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诗词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江南逢李龟年标准教案

2024年江南逢李龟年标准教案

2024年江南逢李龟年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江南逢李龟年》。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全文解读,诗歌背景文化分析,以及对诗句中的难点词汇、修辞手法、意象的深入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江南逢李龟年》,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 分析杜甫的写作背景及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中隐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诗句意境的把握,文化背景的了解及作者情感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课文教材,《江南逢李龟年》相关资料,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古风音乐,配合江南水乡图片,营造课堂氛围,简介杜甫与李龟年的友情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诗歌朗诵(10分钟)学生集体朗诵《江南逢李龟年》,教师对读音、节奏进行指导。

3. 讲解课文(15分钟)详细解读诗句,分析修辞手法,解释难点词汇,探讨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隐喻,解读其深层含义。

5.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拟人手法,并讨论其作用。

6.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每组派代表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中心:2024年江南逢李龟年2. 两翼:左翼:教学内容(诗句解读、修辞手法、文化背景)右翼:教学目标(背诵、鉴赏、热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江南逢李龟年》。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诗中“江南好风景”的理解。

2. 答案:略示例:诗中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运用了隐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

《江南逢李龟年》诗词解构及中考试题汇编

《江南逢李龟年》诗词解构及中考试题汇编

头孢匹胺钠与西咪替丁存在配伍禁忌
马雅丽;刘琪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上旬版》
【年(卷),期】2009(0)S2
【总页数】1页(P87-87)
【关键词】头孢匹胺钠;配伍禁忌;茂菲氏滴管;块状物;类白色;输液器;静脉输注;无色透明液体;第三代头孢菌素;冲管
【作者】马雅丽;刘琪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
【相关文献】
1.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盐酸丙帕他莫注射剂存在配伍禁忌 [J], 刘云银
2.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葡萄糖依诺沙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J], 曾玉龙
3.盐酸万古霉素与头孢匹胺钠存在配伍禁忌 [J], 谢芳芳;杨玉琼
4.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J], 李英
5.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J], 柯冬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设计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设计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江南逢李龟年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象,并能够正确朗读和解读诗歌。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江南的美丽风景视频,引起学生对江南的好奇和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李龟年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并提出问题:“你们对唐代的诗歌有了解吗?你们知道古代的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吗?”分析诗歌(10分钟):1. 教师将《江南逢李龟年》的全文呈现给学生,并解读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江南风景描写、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等情感表达。

3.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朗读与模仿(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江南逢李龟年》,注意语调和节奏。

2. 教师分段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训练学生对诗中的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3. 教师提供一些类似的情感和意境的句子,让学生进行模仿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创作与表达(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创作,要求学生以江南的美丽风景为背景,写一首与《江南逢李龟年》类似的诗歌。

2. 教师提供一些创作指导,如使用形象生动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等。

3. 学生进行创作,并在小组内互相分享和交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总结与展示(5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并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3.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分析诗歌、朗读与模仿、创作与表达以及总结与展示等环节,全面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案(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语文教案(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语文教案(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南逢李龟年》。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作者杜甫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切。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背景知识。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3. 诗歌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文本、注释、背景知识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江南逢李龟年》。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释义,理解诗歌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悟:(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现实生活,感受诗歌的内涵。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背景、意象和情感。

6.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江南逢李龟年》,加强记忆。

(2)学生选择一首杜甫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组织学生对比学习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春望》、《月夜忆舍弟》等,分析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2. 作品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杜甫生平,了解其经历与创作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涵。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杜甫诗歌的感悟。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教案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教案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教案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2.分析《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和艺术手法,体味其中的感情与意境;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江南逢李龟年》的意境和主旨;2.分析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1.领悟《江南逢李龟年》的情感和意境;2.理解并分析诗歌中运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你们对杜甫这位诗人了解吗?他是什么时代的诗人?对他的作品有什么了解?展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社会现实充满关注,他的诗歌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的苦难。

呈现授课目标: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杜甫的文学风格和他的创作特点。

呈现课文:给学生分发《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歌原文,并朗读诗歌,引导学生跟读。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写作动机:向学生介绍《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的背景,告诉他们杜甫在流亡途中途经江南地区,逢见友人李龟年,这首诗是写给李龟年的。

同时,也告诉学生杜甫在大历年间遭遇了种种困境,生活十分艰辛,这也是他写这首诗的动机之一。

分析诗意和艺术手法:1.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旨:与学生一起深入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告诉他们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和友人之间的谈笑风生,表达了自己对逝去岁月的眷恋与感伤。

2.分析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解读杜甫在诗歌中所运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比如诗中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南无所有”等诗句,通过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活动设计:1.分组朗读和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轮流朗读诗歌,然后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江南逢李龟年》文章教案

《江南逢李龟年》文章教案

《江南逢李龟年》文章教案江南逢李龟年文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江南逢李龟年》这首古文诗,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江南逢李龟年》古文诗。

2. 课文分析:包括诗歌的结构、意境、词句的解读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

3. 阅读理解:通过问题导读或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1. 创设情境:通过介绍李白的背景和时代背景,引起学生对于《江南逢李龟年》诗的兴趣。

2. 导读诗文:逐句解读诗歌的词句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

3.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结构、意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4. 情感体验:通过与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5. 写作拓展:要求学生以《江南逢李龟年》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和背诵《江南逢李龟年》,并写一篇读后感。

四、教学资源与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江南逢李龟年》诗文、参考解读、课堂讨论材料等。

2. 评估方式: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写作表达等。

五、教学延伸1. 推荐阅读:介绍其他李白的名篇诗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2. 制作展板:组织学生制作关于李白和《江南逢李龟年》的展板,展示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于《江南逢李龟年》这首古文诗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拓展的环节,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同时,评估方式也需要注意多样性,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表达方式。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南逢李龟年》。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了解唐代社会风貌,体会历史的变迁。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情感分析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解析。

2.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诗歌原文。

3. 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江南逢李龟年》。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背景,了解唐代社会风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情感分析和表现手法。

7. 课后作业:(1)背诵《江南逢李龟年》。

(2)写一篇关于《江南逢李龟年》的读后感。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其他描写江南的诗句,与《江南逢李龟年》进行对比分析,体会不同诗人对江南的不同描绘。

2.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写江南的诗歌,锻炼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背诵情况、读后感质量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空间。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白老师)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白老师)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白老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江南逢李龟年》的背景。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及其文学地位。

解析《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学生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并进行诗句解析。

第二章:诗句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和意象。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句,理解诗意。

学生进行诗句解析练习,分享自己的理解。

第三章:文化背景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江南逢李龟年》的文化背景。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介绍唐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诗歌发展。

分析《江南逢李龟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唐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诗歌发展。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江南逢李龟年》的文化背景。

第四章:创作启示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江南逢李龟年》中汲取创作灵感。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江南逢李龟年》中的创作手法和灵感来源。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练习,激发创作灵感。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江南逢李龟年》的创作手法和灵感来源。

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练习,分享自己的作品。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激发进一步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推荐相关的古诗文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5.3 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六章:课堂互动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的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江南逢李龟年》的主题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逢李龟年》诗词赏析及中考试题汇

《江南逢李龟年》诗词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品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

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

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出了时世凋零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问题研讨】
1.“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2.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语双关,蕴含着对人世沧桑、身世飘零、盛世不再的惋惜和深沉的感叹和深切的悲伤。

【理解性默写】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流露诗人无限沧桑之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中考试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