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2、定性关系:异物
异极相对,相互吸引
同极相对,相互排斥
两块磁铁之间的吸引作用
左对右产生 了一个向左 吸引的磁力 右对左的力 也是一个磁力
A
F1
F2
B
异极互相吸引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作 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 的。我们将这个关系简单地称 为“同性”。
2、定性关系:异物
同性
鼓掌时两只手掌之间产生的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能求合力(不能 能求合力(能抵消) 抵消) 不一定具有同种性 具有同种性质(同 质 性) 同时产生、同时消 不一定具有同时性 失(同时)
总结: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 3、物体的受力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ppt
§4.5 牛顿第三定律
知识回顾: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1、球从静止到运动同时也改变了运动方向 2、人也受到了球的一个力的作用
1、左手掌在给右手掌力的同时 2、右手掌对左手掌也有一个力的作用
大量的事实说明:两个物体之间 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将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这样一对力, 一个称为作用力,另一个称为反作用 力。
1.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 的一对力。(其中一个力称为作 用力,另一个力称为反作用力, 它们是相对的。)
2、定性关系: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 两只手上的
除了这些现象外,还有很 多很多例子,都可以说明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都是分别作用在 两个物体上的。我们将这个关 系简单地称为“异物”。
三、物体的受力分析:
绳 对 灯 的 拉 力 灯 对 绳 的 拉 力 将一个电灯 悬挂在天花 板上
牛顿第三定律表达式

牛顿第三定律表达式在力学中,牛顿第三定律是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Sir Isaac Newton创立的一条物理定律,它描述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被称为万有引力定律。
它的表达式是:“对于任何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另一个物体就会作出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它是西方科学发展史中主要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一般被认为是力学的基本定律。
此定律是牛顿的第三种物理定律,而“动力学”是由此定律谱写的,它对宇宙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使用此定律公式,我们可以研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也可以研究物体在宇宙中运动的规律,是物体间动力学规律的基础。
可以用F=ma表示牛顿第三定律,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受到外力而产生的加速度,F为物体受到的外力大小;由定律可知,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除了F=ma,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表达式来表示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引力成反比于他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
”也就是说,双方之间的引力是相反的,力的大小与距离之间成反比。
此定律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那就是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即它们之间的力存在对称性。
比如宇宙中的两个物体,双方之间互相作用,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作用在第一个物体上,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若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受到1000N的力,则另一个物体在第一个物体上也受到1000N的力。
此外,在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力会受到距离的影响,当物体离得越近,它们之间的引力就越大,相反,当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引力就越小。
牛顿第三定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西方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定律,是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的基础,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我们可以研究物体在宇宙中的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牛顿第三定律的影响,比如跳跃,当我们往上跳的时候,我们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大小与跳力的大小相等,这就是这条定律的内容。
总之,牛顿第三定律是西方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定律,它在力学和动力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学生活动-----拔河
参赛队员: 男生代表对女生代表 第一局 男生胜 男生获胜是因为男生对女生的拉力大于女生对男生的拉 力吗? 第二局 女生胜
思考:
拔河中男生对女生的拉力与女生对男生的拉力大小关系 到底如何? 决定拔河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两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
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 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有力的作 用。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
请利用给出的实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实例分析1
FN1
桌子对书的 支持力
结论1.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实例分析2
结论2.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FN2 FN1 Ff1
FN2
书对桌子的 压力
实例分析3
甲
结论3.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F F′
乙
一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物体A
小结
作用力 (反作用力)
相互作用
物体B
反作用力 (作用力)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作用在 同 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C、物体A静止于物体B上,ma=100m b ,所以A 作用于B的力大于B作用于A的力。
D、以卵击石,石头没损伤而鸡蛋破了,这是因为 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例一
关于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B. 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 马拉车不论动还是不动,马拉车的力的大小总等于
牛顿第三定律 课件

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分 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性质相同。F=-F’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 用在一条直线上。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产 生的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相同。(同一性) 如:引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引力,弹力的反作用力 一定是弹力,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摩擦力。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 失。(同时性)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 用在一条直线上,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甲、乙两队拔河,甲胜,刚才甲队对乙队的作用力大 于乙队对甲队的作用力。
不
同
性质相同
点
具有同时性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性质不一定相同 不一定具有同时性
不能求合力(效果不能抵消) 能求合力(效果能抵消)
G
手给桌面的压力的反作用力? 桌面给手的支持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哪个先产生呢?
结论(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并且力的性质相同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 F’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 同时运动,且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 手拉弹簧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 两个示数总相等。 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也是 同时变化的。
牛顿第三定律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 同时对前一物体也施加了力。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行动反作用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阐述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简洁地概括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牛顿第三定律的正式表述如下: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一对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这些力可以是物体之间的接触力,也可以是物体之间的引力或斥力。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并不复杂,但它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需要一定的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例如,当我们用手推一个物体时,我们对物体施加了一个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会对我们的手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其次,牛顿第三定律并不要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时间上同时发生。
一种力可能比另一种力早发生,但它们的大小和方向仍然是相等且相反的。
最后,在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时,我们需要将系统看作一个整体。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抵消,因此整个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示例:弹簧的伸缩让我们以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说明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考虑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连接着一个物体。
当我们用手拉伸弹簧时,我们对弹簧施加了一个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弹簧对我们的手也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此外,弹簧还会对连接的物体施加一个向内的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反过来会对弹簧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一对力使得弹簧产生弹性变形,同时保持系统的动量守恒。
牛顿第三定律的重要性牛顿第三定律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影响了众多领域,包括力学、动力学、静力学等。
第三定律提供了很多物质力学问题的解决思路。
在分析复杂的多体系统时,我们可以通过考虑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简化问题并得到更加清晰的结论。
牛顿第三定律的解释现象

牛顿第三定律的解释现象
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阐述了物体
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性。
根据这个定律,每当一个物体施加力于另一个物体时,另一个物体会以相等大小的力作用在第一个物体上,并且作用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可以解释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一些包括:
1. 走路 - 当我们走路时,我们通过向后推地面施加一个向前的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也会以相反的力作用在我们身上,将我们向前推动。
2. 船划水 - 当我们在划船时,划浆向后推动水,根据牛顿第三
定律,水也会以相等的力向前推动划船者和船只。
3. 试图将书推离桌面 - 当我们试图将一本书从桌子上推开时,
我们向书施加一个向前的力。
由于牛顿第三定律,书也以相等的力向后作用在我们身上,使我们无法推开书。
4. 发射火箭 - 当火箭发射时,底部发动机喷出高速的燃料燃烧
产生的废气。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些喷气废气会以相等的力向下推动火箭本体,从而使火箭升空。
总之,牛顿第三定律可以解释为什么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相等大小、反向的力的产生,从而搬动物体、推动船只、阻止物体移动等现象。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定义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由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7世纪提出。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两个物体所受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描述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性质。
根据该定律,无论是物体A对物体B施加的力,还是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力,两者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更具体地说,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F1,那么物体B就会对物体A施加一个力F2,且F1的大小等于F2的大小,但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实际的例子。
示例一:考虑一个人站在一个光滑的冰面上,他在向右方向用力推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会对人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F1和方向向左。
反作用力会导致人向左方向移动。
示例二:想象一辆汽车在平坦的公路上向前行驶。
这辆汽车在驱动轮上施加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力的大小为F1。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驱动轮会对地面施加一个反作用力F2,向前方。
反作用力使汽车向前推进。
示例三:某人坐在椅子上,椅子对他施加一个向上的支持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椅子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向下。
这使得他保持在椅子上而不掉落。
物理解释牛顿第三定律的物理解释是基于张量的变化。
张量可以在多个物体之间传递力和动量。
当物体A施加一个力F1在物体B上时,它实际上在改变物体B的动量,从而产生一个反向的力F2。
这个力F2正好与作用力F1相抵消。
由于牛顿第三定律,保证了质心定理,即系统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这是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重要性牛顿第三定律是力学中最基础的定律之一,无论是在经典力学还是在其他物理学领域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力学中,牛顿第三定律使我们能够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解决许多力学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解析

牛顿第三定律解析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行动-反作用定律,是经典力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强调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等和相反性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深入解析。
1. 定律的表述及意义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是:“凡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物体B 必然对物体A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这意味着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相互的,并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
这一定律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
它告诉我们,物体不可能单独施加力,力必然是成对出现的。
当一个物体作用于另一个物体时,被作用物体同样会对作用物体施加一个相等大小、相反方向的力。
这种作用和反作用的力会导致物体产生相互的运动和加速度变化。
2. 示例解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来进行解析。
假设有两个物体A和B,它们之间相互靠近,并且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10N向右的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B对物体A 将会施加一个10N向左的力。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A和物体B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力,即10N 向右和10N向左。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它们的存在导致物体A和物体B之间出现了加速度和运动。
如果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加速度也将相等。
3. 应用领域牛顿第三定律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力学:在力学中,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用来解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情况。
例如,当一个人站在地面上,他的重力向下推地面,地面同样将会对他产生一个向上的支持力。
航天工程:在航天工程中,牛顿第三定律被用于推导火箭和航天器的推力。
当火箭推出燃气时,燃气向下推火箭,而火箭则会向上产生推力。
机械工程:在机械工程中,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用来解释各种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
例如,当我们踩踏自行车脚踏板时,脚施加向下的力,地面同样会对脚产生向上的力。
生物力学:在生物力学中,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用来分析生物体的运动和力学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绳 对 灯 的 拉 力
平衡力
灯 的 重 力
思考、讨论题:
马拉车,车也拉马,由牛顿第 三定律可知,这两个力相等,但 为什么车能前进?这和牛顿第三 定律矛盾吗?
马拉车由静止开始,先做加速运动,后改为匀
速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加速运动中,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B.匀速运动中,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加速运动中,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匀速 运动中,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
讨论: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 却“安然无恙”?是不是鸡蛋对石头的力小, 而石头对鸡蛋的力大呢?
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作用在两个的物体上; 2、具有同种性质; 3、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同一直线,方向相反;
思考、讨论:
1. 各对作用力在性质上有什么关系?
2. 各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象有何关 系?
• 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面,箱内有 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一个环,箱和
杆的总质量是M,环的质量为m,已知环 沿着杆加速下滑,环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
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为(D )
• A、Mg-ma
• B、Mg+ma • C、(M+m)g+ma
m
M
• D、 (M+m)g-ma
研究对象的转换(牛三)
观看下面的现象,它们说明了什么?
人在平直公路上行走时,有几对作 用力和反作用力?
FN
1、地球对人的吸引
力与人对地球的引
力
2、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与人对地面的压力
3、地面对人的摩擦力 与人对地面的摩定律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F= -F'
问题:两相互作用的物体处于静止(平衡)状态,其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这样的规律,那么若物体处于运 动(非平衡)状态还遵循这样的规律吗?
注意:既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 运动的物体之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无论是加速运动还是匀速运动,马拉车的力大 小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
探究:大人和小孩拔河比赛,为什 么赢的总是大人呢?
难道说:“大人的 拉力大吗???
想一想、议一议
“小鸟说我喜欢牛顿第三定律”,知道他为 何喜欢了吧?鸟如何在空中飞?直升飞机呢?
人依靠什么才能在地面上行走和跳跃? 人在水中若何游泳前进?
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F, 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F’。
如何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呢?
方法一、用弹簧秤显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A
B
把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如何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呢?
方法二、用力传感器探究。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 失、同时变化。
2、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静止物体之 间的相互作用力满足同样的规律。
充气气球的气嘴放开,会运动起来?原因? 火箭、喷气式飞机,宇宙飞船飞行的动力如 何获得的?
小结: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牛 顿 第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三
定 律
表达式: F= -F'
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1、等大、反向、共线; 2、同生、同灭、同变、同性质;
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 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狡辩说: “我打了乙一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乙对我也有 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这
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 ) B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支付乙 的医药费。
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 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乙受伤而甲未受伤, 甲主动打乙,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牛顿第三定律
观看下面的现象,它们说明了什么?
我们再来看一些现象::
F1 F2
克林拜尔头球解围
现象二
推动火箭 前进的力
施力物体:气体 受力物体:火箭
对气体的力
施力物体:火箭 受力物体:气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两个物体间的作 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 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 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它也是受力物体。
C、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甲的拳和乙的 胸受伤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判决甲支付乙的 医药费
D、由于甲用拳打乙的胸,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 甲拳的作用力,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如图所示,灯受几个力的作用?这 几个力的反作用力是哪些力?哪几个 力是平衡力?
将一个电灯 悬挂在天花 板上
灯 对 绳 的 拉 力
❖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点
一对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
一对 平衡力
大小 相
同
方向
相等 相反
相等 相反
是否共线
共线
共线
性质
一定相同
不一定相同
不 作用时间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同 作用对象 点
不同(异体)
相同(同体)
作用效果
两个力在不同物体产 生不同效果,不能抵消.
两个力在同一物体上使 物体达到平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