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统节日的传说

合集下载

传统节日故事大全-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故事有哪些

传统节日故事大全-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故事有哪些

传统节日故事大全-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故事有哪些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故事传说。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故事: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庆祝农历新年的日子。

有一个关于春节起源的故事,叫做《年》。

故事中,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会在每年的农历新年前夕出现,吃掉人们的庄稼和家畜。

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红色、噪音和火光。

于是,人们开始在每年的除夕夜放鞭炮、贴红纸和挂红灯笼,以驱赶“年”怪兽。

元宵节元宵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五,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

一个有关元宵节由来的故事是关于汉武帝的女儿,叫做汉武帝。

相传汉武帝生病了,只有吃下神仙赐予的仙草才能治愈。

但是仙草只在天上盛开,没有人能采摘。

汉武帝的女儿穿上羽衣,飞到了天上,采摘到了仙草并给了父亲。

后来,人们为了庆祝这一奇迹,每年的元宵节都放水灯、猜灯谜、吃元宵。

清明节清明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也是传统的寒食节。

有一个与清明节有关的故事,叫做《范进中举》。

故事中,有一个叫范进的人通过考试中举,得到了官职。

后来,他回老家扫墓时,遇到一个怪人。

这个怪人告诉他,每年清明节都会有人因为扫墓而到鬼界,只有拜扫忌的人才能避免。

范进听后,深受警醒,开始遵守拜扫忌。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清明节要恭敬祭祀祖先,同时也要注意拜扫忌。

端午节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也是纪念屈原的日子。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是《屈原投江》。

屈原是一个忠诚而聪明的政治家,但他的忠诚得罪了其他官员,被流放到乡间。

在屈原被迫离开时,他写下了《离骚》一诗。

最后,屈原失望和绝望,选择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在每年的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中秋节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有一个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是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

相传,后羿射下九个太阳,获得了长生不老药。

他的妻子嫦娥偷偷喝了长生不老药后变成了仙女。

为了躲避后羿的追求,嫦娥飞到了月亮上。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每年在中秋节时一起赏月、吃月饼。

传统节日有关的传说民间传说

传统节日有关的传说民间传说

传统节日有关的传说民间传说
传统节日是一个充满传说和神话的时候。

以下是几个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和民间传说:
1. 中秋节和嫦娥: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庆祝丰收和家庭团聚。

有一个与中秋节密切相关的传说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传说中,嫦娥是一个美丽的仙女,她喝下了仙药后,飞上了月亮成为了月宫里的仙女。

每年的中秋之夜,人们就在月亮上寻找嫦娥的身影,同时还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传统故事流传至今。

2. 春节和年兽: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有一段关于春节的民间传说是关于年兽的。

传说中,年兽是一种凶恶的怪兽,每年都在除夕夜出现,吃掉人们和家畜。

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噪音和火,于是在除夕夜放鞭炮、贴红色的春联和窗花,以驱除年兽。

这个传说也导致了中国春节期间的烟花爆竹、红色装饰、舞狮舞龙等传统习俗。

3. 清明节和孟子敬鬼神: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祭拜已故亲人的重要时间。

有一个关于清明节的故事涉及到孟子,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

传说孟子曾在清明节时前往墓地,发现有人用不尊重的方式祭祀祖先和死者的鬼神。

于是,他教育人们要尊敬祖先、孝敬死者,认为这是道德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这个故事引发了中国人在清明节期间扫墓、祭拜祖先的传统风俗。

这些传说和民间传说渗透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内涵和意义,还反映了人们对于家庭、尊重祖先和天人合一的思考和追求。

它们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并在节日中保持敬畏和感恩之心。

传统节日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传统节日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传统节日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节日是我们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这些节日往往伴随着各种传说和神话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人们传承和传播着自己的历史、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本文将介绍几个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展示其中的美妙和神秘。

春节的传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被称为中国的新年。

一个与春节相关的传说是关于“年兽”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名为“年兽”,每年大年三十夜时,年兽会出来伤害人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然而,一位勇士却成功驱逐了年兽,人们为表示庆祝,开始在新年到来之夜放鞭炮、喜庆。

这个故事象征着人们驱逐坏运气,迎来新的开始。

中秋节的神话中秋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这个节日相关的一个著名神话故事是“嫦娥奔月”。

据说,古代有十个太阳,它们每天轮流上天照耀大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于是,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人间。

他的妻子嫦娥得到了仙丹,飞上了月亮,并在那里生活下来。

每年的中秋之夜,人们都会仰望月亮,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之情。

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据说,在古代,屈原是一位忠诚的大臣,他为了挽救国家而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划船下河,并撒下粽子以免鱼虾将屈原的尸体吞食。

这个传说后来演变为一项传统的竞技活动,人们竞相划龙舟,并享用粽子,以表达对屈原的敬意。

万圣节的传说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凯尔特人的庆祝活动。

与万圣节相关的传说是关于“南瓜灯”的故事。

传说中,一个名叫杰克的人是一个醉鬼和捣蛋鬼,常常愚弄人们。

当他死后,他无法进入天堂也无法进入地狱。

于是,他被迫在黑暗中徘徊,只有一个从南瓜中雕刻出来的灯笼可以为他照明。

人们为了纪念杰克,开始在万圣节时制作南瓜灯。

结语传统节日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是我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的历史、信仰和价值观。

节日的民间传说传统节日中的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

节日的民间传说传统节日中的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

节日的民间传说传统节日中的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节日的民间传说传统节日中的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

这些故事与传说通过代代相传,成为了人们庆祝节日、祈福祈愿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介绍几个传统节日中的著名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文化传承的奇妙之处。

春节的“年兽传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热闹、最具有欢庆气氛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常常会听到有关“年兽”的故事。

据传,古代有一只妖怪“年兽”,它每到除夕夜就会出现,骚扰人们的生活,吃掉农民的牲畜。

后来,人们发现“年兽”最害怕红色和响声。

于是,人们在除夕夜贴红色春联和年画,点燃爆竹,吓跑了“年兽”,保住了自己的家园。

清明节的“哀悼传说”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奠祖先的重要日子,也是春季扫墓的时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去扫墓、献花祭拜,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之情。

有一个民间传说认为,在清明节这一天,阳间与阴间的通道会打开,亡魂能够回到人间与亲人团聚。

因此,人们会在墓地上摆放美食、纸钱等物品,希望给先人提供温暖与安慰。

端午节的“屈原传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传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为国家忠诚耿直,但遭受政敌的陷害而投江自尽。

当地百姓听闻后纷纷划船寻找并救起屈原,但却不敌江中怪鱼的袭击。

为了保护屈原的身体不被鱼吃掉,人们纷纷将米团投入江中,以此来防止鱼类侵蚀。

由此,人们习惯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屈原的忠诚与伟大。

中秋节的“嫦娥传说”中秋节是中国最有诗意的节日之一,而嫦娥是中秋节的重要象征之一。

相传,古代有位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射下九个太阳,得到了神仙赐给的长生不老药。

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喝下长生不老药,她飞上了月亮,成为了月宫的仙女。

为了纪念嫦娥,人们在中秋节夜晚赏月、吃月饼,寄托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幸福的向往。

除了以上几个传统节日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还有许多其他节日中的故事值得一提。

七个节日的传说故事

七个节日的传说故事

七个节日的传说故事1. 春节:年兽的传说据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恶龙叫做年兽,每年到了春节这个时候,它就出来吃掉人们的牲畜和孩子。

村民们感到非常害怕,而后来得知年兽害怕红色、火炬和爆竹。

于是,每到春节,村民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色的春联、挂红灯笼,放鞭炮,以驱除年兽的恶势力。

2. 漂流瓶节:海神的传说在某个漂流瓶节的日子里,人们传颂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一个小渔村中,村民们信仰着一位海神。

每年的这个日子,他们会把自己的祈祷、希望和美好的祝福写在纸上,并放入漂流瓶中,随波逐流。

相信拾到这些漂流瓶的人将会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实现自己的愿望。

3. 清明节:曹操和诸葛亮的传说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纪念曹操和诸葛亮的传说故事。

相传,曹操和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虽然立场不同、背景各异,但他们各自对国家和人民都有着深切的关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诗句,描述了曹操在清明节去扫墓时,看到诸葛亮的坟墓,感慨万分,泪流满面。

4. 端午节:屈原的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

相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忠诚而爱国的政治家和文人。

他忠于国家,不惧权贵,为了救国,竭尽全力。

然而最终他被逼无奈,投江而死。

为了纪念他,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就划龙舟、包粽子,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驱散江中的鱼鳞,并祈求平安和健康。

5. 中秋节:嫦娥奔月的传说在中秋节,人们会传颂嫦娥奔月的传说。

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个仙境叫做月宫,那里住着一个女神嫦娥。

嫦娥嫁给了一个好心人,但是她的美丽引起了天帝的嫉妒,天帝逼迫她和他分开。

后来,嫦娥吃下了仙丹,变成了一个仙人,并奔月而去,与她的好心人相隔千里。

每年的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就在户外赏月,并吃月饼,以纪念这段爱情故事。

6. 元宵节:灯展百鬼夜行的传说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灯展。

相传,在元宵节的晚上,大家会点燃各式各样的彩灯来庆祝节日,同时也为了驱走邪恶的鬼魂。

中国各个节日的故事传说

中国各个节日的故事传说

一、春节1.熬年守岁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恐怖的一晚上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而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餐,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数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路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用饭前先供祭先人,祈求先人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路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2.桃符的传说宋朝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形容初日的光亮。

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

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

好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光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庞大非常,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

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魅想偷吃仙桃。

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魅,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

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魅为之惧怕,他们身后变成专门惩办恶鬼的神仙。

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双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

随着时期的转变,桃符本身也在转变,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对联的前身。

3.腊八粥的故事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

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

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过年的传说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中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

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

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

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

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

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

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

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

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中国节日有趣的传说或故事

中国节日有趣的传说或故事

中国节日有趣的传说或故事
中国有许多有趣的节日传说和故事,下面我为你介绍几个。

1. 端午节的屈原传说: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


说在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因遭受政治迫害投江自尽,人们为了
防止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纷纷划龙舟驱赶鱼虾,还投入粽子以供饮食,以示纪念。

这就是端午节赛龙舟和包粽子的来源。

2. 元宵节的牛郎织女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传说这一天是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相传,牛郎是天上的一位牧童,织女是织布技艺精湛的天上女仙。


于织女私自下凡寻求人间的爱情,嫦娥奉玉帝之命将其关禁于银河。

每年正月十五,这对相爱却不能长相厮守的情侣,可在天河中的银河
水面上鸟桥相会。

人们在这天晚上会点灯、放 lantern、吃元宵庆祝,希望得到美满幸福的姻缘。

3. 中秋节的嫦娥奔月传说: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天观赏月亮、赏月饮茶。

相传古
代有十个太阳,使人们疲倦难受,于是神射手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剩
下一个为人们照明。

玉帝授予后羿长生不老药,并叮嘱后羿不要贪心。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误喝了长生不老药后飞上了月亮。

人们便在每
年的中秋节时,赏月思念嫦娥,祈求团圆和喜庆。

这些是中国节日背后有趣的传说和故事,通过传承和庆祝这些节日,
人们能够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的传说
一.春节
春节在农历中代表着新年到来,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上祈福的大红对联,并燃放鞭炮,希望来年顺利。

根据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凶猛的怪物,不停制造恐慌。

天神将它囚禁在大山内部,每十二个月才让它出来一次。

十二个月过去了,年被放了出来并开始为非作歹。

人们讨论对付年兽的方法,有的人说年怕见红色、火光和噪声。

人们张贴写着吉利话的红对联,放炮竹,并敲锣打鼓。

怪物害怕得发抖。

夜幕降临,所有的人家都点亮了灯笼。

怪物被吓坏了,从此躲入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年兽被打败了,但庆祝新年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个习俗要追溯到两千年前。

传说在天庭里,天帝过着无聊又无趣的生活。

当他听说地面上的人们生活得幸福美满时,他十分恼怒。

于是他派出了一只浑身燃烧着火焰的仙鹤到人间,在正月十五那天将人间烧毁。

一位好心的仙女下凡去通知人们这件事。

有个聪明的人提出每个人都要马上点亮一盏灯笼。

仙女又说应该把仙鹤关在一个笼子里并将火熄灭。

当仙鹤降临到人间时,它被逮了起来并装入一个无法燃火的笼子里。

人们点亮了灯笼,燃放鞭炮和烟花。

天帝看到人间失火后非常高兴。

他认为仙鹤已经成功摧毁了人间。

事实上,人们举着灯笼游行来庆祝他们的胜利。

为了纪念这一日,人们悬挂灯笼或提着花灯上街散步。

这就是元宵节。

三.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

”传统风俗规定龙抬头的日子是“春龙节”,传说是这样讲的。

从前,黄河流域大旱三年。

人们生活在苦难之中。

在黄河岸边屹立着龙斧山,山脚下住着一对青年夫妇。

男人叫强娃,女人叫龙华。

他们决定出发去找水,一位老人告诉他们,只有在金龙潭底部才能找到水源。

带着勇气,强娃和龙华到了金龙潭底部。

他们挖了49天,终于发现了一个白石头的卵。

那个卵快速旋转并突然变成了飞翔的白鸽。

然后,它变成了一位老人并对他们说:“亲爱的孩子们,快到龙斧山上,你们会在那里找到一把可以劈开山崖的斧头,水会从山中流出的。


说完,老人消失在了白烟之中。

强娃和龙华辛苦的翻山越岭,到了一座小庙前。

在庙中,他们找到了一把斧子并将其带到深潭旁边。

强娃劈开了山峰,一阵巨大声响过后,水流涌出,一条金龙飞到了空中,下了一场大雨。

人们为了纪念这场“龙雨”,农历二月二日就成了春龙节。

四.清明节
每年四月一日是清明节。

这天人们在乡间散步,在坟前摆上祭品,佩戴鲜花或者嫩柳条。

故事要追溯到纪元前,春秋战国时期,金国王子重耳,被公国流放在外漂泊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

他依据各人的功绩奖赏并封爵在他流亡期间依然忠心的人。

在其中,有一个叫介之推的人被重耳遗忘了。

他背着老母隐居到了绵山里。

重耳的一个门客告诉他了这件事情。

重耳带上侍从去寻找介之推,但绵山太大了,他们找不到他。

另一个门客建议重耳:“放火烧山,介之推就出来了。

“重耳于是下令烧山。

一场大火烧荒了这座山,介之推和他的母亲坚持到了死。

重耳十分悲痛,他规定每年的这一天都不许生火。

各家都要吃寒食。

清明节不许开火的习俗已经不存在了。

但插柳和清扫祖先的墓依然延续到今天。

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

这一天,乡下的每家每户都会吃糯米包的粽子,佩戴香包和插艾蒿。

为什么人们要吃粽子呢?有人说这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在楚国担当重任,在楚战时期以他的功绩为人称道。

背信弃义的君王诽谤他有过失,他被免职了。

不久之后他被流放,过着漂泊的生活。

他因国家和人民的不幸而悲愤。

农历五月十五日,他在汨罗江投江自杀以唤起人民的热忱。

楚国的人民将米粒抛入江水给屈原献祭。

担心谷粒会被鱼虾吃掉,人们将米包到芦苇叶中并用丝线捆起来。

人们还佩戴香包,小孩子手上戴五彩绳。

人们在门上插上艾叶,象征击退敌人的刀剑。

六.乞巧节
乞巧节是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

少女们比赛穿针引线来纪念织女。

织女每天为王母娘娘做织布的活计,人间有一位牛郎过着贫苦的生活,只有一头老黄牛陪着他。

织女爱上了贫穷的牛郎。

她下凡与他成亲。

她为他生了一双儿女,生活幸福美满。

王母娘娘十分气愤。

她命令天兵天将将织女带回天庭。

一位天将将织女带了回去,牛郎带着儿女骑着老黄牛跟着他。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一根金簪并在天上划了一道线,于是一条奔涌的河流挡在了牛郎前进的路上,隔开了这对夫妇。

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喜鹊们在银河上架起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

这一天,女孩子们喜欢在织女星旁学习织布。

也是为了庆祝牛郎织女重逢。

七.中秋节
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

人们吃月饼,孩子们则买来陶土做的“兔子爷”。

关于中秋有很多传说。

这就是一个。

一位道士对唐明皇说:“我可以让您升上月宫。

”随后他将自己的手杖抛向天空。

手杖变成了一座大桥。

皇帝登上了桥,随着道士,来到了月宫。

在那里,皇帝看见了捣药的玉兔,和奏乐起舞的仙女们。

他记下了这些美妙的乐曲。

回到人间后,他做了一段曲子并提名为《唐明皇月宫游记》。

八.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在这个节日里留传下来的风俗是踏青或登高。

在汉朝,有一位叫费长房的会捕怪的巫师。

有一天,费长房告诉他的弟子桓景,农历九月九日人间会发生一场大灾难,他会带他去阻止灾难发生。

他拿出一捆茱萸和一小瓶菊花酒,告诉他将这些带给世人。

乘上仙鹤,桓景去往人间。

他将人们领往高山之巅,每人发了一片茱萸并饮了一口菊花酒。

这样怪物就不敢靠近了。

怪物来了,它急忙赶往已人去楼空的村子。

看到人们都已经聚集在山峰上后,它冲向他们。

但菊花酒的气味和茱萸的香味使他却步。

于是桓景用剑杀死了他。

从那时起,农历九月九日,人们带上茱萸和菊花酒,登高或是踏青。

九.腊八节
腊八节是农历的二月八号。

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喝腊八粥。

从前有一户家庭,一对老夫妇和一对年轻夫妇,过得很贫苦。

老夫妇不让年轻夫妇做任何活计,怕累着他们。

这对年轻夫妇有吃有穿,一点活也不干,最后什么都不会做。

老夫妇去世了。

这对青年夫妇吃光了所有的食粮又卖掉了他们的房子。

他们除了一间茅草屋以外一无所有。

冬天到了,裹着茅草,他们因饥饿和寒冷而发抖。

农历二月八日,他们已精疲力竭。

他们摘了一些茅屋旁的冬麦杆,熬了一锅清汤。

但一阵强风刮过,吹倒了茅屋。

两个年轻人被压死了。

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这个悲惨故事,人们在农历二月八日煮粗粮,人们闲聊这个故事带来的启示,并不再挑食。

十.灶神节
农历二月二十三号,孩子们吃年糕,大人们祭灶神爷。

传说从前有一位贪吃的王爷。

他四处寻找美食。

有一天他出宫看看各家有没有什么好吃的。

他进了一户人家并索要食物。

他贪婪地吞下了女主人给他的所有甜饼。

然后他要求女主人跟他回皇宫每天帮他做美味的甜饼。

她不同意,王爷就想把她强行带回去。

这一次她很生气,推了他一把,将他拍到了炉灶后的墙上。

她冲他喊:“既然你这么贪吃,你就吊在这里看别人享受盛宴吧。

”王爷就一直悬在那里。

后来,他变成了灶王爷。

害怕灶王爷说出什么恶毒的话语,每一年,春节前,人们都张贴他的新肖像并供给他年糕。

现在人们已经不贴他的画像了,但孩子们仍然吃年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