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谢灵运山水田园诗

合集下载

论谢灵运山水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谢灵运山水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谢灵运山水诗歌的艺术特色谢灵运(385年-
433年),字灵运,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山水诗人,以其山水诗歌而闻名。

谢灵运的山水诗歌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色:
1.自然写景:谢灵运的山水诗歌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
对山、水、云、雾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
和美妙。

他善于观察自然景色的细微变化,并将其细腻地表
达出来。

2.感情抒发:谢灵运的山水诗歌并非只是对景物的描写,
更重要的是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他以自然景观为媒介
,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3.寄托哲理:谢灵运的山水诗歌中常常融入了哲理和思考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他探索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与宇宙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存在和宇宙的思考和追
求。

4.诗意凝练:谢灵运的山水诗歌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
意境,他擅长用简短而精确的词句,将复杂的景象和情感凝
聚成深远的诗意。

他的诗作字数较少,却能表达出丰富的意
象和情感。

总的来说,谢灵运的山水诗歌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自然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作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诗意。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汉语言文学论文)

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山水诗歌的起源、形成条件及流行时代 (2)王维 (4)孟浩然 (5)盛唐山水诗歌的风貌 (6)结束语 (9)注释 (9)参考文献 (9)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刘攀龙[内容摘要]: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

而山水田园诗却是众多诗歌流派中的一颗奇葩,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还有储光羲、裴迪、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关键词]: 唐代山水田园王维孟浩然引言: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对于山水田园审美的自觉是魏晋对人的自觉同步进行的。

只有向内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个性,才能向外感受自然;只有当人们能领略自身风度,气质,个性的美,才能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妙,因为人类对内在自我的发现与对外在自然的发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山水诗的鼻祖是谢灵运,田园诗的鼻祖是陶渊明。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诗歌的起源、形成条件及流行时代(一)、山水诗歌的起源中华泱泱大国,地大物博,多少山水雄奇壮丽,令人惊叹不已!至古以来,多少文人骚客,由景抒情,多少山水文章令后人仰叹!多少田园诗篇令人神往!对于山水田园的描写早已有了,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关于田园风光的描写,还有《楚辞》中对山水也有所描绘。

但是这些并不是真正的山水田园诗,它们只是作为抒情主人公活动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不过这些对于山水风景描写的诗词,为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开创了先词,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田园诗是描绘田园风物的诗歌。

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潜,至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诸人。

《诗经》中有若干此类作品,如《豳风·七月》依时序写一年的农村劳动和生活,但此后无人继续下去,一直到魏晋之际的陶渊明。

山水田园诗常见情感分析

山水田园诗常见情感分析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 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 赏析
答案要点:
(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 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 气氛。(4 分) (答出幽静意思,给 2 分;说明营造出静谧气氛,给 2 分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 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 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答案要点: (1)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 “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 以看出。
2014.辽宁真题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 分) 点绛唇 ▪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 雨。 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 请结合词句赏析。(5 分)
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 词谈谈你的理解。(6 分)
读懂山水田园诗:
❖二、情感表达常用词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读懂山水田园诗:
三、山水田园诗中常见意象:
1、景物类意象: 菊花、 五柳、 东篱 、三径 、鸟 竹 、稻香、蛙声、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 、豆苗、鸡、犬、禽雀、眠蚕
2、人物类意象:隐士、山中人、松下客、野老、牧 童、渔翁、浣女、农夫、林叟、邻人、樵夫、谪宦 (被贬谪的官吏)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的比较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的比较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的比较‎重庆三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年级三年级学生姓名李金鑫指导教师——腾新才摘要:魏晋南北朝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出现,标志着偏重于‎抒情的中国古‎典诗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审美范式‎。

说到田园诗我‎们就自然而然‎想到了陶渊明‎,提到山水诗,我们也不会忘‎记谢灵运。

当我们比较他‎们的田园山水‎诗便可以看出‎:谢灵运的山水‎诗不仅继承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在其基础上‎有些发展与创‎新。

他们的诗歌风‎貌虽有迥异之‎处,但也有内在契‎合点。

本文将探讨陶‎渊明与谢灵运‎的田园山水诗‎的特色、比较陶谢二位诗歌‎的异同,以及二位田园‎山水诗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田园诗山水诗特色异同影响一、田园诗、山水诗解析。

1、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

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

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

2、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

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1.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

这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宛如‎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具体地说,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1)、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特色(一)情、景、理交融陶源明‎的田园诗情、景、理交融。

山水田园诗解析

山水田园诗解析
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 诗人闲散安逸的情怀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思考二:有人认为从艺术上看,把 ‘漠漠、阴阴’两词去掉更好,你认 为哪种较好,好在哪里?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
“漠漠”有广阔苍茫之意,写出了水田 空阔苍茫的景象,运用叠字,形象地渲染出了 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
• 艺术手法 • 1、诗中有画(视听多角度,色彩相宜),情景交

• 2、叠词运用 • 3、用典明志 • 语言风格特点:清新空灵 清丽旷淡
孟浩然(689-740)
◎地位: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二掌门人,与第一 掌门人王维并称“王孟”。以其籍贯襄阳, 故世称“孟襄阳”;以其一生未仕, 隐居鹿 门山,故世又称“孟山人”。
◎生平:
少有大志,然仕途潦倒困顿,以隐士终身。
◎人格: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
清白高尚。
◎诗歌: ※体裁:擅长五绝和五律。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王维(701 -761),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 外号“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 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 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今存诗400余首。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 ”之说。
王维的经历
开元九年 (721) 登进士第, 21岁进士及第,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张九龄做宰相, 深受重用,心态积极,写了一些思想积极、情 调激昂的政治诗、边塞诗。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 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诗歌中的山水意境:谢灵运的《登幽州台歌》

诗歌中的山水意境:谢灵运的《登幽州台歌》

诗歌中的山水意境:谢灵运的《登幽州台歌》引言《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幽州台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本篇文档将深入探讨该诗中所展现的山水意境以及其中包含的哲理。

文章主体1.背景介绍:谢灵运是唐代文学界备受推崇的才子,并且擅长写作山水田园题材。

《登幽州台歌》被广泛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2.描写山水意境:首先,谢灵运通过对幽州台这一地方风景的生动描绘,展现出壮丽宏伟的自然景色。

例如,用“积翠”来形容群山连绵起伏,“九霄”和“九嶷”都是神话传说中有关天空和山岳的词语,增加了诗歌想象力。

同时,通过对百花和奔流不息的河流进行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变幻莫测。

3.表达哲理与情感:此外,通过诗中人物的旅程和思考,谢灵运进一步让读者体验到了关于人生、时光流转以及人与自然的联系的哲理。

例如,“台上阶垂白,门前树暗寒”,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飘颻宛转若有醉,倒吊四邻如无家”,则直接将读者引入一个寂静而空灵之中。

4.音韵和形式:谢灵运巧妙地运用了音韵和形式来增强诗歌意境。

整首诗采用七绝古体诗形式,每两句押韵,并通过平仄规律使诗歌节奏流畅。

这种优美的音乐感增强了读者对山水意境的感受。

5.深刻影响:《登幽州台歌》被公认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之作,广为传颂至今。

谢灵运以其独特的描写手法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许多后来的诗人也受到了他在山水意境上的启发。

总结通过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不仅能体味到谢灵运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和倾慕,还能从中领悟到关于人生、自然和时间流转等方面的哲理思考。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描写技巧,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给后来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深远影响。

浅谈谢灵运的山水诗

浅谈谢灵运的山水诗

浅谈谢灵运的山水诗谢灵运是唐朝末年的著名山水诗人,是“浪花三绝”之一(另外两位是温庭筠、韩愈)。

他的诗歌独具匠心,融合了自然美、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尤其是他的山水诗更是流芳千古,具有绝佳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首先,谈谈谢灵运的山水诗的基本特点。

谢灵运的山水诗体现了他深刻的思想感悟和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他通过对山水胜景的描绘,寄托了对人生的深情思索和对人间世事的忧患。

其次,谢灵运的山水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凝练,音韵悠扬,对诗句的搭配和运用极为精湛,将山水美通过诗歌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巧妙地结合山水画和诗歌,不仅为山水画增添了文学气息,而且为诗歌赋予了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的意境。

其次,论述谢灵运的山水诗的艺术手法。

谢灵运的山水诗以清新淡雅的笔墨,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和世间万物的细致观察。

他的山水诗主要采取景物交融的写法,即将山水与人文相结合。

在诗歌中,他常常通过对自然中各种物质形态、色彩、质地、发光情况、气象变化的描写,使读者从直观的感官世界深化到具象的景象意象中。

例如《登坛灵岩寺观贾岛题窗》中的“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等形象生动的描写,使人仿若身临其境、感受到山水之美。

此外,他还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之中,通过景物、季节、光影等符号意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爱情、友情等伦理情感的深沉思考。

最后,总结谢灵运的山水诗的思想内涵。

谢灵运的山水诗不仅是对山水美的赞颂,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哲学探究。

他的山水诗所蕴含的“物我两忘”、“意在画中”、“自然至美”等思想,无疑是社会历史背景下对传统哲学文化的一种演绎和再创造。

在他笔下的山水之美中,读者能够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命与宇宙的共通性、人生与世界的微妙联系。

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诗:堤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言简意深,蕴含着深远的哲学思考和道德情感,从而构建了一幅高远、清新、富有思想意味的宇宙画卷。

浅析二谢山水诗歌的不同

浅析二谢山水诗歌的不同

和教师建立信任关 系, 消除焦虑心理 。 学生心理健康 的维 护是一项 巨大 的工程 ,需要学 校、 家庭和社会 的共 同努 力和配合 , 生心理 的健 康 为学 发展 营造 良好 的氛 围 。对 于学生焦 虑心理 的 出现 , 学 校、 家庭和社会 都有 不可推 卸 的责 任 , 因此 , 就决定 了 需要三者做 出共 同努力 , 对学生 的焦虑 心理做 出研究 , 共 同为学生 的心理健康 发展着想 。现 在对 于家长 和社 会 的动员力量 还很不 足 , 还需要做 出进一步 的努力 。
析 其 创 作 的 不 同从 而 阐释 谢 胱 在 谢 灵 运创 作 的基 础 上 的 创 新 。
关键词 : 二谢 ; 山水诗歌 ; 思想 内涵 ; 艺术特 色
中图 分 类 号 : 4 G6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64 92 (02 0 ~ 2 4 0 17 — 3 42 1 )3 00 — 2
作经验》 中也谈 到了一 种唐诗 的程式 :先言题 、中言 “ 景、 后言意的写作顺序 ” 而这 种程式“ , 在谢灵 运 的创作 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 自谢灵 运起 , 这种写法 比较 固定
” — 一
以, 他的政治命运较为 悲惨 。刘宋统治者对 他不信任 , 他对刘 宋统治者瞧不起 , 造成 了他在政治上仕 而不能 、 隐而不甘 的局 面。他身在江湖却 心在朝野 , 身在朝野却
【 专题研讨 】
浅析 二谢 山水诗 歌 的不 同
( 黑龙江省黑河学 院
郑 羽 国际教育交流 中心 , 黑龙江
黑河
14 0 ) 6 3 0
摘要 : 谢灵运是 中国文学史上 山水诗 派的开创者 , 胱在谢 灵运的基础上发展 了山水诗 , 山水诗创作彻 底 谢 使 地摆脱 了玄言诗 的影响 , 并对唐代 山水诗歌 的创作产 生了重要 的影响。本文试从思想 内涵和 艺术特 色两个方面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韵学校:国家开放大学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2015级学号: 1552001257125 学生姓名:刘洪明指导教师:2017年4月15日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身世遭遇与山水诗创作 (3)二、谢灵运山水诗的表现手法 (4)三、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 (5)四、谢灵运山水诗与玄言的关系 (6)参考文献: (8)浅析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韵(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2015秋刘洪明学号:1552001257125 )内容摘要: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

谢灵运这位淝水之战前敌指挥之一谢玄的孙子,是东晋南北朝最重要的门阀士族谢家的子弟,从小受着特殊的厚待和众人的瞩目。

因为谢家三代单传,为了使谢灵运顺利成人,信奉道教的家庭就把他送到钱塘杜明师的道馆中寄养。

于是,谢灵运就有了“客儿”“阿客”的小名,后代人也习惯称他为谢客。

寄居钱塘时,笃志好学,博览群书,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在谢灵运之前,山水草木一直是诗歌的一种点缀,山水只作为背景出现。

谢灵运开始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精致工整的语言刻画山水的秀美,创造出真正的山水诗,成为我国山水诗的鼻祖。

谢灵运的山水诗,形式绮丽,声色并妙,在题材、内容、诗歌语言以及表现手法上别开生面,开拓了诗歌的新境界,对古典诗歌的发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谢灵运田园诗诗歌创作情感诗歌意义[Abstract]:Xie Lingyun (385 - 433), native of Chen Jun Yang Xia (now in Henan Tai Hong in the vicinity), traditional homelands Hueiji (now Shaoxing, Zhejiang). Xie Lingyun Xie Xuan, one of the Battle of Fei River Front Command's grandson, is the Eastern Jin Sou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of the most important Nobles Xie children of the powerful family, childhood, and everyone is being affected by the generosity of special attention. Because Hsieh three generations of a single pass, in order to make a smooth Xie Lingyun adults, believe in Taoist family sent him to Qiantang Du Road Museum in foster care division. As a result, Xie Lingyun there will be a "guest children" "A guest" pet name, future generations are also often refer to him as a thank-you. Qiantang dwelling when Atsushi studious, well-read, for his future literary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Xie Lingyun is China's first writing a lot of landscape poems of the poet. Prior to the Xie Lingyun, landscape vegetation has been a kind of poetic embellishment, landscape only as background to appear. Xie Ling-yun began to describe landscapes as the main object, the language of fine neat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to create a real landscape poetry, and has become the originator of landscape poetry. Xie Lingyun's landscape poems, form Qili, sensual and wonderful, in terms of subject, content, poetic language and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break new ground, opened up a new realm of poetry, classical poetry of the So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hairhas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Key words:Xie Lingyun idyllic poetry poetry significance of emotional正文:谢灵运一生著作极丰,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有“宋临川内史《谢灵运集》十九卷”,但大多在宋代就散失了。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李献吉、黄勉之、沈道初等人先后将散见于《文选》、《乐府诗集》、《宋书》以及其它各类书中的谢灵运诗文辑出,编排成书,由焦竑刊刻行世。

我们现在见到的收录谢诗较为完备的《谢康乐诗注》,就是黄节根据焦本《谢康乐集》中的诗歌部分加以重编注释的。

从《谢康乐诗注》所辑录的七十多首谢诗来看,谢灵运的创作并没有局限于山水诗的范畴,还有乐府诗从及为数不多的田园诗和《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等等,但为谢灵运所擅长并取得极高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诗。

一、身世遭遇与山水诗创作谢灵运是“淝水之战”名将谢玄的孙子,他生长在世族豪门、显贵大地主的家庭里,十八岁就承袭了“康乐公”的爵位。

但魏晋时期,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阶级斗争异常尖锐,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尔虞我诈,彼此倾轧,斗争激烈。

当时,以刘裕为代表的刘宋王朝统治者坚决地推行抑制门阀大族、提拨庶族地主作为辅佐、加强集权统治的政策,对王、谢等大贵族集团施以压力,企图摧毁他们顽强的势力。

谢灵运便在刘裕这种削弱士族势力,实行皇帝专制的政策下被降爵为候。

处身于这样的形势中,谢灵运为了维护自己贵族集团的地位和利益,经常与统治者处于一种复杂而剧烈的斗争中。

他一直对刘宋集团采取不合作和反抗的态度。

刘义隆即位后,深知谢灵运倔强不驯,更有意严加裁制。

谢灵运感觉到了自己的危险,只求隐退。

永初三年(422),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任职仅一年便托病回故乡始宁隐居。

元嘉三年(426),谢灵运被召至京为秘书监,常常称病不朝,结果仍是请假回籍。

这是刘宋王朝不能容忍的。

刘义隆认为谢灵运脱离控制,很不放心,就唆使地方官告他造反,迫使谢灵运到京表白,乘机要他做临川内史,事事加以掣肘。

谢灵运自然是不愿受这种约束的,刘义隆于是派人带兵逮捕他。

这样,谢灵运不得不兴兵反抗,结果是兵败被杀。

一代大诗人就这样在刘宋王朝与世族的斗争中了却了一生。

朝廷失宠,宫廷之争失败后,谢灵运身在朝廷,心却在山水之中。

他一方面隐逸泉林、纵情山水,在山水林野中去探寻、追求独立于黑暗现实之外的人生理想,一方面又还苦恋着昔日的荣华,对过去的特权难以忘怀。

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境地,谢灵运常常开山伐木,登山观水。

因为只有这样,只有远行郊野荒林之中,才能忘却世道的艰难痛苦;只有在无限纯净的山水中,才能寻找到精神的自由与解脱。

因此,谢灵运追求老子的无为、庄子的逍遥。

但由于他没有最终跳出功名利禄的怪圈,短暂的惬意之后,他又感到迷茫,故而屡屡向山水诉说自己的失意与孤寂,倾吐自己的不幸与愤懑:“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运往无淹物,年逝觉易催。

”(《岁暮》)“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嵋中川。

”(《登江中孤屿》) “隐逸”和“仕途”这两种思想经常在谢灵运的心灵深处搏斗;逃避现实而又不能逃避现实的矛盾纠缠着他。

遭受统治者的猜忌、排斥和打击,他被放逐到穷乡僻壤,只好遨游山水,怡情风月,但又不能真的忘情于权势;陷入庄园和林泉之中,却又不甘寂寞;逃避到自然美景和老庄哲理之中,但始终无法摆脱心中的烦恼,无法避免政治上的迫害,做个与世无争的真正隐士。

他把这种对现实的苦闷、个人的苦闷和忧伤都写进诗文中,因此,在谢灵运的作品中,存在着主客观之间的深刻矛盾:黑暗残酷的现实生活与诗人主观愿望的强烈冲突以及自然美与人间离乱、悲苦的鲜明对照。

正如白居易在《读谢灵运诗》中说:“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谢灵运的山水诗是自己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内心积闷的发泄,是刘宋朝时期那个特殊政治形势中种种矛盾和斗争和反映。

二、谢灵运山水诗的表现手法东晋以前的诗,没有把山水作为主要的题材,因而写景技巧极不发达。

到了谢灵运手里,才自觉地革新和提高了诗的写作技巧。

谢灵运以山水入诗,特别注意声色的描绘,追求图画音乐式的美。

沈德潜说:“至于宋,体制渐变,声色大开”(《古诗源·例言》),这种“声色大开”的诗风,正是谢灵运刻意追求的结果。

如“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等诗句,注重色彩的描绘,笔触鲜明,逼真地再现了美妙的山光水色,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是诗里图画;又如“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石门岩上宿》)一联,又完全诉诸听觉,巧妙地再现了大自然中的天簌,是诗里的音乐。

谢灵运在创作中非常重视对形式格局的精心推敲,他惯用“叙事----写景----说理”的结构,写出了一些写景抒情浑然一体的优秀诗篇,很得人们的赞赏,《登江中孤屿》一诗便是如此。

全诗开头两联叙事,说明出游的打算;中间两联描写江中孤屿的景色;末尾三联发表人生感想并说明延年益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这首诗结构绵密,前后呼应,层次井然,开合有致,丝毫没有生拼硬凑的痕迹。

这些也正是谢灵运运用三段式结构成功诗篇的共同特色。

但在谢灵运许多山水诗中,都存在着这样的结构,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程式,造成了谢诗整体风格的单一,显得呆板、枯燥、缺乏变化,令人不喜多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