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
白色污染调查研究报告

科技创新:鼓励研发可降 解塑料材料,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其替代传统塑料
的竞争力。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白色污染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分享最佳实践和技术:国际合作有助于各国之间分享在治理白色污染方面的 最佳实践和技术,提高治理效果。
促进政策制定和执行:通过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各国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全 面的白色污染防治政策,并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
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结果呈现:通过图表、表格 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了调
查结果
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推广可重复使用 的购物袋
鼓励使用可降解 的塑料制品
限制一次性塑料 袋的使用
提高公众对白色 污染的认识和意 识
推广可降解塑料制品
定义:可降解塑料制品是指在特定 条件下能够分解成小分子的塑料材 料
推广措施: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 鼓励企业生产可降解塑料制品,并 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
白色污染的危害和影响
破坏生态环境:白色污染不易 降解,对土壤、水源等造成长 期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危害人体健康:长期接触白色 污染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消 化道疾病等。
影响市容市貌:大量废弃塑料 袋散落街头,影响城市形象。
浪费资源:生产一次性塑料制 品需要耗费大量资源,而处理 白色污染又需要耗费大量人力
理。
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制定和实 施全球性的塑 料污染控制政
策。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继续加强国际合 作,共同应对白 色污染问题
制定更加严格的 政策和法规,限 制一次性塑料制 品的生产和使用
推广可降解塑料 制品,替代传统 塑料制品
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倡导绿色生 活和消费观念
白色污染的危害与应对

白色污染的危害与应对白色污染: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包括发泡的塑料餐盒、器具、包装材料和薄的塑料袋、膜、农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由于缺少回收利用的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主要集中于风景旅游区周围、河道和道路两侧、农田、湖泊和水塘中,以及城镇的各个角落,这不仅破坏了景观,造成了"视觉污染",而且由于其具有在自然中难以降解的特点,对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
这种由废弃一次性的塑料制品通常多为白色,所造成的"视觉污染"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被形象地统称为"白色污染"。
影响(1)造成"视觉污染":被随意丢弃在环境中的一次性的塑料制品给人们视觉上所造成的"脏乱差"感觉,它破坏了城市、农村和风景区的给人的景观美感,甚至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情绪,它也破坏了城市的市容卫生,给我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一次性的塑料制品由于其原料--高分子树脂具有极强稳定性的特点,它在自然环境状态难以降解,可以存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样大量、长久地日积月累,就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直接破坏有: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的减产;被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甚至濒危野生动物)误食,就会导致其死亡等;间接破坏主要是在处理一次性塑料制品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如采用填埋方法,会不断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如采用焚烧方法,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破坏大气环境;另外,在发泡的塑料餐盒、包装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用氟氯烃作发泡剂,这将会对大气臭氧层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3)影响人体健康:近来研究发现以聚苯乙烯PS为原料的一次性发泡的塑料餐盒中残留一定量的苯乙烯单体,这对人体健康有害,国外发达国家已限制PS塑料在食品包装上的使用,或要求对其表面进行涂覆处理,而我市目前仍大量使用此类塑料快餐盒。
浅析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浅析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近年内,伴随社会经济的逐渐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增强,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塑料垃圾成倍的增多。
因此所引起的“白色污染”对于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防治“白色垃圾”已经发展成当前全社会所急需处理的难题。
标签:白色污染;危害;防治对策1 前言数量较多的塑料袋、农用薄膜以及一次性塑料在运用之后被丢弃为固体的废物,因为胡乱的扔、丢,同时很难进行降解处理,造成此废弃物挂在树上,草坪、路边以及水面等随处可见,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因为废弃塑料的包装物大都为白色,所以其引起的环境污染便是“白色污染”。
2 白色污染概述白色污染是人们对于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塑料袋)污染环境情况的一种概括。
其所代表的是以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聚氯乙烯等其它的高分子化合物所合成的各式各样的生活塑料物品被运用之后变成的固体废物,因为胡乱的丢弃,无法降解处理,以造成較大环境污染的现象。
3 白色污染的危害3.1 视觉污染塑料是一种非常难以降解的生活垃圾,数量较多的废弃塑料品在旅游区、城市以及水体等地方均能看见,对城市市容、人们的视觉以及景点的美感等均造成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特别是铁路运输领域,旅客在车辆行驶中的过程将已经用过的餐盒扔出窗外,部分列车的服务人们同样将垃圾扔到窗外,导致铁路沿线两侧植物的白色化。
3.2 潜在危害除以上所述的白色污染外,白色污染依然有着非常多的潜在危害。
以下针对其所具有的潜在危害进行全面的研究。
(1)塑料袋、一次性饭盒造成的危害。
仅仅是由于“一次性”的运用便会导致非常多资源的浪费。
在我们国家,超薄塑料袋的加工材料大都源自于废弃的塑料,此废弃塑料里面或许会包含氯乙烯这一类的毒害物质,若运用了涵盖氯乙烯单体塑料品来盛装食物,能够引起手指、手腕浮肿的问题,或许还会造成肝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2)土壤恶化加剧,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化学校本课程-身边的化学

“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背景: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2007年,我国塑料总产量为1219万吨,进口塑料近8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6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700多万吨。
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
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估算,全国每天使用的超市塑料购物袋达到10亿个,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则在20亿个以上。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3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9.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25万吨。
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5万吨。
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4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4.2亿个,废农膜约1374万平方米。
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我们已经陷入“白色污染的海洋”。
一、“白色污染”的污染及危害关于白色污染的危害,主要是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方面的负面效应。
“视觉感应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感应与情绪带来不良刺激。
“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危害人体健康人们遗弃的塑料制品常常粘有或装有各类废弃污染物,这是一种条件性污染源。
当气温等条件适宜时,就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从而间接危及人体健康。
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进入大气,也可危害人体健康。
2.污染城乡空气白色污染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垃圾混合物。
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特别是塑料膜与袋、一次性发泡塑料屑和粉尘随风飞扬形成多种致病害的空气污染。
白色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白色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摘要: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白色污染问题严重。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由于其在短时间内难以降解且被人们随意丢弃,对社会环境造成了无法修复的危害,目前,国内外都采取了相关措施解决此问题,但由于技术限制,解决措施并不完全有效,其解决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白色污染原因危害治理一.什么是白色污染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
塑料一问世,便深受世界欢送,它迅速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等。
塑料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
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本钱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二.我国白色污染的现状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本钱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
包装用塑料的大局部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
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
白色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四、白色污染的防治
2、从身边做起—防治“白色污染”?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垃圾箱内。 (2)积极参与和宣传 “垃圾分类存放”。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 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要及时提醒和制止。 (6)要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 自然交朋友。
四、白色污染的防治
3、国外典型做法
立法禁弃 :人们随手乱扔废物是环 境污染“万恶之源”。新加坡或许是 立法杜源做得最严的国家。该国家法 律规定,谁要是任意把废弃物抛向地 面、水面,就要被处以500新币(约 等于2500元)的罚款;要是此人第 二次被发现有此类行为,他就可能在 被再处同等数目的罚款外,再加劳役, 而且极可能被报纸、电子传媒“正面 曝光”。
一、什么是白色污染?
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 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 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 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来源
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 人们对一些快餐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我 国目前使用的均是EPS(俗称白色)泡沫塑 料快餐具,其年消耗量在100—130亿只左 右,大量弃掷的泡沫塑料快餐具散落在交通 沿线、江河湖海、旅游景点、大街小巷,形 成众所周知的“白色污染”。由于GPS泡沫 塑料消耗的是无法再生的石油资源,用作发 泡剂的氟利昂被科学界认可对地球大气臭氧 层造成不可逆转破坏的“元凶”它无法自然 降解,一旦合成则永远存在,即使老化也不 会分解,埋在地里会使土壤劣化,焚烧处理 又会产生10余种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故而成 为灾难性的“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

“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严循东 2007年2月11日一、“白色污染”概念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
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理,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
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长时间难以降解。
目前,我国光是每年扔弃在铁路沿线的塑料快餐盒就达 8 亿多只,加上城市快餐业的发展,每年废弃量达 100 亿只之多,其中 80% 以上未经回收,被大量的散落在环境中,重量在 8 万吨以上。
我国市场上目前大量使用的塑料制品都是不可降解塑料,以发泡聚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为原料,分子量达2 万以上。
只有分子量降低到2000 以下,才能被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所利用,变成水和其它有机质,而这一过程需要 200 年;如果将其填埋,将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减产;对其焚烧会释放出多种化学有毒气体,其中有一种叫二恶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即使在摄入很小量的情况下,也能使鸟类和鱼类出现畸形和死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对人也有很大危害。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目前治理白色污染的通常采用的四项新技术如下:可降解塑料技术:可降解塑料技术是在塑料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光敏剂、淀粉等原料,这样,可降解塑料制品在使用完,并废弃在大自然中暴露三个月后,可由完整的形状分解成碎片,因而至少在视觉上改善了环境。
白色污染图文课件PPT

02 白色污染的影响
对环境的破坏
01
02
03
土壤污染
塑料不易分解,长期大量 使用会破坏土壤结构,影 响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
水体污染
塑料垃圾进入水体后难以 分解,造成水体污染,影 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 源的利用。
大气污染
塑料垃圾焚烧时会产生有 毒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 污染。
对动植物的影响
动物误食
心理健康
视觉上的污染和环境破坏 可能对人类的心理健康产 生负面影响,如焦虑、抑 郁等。
03 白色污染的防治
提高环保意识
宣传教育
通过学校、社区、媒体等渠道, 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教育,提高人 们对白色污染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环保活动
组织各类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 清理白色垃圾等,鼓励人们积极参 与,培养环保习惯。
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应用
总结词
可降解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在应对白色污染问题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详细描述
可降解塑料制品是一种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分解的塑料材料,具有环保优势。随着技术的 不断发展,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性能不断提高,成本逐渐降低,因此在许多领域开始替代 传统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通过推广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白色污染,保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倡导绿色生活
引导公众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提倡使用可重复利用的环保 产品。
培养下一代环保意识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环保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习惯。
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 和使用,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小学期论文“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办学单位: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班级: 2010级化学(1)班学生: XXX指导教师:曾静提交日期: 2013 年 3 月 15 日“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摘要:本文阐述了“白色污染”的定义以及危害,并综合阐述了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分析了塑料制品的成分,提出了治理“白色污染”的措施,即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完善立法、加强管理、开发替代产品。
关键词:白色污染来源危害防治措施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ource of "white pollution" and its harm. It also expounds the cause of "white pollution" and the reason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lastic products. And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white pollution", for example propaganda education, measuring to improve people'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rfecting the legislation, strengthen management, developing alternative products.Keywords: white pollution reason damage prevention measures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交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数目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大幅度增长。
城市生活垃圾组成中的塑料废弃物也迅速增加。
人们的生活方式由“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同时对塑料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缺乏认识,塑料制品被随意抛弃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引发了新的环境问题。
白色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餐饮、运输和商业等各个领域都涉及到了白色污染。
由塑料袋引发的“白色污染”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环保课题。
一.白色污染的来源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由于这些塑料废弃物大多呈白色。
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
在街道,随处可见一次性饭盒、各色塑料袋,起风时候,塑料袋到处飘扬,严重影响城市的美观。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当温度达到65 ℃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还有可能干扰人的内分泌,造成生育能力下降以及男性雌性化现象等[1]。
同时遗弃的塑料制品如粘有污染物,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危害人体健康。
(2)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中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 年。
因为这些塑料中都有抗生物降解基团,暴露在环境中时使微生物无法靠近该基团或该基团对生物有毒性。
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据调查每亩地若含残膜 kg,就可使玉米减产11 ~ 23%,小麦减产9 ~16%,而且这种污染很难消除。
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2]。
(3) 填埋作业仍是中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焚烧时会产生大量黑烟和毒性物质,如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3],危及动植物和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和破坏,二恶英是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 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另外,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原因是纸制品的组成物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
但是,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
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
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
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 /3 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
而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 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 2%。
第三,纸浆生产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
造浆工艺需大量耗水,而中国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源。
而中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的含量,引起酸雨。
2三.白色污染的防治塑料制品是固体废弃物中最难处理的部分之一,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一般来说,采用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这三种方法,基本上可以使垃圾处理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治理白色垃圾的第一步就是垃圾分装。
焚烧虽然可以销毁塑料,但建一个垃圾焚烧厂的投入是同规模填埋场的20 倍;将白色垃圾转化成涂料的原料或有机油料的做法,成本高,并且需要较高纯度的塑料制品,大规模处理是不现实的。
因此,卫生填埋成为目前处理塑料的主要办法。
典型的固体废物处理工艺流程是多个具体的处理技术的组合。
其中,以资源化技术为主。
资源化技术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但对于白色垃圾这样的百年难题,也难以彻底奏效。
世界各国也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目前我国采用的防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强立法,强化管理。
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生产者、各级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遏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
目前,通过相关法律,到超市购物将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要消费者自己单独付费。
这项法规的出台,相应地减少和控制了人们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用品。
2.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日本有位学者说过:法律对环境来说,可能是安全的,然而人们自身的意识对环境却可能是有害的[4]。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物使其赖以生存的生态平衡遭到了日益严重的破坏。
环境恶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成为直接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对此政府部门应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改变人们对废弃物的观念,提高广大市民对治理白色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3.寻找日常塑料袋的替代品,减少白色污染。
目前具有实用意义的纸餐具、可降解塑料餐具等,已经相继推出。
降解塑料是为解决难于降解又不易回收再生利用、且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灾害的“白色垃圾”应运而生的一类新型环保材料,该类降解塑料中引入了光敏感基团或生物易降解成分,它能使制品使用完毕后在自然界中各种因素( 光、热、氧、水、微生物、昆虫、风) 的作用下引起高分子聚合物的快速降解( 即老化) ,如分子断链、分子量下降、制品脆化等,最终变为无害的低分子物质被生物分解掉回归大自然[5]。
4.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废塑料使之资源化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
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造粒、炼油、制漆、作建材等。
如果从垃圾场重新分拣废塑料制品,则费时费力,且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因此一定要在废塑料制品进入垃圾场之前将其分类回收。
废塑料回收后,在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
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近年来,一些国家大力开展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目前,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5.依靠科技进步,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研究开发可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具有与普通塑料同样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废弃后,其化学结构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变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环境所同化。
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
降解塑料有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
我国新型塑料的研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和正在开发出以淀粉、秸杆纤维、天然草浆等材料制成的“绿色”替代品[6]。
由纸质、淀粉、易降解塑料等新型快餐餐具已在一些铁路列车上使用,从而缓解了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程度。
四.总结“白色污染”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
塑料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大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这种具有新型功能的塑料替代品,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为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从而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还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采取一切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末端治理相结合,从而实现白色垃圾处理处置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目标,逐步根除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