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对市政建设的影响

合集下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地下工程篇)》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地下工程篇)》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地下工程篇)》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1.01.28•【文号】建质[2011]13号•【施行日期】2011.01.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地下工程篇)》的通知(建质[2011]13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根据《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号),我部组织制订了《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地下工程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确保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制度的落实。

各地在执行中发现的有关问题,请及时告我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地下工程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全国新建、改建、扩建地下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抗震设防专项论证(以下简称专项论证)工作,根据《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号),制定本技术要点。

第二条本技术要点适用于抗震设防区的下列地下工程:(一)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工程;(二)处于可能液化或产生震陷、岩石与土变化分界、地质灾害可能波及等抗震不利地层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和区间工程;(三)临近活动断裂带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四)紧邻或穿越《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规定的特殊、重点设防类建筑工程,且其破坏可能影响周边建筑工程正常使用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五)地震后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六)符合上述规模和条件的市政地下停车场、市政隧道和共同沟等其他地下工程。

第三条建设单位按本技术要点组织专项论证时,应至少有3名国家或工程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政公用设施抗震专项论证专家库相关专业的成员参加,专项论证的专家数量不宜少于5名。

特大地震后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管理

特大地震后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管理

后 重建 恢复或超过震前水平 。因此,对灾后重建 的规划是十
分重 要 和 必 要 的 。 我 们 城 乡 规划 建 设和 住 房 保 障 部 门在 全 区 各 行 各 业 通 过 对 行 业 、系 统 内进 行规 划 的基 础 上 ,按 照 紧 急
适 应、适度超前的原则,在省、市相关行 业主 管部 门的指导
建 一党 政机关重建。在 日常建设项 目管理 中,按现有技术
力 量 配 备 是 足 够 的 ,而 对 突 如 其 来 的“ 5 ・ 1 2 ” 汶J I I 特 大地 震 , 重 建 需 要 大 量 的 工程 技术 人 员 , 虽 然 有 援 建 的 部 分 工程 技术
川特大地震严重波及广元 市朝天 区, 致使全区城乡房屋及市 政基础设施严重受损 。“ 5 ・ 1 2 ” 汶 川特 大地震发 生后 ,按照抗
震 救 灾 指 挥 部 的 统 一 部署 ,首先 是 抗 震 救 灾 阶 段 ,城 乡 规划
建 设和住房保 障部 门承担 着对全 区城 乡房屋及 市政基础 设
活水平 的直接体现 。 按照急先缓后的原则 , 灾后重建顺序是:
加 固维 修 一 农 房 重 建 一 教 育 系 统 重 建 一 卫 生 系 统 重 建 一 城 镇 居 民住 房 重 建一 其 他 行 业 ( 除教 育 系 统 、卫 生系 统 外 )重
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
施 进 行 了震 后 安 全 排 查 任 务 。经 过排 查 ,震 区 的城 乡 房 屋 及 市政基础设施有 9 0 %以上 受 到 不 同程 度 的 破 坏 ,8 5 %以 上 的 城 乡房 屋 建 筑 结 构 受 到 不 同程 度 的破 坏 , 需 要 对 震 后 受 损 房 屋 及 市 政 基 础 设 施 进 行 维 修 加 固 或 重建 ,涉 及 全 区 2 5个 乡

市政工程施工风险分析

市政工程施工风险分析

市政工程施工风险分析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道路建设、桥梁建设、排水系统建设、给水系统建设等。

市政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风险,如果不加以合理控制和管理,可能会导致工程延期、质量问题甚至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对市政工程施工风险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1. 市政工程施工风险分类市政工程施工风险可以分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自然风险三个方面。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市政工程施工中最为常见的风险类型。

例如,当地地质条件复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等因素都会增加市政工程的技术风险。

此外,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方案不科学等也会增加技术风险。

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由于项目管理不善、沟通不畅等因素导致的风险。

员工素质差、监理不力等都会增加管理风险。

自然风险:自然风险包括气候变化、地震、洪水等自然因素对市政工程施工的影响。

这些因素不可控制,但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降低自然风险的影响。

2. 市政工程施工风险分析市政工程施工风险分析是对市政工程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1) 技术风险分析技术风险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地下管线、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等因素。

在进行技术风险分析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质勘察结果、地下管线图纸、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需要加强地质勘察和设计方案的优化,以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管理风险分析管理风险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沟通、员工素质、监理等方面。

在进行管理风险分析时,需要对项目管理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加强员工素质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同时,加强监理工作,确保市政工程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3) 自然风险分析自然风险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地震、洪水等因素。

在进行自然风险分析时,需要对当地气候和地质条件进行全面了解,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应根据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防灾预案,确保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2015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对我市城乡建设的影响
肖曙曦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2016.04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一、引言
2015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颁布与正式实施, 使得我市主城区和湘潭县所辖范围,由原来的非抗震设防区
变成了六度抗震设防区。建设行业的各位同行十分关注由此
带来的城乡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受市地震局和市住建局的
3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 标准》及其他相关规范规程来确定抗震设防相关参数的取值。 特殊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应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根据安评报告 确定抗震设防参数。
4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相关文件节选】
国务院第323号国务院令《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02年1月1日起实施)
月1日起实施) 第三条、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规划范围应当与城市 总体规划相一致,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 第九条: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地震的危害程度估计,城市抗震 防灾现状、易损性分析和防灾能力评价,不同强度地震下的震害预测等(二)城市抗震 防灾规划目标、抗震设防标准(三)建设用地评价与要求(四)抗震防灾措施 。。。。。。
图1.1 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局部
(比例尺:1:400万)
8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新区划图 的修订,消除了不设防区域,我市全范围内的一般建设工程在 抗震设防参数上有了整体的提高,特别是湘潭市城区(含九华、昭山)和湘 潭县均划为六度设防区。从6月1日起, 一般建设工程均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和 施工验收,以提升建设工程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新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究竟对我市的城乡建设有哪些影响 呢?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抗震防灾的需要,并逐步 解决由非抗震设防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2.对建筑设计、市政设计、和房地产开发等行业提出了更高安全标准的 要求.

从灾害危机到复兴契机:关东大地震后的东京城市复兴

从灾害危机到复兴契机:关东大地震后的东京城市复兴

从灾害危机到复兴契机:关东大地震后的东京城市复兴郭小鹏【摘要】The Great Kanto Earthquake happened to the city of Tokyo in 1923 has brought heavy losses. The accumulated problems in urban construction such as traffic, housing, public health were exposed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had a hot debate on urban renewal policy-restoration or regeneration? As a consequence, the urban regeneration policy was adopted. Under the guideline of overall re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vigorous implementation of land readjustment as a precondition, urban infrastructures were reconstructed, such as the neighborhoods, the roads, the waterways, the sewers and the parks. As a result, urban infrastructures in Tokyo were improved, which enhanced the ability of anti-earthquake and improved the disaster-relief systems including ifre-control and rescue and. In the end, the crisis caused by the Great Kanto Earthquake was turned to an opportunity for Tokyo to enhance the municipal construction to a higher level.%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给东京市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城市建设中积累的交通、住宅、公共卫生等诸多问题,亦因地震灾害的发生而暴露无遗。

四川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方案编制和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四川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方案编制和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四川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方案编制和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建设厅•【公布日期】2008.10.27•【字号】川建城发[2008]416号•【施行日期】2008.10.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四川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方案编制和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建城发[2008]416号)各市(州)和扩权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为做好汶川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我们组织编制了《四川省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方案编制和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结合本地实际一并遵照执行。

一、充分发挥《指导意见》的指导作用。

《四川省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方案编制和实施指导意见》是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汶川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指导意见》编制的,是指导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文件,对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科学编制灾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重建方案。

地震灾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重建方案是实施灾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依据。

受灾地区建设部门要同对口援建方密切配合,根据《指导意见》要求,结合灾区实际,坚持以恢复为主,重建为辅,适度超前,科学重建的原则,尽快科学制定本地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具体实施方案,经当地人民政府同意后,有序推进,早日重建美好新家园。

三、迅速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建设。

各地要依据《指导意见》精神,在编制灾后重建方案的基础上,迅速着手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分轻重缓急,对接国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对口支援建设要求,突出城镇供水、供气、道路桥梁等生命线工程,加快灾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早日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市政工程应急措施方案

市政工程应急措施方案

市政工程应急措施方案一、前言市政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对城市的正常生活和运行造成影响。

因此,为了保障市政工程的正常运行,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方案,及时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市政工程运行安全。

二、风险分析1. 自然灾害。

城市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洪涝、台风等,这些自然灾害可能对市政工程造成严重损害。

2. 人为因素。

市政工程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施工安全事故等,导致市政工程损坏或停工。

3. 设备故障。

市政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设备和机械,设备故障可能会导致工程进度缓慢或工程质量受损。

综合分析以上风险,制定相应的市政工程应急措施方案至关重要。

三、应急措施方案1.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

市政工程应急预案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市政工程相关单位应当按照预定的程序和方法,迅速作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市政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市政工程应急预案需包括应急资源调查和整合、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应急处置程序和工作流程、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等内容,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2. 加强对市政工程建设的监管。

市政工程建设中,必须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确保施工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设备和材料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施工安全隐患。

3. 建立市政工程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市政工程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建立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和应急响应专家组,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和组织应急救援工作。

4. 加强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市政工程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应对。

5. 健全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对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和整改,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和疏导预警工作,确保市政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

市政工程两防方案

市政工程两防方案

市政工程两防方案随着城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城市规划、市政工程等方面的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市政工程的两防工作被公认为是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针对的是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给城市带来的损失。

在市政工程中,两防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一、市政工程两防方案的概念及重要性市政工程两防方案,指的是在市政工程建设中,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灾措施,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市政工程两防方案的实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防汛、防洪、防风、防震等,针对不同自然灾害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以便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市政工程两防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一场自然灾害往往会给城市带来重大破坏,给市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次,城市的规模越大,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也就越大。

市政工程两防方案的实施不仅是对城市的一次保障,更是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二、市政工程两防方案的策略及措施1、防汛工程防汛工程是市政工程两防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当雨季来临,城市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就是洪涝灾害。

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应该特别注重防汛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提前做好应对雨季来临时的各项准备。

首先,应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

城市的排水系统是防汛工程的核心,它决定了城市在遭受洪涝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因此,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尽量避免低洼地带的开发,同时在城市中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排水泵站,并且定期对排水管道进行检修和维护。

其次,应加强城市的堤防建设。

在河流流域的城市,河道的决堤是常见的自然灾害。

因此,在这些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加强对河道堤防的建设和排查,防止其发生决堤。

2、防洪工程防洪工程是市政工程两防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针对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来制订相应的防洪工程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现象,即使能够做出有效的地震短临预报,市政工程建设本身的破坏仍无法避免。

地震灾害的实例表明,破坏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伴随的次生灾害造成的。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如何使市政建设建筑物能够有效抵御强烈地震的袭击,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成熟的经验。

地震在我国的分布
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在中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其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

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

影响中国的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台湾地区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影响地区的主要代表,而四川、西藏、云南等中国西部地区受欧亚地震带影响较多,这些地区成为地震频发区。

2004年6月,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开始实施,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是该项目首席专家。

项目选择在北京、上海、天津、福州、沈阳等内地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探测研究。

该项目于2008年4月顺利完成,已基本查明了21个城市及其邻区的主要断层的分布、最新活动性和发震危险性,特别是排除了上海、天津、广州、沈阳、银川、青岛等城市的其中80条断层的活动性。

地震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两种,体波包括横波和纵波.一般纵波先到达地表对建筑物造成影响,给人上下抖动的感觉,横波比纵波稍晚,给人前后摇摆不定的感觉。

而最后到达的是面波,沿着地表蛇行前进,往往对建筑物施加较大的剪切力,大多数建筑物倒塌是由于面波的作用。

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是通过地基和基础传递给上部结构的。

地震时地基和基础起着传播地震波河支承上部的双重作用。

在地震的作用下,引起地基承载力降低或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建筑的破坏。

地震的震害现象主要有砂土地基的振动液化、滑坡、地裂及震陷等。

另外,由于地震产生的惯性力使建筑物受到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也会引起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

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不仅与地震烈度有关,还与建筑物场地效应、地基土动力特性有关。

对同一类土,因地形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场地效应,房屋的震害因而不同。

在同样的场地条件下,粘土地基和砂土地基、饱和土和非饱和土地基上房屋的震害差别也很大。

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还与基础形式、上部结构的体型、结构形式及刚度有关。

全球处于地震带上的城市防震措施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

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至少发生1次,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大约有20%发生在日本。

然而,地震并没有给日本带来巨大人员伤亡等损失,绝大部分建筑保持完好。

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反差呢?这与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程度,1995年颁布了建筑防震标准——《建筑基准法》。

《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

抗震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
和配比。

日本在构筑高层建筑物的基础中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

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日本最普通的民宅也是箱体设计,地震灾害发生时房屋可以整体翻滚而不损毁;在专业技术人员对民房进行抗震加固等级评定基础上,政府给予居民适当的补贴鼓励抗震加固。

比如日本大京公司的一座号称日本最高(地上55层、高185米)的崎玉县川口公寓,使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cft(钢管),确保了抗震强度。

这种钢管的直径最大达800毫米,厚度达40毫米,而且钢管中还注入了比通常混凝土强度高3倍的高强度混凝土,该公寓共使用这种钢管168根。

另外,该公寓还使用了刚性结构抗震体。

如遇阪神大地震级别的地震发生时,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摇动1米左右,而刚性结构建筑只摇动30厘米。

再如三井不动产公司在东京都杉并区出售的一座免震结构公寓高达93米,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

这样,在烈度为6的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二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