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章广电宽带城域网交互信道接入网技术小结
《接入网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谁提出接入网的概念: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关于接入网的框架建议(G902)和我国的接入网体制规定,描述了接入网功能结构、接入类型、业务节点及网络管理接口等相关内容,接入网有了一个较为公认的认定。
公用电信网:长途网、接入网、中继网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的,它是一个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接入网可以经由Q3接口经行配置和管理。
3个接口界定:网络侧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经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相连。
业务节点接口(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业务节点接口(SNI)是接入网(AN)和业务节点(SN)直接的接口/用户网络接口(UNI)是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参考模型:ITU-T建议G803的分层模型(电路层CL、传输通道层TP和传输介质层TM,TM 可划分为段层和物理介质层)模型体现接入网的重要特性:1.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现业务的透明传送。
2.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点中。
3.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个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
4.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网管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连接电信管理网TMN。
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接入网主要功能:用户端功能、业务端功能、核心功能、传送功能、AN系统管理功能。
用户端功能UPF主要作用是将特定的UNI要求与核心功能和管理功能相适配。
业务端功能SPF主要作用是将特定SNI规定的要求与公用承载通路相适配,以便于核心功能处理;也负责选择有关的信息,以便在AN系统管理功能中进行处理。
核心功能CF处于UPF和SPF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负责将个别用户端口承载童虎或业务端口承载通路的要求,与公用传送承载通路相适配,还包括为了通过AN传送所需要的协议适配和复用所进行的协议承载通路处理。
2章广电宽带城域网广播信道技术小结(陈柏年)

第2章广电宽带城域网广播信道技术小结一、广播信道1、基本特征:宽带广播信号(包括视频、音频及数据)的传输和分配信道。
2、组成部分:前端系统、传输干线、同轴电缆分配网络和用户终端。
3、开展业务:模拟电视广播业务、数字电视广播业务和数据广播业务。
4、信号来源:①卫星传送信号,②经光缆、电缆或微波传送信号。
③开路收转信号。
④自办节目信号。
5、频率规划:上行5~65;过渡带65~87 MHz;调频广播(FM)、数据广播业务87~108MHz;模拟电视、数字电视和数据业务111~958MHz,共分为A、B、C、D、E五个频段。
二、有线电视系统的性能指标(一)影响广播信道信号处理和传输的两个基本因素1、信号的失真程度:衡量输出信号波形偏离输入信号波形的程度。
线性失真描述指标有幅频特性,色/亮度时延差;非线性失真描述指标有互调IM,组合三次差拍CTB,交调CM,微分增益DG,微分相位DP,交流声HM等。
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主要区别:线性失真不会产生输入端所没有的新的频率分量;非线性失真肯定产生输入端所没有的新的频率分量。
2、信号的噪声含量:系统输出信号中所含噪声的多少。
描述指标有载噪比CNR,信噪比SNR,噪声系数F等。
(二)主要公式✓等效噪声带宽: f = 5.75MHz✓基础热噪声电平:No = 20lg Uno = 2.4dBμV✓基础热噪声功率谱密度:n0=-65.2[dBμV/Hz ]✓噪声系数:F = 输入载噪比/ 输出载噪比= CNR I / CNR o✓噪声系数分贝表示:F(dB)= 10lgF= CNR I(dB)-CNR o(dB)✓信噪比:SNR(dB)= 10lg(图像信号峰值功率/噪声有效功率)= 20lg(图像信号电压峰峰值/噪声电压有效值)[dB]✓信噪比与载噪比关系:SNR(dB)= CNR(dB)-6.4dB✓载噪比:CNRo(dB)= CNR I(dB)-F(dB)= V I(dBμV)-F(dB)-2.4 [dB] (三)有线电视系统的性能参数归纳(四)系统指标的叠加和分配1、指标叠加规律归纳2、三大指标计算归纳三、前端系统(一)完整的有线电视前端三个组成部分1、模拟前端部分:主要完成模拟广播电视各类信号源的接收和下行模拟电视信号和调频声音广播信号的加工处理,并将各路信号混合成复合RF信号送给传输干线。
第5章 光纤接入网技术

(2)光波分多址(OWDMA)方式
· 光波分多址(OWDMA)方式是每个 ONU使用不同的工作波长,OLT接收端通 过分波器来区分来自不同ONU的信号。
· OWDMA方式的原理如图5-18所示。
(3)光码分多址(OCDMA)
· 光码分多址(CDMA)方式是给每个 ONU分配一个唯一的多址码,将各ONU的 上行信号码元与自己的多址码进行模二加, 再调制相同波长的激光器,在OLT用各 ONU的多址码恢复各ONU的信号。
2、EPON的设备功能
(1)光线路终端(OLT)
· OLT的具体功能为: ①提供EPON与服务提供商核心网的
数据、视频和话音网络的接口,具有复用/ 节复用功能;
②光/电转换、电/光转换。
③分配和控制信道的连接,并有实时监 控、管理及维护功能;
④具有以太网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功能。
· OLT布放位置一般有3种方式: ● OLT放置于局端中心机房(交换机房、 数据机房等) ● OLT放置于远端中心机房 ● 户外机房或小区机房
(3)总线形结构
· 总线形结构的光纤接入网如图5-8所示。
2、有源光网络(AON)的拓扑结构
· 有源光网络(AON)的拓扑结构一般 采用双星形、链形和环形结构。
(1)有源双星形结构
· 有源双星形结构如图5-9示所示。
(2)链形结构
· 当涉及通信的所有点串联起来并使首 末两个点开放时就形成了链形结构(线形 结构),如图5-10所示。
· 根据采用的技术不同,无源光网络 (PON)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APON——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在 PON中采用ATM技术),后更名为宽带PON (BPON);
3章广电宽带城域网交互信道技术基础小结(陈柏年)

第3章广电宽带城域网交互信道技术基础小结一、数字通信技术基础(一)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1、模拟信号:时间上和取值上都连续的信号。
特点(1)无限连续性(2)准确比例性。
2、数字信号:时间上和取值上都离散的信号。
特点:(1)有限离散性;(2)近似对应性。
(二)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1、模拟通信系统:信道中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
2、数字通信系统:信道中传输二进制或多进制数字信号的系统。
(三)数字调制方式1、基本数字调制方式: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绝对相移键控(PSK)、相对(差分)相移键控(DPSK)等四种。
2、复合数字调制方式:正交振幅调制(QAM),正交相移键控(QPSK)等。
(四)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1、信源编码的主要任务:(1)A/D变换;(2)压缩编码。
2、信道编码的主要任务:(1)码型变换;(2)差错控制。
(五)数字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1、有效性指标(1)码元传输速率:信道每秒钟内所传送的码元(或符号)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或码元/秒,常用符号“Bd”表示。
(2)信息传输速率:信道每秒钟内所传送的比特数,由单位为比特/秒(bit/s或bps)。
(3)频带利用率:单位时间(秒)、单位频带宽度(Hz)上传输信息量(或码元)的多少。
单位为Bd/ Hz 或bps/ Hz。
2、可靠性指标(1)码元差错率:接收错误的码元数在传输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2)信息差错率:接收错误的信息量(比特数)在传输总信息量(比特数)中所占的比例。
(六)信道容量的概念1、信道容量:信道极限的传输能力,即在给定条件、给定通信路径或信道上的极限传送速度,常用最大速度来表示。
2、香农公式:C=Blog2(1+S/N)[bps]3、奈奎斯特准则:C=2Blog2M [bps]二、数字通信相关技术(一)模拟信号数字化有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过程。
(二)基带传输技术1、基带传输:编码处理后的数字信号(占据基本频谱的基带信号)不搬移信号频谱的传输方式。
1章广电宽带城域网概述小结(陈柏年)

第1章广电宽带城域网概述小结一、有线电视的定义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及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广电网络的“三化”目标1、光缆化-光缆尽量向下延伸,做到最后一级光节点所带用户小于500户,地理范围小于1公里,光节点后放大器串接数不超过2级。
2、宽带化-本地网络的带宽做到750MHz或者862MHz。
3、双向化-本地网络具备双向传输的能力。
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的英文缩写,是用光纤和射频同轴电缆的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和数据信号的有线电视网络。
二、广电宽带城域网定义和五个要素广电宽带城域网:由广播、交互两个信道组成的用射频电缆、光缆、微波、数据电缆或及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图像、声音及数据信号的城域宽带、多业务有线广播电视网络。
五个要素:1、信道构成-具有广播和交互两个信道,分别用于完成广播式和交互式业务;2、物理介质-可采用射频电缆、光缆、微波、数据电缆或及其组合多种传输介质;3、作业任务-对广播式和交互式业务信号进行传输、分配和交换三种作业;4、处理对象-图像、声音及数据三种信号;5、功能特点-覆盖整个城域范围,具有宽带通信网的特性,可开展多种业务。
三、广电宽带城域网交互信道骨干网和接入网定义城域骨干网:有线电视城域网交互信道中由主中心和多个分中心组成的完成核心层加汇聚层功能构件的集合。
城域接入网:有线电视城域网交互信道中从分中心至用户数据终端之间完成接入层功能构件的集合。
四、广电宽带城域网的结构(一)广播信道1、前端:一个总前端和若干个分前端2、干线:一级和二级光链路干线(1)一级光链路:总前端和分前端之间的光纤链路。
(2)二级光链路:分前端和光节点之间的光纤链路。
3、分配网:同轴电缆分配网(1)光节点到用户分配放大器之间由延长放大器组成的同轴电缆传输线路。
(2)用户分配放大器在楼栋之间的电缆无源分配线路。
(3)楼栋内部用户之间的电缆无源分配线路。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网络接入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业的网络接入技术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方式正逐渐被数字化的网络接入技术取代。
网络接入技术不仅可以提供更高质量、更丰富多样的内容,还可以实现更便捷的传输和交互方式。
本文将对广播电视传输业的网络接入技术进行探讨。
一、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FCoE)技术FCoE技术是一种通过以太网传输纤维通道(Fibre Channel)数据的技术。
它通过在以太网协议之上封装Fibre Channel协议,实现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
FCoE技术将广播电视信号数字化后,通过以太网线缆传输,使信号传输更加高效稳定,有效解决了传统广播电视信号受距离限制、传输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同时,FCoE技术还支持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高速传输和实时传输,能够满足广播电视行业对实时性和高清晰度的要求。
二、IPTV技术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技术是基于IP网络的广播电视传输技术。
通过将广播电视信号转换成IP数据包,再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用户可以通过宽带网络接入电视信号。
IPTV技术不仅可以提供传统广播电视节目,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点播、时移、回看等更多功能。
此外,IPTV技术还支持对广告、互动应用等进行优化和定制,为广告商和用户带来更多商机和便利。
三、OTT技术OTT(Over-The-Top)技术是指通过互联网传输视频内容的技术。
OTT技术独立于传统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接入OTT提供的广播电视内容。
OTT技术具有无需额外硬件设备、全网覆盖、灵活自由等特点,能够实现传输方式与传统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视频内容接入。
OTT技术的出现,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传统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提出了挑战。
四、移动接入技术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广播电视行业的网络接入技术也面临着向移动设备的拓展。
《接入网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谁提出接入网的概念: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关于接入网的框架建议(G902)和我国的接入网体制规定,描述了接入网功能结构、接入类型、业务节点及网络管理接口等相关内容,接入网有了一个较为公认的认定。
公用电信网:长途网、接入网、中继网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的,它是一个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接入网可以经由Q3接口经行配置和管理。
3个接口界定:网络侧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经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相连。
业务节点接口(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业务节点接口(SNI)是接入网(AN)和业务节点(SN)直接的接口/用户网络接口(UNI)是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参考模型:ITU-T建议G803的分层模型(电路层CL、传输通道层TP和传输介质层TM,TM 可划分为段层和物理介质层)模型体现接入网的重要特性:1.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现业务的透明传送。
2.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点中。
3.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个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
4.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网管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连接电信管理网TMN。
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接入网主要功能:用户端功能、业务端功能、核心功能、传送功能、AN系统管理功能。
用户端功能UPF主要作用是将特定的UNI要求与核心功能和管理功能相适配。
业务端功能SPF主要作用是将特定SNI规定的要求与公用承载通路相适配,以便于核心功能处理;也负责选择有关的信息,以便在AN系统管理功能中进行处理。
核心功能CF处于UPF和SPF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负责将个别用户端口承载童虎或业务端口承载通路的要求,与公用传送承载通路相适配,还包括为了通过AN传送所需要的协议适配和复用所进行的协议承载通路处理。
重庆市北碚区广电宽带网传输通道测试分析总结

重庆市北碚区广电宽带网传输通道测试分析总结..................................................................................................................一、网络基本情况根据重庆市北碚区广电网络公司的提议,于2001年11月9日,成都康特公司和四川省广电局对北碚宽带网络的HFC上行传输通道作了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测试活动。
参加人员由张郾初(四川省广电局原总工)、龙永庆、余波、唐春等及十余名工程测试人员组成,北碚广电局的领导和工程师也参加了测试的全部过程。
北碚有线电视网是1989年建立,历经10年的使用,线路老化早已不能适应当前各种传输业务的开展。
所以于2001年3月以后,由重庆广电网络公司北碚分公司重新建设,城区有线电视用户约6万户,网络结构为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简称HFC网),按双向传输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建设。
由于缺乏双向HFC网络建设的经验和标准及规范,北碚网络分公司在成都康特电子高新科技公司的支持下,由成都康特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全套关键器材(除光、铜、钢三缆之外),全部按规范化的工作程序进行建设,即:完整规划、规范设计、按图施工。
杜绝了过去有线电视行业的"无设计图纸条件的施工,一切问题依赖人工调试"的现象。
网络建设在标准化、科学化以及网络传输性能方面处于领先的水平,其具体表现为在基本电视业务传输的前提条件下,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HFC网"一线通",进行符合DOCSIS标准的数据传输。
最突出的是"上行通道无需调试"的实践,是国内外都史无前例的突破,标志着HFC网络进入商业意义的"三网合一"、"一网多功能"的真正实现。
二、网络技术方案HFC网络的"一网多功能"要实现商业化运营,在建设问题上,必须解决"汇集干扰"、"汇集均衡"、"网络共用通道安全"三大技术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广电宽带城域网交互信道接入网技术小结一、宽带接入技术概述1、 宽带接入:速率超过1Mbps 的接入。
2、 主流并且比较成熟的接入技术:Cable 接入、以太网接 入、xDSL 接入、光纤接入和无线宽带接入等。
3、 有线电视网络逻辑结构图3、目前有线电视双向网主要接入技术(1) HFC 接入,也即 CMTS+ Cable Modem 接入, (2) EPON+LAN ,(3) EPON +EOC ( C- DOCSIS 、 HINOC 、 C- Home plug AV ),(4) FTTH 等。
4、面向NGB 的三种接入网技术方案 (1)适用于家庭用户的PON+缆桥技术方案单向HFC 网有线电视双向网总丽端总前端IP 网貉核心備由*交换、传输 分前端 分前端光节点 光节点 用户电缆分配网 用户分酊网广播STB广播STBCMTS双向光站CPE 设备型端设备回传电缆网络(2)适合企业数据用户的PON以太交换机技术方案(3)适合于未来发展的PON光纤到桌面技术方案5、NGB接入网的三个最新标准(1)HINOC ( High performance Network Over Coax )(2)C-DOCSIS ( China —Data-over-Cable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3)C-Homeplug AV (China —Homeplug AV )、HFC宽带接入技术(一)双向HFC的实际组网图1、Cable Modem 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前端和用户端之间符合IP协议的数据包的透明传输。
2、C MTS的三个主要功能:(1)直接与相关的服务器连接;并可通过网络与远端服务器相连。
(2)通过HFC网与用户的CM连接。
(3)给每个CM授权,分配带宽,解决信道竞争,并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3、CM的三个主要功能:(1)通过HFC网与前端CMTS 连接。
(2)接受CMTS授权,并根据CMTS传来的参数,实现对自身的配置。
(3)在用户侧可与用户设备(CPE)连接,包括用户计算机,HUB或局域网;部分地完成网桥,路由器,网卡和集线器功能。
(二)HFC双向改造1、上行光链路设计原则(1)光链路参考增益准则:选择一个最长的回传光链路作为参考光链路”,以它的光链路增益或损耗为基准,将其他所有的光链路增益或损耗调整到与参考光链路相同。
(2)合适的光端输入等级:回传光发射机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一般为-3~+3dBm 光接收机的接收功率为-16〜OdBm。
(3)前端长短链路混合准则:将长、短不一的4〜6路上行光链路回传接收机在前端混合,在混合时,长的链路应该和短的链路搭配,使所有信号的载噪比都在一个合适的范围。
(4)每Hz固定功率法:首先将总的可用功率以1Hz增量划分,然后以每种业务占有的带宽为依据,将每Hz的功率指派到每个业务信道上。
2、同轴电缆部分设计要求(1)回传最大无源路径电损耗控制在32dB以内:从最差的用户至最近的放大器站点回传电损耗控制在32dB以下。
(2)回传最大的电平差控制在8dB以内:尽力减少无源分配网中用户的电平差,回传最大的电平差不能超过8dB。
(3)每个放大器之间都按单位增益法”设计:在两个回传放大器单位增益设定点之间一段电缆链路上,放大器增益”和电缆衰减”应当相等,保证回传系统的电平一致性。
3、HFC回传设计六大准则(1)光链路0dB准则(光链路单位增益准则)(2)每Hz固定功率法准则(3)射频线路OdB准则(RF单位增益准则一同轴线路单位增益准则)(4)前端混合准则(高低信号混合准则)(5)适当RF运行电平准则(32dB准则)一从最差用户到最近放大器损耗在30〜32dB以下。
(6)用户电平差异准则(8dB准则)一用户之间的电平差在6〜8dB以内。
单位增益准则:每个站点的增益精确补偿站点之间和站点内部的损耗,相邻站点的净增益为零dB。
(三)双向HFC网基本特性1、双向HFC网频率规划2、下行通道的特性主要技术参数应达到GY/T 106 - 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中表1的规定。
3、上行通道的特性必须满足GY/T 180-2001 《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的要求。
经纠错后数字传输误码率(BER)应达到:一级光节点BER W 10,二级光节点BER W 10,用户终端点BER W 10。
4、数字信号调制方式上行通道信号调制方式:QPSK和16QAM方式,下行通道信号调制方式:64QAM和256QAM。
(四)CM接入技术标准—DOCSIS标准1、DOCSIS :电缆数据业务接口规范,在Cable上传输数据的接口协议。
2、DOCSIS 四个版本:DOCSIS 1.0、DOCSIS 1.1、DOCSIS 2.0 和DOCSIS 3.0。
3、DOCSIS 3.0主要特点:(1)信道捆绑(Channel Bonding):下行速率可以达到200Mbps以上,上行速率可以达到120Mbps以上。
(2)上下行频率物理范围有所扩展:下行频率从750MHz 可扩展到1GHz,上行频率范围从5-65 MHz可扩展为5-85 MHz。
(3)兼容性:3.0网络同样可以向下兼容使用 2.0,1.1,1.0的Cable Modem ,3.0的Cable Modem 也可以在非3.0的网络环境中使用。
(4)其它改进:增强安全保障,支持IPv6,增强的IP组播,管理扩展。
2、DOCSIS制定的具体标准:在数据链路层:(1)链路安全子层(Link Security基线加密标准BPI)°( 2) MAC ( DOCSIS MAC 子层 (DOCSIS MAC)标准。
在物理层:(1)下行传输汇聚子层 (TC),( 2)物理媒体子层(PMD )。
3、DOCSIS的三类接口(1)CMTS —NSI接口 :前端CMTS与数据网络边界之间的接口。
CMCI接口:CM与用户侧设备 (CPE)之间的接口。
(2 ) DOCS —OSSI接口 : CMTS 与操作支持系统 (OSS)间的接口。
(3)有线电视网络各系统间的射频接口 :包括CMTS与HFC 网络间的上下行射频接口,HFC网络与CM间的射频接口,安全及接入控制系统接口。
4、相关概念(1)测距”:一种保证CM获得正确的定时偏移、动态调节CM的传输与正确的微时隙边界对齐的机制。
测距补偿因为CMTS与CM之间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的传输时延差异,使所有CM感觉到与CMTS的逻辑距离相等。
(2)大环负反馈电路 (长环路AGC) : CMTS和CM 之间构成的动态AGC大环路。
CMTS将定时偏移和功率电平调整、频率偏移调整等信息发送到CM , CM据此信息进行正确调整。
(3) 上行带宽分配映射 MAP :由CMTS 发出的可变长度 的MAC 管理信息,用来定义上行通道每个时间单位 (可能是多 个时隙)的使用参数和用途。
(4) 上行信道描述符UCD :由CMTS 定期发出描述上行信 道特性的信息。
(五) HFC 光链路组网方式。
1、 共享回传组网方式 2、 独立回传组网方式 (六) 实用方案光纤到小区、电缆调制入户(FTTC+CMTS )1、组网说明:分前端部署机房反向光接收机、搭建反向射 频混合线路;增加光节点和放大器的反向模块;开通光节点至机房的1310nm 反向光链路,在所有覆盖用户门头增加高通滤 波器;配置机房CMTS 设备,完成系统开通。
网络拓扑结构为环-星”型,光站输出带一级电放大器或直接覆盖用户 ,电缆网 络采取 双向传输、集中接入”的原则设计。
光站和放大器(可 选)均需要I iJitiM-i d A—®-“W “”;比「叩姑;* 1 ■ 11 1 1 1 1 «1 1 | |«rfr1 |配 1 1| 11 1彳鷲孟咻心Mt 加槿好M 也也心JIIF1光隹收机iT 冋发ThVO»L.EI\1 EH^Ll巧列数字环 网堵M 件is 也;冋带射频S-瓦►-!电夏玄■ 应5配置回传模块。
光节点覆盖用户数范围为500户以内。
2、各部分结构分别描述如下:(1)分前端部署汇聚交换机和CMTS头端等设备,提供双向数据业务信号。
(2)分前端至小区接入线路占用2芯双向光纤。
(3)小区接入点放置光站,实现正向和回传的1310nm波长光信号进行光电和电光转换。
(4)楼栋接入点放置楼栋设备箱,箱内可配置电放大器。
(5)用户信息终端:部署数字机顶盒接收广播式或交互式数字电视信号,并可通过Cable Modem向用户提供数据业务。
三、以太网接入技术(一)以太网接入网1、国际标准:IEEE802.3ah—2004 ,也叫第一公里以太网EFM (只支持全双工链路)。
信息产业部行业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一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2、物理层的两个发展(1 )传输速率提高:10Mbps 二100Mbps 二1Gbps二10Gbps(2)传输介质改变:基带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3、交换以太网(Switched Ethernet ):以数据链路层的帧为数据交换单位,以以太网交换机为基础构成的网络。
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共享以太网所带来的问题。
4、IP Over Ethernet 协议模型:IP二MAC= PHY5、以太网远端馈电标准:IEEE 802.3af-2003(二)网络结构1、局侧设备的功能:(1)负责汇聚(透传或代理)用户侧设备的流量。
(2)具有对接入用户的管理控制功能。
2、用户侧设备功能:完成链路层帧的复用与解复用。
(三)宽带接入认证1、3A接入控制:①认证(Authentication ):验证用户的身份与可使用的网络服务②授权(Authorization ):依据认证结果开放网络服务给用户③计帐(Accounting ):记录用户对各种网络服务的用量,并提供给计费系统2、宽带接入认证主要方式:有三种认证方式:①PPPoE认证,②WEB认证,③802.1X 认证。
(三)以太网接入组网方案1、三层交换机接入组网方案。
2、B RAS接入组网方案。
3、802.1X接入组网方案。
四、光接入网技术(一)ITU-T定义的光接入网(OAN )1、接入网:在业务节点接口(SNI)和与其关联的每一个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由提供电信业务的传送实体组成的系统。
有三类接口:(1)SNI。
(2)UNI。
(3)Q3。
2、光接入网OAN (Optical Access Network):接入网中部分或全部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并利用光波作为光载波传送信号的接入网。
3、ITU-T定义的光接入网组成结构图I IIV参考点T参考点SNI UNI(1)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 Termination ):提供网络侧与本地交换机之间的接口并经一个或多个ODN与用户侧的ONU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