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太本中西医分离医院之阳早格格创做
非结核分歧杆菌医院熏染防止取统制制度非结核分枝杆菌是自然界中广大存留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存留于火、土壤战睦溶胶中,不妨引导免疫力矮下的患者爆收熏染.更加是注射部位易制成非分离分期杆菌熏染迸收,对于患者健壮制成妨害,果此特制订本管制制度加强防控.
一、严肃贯彻降真《医院熏染管制办法》、《消毒管制办法》等有闭确定.
两、加进人体构制战无菌器官的相闭调理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火仄,交触皮肤、粘膜的相闭调理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火仄.对于耐下温、耐下干的调理器械、器具战用品尾选压力蒸汽灭菌,尽管防止使用液体化教消毒剂举止浸泡灭菌.需要使用液体化教消毒剂举止消毒时,要包管其使用要领、浓度、消毒时间等切合有闭确定,并对于使用中的液体化教消毒剂的浓度举止监测.
三、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调理器械、器具战用品必须切合国家有闭确定.
四、一次性使用的调理器械、器具战用品没有得沉复使用.
五、百般抽吸的输注药液大概者溶媒等开开后应当证明时间,典型使用,并防止患者同用.
六、氧气干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干化拆置、新死女温箱等使用无菌火.
七、无菌液体开开后超出24小时没有得使用.
八、医务人员要严肃真止无菌技能支配规程,脚卫死典型及消毒断绝技能典型.
九、创制易治性脚术部位大概注射部位熏染时,马上举止非分离分歧杆菌的病本教检测.更加是爆收汇集性病例(3例以上)时,即时报告院感科,并根据病本教检测截止精确使用抗菌药物.
十、爆收非分离分歧杆菌熏染迸收时,即时依照《医院熏染管制办法》、《医院熏染迸收报告及处置管制典型》等有闭确定上报.
2009.3.。

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防控

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防控
卫办医政发〔2010〕88号
二O一O年五月二十二日
中国政府网 一0年六月三日
近年来,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发生因手术器械、注 射器具及医疗用水等灭菌不合格、使用不规范造成患 者手术切口、注射部位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暴发事 件, 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为 进一 步加强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 使用中的湿化水:达标率33%,其中铜绿1份、 其余不达标者染菌量>2000cfu/ml
❖ 湿化装置存在问题:肉眼可见污垢、水锈、 检出铜绿、大肠埃希等条件致病菌
环境尤其水源污染 引起的感染,您重 视了吗?
自来水龙头采样方法
看看自来水管内有什么?
2009年中山医院饮水机采样
24
ICU环境中PDR-AB污染严重
❖ 我国已报告的NTM 病以肺病为多,尤其是MAC 肺病,
❖ 快速生长的偶然分支杆菌和龟分支杆菌肺病 并不少见,全身性NTM播散型者也有存在。
❖ 值得警惕的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内已发生数起因手术或注射 引起的术后感染,其中最严重的一起是1998年 某医院292例手术中共发生168例术后脓肿分 支杆菌院内感染暴发。
❖ 1990 年对27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第三次全国结核病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NTM总感染率为15.4%。 其中感染率最高的省份为浙江省(44.9%),海南省次之 (43.8%)。西藏自治区的NTM感染率最低,为1.9%。
❖ 总的趋势是,南方高于北方,沿海高于内地,气候温和地 区高于寒冷地区。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60岁开始 下降。性别和民族与NTM感染率之间无明显关系。
D.L
2010年11月5日
内容提要
❖ 《规范使用医疗用水通知》2010.10.22日 ❖ 卫生部要求(卫办医政发[2010]88号) ❖ 院内外监控情况不容乐观 ❖ 国内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暴发事件警示 ❖ 非结核分枝杆菌概述 ❖ 具体防控措施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应该如何预防?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应该如何预防?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应该如何预防?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应该如何护理,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一、预防
预防:
NTM感染的药物预防可降低菌血症的危险。

美国卫生健康学会推荐对HIV感染CD4100/mm3者,应终身服用利福布汀。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护理方法,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常见护理措施。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常见护理方法: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可以找到
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控制制度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控制制度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控制制度非结核分枝杆菌是指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

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存在于水、土壤和气溶胶中,可以导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感染。

感染类型可有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其中医源性感染多为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一、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筛查重点是那些经正规抗TB治疗无效的TB患者和/或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抗酸杆菌检查阳性而临床表现与肺TB不相符者;2、痰液显微镜检查发现菌体异常的分支杆菌;3、初治肺TB患者分离出的细菌对抗TB药耐药;4、接受正规抗TB治疗无效而反复排菌的患者;5、医源性或非医源性软组织损伤或外科术后伤口长期不愈找不到原因者。

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报告1、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人首先要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时隔离病人;2、如果是医院感染必须在24小时之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三、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预防控制措施1、将患者隔离于单间,房间每天开窗通风。

2、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病人时需戴手套。

3、脱手套、后,需用抗菌肥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

4、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并保持干燥。

为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在医疗工作中还需注意:5、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6、规范使用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液体化学消毒剂。

7、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治疗近年研究的对NTM有效的药物包括:①利福类:如利福布汀﹑利福喷汀﹑利福吉拉,主要抑制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干扰DNA生物合成。

②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主要通过抑制细菌DNA复制,同时抑制分支杆菌的代谢,与原抗TB药无交叉耐药性。

③新大环内酯类: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尤其是克拉霉素。

④ 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舒巴坦等,⑤氨基糖甙类:如阿米卡星﹑托布霉素等,其通过作用于NTM核糖体30s亚基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课件PowerPointTemplate

“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课件PowerPointTemplate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症状与结核病相似, 但检测方法不够灵敏,易造成误诊。
预防控制措施不足
目前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措施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
耐药性问题
非结核分枝杆菌对常用抗结核药物存在耐药 性,影响治疗效果。
缺乏特异性疫苗
目前尚无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特异性 疫苗,无法有效预防感染。
疫苗研发与接种
疫苗研发
投入资源开展非结核分枝杆菌疫苗的研发工作,通过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感 染风险。
疫苗接种
在疫苗研发成功后,根据疫苗可及性和接种策略,对特定人群进行疫苗接种,以实现群 体免疫的效果。同时,需关注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持久性,并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

04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案例 分析
环境清洁与消毒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和消 毒,特别是高频接触的物体表 面和医疗器械。
对患者病房和诊疗区域进行通 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对患者的分泌物、体液等污染 物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避免传 播。
耐药性监测
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感 染患者进行耐药性监 测,了解菌株的耐药 性情况。
对耐药性较高的菌株 进行追踪监测,及时 采取防控措施,防止 传播。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感染前情况
感染症状
诊断依据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 等。
是否住院、手术、免疫 抑制治疗等。
发热、咳嗽、胸痛等。
痰液、组织样本的细菌 培养和鉴定结果。
感染过程与治疗经过
01
02
03
04
感染途径
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水源污 染等。
临床表现
肺部影像学表现、全身症状等 。
治疗措施
抗菌药物选择、剂量、疗程等 。

卫生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控制预防

卫生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控制预防

卫生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控制预防
第9页
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和医疗机构管理
❖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 控制知识培训, 加大对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力和处置能力, 切 实保障医疗安全
卫生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控制预防
第10页
❖ 降低因医疗用水、医疗器械和器具使用及环境和 物体表面污染造成医院感染
卫生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控制预防
第7页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 加强重点部门(ICU、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镜 诊疗中心、消毒供给中心等), 重点部位(导管相 关性血流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等)及关键步骤 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及时发觉、早期诊疗感染病例
卫生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控制预防
第1页
高度重视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 1 管理方法》及相关医院感染控制
技术和标准.
明确并落实各部门预防和控制医 2 院感染职责,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
责任制.
3
卫生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控制预防
制订并完善对应规章制度和工作 规范.
第2页
采取有效办法预防和控制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
用具必须到达灭菌水平, 接触皮肤、粘膜相关医 疗器械、器具及用具必须到达消毒水平
卫生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控制预防
第5页
规范使用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液化学消毒剂
应该遵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规范使用医疗用水、 无菌液体、和液体化学消毒剂等, 预防二次污染
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湿化装置应该使用无 菌水
各种抽吸输注药液或者溶媒等开启后应该注明时间, 规范使用, 并防止患者共用
非结核分枝杆菌是指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 与麻风分枝杆菌以外分枝杆菌,原称为非经典分枝杆 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一个条件致病菌,存在于水、 土壤和气溶胶中,可造成免疫力低下患者发生感染。 近年来,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发生因手术器械、注射器 具及医疗用水等灭菌不合格、使用不规范造成患者手 术切口、注射部位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暴发事件,对 患者健康造成危害,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为加强非 结核分枝杆菌院感预防与控制工作,保障医疗安全, 现将相关要求通知以下

MRSA或非结合分枝杆菌的控制措施

MRSA或非结合分枝杆菌的控制措施

MRSA或非结合分枝杆菌的控制措施一、诊断加强主动监测,临床科室应对危重病人及有相应临床表现的患者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MRSA等其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确诊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查。

二、报告:1、检验科微生物室一旦检测到MRSA及其它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时,应在化验单上敲上耐药菌印章,并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科,报告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科室、标本名称、采集部位、药敏学鉴定等。

2、检验科微生物室在报告感染科的同时应按危急值报告流程及时报告相应的临床科室。

3、临床科室发现MRSA及其它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应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4、出现MRSA感染暴发时事件时,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暴发处置》的规定及时上报。

5、出现MRSA感染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三、隔离:1、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在床牌和病历卡上标贴接触隔离警示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2、患者最好进行单独隔离(如MRSA、VRE),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要进行床边隔离,挂上隔离警示标识,相同感染病原体者可同住一间。

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必须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携带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一个护士、一个医生,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4、进入病人房间的人员都必须戴清洁手套,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如果将与病人或其环境(包括家具、床栏杆等)有大面积接触,或病人有大便失禁的情况,工作人员要加穿隔离衣。

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医务人员还应当戴上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并在离开房间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脱去手套后必须进行手清洗和手消毒。

5、在隔离房间门口放置一警示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并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并在出病室前做好手卫生。

手卫生是接触传播最重要的环节,接触患者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成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并按洗手六步法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存在于水、土壤和气溶胶中,因手术器械、注射器具及医疗用水等灭菌不合格、使用不规范易造成患者手术切口、注射部位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为进一步加强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做好我院的非结核分枝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特制定相关预防与控制措施:一、诊断与报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

临床科室出现难治性手术部位或注射部位感染时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同时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

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时及时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

2、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加强手术切口、注射部位感染监测,发现难治性手术部位或注射部位感染时,及时督导临床科室送检标本,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三、严格实施消毒、接触隔离措施1、必须实施隔离措施,在病人病历夹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

2、首选单间隔离,无条件时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门口挂接触隔离的标识,但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臵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臵同一房间;床头臵速干免洗手消毒剂,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手消毒,一患一洗手;需要换药时应实施床旁换药;物体表面及地面定时清洁消毒;病人用后的器械或物品单独处理。

3、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中西医结合医院
非结核分歧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非结核分枝杆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存在于水、土壤和气溶胶中,可以导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感染。

尤其是注射部位易造成非结合分期杆菌感染暴发,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特制订本管理制度加强防控。

一、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二、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对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灭菌。

需要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时,要保证其使用方法、浓度、消毒时间等符合有关规定,并对使用中的液体化学消毒剂的浓度进行监测。

三、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四、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五、各种抽吸的输注药液或者溶媒等开启后应当注明时间,规范使用,并避免患者共用。

六、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湿化装置、新生儿暖箱等使用无菌水。

七、无菌液体开启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八、医务人员要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卫生规范及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九、发现难治性手术部位或注射部位感染时,即刻进行非结合分歧杆菌的病原学检测。

尤其是发生聚集性病例(3例以上)时,及时报告院感科,并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十、发生非结合分歧杆菌感染暴发时,及时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上报。

2009.3.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