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

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

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及对策目前,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油田储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近年,低渗透油田石油勘探和开发程度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天然气产量快速发展和原油产量稳定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出现一些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不但影响了油田的安全生产,而且影响了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1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影响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技术方面的影响。

1.1油层孔喉的影响影响低渗透油层开采根本原因是储层孔喉细小和比表面积大。

低渗透油层平均孔隙直径为26~43μm;油层孔喉细小,半径中值只有0. 1~2. 0μm;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在2~20 m2/g之间;三者之间直接形成了渗透率低。

1.2渗流规律的影响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规律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特点,是不遵循达西定律的。

低渗透油田主要表现非达西型渗流特征:表面分子力和贾敏效应作用强烈、孔喉细小、比表面积和原油边界层厚度大。

渗流直线段的延长线与压力梯度轴的交点即为启动压力梯度,是不通过坐标原点而与压力梯度轴相交,由于渗透率越低,所以启动压力梯度越大。

1.3弹性能量的影响低渗透油田弹性能量除少数异常高压油田外,一般的油田弹性阶段采收率只有1% ~2%。

弹性能量小主要是由于一般底、边水都不活跃,储层渗流阻力大、连通性差引起的。

在消耗天然能量方式开采条件下,弹性能量压力和产量下降快,是由于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油田产量急剧递减,使生产和管理都非常被动。

1.4见注水效果的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油井见注水效果尤为重要。

在井距280 m左右的条件下,注水效果需注水半年至一年时间才见效,见效后油井产量、压力相对稳定,但上升现象很不明显。

有部分油田的注水井因注不进水转为间歇注水或被迫关井停注,从而影响开发效果。

低渗透油层采油指数相当于高、中渗透油层的几十分之一,只有1~2t/(MPaod)。

低渗透油井见注水效果程度差,停止吸水是由于泵压与井口压力达到平衡时出现的。

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及改善措施探析

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及改善措施探析

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及改善措施探析站在全世界的角度上来看,我国是物产资源比较丰厚的国家,特别是在油气这方面资源上其蕴藏量相对来说比较丰富。

如果能够将这些油气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将那些渗透的油藏全都进行开发,这样不但能够解决我国社会资源紧缺的问题,还能够让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但是由于受到各个方面上的因素影响,我国在对低渗透油藏进行开放时其效果不是很理想,注水开发也没能够在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本篇文章对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标签: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改善措施1 在低渗透油藏中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经过有关低渗透油藏开发部门的不断研究发现,在低渗透油藏中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地质因素以及开发因素,其中的地质因素其实就是对低渗透油藏在开发时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孔隙结构、夹层频率以及砂体内部结构等地质因素,而在开发因素中主要是指贾敏、压敏和渗流特性。

1.1 地质上的因素地质上的因素其实也可以成为自然因素,这种影响因素不仅仅是外在因素,同样也是难以解决以及改变的因素,对于地质上的因素,有关单位以及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尽量的去控制,避免在对低渗透油藏进行开发时由于地质因素导致的不良影响。

在地质因素当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孔隙结构这方面上的因素,这是由于孔隙的半径尺寸、连通情况以及几何形态都会为低渗透油藏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在吸附滞留层当中的液体,其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停滞的状态,要想将液体转变成流动的状态,就必须认为的干预,同时还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够进行有关的工作,在对梯度施加压力时,只有压力梯度在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才可以让储存的液体进行流动。

此外,据有关实验显示,压力梯度同样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储层孔厚和孔径范围,当影响梯度压力的各种因素逐渐减小时,就会使梯度压力逐渐的增大,但是在注水效果上就会变得很差。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南翼山油田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经过近10年多的水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也存在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井受效时间长、压力和产量变化不敏感等问题。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存在问题影响因素技术措施一、油田概况南翼山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行政隶属青海省海西州茫崖镇。

区域构造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属于西部坳陷区茫崖凹陷南翼山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

含油层段为新近系上新统的上、下油砂山组,是一种在缺乏陆源物供应、具有温暖清澈的浅湖咸水环境下形成的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混积沉积,岩性主要为深色的泥岩类、灰岩类夹少量砂岩、粉砂岩及白云岩。

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残余粒间孔、晶间孔和微裂缝。

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6%,平均渗透率为2.98mD,储层排驱压力、饱和中值压力低,孔喉半径小,储层渗流性能差,属于中高孔—低渗透储层[1]。

二、油田水驱开发存在问题南翼山油田于2002年开始进行注水开发,采用280m×280m的反九点法注采井网,辖区内采油井58口,注水井30口,注采井数比为1:2.8。

取得一定注水效果的同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矛盾也日益突出[2]。

1.采用消耗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压力下降快油田原始地层压力为17.2Mpa,天然能量不充足,渗流阻力大,采用自然枯竭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下降快。

在依靠天然能量开采阶段,产油量的年递减率为40%,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很大,每采出1%地质储量,地层压力下降4.2MPa。

2.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而且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层间、层内矛盾日益加剧,甚至发展到注不进水的地步。

由于注采井距偏大、油层吸水能力低,注水井的能量(压力)难以传递、扩散出去,致使注水井井底附近产生蹩压,注水压力升高。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低渗透油藏开发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其开发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质、物理、化学和工程四个方面分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

地质因素1.储层砂体:低渗透油藏常常是由细粒度沉积物(如页岩)和少量的高渗透率砂岩组成的,砂体的厚度、连续性和孔隙度对于油藏有效厚度和渗透率的影响非常大。

2.构造和断层:构造和断层是地质应力的表现,其影响储层的物理性质,油、水分布和运移规律。

构造和断层的特征、排列方式和空间分布直接影响到油藏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物理因素1.孔隙度和渗透率:低渗透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通常很低,因此在开发时,需要采用一系列增渗措施来提高渗透率和产量。

2.粘度和密度:油的粘度和密度对于油藏的开发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高粘度和高密度的油会影响采油率和注水效果,需要采用增渗技术来解决问题。

化学因素1.油的组成:低渗透油藏中的原油组成复杂,其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化学成分。

这些成分会影响油的流动性和处理技术,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精细的化学分析和处理。

2.水质和矿物质:地下水的矿化度和溶液型态对于油藏的开发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过高的水矿化度和过多的矿物质会导致孔隙和裂缝的堵塞,降低油藏的产量。

工程因素1.采收工艺和设备: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工艺和设备。

例如,增强油藏压力、注水、压裂等工艺能够提高油藏的渗透率,而井控、油藏连通性监测和数据采集装置则有效地提高了采收率。

2.经济和政策环境:开发低渗透油藏需要巨大的投资,同时需要满足政策和环境的要求。

因此,政策和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可预期性,对于开发低渗透油藏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储存油气的岩石层,其中的渗透率较低,使得油气开采难度增加。

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是石油行业一直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地质条件、开发技术、环境因素等方面探讨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地质条件1.岩石渗透性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受到岩石渗透性等地质条件的影响。

岩石的渗透性影响着油气在地下的运移和储存,决定了油层的动态性和静态性能。

若渗透率太低,油气难于在岩石层中流动和聚集,开采难度相应增加。

2.岩石孔隙度岩石孔隙度指地下岩石中空间的占有率。

低渗透油藏常常以砂岩、石灰岩等多孔介质形式储存,因此孔隙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油气储存的空间和容量。

若孔隙度太小,则储油体积受到限制。

3.油藏成型时期油藏成型时期对开发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一般认为,若油藏成型时间越早,地质条件较好,那么油藏中的油气数量和含气率相对较高,储层性能也优良。

若油藏成型时间越晚,则开发难度也相应增加。

二、开发技术1.开采模式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模式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动态变化和开发效果。

常见的开采模式有常规开采、大型注水开采、水平井开采等多种形式。

选择合适的开采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储层特征、产能及成本等方面因素。

如采用大型注水开采可增加地下水压力,提高油气的运移速度;水平井开采则可提高开采效率。

2.注水量适量注水对于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有积极作用。

注水可以增加井底压力,改善渗透性,促进油气聚集。

但是注水过多则会导致水分压削弱地下油气的压力,使得开采效果减弱。

3.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手段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手段包括增加原油驱动力、改善渗透性、改变孔隙结构等。

其中,增加原油驱动力可通过注水、气体驱动等方式实现,改善渗透性则可通过钻井、压裂等方式实现。

三、环境因素1.油品质量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也受到油品质量的影响。

一般来说,油品质量越好,其可开采的范围和开采速度相对较高,也能够保证采收率。

而质量不好的油品则需采取更多的开采手段,增加成本,同时开采效果也会相应减弱。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近些年来,低渗透油层的勘探开发占据了我国绝大部分的石油开采总量。

从目前开发出的地质中来看,低渗透油藏在所有开发出的油藏中所占比例高达70%,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

我国的低渗透油藏具有高温、高压、高油气比、高饱和、高矿比度、低密度、低粘度、低渗透等特点。

立足于现有的勘探开发技术与低渗透油藏的具体特点,我国普遍采用注水开发方式进行勘探与开发。

但目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技术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水井压力上升过快、水质不达标、吸水能力下降、产油指数下降、采收普遍率较低等问题。

本论文侧重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列举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技术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只有明白了具体的产生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具体的问题包括水质和储层敏感性两个方面。

(一)水质问题注水水质中的固体悬浮物和含油量超量是主要存在问题。

除此之外,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较差也是注水水质中存在的问题。

水质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石油的正常开发进程与开发出的石油质量,因此不容小视。

1、固体悬浮物和含油量超标固体悬浮物是指水质中含有的不溶性杂志,通常包括硫化亚铁、氧化铁、硫酸盐以及残留的细沙和土颗粒等。

含油量是指水質中残留的石油含量。

当水质中含油量较高时,水质中残留的油量会聚集形成油滴,堵塞在岩石的微小孔隙里,形成附加毛管压力,使管道内的压力上升过快,极易发生爆裂事故。

其次、当水质中的固体悬浮物含量较高时,固体颗粒会滤出残留在管道内壁上或者进入石油储层中,从而形成低渗透性滤饼或者低渗透污染区域。

过多的固体悬浮物所形成的滤饼会堵塞储层的流通孔道,使得油层吸水量较大程度的下降。

2、水质结垢影响由于注入水质与地下水质的物质含量不同,造成水质配伍性较差,极易形成水垢。

但当注入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多种化学离子含量较多时,离子相互之间极易形成沉淀,造成管道与底层堵塞,影响石油的正常开采。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低渗透油藏是指储量与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开发难度较大,开发效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就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浅析。

1. 油藏特征:低渗透油藏的储量较低,且渗透率低,导致油藏中的原油流动性较差,难以有效开采。

油藏中的孔隙度、砂岩粒径、渗透率等特征也会直接影响油藏储量和开采效果。

2. 堆积相和岩性:低渗透油藏的堆积相和岩性对于油藏的有效开发也有重要影响。

对于低渗透砂岩油藏而言,粒度细、结构紧密的砂岩堆积相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和较好的流动性,因此对于开发的效果更好。

3. 开发方案: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方案也是影响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开发方案能够充分发挥油藏的潜力,提高开采率和开采效果。

常用的开发方案包括常规注水开发、采用人工增透剂技术、水平井开发、多级压裂技术等。

4. 采油压力:低渗透油藏的采油压力对于油藏开采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采油压力都会导致油田开采效果不佳。

过高的采油压力容易引起水窜,导致大量的水进入油井,降低了采油效果;过低的采油压力则难以使原油从储层中流动到井筒中。

5. 技术手段:合理的技术手段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应用水平井技术可以增加油井的产能;利用压裂技术可以提高油藏的渗透率,增加油井的产能。

6.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

地质构造和背景地层会直接影响油井的产能和开发效果。

在选择开发区块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的优劣,选择有利的开发区域。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油藏特征、堆积相和岩性、开发方案、采油压力、技术手段以及地质条件等。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开发方案和技术手段,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地质因素及措施

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地质因素及措施

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地质因素及措施摘要:随着油田开采,低渗透油田的储量在我国油田储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天然气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促进了低渗透油田的勘探和开发,不仅保证了我国天然气产量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石油产量的稳步增长。

勘探开发的进程进一步加深,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因素不断暴露出来,不仅影响着石油行业开发的经济效益,更是为石油气的开发埋下了安全隐患。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主要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改进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开发因素;注水;井网前言低渗透油田是指油层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特殊油田,这种油田的特點是采油及注入剂注入都相对困难,最终采收率低。

一般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技术瓶颈在于储层物性较差,还有可能存在天然裂缝,导致渗透环境更加复杂,大大降低了产能。

目前低渗透油田渗流阻力大、产能效率低是世界性难题。

因此,研究合理的开采技术对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1)油藏类型单一我国低渗透油田属于常规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为主,主要为弹性驱动油藏。

(2)储层物性差,孔隙度和渗透率低总体上看,岩屑含量高、粘土或碳酸盐胶结物较多是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普遍现象。

据统计,低渗透油田油层孔隙度分布而言,平均孔隙度10%-20%。

(3)孔喉细小,溶蚀孔发育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以粒间孔隙为主,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粒间孔隙都发育,但溶蚀孔隙相对较发育,另外还有微孔隙,晶间孔和裂隙孔。

低渗透储层以中孔、小孔为主;喉道以管状和片状的细喉道为主,根据大量低渗透油田砂岩储层的统计,喉道半径一般小于1.5μm,非有效孔隙体积在整个孔喉体积中所占比例较大,直接影响储层的渗透性.(4)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主要是由于水进、水退形成储层纵向上的沉积旋回规律而造成储层不同微相之间的储层物性差异。

层内非均质性受沉积韵律的变化和成岩作用而表现明显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南翼山油田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经过近10年多的水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也存在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井受效时间长、压力和产量变化不敏感等问题。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存在问题影响因素技术措施一、油田概况
南翼山油田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行政隶属青海省海西州茫崖镇。

区域构造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属于西部坳陷区茫崖凹陷南翼山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

含油层段为新近系上新统的上、下油砂山组,是一种在缺乏陆源物供应、具有温暖清澈的浅湖咸水环境下形成的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混积沉积,岩性主要为深色的泥岩类、灰岩类夹少量砂岩、粉砂岩及白云岩。

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残余粒间孔、晶间孔和微裂缝。

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6%,平均渗透率为2.98md,储层排驱压力、饱和中值压力低,孔喉半径小,储层渗流性能差,属于中高孔—低渗透储层[1]。

二、油田水驱开发存在问题
南翼山油田于2002年开始进行注水开发,采用280m×280m的反九点法注采井网,辖区内采油井58口,注水井30口,注采井数比为1:2.8。

取得一定注水效果的同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矛盾也
日益突出[2]。

1.采用消耗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压力下降快
油田原始地层压力为17.2mpa,天然能量不充足,渗流阻力大,采用自然枯竭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下降快。

在依靠天然能量开采阶段,产油量的年递减率为40%,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很大,每采出1%地质储量,地层压力下降4.2mpa。

2.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
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而且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层间、层内矛盾日益加剧,甚至发展到注不进水的地步。

由于注采井距偏大、油层吸水能力低,注水井的能量(压力)难以传递、扩散出去,致使注水井井底附近产生蹩压,注水压力升高。

3.油井见注水效果较慢,压力、产量变化不敏感
油田油层渗流阻力大,注采井距偏大,注水井到油井间的压力消耗多,因而油井见注水效果不仅时间晚,而且反应比较平缓,压力、产量变化幅度不大,有的甚至恢复不到油井投产初期的产量水平。

通过井组分析,南翼山油田注水见效时间长,平均43个月,油井见效井数少,见效井数占油井数的36%。

三、影响水驱效果差的影响因素分析
1.注水水质影响
渗透注水开发油藏中,注水水质中固体悬浮物和含油量超标,以及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是低渗透油藏注水水质的突出问题。


注入水中悬浮固体含量过高时,固体颗粒会被滤出在井壁或进入储层,形成低渗透性的滤饼或低渗透污染区域,堵塞储层的流通孔道,使油层吸水量大幅度地下降,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

注入水中含油量过高时,含油会聚集成油滴,进入岩石的微小孔隙,形成附加毛管压力,堵塞微小孔隙,使注入压力上升[3]。

当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注入水所含成垢离子ca2+、mg2+、so42-、co32-等较多时,容易形成沉淀,造成储层内结垢严重,堵塞孔吼通道,导致注入压力上升,油层吸水能力下降。

2.储层敏感性影响
南翼山油田粘土含量较高,由于注入速度过快,使微粒更易运移,导致近井地带储层发生较为严重的速敏伤害,使储层渗透性变差,并且速敏引起的储层渗透率伤害具有不可恢复性。

水敏是由于当注入水使地层水的浓度降低或组成发生变化时,破坏粘土矿物与地层水处于溶胀平衡状态,导致粘土发生膨胀,从而降低了储层渗透性。

3.储层有效应力影响
注水过程中,注采不平衡和地层压力下降,储层的有效应力变大,导致储层骨架会发生弹塑变形,孔隙介质变形,使依附在壁上的松散颗粒脱落,在孔隙中运移并在狭窄孔隙或喉道处堆集,造成堵塞,使储层渗透率降低。

4.过度压裂影响
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的过度压裂,易造成裂缝将油层切割,基岩弹性能量释放后注入水将沿裂缝窜流,导致油井暴性水淹,由于压裂
后裂缝与基质的油水渗流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油层水淹后仍有大量的剩余油富集于基质中难以开采,再利用水驱渗吸作用来开采基质中的原油效果差、时间长、采收率低。

四、改善水驱效果的技术方法
1.采用合理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控制程度
当砂体分布面积一定时,井网水驱控制程度大小主要取决于注采井距与注采井数比,适当缩小井距或提高井网的注采井数比,可以提高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改善油田水驱开发效果[4]。

2.精细分层注水,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南翼山油田油层具有薄、多、散、杂等特点,层间非均质性强,存在着很大的层间矛盾,采取早期分层注水开发,挖潜差油层潜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提高注水效率。

3.提高注入水水质与配伍性,减少储层伤害
南翼山油田储层渗透能力低,孔喉半径小,对注入水水质要求较高。

在注水开发中,严格按水质标准进行注水,搞好精细水质处理,提高注入水与地层的配伍性,可以有效地减少储层的伤害。

4.开展周期注水,减少无效注水
通过周期性的改变注水量,在油层中造成不稳定的脉冲压力场,使流体在不同渗透率地层或裂缝间中不断重新分布和层间交换,促进毛细管渗吸作用,可以增大注水波及系数及洗油效率,提高最终采收率。

5.开展注水井调剖调驱措施,改善纵向吸水均衡性
调剖调驱技术是解决层间矛盾,改善注水井吸水不均衡的重要措施手段。

通过开展调剖剂的配方优选、性能评价、岩心封堵、驱油实验等研究,优选出了与油田储层配伍的调剖剂配方,有效解决层间矛盾。

五、总结
1.南翼山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主要存在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井见注水效果较慢,压力、产量变化不敏感等问题。

2.注入水的水质、储层速敏和水敏、储层有效压力及过度压裂等因素是造成南翼山油田水驱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3.储层损害周期长、损害范围广,具有动态性、叠加性和不可逆性。

因此为了确保油田长期稳产,改善油田水驱效果,必须要开展精细注水,不仅要注够水,还要注好水。

4.提高低渗透油田改善水驱效果,必须开展注采井网的适应性分析、合理控制注采速度、精细分层注水;注水水质精细处理和注入水配伍性研究,减少储层伤害;注重保持地层能量,避免因过度压裂引起的暴性水淹;开展周期注水和注水井调剖、调驱措施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罗晓兰.南翼山浅油藏整体开发方案[r].敦煌:内部资料,2013.
[2] 袁旭军,叶晓端等.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难点和主要对策[j].钻采工艺, 2006, 29(4): 31- 32.
[3] 高建,吕静等.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问题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12(12):48-50.
[4] 岳耀怀.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技术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
工标准与质量, 2012, 24(1): 54.
作者简介:姜明玉(1983-)男,土族,甘肃敦煌,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