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活水公园(景观生态学案例)

合集下载

人居环境的生态化_以成都活水公园为例

人居环境的生态化_以成都活水公园为例

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生态化)))以成都活水公园为例p白静一、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与活水公园简介2000年10月18日,5成都宣言6在/21世纪城市建设与环境0国际大会获得通过,/建立理想家园0的呼吁飞向世界。

成都在全人类人居改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为成都带来荣誉的府南河整治工程更成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最佳范例0而令世人瞩目。

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是以治理环抱成都市中心地区的府河、南河(又称锦江)为龙头,带动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小区建设,城市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建设的一项综合性整治工程。

工程从1993年启动,至1997年底已完成城市中心段的整治,投资27亿元,拆迁3万户,10万人入住,建成24个新居民小区,疏淘16公里河道,新建和加固25公里河堤使其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标准。

延伸整治从1998年开始,计划再用3至5年时间,使府南河河水污染、环境恶化问题有一个根本改善,还清流于长江,还清流于大海。

经过上一阶段综合整治的府南河850公顷水面得以净化,城市水环境大为改观。

河道沿线新增25公顷绿地,形成滨河绿色环带。

活水公园(Living Water Park)就是这环带上的一颗明珠。

紧依府南河畔的活水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水保护为主题的新概念公园,采用先进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0,由中、美、韩三国水利、园林、环境专家共同设计,占地24000平方米。

取自府南河的水依次经厌养沉淀池、水流雕塑、植物塘、植物床等污水净化系统,使水发生质的变化,向人们演示了河水由/浊0变/清0的过程。

二、活水公园对建立良好人居环境的一点启示活水公园所依的府南河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养育成都人民的母亲河。

但随着近几十年城市快速增长的人口和工业化的发展,那条曾经可供人们垂钓、浣沙和洗涤的涓涓清流渐已消失了,代之的是一条/藏污纳垢0的臭河。

受污染的河流带来的是沿岸居住环境的迅速恶化;那与水息息相关的城市人文精神只留下残存在人们记忆中的部分。

成都活水公园分析案例(ppt 36页)

成都活水公园分析案例(ppt 36页)

活水
府南河水
400m³的厌氧沉淀池
水流雕塑 厌氧沉淀池
植物塘
植物床
养鱼塘
氧化沟
府南河水
公园起始的鱼 嘴部分,用石材砌 筑台阶式浅滩,栽 种大量天竺葵、桢 楠、黑壳楠、桫椤 等植物,植物配置 参照峨眉山自然植 物群落。两架川西 水车,将府河水泵 入全园最高处的鱼 眼蓄水池。
河水继续流 入水流雕塑群代 表的“肺区”, 这里利用气旋, 使水流如山涧溪 流般回旋跳跃, 生动的体现“活 水”的意义。
2.公园简介: 成都活水园,占地24000多平方米,坐落于成都市中
心府南河畔,是一个具国际知名度的环境治理的成功案 例,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展示国际先 进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城市生态环保公园, 被看作“中国环境教育的典范”。
园中庞大的水处理工程,大大改善了府南河的水质, 也因此让市民亲眼目睹水由污变清的自然进程。每天有 200立方水从河中抽出,然后除去细菌、重金属后再回到 河中。
漂浮 喜温暖、水湿和光照。稍耐荫,耐高温
浮萍 Lemna minor Linn 浮萍科浮萍属
漂浮
喜温暖
紫浮萍 S pi rodela poly rrhiza (Linn. ) Schleid 浮萍科紫萍属 漂浮 喜温暖
睡莲 Nymphaea tetragoa 睡莲科睡莲属
浮水
喜光
黑藻 Hydrilla varticillata(L. f. ) Royle 水鳖科黑藻属 沉水
鱼鳞状的人造湿地系统,是一组水生植物塘净化工艺设 计,错落有致的种植了芦苇、菖蒲、凤眼莲、水竹、浮萍等 水生植物,对吸收、过滤或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各有功能上 的侧重。
经过湿地植物
初步净化的河水, 接着流向由多个鱼 塘和一段竹林小溪 组成的“鱼腹”, 在那里通过鱼类的 取食(浮游动植 物),沙子和砾石 的过滤(鱼类的排

成都活水公园景观分析

成都活水公园景观分析

,
,
听 着 川 西 风 格 的 水 车 依依
内 因地 制 宜 观


,
根 据 不 同 的地 形 特 点 展 现 不 同 的 植 物 景
,
呀 呀悠 然 转 动 的声 音 而 豁然 开 朗郁郁 葱 葱 临 黄龙 五彩 池 畔 雕塑 统 宜 素
, , 、 ,
沿 水 而行
忽 而 密 林修 竹
, 、

中西 部 山 丘 及 坡 地 区 域 黄 葛树
、 ,
、 、
ipo o i 以 及 麦 冬 ( 即h o g n 声p o n


成都 活 水公 园 景观分析 ( 肠r o
eta lu m chi n e va e n s . r

口 o c 少尸 ni a )
u 耐r m )
加m

八 角金 盘 ( F a

。她
小 叶女贞


山 ( 乙诊
, u ih u i ) o
,
陆生植物景观 陆生 植 物配 置 主 要 模仿 峨 眉 山 亚 热 带植 被 景 观
, , , ,
约 占公 园 总 面 积 的
,

公园整体
,
,
设 计 为 鱼 的形 状


寓 意 着 鱼 水 难 分 的人 与 水
,
人与 自
游人从鱼 嘴而 人 湿地 景 观
, ,
走 向鱼 尾
,
,
途 中领
,
采 用 乡 土 植 物 乔 灌 草 合 理 搭配 常 绿 与 落 叶搭 配 生 物 多样 性 丰 富 季 相 变 化 明显 层 次 结 构 稳 定 园

景观公园案例研究

景观公园案例研究

Analysis of Cases 案例分析 案例四:荷兰花博会
Analysis of Cases 案例分析 案例五:上海世博会城市实践区案例
• 世博会活水公园是为2010年世博会而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案 例馆,占地面积为2680平方米,是上海世博会上唯一一个露天 展馆。 • 主要由四个展示部分组成,分别展现为污染前的自然环境、 污染时的自然环境、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经过生物净化后的 河水。 • 是一座展示“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并以水保护为主题的城 市生态景观公园。 • 设计理念和经验借鉴:案例设计理念秉承“天人合一”的东 方哲学和“人水相依”的生态理念,将社区和公共空间的雨 (污)水进行有效收集,通过对生物自洁功能的发掘,进行水 的处理和循环利用,望城斑马湖景区可以通过营造园林景观和 公共空间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相容,启迪人们对水的珍惜和对活 水文化的理解。
A例一:成都活水公园
建造地点:成都市府南河边 建造时间:1998年 用地面积:2.4公顷 公园性质:世界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 投入资金:3000万元 公园影响:是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 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环境教育和休闲为一体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城市公园, 向人们演示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过程。 日污水净化量:每天200m³水 水的流向:府南河、厌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养鱼塘、府南河 设计规划:形状:是一“鱼”形,象征活力和健康 游线:游人往往从鱼嘴而入,走向鱼尾,沿岸又恰好在公园散步,游览 全景 岸线设计:草从石头上长出 特点:中心式花园雕塑喷泉、自然生态河堤、“黄龙”五彩池、等自然 风景 和 几十种水生植物、观赏鱼,再现自然的峨眉山森林景观,集教育、 观赏、游戏为一体 组成:景观设计师与市政工程设计师商议,拆除了原有的防洪墙,建了台 阶式亲水平台,也具有防洪隔离功能 净化处理:人工湿地塘床生态系统为活水园处理工程的核心,包括六个植 物塘、十二个植物床,漂浮植物塘床、挺水植物塘床、浮叶植物塘床、沉 水植物塘床,主要是分解净化作用,体现知识性和观赏性

活水公园景观图文分析

活水公园景观图文分析

“活水”流程水从雕塑中心喷出经过厌氧沉淀池处理后,经水流雕塑一路吸收空气中的氧,流入兼氧池.有机污染物在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成植物易于吸收的有机物。

兼氧池中的兼氧微生物和植物对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水经过兼氧池配水后,进入人工湿地植物塘床系统。

由6个植物塘和12个植物床组成。

这个系统仿造了黄龙寺五彩池的景观,并种有浮萍、凤眼莲、荷花等水生植物和芦苇,香蒲,茭白,伞草,菖蒲等挺水植物,拌生有各种鱼类,青蛙,蜻蜓,昆虫和大量微生物及原生物。

它们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塘床系统。

污水在这里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有机污染物中的大部分被分解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养料污水就变成了肥水,在促进系统内植物生长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水质明显改善。

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好似一个生态过滤池,污水通过这个过滤池后可得到有效净化。

当污水经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净化后再次经水流雕塑充分曝气,充氧,水中溶解氧含量大大增加,水质可全面达到Ⅲ类水质,即达到了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的水质标准,可作为公园绿化和景观用水。

养鱼塘系统养殖着观赏鱼类和水草。

这些鱼多以各种藻类和微生物为食,同时也排出鱼粪等有机污染物促进藻类植物生长。

功能结构分析成都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和环保教育馆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鱼形的整体平面上,以绿地分割各个景观区域以及通行流线,再以从鱼眼到鱼尾的水处理系统串联各分块,就像鱼的生命动力一样给以整个公园活力,并在视觉上联系了各个板块,使游人在观看游览中感受到绵绵不绝的水流场景,体会水对于各种生命的重要滋养。

“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主要由数个水处理池构成,在功能上不仅向游人展示如何将污水步步进行净化,四周的植物配置也营造了一种自然式生态的亲和环境效应,从而更好地在自然方面诠释公园的象征意境。

此区域包括了水处理展示区,休息观赏区和湿地生物展示区。

三者在游人步行过程中交替出现,通过植物整体外形的相似性和路道实现自然过渡,展现节能环保可循环的多功能水资源利用和别具一格的湿地景观。

成都活水公园景观分析_张路

成都活水公园景观分析_张路

景观
( I P
o
园 中 南 部 主 要 安 排 垂 直绿 化 景 观
e a
澄清

绿化环境 的作 用 将 来 自府 河 的水 该 区 以 九 寨 沟黄 龙 的五 彩 池 为设 计 原
,

,
o m
ba
口 c
ra `
s ) a

香 花 崖 豆 藤 ( 对 以l t e

t必
)
,
如 梯 田 般 一 层 层 铺 展 到府河 之滨

滇楠 (
a n
ph m
b
让人们 看 到 了 水 活 起 来 的过 程 全 园 布 局 因 地 制 步 移 景 异 湿 地 景 观 水滨 景 观 人 工 仿 峨 眉 生
,
P 蜘g e
s (介i
t
c i
u
la ru
,
)
u 油 樟 ( C in n a n m o m m o a s d r ) 等 乔灌 木形 雪松 ( e Cd u e d a
园 西 北 部 和 东 北 部 两 处 采 用 了草 坡 生 态 驳 岸 的
浮水植物
图 1
植 物 景观分 布 圈

类型 挺水 种名
水 曹蒲
1
活水 公 园水 生 植 物 名 录
拉丁 名
Ac
o n 名3
科属

e侧
阮爪 .
天 南 星科 营 蒲 属 天 南星 科 芋 属
野芋
灯心草 芭茅
C 诫记 山必
a
瓜 岭沏 门姗
,

自然 界


融 合 了峨 眉
在 湿地 的 作 用 下 水 经 历 着 由 浊 变 清 由 死 变 活 的 生 命过 程 成 都 活 水 公 园 就 是 在 这 样

治理水的污染——以“成都活水公园”为例

治理水的污染——以“成都活水公园”为例

其他景观处理
滨河水景:成都活水公园在府 南河之滨采用了挑水木楼、水 力水车、护栏堤岸、不设护栏 的亲水草坡堤岸和亲水台阶堤 岸、码头等形式,人与水的关 系变化多样。滨水带的很多区 段能随着水位的涨落而发生变 化,让人注意到河水的自然变 化。
生态净水流程中的水景 :成 都活水公园在生态净水流程 中突出了自然的动水景观。 在一次性将河水抽入厌氧沉 淀池后,水一直顺着地形依 靠重力流淌,不再借助其他 人工手段,设计师将水流量 控制得很小,从而确保贯穿 全园的一脉活水终年流淌不 息。整个净水系统虽然自然、 恬静、谦逊,但流水的灵气 依然使生态净水的精神洋溢 于全园。
治理水的污染——以“成都活水公园”为例
成都活水园,占地24000多平方米,坐落于成都市中心府南河畔,是一个具国 际知名度的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园中庞大的水处理工程,大大改善了府南河 的水质,也因此让市民亲眼目睹水由污变清的自然进程 。每天有200立方水从 河中抽出除去细菌、重金属后再回到河中。
公园形状是一“鱼”形, 游人往往从鱼嘴而入,走 向鱼尾。而沿着河岸又恰 好在公园散步,游赏全景。
选题2:磁器口嘉陵江支流河道凤凰溪景观整治
1.选址理由:
2.基地现状

由于居民污水排放,加之长期无人管制,河道水质极差,但河岸植被等保存较好。
3. 研 究 方 向
1、解决/弥补污染问题
2、以水的净化为题设计景观
3、恢复凤凰溪的自然风貌 4、设计滨河亲水空间
4. 存 在 的 疑 惑
?
1、污染源怎么解决? 2、如何设计一个自成体系的净化过程,并与景观结合 3、滨河景观带的空间关系
亲水设计 人与水的接触是两者和谐的前提。成都活水公园 中特别吸引人的是一系列富有艺术魅力的台阶状 水流雕塑盆和一些水口,不仅让游人驻足,而且 孩子们会开展很多与流水相关的活动。

应用生态学-成都活水公园

应用生态学-成都活水公园
25
04 景观生态学应用
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
空间: ①从平面上看,植物塘床系统中植物株形、叶形、花形等也各 具特色,如大漂、浮萍、睡莲、芦苇、香蒲、伞草、金鱼藻 等, 赋予了植物塘床系统不同的景观元素; ②不同的植物采用变化多样的配置方式,如片植方式、满植、 留一些空白或丛植,带给人或强烈的视觉冲击、或遮挡游人的视线 而使得中间的木栈道更富野趣; ③从竖向上看,不同类型植物在塘/床中的高低错落、疏密有 致,水面的有浮萍、睡莲等浮水植物,水面以上的有伞草、香蒲、 莲藕等挺水植物,水面以下的有金鱼藻、黑藻等沉水植物。
天南星科芋属
挺水
喜湿喜温暖
18
03 景观植物特征
表1 成都活水公园中主要水生植物的种类(24种)(续)
Table 1 Primary species of aquatic plants in Chengdu Living Water Garden
种名
拉丁名
科属
类型
生态习性
美人蕉
Canna generalis
03 水生植物特征
水生植物种类和分布:
植物塘-床系统是活水公园生物净水系统的核心部分,由6个植物 塘和12个植物床组成,其中的主要水生植物共计约24种。
16
03 景观植物特征
表1 成都活水公园中主要水生植物的种类(24种)
种名 大漂
Table 1 Primary species of aquatic plants in Chengdu Living Water Garden
6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
Artificial Wetlands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END
成都活水公园景观分析
10地科
王培信 吴函菲 吴锋
简介
地点: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内 的府南河河边 建造时间:1997~1998年 面积:2.4公顷 设计师:BetsyDamon等 重要意义:成都活水公园,是 我国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 市生态景观公园。
滨河水景: 成都活水公园在府南 河之滨采用了挑水木楼、 水力水车、护栏堤岸、 不设护栏的亲水草坡堤 岸和亲水台阶堤岸、码 头等形式,人与水的关 系变化多样。滨水带的 很多区段能随着水位的 涨落而发生变化,让人 注意到河水的自然变化。
亲水设计:人与水的接触 是两者和谐的前提。成都 活水公园中特别吸引人的 是一系列富有艺术魅力的 台阶状水流雕塑盆和一些 水口,不仅让游人驻足, 而且孩子们会开展很多与 流水相关的活动。
整体状况: 活水公园呈鱼形,紧依府河。 它展示了一个水的净化过程: 先抽取府南河水,注入400立方 米的厌氧沉淀池,经过沉淀后 的水依次流经水流雕塑、兼氧 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 氧化沟等水净化系统,使之由 浊变清,最终重返府南河。公 园的生态净水系统流程清晰。 整个净水系统和带状公园用地 紧密结合,主题鲜明。
5,最后流向公园末端的鱼尾区。至 此,原来被上游污染源和城市生 活污水污染的河水,经过多种净 化过程,重新流入府河。

1,厌氧沉淀池 厌氧沉淀池是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的预处理装置,容积约780立方米。该池采用物理沉淀 厌氧接触与生物膜过滤相结合的方法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和部分可溶性的有机物,使大部分 悬浮物或沉于池底或浮于水面由人工清除;使部分高分子有机物分解成较简单的物质 (CH4、H2O、CO2、NH3-N、N2等),或排入大气或随水流入下工序成为动、植物生长 的养分。池中雕塑是一滴山泉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表现洁净水的原始自然状态。 2,水流雕塑 由一串天然整石雕塑组成。水流在其中回旋荡漾,激起阵阵浪花,用以曝气充氧增加水中 溶解氧的含量。亟待净化的水在这里开始了新的旅程。 3,兼氧池 其容积约48立方米,是人工湿地的前端配水装置。池中兼氧微生物和植物等对有机污染物 和重金属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4,人工湿地塘床生态系统 该系统是活水公园生物净水系统的核心部分,由6个植物塘和12个植物床组成。尚待净化的 水在这里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吸收等作用,多项水质指标明显 改善。其中种植的浮水植物(如浮萍、紫萍、凤眼莲、睡莲)、挺水植物(如芦苇、水烛、 茭白、伞草)、沉水植物(如金鱼藻、黑藻)等,与各种鱼类、昆虫和两栖动物等构成良 性的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既是环保教育的生动课堂,亦是环境建设的独特风景。 5,养鱼塘 养鱼塘水面约680平方米。经人工湿地净化后的水汇集到这里,水质能达Ⅲ类水域标准。池 内锦鲤、金鱼等水生动物既供游人观赏,其生长状况也是对水质好坏的直观监测。
• 成都活水园,是一个具国际知 名度的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 每天有200立方水从府南河中抽 出除去细菌、重金属后再回到 河中。
• 1998年国际水岸中心“优秀水 岸奖最高奖” • 国际环境设计协会和美国《地 域》杂志联合评定的“环境设 计奖”(与英国泰晤士河治理 项目并列) • 1998年联合国人居奖
1,公园起始的鱼嘴部分,用石材 砌筑台阶式浅滩,栽种大量天 竺葵、桢楠、黑壳楠、桫椤、 等植物,植物配置参照峨眉山 自然植物群落。两架川西水车, 将府河水泵入全园最高处的鱼 眼蓄水池。
2,河水继续流入水流雕塑群代表 的“肺区”,这里利用气旋, 使水流如山涧溪流般回旋跳跃, 生动地体现“活水”曝气的意 义。
生态净水流程中的水景 : 成都活水公园在生态净水 流程中突出了自然的动水景 观。在一次性将河水抽入厌 氧沉淀池后,水一直顺着地 形依靠重力流淌,不再借助 其他人工手段,设计师将水 流量控制得很小,从而确保 贯穿全园的一脉活水终年流 淌不息。整个净水系统虽然 自然、恬静、谦逊,但流水 的灵气依然使生态净水的精 神洋溢于全园。
3,鱼鳞状的人造湿地系统,是一 组水生植物塘净化工艺设计, 错落有致地种植了芦苇、菖莆、 凤眼莲、水烛、浮萍等水生植 物,对吸收、过滤或降解水中 的污染物,各有功能上的侧重。
4,经过湿地植物初步净化的河水, 接着流向由多个鱼塘和一段竹林 小溪组成的“鱼腹”,在那里通 过鱼类的取食(浮游动植物),沙 子和砾石的过滤(鱼类的排泄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