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

合集下载

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地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争夺信息资源为直接目标,并以相应的军事理论为指导的战争。

信息实力包括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太空兵器,智能部队,以及具有高技术、高知识、高素质的人员。

信息化战争所描述的战争形态有以下6种表现:①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②以信息为主要战略资源;③以信息中心战为基本作战方式;④以争夺信息资源为战场目标;⑤以信息化武装力量为主体;⑥实行以信息化军事理论为基础的战争指导。

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信息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

信息作为一种新型资源,改变了物质和能量的作用方式,进而改变了作战制胜机理,无可争议地成为生成战斗力的新的主导资源。

一、简介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进入21世纪,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

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信息化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信息化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信息化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信息化战争是指当今社会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进行的军事行动。

它的原因和背景包括以下几点:
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无线通信、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规模和质量都得到大幅提升。

这为国家和组织实施信息化战争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手段。

2. 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现代战争已经从传统的资源实物角力转变为信息和数据的争夺。

资金、物资、人才、情报等都已经数字化,并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传输。

信息化战争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网络手段获取对方的重要资源和优势信息。

3. 军事力量的信息化:军事力量也迅速实现了信息化。

现代军队对于作战指挥、情报研判、武器装备和兵员管理等方面都高度依赖信息技术。

信息化战争正是基于这种军事信息化基础上的战争形态,即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迅速打击和干扰对方的军事力量,从而实现战争目标。

4. 全球信息互联:互联网和全球信息网络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信息相互关联,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不断增加。

然而,信息互联也使得国家和组织面临来自网络上的攻击和威胁。

信息化战争背后的背景就是争夺信息控制权和网络主导权的竞争。

总之,信息化战争的原因和背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军事力量的信息化以及全球信息互联等因素密
切相关。

信息化战争是现代战争形态的产物,其背后反映了信息社会的特点和发展。

信息化战争概述

信息化战争概述

㈠信息化战争概述⒈基本含义: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

使用信息化武器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特征。

在战争中使用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并主导战争的进程,才能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⒉信息化战争的萌生与发展: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标志着信息化战争开始萌生;⑵1991年1月17日发生的海湾战争是信息化战争的萌生期;⑶1999年3月24日发生的科索沃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期的开端;⑷信息战争的发展。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最终要形成以数字化作战单元和数字通信、网络链接和智能支持为一体的战争形态。

▲在科索沃战争中,成功地使用了C4ISR系统。

(C4ISR是指自动化指挥系统,是美国开发的一个通讯联络系统。

C4表示Command—指挥、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computer—计算机,I 表示intelligence—情报,S表示surveillance—监视,R表示reconnaissance—侦察)。

▲2000年7月,西方7国及俄罗斯国家元首在日本冲绳召开信息化首脑会议,颁布了《全球信息社冲绳宪章》,将人类社会正式称为“信息社会”。

⒊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⑴信息化武器装备(物质基础)。

它对作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联合、控制、精确、快速等四个方面。

⑵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它分为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正规力量与非正规力量、结构力量与行为力量。

通常包括陆上作战力量、海上作战力量、空中作战力量、导弹作战力量、空间作战力量、信息作战力量等。

⒋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的发展趋势:⑴作战力量小型化、合成化。

建设便于灵活组合的中小型、多功能、模块式部队;⑵作战力量呈现出高科技型特征。

高智力型人才要素、高科技型物资要素和高技术含量的信息要素是构成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的基本要素。

信息化 战争

信息化 战争

3 作战空间多维化
信息空间多维广阔 o 电磁空间是信息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o 网络空间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 o 心理空间特别是决策者的思维空间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
4 作战节奏快速化
战场信息流动加快,作战周期缩短。 战争的突然性增大,时效明显提高。 广泛实施精确作战,毁伤效能剧增。
3 作战空间多维化
物理空间超大无限 o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范围仅有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 o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范围也不过数万或数十万平方千米。 o 海湾战争的战场空间急剧扩展总面积达到1 400万平方千米。 o 阿富汗战争作战空间范围要远比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大得多。 o 随着军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空间将在目前陆、海、空 、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5 作战要素一体化
作战力量一体化。 作战行动一体化。 作战指挥一体化。 综合保障一体化。
6 作战指挥扁平化
机械化战争的指挥体制,主要以作战部队多层次纵向传递信息的树状指挥体制为 主。
是一种典型的逐级指挥方式。 信息化战争的指挥体制,趋向作战单元与指挥控制中心横向传递信息的“扁平网
络化”结构。
高校大学生军事课
一、信息化战争概述
1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化军队在陆、 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 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1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
其基本内涵包括: ① 信息化战争是该时代生产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② 信息化战争必然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作战力量; ③ 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工具是信息、信息化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平台,诸作战单元实
2 武器装备信息化

2024军理课考前必背(6)信息化战争

2024军理课考前必背(6)信息化战争

军理课考前必背(6)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技术•信息化战争中的武器装备目录•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样式•信息化战争中的战略与战术•信息化战争的挑战与应对01信息化战争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物理域、信息域和心理域等多维度进行作战的新型战争形态。

特点信息化战争具有信息主导、体系对抗、网络中心、智能较量等显著特点。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历程孕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信息化战争的孕育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战争逐渐形成并初具规模。

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信息化战争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各种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推动战争形态向更高层次发展。

信息化战争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战争的时空观念,使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改变了战争形态信息技术手段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和军队的战斗力。

提高了作战效能信息化战争要求军队必须具备高度的信息化素养和作战能力,推动了军队的转型和现代化建设。

推动了军队转型信息化战争的全球性、网络化和非对称性等特点,使得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多变。

加剧了国际安全形势的复杂性信息化战争对现代战争的影响02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技术侦察与监视技术侦察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无人机、卫星等手段,对敌方目标进行远程、隐蔽、精确的侦察,获取敌方情报信息。

监视技术通过战场监视系统对敌方活动进行持续跟踪和监视,实时掌握敌方动态,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利用电话线、光纤等有线传输媒介,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的快速传输。

无线通信技术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包括短波、超短波、微波等通信方式,具有灵活、机动性强等特点。

指挥控制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指挥信息的快速处理、传输和显示,提高指挥效率。

课件:信息化战争

课件:信息化战争

爆发 1981年 1986年 1998年 1991年 1999年 2003年
持续时间 F-16编队炸毁反应堆的时间2分钟 单机从航母起飞后作战时间12分钟 52小时 42天 78天 40多天
侦察卫星 无人侦察机
地面控制站 (匈牙利)
1.2秒
联合分析中心 (英国)
战斗机 飞行员
五角大楼 (美国)
2004年12月2日,北约历时9年的维和行动结束
一、信息化战争定义
信息传递方式对战争的影响
一、信息化战争定义
最早提出信息战概念的是中国人沈伟光
一、信息化战争定义
持续时间超过5年的战争所占比例
40%
34%
25%
15%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20世纪
战争名称 以色列偷袭伊拉克核反应堆 美军空袭利比亚 “沙漠之狐”行动 海湾战争 科索沃战争 伊拉克战争
1921-1950
1951-1990
1991-2007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民族危机: 第一次民族危机发生在近代,中华民族在有
屈辱、有斗争中挺过来了;第二次民族危机是日 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华民族又一次化险为夷;第三次民族危机正 在发生,如果不能占领高技术的战略高地,中 华民族将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落后就要挨 打,领先则可图存。有志于民族复兴大业的新 一代青年,任重道远,不断努力进取!

开战仅6个星期 就宣布投降!
60亿法郎
马 其诺
今天所动员的人员,在 两次战争之间的阶段中, 并不曾受到爱国的精神教 育,所以他们对于决定国 家命运的决斗,在精神上 是毫无准备的。
——甘末林
人数 战舰 吨位
火炮
清军 212 12艘 34466吨 6

军事理论信息化战争

军事理论信息化战争

02
信息化战争核心技术
通信技术
01
02
03
卫星通信
利用卫星进行远距离、高 速率、大容量的信息传输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覆盖。
移动通信
通过蜂窝网络、无线局域 网等技术,实现移动终端 设备之间的通信。
光纤通信
利用光纤传输信息,具有 传输容量大算
01
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按需付费的计算服务,实现计算资源
实时情报处理
对获取的情报进行实时处 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信 息,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
情报共享与协同
实现侦察监视系统与其他 系统的情报共享和协同, 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火力打击系统
精确制导武器
运用精确制导技术,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和作战效果。
远程打击能力
发展远程火力打击手段,如导弹、远程火炮等,实现对敌方纵深 目标的打击。
对我军建设启示意义
加强信息化建设
应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我军信息化水 平,加强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能力

推动武器装备升级换代
应积极推动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研发 新型智能化武器装备,提高我军作战
效能。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应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 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打造
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
对现代战争影响及意义
对现代战争影响
信息化战争改变了传统战争的形态和方式,使得战争更加快速、精确和残酷。同时,信息化战争也促进了军事技 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军事变革和转型。
意义
信息化战争对于提高国家安全和国防实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战争研究,可以提高国家 安全和国防实力的整体水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信息化战争也促进了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 的发展和变革,对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信息化战争的名词解释

信息化战争的名词解释

信息化战争的名词解释信息化战争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空间开展的战争形态。

具体而言,信息化战争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战技术对敌方信息系统进行攻击和防御,实现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的一种战争行为。

信息化战争以信息为核心,通过网络空间进行信息的获取、利用和传输,以实现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目标。

下面对信息化战争的名词进行解释。

1. 信息信息是指通过各种媒介传输的可被记录、处理、传递和利用的数据或知识。

信息在信息化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指挥、决策和行动的基础,也是要进行攻击和防御的目标。

2.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过程等组成的一套相互关联的设备和方法,用于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信息。

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系统是各个参战方的中枢,攻击和防御都围绕着信息系统进行。

3. 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的虚拟空间,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

信息化战争通过网络空间进行信息的传输、攻击和防御,网络空间成为各个参战方争夺和控制的重要领域。

4. 信息战信息战是指在信息化战争中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空间进行的战争行为。

信息战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和信息利用等环节,通过对敌方信息系统进行攻击和防御,实现对敌方信息的控制和利用。

5. 电子战电子战是信息战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利用电磁波、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对敌方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进行攻击和干扰,以实现战场信息的控制和战争目标的实现。

6. 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信息化战争中对敌方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的攻击行为。

网络攻击包括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通过入侵、破坏或控制敌方网络,获取敌方信息或瘫痪敌方信息系统。

7. 网络防御网络防御是信息化战争中对自身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的防御行为。

网络防御包括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反病毒软件等,以保护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止敌方的网络攻击和入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一、单选题(选出1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1.()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命运动和思维活动,也对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A.情报B.心理C.信息D.科技2.()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它是以机械化战争的装备平台为载体,以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为主导,以能量为后盾,以网络为神经触角的战争形态。

A.信息化战争 B.机械化战争 C.核战争 D.高技术战争3.自从人类步入信息社会以来,“以信息为主导”是人们对信息化战争的一个共识,认识信息化战争,需要深刻把握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资源这一本质,充分肯定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导技术这一事实,进一步明确()是战争成败的主导因素。

A.武器B.指挥员C.信息D.国家经济实力4.()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渗透于各种传统技术中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

目前,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软件技术等。

A.指挥艺术B.信息技术C.军事技术D.C4ISR技术5.信息时代的战争,也不只是信息化战争一种类型,在一定时期内发展中国家间的战争主要打的还是(),但从整体上看,信息化战争将是主要的战争类型。

A.热兵器战争B.信息化战争C.高技术战争D.机械化战争6.信息化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等因素的一体战,军事领域的交战是主体,其总的形式是(),同时要与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外交、科技领域的斗争相配合。

A.情报作战B.信息中心战C.网络空间作战D.电子战7.信息化战争仍然是政治通过()的继续,仍然是流血的政治,仍然是用来解决阶级、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的斗争形式。

A.暴力手段B.和平手段C.经济手段D.科技手段8.()是一个运用比较广泛的概念,既包括平时的信息斗争,也包括战时的信息对抗。

A.情报作战B.电子作战C.精确作战D.信息作战9.()的发展不仅为信息化战争这种新型战争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且也将作为信息化战争的一个重要作战样式,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A.情报作战B.电子作战C.精确作战D.信息作战10.()在实质上是指挥控制作战,并成为信息化战争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作战样式。

A.情报作战B.电子作战C.精确作战D.信息作战11.()样式的出现是信息战争的一个根本性标志,在信息战争中处于特殊地位,发挥特殊的作用。

A.情报作战B.网络空间作战C.精确作战D.信息作战12.信息化战争的全部作战手段从目标毁伤机制来说,可归纳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有形的物理毁伤型或()作战手段,另一类是无形的非物理毁伤型或软杀伤型作战手段。

A.硬杀伤型B.硬摧毁型C.致命性打击型D.精确制导型13.信息化战争的全部作战手段从目标毁伤机制来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有形的物理毁伤型或作战手段,另一类是无形的非物理毁伤型或()作战手段。

A.经济杀伤型B.科技杀伤型C.软杀伤型D.信息对抗型14.()作为信息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之一,具有直接攻击战争重心和实施全纵深、全方位、全时空、机动、精确打击的突出特点。

A.情报作战B.网络空间作战C.精确作战D.信息作战15.一般来说,战争大系统通常由五环组成:第一环或中心环是(),包括政治和军事决策层的首脑及战略C4I系统。

A.指挥控制系统B.野战部队环C.有机必需品环D.基础结构环16.()是一种特殊的作战样式,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具有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特殊的作战目的、特殊的作战武器、特殊的作战方法。

A.情报作战B.网络空间作战C.精确作战D.心理作战17.信息化时代的军事技术将把常规作战效能推到极限,大量()的使用将使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效能具有亚核战争的效果,军队组织将高度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

A.离子武器B.新概念武器C.精确打击武器D.核武器18.从战略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来看,信息时代决定了信息化战争的战略必须是()的全胜战略。

A.百战百胜B.上兵伐谋C.不战而屈人之兵D.兵不顿而利可全19.战争实践证明,高效能的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是提高信息化的前提,美军“21世纪部队”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通过广泛采用数字化息技术,进一步实现指挥控制的()。

A.自动化B.微型化C.智能化D.一体化20.现代信息化的高技术战争消耗巨大。

一是武器装备研制、采购、维修费用高,二是人员培训费用高,三是()消耗巨大。

A.作战物资B.战场物资C.军用物资D.国家物资21.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从萌发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战争形态的演变过程,不同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个国家的不同阶段,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充满了历史复杂性和无穷变数。

冷兵器战争起始时间是()。

A.1648年B.奴隶社会C.1918年D.1991年22.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从萌发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战争形态的演变过程,不同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个国家的不同阶段,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充满了历史复杂性和无穷变数。

热兵器战争的主要武器是()。

A.刀、剑、弓等B.坦克、飞机C.滑膛枪、机枪等D.C4I精确制导武器23.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从萌发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战争形态的演变过程,不同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个国家的不同阶段,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充满了历史复杂性和无穷变数。

机械化战争的能源是()。

A.体能B.热能C.信息能D.机械能24.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从萌发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战争形态的演变过程,不同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个国家的不同阶段,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充满了历史复杂性和无穷变数。

核战争的战术是()。

A重点突击 B.攻击指挥系统 C.密集队形 D.线式队形25.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从萌发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战争形态的演变过程,不同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个国家的不同阶段,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充满了历史复杂性和无穷变数。

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是()。

A.大规模人力B.大规模火力C.局部毁灭D.控制信息26.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从萌发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战争形态的演变过程,不同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个国家的不同阶段,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充满了历史复杂性和无穷变数。

信息化战争的目的是()。

A.消耗B.消灭C.歼灭D.瘫痪27.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争夺将成为作战的重心,战斗力的形成不再是火力、机动力、突击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建立在以信息为主的系统综合功能发挥上。

A.制信息权B.制空权C.制海权D.制电磁权28.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和C4I系统的不断完善,未来战场上,每个()都将成为作战网络的一个节点和作战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

A.战车B.士兵C.装备D.指挥员29.攻击敌信息网络将成为有效的制敌手段,传统的单纯追求兵力、火力、突击力优势的机械化作战观念已经过时,必须确立()的观念。

A.控制空天,以高制胜B.整体对抗、全维攻防C.系统对抗、结构破坏D.信息对抗、网络攻击30.制天制空权已经成为现代及未来作战的先决条件和军事优势的重要体现,在未来战场上,对制天制空权的争夺将激烈异常,必须确立()的作战观念。

A.控制空天,以高制胜B.整体对抗、全维攻防C.系统对抗、结构破坏D.信息对抗、网络攻击31.战场空间不再局限于较为规则、界面完整的地面、空中、海上,以及这些平面的简单拓延、线性叠加,而是扩展到太空、超低空、地下乃至深海,以及网络、电磁频段等多维复杂相交的非线性空间。

因此,未来作战应牢固树立()的作战观念。

A.控制空天,以高制胜B.整体对抗、全维攻防C.系统对抗、结构破坏D.信息对抗、网络攻击32.美军战后总结:作战应从瘫痪的角度,而不是从消灭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解除敌人的武装较之通过艰苦作战消灭敌人更迅速、更经济。

因此,未来作战必须确立()的观念。

A.控制空天,以高制胜B.整体对抗、全维攻防C.系统对抗、结构破坏D.信息对抗、网络攻击33.未来战场上,“近敌歼战”将是作战行动的尾声,是在进行远距离打击、形成有利态势以后的一种“打扫战场式”的作战行动,同以往传统的近战内涵已有很大的差别,战争空间急剧膨胀,必须确立()的作战观念。

A.远程攻击,精确打击B.扁平层级,网络通联C.攻防一体、机动作战D编成精干、装备轻型34.未来信息化战争,参战力量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必须确立()的作战观念。

A.远程攻击,精确打击B.扁平层级,网络通联C.攻防一体、机动作战D编成精干、装备轻型35.指导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必须确立()的作战观念。

A.远程攻击,精确打击B.扁平层级,网络通联C.攻防一体、机动作战D.编成精干、装备轻型36.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制订了国防改革计划,其目的就是建设一支具有规模小、功能全,能够快速投送的作战部队。

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必须确立()的作战观念。

A.远程攻击,精确打击B.扁平层级,网络通联C.攻防一体、机动作战D编成精干、装备轻型37.信息技术发展对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特别是()样式的变革,对国防科技工作发展、武器装备更新、军事战略和作战样式以及军队编制体制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A.热兵器战争B.信息化战争C.高技术战争D.机械化战争38.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认真研究这些影响,有利于我们国家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从而更好地指导()。

A.国防发展B.国防理论C.国防建设D.国防力量39.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采取措施,把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和各种()广泛地应用到传统的国防工业部门,在技术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充分运用自动控制等新技术。

A.柔性技术B.刚性技术C.高新技术D.军事技术40.根据高技术兵器在军队中的装备,美军在战役上还不断发展完善“空地一体作战”理论,重视()的常规战略,准备在多条战线上打赢战争。

A防守型 B.进攻性 C.中立性 D.侵略性41.信息化战争除了是国家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较量外,还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竞争,这场竞争的很大一部分,现在还在科学家的()。

A.筹划中B.构思中C.试验室D.科学作品42.美国、俄罗斯、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防发展战略的影响,制定出以打赢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为目标的国防发展战略,在()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A.网络技术B.数据库技术C.通信技术D.信息技术43.军事理论是进行战争的先导,这已被古今中外的战争史所证实。

在21世纪初的时间里,我们面临的主要战争样式将是信息化战争这一客观事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理论的研究。

A.热兵器战争B.信息化战争C.高技术战争D.机械化战争44.加强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研究,根本的是要对()进行客观的、整体的、系统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