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谢灵运的评价
谢灵运是个什么人

谢灵运是个什么人纵观中国的诗歌历史,谢灵运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除了精通诗歌,对史学,书法也颇为擅长,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谢灵运是个什么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谢灵运是个什么人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诗人,是东晋时期的名将谢玄的后人,在东晋的时候就被世袭了祖上康乐公的爵位,后来先后担任过诸多重要的职位,等到刘宋代晋以后,谢灵运也因此遭殃,先是爵位被削,后来又被当时的宋文帝杀害,年仅49岁。
虽然谢灵运去世的很早,但是他淡薄名利,纵情山水的风格对于后世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谢灵运出生就非常的高贵,是当时有名的世家子弟,他小的时候就养在了钱塘的一个道馆之中,估计这也对于谢灵运后来恬淡的心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从小就博览全书,小小年纪就能够写诗文,在他十八岁的时候袭封康乐公,等到他二十岁的时候,正式出仕,担任了不少的官位,但是谢灵运的心思没有在为官上,反而寄情于山水之间,为了方便游山玩水,他还特意设计了一种可以拆卸的木屐,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上下山都很方便。
后来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谢灵运对于权势就更加没有兴趣,朝廷几次催他当官,他才肯去,但是上任之后依旧不干正事,整天想着到处游山玩水,如果只是这样或许还好,但是当时朝廷要逮捕他的时候他还敢拒捕,甚至后来在流放的时候还密谋让人救出自己,因此也让宋文帝再也不能忍耐,将他杀害。
谢灵运的山水诗谢灵运在中国山水诗的发展道路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所开创的山水诗,将自然的美景融入诗歌之中,使得山水成为了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一直以来,中国的诗歌都是以写意为主,很少有事物作为诗歌的主题来描绘的,而在那之前陶渊明就是一个有名的田园诗人,是一个杰出的写意诗人,对于陶渊明来书写诗不过是生活的一种流露,所以他的诗歌之中没有那么多描绘山水的词句,还是以情景交融为主,而到了谢灵运的手里,山水诗就开始正式成形了,上水的美丽风光成为了诗歌的主题,写实写物成为了整个诗歌的中心,谢灵运不放过任何一个美好的风景,将山水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美好的华美的勾勒出来,再现在读者的面前。
谢灵运:始于才华,终于任性,中国第一位山水诗人的作死人生

谢灵运:始于才华,终于任性,中国第一位山水诗人的作死人生提起谢灵运,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提起李白,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就这样一位名扬千古的诗坛巨匠,却是一个人的超级粉丝,他就是中国山水诗歌的鼻祖——谢灵运。
李白太喜欢谢灵运了,他的身上留下很多了谢灵运的痕迹,包括他的言行和他的诗歌,李白在很多诗歌中提起过谢灵运。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梦游天姥吟留别》吾人歌咏,独惭康乐。
——《春夜宴从弟桃花游》这二人,如果生活在同一时期,一定能成为一对好基友。
二者身上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出身都不错;爱好相同,都喜欢游山玩水;都极有才华;都恃才傲物却仕途落魄……谢灵运的粉丝不仅有名满天下的大诗人,还有权倾天下的帝王,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也是谢灵运的忠实粉丝。
一个人拥有这样两位大咖级别的忠实粉丝,该是何等荣耀!可惜的是,谢灵运的人生并不像他的才华一样,辉煌灿烂,反而充满了悲剧的色彩,他的傲慢和偏激,把自己生生推向无底的深渊。
出身高贵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谢灵运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
他一出生就自带贵族光环,因为谢氏家族是东晋声名显赫、战功卓著的家族,左右着这个偏安江南一隅的短命王朝。
他的祖父是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苻坚的大将军谢玄,他的外公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这样的出身,不知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谢灵运的父亲谢涣不仅智商有毛病,缺点心眼,身体还多病,但却生了个好儿子,一度让谢玄很是感慨,对这个孙子倍加宠爱,自小娇生惯养。
谢涣去世的早,谢灵运18岁时就承袭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并援引先例被授予员外散骑郎的职务。
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谢灵运自然带有不同常人的耀眼光环,放在今天,他就是“谢思聪”,而且比某思聪多了太多才气。
他天资聪颖,又博览群书,文采斐然,江南无人能比,是当之无愧的网红,流量明星,一举一动都能引起贵族子弟的狂热效仿。
家族衰落东晋末年,军阀内战,下级军官出身的刘裕势力逐渐强大,413年,抚军将军刘毅起兵反刘裕,此时,谢玄和谢涣都已去世,谢灵运的叔叔谢混是家族的掌舵人,谢氏家族站在了刘毅这一边,后刘毅兵败自杀,谢混被刘裕杀害。
南朝三谢之一谢灵运的个人作品及人物评价

南朝三谢之一谢灵运的个人作品及人物评价>个人作品《隋书·经籍志》所录谢灵运著作36卷,已佚,除《晋书》而外,尚有《谢灵运集》等14种。
《谢灵运集》19卷(梁20卷,录1卷),已佚。
北宋以后就已散佚。
明代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竑刊刻为《谢康乐集》。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谢康乐集》2卷。
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有辑录。
黄节有《谢康乐诗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8年曾据清华大学讲义本校订排印。
谢灵运诗歌代表作如《登池上楼》等,另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
谢灵运早年信奉佛教、道教,曾润饰《大般涅槃经》,撰写《十四音训叙》以注解《大般涅槃经.文字品》。
有《辨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
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但未成。
人物评价总评谢灵运曾自评“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其山水诗多集中笔墨于客观山水本身的精描细摹,往往末尾缀以说理议论,极少明显见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因而招致“寡情”之讥。
毛泽东晚年多次评论谢灵运在开创中国山水诗题材方面的贡献。
他认为,山水诗的出现和蔚为大观,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如果没有魏晋南北朝人开辟的山水诗园地,没有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派,唐人的山水诗就不一定能如此迅速地成熟并登峰造极。
就此一点,谢灵运也是“功莫大焉”!历代评价谢玄:我乃生瑍,瑍那得生灵运!钟嵘《诗品》: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鲍照: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汤惠休: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
萧纲《与湘东王书》:谢客吐语天拔,出于自然。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批评当时文坛“酷不人情”之弊,说是源自谢灵运的影响。
古人对谢灵运的评价

古人对谢灵运的评价
谢灵运,唐代著名文学家,在唐朝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文学家常常以才华、思想、性格、人品等多方面评价一位作家。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评价谢灵运。
才华方面,谢灵运具有敏锐、独特的才思和卓越的文学表达能力。
其诗歌和散文都初具特色,成为唐代文学的瑰宝。
据《唐才子传》所载,颜真卿赞谢灵运:“其诗千古绝唱,言行皆若
神仙。
”
从思想角度来看,谢灵运具有开通的思想观念和独特的文学风格,他将文学与哲学、政治相结合,展示出当时中国社会的特殊气息。
他代表了唐朝思想的多元化,开创了唐代后期的新风气。
谢灵运的性格和人格都备受赞誉。
他是唐代文学中独具一格的人物,其言行举止得体,情感丰富而含蓄,深受人们喜爱,并被视为“君子之气”的代表。
唐代文学大师韩愈曾经对他赞誉有加:“灵运处义之端,德润物之情,行静中英之质。
”
谢灵运还是一位政治家、官员,其所做的事情体现了他的人品。
他是一位主张廉洁的官员,倡导政治清廉,不利用权力从事私益活动;又主张宽容待人,尽量少骚扰或残害他人。
谢灵运被誉为“一代清官”。
总体而言,谢灵运通过文学、思想以及政治活动等多个方面成为了唐代历史上一个卓越的人物。
他精湛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
思想观念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同时,谢灵运的清廉举止和宽容包容的性格,也表现出了他高尚的人格和政治素养。
他的这些品质和风范影响了唐代的文化和社会,对后代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人对谢灵运的评价

古人对谢灵运的评价谢灵运(385年-433年),字靖节,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年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颇受古人赞赏,被尊称为“谢灵运先生”。
下面是关于谢灵运的评价。
首先,古人对谢灵运的文学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
谢灵运以其丰富的才情和卓越的文学创作成就著称于世。
他与江淹、谢安并称为古文“江谢谢”之一、谢灵运的文风清新简练,情感真挚,作品多为乐府诗和赋,他的诗文充满着慷慨悲凉的气息,咏史抒怀、赞美山川、吟咏自然,都展现出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
其次,古人对谢灵运的政治才能给予了肯定。
谢灵运曾在南朝宋的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他先后担任过尚书左丞、吏部尚书、太子少傅等职位。
他在政务上勤勉尽责,克己奉公,能够辅佐宋文帝制定政策,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展现出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能力。
他注重调查研究,思考问题周详,善于化解纷争,被认为是南朝时期最有政治才华的人物之一此外,古人对谢灵运的为人品质也给予了肯定。
他对待人民谦和友善,平易近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他在任职期间,致力于禁欲文风,推广文化教育,提倡节俭,以身作则,受到民众的一致好评。
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谦虚谨慎,与人为善,备受推崇。
总的来说,古人对谢灵运的评价可以概括为文学才能出众、政治才华卓越、为人品质高尚。
他以其深情笔触和真挚情感的描写,表达出了内心的矛盾和压抑,成为了古代文学的瑰宝。
从政期间,谢灵运以务实的态度推动了许多政治,并且以身作则,为后世政治家树立了榜样。
他对于社会的贡献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他个人的成就。
然而,也有一些批评认为,谢灵运在政治上过于保守,对于时势变革缺乏敏感性,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此外,他辞官后,过着隐居的生活,没有继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也成为一些人对他的批评之处。
总体来看,古人对谢灵运的评价仍然积极正面。
他的文学才华、政治智慧以及为人品质都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被视为当时文学和政治的典范之一、他的影响力超出了个人的范围,仍然流传至今,在文学界和历史界都有重要地位。
文人对谢灵运才气的评价

文人对谢灵运才气的评价东晋名将谢玄:我乃生瑍(谢瑍),瑍那得生灵运!南朝宋文学家鲍照: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谢灵运半身像《宋书》:①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②性奢豪。
③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
④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单乎此。
自建武暨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
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
爰逮宋氏,颜、谢腾声。
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若夫敷衽论心,商榷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
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
自《骚》人以来,而此秘未睹。
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
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谢、颜,去之弥远。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诗品》:①才高词盛,富艳难踪。
固已含跨刘、郭,凌轹潘、左。
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
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辞之命世也。
②其源出于陈思。
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
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②《诗品·颜延之》引汤惠休:谢诗如芙蓉出水,颜(颜延之)如错采镂金。
南朝梁历史学家萧子显:江左风味,盛道家之言:……颜、谢并起,乃各擅奇,休、鲍后出,咸亦标世。
朱蓝共妍,不相祖述。
今之文章,作者虽众,总而为论,略有三体。
一则启心闲绎,托辞华旷,虽存巧绮,终致迂回。
宜登公宴,本非准的。
浅谈谢灵运的山水诗

浅谈谢灵运的山水诗谢灵运是唐朝末年的著名山水诗人,是“浪花三绝”之一(另外两位是温庭筠、韩愈)。
他的诗歌独具匠心,融合了自然美、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尤其是他的山水诗更是流芳千古,具有绝佳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首先,谈谈谢灵运的山水诗的基本特点。
谢灵运的山水诗体现了他深刻的思想感悟和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他通过对山水胜景的描绘,寄托了对人生的深情思索和对人间世事的忧患。
其次,谢灵运的山水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凝练,音韵悠扬,对诗句的搭配和运用极为精湛,将山水美通过诗歌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巧妙地结合山水画和诗歌,不仅为山水画增添了文学气息,而且为诗歌赋予了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的意境。
其次,论述谢灵运的山水诗的艺术手法。
谢灵运的山水诗以清新淡雅的笔墨,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和世间万物的细致观察。
他的山水诗主要采取景物交融的写法,即将山水与人文相结合。
在诗歌中,他常常通过对自然中各种物质形态、色彩、质地、发光情况、气象变化的描写,使读者从直观的感官世界深化到具象的景象意象中。
例如《登坛灵岩寺观贾岛题窗》中的“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等形象生动的描写,使人仿若身临其境、感受到山水之美。
此外,他还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之中,通过景物、季节、光影等符号意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爱情、友情等伦理情感的深沉思考。
最后,总结谢灵运的山水诗的思想内涵。
谢灵运的山水诗不仅是对山水美的赞颂,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哲学探究。
他的山水诗所蕴含的“物我两忘”、“意在画中”、“自然至美”等思想,无疑是社会历史背景下对传统哲学文化的一种演绎和再创造。
在他笔下的山水之美中,读者能够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命与宇宙的共通性、人生与世界的微妙联系。
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诗:堤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言简意深,蕴含着深远的哲学思考和道德情感,从而构建了一幅高远、清新、富有思想意味的宇宙画卷。
诗品对谢灵运的评价

谢灵运(385年-433年)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诗歌才华和政治才能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对谢灵运诗品的一些评价:
1. 诗才卓越:谢灵运的诗才被广泛认可,他的诗作充满了才情和艺术的魅力。
他善于运用婉约细腻的表达方式,以及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他的诗歌富有感染力和美感。
2. 情感真挚:谢灵运的诗作常常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他对人生、爱情、自然等主题的描绘充满了深情和细腻,让人能够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和温暖。
3. 文学造诣高深:谢灵运的诗作展现了他广博的文学造诣和对传统文化的熟悉。
他对古代文学的传统和格律有着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同时又不失个人的风格和创新。
4. 影响深远:谢灵运的诗歌作品对后世文人的诗学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被后人多次引用和模仿,成为南朝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体来说,谢灵运的诗品在南朝宋时期有着重要地位,他的诗作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而受到广泛赞誉。
他的作品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誉为南朝文学的瑰宝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谢灵运的评价《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君诗如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
”(《诗品》中引)钟嵘曰:宋临川太守谢灵运。
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富为累。
嵘谓其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
然名章迥句,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发。
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初,钱塘杜明師夜梦东南有人来入其馆,是夕即灵运生於会稽。
旬日,而谢安亡。
其家以子孙难得,送灵运於杜治养之。
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兒”。
——(《诗品》上)白居易《读谢灵运诗》: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
通用朝廷来,穷即江湖去。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
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
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
(《白氏长庆集》卷七)释皎然曰:康乐公早岁能文,性颖神澈。
及通内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诗,发皆造极。
得非空王之道助邪?夫文章,天下之公器,安敢私焉?曩者尝与诸公论康乐为文,直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
彼清景当中,天地秋色,诗之量也,庆〔一作卿〕云从风,舒卷万状,诗之变也。
不然,何以得其格高,其气正,其体贞,其貌古,其词深,其才婉,其德宏,其调逸,其声谐哉!至如述祖德一章,拟邺中八首。
经庐陵王墓临池上楼,识度高明,盖诗中之日月也,安可攀援哉!惠休所评:谢诗如芙蓉出木,斯言颇近矣!故能上蹑风骚,下超魏晋。
建安制作,其椎轮乎?(《诗式》)敖器之曰: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
(《敖陶孙诗评》)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
孙绰、许询、恒(温)、庾亮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先是郭景纯用隽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
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
逮义熙中,谢益表斐然继作。
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以含跨刘、郭,凌轹潘、左。
——《诗品序》陈绎曾曰:谢灵运以险为主,以自然为工,李杜取深处,多取此。
(《诗谱》)王世贞曰:谢灵运天质奇丽,运思精凿,虽格体创亦,是潘陆之馀法也,其雅缛乃过之。
“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宁在“池塘春草”下耶?“挂席拾海月”,事俚而语雅。
“天鸡弄和风”,景近而趣遥。
(《艺苑卮言》)钟惺曰:“灵运以丽情密藻,发其奇秀,字句时有滞处,即从彼法中来。
如吴、越清华子弟作乡语,听者不必尽解,口颊间自尔可观,效之则丑矣。
”(《古诗归》卷十一)凡丽密诗,薄不得,浊不得,康乐气清而厚,所以能丽而密。
(同上)陆时雍曰: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康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颜延年代大匠断而伤其手也。
寸草茎能争三春色秀,乃知天然之趣远矣。
(《诗镜总论》)又曰:谢康乐诗,佳处有字句可见,不免硁硁以出之,所以古道渐亡。
(同上)又曰:康乐神工巧铸,不知有对偶之烦。
惠连枵然肤立,如《捣衣牛女》,吾不知其意之所存,情之所在。
(同上)王夫之曰:谢诗有极易入目者,而引之益无尽;有极不易寻取者,而径遂正自显;然顾非其人弗与察尔。
言情则于往来动止缥缈有无之中,得灵蚃而执之有象;取象则于击目经心丝分缕合之际,貌固有而言之不欺。
而且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
神理流乎两间,天地供其一目,大无外而细无垠。
落笔之先,匠意之始,有不可知者存焉,岂徒“兴会标举”如沈约之所云哉!(《古诗选评》卷五)又曰:把定一题、一人、一事、一物,于其上求形模,求比似,求词采,求故实;如钝斧子劈栎柞,皮屑纷霏,何尝动得一丝纹理?以意为主,势次之。
势者,意中之神理也。
唯谢康乐为能取势,宛转屈伸,以求尽其意,意已尽则止,殆无剩语;夭矫连蜷,烟云缭绕,乃真龙,非画龙也。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陈祚明曰:评谢诗者,惟《诗谱》语最当。
(《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七)又曰:康乐情深于山水,故山游之作弥佳,他或不逮。
抑亦登览所及,吞纳众奇,故诗愈工乎?龙门足迹遍天下,乃能作《史记》子瞻海外之文益奇,善游者以游为学可也。
(同上)又曰:康乐最善命题,每有古趣。
(同上)又曰:详谢诗格调,深得《三百篇》旨趣,取泽于《离骚》、《九歌》;江水、江枫、斫冰、积雪,是其所师也。
间作理语,辄近《十九首》。
然大抵多发天然,少规往则,称性而出,达情务尽,钩深索隐,穷态极妍。
陈思、景阳,都非所屑;至于潘、陆,又何足云!千秋而下,播其余绪者,少陵一人而已。
(同上)黄子云曰:康乐于汉魏外别开蹊径,舒情缀景,畅达理旨,三者兼长,洵堪睥睨一世。
(《野鸿诗的》)沈德潜曰:前人评康乐诗,谓:“东海扬帆,风日流利。
”此不甚允。
大约经营惨淡,钩深索引,而一规自然。
山水闲适,时遇理趣;匠心独运,少规往则。
建安诸公,都非所屑,况士衡以下。
(《古诗源》卷十)又曰:刘勰云:“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
”见游山水诗,以康乐为最。
(同上)又曰: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
谢诗经营而反於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
千古并称,厥有由夫。
(同上)又曰:诗至於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
康乐神工默运,明远廉俊无前,允称二妙。
延年声价虽高,雕镂太过,不无沈闷;要其厚重处,古意犹存。
(《说诗晬语》)汪师韩曰:谢灵运诗,鲍照比之“初发芙蓉”;汤惠休比之“芙蓉出水”;敖陶孙比之“东海扬帆,风日流丽”;至梁太子《与湘东王书》,既谓“学谢,则不届其精华,但得其冗长”,且谓“时有不拘,是其糟粕矣”,而必先言“谢客吐言天拨,出于自然”。
钟嵘《诗品》既见其以繁芜为累矣,而乃云:“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
”后人刻画山水,无不奉谢为昆仑虚,不敢异议,甚矣!文中子曰:“谢灵运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则谨。
”此泛言文耳。
《南史齐武陵王煜》诗学谢灵运体,以呈高帝。
帝报曰:“见汝二十字,诸儿作中最为优者。
但康乐放荡作体,不辨首尾,安仁、士衡深可宗尚,颜延之抑其次也。
” 其称述士衡、延之,盖不免局于时尚,而谓康乐“不辨首尾”一语,卓识冠绝千古。
余尝取其全集读之,不但首尾不辨也,其中不成句法者,殆亦不胜指摘。
……以上皆其句不成句者也。
其诗好用《易》词,而用辄拙劣,……(上诸句)无不拙劣强凑。
而王敬美乃云:“曹子建后作者多能入史语,不能入经语,谢康乐出而《易》辞《庄》语,无不为用。
”王渔洋引此语于《池北偶谈》,且谓用经固以康乐为主。
不知指其用经何句也。
其诗又好重句叠字。
……凡皆噂沓,了无生气。
至其押韵之字,杂凑牵强,尤有不可为训者。
“池塘”“园柳”之篇,“白云”“绿筱”之作,“乱流”“孤屿”之句,“云合”“露泫”之词,披沙捡金,寥寥可数。
何仲默谓古诗之法亡于谢,洵特识也。
独不当先谓诗溺于陶耳。
(原注:《明史文苑何景明传》,其持论谓诗溺于陶,谢力震之,古诗之法亡于谢;文靡于隋,韩力震之,古文之法亡于韩。
按:谓文亡于韩,亦谬。
)(《诗学纂闻》)施补华曰:大谢山水游览之作,极为巉峭可喜。
巉峭则可矫平熟,巉峭却失深厚。
故大谢之诗,胜于陆士衡之平,颜延之之涩,然视左太冲、郭景纯,已逊自然,何以望子建、嗣宗之项背乎!(《岘佣说诗》)刘熙载曰:陶、谢用理语,各有胜境。
钟嵘《诗品》称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此由乏理趣耳,夫岂尚理之过哉!”(《艺概》)又曰: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谓“灵运兴会标举,延年体裁明密”,所以示学两家者当相济有功,不必如惠休上人好分优劣。
(同上)※※※※※※※※※※※※※※※※※※※※※※※※※《谢氏家录》: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
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
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
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
”释皎然曰:客有问予,谢公“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二句,优劣奚若?予曰:“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明月照积雪”,旨冥句中;风力虽齐,取兴各别。
(《诗式》)陈行健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灵运坐此诗得罪,遂托以阿连梦中授此语。
有客以请舒王,……舒王曰:“权德舆已尝评之。
……”诵其略曰:“池塘者,泉州潴溉之地;今日生春草,是王泽竭也。
豳诗所纪,一虫鸣则一候变,今日变鸣禽者,候将变也。
”(《吟窗杂录》)王若虚曰:谢灵运梦见惠连而得“池塘生春草”之句,以为神助《石林诗话》云,“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
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故非常情所能到。
冷斋云,“古人意有所至,则见於情,诗句盖寓意也。
谢公平生喜见惠连,而梦中得之,此当论意,不当泥句。
”张九成云,“灵运平日好雕镌,此句得之自然,故以为奇”。
田承君云,“盖是病起忽然见此可喜,而能道之,所以为贵”。
予谓天生好语,不待主张;苟为不然,虽百说何益!李元膺以为“反覆求之,终不见此句之佳”,正与鄙意暗同”。
盖谢氏之誇诞,犹存两晋之遗风。
后世惑于其言而不敢非,则宜其委曲之至是也。
(《滹南诗话》卷一)胡应麟曰:“池塘生春草”,不必苦谓佳,亦不必谓不佳。
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如“清晖能娱人”之类,虽非锻炼而成,要皆真积所致,此却率然信口,故自称奇。
至“明月照积雪”,风神颇乏,音调未谐,钟氏云云,本以破除事障,世便喧传以为警绝,吾不敢知。
(《诗薮·外编》)以上录自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选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附:《南齐书·文学传论》:今之文章,一则启心闲绎,托辞华旷,虽存巧绮,终致迂回。
此体之源,出灵运而成也。
严羽曰: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
晋以还方有佳句,如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类。
谢所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沧浪诗话·诗评》)吴子书曰:谢灵运有“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上句双声叠韵,下句叠韵双声。
后人如杜少陵“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杜荀鹤“胡卢杓酌春如酒,艋舴舟流夜涨滩”,温庭筠“废砌翳薜荔,枯湖无菰蒲”,“老媪宝稿草,愚夫输逋租”,皆出于叠韵,不若灵运之工也。
(《观林诗话》)吳淇曰:凡古今詩人,孰不情關山水之間?而詩中康樂,尤是慧業文人,故其留心山水更癖,而所悟最深也。
(《六朝選詩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