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2015年总体经济运行状况(蒙古国统计局网站数据)
2015年世界各国GDP及人均GDP排行榜(IMF2016.04.12版)

2015年世界各国GDP及人均GDP排行榜(IMF2016.04.12
版)
2015年,GDP总量在10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只有2个,美国和中国;GDP在10万亿美元以下,2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有5个;GDP在2万亿美元以下,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有8个;5000亿-1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有7个;1000亿-5000亿美元的经济体有40个。
2015年,人均GDP在中国以上的IMF成员经济体有75个,合计GDP总量为531687.46亿美元,IMF全部成员经济体GDP (731709.85亿美元)比重的72.7%;合计总人口为18.67亿人,占全部成员经济体总人口(72.17亿人)的25.9%。
2015年,人均GDP在中国以下的IMF成员经济体共有114个(不包括无数据的叙利亚),GDP总量仅有90194.10亿美元,占全部成员经济体GDP总量的比重仅为12.3%;合计总人口为39.75亿人,占全部成员经济体总人口的55.1%。
2015年,按国际汇率计算的人均美元GDP,中国较2014年上升4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中国较2014年上升2位。
蒙古国草地农业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 32 卷第 6 期Vol.32,No.61-152023 年 6 月草业学报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黄治鹏,黄毅,杨全俊,等. 蒙古国草地农业及对我国的启示. 草业学报, 2023, 32(6): 1−15.HUANG Zhi-peng, HUANG Yi, YANG Quan-jun,et al. The grassland agriculture of Mongolia and its capacity to inform development in China.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23, 32(6): 1−15.蒙古国草地农业及对我国的启示黄治鹏,黄毅,杨全俊,夏超,张岩*(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摘要:蒙古国作为我国北部邻国,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是世界上将草地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本研究基于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从制度变革、草地资源、畜牧产业发展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蒙古国草地农业发展现状,并对比分析了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差异。
蒙古国草地农业经历了3次制度改革,自1990年进入了转型后的草地畜牧业时期,至今仍保留草地公有、家畜私有的产权制度。
在气候变化、不合理利用、农田和城市扩张以及采矿污染等影响下,草地面积不断减少,草地生态退化日趋严重。
蒙古国五畜结构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区域差异较大,且家畜总量的增长率远高于内蒙古。
近年来,蒙古国畜牧业从业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显著,畜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逐步下降,产业发展体系也亟待完善。
最后本研究提出蒙古国草地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并总结了对我国草地农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蒙古国;草地农业;启示;中国The grassland agriculture of Mongolia and its capacity to inform development in China HUANG Zhi-peng, HUANG Yi, YANG Quan-jun, XIA Chao, ZHANG Ya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erbage Improvement and Grassland Agro-ecosystems,College of Pastoral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20, ChinaAbstract:Mongolia borders on northern China,has abundant grassland resources and grassland-based livestock husbandry is the pillar industry there.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statistical data, this study survey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grassland agriculture in Mongolia from three aspects:reform of the pastoral institutional system,the grassland resources,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grazing-based livestock industry.Our study also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ngolia and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Grassland agriculture in Mongolia has undergone three stages of institutional reforms,the post-transformation period began at 1990 and is ongoing till now.The grassland itself is collectively owned and the livestock is privately owned.Under the influences of climate change,over exploitation of grassland,expans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urban areas,and mining pollution,the grassland area has decreased and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the grassland is gradually deteriorating.The proportions for each of Mongolia’s five categories of livestock remain stable but with regional variability and differences.The growth in total livestock numbers is much higher in Mongolia than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grazing-based livestock husbandry has faced a problem of an aging population. As a result, the propor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output value within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gradually declined 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urgently needs to be improved. Finally, this study proposes implications for Mongolia and offers DOI:10.11686/cyxb2022265http:// 收稿日期:2022-06-20;改回日期:2022-09-22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2022-HZ-09; GS2022ZDA02)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lzujbky-2022-sp13)资助。
蒙古经济转轨重大举措及社会经济影响

蒙古经济转轨重大举措及社会经济影响一、概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全球范围内经济转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蒙古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进行了经济转轨。
经济转轨是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逐渐疏离了对经济的控制,同时开放市场和引入私人资本。
这给蒙古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也对蒙古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蒙古经济转轨重大举措及社会经济影响。
二、撤销蒙古矿业公司国有化经济转轨的标志是政府撤销对经济的控制。
在蒙古,最重要的经济产业是矿业,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政府曾经实行了矿业的国有化。
然而,由于政府掌控并不完善,导致了矿业产业的萎缩。
2011年,蒙古决定撤销对矿业公司国有化的政策,向外国资本开放这个市场。
这个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蒙古矿业发展,并且推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外商投资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同时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如建筑、物流、金融等产业的发展,给蒙古国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提升。
三、加强对私有企业的监管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政府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疏离,二级市场的监管并不完善,导致企业的经营更加任性和不透明。
这导致了市场的扭曲,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不利因素。
为了应对这种状况,蒙古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这种监管对企业来说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监管能够提高企业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有益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另一方面,企业必须接受监管,而监管变得严厉也意味着企业必须承担更多的成本,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四、蒙古货币供应调控货币供应调控是市场经济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是通过调整货币数量和发行速度来控制通货膨胀率的手段。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货币供应调控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蒙古政府必须注重货币供应控制,以确保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也能有效地调控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中国财政年鉴2016数据: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统计(收入)

15.其他税收收入
1.37
二.非税收入
551.76
643.74
1.专项收入
199.37
198.17
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113.65
123.25
3.罚没收入
55.90
78.07
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129.48
189.41
6.其他收入
17.70
15.96
本年收入合计
1969.75
1964.48
中央补助收入
2135.49
地方政府债务收入
1099.26
国债转贷收入
国债转贷资金上年结余
0.07
上年结余
351.85
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30.14
调入资金
111.74
接受其他地区援助收入
省补助计划单列市收入
收入总计
5693.04
摘编自《中国财政年鉴2016》
6.城市维护建设税
66.63
57.73
7.房产税
43.07
42.87
8.印花税
17.98
14.85
9.城镇土地使用税
98.76
93.20
10.土地增值税
56.78
39.89
11.车船税
15.46
15.76
12.耕地占用税
176.73
282.44
13.契税
46.81
36.60
14.烟叶税
0.27
0.24
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统计(收入)
单位:亿元
预算科目
预算数
决算数
一.税收收入
1417.99
IMF10月更新2015年各国GDP数据

人均GDP (美元) 17,288.08 1,351.63 747.785 2,744.83 2,530.49 615.091 22,822.03 1,144.49 50,276.73 4,140.48 529.243 6,771.27 7,692.32 5,052.68 1,002.46 3,754.33 17,286.92 913.024 804.357 30,993.11 2,024.29 1,786.94 3,946.25 9,141.65 5,041.11 3,946.00 614.627 942.482 3,520.95 4,870.81 22,713.20 402.067 785.332 24,309.57 2,024.40 813.447 780.45 717.739 922.072 406.592 555.052 1,112.81 1,821.94 353.804 9,230.70 1,311.73 694.753 696.097 4,926.40
人均GDP 人口 (美元) (万人) 56,083.97 32160.0835 8,583.98 140494.0347 32,478.90 12698.1252 40,952.42 8217.5687 43,902.35 6510.9998 37,653.28 6427.4965 1,603.61 129270.6350 29,866.62 6079.5603 8,669.65 20445.9048 43,280.33 3582.5444 27,221.52 5061.7041 9,243.31 14345.6913 51,180.95 2394.0275 25,843.09 4642.3046 9,452.40 12100.5857 3,362.36 25546.1571 44,322.83 1693.7007 9,186.35 7815.2015 80,602.69 823.8000 20,582.63 3138.5791 14,616.72 4313.1963 2,763.14 17872.1077 50,049.82 985.1024 12,492.22 3800.5646 40,528.93 1120.8980 5,742.42 6883.8039 4,907.62 7947.6219 74,597.99 520.5435 43,413.63 862.0817 38,649.91 958.0772 3,709.65 8900.0040 5,726.88 5495.7023 35,743.46 837.6721 9,500.52 3118.6079 52,138.90 565.9709 52,887.77 553.5004 2,862.90 10215.1942 6,059.60 4820.3017 61,206.35 463.5401 1,427.56 18987.0093 8,493.97 3062.0421 13,341.54 1800.6396 42,413.64 547.1754 1,291.97 15985.7056 19,117.28 1041.1107 17,988.51 1085.8045 6,167.74 3114.8038 2,088.34 9167.7425 17,569.89 1053.8254 10,426.09 1768.2658
蒙古国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_蒙古国畜牧业状况

蒙古国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_蒙古国畜牧业状况蒙古国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二大内陆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东、西、南三面与中国接壤,北邻俄罗斯。
边界线总长度达8150km。
人口245万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蒙古人,余为哈萨克人、鄂温克人、鄂伦春人等。
首都乌兰巴托。
全境多为地势高峻,平均海拔1580m,1000m以上的地区约占全境的4/5以上,境内多高山,主要有阿尔泰山、唐努山、抗爱山、肯特山等。
主要河流有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和克鲁伦河。
深处内陆,多为沙漠戈壁。
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达到-50℃和40℃。
年降水量平均只有200mm。
天然牧场辽阔,占整个国土面积的83%以上,居世界第六位,人均草原面积列世界之首。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铜、钨、萤石、金、钼、锡、钴、铁、铝、磷、盐等80多种,矿点3000多个。
蒙古国原是一个单一的草原畜牧业国家,20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比较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之后来大量的利用国际援助,主要是苏联的支持和帮助,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尤其是工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在其薄弱的基础上,主要建立了燃料和动力工业、矿山采矿业、金属加工工业,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森林和木材加工工业、建筑和建筑材料工业等。
农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成就。
20世纪60年代后,蒙古国实施了由“农牧业工业国”,变为“工业农牧业国”的宏伟计划,工业进一步发展起来。
农牧业和工业这两个主要经济部门的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业在蒙古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农牧业经济仍然十分重要。
特别是草原畜牧业,千百年来,一直是蒙古国的传统产业。
蒙古人世世代代以草原畜牧业为生。
迄今蒙古国的广大城乡人民的日常生活,还是主要依靠草原畜牧业提供肉、乳、毛、皮革等畜产品。
草原畜牧业在蒙古国国民经济的运转中,依然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不可忽视。
2蒙古国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2.1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蒙古是个传统的畜牧业国家,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蒙古政府开始加大对畜牧业领域的投入。
中蒙经贸关系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中蒙经贸关系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内容摘要:自1989年中蒙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虽然对蒙古贸易只占我国很小的比例,但2000年以来,中蒙经贸关系发展较快,经贸合作领域范围扩大,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成为两国合作的重点。
在中蒙经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经贸格局定格、美国和日本对蒙古经济利益的争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蒙古经贸关系密集度蒙古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是我国北方的重要邻国,加强中蒙经贸合作在推进两国关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虽然,我国早在1949年就与蒙古建交,但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两国关系就经历了曲折,直到1989年两国关系才实现正常化。
近年来,随着两国关系日渐深入,双边贸易往来日趋频繁。
中蒙双边贸易发展的总体状况2000年以来,中蒙双边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中蒙双边贸易总额为3.2亿美元,2005年达到了8.6亿美元,6年中增长2.7倍,年平均增长21.9%。
在中国对蒙古国的出口方面,2000-2003年一直在1亿美元与2亿美元之间缓慢上升,2004年为2.3亿美元,2005年为3.2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6.7%,出口值首次突破3亿美元;在中国自蒙古的进口方面,2000-2003年一直在2亿美元与3亿美元之间徘徊,2004年则增长较快,达到4.6亿美金,较上年增长62.1%,2005年进口首次迈上5亿美元台阶,同比增长17.3%,但也应看到与蒙古的贸易占全国对外贸易的比例却徘徊在0.06%的水平(见表1)。
伴随中蒙贸易的发展,中国日益成为蒙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且在蒙古的贸易伙伴中,中国的地位不断提高,根据蒙古国家统计局公报数据显示,1999~2005年,中国已连续7年保持蒙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这期间中国一直是其出口总额的第一大国、进口总额的第二大国,中蒙贸易额约占蒙古外贸进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另据蒙方统计,2005年中国对蒙古注册投资额为2.36亿美元,同比增长86.2%,占同期外国对蒙投资总额的75.6%,截至2005年底,中国在蒙注册投资额共计6.94亿美元,中国已连续8年保持蒙古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地位。
蒙古国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现状及协调度分析

收稿日期:2022-08-24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厅科技创新环境与能力建设项目 蒙古国科技对经济贡献率研究及评估体系建设 (NMG K J -2020)㊂作者简介:徐伟(1970 ),女,河北保定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㊂闫雪萌(1998 ),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㊂蒙古国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现状及协调度分析徐 伟,闫雪萌,李志鹏(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 要:从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㊁产业结构变化等角度,分析了蒙古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现状,剖析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优化路径建议㊂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 2019年蒙古国科技创新发展缓慢,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度亟待提升,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产业结构转型取得明显成效,蒙古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尚未达到理想的耦合协调水平,其协同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㊂关键词:蒙古国;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协调度分析中图分类号:F 061.5(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23)03 0010 07 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进程势不可挡,信息㊁技术㊁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交融加速了各国科技经济的快速转型[1-2]㊂蒙古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这样完全内陆的地理位置虽然使其经济科技发展受到一定限制[3],但同时也给蒙古国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机遇:各国深化合作,构建东北亚经济圈,提出 一带一路 草原计划 欧亚大陆桥 等发展战略,推动着蒙古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互补,深入合作,加快了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步伐㊂在这样的趋势下,蒙古国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未来可以通过发展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带动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同时提高科技和经济的协调程度以突破多方面发展限制,使自身经济向着多元㊁多层次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㊂1 蒙古国科技创新现状1.1 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1.1.1 科研经费投入㊂蒙古国2000年 2014年的科技研发支出占G D P 比重如图1所示㊂整体上看,蒙古国科技研发支出占G D P 比例发展变化较为波动,2006年 2008年呈现陡升趋势,2009年开始蒙古国科技创新支出比例快速下降后趋于平稳发展㊂按照蒙古国科学技术法规定,科学技术经费占G D P 的比例应达到1.5%及以上[4],然而蒙古国的科技研发投入距达到这一标准还有一定距离,研发支出最高的一年(2008)也仅达到G D P 的0.34%㊂这也反映出蒙古国对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视程度低,投入力度小的问题㊂除此之外,蒙古国投入的科技研究经费中,仅有15%被真正用于研究工作,而其他资金均用于支付员工工资和其他杂费㊂这样的资金分配制约了蒙古国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3]㊂图1 蒙古国2000年 2014年研发支出占G D P 的比例(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1.1.2 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投入㊂蒙古国目前主要的科研机构包括蒙古国科学院㊁大学研究实验室㊁国有研究所㊁私有研究所等㊂其中蒙古国科学院为其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程度较高[5],主要研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的内容[6]㊂蒙古国大部分R&D 活动主要在大学实验室完成[7]㊂典型代表有蒙古国科技大学㊁蒙古国农业大学等㊂此外,蒙古国科技部下设的研究机构还有生物研究所㊁地理与地球生态研究所等14个研究所,研究面比较广2023年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F e b r u a r y 20233517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yN o .3T o t a l N o .517泛㊂蒙古国也曾出台一些计划和政策来支持科学研究,如2004年实施的 青年科研人员扶持计划 ,为从事科技研究的青年提供了支持和平台㊂根据相关统计报告数据显示,蒙古国R&D从业人员从2010年的4045人增长到2019年的4254人,增幅仅为0.5%,科技创新人员从业增长率低㊂此外,2010年 2019年间政府出资支持的科研活动逐渐减少,由2010年的466项减少至309项(数据来源:蒙古国统计年鉴)㊂且蒙古国科研人员数量在过去10年中呈较明显下降趋势,大学中自然科学㊁技术㊁工程学学科录取的学生数量也在下降,技术型人才缺乏㊂从近10年R&D经费内部支出㊁R&D人员从业数量㊁科研机构数量的数据来看,蒙古国科技投入整体水平较低,科技领域缺少专业人员等问题较为明显㊂1.1.3科研论文发表及科研项目产出情况㊂图2蒙古国2000年—2018年科技期刊文章发表量(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科学工程指标)如图2所示,研究期内蒙古国科技相关研究的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㊂虽然整体发文量较少,但也表示蒙古国科研人员和学者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度在逐步提高㊂根据2020年蒙古国科学院研究项目总量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蒙古国的科技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学㊁考古学㊁化学㊁生物学㊁物理学㊁数学及数字技术等学科领域,应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把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并以此增加财政收入[6],但成果转化产业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㊂2020年蒙古国科学研究院进行的科研项目共247个,其中科技研究项目却仅有13个,表明蒙古国目前对科技创新方面的研究关注度亟待提升㊂1.2蒙古国科技创新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1.2.1相关政策落实不完善㊂蒙古国就科技发展问题制定和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政策及工作计划㊁合作项目规划,如1998年出台的‘国家科技政策方向“‘国家科学技术法“及2003年开始创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㊁兴办科技园等技术平台㊂但是并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支撑这些文件内容,导致科研工作很少能够真正具体的贯彻和落实[7]㊂1.2.2科技创新需求不高㊂蒙古国目前的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整,由于没有完善基础设施和成熟的技术知识支持,导致企业发展缓慢,研发成果商业化效果甚微,产学研结合力度低㊂且蒙古国长期以来依赖国外技术,导致国内开展科研工作热情低,公众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度低㊂由此导致的科技人才缺乏和流失非常不利于蒙古国技术水平提升,同时也会造成蒙古国经济发展动力缺乏[8]㊂1.2.3科技创新管理系统不完善㊂目前,蒙古国对科技单位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产出指标不明确,数据收集系统不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效率低,导致科研成果难以产业化发展;预算资金管理体系不完善,资金分配和利用率缺乏合理性,对科研工作阻碍较大㊂蒙古国科技创新发展较缓慢,从科研机构建立㊁人才培养到探索国家科技转型新模式,历经了几十年的时间㊂仅根据上述情况分析,蒙古国想要通过科学技术实现经济产业转型较为困难,只有大力支持基础建设㊁落实相关政策和项目实施,以此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完善,才能更早地实现产业科技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9]㊂2蒙古国经济发展现状20世纪90年代,蒙古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10]㊂这场转型由于方式过于激进而被评价为 休克式转型策略 ,直接导致了蒙古国严重的经济衰退[11]㊂后经过世界各国援助,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民共同努力,蒙古国以自身丰富的畜牧业㊁矿产等资源出口实现了社会经济平稳上升的发展态势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蒙古国仍面临着区域经济差距大,产业结构单一,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等经济发展问题㊂2.1蒙古国G D P增长率近年来,蒙古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整体经济总量平稳上升,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社会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高㊂根据图3数据,2005年 2008年蒙古国G D P 总额呈增长趋势,2008年 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G D P总值下降至45.84亿美元,增长率为负㊂2009年 2013年,蒙古国经济迅速增长,这是徐伟,等㊃蒙古国科技创新㊁经济增长现状及协调度分析2023年第3期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后,蒙古国积极进行广泛对外合作,世界各国对蒙古国的投资逐步增加带来的正向影响[10]㊂而2014年 2016年的G D P总量有所下降,原因如下:①由于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②由于2016年蒙古国的政策大变革导致的国家面临外资减少㊁外债高筑㊁货币贬值等严重经济危机[11]㊂2017年之后又有所回升,是当年蒙古国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的 扩大资助计划 ,其中实施紧缩性预算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对蒙古国经济恢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㊂2017年 2019年蒙古国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进入稳定增长期,经济发展势头稳中向好,人均G D P水平也逐年稳步增加㊂图3蒙古国G D P总额及年度增长率(数据来源:蒙古国国家统计局)2.2蒙古国产业结构自蒙古国实行经济转型并开始逐渐摆脱 休克式转型策略 带来的消极影响后,其产业结构就向着多元化和升级化的趋势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农牧业㊁矿产业㊁加工业和旅游业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结构㊂畜牧业作为蒙古国第一产业的基础支柱产业,也是蒙古国国民经济中的传统经济产业㊂2019年蒙古国全国的牲畜总数为7100万头,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6.8%㊂由于蒙古国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等条件受限,其发展种植农业的情况较为不利,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目前仅维持在50万h m2左右(数据来源:蒙古国统计年鉴)㊂研究期间蒙古国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数量虽有小幅下降,但是畜牧业和农牧业仍然是蒙古国的主要经济产业,导致蒙古国经济增长速度无法快速提升㊂蒙古国的第二产业以采矿业㊁制造业㊁电燃气㊁建筑业等为主㊂其中采矿业作为支柱产业,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㊂2000年 2008年,蒙古国矿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众多外商投资,同时也对国家其他经济部门产生了积极的带动效应㊂在第三产业方面,近年来蒙古国建设 草原之路 ,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本国的餐饮㊁民俗等本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推广㊂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蒙古国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以此缓解了蒙古国财政危机压力㊂进而使蒙古国第三产业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扩大了就业范围㊁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国民经济水平的增长[12]㊂根据图4,蒙古国的主导产业逐步以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转型[13],畜牧业国家特征逐渐消退㊂在近20年来蒙古国政府实行产业优化调整等政治经济措施探索中,基本形成了一个三产均衡发展的结构类型[14]㊂图42005年—2019年蒙古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3蒙古国经济发展的困境2.3.1产业结构单一㊂蒙古国经济发展长期过度依赖于矿产初级开发,虽在短期内使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但这样单一片面化经济结构不仅导致蒙古国贫困率居高不下,长期产业偏重也导致蒙古国陷入 资源诅咒 的困境中[15]㊂而同样作为支柱产业的畜牧业单一化发展也导致了草原等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㊂且由于技术落后等原因,除畜牧产品外,如果蔬㊁衣物等其他各类生活生产材料均需依赖进口[11],这样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尽快进行产业结构转型㊂2.3.2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㊂目前蒙古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道路㊁能源㊁电力等基础设施仍沿用苏联时期建设成果,未形成联通全国的运输网络,且多数道路路况较差,这将成为制约蒙古国下一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㊂2.3.3资金债务负担严重㊂蒙古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资金需求缺口较大,而国内私营经济和金融市场规模小㊁实力不足,资金缺口难以解决㊂且由于2012年以来矿产品的国际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其出口收入缩减,偿债能力明显下降[16]㊂2.3.4技术力量及人力资源薄弱㊂尽管蒙古国矿总第517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产资源丰富,但却严重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设备㊁生产技术和人力资源㊂由于无法利用科学技术对产业经济结构进行深化调整,导致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十分缓慢,经济发展集约程度很低㊂且蒙古国内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稀缺以及劳动力素质普遍下降造成企业用工难,发展慢等问题突出㊂上述问题也直接导致了蒙古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无法均衡和快速发展㊂蒙古国科技经济发展亟待转型,通过开展科技建设,大力培育科技人才,发展新兴技术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就可在未来逐步降低技术对外依存程度,实现经济结构和企业转型的优化完善㊂3蒙古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实现全面均衡发展,需要的是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两系统协调有序的发展,避免一头独大[17]㊂研究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助于明确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㊂目前有关二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①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㊂索洛提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有正向影响,并建立 S o l o w 模型推动相关研究进程[18];经济学之父亚当㊃斯密认为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19];孙庆峰等构建经济增长贡献率模型,实证分析研究期内吉林省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张永凯等基于甘肃省2004年 201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科技创新对经济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和演化趋势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正向作用[21]㊂②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研究㊂G u e l e c等研究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商业研发密集和政府相关投资比例较低的国家,R&D投入影响显著[22];彭迪云等对长江经济带2001年 2013年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其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性较强,但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23]㊂综合分析现状,国内外学者对于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而欠发达城市和地区的相关研究较少㊂且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大多宏观,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应用较少㊂因此本研究以蒙古国为研究对象,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两个角度建立指标体系,以蒙古国2010年 2019年统计年鉴㊁世界银行等提供的相关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㊂通过计算蒙古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度㊁协调系数等,探究二者耦合协调程度,进一步分析原因并提出优化路径㊂3.1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在遵循系统性㊁科学性㊁可比性等原则基础上,根据可查明数据以及相关资料,选取表1所列出的指标构建蒙古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㊂表1蒙古国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系统指标体系子系统具体指标单位政府支持下进行的研究㊁实验和发明数量项科技创R&D经费内部支出百万图格里克新系统R&D人员当时常量人科研机构数量所科学㊁发明等产品收入百万图格里克劳动生产率水平千图格里克经济发人均G D P千图格里克展系统国家财政总收入十亿图格里克工业从业人员数千人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0年 2019年‘蒙古国统计年鉴“‘蒙古国科学院年度统计报告“及世界银行数据库中蒙古国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相关数据㊂某些年份或指标上的数据缺失,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线性插值方法进行推测以补全㊂3.2数据处理方法笔者选择熵权法作为权重的确定方法㊂熵权法具有客观性,通过计算信息熵值与信息效用值确定权重的大小,以反映指标的变化程度与相关性㊂熵值越小,其中的不确定性就越小,提供的有用信息量就越大,指标也就越重要㊂3.2.1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㊂原始指标数据要经过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和数值大小的影响㊂笔者选择极差标准化法作为指标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对于正向指标,可按如下公式处理:X'i j=X i j-m i n X i jM a x X i j-m i n X i j(1)对于逆向指标,可按如下公式处理:X'i j=M a x X i j-X i jM a x X i j-m i n X i j(2)为使数据处理有意义,将经过归一化处理的数据整体向右平移0.0001个单位,以避免0值对后续计算的影响㊂根据处理完成的数据对蒙古国科技创新及经济徐伟,等㊃蒙古国科技创新㊁经济增长现状及协调度分析2023年第3期发展系统进行水平时序分析㊂选取z 个年份,n 个指标,可得判断矩阵z ˑn ,则X i j 为第i 年的第j 个指标的数值(i :1,2, ,z ;j:1,2, ,n )㊂3.2.2 计算第i 项指标下第j 项值的比重㊂p i j =x 'i jðni =1x ij (3)3.2.3 计算第j 项指标的熵值㊂e j =-1l n n ðni =1p i j l n (p i j ),0ɤe j ɤ1(4)3.2.4 计算第j 项指标的差异系数㊂g i =1-e j (5)3.2.5 计算第j 项指标权重㊂W j =g j ðmi =1gj ,j =1,2,3, ,m (6)根据熵权法的计算步骤,以处理完成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分别求出蒙古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权重,如表2所示㊂3.3 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分析3.3.1 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综合指数的测算㊂根据上文得出的各指标标准化值和对应权重,通过线性加权法分别计算科技创新A (x )与经济增长B (y)的综合发展指数:A (X )=ðmi =1a i ˑx iB (X )=ðni =1b i ˑy i(7)式中:a i 和b i 分别表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系统各指标的权重;x 1,x 2,x 3, ,x m 表示科技创新系统的m 个指标;y 1,y 2,y 3, ,y n 表示经济发展系统的n 个指标㊂表2 蒙古国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系统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子系统具体指标权重政府支持下进行的研究㊁实验和发明数量0.2111科技创R&D 经费内部支出0.1236新系统R&D 人员当时常量0.0971科研机构数量0.3383科学㊁发明等产品收入0.2298劳动生产率水平0.1676经济发人均G D P0.2119展系统国家财政总收入0.2503工业从业人员数0.3701表3 蒙古国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系统综合指数年份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科技创新系统综合发展指数A (x )经济增长系统综合发展指数B (x )0.48720.65570.70160.80390.66030.24830.27980.24640.46690.44850.00010.11800.18970.43060.53250.47650.52810.66990.86430.8932图5 2010年 2019年蒙古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发展的综合指数演变综合指数计算结果及其演变趋势,如表3和图5所示㊂借鉴祝影等人的研究成果[24],根据A (x )与B (x)的比值判断发展类型,见表4㊂结合图6来看,蒙古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在时序上的一致性较差:2010年 2013年,两系统的综合指数均缓慢增大,处于创新超前阶段;而2013年 2015年蒙古国科技创新指数出现大幅下降跌的状况,且自此时期之后,两系统的相对发展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创新超前阶段转变为发展超前阶段㊂总体上看,时序上蒙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是科技创新发展有明显的起伏变化,两系统协调性较差㊂表4 蒙古国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类型判断A (x )/B (x)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阶段>1领先落后创新超前ȡ0.9,ɤ1相对同步相对同步创新发展同步<0.9落后领先发展超前3.3.2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测算㊂根据相关研究文献,选择离差系数最小化协调度模型进行蒙古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协调度分析,公式为:C =A (x )ˑB (y )[A (x )+B (y )]2(8)总第517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式中:C 为两系统耦合度(协调度),0ɤCɤ1;A(x )㊁B (y)同公式(7)解释㊂C 值越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与经济增长协调性越高;反之,两系统协调性越差㊂这样计算的耦合度结果仅能表明两系统间互相作用的程度大小,而无法反映系统之间的具体协调情况[25]㊂为进一步反映蒙古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一致性,构建协调发展水平模型如下:D =C ˑT(9)T =a A (x )+b Y (y )(10)式中:D 耦合协调度(协调发展水平);T 协调系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其中,借鉴李瑛珊[26]对系数a ㊁b 的赋值,认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因此取a =b =0.5㊂参考王晓红[27]㊁于世海[28]等人的研究,结合研究数据特征,将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阶段划分为10个等级区间,划分标准见表5㊂表5 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协调发展等级划分协调等级极度失调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耦合协调度0~0.09990.1000~0.19990.2000~0.29990.3000~0.39990.4000~0.4999协调等级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耦合协调度0.5000~0.59990.6000~0.69990.7000~0.79990.8000~0.89990.9000~1.0000将2010年 2019年蒙古国科技创新与经济的统计数据代入公式(9)㊁公式(10)中建立蒙古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到计算结果,见表6㊂表6 蒙古国科技创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情况年份耦合度协调系数耦合协调度协调程度20100.02860.24360.0835极度失调20110.71910.38690.5274勉强协调20120.81870.44570.6040初级协调20130.95320.61730.7670中级协调20140.99420.59640.7700中级协调20150.94910.36240.5865勉强协调20160.95160.40390.6200初级协调20170.88680.45820.6374初级协调20180.95440.66560.7970中级协调20190.94350.67090.7956中级协调图6 蒙古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协调发展变化趋势3.3.3 模型结果分析㊂根据表3结果绘制变化趋势图(见图6),蒙古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度基本维持平稳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0.4~0.8的中低级协调,从2011年起的后3年从初级协调过渡至中级协调阶段,发展势头较好,是由于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后,国外对蒙古国的投资额度逐渐增加,使得蒙古国可以更有余力的投入科学研究事业,在这一时间节点蒙古国的科技创新产出和国民G D P 总值都达到了最高值;但2014年2015年双系统的协调度发生大幅下降,再度跌至勉强协调阶段㊂此后协调发展水平虽逐步回升,但最好的状态仍仅为中级协调水平㊂综合来看,蒙古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双系统在研究年限内并未达到理想的耦合协调水平,表明其科技经济的联系作用并不明显,二者的协同发展还有一定的提升进步空间㊂4 结束语基于以上分析,蒙古国在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系与科技管理政策,在致力于科技研究目标产业化的同时,注重有关科技研发项目的资金支持,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环境,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以提升综合国力,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㊂近年来,蒙古国以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较平稳㊂且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计划,实现了人均G D P 水平逐步稳增㊂产业结构发展日趋多元化和升级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经济结构逐步向着第三产业主导趋势发展㊂蒙古国需在金融建设㊁对外贸易㊁经济文化等方面促进科技㊁经济均衡快速发展㊂通过耦合协调性徐伟,等㊃蒙古国科技创新㊁经济增长现状及协调度分析2023年第3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国2015年经济总体运行状况
原始数据来源:蒙古国统计局网站
根据蒙古国统计局公布的文件,2015年在全球整体经济萧条和中国经济调整的综合作用下,作为中国邻国且不具备国内生产体系的蒙古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下滑,尤其世界大宗矿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使蒙古国经济面临无法逾越的困境。
以美元核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缩水、外贸周转下降、工业及采矿业产值下降、财政预算收入减少、国际国内客货流量减少、企业停业比例增加、逾期和不良贷款比例增加等都是国民经济不景气的具体表现,同时,由于社会购买力的急剧下降,导致外贸顺差增长、物价上涨指数下降等更多不利于发展的局面产生。
一、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015年蒙古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1667.79亿图(约合¥741.3亿元),同比增长2.3%,财政预算收入及外来援助总额59738亿图(约合¥191.2亿元),同比下降4.8%,其中税收收入占84.5%,非税收入占14.8%,其他占0.7%;支出及借贷总额713690亿图(约合¥2283.8亿元),同比下降0.1%,财政赤字11632亿图(约合¥37.2亿元)。
蒙古国全国人口净增长率2.2%,总人口达到306.16万人;登记失业人口32788人,同比下降11.3%。
物价指数同比上涨1.9%。
二、农牧业保持平稳增长
截止到2015年底,牲畜总头数达到5597.98万头,同比增长7.7%。
其中马329.53万头,占5.88%,同比增长10%,牛378.04万头,同比增长10.7%,占6.75%,骆驼36.8万头,同比增长5.4%,占0.66%,绵羊2494.3万头,同比增长7.4%,占44.56%,山羊2359.29万头,同比增长7.2%,占42.14%。
收获农业种植粮食21.63万吨,土豆16.38万吨,蔬菜7.23万吨,饲料102.87万吨。
三、工业生产总体下滑
实现工业产值87145亿图(约合¥278.9亿元),同比降6.7%,其中采矿业实现58580亿图(约合¥187.5亿元),同比降8.4%,加工业实现20922亿图(约合¥67.0亿元),同比降9.5%,电、暖、水生产实现7643亿图(约合¥24.5亿元),同比增长21.6%,建筑业实现产值21123亿图(约合¥67.6亿元),同比下降1.6%。
四、金融货币呈现负增长态势
货币(广义M2)供应量100502亿图(约合¥321.6亿元),同比下降5.5%,储蓄总额73830亿图(约合¥236.3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本币储蓄54340亿图(约合¥173.9亿元),同比增长0.4%,外币储蓄19490亿图(约合¥62.4亿元),同比下降4.4%;流通现金余额7067亿图(约合¥22.6亿元),同比降12.7%;贷款余额116958亿图(约合¥374.3亿元),同比下降6.5%;逾期贷款余额8612亿图(约合¥27.6亿元),同比增长3.2倍,占整个贷款余额的
7.6%,增加5.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8249亿图(约合¥26.4亿元),增31.8%,占整个贷款余额的7.1%,增2.1个百分点。
证券交易共4170万张,同比下降20.2%,交易总额8986亿图(约合¥28.8亿元),同比增长4.6倍。
五、进出口贸易持续下降
国家外汇储备余存14.58亿美元,同比减少11.6%。
2015年与世界147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总周转金额达到84.667亿美元,同比下降23.1%,其中出口46.695亿美元,同比下降19.1%;进口37.972亿美元,同比下降27.5%;贸易顺差8.723亿美元。
中蒙贸易占蒙古国外贸总周转额的62.6%,其中出口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83.74%,进口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36.59%。
全年出口煤炭1447.27万吨,铜精粉147.78万吨,铁矿石506.51万吨,石油813.52万桶,锌精粉8.41万吨,半加工黄金11300公斤。
外汇牌价1美元=1995.84图格里克,同比贬值6%,1人民币=309.34图格里克,同比贬值1.6%。
六、企业经营和运输业发展情况
企业法人注册总数达到12.65万家,正常开展经营业务的有64399家,占总数的50.8%,其中62.8%在乌兰巴托。
2015年共运输3582.890万吨货,同比下降19.7%,实现25998.17万人次旅客,减少24.5%。
其中汽车运输货物1668.2万吨,同比下降29.1%,旅客运输25652.9万人次,同比下降24.6%;铁路运输货物1914.39万吨,同比下降9.4%,旅
客运输278.99万人次,同比下降15.6%;航空运输货物283.9万吨,同比下降17.4%,旅客运输61.64万人次,同比下降9.6%。
过境总人数485.93万人次,其中入境241.51万人次,出境244.42万人次。
过境人数中467200人为外国人,同比下降7.6%,其中82.7%为旅游人员,同比下降1.7%。
入境外国人的81000人为劳务、学习及常驻人员,占总人数的17.3%。
截止到年底外来劳务人员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共6800人,比上年减少9个地区,12000人。
其中来自中国的占35.4%,来自韩国的占23%,来自俄罗斯的占8.3%,来自朝鲜的占6.7%,其他国家的占26.6%。
外来劳务人员28%从事建筑业,21.4%从事矿业,14.1%从事教育业,13.7%从事加工业,10.7%从事批零及修理业,12.1%从事其他行业。
七、全年新修订的相关法律文件
2015年,全国出台或新修订了相关法律文件:法人国家登记注册法、自由贸易区法、会计统计法、审计法、首都乌兰巴托城市税法、动产及非财产性资产抵押法、交通安全法、扶持工业化法、增值税法、支持经济透明法、赦免法、电力节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