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军西征的经过及其原因

蒙古军西征的经过及其原因
蒙古军西征的经过及其原因

蒙古军西征的经过及其原因

在蒙古历史上有一位出类拔萃的伟大军事家和政治家,这位不得不提的就是成吉思汗,亦即铁木真。他不但对今天的中国疆域上的蒙古、西夏、西辽、金国、南宋、大理、吐蕃等进行军事及政治的变革,为元朝定下基础,使大元朝成为第一个由蒙古族为统治民族的中国统治民族,且国家版图远胜汉唐两个朝代。

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开了大蒙古汗国的西征的第一幕。他发动第一次

蒙古军西征

蒙古西征,以战争手段严惩杀害蒙古使者和商队的花刺子模国(位于今天的中亚地区),此次西征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为日后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基础。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再次率领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家或地区,并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被人称为

“世界征服者”。

西征经过

第一次西征

第一次由元太祖铁木真率四个儿子御驾亲征,统骑兵二十万(一说六十万),前后用上了八年时间,因为成

蒙古军西征

吉思汗西征,主要是因灭西辽后,接着灭它邻国花剌子模(回回族)而引起的,故西征的时间是八年。

1219年,成吉思汗以花剌子模的剌守杀害蒙古商队和使臣为由,亲领大军西征,分兵四路进攻花剌子模诸城。长子术赤进攻阐河下游,得手后转入咸海北部;察合台、窝阔台围攻讹答剌城,成吉思汗与其幼子拖雷越忽阐河攻入阿母河以北地区,直取花剌子模新都撒麻耳干(今萨马尔罕)和撒曼王朝旧都不花剌(今布哈拉),而后入阿姆河以南、及今兴都库什山以南诸地。花剌子模国势虽强,但立国时间不长,统治基础并不稳固,加之以其统治集团在蒙古入侵面前采取守势(作长期消耗战),便于为机动性强的、主力作游击战的蒙古军各个击破。花剌子模虽拥兵四十万,但在各方面如军队纪律、训练等等都不及蒙古军。蒙古军每攻破一城,便大

肆屠杀。不久,蒙古军进其新都撒麻耳干。花剌子模沙(王)摩诃(或可译作谟罕默德)未已先弃城逃亡,成吉思汗遣哲别、速不合追击。摩诃被逼入里海西岸的阿必思昆岛(atiskun)上,不久病死。1221年,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攻克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成吉思汗与拖雷分兵攻取呼罗珊各城,继而击败扎阐丁(摩诃之子)的军队,他亦逃至印度。1223年,蒙古军于西域设官置守后,令蒙军退回蒙古。

哲别、速不台的军队在抄掠波斯各地,1223年越过大和岭(高加索山)在阿里吉河战役中战胜了(俄罗斯)罗思诸王与钦察汗的联军,再而进军乌克兹抵黑海北岸,后东返蒙古。回程时并将西夏消灭,以惩其拒出军西征。不久,于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于六盘山,年享71岁。待蒙军东归后,扎阐丁从印度回到波斯,图谋复兴。花剌子模旧将皆奉其为主。窝阔台继位后,立即派遣(撤)绰儿马罕去征讨企图重新兴起的花剌子模国,扎阐丁从都城挑里寺(今伊朗大不里士)出奔,次年为库尔德人所杀,花剌子模国正式灭亡。绰儿马罕的军队继续留守波斯,攻打诸国。完成了第一次蒙古的大规模西征。

是次西征,蒙古占领了今日的中亚细亚,里海,黑海北岸,并占领乌拉河、伏尔加河流淢。成吉思汗又占领地分封

给诸子。将里海一带,花剌子模国及钦察故地封给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则封于西辽故地,改名为「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则封于乃蛮,改名「窝阔台汗国」;而斡难河流淢等蒙古故地,则封给四子拖雷。

第二次出征

蒙古第二次西征是在太宗窝阔台灭金后一年,即太宗七年(1235年)开始。窝阔台会集诸王大臣,定议遣各支宗王长子统兵,是次西征以钦察汗国太祖皇孙拔都为统帅,带领大军十五万(一说五十万)大举出征钦察、斡罗思诸国。拔都又以速不台、鄂尔达、伯勒克、蒙哥等为先锋。

这次进军路线,是沿着阿尔泰山山蒙古灭不里阿儿,钦察,攻入斡罗思(俄罗斯)。三年之后,蹂躏了斡罗思大部分国土,包括了莫斯科,蒙军在莫斯科共屠杀了共27万的俄罗斯人。1241年,拔都分兵三路,北路侵

蒙古军

入孛烈儿(波兰)、西路攻马扎儿首都马茶城(匈牙利)。南路渡多瑙河入奥大利,直达意大利的威尼斯大破波兰及日耳曼联军于利格尼兹,北东欧各国震惊于蒙古鞑靼军的勇猛,大呼“黄祸”临头。欧洲各地纷纷组成自救联军,以

亨利二世为指挥者,可是北欧及中欧的一抵抗也是徒劳,蒙古大军大破联军及擒杀亨利二世。拔都再进而攻陷匈牙利及俄罗斯,因为当时欧洲国君多是腐败,故此,在拔都西征的战役中东欧各国除了捷克与俄罗一部份国家还和蒙古打了

几场硬仗外,其它怕容易攻取,俄罗斯北部尽降,列入大蒙古汗国的地图。

由于在匈牙利蒙古军遭受到巨大的捐失,再无力继续进军,加上于1242年,传来了窝阔台的死讯,拔都遂率军东返,经瓦剌吉亚、穆尔达维亚等地,于1243年初到达并留驻于里河(伏尔加河)下游的拔都斡耳朵。

蒙古大军征服罗斯,侵入波兰、匈牙利和其它地方,在欧洲大地引起一片惊慌。在一段时间内,英国人不敢出海,中断了与欧洲大陆的贸易活动;德国上下为之震恐,统治所征服的钦察、斡罗思等地区人民。

第三次西征

1221至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灭花刺子模的战争中,占领了波斯东部及呼罗珊诸地。然而,由于当时的蒙古人于该地所占总人口比例的少数,无力控制当地的人民,使社会秩序出现一片混乱。其中,以呼罗珊地区在战争受害最为严重,甚至到达一个无法收拾的地步。元太宗窝阔台即位后,整个

伊朗地区的骚乱尚未平息,更发生了札兰丁于北印度复辟的活动。

于是窝阔台遂遗大将绰儿马罕率军继续西征,消灭了花刺子模算端扎兰丁的残部此动乱到1226年始平息。根据《史集》和《世界征服者史》的记载,绰儿马罕首先到呼罗珊,对叛逆者进行镇压,其结果反而使罗珊呈现一片混乱状态。绰儿马罕攻陷了一些地方,置八思镇守,但另外一些地方尚未臣服。

于是绰儿马罕遂派帖木儿和怯勒孛前去镇压,哈刺察败走罗珊,逃往昔思田堡,后被镇守于阿富汗西北地区的蒙古副统帅塔亦儿把阿秃八所镇压。窝阔台汗命成帖木儿为呼罗珊等地的总督。1235年,成帖木儿死,畏吾儿人阔里吉思

继任。绰儿马罕自夷西行,于1230年末抵达阿塞拜疆。1240年,阿美尼亚王到林拜见窝阔台,命其仍统领原故地。1241年,绰儿马罕卒,拜住那颜继任其职。最后,终于征服了波斯的大部份地区,并设立了管辖阿母河以西土地的行政机构。

蒙哥为了扩充拖雷家族的势力、征服里海以南的亦思马因派和报答哈里发,曾命各支诸王贵戚从自己的投下属民中抽取十分之二的人,组成一支大军,由其同母弟旭烈兀率领

征讨尚未臣服的诸国,1252年八月,

成吉思汗

怯的不率领先头部队一万二千人出发。次年三月,渡过阿母河,向忽肴思丹发动进攻,占领其大部分地区。五月始围攻亦思马因派的据点之一—吉儿迭苦黑堡,用了两年时间才将该堡攻克。

此外,又命塔塔儿人撒里那颜出征怯失迷儿,以配合旭烈兀的军事行动,拼命为太宗朝时已西征至高加索地区的绰儿马罕所部军队归旭烈兀指挥。蒙哥还征集了一千名中国抛石机手、火炮手、弓弩手和大量武器,交给旭烈兀使用。

旭烈兀的大军长途跋涉,经别十八里、阿姆河以北地区抵达波斯。当时,盘踞今伊朗马德兰诸山城的伊斯兰教亦思马因教派,被其它伊斯兰教徒们称之为「木刺夷(Mulahidah),意思为『异端者』」;而立国已五百余年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已经衰落,其直辖地区仅限于都城报达(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周围地区。旭烈兀于1256年,消灭木刺夷国。并于1258年攻陷报达、杀末代哈里发。1259年,西征军兵分三路入侵今之叙利亚地区。汉地的各种火药武器在诸次战

斗中发挥了很大的威力。次年春,占领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叙利亚算端纳昔儿被蒙古俘虏。战事尚未结束,即传来了元宪宗蒙哥死去的消息,旭烈兀遂退返回到波斯之地,留先锋怯的不花卒两万士兵继续作战。1260年,怯的不花遗

劝告埃及国王忽秃思投降。然他们不仅杀死了怯的不花的使者,还率兵出征,怯的不花的军队在阿音扎鲁特被密昔儿(埃及)、算端忽秃思击败,怯的不花的妻子儿女和亲族全被被俘虏,另一方面,各地方的蒙古官员被杀,蒙古西征的锋芒终于被揭制住了,而留叙利亚的一般蒙古居民则退居到木地区。旭烈兀在西征结束后,一直留镇波斯,没有再回到东方,波斯这块肥美的土地就这样落到拖雷家族的手中。

蒙古西征影响蒙古汗国军三次西征,是一个世界性的、空前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征的影响,无论在时间或地域上,抑或是人们的观念上,都是极其深远的。

积极影响

三次西征开疆拓土,建立了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及窝阔台汗国,这四大汗国为横跨欧亚的蒙古大帝国奠定了基础。蒙古帝国的版图之大,在地图的西、北两个方向上几乎难以描绘,远远胜过汉唐二朝。

三次西征给被侵略的国家和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以畜牧业为生的蒙古人对农业和城市的破坏和摧毁是毫

不吝啬的。花刺子模的玉龙杰赤变成泽国,马鲁绿洲变成荒芜地区,都是蒙古军决堤灌城的结果,成吉思汗更因一个孙子战死范延城下,便愤怒下令将该城彻底毁灭,变成一堆瓦砾,这些都使西域人一谈起蒙古军就为之色变。

反面影响

然而,蒙古西征为被侵略的国家带来极大灾难同时,亦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使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于是,东、西方开始频繁交往,距离逐渐缩短,中国的火药、纸币、活字印刷术也因蒙古西征而传入欧洲;西方的天文、医药传入中国,促进了东西方的陆路交通和文化交流,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不但是火药的发明国,更是最早制造各类火器、火炮的国家。十世纪初,中国用于城市攻坚战中的

蒙古军西征

『飞火』,可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火器。火药和火器在中国发明后,又迅速西传,南宋时期,首都临安盛行『流星』、『花火』,许多侨居该地的阿拉伯人对这种腾空四溅的烟花印象深刻,并将之介绍到自己的故乡。蒙古人在南下中原地区时,掌握了这种科技,并挟之以西征。1260年,埃及马木路克

王朝素丹拜尔斯在大马士革一战中,击败了蒙古西征军,俘虏了一些制造火药的匠师,缴获了大量火器,从此,中国的火药与火器技术更直接大规模地西传。火药的西传,使欧洲中世纪王公贵族的城堡在掌握了火器武器的资产阶级革命

武装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同时使欧洲殖民主义者更容易对亚洲、非洲等广大地区进行征服及掠夺,另一方面,火药的出现,摧毁了欧洲封建贵族的堡垒,加促了封建制度的崩溃,使欧洲出现民族国家。

在八世纪至十世纪,雕版印刷术分别由海陆二道传入美索不达米亚及埃及。稍后,在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蒙古人兴起以前,雕版印刷术经过回鹘人的媒介,传入中亚和西亚,并进入开罗。在十三世纪时,雕版印刷术由于蒙古势力的扩张,再度形成了一股向西传播的浪潮,这一次,波斯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并推动着印刷术传入欧洲。蒙古统治者控制下的伊利汗国的首都大不里士曾模仿中国元朝印制纸钞,式样仿自至元宝钞,印有汉文『钞』字和阿拉伯文。但纸币只流通了两个月,便被迫停废。纸钞的发行在伊利汗国历史上虽然成了一场笑柄,但雕版印刷术却在信奉伊斯兰教的盖嘉图汗朝廷里正式得到了使用。印刷术的西传使书籍成本降低,学术普及化,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在中国文化西传时,西方的天文、数学、医药、制炮技术传入中国。元设回回医局女,以阿拉伯药物治病,又颁回回历,以阿拉伯历法作参考。

蒙古军

成吉思汗时,在大汗宫廷中服务的便有信奉景教的回回医生。元代中亚、西亚移民既多,阿拉伯医药也随之传入,由于阿拉伯各地本来盛产各种香药,并能配制具有奇效的良方,所以回回药物在元代享有极大威信。

元代对回回天文十分重视,专设回回司天台,忽必烈登汗位前,已征集回回天文学家,万年历便是第一部正式受政府许可、获准使用的回回历。

原因

背景因素分析

蒙古原是一个游牧民族,它进行大规模西征,是当时国内和国外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要知道蒙古民族对外征战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蒙古国内的情况。

蒙古帝国是新兴的中央集权奴隶制君主国家。在成吉思汗统治下,开国功臣得到崇高的政治地位,人民亦得到富裕

生活,蒙古此时已不只是纯朴的游牧民族。他们拥有强烈的欲望,希望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所以对外征战成为了最终结果。

另一方面,蒙古人信奉萨满教,认为“长生天

”是主宰一切的最高神。凡人的一切都是由“长生天的意志”安排,成吉思汗被看作“长生天的代表”,平民都十分听从他的命令。成吉思汗认为,统治和征服世界是合乎“长生天的意志”,所以蒙古便展开一系列对外的战争。强大的军力亦是促成蒙古西征的重要因素。当时,成吉思汗拥有强大的武装军队,军种齐全,有骑兵、步兵、炮兵和工兵。军队组织严密,纪律性强,官兵平等,不会因为财力或势力而有所差别,所以士兵都忠心爱国,形成一股强大的战斗力,为大规模的西征作好准备。

具体原因分析

蒙古帝国有着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政府制度,促成他们有对外征战的野心。然而,真正引发三次西征的原因却是三件不同的事件。

成吉思汗与花刺子模帝国的决裂促成第一次西征。花刺子模帝国是一个新近成立的政治集团。虽然宗主沙或算端摩

诃末的统治权很脆弱,但由于它承受了阿拉伯和波斯的辉煌文化,国家面积广大,故令人对她产生错觉。成吉思汗也将花剌子模的势力估计过高,故寻求和她建立最友好的外交和商业关系。正因为这个目的,成吉思汗于1218年派一个庞大的商队和个人的代表前往花剌子模建立帮交。可是,当这些使者和商人抵达花剌子模的管辖区讹打剌时,讹打剌守将指责他们是成吉思汗的间谍,把他们杀了。成吉思汗知道后十分忿怒并要求赔偿,但他的要求遭到拒绝,于是成吉思汗准备攻打花剌子模,展开了第一次西征的序幕。

第一次西征成功后,蒙古帝国又在1235年展开第二次西征。这次西征仍由花剌子模的余孽挑起的。花剌子模国王谟罕默德之子扎剌勒丁,在蒙古灭花剌子模时从印度逃到高加索,成吉思汗认为他没有政治能耐,因而网开一面,没有赶尽杀绝。岂料扎剌勒丁乘蒙古军离去后,又潜回今日伊朗,而伊朗与伊拉克境内的突厥族人竟奉他为领袖,让他重建了花剌子模帝国。在蒙古发动灭金战争前一年,扎剌勒丁与邻近的回教国家作战,国力耗虚不少,蒙古军趁机把扎剌勒丁的军队打败。扎剌勒丁遂逃到曲儿忒地方,被当地乡民刺死,花剌子模国才真正灭亡。蒙古军打败花剌子模国后,乘势推进,占领了阿特耳佩占、大阿美尼亚、曲儿忒及谷儿只国。后再进兵中亚细亚,欲使这一地区的国家成为蒙古的外藩,

为了这个目的而展开了第二次西征。

蒙古于1253年进行第三次西征。当时,位于里海之南的木剌夷国既不肯对蒙古称臣,也不肯朝贡。这些行为对于当时已经扬威中亚的蒙古帝国是极之不尊敬的,为了惩罚这个国家,宪宗蒙哥便派其皇弟旭烈兀担任西征统帅,带同将领布而嘎、不花铁木耳、贝住等出征木剌夷国,展开史无前例的第三次西征。

总结蒙古汗国向西扩展领土,不论对中国或是西欧等地方都极具影响。成吉思汗所发动的第一次西征,是由花刺子模国王摩诃末挑起的,同时亦是由成吉思汗反击和雄才大略所进行的结果。蒙古军三次西征,给元朝奠下了根基,亦使中西经济及文化得以文流,东西方频频交往,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缩短,促使了各地的民族大融和,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有蒙古史学家认为“由于成吉思汀及其子嗣的西征行动,将我国的三大发明逐渐传到西方,间接的影响欧洲的文艺复兴,这一份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揭开现代世界的序幕,其功绩则绝非亚力山大可以比拟的。”

蒙古西征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

蒙古西征对东西方交流影响 摘要:蒙古通过三次西征和后来的一系列战争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蒙古大帝国,这个大帝国把东西方连接起来,对东西方的经济,商业,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蒙古西征;东西方交流;影响 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以斡难河为中心的蒙古汗国,被称为成杰思汗。建立汗国之后,铁木真一面对金朝作战,一面对西方进行扩张。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对西扩张的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即著名的三次蒙古西征。第一次时间为1219年—1231年,由成吉思汗亲自率领,进攻的目标是中亚大国花剌子模,战争以花剌子模的失败告终,在此,蒙古把自己的领土扩张到中亚地区在此建立了后来的钦察汗国。第二次的时间是1235—1242在成吉思汗孙子拔都的率领下,进攻的目标是斡罗思,最终拔都等大败斡罗思,并进逼勃烈山(今波兰)地区,在此蒙古建立了以萨莱城为都城的金帐汗国!第三次时间是1253—1260年,由蒙古大汗蒙哥的弟弟旭烈兀率领,攻陷了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城,灭亡了历时五百多年的阿拉伯帝国,随后因为蒙哥之死,旭烈兀回师。这次蒙古在征服地区建立了伊尔汗国!通过三次西征,蒙古大帝国建立,东西方的交流开始频繁,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所进行的西征和蒙古大帝国的建立对于东西方的交流的影响也很显著,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一.对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 “多半是通过蒙古利亚人所发明的罗盘和纸张,在亚洲的游历及对东亚财富与文明的不断增长的知识的刺激下,‘大西洋边缘’的精神、体质、社会的活力才有了这次惊人的迸发”[1]蒙古西征使得西方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西方的殖民扩张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是四大发明的传入对于西方的影响。蒙古西征打破了原来东西方交流上的重重障碍,“凡在属国,皆置驿传,星罗密布,脉络相通”,[2]这样东方中国的印刷,火药,指南针等传入了欧洲。比如,1294年,伊利汗国为摆脱财政危机,开始勇士雕版印刷纸币,从此,印刷术开始从中亚传入到了欧洲。而第三次西征中阿拉伯人在大马士革城击败了蒙古人,他们当时就采用了蒙古西征过程中使用的火药,在此之后将其传入欧洲。

蒙古统一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蒙古统一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本文导读:攻灭西辽 金泰和四年(1204年),乃蛮灭亡后,太阳汗之子屈出律(也称古失鲁克)率少数部众与篾儿乞部残部逃至西辽。西辽国,也称哈剌契丹国,是辽宗王耶律大石于金天会二年(1124年)二月所建,其都城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至其孙直鲁古(也称直鲁克)继位,怠于政事。屈出律投奔西辽,帝直鲁古可怜其父死国亡,遂留他下来。屈出律见直鲁古年老怠于政事,遂阴谋篡位,先取得信任,当了驸马,尔后至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东南)、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东南塔尔迪库尔干东)和别夫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境内,号召反攻复国,乃蛮旧众纷纷来附,实力大增。屈出律乘直鲁古秋天出猎之机,以伏兵8000将其擒获,表面上尊直鲁古为太上皇,屈出律当了西辽皇帝。 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攻占金朝中都(今北京)后,得知屈出律逃至西辽并篡位,篾儿乞部也附属于他,聚集兵力图反攻复国。为解除后顾之忧,成吉思汗回蒙古本土后,于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派哲别将军率2万骑兵西征屈出律。派长皇子术赤和速不台率兵2万消灭篾儿乞部残部。

哲别采取政治瓦解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兵至垂河(今吉尔吉斯斯坦之楚河),屈出律闻风而逃。哲别向西辽广泛宣传信教自由,开放被封清真寺,反复申明,蒙古军只抓屈出律,不要任何东西。伊斯兰教徒纷纷起义,蒙古军所到之处,伊斯兰教徒们消灭守军,大开城门欢迎。哲别宣布不抢、不烧、不杀三不政策,军纪严明。都城八剌沙衮及岭北诸城均不战而下。次年,哲别进军岭南。屈出律企图与哲别军在可失合儿(今新疆喀什市北)决战,但西辽军士气已衰,伊斯兰教徒拒绝战斗。哲别军未至,屈出律即弃可失合儿西逃,从者仅三人,沿途居民无容纳者。哲别紧追不舍,并悬赏缉拿屈出律。 屈出律逃入巴达哈伤境(今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交界一

成吉思汗西征之成因探析

成吉思汗西征之成因探析 摘要: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开始了对外征服战争。蒙古帝国产生于第一次西征中,通过分析蒙古西征成功的原因。可探究庞大的蒙古帝国是如何建立的。 关键词:成吉思汗;西征;成因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属蒙古族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1206年,铁木真经过20年的浴血奋战统一蒙古高原上的各游牧部落,建立起庞大的草原帝国。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其国家称“也客·蒙古·兀鲁思”即“大蒙古国”。控制了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达阴山,北连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大漠南北的游牧民族,从此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了更为巩固的游牧民族共同体——蒙古民族。蒙古民族从形成之日起便走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不但改变了中国历史,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蒙古各部统一之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就开始了蒙古草原以外地区的军事征服。在几乎整个十三世纪中,蒙古大军的足迹遍及欧亚两洲的广大地区。蒙古大军的军事活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南下,另一个方面是西征。这两个方面的军事行动始终交替进行。西征的结果,是逐步形成雄跨欧亚的四大汗国,创造空前绝后的世界版图。 成吉思汗所领导的第一次蒙古西征是以成功征服中亚的花刺子模为开端,拉开了西征的序幕。诸多学者分析了成吉思汗西征的历史背景、原因、目的和影响,而本文着眼于蒙古此次西征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成吉思汗西征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他统一了蒙古高原。成吉思汗青年时期在蒙古高原进行的一系列征讨,基本的出发点是为报杀父之仇、为雪夺妻之耻,为自己的家族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家园。1203年和1204年,经过一系列战争,成吉思汗分别消灭了蒙古高原上最主要的两个对手——中部的克烈部和西部的乃蛮部,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 成吉思汗统治初期,按照统一的法律和军事行政组织将蒙古人组织起来。他废除了蒙古贵族一直奉行的陋俗,然后他制定了从理性角度看值得肯定的制度:首先,成吉思汗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政权组织机构。确立了“黄金家族”神圣的地位,在地方,打乱了原有的氏族或部落组织,设立了千户百户制。“成吉思汗一举分封了95个千户长”这一制度取代了旧日的氏族部落草原牧民被严密的组织起来。第二,扩充护卫军(蒙语为怯薛)。成吉思汗赐予护卫军以崇高的地位。“护卫军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大汗的金帐并负责汗廷的各项事务和日常生活”。护卫军的扩建,对于巩固汗的统治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成吉思汗依靠这支武装力量,加强了对各级那颜的控制。第三,设大断事官,其职责是掌管民户和司法权。第四,制定札撒。字面意思是“规章”或“公共法典”。札撤即是民法典也是行政法典,是管理社会的实用的纪律。成吉思汗经历过干戈纷扰的时代,知道用《札撒》来整顿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这些制度是蒙古统治的政治支柱,国家的权力掌握于统治者手中。 成吉思汗所占据的是曾经形成过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诸游牧强国的蒙古高原。这些草原游牧强国在历史上曾多次南侵汉地,也不止一次的入侵西域。蒙古草原的南方是辽阔的汉地农耕区,汉地的农业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中亚内陆绿洲。成吉思汗在西征之前已经征服了东北、华北的大片地区,得到了蒙古高原以外的契丹、女真、畏吾儿、哈剌鲁、西辽诸降服地区的人力物力的支援。在物力上的支持,对于游牧民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游牧人的物质资料非常匮乏,“因为蒙古人没有定居于任何城镇,商旅也没有在他们那里汇集,所以衣物在他们当中非常缺乏”。蒙古人的游牧生活是经济活动中最专业化和单一的形式之一。“牧民几乎毫无例外的依赖单一的资源——畜群。他们通常是饥饿和贫穷的,很少能自给自足”。虽然物质匮乏,但被征服的农耕地区给予了相应的补充。所以当蒙古人强大的军事优势与东北、华北被征服地区的农耕经济力量结合在一起时,为西征的胜利奠定了良

蒙古军西征的经过及其原因

蒙古军西征的经过及其原因 在蒙古历史上有一位出类拔萃的伟大军事家和政治家,这位不得不提的就是成吉思汗,亦即铁木真。他不但对今天的中国疆域上的蒙古、西夏、西辽、金国、南宋、大理、吐蕃等进行军事及政治的变革,为元朝定下基础,使大元朝成为第一个由蒙古族为统治民族的中国统治民族,且国家版图远胜汉唐两个朝代。 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开了大蒙古汗国的西征的第一幕。他发动第一次 蒙古军西征 蒙古西征,以战争手段严惩杀害蒙古使者和商队的花刺子模国(位于今天的中亚地区),此次西征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为日后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基础。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再次率领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家或地区,并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被人称为

“世界征服者”。 西征经过 第一次西征 第一次由元太祖铁木真率四个儿子御驾亲征,统骑兵二十万(一说六十万),前后用上了八年时间,因为成 蒙古军西征 吉思汗西征,主要是因灭西辽后,接着灭它邻国花剌子模(回回族)而引起的,故西征的时间是八年。 1219年,成吉思汗以花剌子模的剌守杀害蒙古商队和使臣为由,亲领大军西征,分兵四路进攻花剌子模诸城。长子术赤进攻阐河下游,得手后转入咸海北部;察合台、窝阔台围攻讹答剌城,成吉思汗与其幼子拖雷越忽阐河攻入阿母河以北地区,直取花剌子模新都撒麻耳干(今萨马尔罕)和撒曼王朝旧都不花剌(今布哈拉),而后入阿姆河以南、及今兴都库什山以南诸地。花剌子模国势虽强,但立国时间不长,统治基础并不稳固,加之以其统治集团在蒙古入侵面前采取守势(作长期消耗战),便于为机动性强的、主力作游击战的蒙古军各个击破。花剌子模虽拥兵四十万,但在各方面如军队纪律、训练等等都不及蒙古军。蒙古军每攻破一城,便大

蒙古西征匈牙利之战

历史上最漂亮的歼灭战 许多人在说到歼灭战时,动不动就是什么亚历山大、汉力拔,或者就是基辅会战等,当然,这些歼灭战都很漂亮,但说实话,它们与咱们中国古代的歼灭战相比,那就相去太远了。中国古代的伟大的歼灭战是如此的多,君不见李牧以步兵大兵团围歼匈奴骑兵大兵团,全歼10万人的战役(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步兵围歼骑兵的战役),还有完美的后退歼灭战--长平之战,还有骑兵围歼骑兵的汉匈漠北会战,这一战霍去病以5万骑兵围歼匈奴骑兵,斩7万多人。太多了,数不胜数啊。 我个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漂亮的歼灭战是蒙古西征中与匈牙利联军在塞约河进行的战斗,此战蒙军以漂亮的合围全歼匈牙利联军,且自己仅受微小的损失。下面把我原创的蒙匈塞约河之战帖上,希望大家喜欢。 还有,这是一个纯军事的帖子,希望大家从军事角度讨论,谢谢。 蒙军征匈之战 蒙军征匈之战发生于蒙古第二次西征。 蒙古第一次西征是1219年由成吉思汗亲自指挥的对花刺子模的进攻,成吉思汗在灭花刺子模后,又击败俄国加里赤王军并横扫不里啊耳等地,但由于在中国方面金的势力仍然庞大,必须予以消灭,向遥远的西方进攻才无后顾之忧,乃回军本国征伐金、西夏等。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继汗位,继承父志按即定方针继续进军,攻灭了金。 窝阔台于灭金后3年春天,命名将速不台率10万大军向里海地区付尔加河一带拔都所居地集中,当年夏到达,乃成立第二次西征大军,拔都为元帅速不台为副帅,实际指挥权操于速不台手。拔都与速不台的大军所向无敌,蒙古铁骑兵锋所指,真是站无不胜、攻无不克,灭俄罗斯、克莫斯科、毁俄罗斯首都基辅(据说蒙古军攻下基辅后,屠城,并抢美女财宝无数!同志们,当兵去啊!哈哈哈。) 灭俄罗斯后,拔都非常高兴,因为他又得到了一广阔肥美的牧场,乃不思上进。速不台为鼓励拔都进攻,对他说:“若不击破中部欧洲之力量,则我们对俄罗斯平原的占领绝对不安全。”于是蒙古军在灭俄罗斯后继续向西进攻,越过客尔巴阡山,进入匈牙利境。在派出侦察兵收集情报之后,速不台判断当面之敌为蒙古军的2、3倍,但还未集结。于是速不台决定在敌军集结之前将蒙古军分为四路,以扇形横扫匈牙利平原,并在匈牙利重镇培斯拉会师与匈牙利大军决战。 蒙古各军还没有到达培斯拉时,匈牙利王贝拉已经召集大臣和主教们开军事会议讨论蒙古入侵以及如何对蒙古作战等问题了,就在这时,前哨以及侦察兵来报告,说蒙古大军已经越过客尔巴阡山数百里且蒙古军先遣部队已经到多瑙河东岸。蒙古军的进军可谓是如迅雷闪电,但是匈牙利王对此并不惊慌,命令培斯拉城闭城准备应战,同时派使者到各国催援军。顿时,日耳曼、奥地利等各国援军云集培斯拉,联军声势浩大,有十多万精兵。而且联军的士气十分高昂,他们认为蒙古军非上帝造生之异教徒,肯定不是他们圣军的对手!所以一个个是信心十足。同时他们认为凭借他们的厚甲武装以及身强力壮,一旦与蒙古军交锋,必然催估拉朽大获全胜,所以纷纷请战。 刚开始速不台见敌人闭城自守,继而援军大至,侦察兵来报告说联军声势浩大且斗志极高,于是速不台决定诱敌深入,乃将已到达多瑙河边的蒙古军向东撤退。 匈牙利联军见蒙古军已经到达多瑙河边却不敢渡河交战而向东“逃跑”,越发士气高涨,更加轻视蒙古军,于是渡河追击蒙古军以求决战。因为联军大多是步兵,所以速不台的“逃跑”显得缓慢,仿佛象是悠闲的散步。联军跟踪追击了六天之后,已经远离多瑙河,当天夜里,联军选择了一个地势很好的地方宿营,营地周围有小山环卫,可以防守,正面又有一条小河--塞约河作为障碍,联军统帅也很有将才,为防蒙古军偷袭,在小山上构置工事布置防守,

成吉思汗的蒙古军为何能战无不胜

[键入文字] 成吉思汗的蒙古军为何能战无不胜 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的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占领了大半个亚欧大陆,这在世界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实际上,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加上其他民族的仆从军,总数最多不超过20 万人左右,往往比对方的军队要少得多。但是,人数少的蒙古军队却往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当然,我们不排除蒙古人一直有好运气陪着他们,但是,除了好运气之外,他们百战百胜还是有原因的,就像一句歌中唱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下面我们试图来分析一下蒙古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 (一)蒙古人强烈的征服精神 蒙古人的战斗力首先来自他们强烈的征服意识,蒙古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有征服意识和尚武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一点,和西方人有点相似。 曾经有一天,成吉思汗闲来无事,问了群臣一个问题:“什么是男人的最大快乐?”博儿术(他手下的第一大将)说:“带着冬季脱掉、现在重新长满羽毛的灰鹰,骑着养肥的好马,穿着好衣服,在初春时节出去猎取灰头鸟,这就是我理解的最大的快乐。”博尔忽说道:“放了鹰鹘,看它在空中用爪子击落的方式抓走灰鹤,这是男子汉的最大快乐。忽必来说:“打猎时放鹰,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成吉思汗哈哈大笑,对着群臣说道:“镇压叛乱者、战胜敌人,将他们连根铲除,夺取他们所有的一切;使他们的已婚妇女号哭、流泪,骑乘着他们后背平滑的骏马,将他们美貌的后妃的腹部当作睡衣和垫子,注视着她们玫瑰色的面颊并亲吻着,吮她们乳头色的甜蜜嘴唇,这才是男子汉最大的快乐。” 成吉思汗的话,说出了蒙古人的思想。一般说来,游牧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征服意识。 1

蒙古帝国的扩张

1206年,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后,除了确立制度,推行各项安内措施外,更不断扩张势力,先后对邻国(金国、西夏)发动战争,又西征中亚花剌子模国,为日后建立元朝及扩张蒙古帝国版图,打下了坚实基础。 联宋灭金 十二至十三世纪,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是统治华北一带的强国。在成吉思汗向金国开战以前,金国一直是蒙古的宗主国,金人长期欺压和迫害蒙古人,令蒙古人十分忿恨。1211年,成吉思汗认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对抗金国,于是向金国发动战争,向金人报复,结束了蒙、金的臣服关系。1213年,成吉思汗屯兵金国的中都(今北京)城下,金宣宗遣使求和,向蒙古人奉献金银、缎匹、奴仆和马匹等,战事因而暂时止息。次年,金迁都南京(今开封)。1215年,成吉思汗终于攻陷中都。金政权在迁往南京后,又苟延残喘20年。到1234年,当时的蒙古大汗窝阔台联合南宋夹击金国,终于结束了金朝的统治。 西征中亚 1218年,成吉思汗派遣一支庞大商队前往花剌子模(中亚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商队人员竟被花剌子模官员劫杀。于是,成吉思汗在1219年亲率20万大军西征,向花剌子模复仇。成吉思汗先消灭西辽,扫清了西征的障碍,接着攻打花剌子模。凡抵抗蒙古军的城市,城陷后居民都会被蒙古军屠杀,工匠则被掳回蒙古本土。几年间,蒙古军击灭了花剌子模,摧毁了许多中亚城市,兵锋所及,南达印度河流域,西至里海西南岸一带。成吉思汗西征后,将新占领的土地分封给儿子朮赤、察合台和窝阔台,而蒙古本土则按幼子保守故土的传统习俗由拖雷继承。 六征西夏 1083年,党项族在今日甘肃省一带建立了西夏国。十三世纪初,西夏与金、宋形成了相互对峙的局面。从地理位置来看,位于蒙古国南面的西夏,与金国互为犄角,令蒙古国两面受敌。成吉思汗为免后顾之患,在攻打强敌金国以前,先后数次对西夏用兵,迫使西夏国王纳贡称臣,解除了攻金时两线作战的威胁。1226年,成吉思汗为了报复西夏国王拒绝出兵协助蒙古西征,于是大举攻伐西夏。次年,西夏国王被迫投降,西夏灭亡。 成吉思汗在1227年病逝,窝阔台于1229年继承汗位,继续奉行成吉思汗的对外扩张政策。1234年,攻灭金国。1235年,派朮赤次子拔都率军西征,大军一度深入欧洲,震惊欧洲各国。拔都在这次西征得来的大片领土上建立了钦察汗国。1253年,第四任大汗蒙哥派遣弟弟旭烈兀统兵西征波斯,奠定了伊儿汗国的基础。蒙哥汗死后,忽必烈夺取了汗位,并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是为元世祖。他在1279年灭南宋,统治了全中国。包括四大汗国在内,蒙古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大陆,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时无两的大帝国。

蒙古军队战法

蒙古军队战法-匈牙利波兰战役 蒙古军队战法-匈牙利波兰战役 1241年5月9日,波兰联军统帅昔烈西亚公爵亨利率领三万大军离开列格尼察城向西前进,准备和蒙古军队决战。当亨利领军穿过市中心时,圣玛丽教堂顶上突然掉下一块石头,险些击中亨利。波兰联军将士们都因此忧心忡忡,认为这是一个凶兆。 亨利领军走到瓦尔斯塔特平原时,发现两万蒙古军队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亨利立刻指挥波兰联军列阵,将三万军队排出四条战线。摩拉维亚公爵博列斯拉夫率领他的骑兵组成第一道阵线;波兰国王的弟弟苏里拉斯夫公爵率领克拉科夫骑兵组成的第二道阵线;条顿骑士团大首领奥拖特恩率领数千条顿骑士,和欧波兰公爵梅西科的部队一道组成第三道阵线;而亨利率领昔烈西亚骑兵和一些法国圣殿骑士在最后压阵。波兰联军的阵型体现了当时欧洲军队的标准战术,那就是以铁甲骑兵为核心,分几个波次正面冲击敌阵。 对面的蒙古军队也在紧张地调兵遣将。由于蒙古军队的指挥完全依靠旗帜,部队调动时毫无声息,让这边的欧洲人一头雾水。蒙古军队的阵型非常凌乱松散,看起来似乎很缺乏组织和纪律,这多少让亨利心放宽了一些。双方部属完毕以后,波兰联军的第一攻击在博列斯拉夫公爵的带领下率先冲向蒙古阵营,波兰骑士们全身披挂重甲,骑着高头大马,长矛平举,在一片号角声中以扇形猛扑上来,霎时间就冲到蒙古军队跟前。 骑士时代 很多军事史学家认为,在兵法水准方面欧洲中世纪同古典时代相比有很大的退退步。公园451年罗马和匈奴的沙隆战役,可以同时被看作是古典时代的最后一战和中世纪的第一战。在这场战役中身披重甲的西哥特铁骑为罗马赢得了胜利,而罗马军团的重装步兵则完全沦为配角。沙隆战役以后一千年欧洲中世纪战争定下了基调,古典时代彪炳战史的步兵战术,如希腊密集阵、罗马军团方阵、马其顿步兵斜线战术,等等,都未能在中世纪的欧洲战场上再领风骚。 古典步兵战术有几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欧洲中世纪骑兵取代步兵成为战场的主导力量。欧洲中世纪军队的核心是封建领主们豢养的骑士。骑士出身贵族阶层,是职业的军人,从小接受近身格斗的训练。骑士浑身被锁子甲包裹,在胸腹、双肩、后被和大腿等部位还有整块精钢打造的铠甲,头带一顶封闭式的头盔,有金属面具保护脸部,坐骑也是全身披挂鳞片甲。骑士的整幅盔甲重达八十磅,因而骑士的战马都是特别挑选的优良品种,能够承受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三百余磅的重量。骑士的武器包括一面盾牌、一支长矛和一柄宽刃重剑。骑士冲锋时左手挽盾,右手持矛,矛身夹在腋下,依靠强大的冲击力突破敌阵,然后拔出重剑砍杀近旁的敌人。 欧洲中世纪的步兵都是从各封建领地的平民中临时招募的,缺乏训练,士气也不高,非常容易溃散,使得古典时代的步兵战术没有用武之地。步兵分为轻、重两种,轻步兵基本上是弓箭手,而重装步兵装备盾牌和长矛。重装步兵的作用通常是防守,进攻时跟随骑兵掩杀以扩大战果。弓箭手的作用是良莠不济,完全取决于各个封建领地平民的习惯。英国的长弓部队闻名于世,就是因为英国平民有使用长弓的文化传统,而欧洲其他国家就没有这么幸运。欧洲骑士文化注重贵族之间的格斗,类似三国演绎里的武将单挑,非常排斥使用弓箭。1139年欧洲第二届主教大会甚至禁止在基督教徒之间的战争中使用弓箭,因而弓箭手在欧洲中世纪战争中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欧洲中世纪和古典时代相比人口锐减,经济倒退,星罗棋布的大小封建领主组成欧洲最基本的政治版图。这个时期罗马教廷一统天下,调解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干预和规范战争的行为。欧洲中世纪鲜见古典时代那样大规模的战争,封建领主之间的战争大多规模很小,点到为止,两军摆开阵式后由各自的骑士上前单挑决斗,然后就基本能决定胜负。骑士们在战斗中追求的是荣誉和名声,而不是结果。大多数的战斗步兵只是去做看客,根本

略谈“中学西渐”及“蒙古西征”的历史影响及其全球意义

略谈“中学西渐”及“蒙古西征”的历史影响及其全球意义 当代世界史的研究成果表明,世界范围内具有高度文明水平的各个古代文明,几乎全部都分布在被称为“世界岛”的亚欧大陆上(只有埃及例外),其中对于当代世界仍然产生主导作用及重大影响的显然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由于地理因素,在地中海周边的北非、南欧与西亚,加上南亚的印度次大陆,这几个地区的不同民族及文明之间因交通便利而来往密切、相互影响,中国则相对孤立地位处遥远的亚欧大陆东端。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的“世界轴心时代”,由于陆海交通不便,同样拥有辉煌人文成果的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之间一直没有接触和交流,甚至双方对彼此均一无所知。其后,欧洲在经过希腊化时代和古罗马时期后进入中世纪,而中国则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告别了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两者之历史进程呈现一进一退的反向运动)。自公元六世纪至十六世纪,先进的中华文明成果即通过分布在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各个游牧民族以及伊斯兰文明断断续续地传入欧洲(高级文明必然具有辐射作用及溢出效应),形成了长达千年的“中学 西渐”时期。 (一)中华文明的单向传播。在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里,中国作为其中唯一延续至今的统一民族国家,必然有其独特的历史合理性以及优异的文明先进性。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由于拥有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生活资源,华夏先民逐步确立了“天人合一”的

宇宙观及人生观,使得中国人拥有相对早熟的哲学思想及政治文明。随着中央集权型的皇帝制度的创立和完善,儒家学说也日渐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中国古代社会逐步形成了世所罕见的“超稳定结构”。而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历史源头,虽然也创造出许多辉煌灿烂、泽被后世的人类文明成果,却因雅典企图建立帝国霸权而引发连年内战,终被文明水平大为落后的马其顿帝国所征服。继之而起的罗马文明同样由于穷奢极欲招致蛮族入侵而解体消亡,欧洲自此进入了长达千年的、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罗马教廷实施基督教愚民政策的神权统治致使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科技的发展水平均大为落后于中国。 众所周知,十六世纪后期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M.Rugieri)、利玛窦(M.Ricci)进入中国大陆本土传播天主教,开启了西方文化输入中国的历史。而事实上,在这个“西学东传”时期之前,其实已经存在着一千多年的中国文化输入西方(中学西渐)的历史时期。自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凿空西域”之后,源于中国的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及先进的创新技术,即通过陆海两条“丝绸之路”相继传入了中亚的游牧民族地区及西亚的伊斯兰地区,然后又接续传入欧洲。据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柯比(Procopius)在《查士丁尼战史》一书中的记载,中国的养蚕及丝织技术在公元六世纪中叶传入拜占庭,造就了君士坦丁堡及东罗马帝国的千年繁荣。这也是第一个具有明确历史记载的中国科技成果西传欧洲的事例,尽管我们相信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已有许多类似的先例,只是限于历史条件因无人记录而湮没无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