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分析人物作用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小说阅读之分析形象作用(共24张PPT).ppt

同情、理解和尊重。(社会)
高考
原题
(2)小说的题目是《捡烂纸的老头》,为什 么在开篇用大量篇幅介绍“烤肉刘”,请简要 分析。(6分)
答:①烤肉刘既是饭馆的经营者,也是饭馆的 代称,饭馆是主人公老头出现的场所,介绍烤 肉刘是为了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 (自身、情 节)
②饭馆不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也是社会 背景的缩影,是社会环境描写。(环境)
答: ①推动情节发展。王有福与“我”的接触、交谈过程中的 一系列表现,改变了“我”原先趁机索赔的想法,并最终揭下布告。
②王有福这一形象体现着 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体会, 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
③王有福的故事启发 人们(读者) 思考社会生活中存在的 种种不正常现象,表达了对生产规范、法律意识以及良好社会秩序 的关注。
②“玻璃”具有丰富的 象征意义 ,象征社会生活中存在的 那些容易诱发、导致纠纷的事物、事件,“玻璃”能折射出人们 的伦理、法治、诚信等观念。
③烘托人物性格,揭示 主题。玻璃事件突出了王有福胆小 谨慎、固执善良的形象特征,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 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
自身 情节 人物 环境 主题
③饭馆中的各色人物对老头的漠视,揭示 了本文的呼吁关注关心周围小人物的主题。 (人物、主题)
(3)小说的第二段介绍了哪些人物?目的何 在?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介绍了饭馆里的老主顾和流动客人。老 主顾都是附近的工人,周围的人都把这里当作 食堂,彼此关系紧密;流动客人来自四面八方, 在饭馆里自在用餐。
结构 上
对情 节的 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应首先 与小说的情节关联,因为人物形象的塑 造和性格的完成,都与情节密切相关, 人物的言行会 推动情节的发展 。
中学语文小说阅读:人物形象作用专题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作用专题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作用可以分为两类:主人公的作用、次要人物的作用。
从往年的考题中可以看出考次要人物作用的居多。
1、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2、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有线索、揭示主题的作用。
一、常见提问方式1、“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第XX段中对主人公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3、结合XXX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4、小说以“XX”事物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5、“XX”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XXX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二、人物形象作用解析1、主人公及其作用考查点:①人公是谁?②主人公的作用。
思路:小说都是通过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揭示主旨。
因此,有时着墨不多的人物恰恰是主人公。
2、次要人物作用①对主人公起对比、衬托、衬托作用,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②推动情节发展或者造成情节陡转。
(次要人物作用口诀:①牵线搭桥,推动情节;②衬托人物,个性鲜明;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环境描写);④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3、线索人物作用思路: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
①在“人物形象”方面会对主人公起对比、衬托、衬托突出作用;②在“情节”方面起线索作用,以他的所见、所闻串起小说内容,使小说更具真实感;③在“主旨”方面经常是借助线索人物的感触,揭示主旨。
三、解题思路1、从与其他人物关系来看,即对其他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2、从与故事情节来看,即对故事情节发展作用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制造悬念等。
3、从与文章的主题来看,即对文章主题表现作用。
【小说鉴赏】小说中次要人物作用分析

引言概述:在一部小说中,主要人物通常是故事的核心和焦点,而次要人物则在剧情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有时候可以提供重要的背景信息,有时候可以起到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他们在故事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正文内容:一、次要人物的背景阐述1.次要人物的生平和经历2.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关系3.次要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性格描写二、次要人物的辅助作用1.提供故事背景信息2.推动情节发展3.烘托主要人物形象4.配合主题和主要情节5.引起读者共鸣三、次要人物的对比角色1.对比主要人物的不同特点2.呼应主题和情节发展3.加强情感冲突和张力四、次要人物的形成和展现手法1.通过描写细节塑造形象2.利用对话和言行展现性格3.运用隐喻和象征手法4.结合背景环境突出次要人物的重要性五、次要人物的角色转变和发展1.分析次要人物的动机和目标2.研究次要人物的成长和转变过程3.讨论次要人物对故事走向的影响总结:通过对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故事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次要人物的背景阐述为故事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同时他们的辅助作用在推动故事发展和烘托主要人物形象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次要人物的对比角色更加突出了主要人物的特点,同时加强了情感冲突和张力。
通过对次要人物的形成和展现手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重要性。
次要人物的角色转变和发展使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阅读小说时,我们不仅要关注主要人物的表现,还要仔细思考和品味次要人物的作用。
(全)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作用一、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2考虑”1.从结构方面,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
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
2.从内容方面,考虑对主题及社会的作用(1)考虑对主题的作用考虑主要人物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2)考虑对社会的作用考虑主要人物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要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二、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4角度”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是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的;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是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的。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能够把与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
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的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3.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
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
而且“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小说阅读之分析人物作用

“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 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 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 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 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 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 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 三看谁在情节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要分析情 节结构围绕谁展开,谁是矛盾冲突的主体)
• 四看谁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要分析小说的 创作意图,小说主题通过哪个人物进行表现)
【习题演练】
(2019厦门期末质检) 《眉豆花》 “春林”“老亮头”和“小疤”,你认为谁
是主人公?请结合作品谈谈看法。
示例一:春林是主人公 ①作品写老亮头和小疤是为了侧面表现春林, 春林的英雄事迹更震撼人心;②春林是人物和 情节聚焦的核心,没有他小说的情节无从展开; ③老亮头的牵挂,小疤的思念都是为了凸显春 林舍小家、为大家的军人情怀,具有较强的感 召力量。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 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 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 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 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 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赵老板拱手道:“小玩 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 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 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 (2015浙江卷)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 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5分)
• (2014浙江卷)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 作品主旨。(6分)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小说人物心理作用及变化过程、叙述方式

伤 四字词:黯然销魂、黯然伤神、悲天悯人、五内俱焚、闷闷不乐、悲痛欲绝、伤心欲绝、
愁肠百结、悲观厌世、悲愤填膺
表现恐 惧
两字词:惧怕、害怕、恐慌、畏惧、胆寒、胆怯、畏怯 四字词:胆战心惊、惊恐万状、失魂落魄、毛骨耸(竦)然、战战兢兢、惴惴不安、
诚惶诚恐、提心吊胆
表现矛 盾心理
两字词:迟疑、狐疑、摇动、彷徨、犹疑、动摇 四字词:举棋不定、心乱如麻、进退两难、犹豫不决、左右为难、患得患失
表现恼 怒
两字词:激怒、暴怒、狂怒、发怒、恼怒、气恼、憎恶、憎恨、悲愤、激愤、愤然、 痛恨、气愤、愤慨
四字词:怒气填胸、愤愤不平、恼羞成怒、老羞成怒、怒不可遏、义愤填膺
两字词:哀伤、哀痛、哀戚、哀怜、哀悼、哀思、哀怨、悲哀、悲伤、悲痛、悲戚、
表现悲
悲愁、悲怆、悲酸、悲壮、忧愁、忧伤、忧思、痛心、痛苦、辛酸
(节选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的性格。
阅读下面的文段,思考人物心理描写和作用。
4.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 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 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 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 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节选自鲁迅《祝福》)
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对 礼教吃人本质的无限愤懑、 深深的悲伤与内疚以及无力 改变现实的自我嘲讽。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 包括人物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感触、联想等思想活动。
其作用主要是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 变化、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可以用第一人称,即内心独白;也可以用第三人 称,从旁观者的角度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分析心理描写,主要是看作者如何有层次地揭示人物的心 理活动,如何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这是展现人物性格的 重要手段),如何以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使人物的内心世界 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讲解专题01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含解析)

专题01 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
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面入手。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
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核心任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4、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一)常见考查题型(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二)思路导航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小说解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

小说解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情节展现了丰富的故事内容。
人物与情节是小说中两个最为重要的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筑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世界。
本文将从人物与情节两个方面,对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人物是小说中最直观且具体的表现形式。
小说创作中,通过赋予人物独特的性格特点、活动和对话等来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体现故事主题和思想内涵人物在小说中扮演着传达主题和思想内涵的角色。
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感情的描写来体现作品的价值观和思想主张。
比如,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主人公的思想狂躁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正是作者借助这个形象,传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对民众命运的关切。
1.2 推动情节发展人物在小说中不仅是被动地受情节推动的对象,更是积极地推动情节发展的力量。
每个角色在小说中有着不同的动机和目标,他们的努力和选择将会导致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例如,在《红与黑》中,主人公朱利安在不同的环境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进行了各种行动,这些行动推动了情节的展开,也表现出了朱利安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坚强性格。
1.3 反映社会和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也是作者为了展现特定社会和时代背景而创造的。
通过描写人物的社会身份、家庭背景、交往圈子等细节,可以反映出人物所处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这种反映既有助于读者理解人物的行为和思想,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历史背景的窗口。
二、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情节是小说故事的骨架,是小说的核心内容。
情节呈现了小说中的事件和行动,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和进展。
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吸引读者兴趣情节是小说最吸引人的部分之一。
作者通过一系列曲折的情节设计来制造悬念、情感冲突和意外发展等,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中,作者J.K.罗琳通过精彩的情节设计,让读者沉浸在魔法世界中,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作用类题答题方向 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作用类题的分析方法
考点解说
• 在小说三要素中,人物又是主要的要素。 人物能够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 人物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结晶,也是我 们在课堂上破费大量时间赏析、品读的对 象。另外,还有一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 ,这些人物常常被我们疏忽,或没有给予 足够的关注。其实,他们在侧面烘托、推 进情节、渲染氛围、升华主题等方面占领 着重要的位置。在赏析小说时,也要注重 经过剖析次要人物来解读文本。
【教材整合】
《祝福》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起什 么作用?
(1) “我”是一个对鲁四老爷充满憎恨,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
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相对于漠然的短工、麻木迷信 的柳妈和鉴赏祥林嫂痛苦的民众,“我”依然不失为一个有正义感、 有觉悟的新党。另一方面, “我”对祥林嫂虽然深切同情, 但却无力挽救的困境,深刻地表现了在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 禁锢着整个社会思想的情况下,少数觉醒的知识分子那种欲救拔 而不能的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真题再现】 (2014年江苏卷)《安娜之死》 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 用?(4 分)
• 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 的感受 • 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 经质的心理状态。
规律总结
• 常见提问方式 1.小说塑造××这一主要人物,有何意义? 2.结合文中×××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3.结合文中×××这一人物形象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4. 请简要分析文中×××这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5. 请概括“我”的性格特点及在小说中的作用。 6.小说又写到了××,请分析其作用。
知识归纳
•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 考虑: ①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通过次要人 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 清晰。 ②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并通过次要人物 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 ③揭示或暗示主题。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 为揭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 轻松,实则蕴涵着厚重的力量,既提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 添了小说的魅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真题再现】 (2015· 浙江)《捡烂纸的老头》 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5分 )
• 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 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 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 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 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 同情、理解和尊重。
(2)A.“我”是小说的视角,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 才得以展现的。B.“我”也是祥林嫂故事的唯一的批判者,正是从 “我”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妇女的命运悲剧 才得以被关注和审视。
知识归纳
• 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 ①考虑情节的推进(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 变化)、主题的体现(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寄托的情感)两个 方面。 • ②表现主题的作用。小说的最终落脚点是借助形象透露出作 者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的某种启示, 是主要人物形象承担的重要任务。简言之,主要人物承担着 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 ③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主要是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 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 3.“我”眼中的波普与众人眼中的波普有什 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 • 答案:“我”眼中的波普热情、健谈、具 有诗人气质,后来变得嚣张,令人害怕; 众人眼中的波普傲慢、无用、不受欢迎, 后来变成了英雄。表现了理想世界(儿童世 界)与现实生活(成人世界)价值观的不同取 向。
• 4.这篇小说运用了象征的写法。请根据全 文内容,指出题目“没有名字的东西”的 象征意义。 • 答案:诗意的生活,或追求精神的生活, 或追求理想的生活。
提升训练
《没有名字的东西》
1.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① “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以“我”来展现主人公,拉近了 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 ② “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作品 主题。
• 2.小说开头描写波普忙碌的情形,其作用是 什么? • 答案:突出波普工作的诗意,表达了“我 ”对波普的赞美欣赏之情,为下文写波普 的转变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