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天下第一楼(精品获奖教案)

18天下第一楼(精品获奖教案)
18天下第一楼(精品获奖教案)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不能)

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文章背景

作者简介:何冀平(1951-),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背景资料: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业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违人愿,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目标导学二: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上述情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德的衰落原因的认识。

明确:修鼎新的一句话“一个人干,八个人拆”是对上述情节最好的概括。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

手,这比坐吃山空的后果更加严重;罗大头是烤鸭一把手,克五又知道他藏着烟土,这无疑是罗大头将要出事的信号。且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离去,这对于“福聚德”无疑是有打击力的;此外,连小伙计都不成器。种种迹象,几乎都指向“福聚德”即将衰落。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说,这是勤劳务实的人与东家少爷、克五这样混吃混喝的人的矛盾,是平民与欺压平民的官僚之间的矛盾。这矛盾,才是“福聚德”真正衰落的原因。

目标导学三:把握文本语言特征,理解含义深刻语句

1.本文语言十分具有方言特色,甚至有些方言运用比较低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

明确:如王子西说:“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心里窝着口气”,一个“窝”字将方言特征凸显无疑;又如卢孟实骂小伙计时说“瞎话!”“下作的东西”,这里不仅方言味十足,且显得比较低俗。但是,呈现出这样的语言特征是比较必要的。首先,作者选取的是北京的“福聚德”,倘若不用方言,便失了京味。其次,话剧所表现的是真实,“福聚德”绝不是一个雅文化的聚集地,文中的语言正是当地真实的语言,还原场景语言最真实的特征,而也正是以方言表现其真实性,才将话剧中的诸多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提示】

话剧要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因此,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练,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教师宜引导学生关注话剧的这一语言特征。

2.文中用语简单明了,符合真实生活,但也有不少语言含义深刻,请你找出几句,并做简要分析。

(1)克五: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

分析:“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来呢?这明显是个反讽的句子。作者看似在这里只是说克五一人,事实上是讽刺了一大批欺软怕硬的人,他们占着自己有一丁点地位就欺压朴实善良的民众,而面对恶势力,却又谄媚地陪着笑脸。

(2)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分析:卢孟实骂小伙计,是想伙计们能争口气,即使社会地位低下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成顺将喜事办得有面子,也是为了维护尊严,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目标导学四: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人物出场极多,但是许多人都给了我们十分鲜明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的个性化刻画,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挑选出几个你喜欢的人物,分析其人物形象。

【卢孟实形象】

分析:卢孟实在未出场时就通过王子西等人的评价,“咬牙跺脚地干”,侧面表现出他是一个务实勤劳的人。卢孟实一经出场,便不屑于与克五这样的游手好闲之辈打交道,且将事情安排得妥帖,这就说明卢孟实是个精明能干的人。训斥伙计,赏成顺,让成顺体面一点,又表现了一个劳动者的自尊,他不仅关心着自己的自尊,同时也关注着伙计们的自尊。而与罗大头的对话中,又体现了他是个不固执的人,对陈腐该改的规矩力图改之。不过,从他对待罗大头过程中,又能见其刚直的性格。这与后来东家二少爷出场时似有所矛盾,对待这位东家二少爷,卢孟实依然要陪着笑,这是这个时代阶级之分下朴实劳动人民的悲剧。

总结: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不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

【罗大头形象】

分析:罗大头是福聚德的烤鸭师傅,从“别忘了你们当初怎么把我请回来的”一语中,可以看出罗大头的技艺精湛,是店里的“顶梁柱”之一,但是他固执,不变通,如强调不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8.天下第一楼(节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8.天下第一楼(节选) ◇教材分析◇ 《天下第一楼》是当代话剧的杰出代表,讲述了老北京“福聚德”烤鸭店里发生的故事,几十载悲欢离合,世事变迁,烤鸭店的演变过程也伴随着主人公的命运经历了兴衰荣辱。课文节选部分正是福聚德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暗含了福聚德衰败的原因,各个矛盾也由此凸显。作者笔下展示了浓郁的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2.认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掌握卢孟实等人的性格特征。 3.鉴赏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感受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诵读课文,学生自主梳理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抓住台词和舞台说明,品味语言和人物形象。 3.搜集、整理背景资料,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唤起学生的集体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梳理主要情节,掌握文本戏剧冲突。(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2.难点:理解文章蕴含的主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参加文明班级的评比,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评比上文明班级吗?(不能) 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失败的结局。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去更加深刻地感受这个道理。 二、预习检测 (一)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鼎.盛(dǐng)幌.子(huǎng)怯懦.(nuò) 忌讳.(huì) 拾掇.(duo) 捣.蛋(dǎo) 2.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 搭济:帮人脱离困难。 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穿的服装。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二)了解作者

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教学目标】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 3.品味京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含义的台词。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教学重难点】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 3.品味京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含义的台词。 【教学方法】 自主互助学习、主题阅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找同学背诵崔颢的《黄鹤楼》。黄鹤楼因崔颢的这首诗而闻名天下,被称为“天下江山第一楼”。你们知道还有一个“天下第一楼”吗?你们知道这个“天下第一楼”在哪儿吗?是做什么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天下第一楼》(节选),来了解一下发生在“天下第一楼”中的故事。 二、预习检测(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根据预习回答)

1.简介作者。(学生整理交流) 2.概述全剧剧情。 明确:民国初年,北京前门外老字号福聚德烤鸭店的掌柜(老东家)唐德源年事已高,两个儿子又不争气,饭店经营不善。老掌柜去世前,将买卖交给精明强干的同乡卢孟实经营。卢孟实重订店规,调整人员,改良菜式,新建大楼,斡旋于各方势力、各类人物之间,将福聚德的事业推上顶峰。但在东家、官府等的内外逼压、破坏下,卢孟实最终没有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被逼还乡,福聚德也由盛转衰。课文是剧本第三幕的节选。 三、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的戏剧冲突。 (1)本文是一篇________(体裁),以__________为线索,串起了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__________是本剧的主要人物。本剧戏剧冲突此起彼伏,共有五个冲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话剧福聚德卢孟实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骗喝,被卢孟实赶出卢孟实处罚不成器的小伙计,厚赏成顺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高,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唐茂盛借机要钱,强行要走堂头常贵 (2)福聚德由盛转衰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一个人干,八个人拆 2.研读“卢孟实上。他人到中年,衣着华贵,面容丰满,一脸威严”到文章结尾部分。 (1)这一部分有几个冲突,请梳理一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①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骗喝,被卢孟实赶走;②卢孟实处罚不成器的小伙计,厚赏成顺;③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高,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④唐茂盛借机要钱,强行要走堂头常贵。 (2)卢孟实为什么一进店就要喝鸭汤?他的一句评论“欠火”说明了什么?

【语文】2019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上课素材 素材积累 话剧《天下第一楼》于1988年首演,主要剧情是: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卢孟实使“福聚德”东山再起,“福聚德”名噪京师。然而,事违人愿,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上课笔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文章主题,体会剧本的语言韵味和生活气息;明白和谐的含义,培养团结他人、热爱和谐的处事习惯。 感悟语言美。 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创办文明班级吗?(不能)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拖后腿,便会导致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这个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何冀平,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2.生难字词 (1)字音 侦缉.(jī)怯懦 ..(jì huì)打镲.(chǎ) ..(qiè nuò)忌讳 撂.杆(liào) 捣.蛋(dǎo) 幌.子(huǎng) 雕梁画栋.(dòng) (2)词义 【侦缉】侦查缉捕。 【怯懦】胆小怕事。 【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 【拾掇】惩治。 【凄惨】凄凉悲惨。 【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捣蛋】借端生事,无理取闹。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幌子】比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读评结合起来感悟语言特色和人物性格。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高超,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上述情节(见步骤二—2)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交流点拨】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2.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1)克五: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 【交流点拨】“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来呢?这明显是个反讽的句子。作者看似在这里只是说克五一人,事实上是讽刺了一大批欺软怕硬的人,他们仗着自己有一丁点地位就欺压朴实善良的民众,而面对恶势力,却又谄媚地赔着笑脸。 (2)卢孟实: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交流点拨】让成顺将喜事办得有面子,也是为了维护尊严,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3.分析卢孟实形象。 【交流点拨】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不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

(完整版)天下第一楼教案

天下第一楼 教材分析 《天下第一楼》节选自何冀平的同名剧本《天下第一楼》,全剧讲述了老北京一个名叫“福聚德”的烤鸭店里发生的故事,几十载悲欢离合,世事变迁,人事沉浮,烤鸭店也伴随着主人公的命运经历了兴衰荣辱。编剧何冀平笔下展示了浓郁的老北京风土人情。同时机智幽默的台词、精美的舞台演出形式、紧凑的舞台演出节奏,也让人们在感受主题之外,完成一次非常丰富的艺术享受。何冀平的作品《天下第一楼》以充满了北京韵味的对话与人物形象充分的体现与展示了她对老舍作品的喜爱以及对于“京派话剧”的传承发展。 学情分析 初四的学生对故事性强的文章都比较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比较高,学习的主动性也相对要高一些。本剧本讲述的是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代表作,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学生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一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完成对该剧本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剧本的感悟能力和品评能力。 教学设计一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增强学生把握文本的能力。(教学重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深入理解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学难点)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4.感受剧本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热爱话剧艺术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1.课前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有条件的同学观看《天下第一楼》电视剧。 2.通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把握基础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天下第一楼》是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当年创下演出近500场的纪录。电视剧《天下第一楼》以话剧为基础,讲述了主人公卢孟实个人奋斗直至楼起人空的命运,展现了旧社会平民百姓自我奋斗但最终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悲剧。 《天下第一楼》看起来是老北京的戏,但编导重视再现那个时代的人物关系,并把它表现得活灵活现。老北京的文化有建筑、有吃穿,更重要的是人物关系。以讲故事见长,以人物情感关系见长,让观众跟着你的戏走,就是最大的成功。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天下第一

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不能) 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文章背景 作者简介:何冀平(1951-),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背景资料: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

传业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违人愿,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目标导学二: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上述情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

高中历史必修一提纲第18课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原因 1.经济: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无产阶级力量壮大,独立工人运动兴起 3.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等三大理论 4.主观:马、恩进行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 (二)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颁布 1.《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4)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5)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的斗争。 2、《共产党宣言》意义 (1)第一次较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革命——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1.成立:(1)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发 (2)1871年3月28日建立政权 2.措施:保卫革命成果 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原因: (1)政权的产生: 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而建立;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并受到人民的监督和罢免。(革命性质决定政权性质) (2)领导人及阶级成分: 公社委员大多数是工人,还有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3)政策措施: 政治上打碎旧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经济上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3.革命的失败 4.历史意义 (1)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经验和教训; (4)公社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史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8 天下第一楼(节选)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8 天下第一楼(节选)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对汉字的笔顺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怯.懦(qiè) 幌.子(huǎng) “牙”的笔顺是横、撇折、竖钩、撇 B.忌讳.(huǐ) 鼎.盛(dǐng) “丰”的第四笔是竖 C.捣.蛋(dǎo) 凄.惨(qī) “丰”的第三笔是竖 D.商贾.(jiǎ) 耷.拉(dā) “牙”的笔顺是横、竖钩、撇折、撇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福聚德伙计们蔟拥着王子西将那两块老年间的铜幌子,当当正正地挂在门前。 (2)他人到中年,衣着华贵,面蓉丰满,一脸威严。 (3)您看,这影璧得描金了,后院堆房要挑顶子…… (4)福聚德日近百金,还跟我来这套? (1) 改为(2) 改为 (3) 改为(4) 改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沉淀了数百年历史的甲秀楼,雕梁画栋 ....,古韵长存。 B.这样的事,犹如大海捞针,你另请高明 ....吧。 C.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 ....地干,心里窝着口气。 D.甲公司突然停止了与乙公司的合作,引起了赫赫扬扬 ....的舆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它与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一样,在各自环境中独立诞生,但传承3 000年以上的,只有汉字。 ②这种文字对3 000多年来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的影响。 ③后期的隶、楷、行、草,均发轫于斯。 ④在河南安阳殷墟文字博物馆,可以看到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甲骨文。 ⑤十几亿中国人今天使用的汉字,即源自甲骨文。 ⑥它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造字法则。 A.①⑥⑤③④② B.④⑥②⑤③① C.①②⑤③④⑥ D.④⑤③⑥②①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我国戏剧中的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幼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十八岁。 C.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 D.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基本情节结构。一般来说,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阅读“一个衣着整齐的小伙计快步跑上……我头也直疼,出去遛遛”,回答问题。 7.选文中的“一个衣着整齐的小伙计快步跑上……送到他手上”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属于什么?有什么作用? 8.选文的主人公卢孟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选文中哪句话道出了福聚德由盛转衰的直接原因?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选择题 2019年题组 1.(2019·江苏单科·18)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考点】马克思主义 【解析】由材料“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等可知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旧的思想的批判创新,不是新旧杂糅,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说明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旧世界的批判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不是渐进式的结合,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8年题组 1.(2018·全国卷Ⅰ·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考点】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解析】材料中的“共产主义”“财产公有的理论”是马克思有关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内容,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此时工人运动处于进一步发展时期,排除C 项;当18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之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D项。 【答案】A 2.(2018·天津文综·7)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天下第一楼(节选)》教案教学目标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 地朗读台词。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 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 班级吗?(不能) 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 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文章背景 作者简介:何冀平(1951-),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 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 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背景资料: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业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 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

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不过,事违人愿,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目标导学二: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上述情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德的衰落原因的理解。 明确:修鼎新的一句话“一个人干,八个人拆”是对上述情节的概括。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这比坐吃山空的后果更加严重;罗大头是烤鸭一把手,克五又知道他藏着烟土,这无疑是

天下第一楼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课时设计】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相关课标】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 《天下第一楼》节选自何冀平的同名剧本《天下第一楼》,全剧讲述了老北京一个名叫“福聚德”的烤鸭店里发生的故事,几十载悲欢离合,世事变迁,人事沉浮,烤鸭店也伴随着主人公的命运经历了兴衰荣辱。编剧何冀平笔下展示了浓郁的老北京风土人情。同时机智幽默的台词、精美的舞台演出形式、紧凑的舞台演出节奏,也让人们在感受主题之外,完成一次非常丰富的艺术享受。何冀平的作品《天下第一楼》以充满了北京韵味的对话与人物形象充分的体现与展示了她对老舍作品的喜爱以及对于“京派话剧”的传承发展。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性强的文章都比较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比较高,学习的主动性也相对要高一些。本剧本讲述的是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代表作,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学生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一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适合学生

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完成对该剧本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剧本的感悟能力和品评能力。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有关戏剧的知识,积累生字新词。 2、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把握戏剧冲突和剧中人物的性格。(重点) 3、品读课文,赏析文中具有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语言。(重难点) 4、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课本剧演出,提高对戏剧的鉴赏能力,深化对社会和人性的理解。(难点) 【重点难点】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重点) 2、品读课文,赏析文中具有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语言。(重难点) 【评价任务】 1、展示预习,积累生字新词。 2、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把握戏剧冲突和剧中人物的性格。 3、品读课文,赏析文中具有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设计】 1、积累生字新词,读写课本112页“读读写写” 2、阅读课本104页注释一和111页“思考探究一” 3、有条件的同学观看《天下第一楼》电视剧。 【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天下第一楼》是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当年创下演出近500场的纪录。电视剧《天下第一楼》以话剧为基础,讲述了主人公卢孟实个人奋斗直至楼起人空的命运,展现了旧社会平民百姓自我奋斗但最终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悲剧。 《天下第一楼》看起来是老北京的戏,但编导重视再现那个时代的人物关系,并把它表现得活灵活现。老北京的文化有建筑、有吃穿,更重要的是人物关系。以讲故事见长,以人物情感关系见长,让观众跟着你的戏走,就是最大的成功。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天下第一楼》,来领略一下这部话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用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剧本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文学习的热情。) 二、明确目标 1、进一步了解有关戏剧的知识,积累生字新词。 2、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把握戏剧冲突和剧中人物的性格。 3、品读课文,赏析文中具有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的语言。 4、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课本剧演出,提高对戏剧的鉴赏能力,深化对社会和人性的理解。 三、预习展示 1、听写课本112页“读读写写”中的生字新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幌.子(huǎng)积蓄.(xù)怯.懦(qiè) B.眩晕.(yùn) 拾掇.(cuō) 捣.蛋(dǎo) C.凄惨.(chǎn) 砧.板(zhēn) 落.子(lào) D.老匾.(biǎn) 簇.拥(cù) 打怵.(shù)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窝囊憋闷咬牙跺脚 B.侦辑威严骂骂咧咧 C.额外贪婪日进百斤 D.侍候转悠爱搭不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件事我无能为力,你还是另请高明 ....吧! B.北京颐和园的长廊,雕梁画栋 ....,美不胜收。 C.曹雪芹从赫赫扬扬 ....的官宦世家,坠入“绳床瓦灶”的境地,这一急剧的变化,使曹雪芹甚为痛苦。 D.班长是主持节目的老手,这次庆国庆联欢会,他主持得特别棒,真是一鸣惊人 ....。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条船?。 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②但因为在这条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条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⑤这是一条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啊 A.④①③⑤② B.④③①②⑤ C.⑤④②①③ D.⑤②④③①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卢孟实有人在东家那儿告我,在老家买地置房子,不错,有这事儿。做饭庄子的就不能置产业?就都得吃喝嫖赌走下流?我还想买济南府,买前门楼子哪!成顺! 成顺是。

卢孟实你哪天办喜事? 成顺二月二。 卢孟实龙抬头,好日子!(从修手里取过一个红封包)这是柜上送的喜幛子钱。 成顺谢谢掌柜的! 卢孟实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散吧! 罗大头(憋了一肚子火)等等!成顺动我的烤杆。 卢孟实(不动声色)怎么啦? 罗大头这是坏柜上的规矩!烤炉的不到七十不传徒弟,皇上都认可过。 卢孟实(笑起来)皇上都在日本租界当了寓公了,这规矩早该改改了。 罗大头别忘了你们当初是怎么把我请回来的,我一撂杆不干,福聚德就得关门。 王子西(调解地)这是干吗?谁不知道,福聚德指着大罗一根杆撑着哪,啊?! 罗大头(故意拿糖)今天我不烤了,你们另请高明吧!(甩手就走) 王子西哎,楼上还有座儿呢。 卢孟实走了,就再别回来。 罗大头(爆发地)卢孟实!别跟我这儿摆掌柜的,你那点儿底别以为我不知道! 常贵(急拦)大罗! 王子西这是干什么,散了! 罗大头(甩开常贵)你爸爸怎么死的?攀着秤钩儿,蜷着腿,让人家拿大杆秤当牲口称,憋闷死的,别以为我不知道…… 卢孟实(脸色由青变得煞白,突然高声笑了起来,那笑声凄惨中带着一股昂扬,听着使人发抖)你——给我出去! 罗大头别人五人六的,美得你几辈子没当过掌柜的,上这儿耍威风! 卢孟实(大吼)走! 众人要拦。 卢孟实谁拦,谁跟他一块走! 罗大头骂骂咧咧下。 5.“做饭庄子的就不能置产业?就都得吃喝嫖赌走下流?我还想买济南府,买前门楼子哪!”这些话表现了卢孟实怎样的特点? 6.结合课文情节,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7.根据选文内容,分析罗大头的人物形象。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18天下第一楼(精品获奖教案)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不能) 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文章背景 作者简介:何冀平(1951-),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背景资料: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业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违人愿,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目标导学二: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上述情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德的衰落原因的认识。 明确:修鼎新的一句话“一个人干,八个人拆”是对上述情节最好的概括。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天下第一楼》优质教案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过程与方法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崇尚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品质。 重点 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方法。 难点 朗读台词,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 1.情景导入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及《天下第一楼》的剧情。 2.圈点勾画法:让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文中的关键语句,赏析文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天下第一楼》,注意与课文有关的情节内容。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话剧的相关知识。 1课时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成为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生答:不能) 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导致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何冀平,中国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 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

18课《天下第一楼》教案

天下第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与本课有关的语言。 2.梳理情节,理解主要人物。 3.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思考能引起我们哪些感悟。 教学重点: 1.梳理情节,理解主要人物。 2.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思考能引起我们哪些感悟。 授课时间:4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 ? 第一课时 一、情景激趣 二、何冀平简介 何冀平,1951年出生于广西,中国内地作家、编剧、制作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84年,担任话剧《好运大厦》的编剧。1988年,创作话剧剧本《天下第一楼》。1992年,担任神话剧《新白娘子传奇》的编剧。1998年,担任话剧《德龄与慈禧》的编剧,剧本被收录香港中学中文课程。2000年,担任话剧《烟雨红船》的编剧。2004年,担任民国剧《天下第一楼》的编剧。2007年,担任动作电影《投名状》的编剧,她凭借该片入围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该片入围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着剧本奖。2008年,担任动作电影《弹·道》的制作人。2011年,担任动作电影《龙门飞甲》的编剧。2013年,获得第1届香港六艺卓越女性奖。2018年,凭借剧情电影《明月几时有》入围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天下第一楼》的一二三幕分别发生在1917年(张勋复辟)、1920年(北洋政府上台)、1928年(国民政府上台)。作者挑选了这三个特殊的时间段,就是为了更好地在福聚德中体现在风云变幻、新旧交替的社会风貌。情节简介: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业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违人愿,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三、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整体理解。 指导学生阅读时,用(一,二,……)标出意义段,用(1,2,……)标出段内层次,用波浪线标出有丰富潜台词的语句,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鼎盛:指几乎到极端的盛世。 幌子:①也叫望子。旧时挂在店铺门外高处,表明店铺性质的标志。②比喻为了掩盖真实意图而假借的名义。 侦缉:侦查缉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正式版

第18 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的主要史实, 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理解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2、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其理论观点,探究其历史意义。 3、探讨巴黎公社的措施和历史教训对后来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2、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指导他们从中归纳、分析历史观点。 3、与学生一起剖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和经验教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国际共运史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起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2 、通过对“巴黎公社”失败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是曲折的,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然会取代旧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信心。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诞生。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教学难点: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教学建议: (1)本节课讲述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范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历史概念,如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运动等,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加以阐释,以利于学生对新课的理解。 (2)本课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叙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条件、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以及意义等。其中重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和意义。应从经济基础、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实践基础等四个方面推导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及其深远影响。 (3)本课还讲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巴黎公社,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要重点分析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及其性质和意义;引导学生讨论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并从中分析出巴黎公社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及根本原因。 (4)此外,还要结合教材中的“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栏目中的史料,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等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在教学中,要运用相关的历史资料来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 [ 课件显示] 马克思相片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幅相片是谁吗?生: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革命导师马克思。师:回答得很好,那你们知道马克思到底有多伟大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史料。 [课件显示]“ 1999 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 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 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 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牛顿和达尔文分列第三、四名。随后,英国BBC 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 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师:马克思对人类到底有何贡献,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殊荣?

天下第一楼(节选)教学设计

天下第一楼(节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文章主题,体会剧本的语言韵味和生活气息;明白和谐的含义,培养团结他人、热爱和谐的处事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语言美。 【教学方法】 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创办文明班级吗?(不能)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拖后腿,便会导致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这个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自学互研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何冀平,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2.生难字词 (1)字音 1 / 3

侦缉(jī)怯懦(qiè nuò)忌讳(jì huì)打镲(chǎ) 撂杆(liào)捣蛋(dǎo)幌子(huǎng)雕梁画栋(dòng) (2)词义 【侦缉】侦查缉捕。 【怯懦】胆小怕事。 【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 【拾掇】惩治。 【凄惨】凄凉悲惨。 【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捣蛋】借端生事,无理取闹。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幌子】比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读评结合起来感悟语言特色和人物性格。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高超,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三、合作探究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上述情节(见步骤二—2)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交流点拨】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2.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1)克五: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 【交流点拨】“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来呢?这明显是个反讽的 2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