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驱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综述

合集下载

ZJ4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ZJ4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ZJ4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作者:宋超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30期宋超(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 610500)摘要:ZJ4油田1995年开始投入开发以来,已经累积产油2.4603×104t,目前采出程度9.88%,综合含水66%。

本文通过含水率上升率评价、存水率动态、水驱指数变化特征评价、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分析、油藏注水量评价等手段,对该油田进行开发效果评价,总结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经验,为油田在高含水期挖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含水上升规律存水率水驱指数变化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油藏注水量中图分类号:TE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038-021 油藏地质特征ZJ4油藏为盘古梁侏罗系油田中的一个区块,ZJ4油藏为典型的构造-岩性油藏,河道砂体分布广泛,连片性好,油层渗透率高,砂层厚度大,闭合面积小,油水分异程度较低,油层原始的含水饱和度度较高。

含油面积为4.83 km2,平均有效厚度4.98 m,原油地质储量103.18万吨。

地层原油密度0.8680 g/cm3,地层原油粘度9.77 MPa·s,地层水粘度0.5944 MPa·s,孔隙度0.1733,地层温度390 ℃,原始地层压力11 MPa,原始气油比2 m3/t,饱和压力0.31 MPa,体积系数1.024。

2 开发简况盘古梁地区ZJ4油藏1995年投入开发,截止到2011年12月份,总井数83口,油井开井58口,水井开井25口,井口日产液580 t,日产油193 t,平均单井日产油3.33%,综合含水66%,日注水量622 m3,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91%,地质储量采出程度9.88%,月注采比0.95。

ZJ4油藏老区随着采出程度增加,高液量、高含水,地层能量基本稳定,能量保持水平59.2%。

而该区通过整体剖面治理,整体平均吸水厚度为8.3 m。

3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近年来,ZJ4油藏随着注采井网的逐步完善,以及坚持注采双向调整,对吸水状况差的井采取化学堵水、浅层调剖等措施,同时对采液强度偏大的井控液等增产措施后,油藏的开发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水驱油田开发效果指标评价

水驱油田开发效果指标评价

1 前言低渗油田天然能量一般不足,需采用补充地层能量的方式进行开采。

注水开发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成为低渗油田补充地层能量、保证地层压力、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式。

但各油田储层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如何使得注水达到最好的开发效果是大家关注的重点问题。

对注水开发油田开发指标进行评价对低渗油田的挖潜提供有效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水驱开发效果指标评价目前对低渗油田水驱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有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可采储量、含水率、存水率、含水上升率、水驱指数、压力、注水利用率共8个指标。

2.1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为当前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大小占储层射开总厚度的比值,表征油井与水井的连通程度,采油井与注水井相互连通射开厚度即为有效厚度[1]。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为注水波及系数的反应,与储层地质因素、井网密度、布井方式密切相关。

一般常采用分油砂体法以及概算法来估算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2.2 含水率及含水上升率在水驱油藏评价过程中一般采用综合含水率以及含水率上升率来评价含水率的变化。

综合含水率为区块年累计产水总量与累计产液总量的比值。

通过评价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可适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抑制含水率上升,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并且可以依据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童宪章曲线)预测油田开发各阶段采出程度。

含水上升率为采出1%地质储量,含水率变化值。

可将含水上升率分为5个等级,含水上升率大于3.5,开发效果差;含水上升率介于1.75到3.5之间,开发效果较差;含水上升率介于0.5到1.75时,开发效果中等;含水上升率介于-0.25到0.5时,开发效果较好;含水上升率小于-0.25时,开发效果好。

2.3 存水率在水驱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含水率的不断增加,注入水不断被开采出来,含水率越高,采水越多,地下储存的水量便越小,水驱开发效果便越越差。

存水率的大小是累计注水量减去累计产水量的差值与累计注水量的比值。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类指标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类指标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类指标1、含水上升率,2、含水上升速度,3、综合递减率,4、自然递减率,5、水驱储量控制程度6、水驱储量动用程度,7、水驱指数,8、存水率,9、水驱油效率,10、累积亏空体积存水率、注入倍数增长率、水驱指数、注水利用率、吨油耗水量分析、吸水指数(注水强度(相对吸水指数)、地层吸水能力现场分析法----视吸水指数分析)、无因次采液油曲线、油田含水变化规律等。

第三章油田开发基础油田开发基础知识是采油工进行油水井管理和动态分析所必备的。

本窜主要包括油田开发和油田动态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介绍了采油工在油水瞬管理中经常遇到的油田开发主要技术指标、动态分析的基础概念以及油田并发常用图幅的编制和应用。

第一节名词术语1.什么叫开发层系把油田内性质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同一套井网进行开发,叫开发层系。

2.什么叫开发方式可分哪两大类开发方式指依靠哪种能量驱油开发油田。

开发方式分依靠天然能量驱油和人工补充能量驱油两种。

3.什么叫井网油、水、气井在油气田上的排列和分布称为井网。

4.什么叫井网布署油气田的油、水、气井排列分布方式、井数的多少、井距排距的大小等称为井网布署。

5.井网的分布方式分哪两大类井网的分布方式分为行列井网和面积井网两大类。

6.油田注水方式分为哪两大类油田注水方式分为边外注水和边内注水两大类。

7.什么叫边内注水在油田含油范围内,按一定的方式布置注水井进行注水开发叫边内注水。

8.边内注水可分为哪几种方式边内注水按不同布井方式可分为:行列式内部切割注水、面积注水、腰部注水、顶部注水等。

9.什么叫配产配注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为了保持地下流动处于合理状态,根据注采平衡、减缓含水率上升等,对油田、油层、油井、水井,确定其合理产量和合理注水量叫配产配注。

lO.什么叫注采平衡注入油藏水量与采出液量的地下体积相等(注采比为1)叫注采平衡。

11.什么叫油田开发方案主要包括鄢些内容油田开发方法的设计叫油田开发方案。

油藏水驱效果评价

油藏水驱效果评价
关键词:水驱特征曲线;存水率;含水率;水驱指数;水驱效果评价
1.1
注水开发为地层补充能量,发挥驱替原油的作用,已经作为国内外油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开采方式。在最早的人工注水方法中,先在单井中注入水,随着水在水侵层带的扩增,相邻近的各口井将被水淹没,然后把这些水淹井改成注水井,继续使水侵带不断的扩张。这就算所谓人们认识的“环状注水”【1】。福雷斯特石油公司把此方法改造成为在一连串的各口井中同时向井内注水,由而形成了一种线性水驱方式。1924年,第一个五点注水的井网在布雷德福特油田南部应用。二十世纪40—50年代,国外考虑到注水开发的合理及重要性,于1955年,Guthrie和Greenberger对73个完全水驱或部分水驱砂岩油田的基础数据,利用多远回归分析法得到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经验公式。美国石油学会(API)的采收率委员会在二十世纪50—60年代对北美和中东地区的72个水驱砂岩油田的采收率进行广泛研究,于1967APT提出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经验公式。1958年Wrigt和Matthews根据油田的实际开发数据建立了水油比和累计产量的半对数统计直线关系。后来这两种水驱特征曲线作为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基本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前苏联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考虑注水油田开发合理性的研究,结合美国油田开发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提出了本国油田注水开发的指标范围,同时根据多因素的线性相关的分析理论,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都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少使用的经验结论,为以后的油气田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1959年前苏联的Максимов建立了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半对数统计直线关系,并已在前苏联得到广泛的应用。前苏联石油天然气科学研究所根据乌拉尔——付尔加地区约50个油田的实际开发数据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获得预测注水开发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经验公式和1972年Кожакин的经验公式以及1976年Гомзиков的经验公式。1973年,沙卓诺夫首先提出乙型水驱曲线。1981年沙卓夫推导出丙型水驱曲线和丁型水驱曲线。1994年俄罗斯油田科技工作者提出根油水粘度比确定水驱特征曲线的标准。在美国和加拿大,油田注水在各种人工恢复压力的方法中已经占有主要的地位,它承担当时的高速采油和提高原油储量的采出程度和水平的重任。注水方法之所以能广泛的应用,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一般的水资源都可以利用;(2)注水相比其他提高采收率方法,更简单,更容易,因为水井中,液柱本身就有一定的压力;(3)水在驱油方面是相当有效的;(4)水本身在油藏油层中拥有扩展的能力。广泛的认为,美国第一次注水是在宾西尔法尼亚州的特贺城地区一次以外的注水的结果。在1880年约翰F.卡尔认为这些水的通路是由浅砂岩层进入井底的,中途经过油砂层,因此,有利于提高采油量。很多早期的注水都是在意外的时候发现的,比如说,由于含水浅砂岩层的渗漏,或者是由于地面水积满了已经钻好的井筒。在当时,大部分仅仅只是认为注水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油层的压力,与溶解气驱相比较,可以使油井的产油周期延长。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低渗透砂岩油藏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资源之一,其开发效果的评价对于提高石油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评价指标与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概述了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基本特征,包括其地质特征、储层物性、油水分布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驱开发过程中影响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注水方式、注水强度、注水时机等。

接着,本文综述了当前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如采收率、注水效率、油藏压力变化等,并指出了现有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

该方法结合了多种评价指标,包括地质因素、工程因素、经济因素等,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还探讨了综合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总结了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渗透砂岩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难点低渗透砂岩油藏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气藏类型,具有其独特的地质特征与开发难点。

低渗透砂岩油藏通常表现出以下显著的地质特征:储层物性较差,渗透率低,孔隙度小,这导致了油气的流动性差,难以有效开采。

储层非均质性强,这表现为渗透率、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都存在明显的变化,给油藏的准确描述和有效开发带来了挑战。

低渗透砂岩油藏中的油水关系复杂,油水界面不清晰,常常存在油水同层的现象,增加了开发的难度。

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存在以下难点:由于渗透率低,油气的流动阻力大,常规的注水开发方式难以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导致采收率低。

水驱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指标

水驱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指标

范 的评 价 指 标 , 以利 于 总结 这 类 油 田 的研 究 成 果 , 导 同类 油 田 下 一 步 调 整 挖 潜 。 大 王 北 油 田大 4 指 8井 区 为 典 型 的 水 驱
低 渗 透 非 均 质砂 岩 储 层 , 以大 王 北 油 田大 4 8井 区为 例 , 出水 驱低 渗透 非 均 质 砂 岩 油 藏 7类 8项 开 发 效 果 评 价 指 标 以 提 期 能 够 对 开发 效 果 进 行 客 观 合 理 评 价 , 时监 测 油 田开 发 动 态 , 而 为 全 面 了解 油 藏 开 发 状 况 , 行 下 一步 调 整 挖 潜 服 适 从 进
评 价油 田注水 开 发效 果 的 指标 很 多 , 于 注 对
作者 简 介 : 红 ( 9 9 )女 , 教 授 , 从 事 油 气 田 开 发 工 程 方 周 16 一 , 副 现
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
36. 2% 。 6
统计 发现 , 当油 田进入 含水 开发 期后 , 入倍 注 数 和采 出程度 的关 系在半对 数 坐标 纸上 呈直 线关
系 。在 油 田的井 网和 注 采方 式 保 持 不 变 时 , 线 直
始终不 变 ; 当注采 方式发 生 变化 时 , 线将 出现 拐 直 点, 但仍 然 是一条 很好 直线 。这样 , 用关 系 曲线 利
北鼻状 构造 带 中部 。该 块于 1 8 9 4年钻探 大 3 7井
发 现 沙 二 油 藏 , 9 7年 上 报 探 明含 油 面 积 l . 18 77
k 2 探 明地质储 量 17 8×1 , 块 含 油层 系 m, 3 0t 该 为沙二 段 , 深层 低渗 透 多 薄层 油 藏 , 层 物性 属 储
周 红 国 梁2 杨 湖 川 2 , ,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摘要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天然弹性能量普遍较小,所以基本上都先后采取了注水保持压力的开发方式。

因此,对注水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于进一步搞好油藏注水开发,为实施调整挖潜措施提供可靠依据以及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借鉴以往对中高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一些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工程、模糊数学原理等方法,首先给出了确定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简便方法,针对大庆外围油田推导出启动压力梯度的公式,最后针对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从含水率、存水率、可采储量等进行了科学的评价。

各个方面都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及计算方法。

经过本文对低渗透油藏龙虎泡高台子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的实例分析,得到了和生产实际相符合的评价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标准与计算方法切实可行。

关键词:低渗透;启动压力梯度;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AbstractThe original elastic energy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s generally small,so all the oil fields early or late adopt water flooding to keep the pressure of th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Therefore,evaluating the water flooding effect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scientificall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deepen the water flooding and offer reliable reference of carrying out the measures of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reserves as well as increase the oil recovery.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water flooding in exploring the middle-high permeability reservoirs,taking the fact that all th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re of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TPG) into account, with the methods of oil reservoir engineering,fuzzy mathematics and principle of hierarchy analysis,we firstly produce the simpl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TPG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With this method, we determined the formula of TPG of Daqing periphery developed oilfields. Finally,we evaluated the water flooding effect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scientifically in these ways:water cut,drain index,recoverable reserves etc.In each way,we created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calculating methods.By analyzing the water flooding effect of Long hu pao gao tai zi oilfield,we got results that match produce,which proves that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the calculating methods produced by this paper are reliable and applicable.Key words:low permeability;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effect of flooding; evaluation method目录第1章前言 (1)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2研究现状及局限性 (1)1.3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研究的趋势 (3)1.4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3)第2章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4)2.1油藏储层因素的影响 (4)2.2原油地下粘度的影响 (5)2.3开发技术指标的影响 (5)第3章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研究 (7)3.1启动压力梯度定义 (7)3.2启动压力梯度的确定方法 (7)3.3启动压力公式的建立及验证 (9)第4章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13)4.1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分析 (13)4.2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估算方法 (14)第5章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28)5.1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数学原理 (28)5.2评判矩阵和权重集的确定 (29)5.3模糊综合评判的步骤 (30)第6章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实例分析 (32)6.1外围已开发区块油藏地质特点 (32)6.2外围开发区块开发状况 (33)6.3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结果 (34)结论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0)第1章前言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我国自己生产的石油并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石油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出现一个无法自给的石油缺口。

大庆油田油藏水驱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

大庆油田油藏水驱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

ICSQ/SY DQ0605-2006代替Q/SY DQ0605-2000大庆油田油藏水驱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Indexes and analytical method of injected water quality in reservoir water flooding in daqing oil field2006-05-30 发布2006-06-30 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前言本标准代替Q/SY DQ0605-2000《大庆油田油藏水驱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

本标准与Q/SY DQ0605-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Q/SY DQ0605-2000中不含聚合物注入水水质控制指标;——修改了Q/SY DQ0605-2000中含聚合物注入水水质控制指标。

本标准内有关信息是保密的,其版权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所有。

未经油田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的许可,该标准的任何一部分均不得泄露给第三方,或复制、或储存于可检索系统,也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方法(电、机械复制、抄录)传播……。

标准使用的管理权属油田公司,用户分两类:a) 油田公司和所属单位在其管理、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有权使用本标准;b)承包商/分包商、制造厂/供方,以上述第一类组织的名义,为达到下述目的也可被授权使用本标准:——为项目做准备或被授权使用本标准;——确实为这些组织执行任务。

本标准的提供程序是在获得充分的保密保证后才予以提供,并且是永不更改的须知程序,被授权使用本标准的单位,有责任安全保管并保证标准不被用于油田公司之外的目的。

油田公司将寻访这些组织,以确认他们是如何执行这些要求的。

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部提出。

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批准。

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地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宁宇 等


为深刻了解水驱油藏目前开发条件下的实际开发状况,进而对油田生产提出指导,阶段性的对油藏开发 效果进行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开发评价指标是整个评价的基础,主要包括: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 储量动用程度、可采储量、采收率、能量的保持和利用程度、含水率与含水上升率、存水率、注水量、 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
2.2.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该指数从数值上定义为油水井产液厚度或吸水厚度与相应总射开厚度之比[4]。但由于油藏层内非均 质性与层间干扰错综复杂,所以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应是驱替相动用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储量动用程度一般随油田开发工作的进行而呈上升趋势。油藏早期原油产量来自主流线上的高渗透 带,储量动用程度增幅大;开发后期原油来自于难开发区,增幅程度减小。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增加,
Ka
µo
+ 0.3464ϕ + 0.003871 f Ka
万吉业(1962 年= ) ER 0.135 + 0.165lg
µr
0.136
K 全国储委油气专委(1985 年) ER = 0.214289 µo
= N p max 甲型水驱规律曲线
1 0.4343 f w lg B B 1 − fw
收稿日期:2016年11月3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25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8日
文章引用: 汪宁宇, 王梦雨, 刘照钰, 吴东莹. 水驱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综述[J]. 自然科学, 2016, 4(4): 441-446. /10.12677/ojns.2016.44054
− A
丙型水驱规律曲线 Lp N p= A + BLp 驱替特征曲线法
B 1 − 张金庆水驱曲线 N p= max
俞启泰水驱曲线 N p max
4
f w + A (1 − f w )

B
A (1 − f w )
2 Bf w = 10 2 1 − f w + B (1 + f w ) 1 − f w + B (1 + f w ) − 4 Bf w
2.7. 存水率
存水率是描述注入水利用率的重要指标,其分为阶段性存水率和累积存水率两种类型。存水率的高
443
汪宁宇 等 Table 1. Recovery prediction method and formula 表 1. 采收率预测方法与公式
预测方法 对应公式 陈元千(1996 年) ER = 0.05842 + 0.08461lg 经验公式法
442
汪宁宇 等
由于储层结构性质变化和开发方法技术改进,使得储量动用程度相应增加[5] [6] [7]。其计算方法中应用 最广泛的方法为丙型水驱特征曲线法。计算公式为:
N OM = 1 B
ROM =
式中,B——丙型水驱规律曲线中的常数; NOM——水驱控制储量(可动油储量),104 t; N——地质储量,104 t;
关键词
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水驱油田,含水率
1. 引言
国内外关于水驱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从地质角度侧重于对储层、 岩性的评价; 从开发角度以采收率、 储采状况、含水状况、注水利用状况、注采井网完善程度等几个方面为重点[1]。本文综述了从油藏开发 角度进行开发效果评价主要应用指标。评价指标是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基石,采用准确高效的开发指标对 于综合评价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100%
444
汪宁宇 等
Wi——累积注水量,m3; Wp——累积采水量,m3。
2.8. 注水量
注水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发成本与驱替效果的好坏。 理论上向储层注入水 1 PV 可将原油全 部驱出,实际上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岩石表面润湿性及界面张力等原因造成了非活塞式驱油,注入水 利用率降低[13] [14] [15]。同类型油藏,假设最终采出程度相同,注水量越高,注入水利用率越低,开发 效果越差;反之,注水量较低,说明注入水得到较充分利用,开发效果较好。对累积注水量的评价标准 如表 2。
Open Access
rd th th
Abstract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grasp of water drive reservoi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ctu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make guidance for oilfield production, the stage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effect evalu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Develop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is the basis of the evaluation, 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degree of water drive reserve control, the degree of produced reserve by water drive, available reserves, extraction recovery, the degree of energy pre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water content and water cut rising rate, water storage rate, water injection rate, and composite decline rate of annual oil production.
Keywords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Criterion, Water Drive Reservoir, Water Content
水驱油藏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效果评价指标综述
汪宁宇1,王梦雨2,刘照钰2,吴东莹1
1 2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大庆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大庆
2.6. 含水率与含水上升率
水驱油藏的含水率和采出程度之间都存在某种对应关系,而不同的对应关系类型也决定了油藏的最 终采收率[11]。在开发初期,分析油藏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对应关系,进而估计在主要开采阶段中两者的变 化状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出这个油藏的最终采出程度。 如图 1 所示,1) 凸型曲线含水上升率开始很大,后持续减小,反映油藏无水采油期短、油井端见水 早、早期含水上升快速、末期含水上升减缓的特点。 2) 凹型曲线含水上升率持续增加,反映油藏较长时间的无水采油期、油井端见水相对较晚、早期含 水上升较平缓、末期含水上升快速的特点。 3) S 型曲线含水上升率先升高后降低,油藏特点介于凸型与凹型两种之间。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Development Effect of Water Drive Reservoir
Ningyu Wang1, Mengyu Wang2, Zhaoyu Liu2, Dongying Wu1
1
Key Laboratory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2 Daqing Oilfield Company, Daqing Heilongjiang Received: Nov. 3 , 2016; accepted: Nov. 25 , 2016; published: Nov. 28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2.4. 采收率
目前行业内主要用经验公式法、驱替特征曲线法、衰减曲线法对油田采收率进行评价[9]。采收率预 测方法与公式如表 1。
2.5. 能量的保持和利用程度
地层能量的保持水平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地层压力的保持程度,二是该压力水平对排液量 的影响[10]。 评价能量的保持水平,以地层压力是否阻止原油脱气和能否满足油井提高排液量的需要作为评价标 准,并给予好、中等、差的评价结果;能量的利用程度以油井的平均生产压差变化幅度的大小作为评价 标准。能量的保持与利用程度最终的评价结果为二者的乘积。
Figure 1. Oilfield water ratio of three basic patterns 图 1. 油田含水规律三种基本模式
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注入水的利用效率与水驱开发效果的好坏[12]。 阶段存水率是指某一阶段下注入量与采出量之差和阶段注入量之比,该指数用来衡量某阶段下注入 地下水的利用状况。阶段存水率 Cp 的计算公式为:
2. 开发效果评价指标
2.1.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理想条件下,该指数是指总生产井射开有效厚度中,与注入井相连通的生产井所射开有效厚度所占 的百分数[2]。而由于实际油藏存在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又受到布井方式及生产制度等人为因素影响, 该指标应定义为储层中实际起到驱油作用的注入水体积与储层体积之比。该指数受油水井连通性与注水 波及体积二者控制,且呈正相关关系[3]。估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分油砂体法和概算法。分油砂体法的 计算公式为:
2.9. 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
年产量综合递减率定义为上一年的年产油量与今年扣除当年新井后的老井的年产油量的差,除以上 一年的年产油量,反映出原油井网下产量的变化情况。其公式为: q − ( q02 − q03 ) − 01 × 100% a= q01 式中:q01——上一年年产油量,万吨; q02——当年核实产油量,万吨; q03——当年新井年产油量,万吨。 该指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油田特定阶段下油水驱替和分布状况及生产参数。如果年产油量保持稳定 或上升,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较大,表明当前新井产量接替较好,但老井产量下降较快;如果年产油量 保持稳定或上升,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较小,表明老井产量下降有所延缓,可能是井网调整部署及增产 措施见效[16]。如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的下降较小,或下降时期较同类型油藏向后推迟,说明开发效果较 好。表 3 为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评价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