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
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

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腹痛的定义和病因病机。
2. 掌握中医内科学腹痛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3. 学习中医内科学腹痛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诊疗技能。
二、教学内容1. 腹痛的定义和病因病机:腹痛是指胃肠道疾病所引起的腹部疼痛症状,病因包括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劳倦内伤等。
2. 中医内科学腹痛的诊断要点:询问病史、观察症状、腹部触诊、舌脉诊等。
3. 中医内科学腹痛的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痛症状进行鉴别,如胃痛、胆绞痛、肾绞痛等。
4. 中医内科学腹痛的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实证宜疏肝理气、清热解毒、通腑攻下;虚证宜温中补虚、养血柔肝。
5. 中医内科学腹痛的治疗方法: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拔罐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腹痛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腹痛病例,引导学生运用中医内科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实践操作法:演示和指导腹痛的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腹痛定义、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的理解程度。
2.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中医内科学知识进行腹痛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腹痛治疗方法的实际操作技能。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医内科学腹痛相关章节。
2. 病例资料:典型腹痛病例。
3. 教学视频:腹痛治疗的针灸、推拿等操作视频。
4. 教学图片:腹痛相关的腹部穴位图、推拿操作图等。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六章:腹痛的临床表现与分类教学内容:介绍腹痛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部位、性质、程度等,并阐述腹痛的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法。
教学评估:通过案例讨论,评估学生对腹痛临床表现和分类的理解。
2. 第七章:腹痛的中医诊断方法教学内容:详细讲解中医诊断腹痛的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实地操作演示。
教学评估:通过模拟诊断练习,评估学生的中医诊断技能。
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

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腹痛的定义和病因2. 掌握中医对腹痛的分类和诊断方法3. 学习中医治疗腹痛的常用方法和方剂4. 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和中医辨证能力二、教学内容1. 腹痛的定义和病因2. 中医对腹痛的分类和诊断方法3. 中医治疗腹痛的常用方法和方剂4. 腹痛的临床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腹痛的定义、病因、分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腹痛病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讨论法:分组讨论腹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医内科学相关章节2. 课件:腹痛的定义、病因、分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 案例:典型腹痛病例4. 讨论材料: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南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腹痛在中医内科学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讲解腹痛的定义和病因,引导学生理解腹痛的概念和常见病因3. 讲解中医对腹痛的分类和诊断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中医对腹痛的诊断思路4. 讲解中医治疗腹痛的常用方法和方剂,引导学生了解中医治疗腹痛的策略5. 分析典型腹痛病例,引导学生运用中医内科学知识进行临床诊疗6.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腹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教师巡回指导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腹痛的中医内科学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和中医辨证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腹痛定义和病因的理解程度。
2.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中医内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见解,评价其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腹痛案例分析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腹痛相关现代医学知识:介绍现代医学对腹痛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手段,以增强学生的跨学科认识。
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

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腹痛的定义和病因。
2. 掌握腹痛的诊断方法和常见病症的临床表现。
3. 学会腹痛的中医治疗原则和常用治疗方法。
4. 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腹痛病症,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教学内容:1. 腹痛的定义和病因2. 腹痛的诊断方法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注意区分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
3. 常见腹痛病症的临床表现如胃痛、大肠杆菌感染、肠道功能紊乱等,各自具有不同的症状特点。
4. 腹痛的中医治疗原则根据腹痛的病因病机,采用疏肝解郁、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等方法。
5. 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针对不同病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腹痛的定义、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腹痛病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3. 实践操作法:演示腹痛的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腹痛定义、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典型腹痛病症的治疗方案,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腹痛治疗方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等。
2. 辅助材料:腹痛病症的临床案例、治疗方案等。
3. 实践操作器材:针灸针、推拿按摩器材等。
教学时间安排:1. 腹痛的定义和病因(0.5课时)2. 腹痛的诊断方法(0.5课时)3. 常见腹痛病症的临床表现(1课时)4. 腹痛的中医治疗原则(0.5课时)5. 常用治疗方法(1课时)六、教学内容:6. 腹痛的中医治疗策略讲解中医治疗腹痛时,如何根据病因、病机、病情来制定治疗方案,包括疏肝解郁、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调和脾胃等策略。
7. 腹痛的预防与调护介绍腹痛的预防措施和日常生活中的调护方法,如饮食调节、情绪管理、适度运动等,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预防腹痛的发生。
中医内科学——腹痛(已完成)课件

腹痛
概述
一、定义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历史沿革
(一)病名 《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 《素问·气交变大论》说: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
腹痛。” (二)辨证论治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对腹痛的辨证论治作了较为全 面的论述, 对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证及寒邪攻冲证分别提出用附子 粳米汤及大建中汤治疗等,开创了腹痛证治先河。 《血证论》中曰: “血家腹痛,多是瘀血,另详瘀血门。然有气痛 者,以失血之人,气先不和……宜逍遥散加姜黄、香附子、槟榔、 天台乌药治之。”对腹痛辨治提出新的创见。
5.瘀血内停证 主证: 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 舌脉: 舌质紫黯,脉细涩。 证机概要: 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 治法: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方药: 少腹逐瘀汤加减。
6,中虚脏寒证 主证: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
力,气短懒言; 兼证: 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 舌脉: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证机概要: 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 治法: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 小建中汤加减。
预防调护
1、腹痛多与饮食失调不关,平素宜饮食有节,要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洗手,细嚼慢咽,饭 后不宜立即参加体育活动。
2、虚寒者宜进热食;热证宜进温食;食积腹痛者 宜暂禁食或少食。
3、医生须密切注意患者的面色、腹痛部位、性质 、程度、时间、腹诊情况、二便及其伴随症状, 并须观察腹痛与情绪、饮食寒温等因素的关系。
三、病因病机小结
1、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 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外邪、饮 食情志等病因,皆可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郁滞, 脉络痹阻,不通则痛。
最新中医内科学-04-06腹痛教学讲义PPT

血、尿、便常规检查,血尿淀粉酶测定,电子胃镜、肠镜 、腹腔镜,腹部x线、CT、B超等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 1.胃痛 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烧心、泛酸、恶
心、嗳气等症状;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多伴有便秘、泄泻、 腹胀等症状。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 胃痛有时也有腹痛的表现,如两症同时出现时,须辨明以何者 为主。 2.其他内科疾病中的腹痛许多内科疾病常伴有腹痛的症状, 但均以其本病特征为主。如痢疾之腹痛,与里急后重、下痢赤 白脓血并见;霍乱之腹痛,伴有吐泻交作;积聚之腹痛,以腹 中包块为特征;鼓胀之腹痛,以腹部外形胀大为特点等;而腹 痛病证,当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当然,有些内科疾病常以 腹痛为初起见症,应特别注意。
腹痛源流
《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素问·气交变大论》云:“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并提出腹痛 由邪气客于胃肠引起,《素问·举痛论》日:“寒气客于胃肠 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热气留 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 矣”。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对腹 痛的辨证论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 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对 热壅气滞、阳虚寒盛、寒邪上冲的腹痛分别用厚朴三物汤、 附子粳米汤和大建中汤治疗,开创了腹痛论治的先河。隋代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腹痛病诸候》始将腹痛作为独立病证, 对其病因、证候进行详细表述,“凡腹急痛,此里之有病” ,“由脏腑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膜原之间,结聚不散,正 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食滞内停;恣食肥甘厚腻辛辣,酿 生湿热,蕴蓄肠胃;误食馊腐,饮食不洁,或过食生冷,寒湿内停等, 均可损伤脾胃,阻遏脾阳,气机失调,腑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另外 ,饥饱不调,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不足,脏腑经络失于濡养,亦可致腹 痛。
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讲述

中医内科学教案讲授课程:中医内科学授课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本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病历一:一患者三年来有胃痛史,经常服用某老中医中药而缓解。
某晨患者感腹痛,自服“十香肚痛散”一支,痛稍缓解,旋即疼痛,下午二时疼痛加剧,请老医生出诊,诊后认为是“胃肠积火、腑气不通(患者二天未大便)”,用调胃承气汤加味,一剂药后疼痛加剧。
其家人请老医生复诊,答曰:需二、三剂才能见效,不用焦急。
当夜十一时,病人汗出淋漓,腹痛翻滚,急往某医院外科急诊,诊为“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
经剖腹见:胃内容物、药液漏入腹腔,穿孔处在十二指肠球部。
经抢救转危为安,40天后痊愈出院。
2、腹痛与胃痛及其它内科病症中出现的腹痛症状相鉴别。
(1)腹痛与胃痛:部位、兼症、联系(2)腹痛与痢疾: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
(3)腹痛与霍乱:吐泻交作。
(4)腹痛与积聚:腹中包块。
(5)腹痛与鼓胀:外形胀大,脉络显露。
四、腹痛的辨证及治疗要点。
1、辨证要点:(1)辨腹痛性质:①辨虚实②辨寒热③辨气滞④辨血瘀⑤辨伤食痛(2)辨腹痛部位(大腹、脐腹、胁腹、少腹、小腹)2、治疗要点(1)“通”则不痛: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
如何理解“通”法:《医学真传》说:“夫通则不痛,理也。
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
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2)审证求因,辨证用药:明辨寒热虚实。
(3)标本兼治:通非通下,不可单纯泻下,辅以理气通导之品;不可过用香燥,中病即止;虚痛宜温中补虚,益气养血。
(4)久痛入络:加辛温活血剂。
五、分证论治讲授方法:结合临床讲解。
讲授内容:(1)寒邪内阻主症:腹痛急迫、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更甚。
兼次症:恶寒身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
舌苔白腻。
脉沉紧。
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高良姜、干姜:温中散寒;乌药、香附、陈皮、紫苏:理气止痛。
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

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腹痛的定义和病因。
2. 掌握中医对腹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能够分析腹痛的病情,给出合理的治疗建议。
二、教学内容1. 腹痛的定义和病因2. 中医对腹痛的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腹痛进行诊断。
重点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伴随症状等。
3. 中医对腹痛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温中散寒、清热解毒、消食导滞等。
常用中药有柴胡疏肝散、理中丸、大承气汤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腹痛的定义、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腹痛病例,引导学生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腹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腹痛定义、病因和治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腹痛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医内科学》相关章节。
2. 案例资料:典型腹痛病例。
3. 教学课件:展示腹痛的定义、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腹痛在中医内科学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腹痛的定义和病因。
3. 讲解中医对腹痛的诊断方法。
4. 讲解中医对腹痛的治疗方法。
5. 分析典型腹痛病例,引导学生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诊断和治疗。
6.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腹痛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作业布置1. 阅读《中医内科学》相关章节,加深对腹痛知识的理解。
2. 分析案例资料,巩固腹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九、课后反思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十、教学拓展1. 腹痛的现代医学观点:了解现代医学对腹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 腹痛的临床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设计一份针对腹痛症状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案例,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学腹痛课件

强调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在腹痛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和应用价值,鼓励临 床医生积极学习和运用这些疗法。
加强患者教育与心理关怀
倡导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关怀,帮助患者了解腹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和 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THANKS
适用于阴血不足、肝脾不和所 致的腹痛。
02
小建中汤
01
芍药甘草汤
适用于中焦虚寒、肝脾不和所致 的腹痛。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及选用依据
• 大承气汤:适用于阳明腑实证所致的腹痛。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及选用依据
01
02
03
辨证选方
根据腹痛的病因、病机等 因素,选择相应的中药方 剂。
兼顾兼证
在治疗主证的同时,兼顾 兼证,提高治疗效果。
腹痛相关中医术语解析
胃脘痛
胃脘部近心窝处的疼痛,多由上腹部疾 病引起
胁痛
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的疼痛,多与肝胆疾 病相关
腹痛(绕脐痛)
以脐周为中心的腹部疼痛,多由小肠疾 病引起
少腹痛
小腹两侧或一侧的疼痛,多与肝经、大 肠、胞宫等病变有关
02
腹痛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
腹痛常见病因分析
外感时邪
风、寒、暑、湿、热等外邪入侵,导致 气机阻滞或损伤脏腑。
注意禁忌
避免使用与患者病情不符 或存在禁忌的中药方剂。
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腹痛的目的。常用 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天枢等。
• 推拿按摩:运用手法作用于腹部相关穴位和经络,缓解腹痛症状。 • 饮食调养: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避免刺激性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醫內科學教案
講授課程:中醫內科學
授課專業:中西醫結合臨床本科
授課年級:授課教師: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跌撲手術損傷腹部脈絡或導致出血→淤血
→腹痛
2.提問:腹痛的病機要點?
3.學生回答。
4.教師歸納。
病變臟腑主要在脾胃肝大小腸并與足少陽、
足三陰、手足陽明、沖任帶脈等相關,
10min 基本病機為氣機郁滯、脈絡痹阻、不通則痛;或
靜脈失養,不榮則通。
病理性質寒熱虛實
病理因素寒凝熱郁食積氣滯血瘀
三、診斷及鑒別診斷
(一)診斷
25min
GAGGAGAGGAFFFFAFAF
腹痛的診斷要點:癥狀、特點、常見誘因、輔助檢查等。
急性腹痛劇烈,慢性腹痛一般不劇烈;內科腹痛腹部按之柔軟,壓痛較輕,無肌緊張及反跳痛。
起病有急緩
發病或加重常與飲食、情志、受涼等因素有關
輔助檢查:血尿常規、淀粉酶、X線
(二)鑒別診斷
1、內科腹痛、外科腹痛、婦科腹痛的臨床鑒別。
插入病歷一強調判定內科腹痛、外科腹痛及婦科腹痛的重要性:
病歷一:
一患者三年來有胃痛史,經常服用某老中醫中藥而緩解。
某晨患者感腹痛,自服“十香肚痛散”一支,痛稍緩解,
GAGGAGAGGAFFFFAFAF
旋即疼痛,下午二時疼痛加劇,請老醫生出診,診后認
為是“胃腸積火、腑氣不通(患者二天未大便)”,用調
胃承氣湯加味,一劑藥后疼痛加劇。
其家人請老醫生復
診,答曰:需二、三劑才能見效,不用焦急。
當夜十一
時,病人汗出淋漓,腹痛翻滾,急往某醫院外科急診,
診為“彌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
經剖腹見:胃內容
物、藥液漏入腹腔,穿孔處在十二指腸球部。
經搶救轉
危為安,40天后痊愈出院。
2、腹痛與胃痛及其它內科病癥中出現的腹痛癥狀相鑒
別。
(1)腹痛與胃痛:部位、兼癥、聯系
5min (2)腹痛與痢疾: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膿血。
(3)腹痛與霍亂:吐瀉交作。
5min
GAGGAGAGGAFFFFAFAF
(4)腹痛與積聚:腹中包塊。
(5)腹痛與鼓脹:外形脹大,脈絡顯露。
5min 四、腹痛的辨證及治療要點。
1、辨證要點:
(1)辨腹痛性質:
①辨虛實
②辨寒熱
③辨氣滯
④辨血瘀
⑤辨傷食痛
(2)辨腹痛部位(大腹、臍腹、脅腹、少腹、小腹)
2、治療要點
(1)“通”則不痛:腑以通為順,以降為和。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GAGGAGAGGAFFFFAFAF
34276 85E4 藤33829 8425 营29811 7473 瑳$32574 7F3E 缾(J 3)a35615 8B1F 謟24984 6198 憘
GAGGAGAGGAFFFFAF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