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2周)欣赏作品的形象(二)(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2周)欣赏作品的形象(二)(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2周)欣赏作品的形象(二)(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2周)欣赏作品的形象(二)(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欣赏作品的形象(二)【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
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
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答案解析

. . . .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018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重到沭阳图记袁 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 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 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 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 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 鉴赏小说形象题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检测鉴赏小说形象题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10分)聚宴符浩勇下班的时候,阿炳打来电话说,让我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去一下。
我犹疑了,从我这儿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几乎得绕大半个城,下班这当儿车流人河,我蹬自行车就得大半个小时呢。
我说,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说吧。
阿炳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来一下就知道了。
随即,他挂了电话,那口气仿佛有什么不见面就不好说或不能说的事。
我了解他的执拗,知道再怎么跟他说也不会有变,只好骑自行车绕道城郊向着城南蹬去。
我和阿炳认识是在朋友的饭局上。
席间,他几乎不动声息,比我的话还少。
有好事者欺我不胜酒力,企图借势灌醉我,吵嚷之间,他竟横身夺过我的酒杯往他嘴里倒。
这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
那晚,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楼下,有个孕妇跪在街边,面前摊着一张白纸,写着歪歪扭扭的字,不用看也能猜出大概内容。
我竟发现阿炳搀扶着我时,也不忘掏出五元钱丢在纸上……没想到,我绕道城郊走,路上行人并不稀疏,一条本不宽敞的小路被挤得更窄了。
丁字路口处,那堵围墙后破败的院落,是阿炳曾经上班的地方。
阿炳告诉过我,他是参加工作三年后听人鼓弄下海去的,却什么也没捞着。
如今好不容易在城南租个小铺面开了一家音像店,赚利很薄,刚能养家糊口。
但阿炳乐在其中,按他的话说,别看音像店门脸小,声乐世界可大着呢。
我和他一来二往混熟后,不时就相邀小聚,大多是到郊外农家菜馆去,要几样应时的小菜。
阿炳酒量并不见好,独独喜欢三春椰酒,喝到醉眼蒙眬时,便学着电视里的广告词,戏说你好我也好。
由此我常常想起,认识他的那个宴席上他为我挡酒,心里便陡增些许敬意。
城郊的街边车水马龙,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着。
记不清多少次了,我和阿炳走在街边,见到乞丐或残疾人,他总是像准备好了似的,悄然丢下三五元钱。
我说,那些都是装出来的。
有电视台采访一位在街边乞讨的孕妇,结果她拔腿就跑,原来大肚子是垫起来的。
他听了只是笑笑。
我知道他未必相信我的话,或者就不打算相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二)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解析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1 【2014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从年轻美丽、性格活泼、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等角度概括。
【试题分析】女孩们劳动时乐在其中,“明日湖桥看赛神”写出女孩们富有生活情趣等。
二、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1)表达方式——中间四句运用描写的手法,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运用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2)语言特点——整首诗运用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3)表现手法——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
另外要注意,组织答案时需要结合例子作具体分析,要有理有据。
典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参考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鉴赏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分析意象特点,再结合诗句内容及写作鉴赏诗歌中的意象对诗歌中意象的鉴赏,解答时要注意以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作为鉴赏的依据,以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作为鉴赏的角度。
(1)一般的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内在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10如何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含解析

难点10如何鉴赏作品中的形象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目的基本思路如下:1.画——在文章中画出有关描写或叙述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的句子。
2.析——在把握文章背景和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依据画出的句子,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对物象要分析其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3.明——把握文章背景,明确人物的代表类型、地位;鉴赏物象要领会其象征意义,从而准确理解物象所蕴含的意义。
4.答——答案的要点至少应包括人物的代表类型、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类型的典型意义等内容。
(2013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
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
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
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
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
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骑士跳栏!”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
我只要对它1.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马里诺走进饭店去表演节目,重点体现了他的精湛表演,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的心理。
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
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专题二 第三讲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规范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朱友山杨林海在我们瓷片族中,朱友山绝对算得上一个大家。
朱友山玩瓷片的时候,根本没人意识到古代的碎瓷片能玩——他在市住建局上班,有一次去工地上量土方,忽然看见一个明代的土坑里挖出几块碎瓷片,拿到水下冲洗,他发现上面用青花画了一人一鹿。
朱友山觉得好玩,把它放进提包里。
有一次碰到个文博专家。
文博专家懒懒地说了一句:“粗大明。
”什么意思呀?明朝的民窑瓷器大多粗陋不堪。
朱友山当时只觉得这个瓷片好玩,并不知道它的朝代。
赶紧孙子一样地过去请教,人家告诉了他明朝的瓷器釉色和底足的特点。
说到上面的青花图案,人家启发他:你看这个人戴的官帽,再看这只鹿在哪里。
帽子很高,鹿在他的身后只露出一个头。
对了,这叫“高官(冠)厚(后)禄(鹿)”。
虽然粗——底足上沾满了瓷渣——可是胎薄釉厚,应该是读书人为求一个好口彩而使用的器物。
哦?哦!过去古玩行里有一句行话:瓷有毛,不值分毫。
朱友山手里的只是个碗底儿,文博专家虽然说得头头是道,却也并没有觉得有多珍贵。
但是朱友山喜欢——喜欢,就留着玩呗,他用鞋盒盛好,拿一个小本子把文博专家的话工工整整地记下来。
再去工地量土方,烟呀酒的就免了。
工地上的甲方会事先把挖到的碎瓷片捡起来,清洗干净——放到他的自行车上。
等到别人意识到瓷片也算是个玩意儿的时候,朱友山已经收了十多年,他的瓷片已经有了几万片。
等到文庙的地摊上开始有瓷片卖的时候,朱友山已经有了几十万片。
虽然现在“瓷有毛,不值分毫”的话已经不再有人提起,但玩瓷片的人还是像写网络小说的作家一样不被重视——省古陶瓷研究会好歹同意在全省瓷片族中发展一名会员。
朱友山成了当然的人选。
——古陶瓷研究会的专家那都是什么样的专家啊,人家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米还多呢。
那时候朱友山早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我们一边送他去省里面试,一边嘱咐他:“人家愿意吸收你,实在是给了咱瓷片族大面儿了——见了专家们,咱得看人家的脸色行事。
高一语文上学期必修二 古诗文专题二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
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 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 “哀伤”。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 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 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 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 谏等。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 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 哀叹昔盛今衰等。
三、诗歌鉴赏形象专题之
意 象(景物形象)
(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照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恬淡闲适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宁静温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黑云压城城欲摧
雄浑壮观 悲壮惨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偏重咏物的诗歌)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借助描写手段 (叙事性强) 2、借助诗中意象 (抒情性强) 3、分析关键词句 (议论抒情处) 4、学会知人论世 (作者、注解)
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概括形象特点;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指出形象的意义。
另:“捣衣”“砧声”,如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 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 凉气氛) 1.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声声慢》:“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 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2. 芭蕉。表达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 舍情。” 3. 流水。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 杯消愁愁更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 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 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2018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2《赏析人物形象》ppt课件

-5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 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 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 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 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 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 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 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 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 散,也就好了。”
第二讲 赏析人物形象
-2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 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 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 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是小说阅读的 中心任务。
-3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10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分析人物形象的5个步骤 1.从小说情节发展中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 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小说情节的展开中,注意人物的身份、 地位、经历,把握情节的矛盾变化。 2.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 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从作者或他人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把握人物形象。 4.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 原因。 5.在具体鉴赏人物形象时,先说他是哪一类人(身份、地位、职业 等),然后再说他身上的具体特点。特点可分条列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
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
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
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
那人就说“是玫瑰花”。
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
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
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
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
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
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
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
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
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
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
”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
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
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
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
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
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
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
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
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
中国人的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参考答案】要点一:万木萧瑟,大雪压境。
凌霜傲雪的风骨。
要点二:千年老梅,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
绝处逢生的生命力。
要点三:淡云晓日,薄寒细雨;小桥清溪,明窗疏篱;诗酒横琴,林间吹笛。
超凡脱俗的品格。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概括倒数第三段的赏梅的情境,要抓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④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⑤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
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
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1.①段中作者用了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2.②段写作者回忆从前的一段经历,在记叙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③段作者为何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4.④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
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与芦苇相遇四平①姗姗来迟的春天,终于在5月以后来到新疆阿尔泰山腹地的喀纳斯。
转眼之间,鸭泽湖里的芦苇,在纯净的阳光下快速拔节,生长出一片明润的嫩绿,在高天大地之间展露出悦目的生命表情。
清明的晨光中,飘逸的晨雾里,这片清静无忧的芦苇,不仅呈现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景象,也使人觉得它们就是山水间那一往情深的“伊人”了。
②芦苇实在是平凡的禾草植物,它们既可以扎根在沼泽、滩涂、湿地,又能够丛生于野塘、湖泊、河沟,无论水色清浊,不管水味酸咸,都可以平静适应而蓬勃向上。
③在漫长的岁月里,芦苇营造出一片片生命的家园。
④从睡梦中醒来的水鸟们,用欢快的呼叫声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那些生性活泼、喜欢扎堆的水鸟,热衷在湖面上、苇丛间,欢快地追逐、打闹;也有的水鸟依傍着苇丛,静静仰望天空的流云,露出一副满怀心事的憨态。
那些茂盛的芦苇,白天是水鸟们表演的幕布和道具,夜晚就成了它们的纱帐与梦床。
到了恋爱、成家或生儿育女的时候,芦苇丛便是它们的浪漫花园、温馨婚房或舒适产房。
无数水鸟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就在芦苇的庇护和见证下,一代代地延续着。
⑤黑龙江扎龙湿地保护区,以丹顶鹤的栖息地而闻名,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被吸引到这无边的芦苇世界,在茫茫“荒原”欣赏那些优雅的精灵。
而每当游人散去,喧闹过后,丹顶鹤便会在黄昏到来之际,尽兴地在安谧的家园戏耍欢唳,享受着一天里最安逸、最温情的时光。
在它们的生命深处,芦苇不仅仅是嬉戏的乐园、安宁的梦乡,更是生存的依靠。
⑥地处滇西的鹤庆,有一片典型的高原草海,它既是沧海桑田的见证,也是大量留鸟的安定家园、众多候鸟的舒适客栈。
漫步草海边,放眼整齐、清俊的芦苇,在水面晕染出一片片曲线优美的色块,水鸟们不时隐身其间,或现身在倒映云天的水面,那种悠游其中的自在,其乐融融的情态,足以让人感动。
⑦生长在草海岸边的一些芦苇,竟然可以长到五六米高,像竹子一样挺拔、坚劲。
这些芦苇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释放出难以遏制的活力,也在高原冷峭的风里,抖擞着一身的豪气,不断舒展着坚韧、持久的生命旗帜。
有的时候,水鸟会站在高大的芦苇上,安稳地四处张望,嗅着从远处荷塘飘来的馨香,打量着那些竹林掩映的白族村舍,然后愉快地唱一支纯净、真朴的歌。
⑧在很多地方,因为有了芦苇的存在,人们收获到如同他乡遇故知一般的踏实和喜悦。
西北巴丹吉林沙漠北缘的居延海,同样自然生长着大量的芦苇,大概因为有了它们,这个大漠深处才有了一个安顿心灵的所在。
秋日的天空下,居延海仿佛浓缩了天空的色彩,变成幽深而宁静的水域,经过芦苇曲折有致、浓淡有别的装饰,原本空旷的湖面,就有了灵动的线条、生动的构图,还有了丰富的层次、融融的暖意。
芦苇依旧是那样简单、朴素,它们彼此相依、根柢相连,在大漠瀚海之中保持平和的性情,却延续出生生不已的生命风景,并为那些迁徙的候鸟,留下一个清晰的坐标、温情的客栈。
⑨芦苇又常常在不经意间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在一个傍晚来到颐和园,走到昆明湖东南角,落日时分,西边的太阳正向绵延的群山滑落,夕阳落在湖面上,一湖碧水随着微风的不停吹拂,闪耀出无数金针般明灭变幻的光线。
突然瞥见靠近湖岸的一丛丛芦苇,还有一束束蓬松的芦花。
置身于古典建筑之间、原本就充满了沧桑感的它们,在被夕阳勾勒出明暗有致的轮廓的同时,又为湖面泛动的光影所晕染,悄然营造出一片温暖而质朴的意境。
这些芦苇,在这个布局精巧、匠心独具的人文空间里,无声无息地散发着超脱尘俗、宁静自甘的气息,为这座古老的园林带来了旷逸、淡远的韵致,释放出笔墨难尽的意味。
⑩有芦苇生长的地方,总会洋溢着暖意和温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5.结合文章第②—⑦段,概括芦苇的特点。
6.请赏析文中的画线部分。
7.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8.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内涵。
课内阅读1.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解析】阅读所示文段,理解题干中“自私”的含义,结合题干中“比喻句”的提示,即可选出文段中句子“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