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改革

化工原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改革

广 东 化 工 2020年 第24期· 132 · 第47卷 总第434期化工原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改革余海溶,刘军,程昌敬(西南民族大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国家民委化学基础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摘 要]本文从化工原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总结了我们在化工原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以期为化工原理课程建设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高校理工科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0)24-0132-02Exploration and Reformation on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rinciples of ChemicalEngineeringYu Hairong, Liu Jun, Cheng Changjing(Key Laboratory of Basic Chemistry of the State Ethnic Commissio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ment,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rinciples of chemical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d studies several improvements includ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force,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evaluation system. Moreover, the experiences in this field is also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which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oth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s.Keywords: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course construction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各种物理过程(单元操作)问题必备的一门工程性极强的技术基础课。

进一步强化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进一步强化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随着应用化学相关产业链,如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 工等产业的蓬勃发展,精通应用化学上游技术基本原理和中下 游环节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必将拥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应用 化学属于工科专业,需要紧跟时代和市场发展需求,培养适应 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化工原理是应用化学专业重要
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课程到专业课 程的过渡性的入门课程,着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工程 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结 合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和盐城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精 神,对化工原理的课程教学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一定的探索 和建议,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转变教师讲授为主 到学生为课堂主导,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高素质的 应用型人才培养打好基础(1 2)。
参考文献
[1)李文旭&强亮生&唐冬雁.应用化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 与效果大学化学,2012, 27(5): 17 — 20. 吕海霞&杨志杰&张艳辉&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 原理实验教改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16, 33 1)"26—30
1.3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化工生产过程息息
收稿日期:2021 —03 —12 作者简介:张雪华(1984—),江苏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二氧化碳化学转化。
第12期
张雪华:进一步强化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211・
相关,要求授课教师具有很深厚的化学理论基础,同时具备一 定的工厂生产实践的能力。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践,举出实际 生产中的例子结合原理讲解,才能把化工原理讲解的更加透 彻。但是现在大部分的高校老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 工作,绝大多数的经历只停留在基础科研上,比如我自己,对实 际生产过程中知识涉猎较少。虽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实 践经验相对缺乏。缺少对化工设备的实际操作流程及关键部 件的讲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缺少兴趣和主动思考的能 力,造成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欠缺。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制定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实践 教学总体规划,包括实践教学的学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等。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整合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 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
提高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实践教学 ,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 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 养探索》
2023-10-30
目 录
• 引言 •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 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效
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前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 法单一、缺乏实践机会等,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社会发 展的需要。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1 2 3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学术交流等活动,提 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
引进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实践教师
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 人员担任实践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 工作的指导。
建立实践教学团队
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协作,组建实践教学团队, 共同研究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实践教学 的质量。
缺乏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部分高校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导致实践教学环节不 完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
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 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化工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

化工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

化工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摘要:本文以实践基地建设为平台,尝试构建具有学科特征的实践教学内容模块,确立以综合实践能力为课程目标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并形成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践教学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特别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注重知行统一。

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同时实践教学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根据轻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类型与目的,将专业科研成果与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建立校内轻化工实践基地,通过专业实习等教学过程进行一系列人才培养的实践工作。

1 实践基地的建设我校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在注重“大化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要以轻化工、应用化工为主的特色。

近些年来通过参加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科技部973)、省、市科技攻关与基础项目、与企业联合的科研项目开发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科研工作。

其中离子液体合成与应用是开发比较成熟的技术。

该项目属于精细化工的领域,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背景。

通过研究项目的发展和促进,建立了整套小试规模的离子液体合成与精制的工艺设备和分析检测装置。

在此平台上,学生通过气、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红外光谱等检测仪器进行离子液体的分析表征。

应用离子液体进行非常规制备多孔材料、纳米材料、甲烷转化等有机合成的应用。

上述研究内容与成果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将实践基地建设为“工业化装置”(小试规模)、分析表征、与技术应用三部分如图1所示。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化工类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化工类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

2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存在问题当前,课程思政已逐渐渗透到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但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化工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如何将育人融入到专业授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必将大大影响化工类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

研究表明[5-6],上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缺乏专业的思政教师人才,专业教师队伍和思政教师队伍存在明显脱节现象。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思政教学能力较为欠缺,由于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研究不够,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参与相关思政培训活动积极性不高,使得课程思政指引下的育人工作较难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二是绝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将重心放在了专业知识教学上,教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引入课程思政的内涵,忽视了学生德育的提升,进而使得育人工作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成效不显著。

三是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衔接,没有将课程思政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相结合,往往生搬硬套,没有碰撞出应有火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思政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高职院校无法将技术技能培养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进行有机的融合[7-8],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出现瓶颈。

3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方法3.1 优化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思政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为更好地突出思政元素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中的作用,在化工类各专业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科学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可在思政课程中巧妙融入专业知识,尤其是要契合0 引言当前,全面推进各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各级各类院校要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2]。

因此,在该背景下,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授课过程中,尽可能融入思政元素,在教学活动中不但“授业”“解惑”,更要“传道”[3],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引导学生实现专业技能和人文道德情操的全面提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课程背景与重要性 (3)1.2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4)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导论 (6)2.1 高分子材料定义及分类 (7)2.2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8)2.3 化工原理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基础 (9)三、化工原理课程现状分析 (11)3.1 传统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2)3.2 学生学习现状及需求调研 (13)3.3 课程评价体系及反馈机制 (14)四、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5)4.1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 (17)4.1.1 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拓展 (18)4.1.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19)4.2 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施 (20)4.2.1 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21)4.2.2 模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 (23)4.3 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24)4.3.1 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设计 (26)4.3.2 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7)五、教学改革实施与效果评估 (28)5.1 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 (29)5.2 改革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30)5.3 改革效果的评价与总结 (32)六、结论与展望 (33)6.1 本次教学改革的成果总结 (34)6.2 对未来教学改革的建议与展望 (35)一、内容概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中的“化工原理”课程是链接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的重要桥梁。

它不仅仅是基础化学知识的延伸,更是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进行高分子材料设计、制备与性能优化能力的关键课程。

本段落旨在概述课程内容的研究方向:技术本质理解、教学模式革新、实验技能培养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打造。

技术本质理解(Understanding the Core of Technology):学生需深入理解化工原理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聚合反应工程、分离工程、传质工程等。

通过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操作的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全面把握化工原理的原则和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策略。

新工科视域下高校化工类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视域下高校化工类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视域下高校化工类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作者:张秋云雷燕慧张玉涛来源:《科学导报》2024年第04期在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全面协同育人,对于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创新型、复合型及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建设“专创融合”课程群,是新时代高校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必然途径和有效方法。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具有较强工程性、设计性的专业,它不仅涉及多门学科课程知识的学习,还与实验操作、工程设计等实践课程密切相关,其专业培养目标应紧跟化工相关行业的发展,确保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但现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与专创融合相去甚远,需对它们进行优化和改革。

基于此,在新工科视域下,为适应化工行业的发展,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拟从化工专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库、师资队伍及考核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对实施“专创融合”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期为化工类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依据。

将“专创融合”有机融合到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中,是新工科视域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可调动工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双创”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针对当前化工行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及工程类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偏强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知识架构与认识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优化重构教学的课程内容,融入专创思想;同时根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探索不同的教学设计,并融入课程思政,深入挖掘章节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点,设置专创建设目标,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化工分离工程》第1章内容绪论,专创融入点是化工企业家精神,其专创建设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专业自信,培养家国情怀;第3章多组分精馏与特殊精馏,其融入点是化工人才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其专创建设目标是创新思维培养及创业技能训练。

化工专业实训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化工专业实训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学 的实 际 情 况 ,化 工 专 业 的 人 才 培 求强烈,更容易在实践操作过程 中获得化工专业知识和基 养模 式 主要 从 以下几 个方 面进 行 。 本 的 技 能 。 目前 大 学 生就 业形 势 十 分严 峻 ,用 人 单位 尤 其 3 1工 学 结合 . 需 要 一经 聘 用 就 能 胜任 工作 的一 线 专 业工 人 ,合理 突 出课 化 工 专 业 是 针 对 化 工 岗位 群 的 程体 系建 设 ,改 革 化工 专 业 教 学 , 有利 于 学 生 能 力 的提 高
实际需 要来培 养造就人 才 ,因此 , 和 需要 。 人 才 培 养 计 划 中必 须 重视 实 训 实 验 33理 论与 实践 相 结合 . 教 学 。 实训 实 验 环 节 的教 学 占 总 的 在 化 工 教 学 改 革 中 ,理 论 教 学 不 能放 松 ,但 是 要和 实
突 出化 工 岗位 操 作 规 程 的 学 习和 故
化 工 专 业 的 实 训 实 验 室是 和 化 工 专 业 及 其 连 续 生 产 障 判 断 与处 理 能 力 的培 养 ,这 有 利 联 系在 一起 的 ,它是 化 工 生 产装 置 的模 拟 ,更是 化 工 生 产 于提 高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的能力 , 操作程序 的规范与综合体现。根据教 学情况 ,在这种生产
教 学 比例 要 控 制在 5 % 右 ,以 突 出 0左 践 教 学有 机 结 合 。 正 常 的 一体 化教 学 活 动 一般 都 安排 在 实 实 践 性 、 动 手 性 和 技 能 性 的 基 本 要 训 实验 室 内进 行 , 同时 改善 实 训条 件 ,让 理 论教 学 与实 践 求 。 这 就 要 求 化 工 教 学 必 须 既 有 基 操 作尽 量 同步 进 行 ,改 变传 统 的学科 体 系 的教 学模 式和 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课 程 的知 识结 构 , 能抓住 教学重 点 , 才 根据教 学重点精 选教 学 内容 , 针 对 性地 对 教 学 内容 进 有
收 稿 日期 : 0 10 —5 2 1 -9 0 .
精神 , 培养 学生 的创新 思维 和工程 能力 , 为其 日后
的实 际工作 奠 定基 础[ . 3 同时 这样 也督 促 教 师及 ] 时更新 相关 学科 的前 沿 知 识 , 入 了解 化 工 生产 深
自己去练 , 能单 纯靠 念书得 到[ . 不 1 专业 课 教师在 ]
知识 , 提高 逻辑 思 维能 力 . 力拓 宽 教 学信 息 , 努 增
加学 科发展 史 、 学科前 沿知识 和相关 学科 知识 , 把 科学 研究 的最 新成 果充 实到 教 学 中 , 高教 学 内 提
容对 学生 的吸 引力 , 发 学 生 的创 新 意识 和 创 新 开
思维 . 纠
在教学 过程 中将理 论知 识 的实用性应 用 于课
理论 教学 和实践 教学 的过程 中 , 需要从 教 学 内容 、 教学 方法 、 践教 学等 方面进 行探索 , 断地改革 实 不
教学 方法和 教学 手 段 , 提 高学 生 自主获 取 知识 以
堂教 学 , 了讲述 教材 中的经 典 内容 外 , 除 补充一 些
增极 不相 称 , 利 于学 生 的 自主学 习 和 自我 发 展 不
学科 发展 动态 , 对教材 进行精 心 的整理 , 对教学 内 容反 复推 敲 、 理安排 , 到详 略得 当、 合 做 重点 突出. 在教 学过 程 中注意强 调课程 之 间及 课程 各部分 内 容之 间 的联 系和发 展关 系 , 整 个 课 程 体 系在 学 使 生 头脑 中形 成 一个 简 明 清 晰 的层 次. 注重 学 生 在 理解 工程课 程 学 习方法 的 同时 , 化 其 工程 基 础 强
了总结.
关键词 : 化工 专 业 课 程 ; 学改 革 ; 践 教 实
中图 分 类 号 : 4 . G6 2 3 文 献 标识 码 : B
O 引 言
化工专 业课 程是根 据化 学工 程与工 艺专业 培
行 改革更 新 , 化 学工 程 的基本 观 点 与 相关 基 础 将 知识 紧 密联 系 , 工程 分 析 的 角度 讨 论 课 程 中的 从

要: 化工专业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的核心 和主干课 程 , 目的是 向学 生传授化 工专业 知识 和专 门技
能 , 于 提 高 学 生 的工 程 素 质 和 实 践 能 力 至关 重 要 , 教 学 效 果 直 接 影 响 学 生 从 事 工 程 实 践 和科 研 活 动 的能 对 其 力 . 课 堂 教 学 和 实 践 教 学 过 程 中 , 何 提 高 学 生 自主 获 取 知 识 的 能 力 ,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思 维 及 工 程 实践 能 力 , 在 如 培 是 专 业 课 教 师 所 面 临 的 主 要 问 题 . 文从 教 学 内容 、 学 方 法 、 践 教 学 等 方 面 对 所 做 的 探 索 性 教 学 改 革 进 行 本 教 实
J n 2 1 a. 0 2
文 章 编 号 :1 7 —9 X(0 2 0 —130 626 1 践
范 福 海 , 九 思 , 再 满 王 刘
( 州交 通 大 学 化 学 与 生 物 工 程 学 院 。 兰 甘肃 兰 州 7 0 7 ) 30 0
重要 工程 概念 . 因此教 师 在 教 学 中应 在 认真 钻 研
教材 的基 础上 充分 查 阅 相关 文 献 资 料 , 了解 相 关
养 目标所 开设 的 以传授 专业 知识 和专 门技能 为核
心 的主干课 程 , 培养 化 学 工程 专 业 人才 具 有举 对 足轻 重的作 用 , 内容 涉及 到物理 化学 、 其 化工传 递 过程 、 优化 与控 制等知 识领域 , 内容 繁复且 难点较 多. 期 以来 化 工专业 课程 一直采 用传统 的“ 长 灌输 式” 学方 式 , 与 科 学技 术 的发 展 、 教 这 知识 量 的 激
的能 力 , 培养 学 生的创 新思维 及工程 实践 能力.
1 精 选 教 学 内容 , 培养 创 新 思 维
化学工 程与工 艺专 业各 门专业课 程 的知识结
构 , 盖 了各 门 专业 课 程 之 间 的联 系及 课 程 各部 涵
分 内容 的层 次与 相互 关 系 , 课 教 师必 须 了解 和 任
正处 于应 用 或 开 发 阶 段 的新 工 艺 和新 型 的 反应
器 , 合工 程实 例 , 结 引导 学生利 用所 学专 业知识进 行分 析 , 步培养 学生 的工程 能力. 样 即开 阔了 逐 这 学生 的视 野 , 也激 发 了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根据讲 授 内容 在教 学 过 程 中引 入 相 关 科 研 动 态 及 工 程 案 例, 丰富课 堂教 学 内容 , 加深 学生对 工程 知识 的理 解及 掌握 , 提高 学习积极 性 ; 发其求 知 欲和探 索 激
第2 6卷 第 1 期
21 O 2年 1月
甘 肃联 合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
J u n l fGa s a h iest ( t rl ce cs o r a n uLin eUnv ri Nau a in e ) o y S
Vo . 6 N0 1 12 .
能力 的培 养. 了适 应 社 会 的进 步 和 科学 技 术 的 为 发展 , 必须 提高 学 生 自主 获 取 知识 的 能力 以及 运 用基 础理论 知识 分 析 和解 决 工 程 问题 的能力 , 提 高学 生 的工 程 素质 , 养 学 生 的创新 思维 及 工 程 培 实践 能 力. 能力 的提 高要 靠 训练 , 必须 自己去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