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语文教案(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南逢李龟年》。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作者杜甫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切。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背景知识。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3. 诗歌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文本、注释、背景知识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江南逢李龟年》。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释义,理解诗歌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悟:(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现实生活,感受诗歌的内涵。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背景、意象和情感。
6.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江南逢李龟年》,加强记忆。
(2)学生选择一首杜甫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组织学生对比学习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春望》、《月夜忆舍弟》等,分析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2. 作品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杜甫生平,了解其经历与创作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涵。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杜甫诗歌的感悟。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江南逢李龟年》。
课文描绘了江南春景和李龟年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崔九、江南MO、落花、吟、捉、愁”等词语。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春景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景引入:春天,我们常常会想起哪些事物?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江南春景的诗《江南逢李龟年》。
2. 学习课文:a.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认读。
c. 串讲课文,解释诗句的意思。
3. 体会感情:a.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春景的美好。
b. 讨论:诗人为什么会怀念李龟年?4. 课堂练习:a. 默写课文。
b.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5.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江南逢李龟年》,体会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感受了江南春景的美好。
六、板书设计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MO 落花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江南春景的图画。
3.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江南的诗句?请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较好,能够正确认读。
在体会诗人怀念之情方面,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基本能够理解诗人的感情。
但在回答问题时,部分学生对诗句背后的故事了解不多,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江南的诗句,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教案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教案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2.分析《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和艺术手法,体味其中的感情与意境;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江南逢李龟年》的意境和主旨;2.分析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1.领悟《江南逢李龟年》的情感和意境;2.理解并分析诗歌中运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你们对杜甫这位诗人了解吗?他是什么时代的诗人?对他的作品有什么了解?展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对社会现实充满关注,他的诗歌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的苦难。
呈现授课目标: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杜甫的文学风格和他的创作特点。
呈现课文:给学生分发《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歌原文,并朗读诗歌,引导学生跟读。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写作动机:向学生介绍《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的背景,告诉他们杜甫在流亡途中途经江南地区,逢见友人李龟年,这首诗是写给李龟年的。
同时,也告诉学生杜甫在大历年间遭遇了种种困境,生活十分艰辛,这也是他写这首诗的动机之一。
分析诗意和艺术手法:1.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旨:与学生一起深入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告诉他们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和友人之间的谈笑风生,表达了自己对逝去岁月的眷恋与感伤。
2.分析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解读杜甫在诗歌中所运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比如诗中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南无所有”等诗句,通过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活动设计:1.分组朗读和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轮流朗读诗歌,然后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江南逢李龟年》的背景和作者李贺;2.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写;3.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4.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写;2.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小组合作探究法;3.课堂讨论法;4.视听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江南的美丽风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通过提问,让学生表达对江南的印象和想法。
2.学习诗歌背景知识(10分钟)3.教师示范朗读与学生模仿(10分钟)教师朗读整首诗歌,并解释词句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然后让学生模仿跟读,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词句和修辞手法。
4.学生合作小组分析(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分析,找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以及情感表达和意象描写。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借鉴,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5.全班互动讨论(15分钟)根据小组的汇报,教师引导全班讨论,进一步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6.视听教学辅助理解(10分钟)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再次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写。
教师辅助解释和讲解。
7.反思总结(5分钟)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回答相关问题,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同时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
七、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江南的美丽风景;2.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源。
八、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的评价;2.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3.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程度。
《江南逢李龟年》文章教案

《江南逢李龟年》文章教案江南逢李龟年文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江南逢李龟年》这首古文诗,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江南逢李龟年》古文诗。
2. 课文分析:包括诗歌的结构、意境、词句的解读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
3. 阅读理解:通过问题导读或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1. 创设情境:通过介绍李白的背景和时代背景,引起学生对于《江南逢李龟年》诗的兴趣。
2. 导读诗文:逐句解读诗歌的词句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
3.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结构、意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4. 情感体验:通过与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5. 写作拓展:要求学生以《江南逢李龟年》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和背诵《江南逢李龟年》,并写一篇读后感。
四、教学资源与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江南逢李龟年》诗文、参考解读、课堂讨论材料等。
2. 评估方式: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写作表达等。
五、教学延伸1. 推荐阅读:介绍其他李白的名篇诗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2. 制作展板:组织学生制作关于李白和《江南逢李龟年》的展板,展示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于《江南逢李龟年》这首古文诗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拓展的环节,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同时,评估方式也需要注意多样性,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表达方式。
《江南逢李龟年》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江南逢李龟年》优秀教学设计教案江南逢李龟年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研究《江南逢李龟年》,帮助学生提高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对于古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 诗歌《江南逢李龟年》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 诗歌的诗意和表达方式。
-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 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方法
- 导读法:通过先导读诗歌的题目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诗歌的猜测和想象。
-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分析诗歌的意
义和特点,讨论其中的难点和亮点。
- 视听法:播放有关诗歌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
奏和情感。
- 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尝试创作类似的作品,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
- 针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的掌
握程度。
-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江南逢李龟年》的读后感和评论,评
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个人见解。
- 作业批改和反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教学资源
- 《江南逢李龟年》的原诗和注释。
- 音频和视频资源。
- 与诗歌相关的绘画作品和图片。
- 笔记工具和纸张。
教学延伸
- 将诗歌与其他相关的古代诗歌进行比较和分析,拓展学生的诗歌素养。
-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展览或活动,加深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以上是《江南逢李龟年》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的简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设计优秀5篇

江南逢李龟年教案设计优秀5篇江南逢李龟年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反复品读古诗,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大意;体会诗歌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悟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
【教材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学会欣赏。
【教材难点】通过诵读,体会诗情,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教学方法与媒体】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齐诵古诗《江南逢李龟年》。
动漫版《江南逢李龟年》诵读。
二、自主学习: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诗歌的大体意思。
2.结合具体语句或词语说所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你喜欢诗歌中的那句诗?哪个词?为什么?并有感情的读出来。
三、交流探讨:1、先小组内交流,推荐出优秀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所得,并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进行质疑。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以及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
四、诗句赏析: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感情五、课堂练习:1、“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4、这首诗有什么特色?六、练习背诵默写江南逢李龟年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2、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学写简单的古诗,并将自己名字嵌入诗中。
教学重点: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多媒体展示诗歌《日暮》,要求学生齐读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杜甫)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思乡)诗的色调是什么样的?(冷)2、多媒体展示: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江南逢李龟年》是一首具有浓厚唐风的古诗,主要讲述了一位客人到江南旅游,凭空想象出李龟年在江南的故乡。
教学设计:
一、前期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诗歌背景介绍、诗歌内容和诗歌评析等。
2. 学生准备笔和纸,准备回答问题。
二、新授
1. 教师向学生介绍诗歌的背景信息,包括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诗歌,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
3. 教师向学生讲解诗歌中出现的人物、地点及其代表的意义。
4. 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一个关于李龟年的故事,或对诗歌进行创作性发挥。
三、归纳
1. 教师要求学生就诗歌中出现的人物、地点及其代表的意义进行归纳整理。
2. 教师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故事或诗歌创作进行归纳整理。
3. 教师要求学生就诗歌的主题进行归纳整理,例如“离乡”或“思乡”等。
四、总结
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有益的建议。
2. 教师给学生介绍诗歌乐府中更多类似的古诗,以及深入讨论诗歌的主题意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首诗的大意及背诵全诗。
2、理解“落花”意象,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作者之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久别重逢,本是一件非常令人欢喜的事情,可是有位诗人,他在经历了时代的兴衰后,遇见故有,内心却无比悲戚。
那么,这位诗人是谁呢?就是与李白齐名的杜甫。
今天我们一起读《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一起体会这种独特的情感。
(二)指导学习
师:杜甫对同学们来说已经很熟悉了,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的简况。
生(全体):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与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师: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想要同学们一起先朗读全诗。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经过安史之乱繁荣的唐王朝是家不将家,国不将国,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杜甫和李龟年都逃难流落到今湖南长沙一带并在此相遇,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师:我们先看诗的题目《江南逢李龟年》,大家看注释,这里的“江南”是指现在湖南长沙一带,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江南水乡的“江南”,“李龟年”是唐朝著名的歌手,经常到皇宫贵族演出。
首先,我们来理清诗歌的大意,那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话来给我们阐述这首诗?
生1: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见你演出,在崔九堂前也几次听到你的歌声。
现在正是“江南”风景绝好之际,在这落花的时节又与你重逢。
师:好,理清这首诗的大意,那老师现在问一个问题,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从全诗来看有什么作用?
生2:是诗人对当年与李龟年交往情景的回忆。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是开元盛世时期两个有名的文艺名流聚集之地。
而今,这已经成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只能在回忆中重温当年的美好时光。
这番对往昔的追忆,流露出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为下文做铺垫。
师:我们接着往后边看,“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正是”一词把我们从过往的回忆里边瞬间拽到现实当中。
那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生3:如今正是江南大好风光之时,置身其中,原本应该流连于美景之中,但现在看到的却是凋零的落花。
师:大家想一下为什么在这春光大好之际诗人的眼里只有凋零的落花?
生4:那是因为诗人想到时世凋敝之丧乱,艺人之颠沛流离,人生之凄凉飘零。
师:诗的后边本是写景,但“身世之感,时代之痛”无不尽显于“落花时节”之中。
这里的“落花时节”哀景衬出悲情。
诗人借“落花”之景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多变,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三)拓展延伸
经过以上部分的学习,大家大概都了解了本诗的内容,那么“落花”这个意象除了“悲凉”这个意蕴,还有哪些内涵呢?请同学们观看微课《浅析古诗词中的“落花”意象》,并做好积累笔记。
(四)教学反思
设计本课时,没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发动学生去搜集的话,效果应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