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组织经营业务的相关历史知识.pptx
合集下载
《传媒行业资料分析》课件

3 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
探索当前和未来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数字化转型和内容互动化。
2. 传媒行业的主要业务
电视广播
探索电视广播行业 的现状和趋势。
宣传广告
了解广告业在传媒 行业中的重要性和 影响。
印刷物发布
介绍印刷物发布业 务和其在数字化时 代的挑战。
网络媒体
深入了解网络媒体 的崛起和在传媒行 业中的地位。
3. 传媒行业的市场分析
1 市场规模
分析传媒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
2 行业竞争
了解传媒行业内各主要竞争对手和其策略。
3 市场份额
探讨传媒行业各业务板块的市场份额和发展潜力。
4. 传媒行业的运营模式
营销模式
探索传媒行业中常用的营销模式和策略。
广告模式
了解传媒行业广告模式的演变和应用。
付费模式
分析传媒行业中的付费订阅模式和其优势。
《传媒行业资料分析》 PPT课件
传媒行业的发展正迅速崛起,本课件将带您了解传媒行业的概述、发展历程、 市场分析、运营模式、监管环境、技术发展以及未来趋势。快来一起探索这 个令人兴奋的领域吧!
1. 介绍
1 传媒行业的概述
了解传媒行业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2 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
追溯传媒行业从传统媒体到现代多媒体的发展历程。
探索大数据技术对传媒行业的影响和创新。
3
AR/VR技术
了解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在传媒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4
云计算技术
分析云计算技术在传媒行业中的优势和挑战。
7. 传媒行业的未来趋势
内容互动化
探讨内容互动化对传媒行业的影响和发展。
移动端应用
了解移动端应用在传媒行业中的趋势和机会。
探索当前和未来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数字化转型和内容互动化。
2. 传媒行业的主要业务
电视广播
探索电视广播行业 的现状和趋势。
宣传广告
了解广告业在传媒 行业中的重要性和 影响。
印刷物发布
介绍印刷物发布业 务和其在数字化时 代的挑战。
网络媒体
深入了解网络媒体 的崛起和在传媒行 业中的地位。
3. 传媒行业的市场分析
1 市场规模
分析传媒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
2 行业竞争
了解传媒行业内各主要竞争对手和其策略。
3 市场份额
探讨传媒行业各业务板块的市场份额和发展潜力。
4. 传媒行业的运营模式
营销模式
探索传媒行业中常用的营销模式和策略。
广告模式
了解传媒行业广告模式的演变和应用。
付费模式
分析传媒行业中的付费订阅模式和其优势。
《传媒行业资料分析》 PPT课件
传媒行业的发展正迅速崛起,本课件将带您了解传媒行业的概述、发展历程、 市场分析、运营模式、监管环境、技术发展以及未来趋势。快来一起探索这 个令人兴奋的领域吧!
1. 介绍
1 传媒行业的概述
了解传媒行业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2 传媒行业的发展历程
追溯传媒行业从传统媒体到现代多媒体的发展历程。
探索大数据技术对传媒行业的影响和创新。
3
AR/VR技术
了解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在传媒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4
云计算技术
分析云计算技术在传媒行业中的优势和挑战。
7. 传媒行业的未来趋势
内容互动化
探讨内容互动化对传媒行业的影响和发展。
移动端应用
了解移动端应用在传媒行业中的趋势和机会。
大众传媒的历史作用与影视业的发展PPT课件( 45页)

新文化运动期间
报刊
影视 网络
如何评价西人办报?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
时 辛亥革命时期 间
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间
中国共产党
针锋相对的斗争
国民党
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间
中国共产党
针锋相对的斗争
国民党
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间
《人民日报》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
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 家电视台, 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 诞生.
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地也建成了地方性电视台,但全国也只 不过十几家。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的电视事业发展缓慢,尤其是文化大 革命的影响,使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由黑白向彩色电视、有线电 视和卫星电视发展。目前已进入数字电视时代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
获取信息
互联网害处: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 潜在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 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 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7.2第二课 传媒的行程》PPT课件 (4)

播设施。 第三类传媒,无论是信息的发出者还是接受者, 都必须借助传播设施。这类传媒包括电话,唱片, 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讯,等等。
人类信息传播过程中,先后出现
了三类传播媒介
• 第一类传媒,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主 要指人类的口语,也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身 体语言。口语与体语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最早的信 息交流。 第二类传媒,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 在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中,信息的接受者都要靠感
官接受信息,信息的发出者则开始使用一定的传
• 2.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使青少 年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 3. 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
• 4.拓展青少年的知识面
课后 补充
大
亲身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时代--文字 书写时代—口印语刷传传播播时代--电子传 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
媒介传播
众 书写媒介
电子媒介
传
媒 的
手 写
印
有
刷
线
电
无 线 电
电子印刷整合媒介
• (3)网络的影响。
• 大众传媒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
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其主要作用有:
文化传承、舆论监督、娱乐休闲等。
• 总之, • 大众传媒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 1.大众传媒是传递 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体,
•
包杂括志 互联网、
书、 籍
电视 、
、
报纸 、_广播
。
• 2. 造纸术 和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课前 须知
1.什么叫传播媒体
2.传媒的发展历程 传媒:
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或媒介.
1.传媒的发展过程1:
人类信息传播过程中,先后出现
了三类传播媒介
• 第一类传媒,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主 要指人类的口语,也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身 体语言。口语与体语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最早的信 息交流。 第二类传媒,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 在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中,信息的接受者都要靠感
官接受信息,信息的发出者则开始使用一定的传
• 2.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使青少 年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 3. 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
• 4.拓展青少年的知识面
课后 补充
大
亲身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时代--文字 书写时代—口印语刷传传播播时代--电子传 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
媒介传播
众 书写媒介
电子媒介
传
媒 的
手 写
印
有
刷
线
电
无 线 电
电子印刷整合媒介
• (3)网络的影响。
• 大众传媒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
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其主要作用有:
文化传承、舆论监督、娱乐休闲等。
• 总之, • 大众传媒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 1.大众传媒是传递 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体,
•
包杂括志 互联网、
书、 籍
电视 、
、
报纸 、_广播
。
• 2. 造纸术 和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课前 须知
1.什么叫传播媒体
2.传媒的发展历程 传媒:
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或媒介.
1.传媒的发展过程1:
大众传媒的发展ppt文档

大众传媒的发展
教材整理 1
报刊业的发展
1.出现
1840 年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创办报刊。他们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期
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影响较大的有《中国丛报》 《北华捷报》等。
2.发展——新中国成立前
(1)概况
①19 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等城市陆续出现由中国人充当编辑和主笔的报刊,最
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史料二 1912 年,孙中山感叹道:“此次革命事业, “而卒观成于今日者,
数十年间屡仆屡起,而卒观成于今日者,实报纸鼓吹 实报纸鼓吹之力”是孙
之力。”
中山所言之主旨。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提示】 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目的:舆论宣 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主导宣传
上海
2.电影事业发展概况 (1)开始:1905 年,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京剧《定军山》 。 (2)发展成熟 ①时间:20 世纪 20 年代。 ②表现:中国首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渔光曲》 ;此后,反映抗日战争的优 秀影片不断出现,大批编剧、导演和演员也发展成长起来。 (3)飞速发展 ①时间:新中国成立后。 ②内容特点:工农兵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被大量搬上银屏。 ③代表作品: 《渡江侦察记》 《林则徐》 《祝福》 《大闹天宫》 《李双双》等。
商业化
教材整理 3 互联网的崛起 1.兴起 (1)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2)2008 年 2 月,中国网民人数居全球首位,中国成为互联网使用大国。 2.特点 集报刊、广播、电视三者的优势于一体,使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迅速实现。 3.影响 互联网的崛起,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娱乐方式。
教材整理 1
报刊业的发展
1.出现
1840 年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创办报刊。他们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期
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影响较大的有《中国丛报》 《北华捷报》等。
2.发展——新中国成立前
(1)概况
①19 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等城市陆续出现由中国人充当编辑和主笔的报刊,最
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史料二 1912 年,孙中山感叹道:“此次革命事业, “而卒观成于今日者,
数十年间屡仆屡起,而卒观成于今日者,实报纸鼓吹 实报纸鼓吹之力”是孙
之力。”
中山所言之主旨。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提示】 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目的:舆论宣 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主导宣传
上海
2.电影事业发展概况 (1)开始:1905 年,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京剧《定军山》 。 (2)发展成熟 ①时间:20 世纪 20 年代。 ②表现:中国首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渔光曲》 ;此后,反映抗日战争的优 秀影片不断出现,大批编剧、导演和演员也发展成长起来。 (3)飞速发展 ①时间:新中国成立后。 ②内容特点:工农兵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被大量搬上银屏。 ③代表作品: 《渡江侦察记》 《林则徐》 《祝福》 《大闹天宫》 《李双双》等。
商业化
教材整理 3 互联网的崛起 1.兴起 (1)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2)2008 年 2 月,中国网民人数居全球首位,中国成为互联网使用大国。 2.特点 集报刊、广播、电视三者的优势于一体,使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迅速实现。 3.影响 互联网的崛起,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娱乐方式。
第16课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ppt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 中国报刊业的形成阶段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世界上第一家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文新报》}
外文: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 1833年 《东西洋每月统记传》
1872年 《申报》 我国的报刊业逐步形成了。
材料二
电视质量提高
黑白小电视到大屏 幕高清晰度
由什么电视到 彩色电视以及液晶
什么电视? 电视。
电视逐渐普及原因:
电视逐渐普及原因:
1、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 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 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4、电视的优点: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具有可视性、
成
每月统记传》《申报》,1873年艾小梅的《昭 文新报》为国人最早在境内创办的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发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 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 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新华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谭鑫培在电影《定军山》
中的剧照
1905年7月,中国人 首次尝试拍摄影片。拍片 是北京丰泰照相馆进行的。 这年是谭鑫培的60寿辰。 他扮演黄忠,表演精湛。 谭鑫培是京剧界承前启后 的大宗师,他创立的“谭 派”对老生行甚至整个京 剧艺术的发展都起到重要 作用。当时谭鑫培的表演 艺术以达炉火纯青的境界, “京城无腔不学谭”。可 惜这部电影今已不存。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 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到2000年的8 725种。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传媒经济学基础精选PPT

• 补充阅读:
– 《传媒经济学-信息传播的12种新趋势》,肯.多科特著, 何训、徐继华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 《免费的午餐——通俗易懂的经济学》,戴维.史密斯著, 莫竹岑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 《走进经济学》,熊秉元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 《经济学的童话》,余斌著,东方出版社,2008年
– 《经济学原理》(精华版),马歇尔著,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9
– 《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多种译本)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经济学是什么?
• 中国古代即有“经世济民”的说法,
如《晋书·殷浩传简文(司马昱)答 书》:“足下沈识淹长,思综通练, 起而明之,足以经济。”如今仍有不 少学者认为经济学为经邦济世的学问
• 能够用经济学的语言和眼光,分析媒介领
域的活动和决策
• 为后续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战略管理、
新媒体管理等领域的学习打好基础
• 对有志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学生而言,学
习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也可为以后接触专 业新闻工作打好基础
精选ppt课件最新
7
教材与参考资料
• 教材:《媒介经济学—经济学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中的
• 经济(Economy)源于希腊文
o’ikonomia ,意为家计管理,而“经 济学”这一翻译最早源于日本学者神 田孝平(1830-1898)
• 然而,“经世济民”的说法,不足以
诠释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内涵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经济学是什么?
•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
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 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 换句话说,经济学是一门探讨“选择”的科学 – 若社会不存在稀缺,所有商品可以无限量地生产,且
– 《传媒经济学-信息传播的12种新趋势》,肯.多科特著, 何训、徐继华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 《免费的午餐——通俗易懂的经济学》,戴维.史密斯著, 莫竹岑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 《走进经济学》,熊秉元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 《经济学的童话》,余斌著,东方出版社,2008年
– 《经济学原理》(精华版),马歇尔著,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9
– 《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多种译本)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经济学是什么?
• 中国古代即有“经世济民”的说法,
如《晋书·殷浩传简文(司马昱)答 书》:“足下沈识淹长,思综通练, 起而明之,足以经济。”如今仍有不 少学者认为经济学为经邦济世的学问
• 能够用经济学的语言和眼光,分析媒介领
域的活动和决策
• 为后续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战略管理、
新媒体管理等领域的学习打好基础
• 对有志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学生而言,学
习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也可为以后接触专 业新闻工作打好基础
精选ppt课件最新
7
教材与参考资料
• 教材:《媒介经济学—经济学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中的
• 经济(Economy)源于希腊文
o’ikonomia ,意为家计管理,而“经 济学”这一翻译最早源于日本学者神 田孝平(1830-1898)
• 然而,“经世济民”的说法,不足以
诠释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内涵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经济学是什么?
•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
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 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 换句话说,经济学是一门探讨“选择”的科学 – 若社会不存在稀缺,所有商品可以无限量地生产,且
《传媒经营与管理》课件

传媒经营与管理的核心概念
媒体策划
根据市场需求和媒体特点,制定有效的媒体 传播策略和计划。
媒体品牌建设
通过品牌定位、品牌形象设计等方式,提升 媒体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媒体市场营销
利用市场调查、目标市场定位等方式,制定 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和计划。
媒体资源管理
合理配置媒体资源,提高媒体经营效率和管 理水平。
传媒产品创新是推动媒体行业发展的 重要动力,有助于提高媒体的核心竞 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
传媒产品创新可以通过引入新技术、 拓展新业务、开发新产品等方式实现 ,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建 立创新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鼓励创 新思维和实践。
04 传媒营销策略
传媒营销概述
传媒营销的定义
传媒市场竞争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
对竞争对手的传媒产品和服务进行分析,了 解其市场占有率、产品特点、营销策略等, 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市场占有率分析
对传媒市场的整体规模和各家媒体的市场占有率进 行分析,了解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优劣势。
营销策略分析
对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了解其广 告宣传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等,从而 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传媒经营与管理》ppt课 件
目录
• 传媒经营与管理概述 • 传媒市场分析 • 传媒产品策划与开发 • 传媒营销策略 • 传媒组织与管理 • 传媒法律法规与伦理
01 传媒经营与管理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传媒经营与管理是指利用媒体工具进行信息传播、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经营 活动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特点
02 传媒市场分析
传媒市场概述
传媒市场的定义
传媒市场是指传媒产品和服务进行交 换和交易的场所,包括报纸、杂志、 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形式。
高二历史必修课件大众传媒的变迁

文字记载
随着文字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使用书写方式记录和传播信息。古代文明如 埃及、希腊、罗马等都有发达的书写系统,为信息的长久保存和广泛传播奠定 了基础。
印刷术对传媒的推动
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明是传媒史上的重要里程 碑。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和欧洲的印刷 机都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复制速度和 数量,推动了信息的广泛传播。
广播影视的崛起
广播的兴起
20世纪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使得广播成为可能,随后广 播逐渐普及并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
电影的出现与发展
电影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广泛 关注。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逐渐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 到彩色,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电视的普及
20世纪中后期,电视逐渐进入家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节目的丰富多样为观众提供了更 多的娱乐选择和信息来源。
特点
大众传媒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 面广、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特 点,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 响。
大众传媒的历史发展
古代传媒
在古代,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烽火传递等方式进行信息传播,这些方式具有很 大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
近代传媒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报纸的出现,大众传媒开始形成。19世纪电报、电话的发明以及无 线电报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速度大大加快。20世纪电视的出现和互联网的兴起,更是 让大众传媒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融合
01
02
03
04
新媒体的优势
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信息 量大。
传统媒体的困境
受众流失、广告收入下降、传 播方式受限。
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新旧媒体相互借鉴,优势互补 ,实现共赢。
随着文字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使用书写方式记录和传播信息。古代文明如 埃及、希腊、罗马等都有发达的书写系统,为信息的长久保存和广泛传播奠定 了基础。
印刷术对传媒的推动
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明是传媒史上的重要里程 碑。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和欧洲的印刷 机都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复制速度和 数量,推动了信息的广泛传播。
广播影视的崛起
广播的兴起
20世纪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使得广播成为可能,随后广 播逐渐普及并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
电影的出现与发展
电影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广泛 关注。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逐渐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 到彩色,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电视的普及
20世纪中后期,电视逐渐进入家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节目的丰富多样为观众提供了更 多的娱乐选择和信息来源。
特点
大众传媒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 面广、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特 点,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 响。
大众传媒的历史发展
古代传媒
在古代,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烽火传递等方式进行信息传播,这些方式具有很 大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
近代传媒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报纸的出现,大众传媒开始形成。19世纪电报、电话的发明以及无 线电报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速度大大加快。20世纪电视的出现和互联网的兴起,更是 让大众传媒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融合
01
02
03
04
新媒体的优势
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信息 量大。
传统媒体的困境
受众流失、广告收入下降、传 播方式受限。
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新旧媒体相互借鉴,优势互补 ,实现共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程:
一、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实现经济国有化,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此前新中国经济领域主导体制?)。
——对传媒经营业务带来极大冲击:
(一)计划经济下事业单位体制:所需资金、 物资等,由国家按计划拨付——消除经济 上的压力与动力。
(二)计划经济下国民经济各行业“产、 供、销”都由国家统一调配——“销” 不由市场调节——传媒的广告功能萎缩 殆尽。(经营业务)
——重点开展广告业务。
案例
二,88——92年:多种经营为特色
1988,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报社、期刊 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 法》:从88.4.1起,“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可 以根据有关规定和本身的条件,发挥其联系面广 以及信息、人才、技术、知识、设备器材等方面 的优势,开展国家政策允许的、与本身业务有关 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
一,1979年初——88年:事业单 位 企业化管理。
起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背景:
国家指导工作需要、社会信息需求 量大、自身需要——需要传媒业发 展——传媒资金等资源紧缺;同时, 内部有恢复经营业务 盈利冲动。
——1979年初,财政部批准了人民日报社等
单位申请。“按照当时的有关政策,报社属于 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变,但可以从事一定的经营 活动,经营所得的一部分可以用于增加职工的 收入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可以用于改善 报社的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
第六讲 传媒组织经营业务的相 关历史知识
一、案例:《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功
(确立现代传媒业 经营业务 模式)
二、建国后中国传媒组织经营业务发展 历程
三、建国前中国民族报业的经营、管理 业务
一、《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 功
1833.9.3, 本杰明·戴,纽 约,《太阳报》,成功。
——世界范围内的“便士报运动”。
经济发展,广告投放量增大。
《太阳报》成功的意义:
1、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时代的开端。 2、名副其实的传媒产业化运作的开端。 3、现代传媒业的开端。
1、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时代的开端。
之前:政党报刊时代
——受众—政党成员、少数外围群众。(精
英)
价格——工人周薪(——不是给工人看的) 内容——政党纲领宣传
低价,1便士(1美分,美元最小分值) ,大部分 人能接受;
对经销商折扣,33%(美国传统); 可退报;?
街头零售。(之前 订阅)
广告:
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为 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 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
印刷: 重视引进新设备。
3、现代传媒业的开端
当前运作模式:采编(内容定位)、经营等方面基 本无变化。
(3)受众定位。
发刊词: “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 纸,……”
——政党成员及外围群众—向精英办报—政治目的。
(4)内容定位,含大量黄色新闻,简短、通俗、不少
带有故事情节,新闻史学者称“故事新闻”。
*(5)确立了现代传媒产业经营业务的 运作模式(发行、广告、印刷)。 发行:
第二阶段:49.12.17——56年社会主义计划 经济体制改造完成:传媒组织经营业务有 所变化与发展
到1956年夭折
历程:
一、49.12.17—26,全国报纸经理会 议——传媒经营业务开始变化标志:
精神:
1、全国一切公私营报纸的经营,必须采取与贯彻企业 化方针;
2、公营报纸必须把报社真正作为生产事业来经营,逐 步实行经济核算制;
“多种经营办”
“报社、期刊社经主管机关批准,可以结 合本身业务和社会需要,举办经济实体 (如造纸厂、印刷厂等)。”
二、建国后中国传媒组织经营 业务发展历程
分4阶段,时间分界点:
49.12.17,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召开; 56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造完成; 1979年初。
第一阶段:49.10.1—12.17 :建国前模式的 延续
传媒业量的结构等有所变化(没收、新增等) , 但未有新的经营业务模式。(党的、其它部分)
英:《每日电讯》 日:《每日新闻》、《朝日新闻》、
《读卖新闻》 中:《申报》、《新闻报》
《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功的背景:
(美国)传媒业所处环境宽松;(1791年国会通
过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 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
工业革命——物质、技术条件;
大众 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 ——市场需 求;
二、57年反右开始,产业属性进一步被 抑制。
三、1979年初 之前,传媒经营业务仅剩: 以厂养报(印刷厂)、少量广告(书籍电影等)。
67.7.29,《人民日报》广告科电话从版面消失;70.1.19, 刊登最后三条工业广告。
第四阶段:1979年初至今:传媒经营业 务逐步走上正轨并日益繁荣
据特色分3阶段:
3、条件较好的公营报纸应争取全部或大部自给,条件 较差者亦应在政府定期定额的补贴下,争取最大可能的 自给;
4、发行上邮发合一;(经营业务) 5、多登有益广告。 (经营业务)
二、“1950年前后,北京、上海等83家 广播电台和《北京日报》、《解放日 报》、《文汇报》等253家报社相继恢复 和开设广告经营,但强调广告须“政策性、思想性、真实性、
艺术性”的特点,要“为生产、为消费、为商品流通、为美化市容”服务。”
三、50.9,中宣部:“企业化经营报纸的 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可以实现的。”
四、 51年,津、京传媒广告收入大增,经 费全部自给、且上缴部分利润。
五、此后平稳发展(到56年夭折) 。
第三阶段:56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造 完成——1979年初:传媒经营业务极度萎 缩
现在:
受众—
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 起的报纸,……”。
2、名副其实的传媒产业化运作 的开端。
(1)产业属性被社会重视、产业身 份被确立的开始。* (“能挣大钱”)
(2)确立传媒产业基本赢利模式: 二次销售。
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 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 同时提供有利的 广告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