花遂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赏析:青春好梦随着行云飘散,点点落花追遂溪水漂流,奉劝那痴情的青年男女,何必自寻这种无谓烦恼。
8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赏析:无边的天地之间,可叹的是古今人们情丝总是割不断,沉迷情恋的男女,可怜的是对性爱的追求永远难满足.9.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赏析:从春到秋一年到头怨恨悲愁都是自寻烦恼,如花之容月之貌全要毁灭一切都将落空。
10.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赏析:雨后皎洁的明月难得一见,美丽的云霞也容易飘散.11.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赏析:白白地温柔和顺了一场,也不必说品德似桂如兰.12.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赏析:权势一旦垮掉就别再提当年的高贵,家业一朝败亡亲友也不再同你亲近。
13.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赏析:风月之情广大无边情爱不穷,情爱相逢就要导致淫乱私通。
14.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赏析:辟静秀美妙不可言之地,深不可测徒叹奈何天。
15.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名篇赏析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

名篇赏析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等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沉沦与悲凉。
本文将为大家赏析《红楼梦》中的几个经典片段,一同感受这部名篇的魅力。
片段一:贾宝玉梦幻遭遇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见自己穿越到桃花诺的梦境中。
作者以梦幻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缤纷多彩、风景如画的仙境。
贾宝玉在梦中遇见了林黛玉,两人相互倾诉情意,交流内心的真挚感受。
这个片段通过贾宝玉的梦境,展示了他对黛玉的痴迷和深情厚意,也预示着后来他们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情纠葛。
片段二:秋菊才人在《红楼梦》第八回中,贾府的生辰所在秋菊才人不慎落水。
这一描写以水的意象来凸显秋菊才人的身份特殊,以及她命运的曲折和不可预测性。
同时,通过这一情节,也展现了贾府的豪华和奢靡,以及贾府中的婢女们的命运堪忧。
这个片段以富有想象力的笔触,展示了贾府内部微妙的阶级关系和群体命运。
片段三:薛宝钗与宝玉相见在《红楼梦》第十五回中,宝玉首次与薛宝钗相见。
这个片段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薛宝钗的美丽和温婉,以及她与贾宝玉之间的默契和情感纠葛。
作者通过对两人对话的描写,巧妙地展现了他们心灵的契合以及未来可能的情感走向。
这个片段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婚姻的现实选择与情感逃避的矛盾,给人以深思。
片段四:黛玉写情诗在《红楼梦》第八十三回中,林黛玉写下了《葬花吟》一诗。
这首诗字字珠玑,揭示了黛玉卓尔不群、凄婉无比的爱情和痴情之苦。
通过诗中的意象和叙事,表现了黛玉对爱情的深思熟虑和复杂情感的张力。
这个片段以精妙的诗意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悲苦,引起了读者对黛玉命运的同情和对人生苦难的共鸣。
片段五:贾宝玉入梦黛玉在《红楼梦》第九十七回中,宝玉入梦黛玉,黛玉在梦中表达对宝玉的思念之情。
这个片段以梦幻的手法,描绘了黛玉在梦中对宝玉深情的表白和内心的无限思念。
作者通过描绘梦幻场景和人物精神世界的碰撞,展示了黛玉对宝玉情感的强烈和无尽的思念,同时也点明了他们的爱情之路会有多么坎坷。
赏析红楼梦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大家族衰亡过程的描绘,对封建社会末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律、道德、宗教、婚姻等制度以及与这些制度相联系的封建思想体系,进行了一次深刻、系统的解剖和批判,从而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而即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痛绝以及他向往自由的理想。
小说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集中反映了如下社会内容:(一)残酷的经济剥削和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腐朽的国家机器和黑暗的封建政治。
(三)虚伪的封建道德和肮脏的精神灵魂。
(四)复杂的内部斗争和激烈的权利争夺。
(五)罪恶的等级界限和吃人的封建礼教。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除宝黛爱情描写之外,《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突破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它能够通过逼真的细节描写揭示出重大深广的历史真实,它能够正确处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关系,它能够敏感地从封建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发现、捕捉和表现矛盾。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极具特色。
如: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塑造出动人的形象,在环境大体相近的人群中写出性格迥异的人物,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以物件写人、以色彩写人、以诗词写人、以景物写人等等。
《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具有严密而又完美的特点,其一,以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背景,逐步引出情节主线;其二,主线之所在,以重笔突出写来;其三,按事物发展的逻辑,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地展开主线;其四,九派横流,一线贯穿,以主带副,同时推进。
《红楼梦》的语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就语言体式而言,它有纯粹的口语体、略含文言的白话体、平浅通俗的文言体、古典散文和韵文四种。
其描写语言在物象描写、人物神情描写、人物动态描写、活动场面描写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其人物语言更具特色,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体系,次要人物的语言则力求性格化。
红楼梦好句赏析

红楼梦好句赏析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语言艺术成就非常高,下面是一些好句赏析:
1.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只有经历过人生的起起伏伏,才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2.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即使夫妻之间能够相敬如宾,但心中难以平复的遗憾和失落仍然难以避免。
这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复杂感受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3.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这句诗用华丽的语言描绘了花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向往。
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4.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这句诗用美丽的语言描绘了两个人物,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纯洁无暇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人性解放的追求。
5.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真假、有无的思考。
在现实世界中,
真假、有无往往是相对的,有时候真假难辨,有时候有无相生。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红楼梦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

红楼梦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摘要:一、红楼梦简介二、红楼梦原文概述三、红楼梦注解解析四、红楼梦背景介绍五、红楼梦赏析与解读正文:一、红楼梦简介《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者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芹圃,原籍南京,清代著名文学家。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展现了一个繁华昙花一现的家族悲剧。
二、红楼梦原文概述《红楼梦》开篇以神话传说为引子,讲述了石头下凡投胎为人,历经红尘的故事。
正文部分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命运为线索,详细描绘了贾府的兴衰、社会的变迁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书中以诗、词、曲等多种文学形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三、红楼梦注解解析《红楼梦》原文中涉及了许多古代文化、习俗、官场术语等内容,需要注解以便于现代读者理解。
例如,“金陵十二钗”、“太虚幻境”、“省亲”等,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注解,可以使读者更好地领略原文的含义。
四、红楼梦背景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主要集中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一时期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书中通过对贾府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官僚地主的奢华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衰败趋势。
另外,书中所涉及的诗词、歌赋、曲子等,均为作者根据故事情节量身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红楼梦赏析与解读《红楼梦》作为一部千古传世的名著,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从人物塑造上看,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纷繁。
故事情节方面,以贾府的兴衰为主线,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风俗风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而在文学风格上,书中运用了诗、词、曲等多种文学形式,展现了曹雪芹高超的文学才能。
总体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作品,值得我们反复品读。
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

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精选8篇)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篇1“护官符”上的四大家族贾: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史: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王: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
薛: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线索人物——甄士隐(真事隐):历经梦幻,将故事的真相隐去。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一人物,姓甄,名费,谐音“废”,字士隐。
“甄士隐”取意为“真事隐”。
书中有“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
”一句。
正如贾雨村是“假语村言”一样。
甄士隐是和贾雨村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
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
他可能是作者自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人物。
贾雨村(假语存):用假言村语,敷演出一段故事来。
《红楼梦》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
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
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
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
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
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
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
贾雨村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
后因婪索属员等罪,审明定罪。
遇皇上大赦时被释放,递籍为民。
人物作用:串联整个故事,衔接前后情节。
对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府的叙述,主要是通过两人的对话及来往引出来的。
贾雨村因为做过林黛玉的老师,又与贾家同宗,故为后文林黛玉进京做铺垫,不仅引出主要人物林黛玉的身份家世,还引出黛玉和宝玉相识的经过,从相识到相爱,摆脱不了封建势力家族的束缚,作者是通过他们两个人,先从外部介绍四大家族、荣宁二府,是铺垫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故事悲惨的结局,给全书定下了一个基调,也埋下了伏笔。
还有一种解读:说是“真石隐”“假玉存”,用来折射小说中的关键人物贾宝玉,说他不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真宝玉,而是一块假宝玉,暗示小说最终的悲剧结尾。
红楼梦中的人物赏析

红楼梦中的人物赏析1. 林黛玉啊,那可真是个敏感细腻的女子。
就像一朵娇弱的花朵,需要人精心呵护。
你看她葬花那一幕,多愁善感的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得是内心多么细腻才能有这样的举动呀!她对宝玉的感情也是一心一意,容不得一点沙子,这难道不令人敬佩吗?2. 贾宝玉,那可是大观园里的宝贝呀!整天在姐妹们中间,像个孩子似的。
他对那些丫鬟们都那么好,没有一点架子,这多难得呀!就好比是大家的开心果,给大家带来欢乐。
他对林黛玉的深情,不也让人感动吗?3. 王熙凤,哇,那可是个厉害角色!就像一只母老虎,把贾府管理得井井有条。
她的手段高明着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气势谁能比?她的泼辣和精明,不正是她的独特魅力吗?4. 薛宝钗,那可是个端庄大方的女子。
就像一轮明月,静静地散发着光芒。
她处事得体,懂得人情世故,多会做人呀!在宝玉挨打后去探望那一段,表现得多沉稳呀,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5. 史湘云,哈哈,那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呀!像一只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的。
她喝醉了躺在石头上睡觉那场景,多可爱呀!她和姐妹们在一起时的快乐,不也感染着我们吗?6. 探春,那可是个有志向有抱负的女子。
就像一朵铿锵玫瑰,坚韧而美丽。
她管理贾府时的果敢和智慧,让人刮目相看呀!她的努力和不甘心,不也让我们为她点赞吗?7. 贾母,那可是贾府的老祖宗呀!就像一棵大树,庇护着子孙们。
她的威严和慈爱并存,多让人尊敬呀!她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吗?8. 贾琏,这个风流的家伙!就像一只花蝴蝶,到处留情。
他和王熙凤之间的那些事儿,真让人啼笑皆非呀!他的花心和不靠谱,难道不让人摇头叹息吗?9. 刘姥姥,哈哈,那可是个有趣的老太太呀!就像一阵春风,给大观园带来了不一样的欢乐。
她在大观园里闹的那些笑话,多有意思呀!她的朴实和善良,不也打动了我们的心吗?10. 晴雯,那可是个倔强的丫头。
就像一团火,热烈而耀眼。
她敢爱敢恨的性格,多让人喜欢呀!她悲惨的命运,不也让我们为她感到惋惜吗?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个个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性格,他们的故事和命运让人着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赏析》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教案背景教案背景教案背景】:小学课外阅读教材中安排少量文言文,只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色,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红楼梦•原著精选》中出现了少量的文言文,虽然文言文不多,但是相对现代汉字而言,学生较难懂,学习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乏味。
因此,小学生读《红楼梦•原著精选》,应在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上下功夫。
【教学课题教学课题教学课题教学课题】:《红楼梦•原著精选》【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红楼梦·原著精选》是六年级上学期学生阅读书目之一。
《红楼梦·原著精选》中选取了适合儿童阅读、能引起较大阅读兴趣的章节,以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贾探春等主要人物为中心,选取了原著中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思想主旨的经典回目。
书后还附有经典评析,对《红楼梦》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以及书中难解的隐语作了精到的解剖,以帮助小读者理解、欣赏这部伟大的古典名著。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精彩片段鉴赏法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
2.了解作者曹雪芹、高鹗的生平。
3.3.了解《红楼梦》内容概要。
4.4.分析人物个性化语言特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5. 5. 感受《红楼梦》中诗词的魅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贾宝玉与林黛玉共读《西厢记》的图片,问:两位人物出自四大名著中的哪一名著?2.常言道:“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长篇巨著《红楼梦》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最复杂的杰作,是一部浓缩的二十四史。
人们常常感叹“说不尽的《红楼梦》”,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红楼梦》,感受中国审美文化的精粹结晶的无穷魅力!二二二二、、、、作者介绍作者介绍作者介绍作者介绍略三三三三、、、、内容概要内容概要内容概要内容概要1、出示护官符,认识《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出示护官符生读护官符,思考:这护官符向我们介绍了《红楼梦》里哪四大家族?主要写哪个家族?2、出示《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思考:①曲名《枉凝眉》的意思是什么?
②阆苑仙葩”“美玉无瑕”分别指谁?③由两个人物,老师想到了“木石前盟”的故事。
学生讲“木石前盟”的故事。
④从歌词中,你体会到什么?3、《红楼梦》主要写了什么呢?
①学生概括②师总结四四四四、、、、人物点击人物点击人物点击人物点击过渡:《红楼梦》中人物很多,据记载,共有975人。
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特点。
1、出示精彩片段(一):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请你猜猜这段话描写的是谁?你怎么知道的? 通过这些语段,你能看出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是什么样的?从哪儿看出来的?2、出示精彩片段(二)金陵十二钗的一段判语: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①这判语说的是谁呢?王熙凤。
②播放“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片段,一睹电视剧中王熙凤的风采。
③简短的一个片段,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④师小结3、初步认识“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指的是哪些人?①学生回答②
老师小结4、交流事前制作的人物卡片①学生小组内说人物,谈特点②大组交流人物及其特点五、诗词诵读:1.师:据统计,《红楼梦》保存了225首诗词曲赋,几乎遍及每一章节,所以有人说它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
2.赏析《红楼梦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①《终身误》的曲牌名是何含义?
②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吟诵。
3.个性解读《葬花吟》:4.拓展:《芙蓉女儿诔》。
六、练习闯关1.《红楼梦》又称《》,全书共()回,作者是()和()。
2.贾宝玉有四个姐妹,即“四春”,分别是元春、()、()、()。
3.填写下列事件中的书名、文章名、歌名:读《》黛玉嗔宝玉、林黛玉痛吟《》、跛道人吟唱《》。
4.填写下列事件中的人物名:()枉法徇私情、惹是非()遭毒打、()抱恨离人间、()狠施调包计。
5、谜语: 踏雪寻梅 辞岁之后 不是真正的奇珍(分别打《红楼梦》一人物名) 七、总结升华:《红楼梦》的第一回中,作者曹雪芹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那么多人评论它,那么多人研究它,但是谁解其中味?我们了解它的味了吗?还有多少味未解呢?所以,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鸿篇巨著,我们不能浅尝辄止。
老师相信,随着你们阅历的增长、思想的成熟,你们对这部名著会有更深刻、更丰富的认识!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一篇长篇小说。
课前我对此节课外阅读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课上,我首先由主要人物林黛玉和贾宝玉共读《西厢》的图片入手,引出《红楼梦》,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红楼梦》的地位及其伟大成就,了解作者曹雪芹。
引导了解《红楼梦》内容概要时,我从引导欣赏《护官符》及《红楼梦》的主题歌《枉凝眉》入手,让学生知道了四大家族及《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及《木石同盟》的故事。
这样,学生对《红楼梦》主要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
“精彩片段赏析”是课堂的重点部分。
这一部分,重点引导分析了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一是林黛玉,另一个是王熙凤。
引导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时候,我出示了《红楼梦》第三回,贾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的一段话。
这段话全面概括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由问题“通过这些语段,你能看出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是什么样的?从哪儿看出来的?”入手,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了解到一个气质超凡脱俗,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天生丽质,冰雪聪明的林黛玉。
分析王熙凤这个人物时,引导看金陵十二钗判语,并播放“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片段,一睹电视剧中王熙凤的风采,让学生感受到了一个美中含威,张狂泼辣,世故圆滑,八面玲珑,善于奉承,虚伪泼辣,机变狡黠,八面玲珑,巧言利舌的王熙凤。
这是课堂的高潮部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欣赏了有关王熙凤的判语。
简短的视频播放,使学生直接感受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制作的人物特点——说人物,谈特点。
这是本节课处理得最不好的地方。
本来我是打算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人物卡片。
因为课前未认真指导制作,所以学生制作的卡片不够精美,且设计的人物面较窄(人物就仅限于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薛宝钗、贾政)。
因而羞于展示,只简单地交流了一下,就草草收场。
其效果可想而知。
据统计,《红楼梦》保存了225首诗词曲赋,几乎遍及每一章节,所以有人说它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
课上我重点引导赏析了《红楼梦曲•终身误》。
让学生感受《红楼梦》中诗词的无穷魅力。
因为《红楼梦曲•终身误》是古文版,加上课前没有好好地备学生,所以引导欣赏时不能得心应手。
总之,这堂《红楼梦》赏析课,有成功的地方,亦有失败的地方。
今后,我将精益求精,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