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

合集下载

膀胱肿瘤总结

膀胱肿瘤总结

膀胱肿瘤总结什么是膀胱肿瘤?膀胱肿瘤是指发生在膀胱壁上的肿瘤,是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之一。

膀胱肿瘤主要分为两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和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通常生长在膀胱的内层黏膜上,一般生长比较缓慢,病情较为轻微。

而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则是指肿瘤细胞已经侵犯到膀胱壁的肌层,病情相对较为严重。

膀胱肿瘤的症状膀胱肿瘤的症状可能因肿瘤的性质和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症状:1.血尿:血尿是膀胱肿瘤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尿液中呈现鲜红色或暗褐色。

血尿的程度可以因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而有所不同,有的病例只有间歇性的血尿,有的病例则可能持续有血尿。

2.尿频尿急:膀胱肿瘤刺激膀胱壁会导致尿频尿急的症状。

患者常常感到需要频繁地排尿,并且尿急,有时甚至出现尿失禁的情况。

3.尿路梗阻症状: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肿瘤在膀胱内生长可能会导致尿路梗阻。

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流变慢等症状。

4.其他症状:膀胱肿瘤还可能引起下腹胀痛、腰骶部疼痛等不适感。

膀胱肿瘤的诊断膀胱肿瘤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来进行。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尿液分析:尿液分析是最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可以检测尿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以判断是否存在血尿。

2.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导入一根特殊的柔软管道(膀胱镜)到膀胱内,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膀胱壁上的肿瘤,同时也可以进行组织活检。

3.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CT扫描和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深度,对于指导手术治疗和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肿瘤的性质、病理分级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膀胱肿瘤切除术: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通常可以通过膀胱镜进行肿瘤切除。

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并且保留了膀胱功能。

膀胱肿瘤(共12张PPT)

膀胱肿瘤(共12张PPT)

• 膀胱内血凝块和结石:膀胱内血块在改变 病人体位时,血块常有较大幅度移动,与 膀胱壁不相连,彩色超声检查膀胱内凝块 不显示彩色血流,膀胱结石是典型强回声 和声影,一般容易鉴别。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 3-4倍,年龄以50-70岁为多。
• 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结节型表面光滑, 膀胱肿瘤可先后或同时伴有肾盂、输尿管、尿道肿瘤。
多数为移行上皮细胞癌。
显示血流,腺性膀胱炎的最后诊断有赖于 膀胱内血凝块和结石:膀胱内血块在改变病人体位时,血块常有较大幅度移动,与膀胱壁不相连,彩色超声检查膀胱内凝块不显示彩色
血流,膀胱结石是典型强回声和声影,一般容易鉴别。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
膀胱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在国外,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器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
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结节型表面光滑,回声均匀,基底较宽大,不侵及肌层,不影响输尿管出口,彩色血流图在病变处不显示血流 ,腺性膀胱炎的最后诊断有赖于膀胱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回声均匀,基底较宽大,不侵及肌层,不 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结节型表面光滑,回声均匀,基底较宽大,不侵及肌层,不影响输尿管出口,彩色血流图在病变处不显示血流
,腺性膀胱炎的最后诊断有赖于膀胱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膀胱肿瘤多数表现为膀胱壁局限性增厚或隆起呈结节状或采花状,向腔内突出,肿物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有蒂肿瘤可
影响输尿管出口,彩色血流图在病变处不 随体位变化摆动或漂浮感,膀胱肿物以高回声或中等高回声居多数,少数呈中低水平回声,极少数膀胱肿瘤呈弥漫性壁增厚。
鉴别诊断:
膀胱肿瘤多数表现为膀胱壁局限性增厚或隆起呈结节状或采花状,向腔内突出,肿物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有蒂肿瘤可 随体位变化摆动或漂浮感,膀胱肿物以高回声或中等高回声居多数,少数呈中低水平回声,极少数膀胱肿瘤呈弥漫性壁增厚。 多数为移行上皮细胞癌 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其发生可为多中心。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 3-4倍,年龄以50-70岁为多。

膀胱肿瘤的治疗原则

膀胱肿瘤的治疗原则

膀胱肿瘤的治疗原则摘要膀胱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健康威胁。

治疗膀胱肿瘤的原则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本文将对膀胱肿瘤的治疗原则进行详细介绍,以提供对膀胱肿瘤治疗的更全面的了解。

1.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膀胱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于早期膀胱肿瘤,经过适当的手术切除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有望根治。

根据肿瘤的类型、大小和分期等因素,医生可能会选择经尿道膀胱镜手术、部分膀胱切除或全膀胱切除等手术方式。

2. 化疗化疗是膀胱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适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

化疗通过给药的方式,可以杀灭肿瘤细胞并控制病情的发展。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氨氯环素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方案。

3. 放疗放疗也是治疗膀胱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放疗可以直接照射肿瘤组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

放疗通常用于配合手术治疗或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在手术前后或化疗过程中进行。

4.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治疗膀胱肿瘤的新选择。

靶向治疗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达到精准治疗肿瘤的目的。

一些靶向药物如埃拉法尼、多西他赛等已被证明在膀胱肿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达到控制和治疗肿瘤的效果。

免疫治疗包括PD-1/PD-L1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对于一些难治性膀胱肿瘤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益处。

结语综上所述,膀胱肿瘤的治疗原则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提高生存率。

膀胱肿瘤最新治疗方法

膀胱肿瘤最新治疗方法

膀胱肿瘤最新治疗方法膀胱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发病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膀胱肿瘤的最新治疗方法,希望对患者和医生有所帮助。

首先,目前针对早期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膀胱镜下治疗。

手术切除是将肿瘤组织彻底切除,可以选择经腹腔镜手术或者开放手术,对于早期膀胱肿瘤有较好的疗效。

而膀胱镜下治疗则是通过膀胱镜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组织,或者使用激光、冷冻等技术进行治疗,对于一些表浅性的膀胱肿瘤也有较好的效果。

其次,针对晚期或复发性膀胱肿瘤,放疗和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化疗则是通过药物来杀灭肿瘤细胞,可以单独应用或者与手术、放疗联合应用,对于一些晚期膀胱肿瘤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免疫治疗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之一。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达到治疗的效果。

一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在膀胱肿瘤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最后,个体化治疗也是未来膀胱肿瘤治疗的方向之一。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肿瘤的基因特征,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效果。

总的来说,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从手术治疗到放化疗、免疫治疗再到个体化治疗,都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出现,为膀胱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膀胱肿瘤最新治疗方法

膀胱肿瘤最新治疗方法

膀胱肿瘤最新治疗方法膀胱肿瘤是指发生在膀胱内壁的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针对不同阶段和类型的膀胱肿瘤,医生们提出了一系列最新的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首先,对于早期发现的膀胱肿瘤,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膀胱镜下经尿道切除术(TURBT)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可以有效切除膀胱内的肿瘤组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膀胱功能。

对于表浅性膀胱肿瘤,TURBT后通常需要进行膀胱内化疗,以预防肿瘤复发。

此外,对于早期膀胱肿瘤,还可以采用经膀胱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等介入治疗方法,将抗癌药物直接送达肿瘤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膀胱肿瘤,化疗和放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化疗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或口服给药的方式,将抗癌药物输送到全身,杀灭肿瘤细胞。

放疗则利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

近年来,放射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如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放疗对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除了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免疫治疗也成为了膀胱肿瘤治疗的新选择。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主动攻击和杀灭肿瘤细胞。

例如,BCG膀胱灌注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预防膀胱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此外,靶向治疗和基因治疗也成为了膀胱肿瘤治疗的新趋势。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特定的癌细胞生长信号通路,选择性地杀灭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基因治疗则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癌基因导入患者体内,增强对肿瘤的抵抗能力,达到治疗的目的。

总的来说,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不断更新,从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到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基因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会更加多样化和精准化,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

疾病名:膀胱肿瘤英文名:bladder tumor缩写:BT别名:ICD号:D41.4分类:肾内科概述: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肿瘤,也是全身比较常见的肿瘤之一,膀胱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在肌层外分为脂肪蜂窝组织及覆盖于膀胱顶部的膜,膀胱的内壁可分为三角区、三角后区、颈部、两侧壁及前壁。

两输尿管口之间连线为三角区底线。

三角区是膀胱内腔的主要部分。

膀胱肿瘤大部分发生在三角区、两侧壁及颈部。

流行病学:膀胱肿瘤较常见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0%左右,占全身肿瘤的第8位,其标准发病率为23/10万;死亡率在男性为4.2/10万,女性为1.1/10万,分别占肿瘤病死率的第9位和第16位。

膀胱肿瘤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发病率较高,国外的发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在我国发病率居泌尿系肿瘤首位。

本病男多于女,约为4∶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大而发病率增加。

但近年来30岁以下发病者有所增加,20岁左右的患者也时有所见,总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本病发病有明显地区和年龄差异、工业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及年龄大的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

病因:膀胱肿瘤的病因复杂,虽经很多研究,仍不完全清楚。

1.化学致癌物质 现已肯定β萘胺、联苯胺、4-氨基双联苯等是膀胱癌质。

这些物质广泛应用于染料、纺织、印刷、橡胶及塑料工业,长期接触这类致癌质容易生发膀胱癌,但个体差异很大,潜伏期很长。

吸烟比不吸烟者危险度高1.5~4倍,烟中的苯并芘是致癌物质。

2.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某种因素致使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均可导致癌肿发生。

3.其他 色氨酸和烟酸代谢异常可为膀胱癌病因。

寄生在膀胱的埃及血吸虫病、膀胱黏膜白斑、腺性膀胱炎、尿石、尿潴留等也可能是膀胱癌的诱因。

发病机制:1.肿瘤的生长方式 分为原位癌、乳头状癌和浸润性癌。

原位癌局限在黏膜内,移行细胞癌多为乳头状,鳞癌和腺癌常有浸润。

肿瘤浸润深度是临床(T)和病理(P)分期的依据,临床可分为:原位癌(Tis);乳头状无浸润(Ta);限于固有层以内(T1);浸润浅肌层(T2);浸润深肌层或穿透膀胱壁(T3);浸润前列腺或膀胱邻近组织(T4)。

膀胱肿瘤分级标准

膀胱肿瘤分级标准

膀胱肿瘤的分级标准一、病理分级病理分级主要关注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形态学特征。

膀胱肿瘤的病理分级通常分为三级(也有资料分为四级,但此处以三级为例进行说明),每级都有其特定的病理特征:1. Ⅰ级(低级别):✓肿瘤细胞分化良好,形态接近正常细胞。

✓细胞核大小、形态较为一致,核分裂象较少。

✓肿瘤组织往往呈乳头状结构,较少浸润周围组织。

✓预后相对较好,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较低。

2. Ⅱ级(中级别):✓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中等,介于Ⅰ级和Ⅲ级之间。

✓细胞核大小、形态开始出现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

✓肿瘤组织可能既有乳头状结构,也有实体性癌巢。

✓浸润能力增强,可能侵犯到膀胱的固有膜或肌层。

✓预后较Ⅰ级差,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增加。

3. Ⅲ级(高级别):✓肿瘤细胞高度未分化或分化极差,形态与正常细胞差异显著。

✓细胞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肿瘤组织呈实体性癌巢或弥漫分布,浸润能力强。

✓常侵犯膀胱全层甚至周围组织,如前列腺、精囊等。

✓预后最差,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最高。

二、临床分期临床分期则主要依据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是否发生转移来划分。

目前最常用的是TNM分期法,具体如下:T(Tumor,肿瘤)✓Ta期:非浸润的黏膜层肿瘤,也称为原位癌。

✓T1期:肿瘤浸润了膀胱的黏膜下层,但未到达肌层。

✓T2期:肿瘤浸润了膀胱肌层,但尚未穿透膀胱浆膜层。

✓T3期:肿瘤已浸润到膀胱的全层,包括浆膜层,但尚未侵犯周围脏器。

✓T4期:肿瘤已浸润到周围脏器,如前列腺、直肠、子宫等,或已穿透膀胱壁侵犯腹壁。

N(Node,淋巴结)⏹N0:无淋巴结转移。

⏹N1:存在真骨盆淋巴结的转移,转移单发或少量。

⏹N2:转移的淋巴结超过真骨盆范围,如转移至髂总淋巴结等。

M(Metastasis,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

⏹M1:存在远处转移,如肺、肝、骨等。

三、综合评估膀胱肿瘤的分级和分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病理分级越高、临床分期越晚的膀胱肿瘤,其恶性程度越高,治疗难度越大,预后也越差。

膀胱肿瘤最新治疗方法

膀胱肿瘤最新治疗方法

膀胱肿瘤最新治疗方法膀胱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膀胱肿瘤最新的治疗方法,希望能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参考和帮助。

首先,对于早期膀胱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经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膀胱镜检查以确保肿瘤完全切除。

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使得膀胱镜手术更加精准和安全,术后康复期也更短,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也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放疗可以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化疗则是利用药物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常与手术或放疗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膀胱肿瘤治疗中也逐渐崭露头角,为一些晚期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涌现。

比如,尿路药物灌注疗法可以通过将药物直接灌注到患者的膀胱内,减少对身体的损伤,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一些生物治疗方法,如细胞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也为膀胱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然而,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仍然需要医生综合考虑。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创新和完善,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膀胱肿瘤的治疗方法,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早日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术后辅助治疗 术后膀胱灌注化疗 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 术后早期膀胱灌注化疗及维持膀胱灌注化 疗 术后膀胱灌注免疫治疗 卡介苗(BCG)灌注 BCG灌注一般在TUR-BT术后2周开始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膀胱切除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开放手术和腹腔镜 保留膀胱手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2、分化良好、 局限的肿瘤) 膀胱部分切除术(T3、单个局限)
乳头状癌T1期
浸润性乳头状癌T2~3期
浸润性癌T3~4期
胸部检查
拍胸部X线片 胸部CT

泌尿系统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 (KUB+IVU)

以前作为必要检查,现在认为非必 要检查
CT检查



传统CT(平扫+增强扫描) 螺旋CT: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 , 三维(3D)重建 CT仿真膀胱镜(CTVC)成像
MRI检查(淋巴结转移、骨转移、 邻近器官受侵犯、分期)
化疗与放疗(T4、不宜手术)


静脉化疗 动脉导管化疗 姑息性放疗
预后




Ta、T1期G1五年生存率80% T1期G2~G3五年生存率40%、半数复 发 膀胱部分切:T2期五年生存率45%, T3期23% 膀胱全切:T2、T3期五年生存率 16%~48% T4期:一年内死亡
原 位 膀 胱 癌

能够发现普通膀胱镜难以发现的小肿 瘤、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
诊断



病史和体检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膀胱造影 膀胱镜检查 CT、MRI 超声检查 瘤标、癌基因
治疗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Ta、T1)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T3、T4)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保留膀胱)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TUR-BT) 经尿道激光手术 光动力学治疗




膀胱肿瘤抗原(bladder tumor antigen,BTA) BTA Stat :敏感性为29%~74%特异性为56%~ 86% BTA Trak :敏感性为60%~83%特异性为60%~ 79% 核基质蛋白22(nuclear matrix protein,NMP‘22): 敏感性为47%~100%特异性为55%~98% Immunocyt实验:敏感性为52%~100%特异性为 62%~82% 荧光原位杂交(FISH):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 86%和66%~93%
膀胱镜检查和活检




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 膀胱是否有肿瘤,明确肿瘤数目、大小、形 态和部位 对肿瘤和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 诊断 当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或膀胱黏膜表现异 常时,建议行选择性活检 对于单一的乳头状肿瘤,不主张常规行随机 活检
5-氨基乙酰丙酸(5-ALA)荧光膀 胱镜检查
诊断

体格检查 触及盆腔包块 经直肠、经阴道指检 麻醉下腹部双合诊
影像学检查:B超


超声检查三种途径(经腹、经直肠、经尿道) 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膀胱癌,还有助于膀 胱癌分期,了解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及周围 脏器侵犯 同时检查肾脏、输尿管、前列腺和其他脏器 尿道超声判定肿瘤分期并与病理分期相比, 结果显示非肌层浸润性肿瘤准确率为94%~ 100%,肌层浸润性肿瘤准确率为63%~ 96.8%
乳头状瘤 G1 (分化良好) G2 (中度分化) G3 (分化不良)

病理:生长方式

原位癌 乳头状癌 浸润状癌
病理:浸润深度(对预后影响大)
Tis:原位癌 Ta:乳头状无浸润 T1:限于固有层内 T2:浸润肌层 T2a:浸润浅肌层 T2b:浸润深肌层 T3:浸润膀胱周围脂肪组织 T4:浸润前列腺或膀胱邻近组织


MRI平扫 MRI增强 MRU(泌尿系水成像) MRI仿真膀胱镜 检测有无骨转移时MRI敏感性远高于 CT,甚至高于核素骨扫描
骨扫描:

怀疑有骨转移时使用
尿脱落细胞学

简便、无创、特异性高,是膀胱癌诊断 和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敏感性为13 %~75%,特异性为85%~100%
尿液肿瘤标记移(盆腔淋巴结) 血行转移(肝、肺)
临床表现

高发年龄:50~70岁 男∶女为4∶1 无痛肉眼血尿 其它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潴溜
诊断

症状 血尿 膀胱刺激征 盆腔疼痛 腰胁部疼痛 盆腔包块 尿潴留 肾功能不全等
膀胱肿瘤 (tumor of urinary bladder)
病因


致癌物质:Β-萘胺、联苯胺、4-氨 基双联苯 吸烟 膀胱慢性病变
病理:组织学类型


尿路上皮细胞癌(占90%) 鳞癌 腺癌 转移性癌 小细胞癌 癌肉瘤
病理:细胞学分级(对预后影响大)

细胞学分级WHO1973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