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症治验

乳腺增生症治验
乳腺增生症治验

乳腺增生症的治验

【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红外治疗仪结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的436例乳腺增生症的患者,根据轻、中、重度的不同,给予理疗加中药治疗。结果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8.2%。结论采用低频脉冲红外治疗仪结合中药治疗乳增生症的疗效还是

比较理想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增生;低频脉冲红外治疗;中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9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78-01

乳腺增生好发于30-40岁的育龄妇女,近年来,随着饮食变化,压力增加,环境改变,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且年龄层次不断扩延,男性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治疗436例乳腺增生患者,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436例均为门诊就诊的患者,女性426例,男性10例,年龄16-55岁不等,其中轻度增生120例、中度增生233例、重度增生83例。

1.2诊断标准①轻度增生:病程短、大部分有乳房胀痛、触之有肥厚感或结节,范围不超过一个象限,红外线扫描示无明显灰影(1级)血管正常(a型);②中度增生:病程稍长、自觉经前有或无规律的乳房胀痛或刺痛,触之有条索状或结节状增生,范围一至两个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方名】清肝解郁汤。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 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外科枢要》卷四。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方名】攻坚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出处】《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治法】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方名】消乳汤。 【组成】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驰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名】乳核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熙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方名】乳块消汤。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兆俊方。 中药方剂(六) 【辨证】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经脉瘀阻。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名】加味瓜蒌汤。

治疗乳腺增生的偏方

治疗乳腺增生的偏方 1、鲜仙人掌(去刺)50克,白矾10克。 制用法:将药共同捣烂,敷患处,干后即换。疗效:炎症初起,屡用屡效。 2、瓜蒌、丝瓜络各15克,公英60克。 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疗效:1-2剂可愈。 3、韭菜60克,鸡蛋2个。 制用法:将韭菜鸡蛋放锅内炒至半熟,用布包好敷在患侧腋下,挤紧即可。疗效:23次痊愈。 4、陈皮60克,甘草8克。 制用法:用砂锅水煎,日1剂,分早晚服。 疗效:用于急性乳腺炎,1剂即愈。 5、紫花地丁60g 、蒲公英60g、牡蛎15g、王不留行15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2g、香附12g、威灵仙12g、三棱12g、莪术12g、柴胡9g、甘草9g。 每剂药用开水浸泡15分钟后,用文火煨半小时,日服3次,每剂服2天,12剂为1疗程。 6、广郁金15g、陈佛手12g、荔枝核20g、橘核20g、枳实12g、昆布15g、炮山甲10g、乳香10g、没药10g、仙灵脾15g、补骨脂15g、炒麦芽20g。每日1剂,日服3次,一个月为1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经期不服药,而予中药外敷,方用大黄、芒硝各5份,冰片1份,研末过筛(100目),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取适量加陈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外盖医用纱布或清洁手帕、乳罩固定,每日1换。

7、乳癖I号:仙茅l0g、淫羊藿l0g、巴戟天l0g、知母l0g、黄柏l0g、当归l0g、柴胡8g、党参15g、香附l0g、皂角刺8g、海藻20g、穿山甲6g。 乳癖Ⅱ号:柴胡8g、当归12g、白芍15g、茯苓l0g、白术l0g、香附l0g、党参15g、昆布20g、皂角刺8g、穿山甲6g、熟地12g、菟丝子12g、延胡索l0g、山慈姑l0g。 青春期和绝经期的乳癖患者,服乳癖I号方,每日1剂,水煎服,10日为1疗程,一般服药3~4疗程;育龄期乳癖患者服乳癖Ⅱ号方,每日1剂,10日为1疗程,一般服药2~3疗程。 8、蓖麻子60g、绛矾6g、穿山甲30g、香附60g、夏枯草25g、郁金30g、皂刺30g、三棱30g、莪术30g。蓖麻子经炮制去油去毒,同绛矾共研细末;余药共煎,取汁浓缩,烘干研面,与上药调匀,共得31g,装胶囊,每粒含药粉0.5go适应病证乳腺增生症。 9、柴胡,杭芍,三棱,莪术,赤芍,浙贝母各12克,郁金,香附各9克,橘核,夏枯草,瓜蒌各15克,王不留行3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5剂为1个疗程。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适用于乳腺增生。 10、党参,黄芪,丹参,王不留行各15克,柴胡,枳壳,白芷,香附各10克,当归浙贝母,白芥子各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消瘀散结。适用于乳腺增生。 11、青皮,陈皮,香附,当归,白芍,郁金,云茯苓,白芥子各12克,橘核15克,王不留行20克,僵蚕10克,生牡蛎3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功效疏肝解郁,调理冲任。适用于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的中医中药治疗(精)

乳腺增生的中医中药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方法将186例乳腺增生患者分为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和脾肾阳虚、冲任失调型,给予纯中药治疗。结果186例患者中,122例治愈,56例显效,无效8例,总有效率95.6%。结论纯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是目前最佳治疗手段,有效率高,无副作用。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药治疗 乳腺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久治难愈,发病率高达80%,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已达育龄妇女的60%以上。近几年,乳腺病正处于高峰期,而且癌变率很高,据中国中医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流行病学统计的最新研究发现,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近年增加了39%,发病年龄提前了10岁,渐趋于年轻化,乳腺癌在女性肿瘤的排行榜上由前几年的第五位跃居首位,成为女性健康头号杀手。临床中经常碰到许多乳腺增生的患者为此忧心忡忡,认为得了乳腺增生也是不治之症,治不好,除不了根,乳腺增生的确是一个易诊、难治、易复发的疾病。据了解,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大多采用激素类药物、动手术等方法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笔者自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186例乳腺增生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运用纯中药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186例患者,全部是女性,年龄19~51岁;病程2个月~10年。全部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 1.2 治疗方法 1.2.1 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在经前加重,行经后减轻,伴有情志不舒,心烦易怒,胸胁胀满。舌质淡,脉细弦。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散结。方药:加味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香附、青皮、陈皮、当归、白芍、川芎、延胡索、莪术、郁金、桃仁、红花、橘叶。 1.2.2 脾肾阳虚,冲任失调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常伴有月经不调,前后不定期,经量减少,全身可见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

乳腺增生的有效治疗方法是什么-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方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乳腺增生的有效治疗方法是什么|乳腺 增生症的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是常见的乳房疾病之一,导致乳腺增生的原因有很多,那么乳腺增生的有效治疗方法是什么?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乳腺增生的相关治疗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乳腺增生的有效治疗方法 一、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精神刺激 据统计,85%的病人在患病前有不良情绪改变,精神刺

激可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内分泌紊乱。 二、注意劳逸结合 普查中知识分子集中的发病率较高,根据这一点,知识女性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另外坚持母乳喂养可减少发病,因为哺乳可降低乳腺增生的发病率,还可减少流产次数,也可降低发病率。 三、药物治疗 治疗乳腺增生,传统常规治疗是利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单纯靠药物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为乳腺的特殊结构,药物很难通过血液运输到达病灶,所以就会出现治疗效果不佳,以及症状反复发作的现象。因此,药物治疗非乳腺增生治疗的最佳方案。

四、手术 对乳腺增长病来说,局部切除手术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更多地在于排除乳房恶性病变,对于肿块较硬,难以与乳腺癌鉴别时,行手术治疗以明确诊断是必要的。 五、调整饮食结构 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黑黄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六、定期复查 避免乳腺增生,女性还要坚持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发病,还需要减少人工流产的次数,做好定期复查,才可以降低乳腺疾病的发病率。

七、按摩治疗 第一步:将左前臂外展与身体呈一线展开,用右手来回大力捏揉左乳外侧上部,方向不论,大约5分钟。因为这个部位包括了胃经以及冲脉,而胃经上有“屋翳”、“膺窗” 等治疗乳腺增生的穴位。 第二步:左手指尖向后捂左耳,将左前臂向前与身体呈垂直状态,用右手来回捏揉左肋背阔肌边缘上侧突起之肌肉,方向不论,力度如前,捏揉大约5分钟。 第三步:左手仍然是指尖向后捂左耳,将左前臂斜向展开与身体呈大致135度角,用右手来回捏揉腋下突起部分,方向不论,力度如前。捏揉大约5分钟。 第四步:左侧做完,换过手来,以同样的步骤做右侧一

常见乳腺增生的几种类型

常见乳腺增生的几种类型 乳腺增生,传统中医认为它是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淤、痰凝成核所致,中医学称之为"乳癖"。 现代医学则认为,它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完全是由于妇女体内的激素周期性变化所导致。当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过高,黄体孕激素过少,或者这两者分泌不协调,就可以引起乳房中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正常情况下,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妇女的乳房的腺泡、腺管和纤维组织,在每一个月经周期里,都要经历增生和复原的组织改变过程。由于这种改变,每一个妇女在每一次月经前,都有可能出现一侧或两侧乳房或轻或重的胀痛,月经过后胀痛又自然消失,这完全不 妨碍生活,学习和工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当机体在某此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如工作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高龄未婚,产后不哺乳及患某些慢性疾病等),就有可能导致乳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外而外之,便形成乳腺增生,表现为增厚的乳叶和结节性颗粒,乳房胀痛及乳头溢乳等三大症状和体征。 乳腺增生有很多类型,有的完全是生理性的,不需特殊处理也可自行消退,如单纯性乳腺增生症,有的则是病理性的,需积极治疗,尤其是囊性增生类型,由于存在癌变的可能,不能掉以心,下面就按照乳腺增生不同的类型分加紧讲述其治疗。 1)乳痛症,也叫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在少女和年轻患者中最为常见,其原因是由于性腺激素分泌旺盛及变化波动较大的缘故,以明显周期性乳房胀痛为待征,月经后疼痛自行消失。疼痛以乳房局部为主,但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同侧腋窝,胸壁,有时甚至放射至户背部,常影响睡眠,工作与学习,由此而引起焦虑不安,情绪激动的患者还不少。这类增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首先不必过度焦虑和着急,只要调整情绪,保持平衡,一般推

(整理)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发病年龄一般开始于30~34岁;40~49岁为发病高峰青年女性少见,绝经后发病率迅速下降。其发病率在成年妇女为5%~9%。 乳腺囊性增生病- 病因 该病的发生与卵巢内分泌的刺激有关。Coormaghtigi和Amerlinck 在1930年已证明切除卵巢的家鼠注射雌激素后能产生乳腺囊性病。在人类,雌激素不仅能刺激乳腺上皮增生也能导致腺管扩张,形成囊肿。新近研究说明高泌乳素血症是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重要原因,国外学者报道绝经后妇女患乳腺囊性增生症常是不恰当的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结果。 乳腺囊性增生病图2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病理改变特点为: 1.大体形态一侧或双侧乳腺组织内有大小不等,软硬不均的囊性结

节或肿块。囊肿大小不一,大囊肿直径可达1~5cm呈灰白色或蓝色又称蓝色圆顶囊或蓝顶囊肿(图1)小囊肿多见于大囊周围,直径仅2mm,甚至肉眼见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可见。切开大囊肿可见囊肿内容物为清亮无色、浆液性或棕黄色液体,有时为血性液体。其中含有蛋白质、激素(泌乳素、雌激素、雄激素、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类生长激素、卵泡刺激激素、黄体化激素等)、糖类、矿物质及胆固醇。切面似蜂窝状,囊壁较厚失去光泽可有颗粒状或乳头状瘤样物向囊腔内突出。 2.组织学形态可见5种不同的病变 (1)囊肿:末端导管和腺泡增生,小导管扩张和伸展、末端导管囊肿形成。末端导管上皮异常增殖形成多层从管壁向管腔作乳头状生长,占据管腔大部分,以致管腔受阻,分泌物潴留而扩张,而形成囊肿(图2)。囊肿可分为单纯性囊肿只有囊性扩张,而无上皮增生;另一种为乳头状囊肿,囊肿上皮增生呈乳头状。 (2)乳管上皮增生:扩张的导管及囊肿内上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轻者上皮层次增多,重者呈乳头状突起,或彼此相连呈网状或筛状、实体状、腺样。若囊肿上皮增生活跃,常见不典型增生或间变,有可能发展为癌。 (3)乳头状瘤病:即在乳头状囊肿的囊性扩张基础上,囊壁上皮细胞多处呈乳头状增生形成乳头状瘤病根据乳头状瘤病受累范围乳头密度及上皮细胞增生程度,可把乳头状瘤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临床上有实用意义。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学校代码:13899 学号:06501093 毕业论文 题目: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雪姣 专业:中医学 班级: 06中医学2 班 指导老师:赵树宏 2011年 4月10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1内治法 (2) 1.1辩证分型论治 (2) 1.2 按月经周期治疗法 (2) 1.3 经验方治疗 (2) 2 外治法 (3) 2.1中药外敷 (3) 2.2针灸治疗 (3) 2.3推拿按摩法 (3) 3 中医特色疗法 (4) 3.1中药乳罩法 (4) 3.2小针刀 (4) 3.3乳腺病治疗仪 (4) 3.4熏蒸 (4) 4 结语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7)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雪姣指导老师赵树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学专业2006级 06501093) [摘要] 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中医通过内治,外治及中医药特色治疗均能取得很好疗效。但目前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和理法方药,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乳腺增生治疗研究进展 《妇科千金》曰:“妇人之疾,关系最巨者,则莫如乳”,可见乳房疾病在女性疾病中的重要性。乳腺增生是以乳房肿块、乳痛、乳头溢液为主要症候群的常见乳腺疾病,其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为50%,乳腺门诊中乳腺增生患者所占比例为70%有余,其中30—48年龄段居发病高位[1]。中医治疗该病有其显著的优势,现将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现状综述如下: 1 内治法 1.1 辨证分型论治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脾肾,病性为本虚标实,不同的医家有不同的分型。张青等[2]把本病分为2型,肝郁痰凝型用逍遥散加减,冲任失调型用右归丸加减,兼有肝肾阴虚型则加用六味地黄丸治疗,通过辩证治疗总有效率94.4%。陈英[3] 将本病分为3型,肝郁痰凝型用逍遥散加二陈汤加减;肝郁脾虚型宜疏肝理气,以海藻、昆布、贝母、柴胡、香附为基础组方治疗;肝肾阴虚宜补益肝肾,以六味地黄汤加味内服。共治566例,总有效率97.17%。 1.2 按月经周期治疗 崔永华[4]认为乳房经前充盈经后疏泄,故经前期宜用疏肝理气法,行经期化淤血,经后期宜散瘀结的原则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陈名星[5]根据患者的月经干净至排卵用消癖1号(鹿角霜巴戟天仙灵脾生地熟地山萸肉柴胡香附菟丝子玄参丹参夏枯草);排卵至下次月经来潮用消癖2号(柴胡浙贝补骨脂桃仁青皮陈皮香附海藻白花蛇舌草丹参沙苑子丹皮麦芽)。

乳腺增生癌变的概率有多高呢

乳腺增生癌变的概率有多高呢 有70-80%的年轻女性都有乳腺增生的情况,大多数的女性都认为乳腺增生是良性的病变没有什么大问题,很多人就忽视它的存在,其实乳腺增生也是有癌变的风险,而且一些乳腺增生的恶变率还是比较高的。 王女士今年才35岁,年轻的时候就有乳腺增生的情况,当时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小问题,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后面生了孩子,可是没有哺乳,加上后面照顾孩子,平时工作繁忙,最近感觉乳腺增生的症状加重。去医院做了彩超跟针吸细胞检查结果显示是乳腺囊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这个就可以视为是一个乳腺癌癌前病变,严重的是需要手术切除乳腺的。所以不要以为乳腺增生是可以小病就可以忽视它。 乳腺增生结节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五个级别,首先第一期是乳腺小叶增生,这是最初的状态,而且症状比较不明显,大多患者都比较年轻大概在二十五到三十五岁之间。 第二期会出现乳腺导管扩张症,也可以称为乳腺腺病。第二期这种情况是由第一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症状相对来说会严重一些,比如有内分泌失调、月经紊乱,甚至经常会失眠导致、脸色差、精神状态比较压抑等等。而且治疗起来比较有困难,可能要治疗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见得有很好的效果。这种必须引起重视,积极的进行治疗。 当病情进一步发展下去,就是第三期,不单有乳腺导管扩张的症状,同时还有上皮细胞增生症。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了,而且非常的容易产生恶变,甚至几率达到了70%。一般这个情况上患者经过治疗没有改善症状的话就可以配合今幸胶囊服用上,提高免疫力,预防乳腺病变的加重。 接下来是第四期,乳腺囊肿病,也就是说通过前面的病变而导致乳房产生了囊肿,会有比较明显的肿块。而且这种情况非常的容易产生癌变,导致乳腺癌。第五期就是乳腺癌,这个时候一定要马上的进行手术治疗,在早期的时候治疗还有治愈的可能。千万不可以再拖延下去,不然的话就很难治好了,甚至会危及到生命。 乳房是女性美丽的标志,作为女性,承担着工作跟生活的压力更好注意身体的健康,乳腺的健康,才能有幸福生活。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概述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概述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多见于25~45岁女性,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其病理形态多样,命名亦不统一。西方学者多称"纤维囊性乳腺病";在我国,囊性改变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故多称"乳腺增生症"。世界卫生组织(WHO)统称"良性乳腺结构不良"。由于本病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癌相混,因此,正确的认识概念与处理措施十分重要。 一、病因: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了。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二、病理:主要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此外,尚有一种小叶实质增生的类型。 三、临床表现:突出的表现有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 (一)乳房胀痛: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病程为2个月至数年不等,大多数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的特点,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必须注意的是,乳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缺乏此特征者并不能否定病变的存在。 (二)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且大小、质地亦常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韧而不硬。扪查时可触及肿块呈节结构,大小不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多有触痛,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此外,尚有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乳房内大小不等的结节实质上是一些囊状扩张的大、小乳管,乳头溢液即来自这些囊肿,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偶为无色浆液性。

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乳腺增生药方

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乳腺增生药方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之的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等病。 乳癖 1.消核汤 【组成】炙僵蚕12克,蜂房9克,当归9克,赤芍9克,香附9克,橘核9克,陈皮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和冲任。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一般服5-10剂可以获效,如未全消者可续服之。 【用法】日1剂,煎2次分服。 2.乳块消 【组成】丹参、橘叶各15克,王不留行、川楝子、土鳖虫、皂刺各10克。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治】乳腺增生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或浓缩制成糖衣片47片,每日服12片,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服1疗程效不显著者,每日剂量可增至24片。 3.乳癖内消丸

【组成】醋煅牡蛎15克,蒲公英9克,橘核叶各9克,大小茴香各 24克。 【功效】疏肝散结。 【主治】乳房结块,皮色不变,或大或小,按之稍痛,推之可动者。 对付乳腺增生,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验方 2020-05-02 仁者医心... 转自一元堂中医张私有 修改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之的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等病。 乳癖 1.消核汤 【组成】炙僵蚕12克,蜂房9克,当归9克,赤芍9克,香附9克,橘核9克,陈皮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和冲任。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一般服5-10剂可以获效,如未全消者可续服之。【用法】日1剂,煎2次分服。 2.乳块消

乳腺增生治疗方法.doc

乳腺增生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那么,有什么呢?下面我带您去看看吧! 乳腺发病的主要原因: 1、内分泌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发病的重要原因。如卵巢发育不健全、月经不调、甲状腺疾病及肝功能障碍等。 2.情绪等精神因素的影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容易形成乳腺增生,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等也会造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因素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 3.人为因素或不良生活习惯:女性高龄不育、性生活失调、人工流产、夫妻不和、不哺乳等原因,造成乳腺不能有正常的、周期性的生理活动。佩戴过紧的胸罩或穿过紧的内衣等等。 4. 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高脂、高能量饮食导致脂肪摄入过多,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诱发乳腺病。此外,现在人们的饮食好了,有高血压、高血糖病的人也很多,这些也容易使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导致乳

腺增生。 5.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孕药。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雌激素,将导致内分泌平衡失调,现在一些速生食品、人工饲养的水产及家禽使用的饲料中也多含有激素成分,长期食用也会导致乳腺疾病的发生。 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 【1】中医治疗: 建议乳腺增生患者应用这种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中医按照辨证论治的基本原理,结合乳腺增生患者发病的不同特点,采用系统性、个性化、具体病情具体用药,有针对性治疗。中药有调节内分泌、调补气血,改善气血循环,软坚散结的特殊功效,而且作用持久、标本兼治、无副作用、并且疗效巩固、不易复发。这是一种很好的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 【2】西药治疗: 由于目前对乳腺增生的发病机理和原因尚没有确切的了解,所以西医对于乳腺增生的治疗基本上都是对症治疗,但往往也会带来一定得副作用。西医中尚有激素疗法,有人采用雄激素治疗本病,藉以抑制雌激素效应,软化结节,减轻症状;但这种治疗有可能加剧人体激素间失衡,不宜常规应用。仅在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才考虑采用这种乳腺

乳腺增生性疾病超声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 乳腺增生性疾病超声诊断 1 乳腺增生性疾病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乳腺小叶实质、间质的异常增生,同时又没有完全恢复的一组疾病,既不属于炎症又不属于肿瘤的范畴,是乳腺常见的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乳腺小叶在形态和数量上的改变[1]。 此病好发于 30~50 岁的女性,有一半以上的乳腺疾病患者是由于此病就诊[2]。 但其声像图表现复杂。 这篇文章回顾性分析运用病理结果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对 63 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是研究在诊断乳腺增生的疾病中彩色多普勒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63 例在我院 2010 年 1 月至 2019 年1 2 月期间确诊的乳腺增生且接受检查治疗的患者,在手术病理或者穿刺后确诊为乳腺增生,还有些是经过反复复查确诊为乳腺增生症。 年龄 23~63 岁,平均年龄 44 岁,患病时间在数天到数年不定,患者常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乳房出现间歇性胀痛,尤其在经期前的3~4 d 症状明显却疼痛加剧;叩诊可及多个大小不等的有压痛的硬块或者结节,月经过后症状逐渐减轻或者消失,皮肤表面没有异常改变,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来综合判断。 2 1.2 方法使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东芝 SSA660, 1 / 4

选择 5~12 MHz 频率的探头,患者去枕平卧位进行检查,使双乳充分暴露出来,运用顺时针法进行放射状扫查,分别对乳房的四个象限及乳晕进行扫查,主要观察导管是否有扩张及腺体的回声是否有异常,如发现异常要从多个切面和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测量其大小,观察其部位,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等,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分布,频普多普勒的特点等,并且要记录收缩期及舒张期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以作比较。 2 结果 6 3 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单侧病变 8 例,双侧 55 例。 共检出 179 个病灶,其中 68 个病灶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区,5个为椭圆形低回声区,21 个为不规则低回声区,76 个为类圆形无回声区。 9 个为不规则无回声区伴少许钙化。 病灶内可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 11 个,点状或短线状彩色血流信号35 个,无彩色血流信号 133 个。 病理学结果: 乳腺腺病型共 48 例,其中包括乳腺纤维增生症 19 例,彩超特征为腺组织层回声可能增厚,边缘完整清晰,内可见粗大的光点、光斑或小光环,有些患者还表现为光点密集分布及回声增强,可见无回声或片状低回声区,无血流信号;乳腺囊性增生 25例,从声像图上可以看出乳腺组织回声相对杂乱,而且增强、增粗,其内见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无回声区,边 3 缘清晰,可为单个也可为多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摘要】对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资料进行了总结,综述了内治法、外治法、内外合治法、中西医结合治法、综合疗法等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 【关键词】乳腺囊性增生病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综合疗法 乳腺囊性增生病亦称慢性囊性乳腺病,简称乳腺病,属于中医学“乳癖”的范畴,其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40%,占乳腺疾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发病年龄为青春期到绝经期的任何年龄, 但以25~50岁多见,以35~45岁为发病高峰。社会经济地位高、受教育程度高、初潮早、低胎产状况、大龄初孕和绝经迟的妇女为发病的高发人群[1]。中医认为乳腺囊性增生病与肝、脾、胃、冲任等脉有密切关系,其发病与肝失疏泄,冲任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致气滞血瘀,痰凝结聚而成。有文献表明,乳腺囊性增生病属于乳腺癌的癌前病变[2,3]。故积极治疗本病是防治乳腺癌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显示出稳定的疗效。现将近10年来有关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1 中医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赵志民等[4] 将乳腺囊性增生病辨证为肝郁痰凝、冲任不调和气滞血淤三型。对于肝郁痰凝型,采用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以逍遥散合消瘰丸加减(柴胡、当归、白芍、茯苓、薄荷、浙贝、牡蛎、赤芍等);对于冲任不调型,采用调摄冲任,疏肝祛淤,以二仙汤合逍遥散加减(当归、鹿角胶、巴戟天、仙灵脾、仙茅、菟丝子、柴胡、桃仁、瓜蒌等);对于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淤,软坚祛痰,以失笑散合开郁散加减(蒲黄、五灵脂、柴胡、郁金、浙贝、丹参、生牡蛎、莪术、法夏等)。魏开建[5]对于乳腺增生肝郁痰凝型,采用逍遥蒌贝散加减(柴胡、半夏、香附、莪术、丹参、浙贝母、海藻、瓜蒌、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等);对于冲任失调型,给予二仙汤加减(香附、柴胡、浙贝母、海藻、乳香、仙茅、淫羊藿、肉苁蓉、菟丝子、益母草等)。 1.2 专方治疗 许映絮[6]使用归芍散结汤(当归、赤芍、橘核、浙贝母、柴胡、枳壳、香附、穿山甲等)为主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56例,结果治愈47例,好转8例,无效1例。邢玉新[7]采用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郁金、夏枯草等)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172例,结果症状和体征完全缓解者为30.2%,就乳房肿块而言,100例有显著好转,8例为基本消失。

乳腺增生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是女性最常见的 乳房疾病,应提前预防。 主要症状 (1)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 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 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 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 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 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 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 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 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 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3)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 棕色浆液性溢液。 (4)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 伴痛经。 (5)情志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 张或劳累后加重。 病因 1.精神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都可能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

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 2.多次人流易发乳腺增生。 3.雌激素绝对或相对增高,孕激素绝对或相对降低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 4.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孕药,也可能引发乳腺增生。 治疗 1.定期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2.坚持服药 该病属于严重的内分泌失调,病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差,肿块消失慢,治疗时间长,有时需要内服药物六个月到一年才起效。 3.手术全切除 为局部病变者最好的治疗方法,即只要将局部大块病灶切除,多能收到肯定性治疗效果。如果已有明显的癌变趋势,或经活检确诊为癌前病变,应行单纯乳切除术,以策安全。除此以外,当患者出现溢乳时,还要注意与高催乳素血症或闭经溢乳综合征区别开来,以防误诊。

乳腺增生常用药

乳腺增生常用药 文章目录*一、乳腺增生常用药*二、乳腺增生临床表现*三、乳腺增生的预防 乳腺增生常用药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的就是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许多中青年妇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症状,需要我们注意起来及时进行治疗。许多药物可以治疗这个疾病,那么治疗乳腺增生常用药有哪些呢? 1、许多药物可以有效的治疗乳腺增生的,比如将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山栀、薄荷各30克研磨成末后将其填塞如肚脐部固定,每三天换药一次,一般一个月就会见到疗效的,效果很好。 2、还可以准备好鸡血藤、丝瓜络、桑寄生、泽兰、红花、香附、川芎各30克,混合一处,装入两个布袋,然后放入锅中蒸热,将其热敷在乳房疼痛部位,是几天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的。 3、此外口服中药小金丹或消遥散也是会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的,另外5%碘化钾服用也是可以的。乳块消、乳癖消、天冬素片、平消片、囊癖灵等等都是常用的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需要注意。 乳腺增生临床表现在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特点,未婚女性、已婚未育、尚未哺乳的妇女,其主要症状为乳腺胀痛,可同时累及双

侧,但多以一侧偏重。月经前乳腺胀痛明显,月经过后即见减轻并逐渐停止,下次月经来前疼痛再度出现,整个乳房有弥漫性结节感,并伴有触痛。 35岁以后妇女主要症状是乳腺肿块,乳疼和触痛较轻,且与月经周期无关。用手触摸乳房可摸到大小不等、扁圆形或不规则形、质地柔韧的结节,边界不清楚,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45岁以后常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囊性肿物,边界清楚,多伴有钝疼、胀痛或烧灼感。绝经后妇女乳房腺体萎缩,囊性病变更为突出。乳房疼痛的严重程度与结节的有无及范围无相关性,疼痛可向腋下、肩背部放散。 少数患者可伴发乳头溢液。由于病因来自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故除乳房方面的症状外同时还可出现月经不规律,脾气不好,爱着急爱生气、爱出汗等症状。 乳腺增生的预防1、不良的心理因素会加重内分泌失调,应注意少生气,保持情绪稳定,活泼开朗心情即有利早日康复。 2、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补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黑黄豆,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3、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性生活和谐。可调节内分泌失调,保持大便通畅会减轻乳腺胀痛。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0例临床观察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7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中医外敷治疗,经一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70例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转2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4.29%。结论: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良好。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医外敷、临床观察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乳腺病,有一种易诊、难治、易复发的特点。发病率高达60%以上,且部分乳腺增生病由典型增生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有4%可发生癌变。西医认为乳腺增生是女性体内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所致。中医认为肝气郁滞是主要发病原因。临床以肿块、疼痛、经前加重为主要特征。笔者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对70例乳腺增生的患者以中药外敷的方法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28-49岁;病程1-12年,平均4年:一侧乳房患病25例,双侧乳房患病45例。全部病例均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 1.2治疗方法 (1)外敷中药方组成;生大黄100克,乳香80克,没药80克,黄柏80克,香附50克,风化芒硝50克,三棱50克,莪术50克,

元胡30克,冰片40克。 (2)治疗方法;将以上中药经提取、浓缩加工为药膏,使用时直接敷于乳房皮肤上,每贴用8个小时,每盒4贴,4盒为1个疗程。 2结果 2.1疗效评价参考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的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的疗效判断标准分为:(1)临床痊愈:乳痛及乳腺肿块消失。(2)显效:乳痛消失,中型变为轻型,重型变为中型,乳腺肿块缩小>二分之一。(3)有效:乳痛消失或减轻,中型变为轻型,重型变为中型,乳腺肿块缩小≤二分之一。(4)无效:乳痛未减轻或反而加重,乳腺肿块未缩小或反而增大者。 2.2治疗结果 治愈:38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29%。 3讨论 乳腺增生病是西医学名称,中医称此病为“乳癖”。女子以肝为天,每多有性情抑郁、多虑或心情烦躁、胸闷暖气、七情不畅则失条达,肝郁气滞则疼痛结块,本贴在治疗上配置香附、柴胡等舒气药材,以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为主要原则,可从根源上消除乳房病原。同时贝甲乳腺贴是纯中药萃取,无毒,无刺激,无副作用, 治疗选用大黄化瘀通络;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和血理气;元胡止痛;风化芒硝软坚散结;黄柏燥湿。制备成外用药贴发挥了中药外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 发表时间:2011-07-21T10:30:00.48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廖向宏陈臻陈永强[导读] 乳腺囊性增生病,也称慢性乳腺病,主要表现为乳管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伴中小导管不同程度的扩张 廖向宏陈臻陈永强(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丰顺 5143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乳康片、维生素E和维生素B6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根据患者乳腺肿块缩小和疼痛情况,判断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结论:采用乳康片、维生素E和维生素B6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乳腺囊性增生症;中西医结合;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5-0129-01 乳腺囊性增生病,也称慢性乳腺病,主要表现为乳管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伴中小导管不同程度的扩张。本病最常见于25-40岁之间,是妇女多发病之一,不同程度地影响妇女生活质量,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有时与乳腺癌有所混淆,因此正确认识本病十分重要。 我院于2005年~2011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26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17~48岁,平均31.6岁;病程0.5~5年,平均1.2年。临床突出表现为乳房肿痛和肿块,且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往往在月经周期前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有的整个月经周期都有疼痛。体检发现一侧或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也可分散于整个乳腺,肿块呈颗粒状或结节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解不明显。部分患者乳头可伴有少量棕褐色或浆液性分泌物溢出。且多数患者病程较长,发展缓慢。 1.2 治疗方法乳康片2-3片,2次/d,饭后口服;维生素E 50mg,3次/d,口服;维生素B6 100mg,3次/d,口服。月经期停服,20天为一个疗程,间隔5~7天,继续第二个疗程,亦可连续用药。用药时间平均2-6个月。治疗期间嘱患者合理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脂肪摄入,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以及和谐的性生活。 1.3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乳腺癌综合诊疗学》[1],临床完全治愈: 疼痛消失、肿块消失、无乳头溢液且维持半年以上者。临床部分治愈:疼痛消失、触合成团的肿块软化并散开, 肿块退缩>75%。有效:疼痛明显暖解, 肿块变软<20%;好转: 偶痛或触之轻痛, 肿块退缩>25%而<50%;无效: 疼痛无改变、肿块大小及硬度无变化、乳头溢液无变化。全组病例均严格以体检、X线相靶摄片、近红外线、彩色多谱勤检查综合评价。 2 结果 经治疗后本组患者完全治愈130例、部分治愈44例、显效41例、有效24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达93%。且全组病人应用本法治疗后,无任何副作用。 3 讨论 3.1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主要发生在中年妇女,绝经后很少再出现新的增生。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未明[2],多认为是内分泌障碍性增生病,一是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二是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的异常,使乳房各部分的增生程度参差不齐。病理表现为全乳腺或其一部分,有大小、软硬不等的多发性囊肿,呈灰白色,囊壁薄厚不一。 3.2 诊断要点①中年妇女,乳房规律性胀痛;②乳房肿块,单一或多数囊性肿块或呈条索状结节,肿物表面呈小结节颗粒状;③乳腺X线钼靶摄片:乳腺增生的部位呈现为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有条索状结缔组织穿越期间。囊肿形成时,可见不规则增强阴影中有圆形透亮影;④B超检查增生部位不均匀的低回声区,以及无回声的囊肿;此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乳腺上皮增生症有较大价值。 3.3 鉴别诊断①乳痛症:以疼痛为主,乳腺触诊阴性,疼痛区的乳腺腺体增厚,缺少肿块感,很少有乳头溢液;②乳腺纤维腺瘤:某些微小纤维腺瘤聚合在一起时,二者临床相似,但前者触诊表面光滑,易活动.。 3.4 中医认为,乳腺囊性增生属“乳癖”范畴其病因多由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脉络阻滞所致。因此在治疗上包括疏肝理气,调和冲任及调整卵巢功能。乳康片由牡蛎、乳香、瓜蒌、海藻、黄芪、没药、丹参、鸡内金(炒)等17味中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活血破瘀,消积化痰,软坚散结,补气健脾等功效。研究结果提示,乳康片具有使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的作用.这可能因该药降低了体内雌激素水平,促进增生的乳腺上皮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从而达到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效果. 此外乳康片还具有外周性镇痛效应和消除炎性肿胀及肉芽形成的作用.因此乳康片可有效防治乳腺囊性增生症。 此外维生素E能调整卵巢功能,有助于协调雌孕激素之间的平衡,可升高促性腺激素,并可抑制细胞间变。当给予动物维生素E时,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机能亢进,分泌增加,从而调节性腺机能,增加尿中17-酮类固醇化合物的排泄。维生素B6是人体脂肪和糖代谢的必需物质,女性的雌激素代谢也需要维生素B6,因此它对防治某些妇科病大有益处。有研究表明,人体内储存一定量的维生素B6 后可以产生抗抑郁的作用。维生素B6 可以与锌一同帮助胰岛素工作,为我们的机体提供平稳持久的能量来源。尤其对于女性而言,维生素B6 显得更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女性内分泌系统对抗不良反应。 结果表明,使用乳康片、维生素E和维生素B6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近期疗效较好(总有效率达93%),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有服药方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药物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佩文, 邹丽琰主编. 乳腺癌综合诊疗学[J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27. [2] 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5

如何诊治乳腺增生(图)

如何诊治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主要是由于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所致。一小部分乳腺增生严重的病人在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乳腺癌,因此,对乳腺增生病应该予以重视。 本病主要见于30~50岁妇女,和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通常乳腺会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出现改变,乳腺增生主要和雌激素、孕激素平衡失调有关。黄体期孕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分泌量增多,如此乳腺组织长期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导管和小叶在周而复始的月经周期中增生,缺乏孕激素的保护出现乳腺增生病。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泌乳素的升高也是乳腺增生病的病因,临床上确实发现部分乳腺增生的病人泌乳素增高,同时也伴有小量乳汁分泌。也有学者认为雌孕激素受体在乳腺增生中也发挥着作用。中医认为乳腺增生主要是由于肝郁气滞、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有关。 乳腺增生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乳腺增生最常见的是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乳房胀痛:常见于一侧或双侧,以胀痛、触痛为主,可以在不同象限,也可全乳疼痛,有些病人疼痛比较剧烈,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不得不用镇痛剂。一般胀痛比较轻,大部分人有周期性,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月经前疼痛比较重,月经过后减轻,周而复始。有些病人没有周期性,或者起始有周期性,随着病情进展慢慢失去周期性。疼痛的时间长短不一,短者2个月,长者数年。有时疼痛还会波及同侧上肢的内侧、肩甚至背部。 乳房肿块:并不是所有乳腺增生的病人都乳房肿块,绝大部分只是以乳房胀痛为主要症状,但一部分病人除疼痛以外同时伴有乳房肿块。常为一侧或两侧,最常见的部位是外上象限。肿块的大小数量各不相同,形状也不相同,可以单发,也可多发,可以局限于一个象限,也可以多个象限,形状和边界也不尽相同,有的呈块状,有的成片状,而且随月经周期的改变而改变,月经前期肿块可以增大,边界不清,月经过后可以缩小,边界相对清楚。 有些病人会出现乳头溢液,乳腺增生大部分乳头溢液为无色,多为双侧溢液,多发生在月经前期,量不会太多。如果溢液为一侧,而且颜色黄或棕褐色,甚至血性溢液,应及时进行检查,这种溢液往往为病理性,多存在乳腺导管病变。 如何诊断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的诊断一般是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加上辅助检查做出来的。有一定的标准,具体如下: 1.一侧或两侧有肿块,且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月经前一周左右肿块增大,月经过后肿块变小。 2.乳房疼痛,正常情况下女性大部分都会存在月经前期乳房轻度疼痛,但多无肿块,且月经过后很快减轻消失。 3.扪诊时可以在乳房内扪及大小不一的结节或肿块,大多位于外上象限,和周围组织无粘连,可以被推动。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4.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如钼靶X摄影,B超都可以帮助诊断。 5.如果不能和乳腺肿瘤鉴别可以进行针吸细胞学或局部组织活检术来进一步鉴别诊断。 什么情况下需要到医院就诊 乳腺增生大部分病人无需特别处理,但是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就诊: 1.疼痛剧烈,没有规律,而且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时。 2.乳房肿块近期变大,而且不随月经周变化,边界不清,应及时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