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例中医分型论治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辨证用药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辨证用药

北方药学2018年第15卷第4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辨证用药林子良(苍南县人民医院儿科苍南325800)摘要: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冬春季婴幼儿急诊住院的常见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咳喘为主要症状,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病案举隅等方面针对中医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作一阐述。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中医药辨证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18)04-0193-02毛细支气管炎又称喘憋性肺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发热、咳喘、发作性喘憋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查体常见呼吸浅快、鼻翼煽动、三凹征、两肺哮鸣音及痰鸣音等表现,轻重不一,重者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1],且常反复发作,与哮喘有密切关系[2]。

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疗效,能迅速缓解病情,缩短病程,提高治疗远期效果。

现将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病案阐述如下:1病名根据毛细支气管炎以发热、咳憋为主症,大多数医家将其归属于“哮喘”、“肺炎喘嗽”、“肺胀”、“肺风痰喘”、“马脾风”等范畴。

如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中描述:“邪热壅遏肺窍,气道阻塞”出现“喘而无涕,兼之鼻煽”时,称为肺炎喘嗽。

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咳而上气,此为肺胀。

”《幼科金针》述:“小儿感冒风寒,入于肺经,遂发痰喘,喉间咳嗽不得舒畅,喘急不止,面青潮热,啼哭惊乱,若不早治,则惊风立至矣,唯月内芽儿犯此,即肺风痰喘。

”陈复正《幼幼集成》曰:“胸膈积热,心火凌肺,热痰壅盛,忽然大喘者,名马脾风。

”2病因病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不密,具有“肺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生理特点,多于冬春季,感受风寒热之邪气,肺卫开合失司,见咳嗽发热;小儿稚阴稚阳之体,病情易传变迅速,易从阳化热,炼津灼液成痰,入营入血,兼小儿“脾常不足”,加上乳食喂养不节,水谷不运,酿为痰湿,上储于肺,壅塞气道闭肺,形成热、咳、痰、喘等证候;同时小儿“肝常有余”,易化火炼津,上逆灼肺,加重病情,甚则邪热不退,动风动血,出现神昏谵语等重症,如《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肝风妄动,旋扰不息,致呛咳无平期。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进展[摘要]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这种疾病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不仅发病率非常高,而在治疗难度比较大,要想完全治愈难度就更大。

在当前阶段,西医治疗该疾病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而中医药事业在近几年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医药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支气管炎;辩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这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由多种病因所引发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喘等,老年人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1]。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慢性支气管炎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极高,并且难以完全治愈,倘若救治不及时,那么就非常容易对患者的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带来严重损坏,如果情况十分严重的话,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2]。

中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咳嗽”“哮喘”范畴,在治疗时需要辩证论治。

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学的范畴为“咳嗽”。

《黄帝内经》首次记载了“咳嗽”,并指出该疾病主要发生部位是人的肺部,不过引起咳嗽症状的不仅仅是肺部疾病,人的五脏六腑出现问题也可能会导致咳嗽[3]。

另外,还有相关中医古书籍文献记载表明,肺部是咳嗽的主要发病是位置,不过与各种脏腑有着极大的关系。

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学中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外感引起的咳嗽,第二类是内伤引起的咳嗽[4]。

其中外感咳嗽主要是指肺部受到了六淫侵袭所导致的,其中六淫主要是指风、寒、湿、燥、火以及暑等;而内伤咳嗽则主要表现为脏腑功能失调,这主要是由饮食不规律,心情郁结等引起的[5]。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都会让患者的肺功能出现失常情况,当肺气上涌则会引发咳嗽症状[6]。

中医药在治疗以邪实为主的外感咳嗽时通常都会采用驱邪利肺的方式进行;而在治疗以虚为主(或虚实并重)的内伤咳嗽时,往往需要辩证治疗,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7]。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64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64例临床观察

2023-11-07•引言•临床资料•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结果分析目•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小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缺乏系统性的观察和评估。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方法将6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部影像学变化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

研究目的与方法02临床资料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包括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中细湿啰音等症状。

纳入标准患儿年龄在3个月至14岁之间,经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病例来源与分组病例来源所有病例均来自某医院儿科门诊。

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每组32例。

性别比例中西医结合组男女比例为18:14,西医组男女比例为20:12。

年龄分布中西医结合组年龄中位数为5.5岁,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12岁;西医组年龄中位数为5.8岁,最小年龄为2岁,最大年龄为13岁。

病程分布中西医结合组病程中位数为4天,最短病程为3天,最长病程为7天;西医组病程中位数为4.5天,最短病程为3天,最长病程为8天。

一般资料统计03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抗感染治疗如退热、止咳、祛痰等。

对症治疗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支持治疗西医常规治疗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用华盖散加减。

风寒闭肺证宜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用银翘散加减。

风热闭肺证宜清热化痰、宣肺开闭,方用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0例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0例临床观察

3 讨 论
[] 葛金 芳,李俊,姚宏伟. 1 慢性支气管 炎免疫病理机制 的研 究进展 [ ] 安 J.
徽医药,20 , (3 . 03 0)
慢性支气管炎属祖 国医学的 “ 咳嗽” “ 喘证 ” “ 痰证 ” “ 饮证 ”等范畴 。其病变 涉及肺 、脾 、肾三脏 ,其 中肺 是
[ ]杨 大洪. 2 清气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 例 [] 北京 中医,1 9 , (1. 0 J. 94 0)
中 医治 疗 慢 性 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 管炎 6 例 临床 观 察 O
陈爱 东
北京市密 云中医院 ,北 京 1 10 05 0
【 摘 要 】:在我 国,慢性支气 管炎作 为一种 常见病 、多发病,严 重危 害人们的健康,为了对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进行研究 ,本文 选择近一年来就诊于我院门诊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进行分组对 比研究 ,研究表 明慢性支气 管炎在 急性发作期治疗过程中 ,止嗽散与阿莫西 林和氨溴索联合应用优于单纯使用西药 ( 阿莫西林 、氨溴索) 的治疗效果 。 【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 ;止嗽散 【 中图分 类号 】R 5 . 26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 5 7( 0 0 8 0 7 l 0 7 8 1 2 1 )0 — 9 一
临 床 研 究
C ii a R s a c ln c l e e r h
中 国 民 族 P , '医 药  ̄B fI
C i e e J un l o tn m d c n a d E h o h r y h n s o r a f E h o e i i e n tn p a  ̄c ・9 ・ 7
慢 性支气管 炎是指气 管 、支气 管勃膜及 其周 围组织 的 病 变 的主 要脏器 。中 医认为本病 的病 因病 机主 要是外邪 侵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 以咳嗽 、咳痰为之主要症状或伴有 袭和 肺脾 肾三脏功 能失调 密切相 关。其外 感因素主 要包括 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病情若缓慢进 展,常并 风 、寒 、暑、湿 、燥 、火 六淫之邪 所致 ,外邪从 口鼻或 皮 发 阻塞 性肺 气肿 ,甚 至 肺 动 脉 高 压 、 慢性 肺 源 性 心 脏 病 。 毛侵 袭人 体肌 表 ,导致肺 失宣肃 ,痰浊滋 生 ,痰 浊阻塞胸 1 资料与方法 肺 ,引起 咳喘、咯痰 ;其 内伤脏腑 主要是 指肺脏久 咳致虚 1 1 病 例 来源 . 或其他脏腑病变累及于肺 ,均可 引起咳喘 。 本研究 的病 例全部来源 于2 0 年2 0 9 月至 2 1 年2 0 0 月就诊 本研 究主要针对 慢性 支气管 炎急性发 作期 即外 感咳嗽 于我 院 门诊慢 性支气 管炎患者 ,全部 病例均符 合病例 选择 之风 寒袭肺 型,主要 治法 是疏风散 寒 ,宣肺 止咳 ,采用 中 标准 。 西 医结合 的方法 ,治疗效 果显著 。止嗽散 的方剂组 成源于 12 纳 入 标 准 . 《 学心悟 》: “ 不贵 险峻 ,惟 期中病而 已。”本研 究 医 药 符合西 医慢性支气 管炎 一急性发 作诊断标 准 ;符 合咳 的止 嗽散 加味方 剂组 成有 紫苑2 g 0 、百部 1 g 5 、陈皮 l g 5、 嗽风 寒袭肺证 的中医症 候辩 证标 准 。年龄 3  ̄ 6 周岁 。急 荆芥 1 g 5 15 J 5 、桔梗 2 g 0 、自前 1 g 5 、冬 花 1 g 5 、杏仁 l g O 、半夏 性期病程少于等于2 天者 。未使用过其他抗菌素治疗 。 1g 5 、甘 草 Ig O 。临床使用 中根据病 人病情 ,可随证 加减 , 13 治疗方法 . 风 寒 轻 症 者 加 前 胡 1 g 紫 苏 l g 生 姜 l g 风 寒 重 症 者 加 5、 O、 O, ( )分 组对 照 :共 观察 病人 6 例 ,根据 就诊先 后顺 麻 黄l g 1 O O 。方中 以紫苑 、百部为君 ,两药味 苦,都入 肺经 , 序 ,按 随机数字 分组表进行 随机分 组 ,治疗 组3 例 ,对 照 其 性 温 而 不 热 , 润 而 不 寒 , 皆 可 止 咳 化 痰 ,对 于 新 久 咳 嗽 O 组 3例 。 0 都能使用 。桔梗 、 白前 味辛平 ,亦入肺 经 。桔 梗味苦辛 , ( )给 药 方法 2 善于开宣 肺气 ; 白前味辛 甘 ,长 于 降气 化痰 。两 者协 同, 治 疗组 : 口服 阿 莫西 林 , 一 日三 次 ,一 次0 5 ,盐 .g 宣一 降, 以复肺 气之宣 降 ,增 强君药 止咳化痰 之力 ;半 酸氨溴索 片 ,一 日三次 ,一 次6 m ,同时服用 中药汤剂止 夏 、杏仁 味辛温 亦入肺经 ,半夏 用于湿 痰 ,寒痰 证 ,为燥 0g 嗽 散加 味 日一付 1 0 l 晚分服 。止 嗽散 加味 汤剂组 成 : 5m早 湿 化痰 ,温 化寒 痰之 要药 : 杏仁 味苦 能 降,且 兼疏利 开通 荆 芥、桔梗 、 白前 、陈皮 、百部 、紫 苑 、冬花 、杏仁 、甘 之性 ,降肺 气之 中兼有宣 肺之功 而达止 咳平喘 ,为治咳 喘 草 、半 夏 。 之要 药 ,以上 四位 药共为 臣药 。荆芥辛 而微温 ,疏 风解表 对照组: 口服西药阿莫西林和 盐酸氨溴 索片 。 利 咽 ,以除在表之 余邪 ;陈皮理气 化痰 ,冬花药性 功效与 疗程:连续服用 1天 为1 4 疗程 ,共观察 1 个疗程 。 紫苑 相似 ,彼则长 于化痰 ,此则长 于止 咳,二者常 相须而 14 安全 性 观 测 . 用 ,均为佐 药 。甘 草缓急和 中 ,调和 诸 药,合桔梗 、荆芥 血、尿 、便常规检查 ,心 电图,肝 功能 (L / S ) A T A T 、肾 又有利咽止咳之功 ,是为佐使之用 。 功 能 (U 、C ) B N r 。治疗 前后各查一次 ,并详细 观察、询 问病 慢性支气 管炎 患者 的支 气管粘 膜杯状 细胞细胞 增生 , 人 出现 的不 良反应 ,及 发生 的时间、反应 程度 、是否 需要 粘 膜下 腺体增 生肥大 ,分泌 亢进 ,以粘 液腺 为主 。急性 发 停 药 , 是 否 需 要 处 理及 处理 的方 法 等 。 作期 ,毛细血 管充血 、水肿 ,使痰液 分泌增 多; 由于 纤毛 2 结 果 变短 ,其清除痰 液功 能减退 ,痰液积 于支气 管腔,有助 于 2 1 临 床 资 料 可 比性 分 析 . 微 生 物 继 发 感 染 ; 支 气 管 粘 膜 的 充 血 水 肿 ,痰 液 的 分 泌 增 两 组患者性 别,年龄 ,病情 分布等 ,经统计 学检验无 多 ,使上 皮增 生的管腔 进一步 狭窄 ,支 气管痉 挛,从而 使 显著性差异 ,具有 可 比性 ,治疗 前两组所 有观察指 标均进 咳、喘加 剧 。止 嗽散方 中紫苑有 祛痰平 喘之功 ,百部 、杏 行显 著性检验 ,具有可 比性 。 仁 有镇咳 平喘之 功 ,桔 梗有平 喘之功 , 白前 、陈皮有止 咳 22 疗 效 性 观 察 . 祛 痰之功 ,半夏 有镇咳 祛痰之 功,冬花 、甘草有 祛痰 、止 止 嗽 散 加 味 和 西 药 ( 莫 西 林 和 盐 酸 氨 溴 索 ) 合 应 咳 、平喘之功 ,以上九位 药联合应用 ,临床研究标明对慢性 阿 联 用 ,在临床研 究中有开宣肺气 ,改善肺通 气功 能,抗炎 ,止 支 气 管 炎 急 性 发 作 期 风 寒 袭肺 证 型 的患 者 ,咳 嗽 、 咯痰 、 喘 咳,化痰 ,平喘的功效 ,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 发作期 的临床 息 、哮鸣的主证均有显著改善 ,考虑于止嗽散加减和 西药联 症状 ,肺通气 功能 ,血 常规等 方面均有 明显 改善作用 。治 合应用效果有关 。 疗本病有 效率 达N8 . % 6 7 ,而单纯使用西药 治疗 有效率仅为 4 结论 6.% 33 ,治疗 明显优于对照组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 止嗽散加 味和 西药 ( 阿莫 西林 和盐 酸氨嗅索) 合应用 联 2 3 安 全 性 检 测 . 对慢性 支气管 炎急性 发作期 ( 寒袭肺 型) 较好 的疗 效 , 风 有 两 组 均 未 出 现 明 显 的 不 良反 应 ,血 、 尿 、 便 常 规 、 心 且未见 明显毒副作用 ,适用于临床 。 参考文献 电图及肝肾功能均无异 常。

小儿支气管炎还可用中医辨证施治

小儿支气管炎还可用中医辨证施治

小儿支气管炎还可用中医辨证施治:(1)风寒型:咳嗽、喉痒、痰稀色白、鼻塞、涕清、身疼、脉浮紧、苔薄白,方用杏苏散加味:苏叶3克,陈皮3克,半夏4.5克,获苓9克,甘草3克,枳壳4.5克,薄荷3克,肺风草9克,白芷3克,前胡4。

5克,水煎服,每日2次。

(2)风热型:咳嗽痰黄、不易咳出、口渴、发热、汗出、脉数、苔黄质红,方用温胆汤加味:麻黄2克,苦杏3克,苏子6克,桑白9克,竹茹15克,鱼腥草15克,桔梗6克,胆星3克,黄芩6克,水煎服,每日2次。

以下是中饕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1.支气管炎中饕方2-风热袭肺【症状】咳嗽夜间喘甚,吐黄痰,身体疼痛,纳呆,大便两日未下,舌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泄热定喘【方饕】前胡3克,薄荷3克,桔梗3克,杏仁泥3克,紫苑4.7克,白茅根15.6克,生川军3克【用法】生川军后下。

【按语】此为风热袭肺,热邪移于胃肠,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胃肠热雍气滞,热灼津液为痰,而出现咳喘,发热,大便秘结等症,故治以宣肺泄热化痰之法。

其方用薄荷、前胡、桔梗以宣肺,黄苓、花粉、白茅根清热,更以生川军攻泻胃肠之热,即釜底抽薪之义,又佐以杏仁、贝母、紫苑、苏子化痰降气,肺之宣降得复,肠胃气机通达,则症自愈。

2.支气管炎中饕方1-肺燥感寒【症状】咳嗽阵作,痰少,形寒,饮食减少,口燥不欲饮,舌苔薄白,脉象小滑。

【治法】散寒清肺,顺气化痰【方饕】炙麻黄2.4克,杏仁9克,生甘草4.5克,苏子9克,炙紫苑12克,蒸百部9克,炙白前6克,炙款冬6克,海哈壳12克,炙枇杷叶9克【用法】水煎服。

【按语】形寒未除仍属风寒未彻,故用三坳汤合止咳散加减,止咳散化痰止咳作用好,外邪未清者可与宣肺散寒或清肺润燥同用。

此方对慢性支气管炎尤为有效。

其中紫苑、百部、白前三味为治咳良饕。

紫苑性温而润,用量可适当重些,与百部配合,有肺热者亦无妨。

百部性寒味苦而润,白前温润降逆,再与甘润之饕配合,相得益彰,取效更为满意。

定喘汤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8例疗效观察

定喘汤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8例疗效观察

定喘汤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8例疗效观察吴永前;谢海燕;曹利军【摘要】目的观察定喘汤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71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定喘汤.两组均以5d为一个疗程.临床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与对照组的6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喘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结论定喘汤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好.%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djuvant therapy of Dingchu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olitis. Methods Seventy-one children with bronchiol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n=38) and the control group(n=33).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synthetic treatment, while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adjuvantly by Dingchuan decoction based on synthetic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time of disappearance of symptoms and signs,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11% in the study group and 6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In the study group, time of disappearance of wheezing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less. Conclusion Adjuvant use of Dingchuan decoction is quite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olitis.【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01【总页数】2页(P55-56)【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定喘汤;疗效【作者】吴永前;谢海燕;曹利军【作者单位】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湖南桂阳424400;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湖南桂阳424400;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湖南桂阳42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2.2+1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亦有由人类3型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报道[1]。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胆木浸膏糖浆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胆木浸膏糖浆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胆木浸膏糖浆综合治疗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12-02T16:01:17.9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作者:石远滨[导读]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主要表现为以咳嗽、咳痰为症状或伴反复发作、喘息等为特征。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科重庆 400700)【摘要】目的:探讨胆木浸膏糖浆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2月10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胆木浸膏糖浆),各50例。

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77.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9%,明显低于对照组18.6%,P<0.05。

结论:应用胆木浸膏糖浆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关键词】胆木浸膏糖浆;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中图分类号】R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141-02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主要表现为以咳嗽、咳痰为症状或伴反复发作、喘息等为特征,该疾病是一种常见性疾病[1],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健康。

临床主要通过控制感染及祛痰平喘等针对性治疗,西医治疗虽可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对抗菌素不敏感的耐药菌不断增多,使西医疗效受到影响,同时西医治疗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及过敏等。

中医药治疗则从整体出发,且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及多方面等优势,从而可取得显著疗效。

但单纯中医治疗见效缓慢,从而易影响患者病情或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可弥补中药、西药单一治疗不足之处,从而可相辅相成,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通过采用胆木浸膏糖浆联合西医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郁肺证),旨在探讨其应用效果,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1]有关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患者已咳嗽、咯痰为主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时间为3个月且连续2年以上。

儿科中医经典医案50例

儿科中医经典医案50例

儿科中医经典医案50例1、疹疮泄泻患儿1岁,肛门外露,泄泻烦恼不止。

诊断为疹痘下疳。

用桑枝消毒剂洗涤,龙胆泻肝汤加味加减喂服,隔日二次,烦躁睡眠不宁等症状逐渐改善。

2、气虚泪痹患儿5岁,上下眼睑轻度炎症,有轻度疼痛和流泪,多查不出生理缘故。

中医辨证认为气虚,病在胃脾,用补中益气汤调理,同时在饮食上增加少量温热清淡之品,经过2周调理,上下眼病均得到有效改善。

3、口糜便血患儿6个月,口糜后有便血。

用现片艾叶、薏苡仁、泽泻等煎剂连续喂服,一周内便血消失,病情得到控制。

4、嗜睡懒言患儿8岁,嗜睡、懒言、消瘦、气短等病症。

辨证判断为脾肺失和,用六君子汤及用饮食调理,数次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5、脾虚便秘患儿4岁,便秘多日,每日大便仅1次,便秘后腹部胀痛。

用诸药调和益气、补脾的方剂,随着拉肚子次数的增加和便秘减轻,孩子的情况逐渐好转。

6、疹症发热患儿1岁,发热咳嗽,服西药无效。

考虑是疹症,在语言沟通适当基础上对症处理,服用疏风桂枝汤,发热、咳嗽缓解,孩子情况转好。

7、疱疹患儿3岁,患上口腔疱疹,辨证为舌胃热盛,用清胃黄连汤洗漱及服用口服药调理,病情逐渐改善。

8、厌食腹泻患儿9岁,厌食、唇干口渴、大便泥样状并带有腥臭味,体重下降,口干舌燥。

中医诊断为胃虚久泻,使用补中益气、健脾胃的方剂调理,同时注意饮食调理,进补养生,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9、支气管病患儿6岁,支气管炎样症状,持续3个月,加味辛凉昆布粥调理,经过3个疗程病症得到缓解。

10、慢性腹泻患儿3岁,慢性腹泻数月,大便黄绿色,无力气、纳差,舌质淡。

中医辨证断为脾胃虚弱,用中成药清脾降腻、健脾生津,加以饮食调整,病情得以控制,2周后病情明显改善。

11、小儿营养不良患儿3岁,身体瘦弱,低热、纳差、腹泻、生长缓慢等症状。

中医辨证认为脾肾气虚,给予蜂蜜大枣丸及其它中药补益,增加饮食营养量,经过2个月调理最后达到良好状态。

12、疱疹感染患儿4岁,患上疱疹感染,疱疹严重,加味生脉散调理,辅以中医针灸疗法,患儿最终得到有效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例中医分型论治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33例小儿支气管
炎患儿采用中医分型辩证论治,分析其临床疗效。

结果 33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
治愈21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延期治疗2例,总有效率93.9%。

结论
采用中医辩症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可以标本兼治,由内而外调整患儿自身机体的
功能,提高免疫力达到治疗及预防为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分型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小儿支气管炎系指支气管发生炎症,由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
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所以又称毛细支气管炎,常由病毒、细菌感染等因素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

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咳嗽”、“喘证”等范畴。

本症病位在肺,病变涉及肺、肝、脾、肾等多脏腑,证属邪实在虚,脏腑功
能失调,外邪干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2]。

近年来利用中医治疗取得明显
效果,现就33例中医分型论治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临床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小儿科33例小儿支气管
炎患儿,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6个月~2岁。

临床表现为发烧、喘息、
咳嗽并有痰鸣音,两肺闻及喘鸣音与痰鸣音,部分有湿罗音少许,呼吸急促,胸
影像检查显示肺部纹理变粗,有片状阴影或者充气量增加。

1.2疗效评估[3] 33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药治疗期
间以肺部体征与临床发热、咳嗽、痰鸣音等症状减轻为标准进行评价,治疗7d
上述情况明显改善的为显效,治疗10d上述症状有一定改善的为有效,如治疗二
周后,上述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有加重趋势的为无效。

2 分型论治
2.1病因病机小儿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内伤咳嗽”、“喘证”等范畴。

本证是小
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证候。

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上壅,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

本病病机主要在于:①外邪侵袭,肺失清肃:小儿素体稚嫩,易受外邪侵袭,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外功能未健全,易受外邪寒热侵袭,调节功能失衡不能自调。

故在冬春气候多变之时易受六淫之邪侵袭。

外邪侵
袭从口鼻入侵,再到肺部,而肺脏具有宣散和肃降功能,故能保持气道通畅,呼
吸调匀,一旦受外邪侵袭,肺卫受袭,引起支气管疾患;②痰浊壅塞:贮肺作咳,小儿脾胃薄弱,易受生冷饮食,积热所伤,导致脾失健运,水谷不化,致痰浊,
上贮郁肺,形成“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同时小儿肝气亢逆化火,或心
经蕴热,久郁化火,阻碍肺气肃降至肺疾;③素体虚弱,肺脾受损: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易受外邪内伤所袭,日久不愈损伤正气,出现肺阴耗伤或脾虚症候;总之,小儿支气管炎的形成主要由于外邪侵犯于肺,使肺气郁阻,日久生热,肺热熏蒸,将津液变为痰浊,痰阻肺络,壅塞气道,不得宣通,气逆上扬所致。

其病位在肺,常累及脾。

2.2辨证施治33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采取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如在急性发作
期病毒感染是主要病邪因素,一般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若转为慢性迁延期则以
非特异性炎症为主,患儿咳、痰、喘等症状较突出,这时应以中医治疗为主,按
辨证的不同,分别给予先祛邪后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并举等法治疗。

本组33例
资料依据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及中医症候主要分类[4]:
2.2.1风寒闭肺,痰浊内闭:证候:咳嗽气急,甚则喘逆,咯吐白色清稀泡沫
粘痰,鼻塞无汗,恶寒或伴发热,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舌苔白滑,
脉弦紧。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饮。

方药:麻黄汤加减加减。

方中麻黄、桂枝,宣肺散寒解表,杏仁、甘草理气化痰;喘息重者可加半夏、牡荆子、苏子、橘皮
等化痰理气;白色清稀泡沫粘痰居多则可加细辛、生姜温肺化痰;
2.2.2痰湿内聚,痰浊阻肺:证候:咳嗽痰壅,痰白稀而粘,神乏困倦,胸脘
满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儒滑。

治法:温阳健脾,化痰燥湿。

方药:二陈汤与苓桂术甘汤加减。

方中半夏、陈皮以理气
燥湿化痰。

加杏仁宣肺止咳。

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

以桂枝温阳化饮,与茯
苓相伍,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用。

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以益气和中。

2.2.3燥热伤肺:证候:咳声短促,甚则气逆而喘,痰粘稠不易咳出,目赤口红,口苦作渴,口咽干燥,甚则胸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

舌红苔黄,苔薄黄,脉像滑数。

治法:辛凉清肺,润燥化痰。

方药:清宁散,药用桑白皮、葶苈子清
肺涤痰,赤茯苓、车前子引热下行,抑心火之亢盛,使痰热下降,肺气得以清肃。

2.2.4肺脾两虚:证候:低热起伏不定,面色白而无华,易出汗,咳喘无力,
喉中带痰,气喘不甚明显,精神疲倦不振,消瘦纳呆,舌苔白滑,脉细无力。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药用人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益气补脾,培土生金,五味子收敛肺气。

2.2.5结果本组33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风寒闭肺,痰浊内闭13例;痰湿内聚,痰浊阻肺8例;燥热伤肺7例;肺脾两虚5例。

经辨证论治,分型治疗,结
果治愈21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延期治疗2例,总有效率93.9%。

3 讨论
目前西医小儿支气管炎喘息治疗主要针对临床症状采取使用抗菌素治疗炎症,或针对病原学(病毒、细菌感染等)治疗,在消炎治疗过程中增加激素(如皮质激素等)[5]。

这种治疗效果短期内疗效较满意,但容易产生病原体的耐药性,尤其对经常或长期使用激素平喘治疗会引起患儿抵抗力下降等副反应出现;同时静脉用药
还会给患儿带来精神及肉体痛苦。

而依据中医学特点,进行辩证施治,分型疗法
对小儿支气管炎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的中医疗法可提高疗效,也可缩短疗程,减
少单用西药的副反应,更重要的是对小儿机体的整体标本兼治及预后恢复,避免
复发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37-113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78.
[3] 王学伶,闫秀华,张德蕴,等. 中医分型论治小儿支气管炎54例临床观察[J].中
国中医急症.2012,21(6):1068.
[4] 江育仁,王玉润.中医儿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9-33.
[5] 郁志伟,谢娟娟.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
杂志,2005,20(4):3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