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等操作流程及评分要点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评分标准心肺复苏(CPR)是一项紧急救护措施,用于挽救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患者。

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对于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心肺复苏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了一套评分标准来评估心肺复苏操作的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肺复苏操作步骤评分标准,以便救护人员和医护人员能够正确评估和改进自己的心肺复苏技能。

一、胸外按压。

1. 按压位置,按压应位于患者胸骨下缘,两侧肋间,确保按压力度直接传导至心脏。

2. 按压深度,成人按压深度应至少为5厘米,儿童按压深度应为至少1/3胸廓前后径。

3. 按压频率,按压频率应保持在100-120次/分钟。

4. 按压连续性,按压应保持连续不间断,避免中断时间过长。

二、人工呼吸。

1. 通气位置,正确的通气位置应为患者口鼻部位,确保气体能够顺利进入气道。

2. 通气方法,成人通气应为每次通气时间1秒,儿童通气时间应为1.5秒。

3. 通气气量,通气时应使胸廓明显隆起,确保每次通气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

4. 通气连续性,通气应与按压配合,保持连续不间断。

三、按压和通气比例。

1. 成人按压和通气比例,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2. 儿童按压和通气比例,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3. 按压和通气配合,按压和通气应协调配合,确保每次操作的质量。

四、自动体外除颤(AED)使用。

1. AED使用时机,在有AED设备的情况下,应在最短时间内使用AED进行除颤。

2. AED使用方法,按照AED设备的提示进行操作,确保操作正确有效。

3. AED除颤能力,AED设备应能够检测心律失常并进行自动除颤。

五、操作连贯性。

1. 操作连贯性评分,评估者应综合考虑按压、通气、按压和通气比例、AED使用等操作的连贯性。

2. 连贯性评分标准,操作连贯性应保持在85%以上,确保整个心肺复苏操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六、团队协作。

1. 团队协作评分,对于多人参与心肺复苏的情况,应评估团队协作的配合程度。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操作中
开放 气道 (A)
15
立即松解病人衣领、腰带
检查口腔、去义齿、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复苏体位正确(背部垫木板或平卧于地上)
打开气道方法正确:取仰头抬颌位
口对口吹气(B)
16
一手将口腔打开,一手捏鼻方法正确
吹气方法正确无漏气
吹气有效(胸部有起伏)
转头观察胸部方法正确
胸外按压(C)
18
按压部位正确
按压幅度适度(胸骨下陷4~5cm)
如搏动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观察病情
触摸颈动脉搏动
观察呼吸、面色、神志、口述上述观察结果
整理用物
舒适体位,保暖
整理用物,洗手
记录:填写护理记录单
二、心肺复苏评分标准
项目
总分
技术操作要点
仪表
5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评估
8
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和呼吸时方法正确
触摸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5S~10S)呼救,送急救物品
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
观察病情
5
触摸颈动脉搏动,观察呼吸、神志、面色(口述观察结果)
操作后
5
整理用物,合理安置病人
熟练程度
10
动作迅速、准确、有效
建立人工气道前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例正确(2:30)
理论
20
按压的注意事项
复苏有效的指针
总分
100
第一节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
判断患者意识、呼叫,送急救物品
评估病人
判断患者呼吸、颈动脉搏动(5s~10s)
时间记录准确

危重病人救中的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与要点是什么

危重病人救中的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与要点是什么

危重病人救中的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与要点是什么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紧急生命支持技术,其目标是在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恢复血液循环和呼吸。

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以及一些重要要点。

一、操作流程心肺复苏主要分为两个环节: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1. 胸外心脏按压(1)确定意识状态:在发现病人似乎没有反应时,首先大声呼叫病人,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2)紧急呼叫急救:若病人没有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病情并要求医疗救援。

(3)确认呼吸停止:侧过病人并观察胸廓是否抬升,听是否有气道阻塞的异常呼吸声音,并用手指触摸病人的鼻孔和嘴巴,感受是否有气流。

(4)开始按压:将双手放置在病人胸骨下方,使用身体上半部分的重量,以2英寸(5厘米)的深度和100到120次/分钟的速度进行按压,完成后迅速松开,但保持手的接触。

(5)持续按压: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和深度是非常重要的,要有规律地持续按压至急救人员抵达或病人复苏。

2. 人工呼吸(1)开放气道:将头后仰并提拉下颏,以便使气道保持畅通。

(2)用呼吸口罩进行呼吸:用双手捏住呼吸口罩,并将其覆盖在病人口鼻部,用两个鼻孔的指腹提起下颌,使口罩与面部保持紧密接触。

(3)呼吸方法:吹气时,每次呼气后应有弹性感,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次数为10到12次。

(4)协调按压和呼吸:按压与呼吸的比例为30次按压和2次呼吸,或者连续进行按压和呼吸。

(5)继续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数次后,立即继续进行按压。

二、要点1. 早期心肺复苏:在发现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时,要尽早开始心肺复苏措施,因为早期心肺复苏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2. 正确的按压深度和速度: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深度为2英寸,即5厘米,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100到120次。

3. 开放气道:确保病人的头部呈仰头状态,并提拉下巴,以保持气道的通畅。

4. 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持续心肺复苏: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并接管急救工作之前,应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措施。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注:若准备简易呼吸器,参考简易呼吸器的使用要点给分。

简易呼吸器要点:应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气囊,每次送气500-600ml,频率8-10次/分。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最新版指南:强调“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早期电除
颤、早期救治以及心脏骤停后的救治。

”取消呼吸判断方法的“听.看.感觉”,强调发现病人突然倒地,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测脉搏(不超过10秒)测不出,立即呼叫120,要求带除颤仪之后,立即CPR,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30:2的五个循环(最好在2分钟内进行),尽早除颤,最好在第一个五个循环后仍无脉搏时,根据除颤仪指示立即除颤。

}。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参考模板)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参考模板)
吹气毕,松开捏鼻孔的手,抢救者头稍抬起,侧转换气,同时注意观察胸部复原情况
频率:每6~8秒一次呼吸(每分钟8~10次呼吸),按压与通气比率为30:2
完成5个循环操作(约2分钟),按压间断不超过10秒
判断呼吸、颈动脉搏动、查看瞳孔、观察颜面、口唇及甲床色泽、测量上肢血压(口述观察结果及复苏有效时间)
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枕头立于床头,撤去按压板,整理衣服、床单位
开放气道方法不正确
未口述有义齿者应取出
一项不符合扣1分
口对口呼吸
15
1
2
10
2
口对口未包紧,漏气
每次吹气不少于1秒(8~10次/分)
通气一次无效或过度
未观察胸廓起伏
一项不符合扣1分
复苏评价
7
5
1
1
呼吸、颈动脉搏动、瞳孔、皮肤黏膜口唇、甲床、血压评估少一项
未口述观察结果
未口述复苏时间及记录
一项不符合扣1分
未观察呼吸、患者反应
未呼救、未查看时间
一项不符合扣1分
摆放体位
2
2
未评估患者颈部、未采取去枕仰卧位,未松解患者衣裤暴露胸部
一项不符合扣1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胸外按压
40
4
4
2
定位方法不正确
按压要点:姿势、位置、幅度、频率不正确
通气按压比不正确
一项不符合扣1分
30
按压一次无效或过度
每次扣0.2分
开放气道
6
2
3
1
未清除口鼻分泌物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呼救:来人啊!......(口述时间)
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患者卧于软床上需垫心脏按压板);松解衣扣及腰带,女性取下胸罩,暴露胸部,(评估颈部:颈部无损伤)去枕、头后仰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一、用物准备1、物质准备:治疗盘、纱布三块、舌钳、开口器、电筒、弯盘、简易呼吸器、手套等。

2、选手准备:衣帽整洁、戴手套二、操作要点1、步入现场操作者立正后,大声向评委报告:报告评委,**号做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准备完毕,请指示:评委说:开始!2、口述有一患者需要抢救, 已做自我防护,3、评估环境安全:展开双臂,用眼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扫视后大声报告(报告:现场环境安全)。

4、操作者跪于患者身旁,双膝与双肩同宽。

判断意识:(1)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对双耳呼喊(你怎么啦?你怎么啦?)(2)大声说:病人无意识,时间X时X分,请帮忙拨打120电话,拿来AED。

5、检查脉搏、呼吸,操作者用右手食指、中指摸左侧颈动脉(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5~10秒),大声(说:无脉搏,无呼吸,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6、摆放体位:(1)病人取水平仰卧位,放于硬板或地面上。

(2)松解衣服及裤带,暴露胸部皮肤。

7、胸外心脏按压:(1)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另一只手的掌根与第一只手的掌根重叠,掌心翘起,手指相扣,伸直双臂,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

(2)以100~120次/分的速度平稳进行,深度5~6cm,按压时小声或心里默数1~24,大声数25~30。

(3)按压有效:按压深度至少5cm,不超过6cm,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

(4)按压中断时间<10秒。

(5)有效按压,向下压30次(时间15~18秒),共五个周期。

(6)按压同时观察患者面色。

8、检查口腔:观察口腔无异物(报告:口鼻腔外无分泌物,口腔内无异物、无舌后坠)9、开放气道(仰头提颏法: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然后用手推动,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指置于颏骨附近的下颌下方,提起下颌,使颏骨上抬,不要使劲按压颏骨下的软组织,因为这样可能会堵塞气道,不要使用拇指提起颏骨,不要完全封闭患者的嘴巴。

2023心肺复苏实操考核评分标准

2023心肺复苏实操考核评分标准

2023心肺复苏实操考核评分标准背景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紧急救护措施,能够挽救遭遇心脏停跳的人的生命。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实操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评分标准,用于2023年的心肺复苏实操考核。

评分标准考核分为四个关键步骤,每个步骤包含若干评分要点。

实操考核会侧重考察应急处理能力、操作规范性及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技能。

步骤一:判断意识和呼吸- 评分要点:准确判断受试者的意识状态和是否呼吸困难。

评分要点:准确判断受试者的意识状态和是否呼吸困难。

步骤二:急召急救- 评分要点: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准确的现场信息。

评分要点: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准确的现场信息。

步骤三:开始胸外按压- 评分要点:正确摆放手位置,使用正确的力度进行按压,并保持合理的频率。

评分要点:正确摆放手位置,使用正确的力度进行按压,并保持合理的频率。

步骤四:进行人工呼吸- 评分要点:正确施行人工呼吸,保持合理的频率和强度。

评分要点:正确施行人工呼吸,保持合理的频率和强度。

考核结果评定方法根据每个步骤中评分要点的完成情况,将考核结果进行评定。

评分标准如下:- 优秀:每个步骤均完成得非常准确,操作规范,没有严重失误。

- 良好:每个步骤完成准确,操作规范,但可能出现一至两个轻微失误。

- 合格:每个步骤完成基本准确,操作基本规范,但可能出现一些轻微失误。

- 不及格:出现严重失误导致操作无效,或有多个轻微失误。

总结本评分标准旨在为2023年心肺复苏实操考核提供具体指导和评估依据。

通过考核,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实操能力,确保在紧急救护情况下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

心肺复苏操作的要点及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操作的要点及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操作的要点及评分标准心肺复苏操作的要点1. 检查环境安全: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确保周围环境安全,例如将受害者从危险的地方移动或排除危险因素。

2. 检查意识和呼吸:触摸受害者的肩膀并问他们是否好。

同时检查他们的呼吸是否正常。

3. 发出求救信号:如果受害者没有反应或没有正常呼吸,立即通知急救人员或求助他人前来帮助。

4. 开始心肺复苏:在30:2的比率下进行心肺复苏。

- 按下受害者的胸部中央位置,以2英寸的深度向下按压胸部。

- 按压次数每分钟至少100次。

- 品质是关键,确保完全恢复压力而不过分伤害受害者。

5. 技术更新:每2分钟更换一次进行心肺复苏的人,以保持操作的效果。

6.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有AED设备可用,按照设备上的指示进行操作。

7. 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受害者恢复呼吸和心跳。

心肺复苏评分标准心肺复苏操作的质量对于提高受害者的存活率非常重要。

以下是常用的心肺复苏评分标准:1. 压力深度:压力深度应至少达到2英寸。

2. 压力速度:每分钟至少进行100次按压。

3. 呼吸恢复:成功复苏后,受害者应该能够恢复正常呼吸。

4. 意识状态:受害者苏醒并恢复意识。

5. 勉强生存:受害者必须至少活过30天。

评分标准的合格程度取决于上述因素的满足程度。

急救人员和医疗专业人员会在每次心肺复苏后对这些要素进行评估和记录。

要记住,心肺复苏是一项专业技术,为了确保操作获得最佳效果,请参与专业的培训和认证课程。

以上是心肺复苏操作的要点及评分标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徒手心肺复苏与简易呼吸器使用选手编号:评委:计分:项目操作要点分值扣分评估实施80分自身评估:着装整齐规范、符合操作要求 2 环境评估:安全、通风 2 用物评估:齐全,摆放有序,质量合格,呼吸器完好备用 2 (计时开始)患者评估(1)判断意识:拍肩、呼唤,看反应 4 (2)判断心跳、呼吸:触摸大动脉(5—10s);视、听、感觉呼吸 4 (3)呼救,记时 2胸外心脏按压摆位:去枕平卧,卧硬板床;解衣、裤带,充分暴露胸部 2站位:身体中轴平行于患者双肩连线,必要时用踏脚板 2定位:双乳头连线中点 2按压频率、深度、按压放松时间比符合要求(5个循环)(一次无效扣0.5分)18开放气道头侧偏;取活动假牙,纱布清口鼻异物 3开放气道:颈椎无损伤压额抬颏;颈椎损伤,双手托颌法 4辅助呼吸第1、第2个循环:口对口吹气2次/循环盖双层纱布;紧包口唇;正确捏、松鼻翼 4正确观察胸廓起伏;吹气时间>1秒 3 第3、第4、第5个循环用简易呼吸器2次/循环EC手法固定,口述频率、潮气量 4 正确挤压气囊;面罩无漏气;观察胸廓起伏9复苏后评估复苏效果(5个循环后):简述三种复苏结果、八个有效指征 6取合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2继续下一步治疗;健康宣教,记录(口述) 4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理(口述)(计时结束) 1评价20分操作流程熟练、动作流畅;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反应迅速,急救意识强 4 复苏手法正确、有效(无效扣1分,扣完为止)10 操作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反应并记录时间 2 与患者有效交流、沟通,宣教到位 2 体现人性化关怀 2 操作时间 6 min,超时终止操作总分100昏迷带管患者更换床单(单人)选手编号:评委:计分:项目操作要点分值扣分评估实施80分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洗手(口述)、戴口罩3 用物评估:用物齐全,摆放有序,符合要求 5 (计时开始)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评估病情、告知相关事项,取得合作;环境符合操作要求10 移开床旁桌椅,放平床头及床尾,装好对侧床栏,固定管道 5 将患者及枕头移向对侧,协助患者侧卧 5 根据患者皮肤情况,简述预防压疮的措施 4 松开中单及床单,塞于患者身下,清扫整理后依次铺床单及中单12 将枕头及患者移向近侧,侧卧,拉起近侧床栏,固定管道12 到对侧依次松开中单及床单内卷后取出,同法清扫及铺单12 协助患者平卧,固定管道 4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移回床旁桌椅;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置(口述)3 洗手、取口罩;健康教育,交待注意事项 5 (计时结束)评价20分操作流程熟练、动作流畅,简述内容重点突出 5 操作方法正确,未引起操作相关并发症 5 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 3 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沟通 3 体现人性化关怀 4 时间 16 min,超时终止操作总分100鼻饲(含胃管置入)选手编号:评委:计分:项目操作要点得分扣分评估实施80分核对医嘱 2 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视流程要求洗手、戴口罩等)3 用物评估:物品齐全、摆放有序,符合要求 5 (计时开始)(口述已核对医嘱)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 3 评估病情、告知有关事项,取得合作 3 环境清洁、安静;温度适宜;屏风或隔帘遮挡(口述) 2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口述昏迷者取平卧位) 3 颌下铺毛巾;清洁、湿润鼻孔;备胶布 5 打开插胃管包,掷入一次性胃管、注射器 3 戴手套,置弯盘于患者颌下 2 检测胃管是否通畅 2 测量插管长度;润滑胃管7 指导患者配合,插入胃管10 证实胃管在胃内(任选一种方法,口述其它两种方法) 6 钳夹胃管末端放在治疗碗里,固定胃管(鼻饲前检查胃管刻度、有无胃潴留)(口述)6 温开水冲洗胃管,注入鼻饲液;注毕,抬高胃管,冲管8 将胃管末端反折包好,固定胃管 5 脱手套,整理床单位和用物;健康教育,记录 4 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理(口述)(计时结束) 1评价20分操作熟练,动作流畅 4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 操作方法正确,未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 4 操作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及患者反应 3 与患者及时有效交流、沟通,宣教到位 3 体现人性化关怀 3 时间 15 min,超时终止操作总分100留置针静脉输液选手编号:评委:计分:项目操作要点分值扣分评估实施80分核对医嘱(含核对输液卡) 4 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洗手,戴口罩 3 用物评估:物品齐全、摆放有序,符合要求 5 (计时开始)(口述已核对医嘱、输液卡)按要求准备药物,请人核对5消毒瓶塞,插入输液器 2 再次核对无误后放入治疗盘 2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 3 评估病情,告知有关事项,取得合作 3 环境清洁、光线充足,备输液架 2 再次核对药物,挂输液瓶,固定排气管 3 备胶布,戴手套,输液器排气 5 垫小枕,扎止血带,消毒皮肤两遍 4 打开Y型留置针及透明敷贴外包装 3 连接尼龙针与留置针,排气(排气未一次成功扣3分) 3 穿刺:松动留置针针芯;留置针与皮肤呈以15~30°角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进少许,退针芯退至导管内,将导管全部推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穿刺(穿刺未成功扣10分)14观察滴注是否通畅,固定,注明置管时间并签名 4 再次核对、记录 3 脱手套,洗手,取口罩;调节输液速度 4 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3 健康宣教 4 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理(口述)(计时结束) 1评价20分操作流程熟练,动作流畅(排气未一次成功扣2分) 4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 操作方法正确,穿刺成功(未成功扣3分) 3 操作中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反应 3 与患者有效沟通,宣教到位 3 体现人性化关怀 4 时间 16 min,超时终止操作总分100新生儿复苏选手编号:评委:计分:项目操作要点分值扣分评估实施80分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视流程要求洗手、戴口罩等)2 环境评估:清洁、安静、光线充足,室内温度、湿度符合操作要求3 用物评估:用物齐全、摆放有序,符合要求 5 患儿评估:了解产妇妊娠史,羊水性状,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10 初步复苏(计时开始)判断新生儿有无自主呼吸(口述) 3 置新生儿于远红外复苏台上保暖 3 将头轻度向后仰,头部处于“鼻吸气位” 3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再次判断有无自主呼吸(口述) 3 快速擦干全身,必要时用手拍打或用手指轻弹新生儿足底或摩擦背部,诱发自主呼吸;仍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者予正压通气3正压通气接氧气,氧流量5-10L/分,适宜面罩扣住口鼻,予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6固定面罩,挤压简易呼吸器,力度为20-25cmH2O(拇指、食指、中指按压呼吸器, 3个指头不能相互接触)6 挤压频率40-60次/分,按压与放松气囊的持续时间为1:2;送气有效(胸部有起伏)8胸外按压+正压通气指征判断:经30s气囊面罩正压通气后,听诊HR≤60次/分(5-10s) 3 定位正确:操作者一手拇指按压胸骨,其余手指支撑背部(或一手食指与中指按压胸骨,另一手支撑背部)3 按压部位:新生儿胸骨体下1/3,避开剑突4 按压频率:胸外按压90次/分;正压呼吸30次/分(选手按压3次口述通气一次)4 按压幅度适度:前后胸直径1/3左右 4 按压与放松时间比:按压时间小于放松时间 3 重新评估心率: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后,如HR≤60次/ Min,除继续胸外按压外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气管插管接气囊面罩正压通气等急救措施(简述复苏有效的判断指征)(计时结束)4评价20分操作熟练,动作迅速,程序规范,急救意识强 5 操作方法正确,不过猛或冲击式按压 4 及时评价,判断准确,复苏有效且无并发症 4 简述内容重点突出 3 体现人性化关怀,动作轻柔,注意保护、保暖 4 时间 4 min,超时终止操作。

总分100微量注射泵使用选手编号:评委:计分:项目操作要点分值扣分评估实施80分核对医嘱(含核对注射卡) 2 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洗手、戴口罩 3 用物评估:用物齐全,摆放有序,注射泵完好,电源匹配,符合要求5 (计时开始)(口述已核对医嘱、注射卡)按要求配制注射用药物,请人核对;连接注射器与注射泵延长管,排气10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儿信息;评估病情、告知家属有关事项,取得合作;环境符合操作要求10 固定微量注射泵,并置于待机充电状态 5 将注射器妥当固定于微量注射泵 5 设定注射速度及参数8 再次确定注射器及延长管内无空气 3 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 2 确认留置针通畅(口述),连接延长管与留置针,妥善固定8 启动微量注射泵,确认运行正常;洗手、取口罩 5 再次核对,记录 3 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 3 健康教育 3 终止注射时,按暂停键,停止输注;关闭电源,封管(口述)取出注射器4 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理(口述)(计时结束) 1评价20分操作流程熟练、动作流畅 4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 操作方法正确,未引起操作相关并发症 3 及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 3 与患儿和家属进行有效交流、沟通 3 体现人性化关怀 4 时间 10 min,超时终止操作。

总分100小儿头皮留置针静脉输液选手编号:评委:计分:项目操作要点分值扣分评估实施80分核对医嘱(含核对输液卡) 4 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洗手、戴口罩 3 用物评估:用物齐全,摆放有序,符合要求 5 (计时开始)(口述已核对医嘱、输液卡)按要求准备药物,请人核对5 将输液管、通气针头插入输液瓶,再次核对无误后放入治疗盘 4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儿信息;评估病情、告知家属有关事项,取得合作;环境符合操作要求,备输液架7 再次核对药物挂输液瓶 3 打开Y型留置针及透明敷贴外包装 2 输液器连接留置针、排气(排气未一次成功扣3分) 3 戴手套,选择静脉,消毒皮肤(必要时备皮) 5 松动套管 2 穿刺:回血后,再进约0.2cm(穿刺未成功扣10分)10 退针芯、送导管:后撤针芯约0.5cm,将导管全部推送入血管 3 将针芯全部拔出 2 打开输液器调节器开关 2 固定敷贴,注明留置日期、时间,签名 5 脱手套、洗手,取口罩;调节输液速度 4 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询问并观察输液后反应 4 再次核对、记录 3 简述健康宣教内容 3 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置(口述)(计时结束) 1评价20分操作流程熟练、动作流畅(排气未一次成功扣2分) 4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 操作方法正确,穿刺成功(未成功扣3分) 3 及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 3 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有效交流、沟通 3 体现人性化关怀 4 时间 18 min,超时终止操作总分100吸氧(氧气筒给氧)选手编号:评委:计分:项目操作要点分值扣分评估实施80分核对医嘱(含核对输氧卡) 2 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视流程要求洗手) 3 用物评估:用物齐全,摆放有序,符合要求 4 (计时开始)(口述已核对医嘱、输氧卡)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儿信息4 评估病情、告知家属有关事项,取得合作 3 环境清洁、安全 2吸氧检查鼻腔情况,湿润鼻腔 3吹尘,装表,装湿化装置,检查有无漏气10 连接吸氧管,再次检查是否漏气 5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简述轻、中、重度缺氧的氧气流量) 3检查吸氧导管是否通畅;湿化吸氧导管未端 4插吸氧导管,固定 4整理床单位,取舒适卧位,健康宣教 5洗手,记录上氧时间、流量,挂输氧卡 4观察呼吸、面色、嘴唇和甲床、神志等变化(口述) 4分类处理用物及垃圾(口述) 2 停氧核对医嘱,对床号、姓名;评估缺氧改善情况,并告知停氧 4拔出氧气导管,关氧气开关,取下湿化装置;记录停氧时间7整理床单位,取舒适卧位,健康教育 5分类处理用物及垃圾(口述)(计时结束) 2评价20分操作熟练、动作流畅,简述内容重点突出 4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4 操作方法正确,未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 3 操作中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患儿反应 3 与患儿及家属有效交流、沟通,宣教到位 3 体现人性化关怀 3 时间 12 min,超时终止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