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海关商品归类原则和方法

海关商品归类原则和方法一、整体归类原则整体归类原则是指将商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归类,看其最主要用途或最显著特征,遵循环境显著原则(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这意味着商品应根据其在自然、制造或商业环境中的最重要用途或特征进行归类。
二、专用归类原则专用归类原则是指将商品归入专门为其设计的类别。
根据专用性归类包括材料(如纺织品)、用途(如工具)和功能(如机器)。
商品的专用性是归类的重要依据。
三、材料归类原则材料归类原则是指将商品归入以其材料组成为依据的类别。
商品的材料组成对归类至关重要,例如,木制家具归类于木材制品类别,而金属制零件归类于金属制品类别。
四、组成归类原则组成归类原则是指根据商品的组成部分来确定其分类。
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的最起码组成部分会决定归类方向。
例如,压缩空气机由动力装置和压缩机部分组成,因此会归类于压缩机类别。
五、综合归类原则综合归类原则是指通过综合各个归类原则来确定商品的分类。
这意味着需要考虑商品的各个特征和用途,综合分析并确定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分类。
综合归类原则是最常用的归类原则,尤其是在没有特定的专用归类或材料归类原则适用时。
在实际归类过程中,海关会根据国际贸易统计标准(HS编码)进行归类。
HS编码是一个由世界海关组织(WCO)制定的用于标识商品的分类系统。
它由6位数字组成,前两位表示章节,接下来的两位表示附录,最后两位表示细分。
归类商品的方法包括:一、查阅HS编码手册:海关人员可以通过查阅HS编码手册来判断商品的分类。
HS编码手册包含了所有商品的分类以及详细的归类规则和解释。
通过仔细阅读HS编码手册,人员可以了解各个类别的具体要求,进而进行正确的归类。
二、比对类似商品:海关人员可以通过比对类似的商品来判断商品的分类。
将商品与已经归类的类似商品进行比较,找到最相似的分类。
通过对比来判断商品的分类可以提高准确性。
海关商品归类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海关人员准确划分商品的分类,保证国际贸易的正常运作,同时也为监管和征税提供了基础。
商品分类及编码的原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商品分类及编码的原则
商品分类及编码的原则、方法
1.商品分类的原则、方法
商品的分类是指为满足某种目的和需要,根据商品的特征、特性,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将商品划分为不同类别和组别的过程。
(1)商品分类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可扩性原则;
兼容性原则;
惟一性原则。
(2)商品分类的方法:
①按商品的用途分类:可将全部商品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类; 若将生活资料继续按用途分类,又可分为食品、医药用品、纺织品等等。
②按商品的原材料分类:这种分类适用于原材料的种类和质量对商品的性能和品质影响较大,或起决定作用的情况。
③按商品的加工方法分类:若生产工艺不同,生产出的商品特性、品种也就不同的商品可使用这种分类方法。
④按商品的主要成份或特殊成份分类:有的商品其特性、质量、用途,往往是由其主要成份或特殊成份所决定,则可采用该种分类方法。
⑤按其他特征分类:譬如按商品的形状、尺寸、颜色、重量、产地、产季等分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商品分类的原则范文

商品分类的原则范文商品分类的原则是根据商品的共性特点和消费者需求进行划分和整理,以便于销售、管理和市场营销。
通过对商品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购物信息和指导,促进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同时也有助于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制定营销策略和管理商品。
一、功能原则商品分类的第一个原则是功能原则,即根据商品的功能特点进行划分。
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通过将具有相似功能的商品划分在一起,能够方便消费者选择和购买。
例如,电子产品可以根据功能特点划分为家庭电器、办公电器、通讯产品等。
此外,功能原则也可以在经营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小类和子类,例如,家用电器可以细分为厨房电器、卫浴电器等。
二、用途原则用途原则是商品分类的第二个原则,即根据商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进行划分。
不同的商品在使用场合和目的上有所区别,通过将具有相似用途的商品划分在一起,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服装可以根据使用场合划分为休闲装、正装、运动装等。
此外,用途原则还可以根据商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不同作用,划分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
三、质量原则质量原则是商品分类的第三个原则,即根据商品的质量特点进行划分。
不同商品的质量差异较大,通过将具有相似质量特点的商品划分在一起,有助于消费者选择和购买。
例如,食品可以根据质量特点划分为天然食品、有机食品、合成食品等。
此外,质量原则还可以根据商品的标准和认证进行分类,例如,绿色认证、无公害认证等。
四、价位原则价位原则是商品分类的第四个原则,即根据商品的价格进行划分。
不同价格区间的商品对应着不同的消费人群,通过将具有相似价位的商品划分在一起,有助于消费者根据自身购买能力进行选择和购买。
例如,服装可以根据价格划分为低档服装、中档服装、高档服装等。
此外,价位原则还可以根据商品的销售策略和定位进行分类,例如,折扣品、奢侈品等。
五、品牌原则品牌原则是商品分类的第五个原则,即根据商品的品牌进行划分。
超市商品分类标准及管理方法

超市商品分类标准及管理方法一、商品分类标准1. 按照商品属性分类(1)食品类:包括生鲜、熟食、零食、饮料、粮油等。
(2)家居用品类:包括厨房用品、家纺、个人护理、清洁用品等。
(3)服装鞋帽类:包括男装、女装、童装、鞋帽、箱包等。
(4)电子产品类:包括手机、电脑、家电、数码配件等。
(5)文具办公用品类:包括文具、办公用品、体育用品等。
2. 按照商品用途分类(1)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洗发水等。
(2)节日礼品:如月饼、粽子、年货等。
(3)季节性商品:如夏季的防晒霜、冬季的保暖内衣等。
3. 按照商品品牌分类(1)国内品牌:如华为、美的、蒙牛等。
(2)国际品牌:如可口可乐、宝洁、苹果等。
二、商品管理方法1. 商品陈列管理(1)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确保商品新鲜度。
(2)根据商品属性和用途进行合理分区,方便顾客选购。
(3)采用有吸引力的陈列方式,提高商品展示效果。
2. 商品库存管理(1)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2)根据销售情况,合理调整库存,避免积压和断货。
(3)对滞销商品进行促销,提高库存周转率。
3. 商品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商品验收制度,确保进货商品质量。
(2)加强商品在库养护,防止商品损坏、变质。
(3)定期对商品进行抽检,确保销售商品质量。
4. 商品价格管理(1)制定合理的商品定价策略,确保价格竞争力。
(2)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商品价格。
(3)对促销商品进行价格优惠,吸引顾客购买。
5. 商品促销管理(1)策划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提高商品销售额。
(2)合理分配促销资源,确保促销效果最大化。
(3)评估促销活动效果,不断优化促销策略。
三、商品分类细化与优化1. 细分市场,满足不同顾客需求(1)针对不同年龄层、性别、消费能力的顾客,对商品进行更精细的分类。
(2)关注特殊人群需求,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提供专门的商品分类。
2. 跨界融合,创新商品分类(1)结合时尚潮流,推出跨界商品组合,如运动与时尚结合的服装区。
商品管理规范

商品管理规范一、引言商品管理是指对企业的商品进行有效的分类、组织、监控和控制的过程。
良好的商品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商品管理的标准格式,包括商品分类、库存管理、采购和销售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二、商品分类1. 商品分类的目的商品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商品,方便企业进行库存管理、采购和销售等工作。
商品分类应该根据商品的特性、用途、品牌等因素进行划分。
2. 商品分类的原则(1)特性原则:将商品按照其特性进行分类,如食品、服装、电子产品等。
(2)用途原则:将商品按照其用途进行分类,如日常用品、办公用品、工业用品等。
(3)品牌原则:将商品按照其品牌进行分类,如苹果、三星、华为等。
3. 商品分类的标准格式(1)商品分类编号:每个商品分类都应该有一个唯一的编号,方便对商品进行标识和管理。
(2)商品分类名称:每个商品分类都应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名称,便于员工和客户理解和识别。
(3)商品分类描述:对每个商品分类进行简要的描述,包括该分类的特点、特性等。
三、库存管理1. 库存管理的目的库存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能够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
良好的库存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2. 库存管理的原则(1)安全库存原则: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预测,确定合理的安全库存水平,以应对突发的需求和供应波动。
(2)先进先出原则:对于具有保质期的商品,应该优先出库最早入库的商品,以确保库存商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3)定期盘点原则: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核对实际库存与系统库存的差异,并及时调整和纠正。
3. 库存管理的标准格式(1)库存编号:每个库存商品都应该有一个唯一的编号,方便对库存进行标识和管理。
(2)库存商品名称:每个库存商品都应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名称,便于员工和客户理解和识别。
(3)库存数量:记录每个库存商品的实际数量,以便及时进行补货和调整。
商品ABC分类管理规范

商品ABC分类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商品分类是商业运营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的库存管理、销售分析以及供应链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商品分类管理,提高运营效率,本文制定了商品ABC分类管理规范。
二、目标1. 建立科学合理的商品分类体系,便于库存管理和销售分析。
2. 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
3. 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便性。
三、商品分类体系1. 商品分类原则(1) 根据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量,将商品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2) 根据商品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将商品划分为A、B、C三个等级。
(3) 根据商品的特性和用途,将商品划分为不同的品类。
2. 商品分类等级(1) A类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高,具有重要性和紧急程度,需要高度关注和管理。
(2) B类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居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需要适度关注和管理。
(3) C类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较低,具有较低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需要较低程度的关注和管理。
3. 商品分类品类(1) 根据商品的特性和用途,将商品划分为不同的品类,如食品、家居、电子产品等。
(2) 每一个品类内部可以再进行子分类,以满足更精细化的管理需求。
四、商品分类管理流程1. 数据采集(1) 采集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量数据,可以通过销售系统或者POS系统获取。
(2) 采集商品的特性和用途信息,可以通过产品管理系统或者供应链管理系统获取。
2. 数据分析(1) 根据采集到的销售额和销售量数据,计算每一个商品的销售额占比和销售量占比。
(2) 根据销售额和销售量占比,将商品进行ABC分类,确定每一个商品的分类等级。
(3) 根据商品的特性和用途信息,将商品进行品类分类。
3. 分类管理(1) 对于A类商品,加强库存管理和销售预测,确保库存充足且及时补充。
(2) 对于B类商品,进行适度的库存管理和销售分析,平衡库存成本和销售需求。
(3) 对于C类商品,进行简单的库存管理,确保库存无非多占用资源。
百货仓储服务中的货物分类与分拣技术

百货仓储服务中的货物分类与分拣技术在百货仓储服务中,货物分类与分拣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能够帮助仓库管理人员高效地组织各类商品,提高仓储效率,还能够确保顾客能及时获得所需商品。
本文将详细介绍百货仓储服务中的货物分类与分拣技术,包括货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用的分拣技术。
一、货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货物分类是指根据商品的特征、用途和销售需求等因素,将各类商品分为不同的类别。
货物分类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物理特征原则:根据商品的物理特征,如尺寸、重量、形状等,将商品进行分类。
例如,将小件商品和大件商品进行分开存放,以便于更好地管理和组织。
2. 材质原则:根据商品的材质,将商品进行分类。
例如,将纺织品、食品、化妆品等不同材质的商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 功能原则:根据商品的功能,将商品进行分类。
例如,将日用品、电子产品、家具等根据其功能性特点进行分类。
货物分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ABC分类法:按照商品的销售量、价值和重要性等指标,将商品分为A、B、C三个等级。
A类商品销售量和价值高,B类商品次之,C类商品销售量和价值较低。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仓库管理人员更好地管理和优化库存。
2. 按照销售需求分类:根据商品的销售需求,将商品分为热销商品和滞销商品。
热销商品需求量大,滞销商品需求量小。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仓库管理人员优先安排热销商品的存放和分拣,提高仓储效率。
3. 按照商品特征分类:根据商品的特征和用途,将商品进行分类。
例如,将易碎商品、冷藏商品、有毒商品等进行特殊处理,确保其安全性。
二、分拣技术分拣技术是指将已分类的商品按照订单要求进行整理和分配的过程。
在百货仓储服务中,常用的分拣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 手动分拣:这是一种传统的分拣技术,仓库员工根据订单要求,手动从货架上选取相应的商品,并放置在包装箱中。
虽然这种技术简单易行,但相对效率较低。
2. 人工辅助分拣:为了提高分拣效率,仓库可以配备一些辅助设备,如传送带、提升机等,帮助仓库员工更快地将商品送达指定位置。
商品归类六大原则是什么

商品归类六大原则是什么
一般来说,无论便利店的组织或规模如何,商品的分类通常可以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
1.大分类原则
大分类通常按商品的特性来划分,在一个便利店中,大分类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10个,这样比较容易管理(在店内编码时,大分类的划分一般只给一位数)。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蔬菜、化妆品、调味品、生活用品都属于大分类。
2.中分类原则
中分类的原则可以按照功能、用途来划分,也可按商品的制造方法,或商品的产地等特性来定,按商品的功能、用途划分。
如在杂货类这个大分类中,可区分出家庭用品的中分类,使顾客在选购时,只要从家庭用品这个功能、用途来寻找,即可轻易找到。
按商品的制造方法划分。
有些商品的用途并不完全一样,统一按功能、用途划分有难度,就可按商品的制造方法划分。
比如“奶制品”,作为中分类,奶糖、奶酪、奶茶、奶片等就可以归类在这里。
按商品的产地来划分。
比如可根据商业圈内顾客的喜好,设置了“进口商品”这个中分类,那么所有国外进口的商品就可都收集在这个中分类中了。
在便利店中,商品分类可以依次遵循以上原则,即先按商品的功能,用途划分,再按
商品的制造方法划分,最后按商品的产地划分来进行分类管理。
3、小分类原则
小分类的分类原则,按照中分类的分类办法,再进行细分。
分类依据可以是:功能用途,规格包装形状,商品口味等。
上述商品分类原则可作为便利店商品分类时的参考。
作好便利店的商品分类,最重要的是根据市场购买需要和商店的实际情况,编制出适合于自身的分类系统。
比如:如蔬菜是一个大分类,芹菜是一种中分类,西芹、药芹和水芹就是它的小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一、复习回顾:商品的使用价值分为几种使用价值?
二、课程引入:超市里的商品是不是全部堆在一起的,有没进行分类的?
三、讲授新课
1、商品分类的定义:
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根据商品的属性或特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将商品划分成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品类或品目,以及品种、花色、规格等。
门类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共性对商品总的分门别类,属最高类别,我国商品有23个门类。
大类是按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行业来划分的,我国商品在门类的基础上分87个大类。
中类是指商品种类,是若干具有共同性质或特征的商品总称,它包括若干商品品种,如针棉织品
小类是根据商品的某些特点和性质进一步划分的,如针织外衣等。
商品的品种是按商品的性质、成分等特征来划分是指具体商品名称,如运动衣等。
商品的细目是对商品品种的详细区分,包括花色、规格等,如170/95A运动衣
国家标准GB7635-87《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
A农、林、牧、渔业产品
01 农业产品
02 营林产品
03 人工饲养动物和捕猎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04 渔业产品
05 观赏植物
06 其它农、林、牧、渔业产品
B矿产品及竹、木采伐产品
07 煤、石油和天然气
08 黑色金属矿采选产品
09 有色金属矿采选产品
10 非金属矿采选产品
11 木、竹采伐产品
2、商品分类的作用
通过商品分类,可以将成千上万种商品在生产、交换、流通中,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条理化、系统化,以实现商品使用的合理化和流通管理的现代化。
因此,商品分类对发展生产,促进流通,满足消费,提高现代管理水平等有着重要作用。
1)商品科学分类是深入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和准确认识、评价商品质量的重要方
法,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商品科学分类是合理组织商品生产和流通,提高商业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的
重要手段
3)商品科学分类是合理编商品目录的前提,是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重要
基础工程。
4)商品科学分类有利于国际经济信息资源共享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5)商品科学分类有利于商品教学工作和商业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商品分类的原则:
(1)科学原则
科学原则就是要选择商品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2)系统原则
系统原则就是将选定的事物、概念的属性和特征按一定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并形成一套合理的科学分类体系。
(3)可扩延原则
可扩延原则通常应设置收容类目,以便保证增加新的事物或概念时不至于打乱已建立的分类体系,同时也可为下级信息管理系统在本分类体系基础上进行扩延细化创造条件。
(4)兼容原则
兼容原则即要与有关标准协调一致,并要求分类体系能兼容并蓄地将总体范围的商品全部包含进去。
(5)综合使用原则
综合使用原则即在满足系统总任务、总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系统内各有关单位的实际需要。
4、商品分类的基本方法
商品分类方法基本上有两种: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线分类法也称层级分类法,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选定的属性或特征作为划分基准或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一般为4层,大类、中类、小类、细类。
线分类法的特征:
同层是并列关系,上下层是归属关系,线分类法是商品分类中常用的分类方法由于构架原因、补充新目录困难,结构柔性差。
所以,采用线分类法编制商品分类目录时,必须预先留有足够的后备容量。
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性好,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既对手工处理有好的适应性,又便于计算机处理
缺点:结构弹性差、分类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
面分类法(平等分类法)
将似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根据其本身固有的属性或特征,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都包含一组类目。
将某个面中的一种类目与另一个面的一种类目组合在一起,即组成一个复合类目。
面分类法的特征
一般都将面分类法作为线分类法的辅助或补充,用面分类法对商品进行分类,必须符合其结构特点的两条原则。
(1)、一个面的分类标志概念,在不同的面里不应该互相交叉,更不能含糊和重复,以保证标志概念的唯一性和独立性。
(2)、建立分类体系时,一个特定的面应该占有严格的固定位置。
优点:结构弹性好,适应性强,适用于计算机管理
缺点:整体逻辑性强,传统上不习惯采用,组配结构太复杂。
四、课堂练习:P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