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省质检文综地理解析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7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47 题,共 300 分,共 14 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正确粘贴在条形码地区内。
2.选择题一定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一定使用0.5 毫米黑笔迹的署名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依照题号次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地区内作答,高出答题地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底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划出,确立后一定用黑色笔迹的署名笔描黑。
5.保持卡面洁净,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禁止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 小题,每题 4 分,共 1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9 世纪 50 年月,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 1)。
据此达成 1~ 3 题。
1.当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域,秦岭—淮河线A.无区分指标依照B.与自然河流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记D.双侧地理差别明显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区分突出表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域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隔断作用3. 进入 21 世纪,促进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为宽泛的主导要素是A.市场B.技术C.资本 D .交通【答案】 1. C 2.D 3.D2)吸引了多家轮胎公司在此建设轮胎测试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一样路面长进行。
芬兰伊瓦洛(地点见图场,最正确测试期为每年11 月至次年 4 月。
据此达成4~5 题。
图 24.推断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 冰雪路面B. 湿滑路面C. 柔软路面D. 干燥路面5.在最正确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日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好夜间进行测试C.常常遭到东方寒潮侵袭D.日间时长最大差值小于 12 时【答案】 4. A 5. B【分析】4.由题中芬兰瓦洛的纬度地点,可知纬度高,位于北极极圈内,并且最正确测试时间是为每年11 月至次年 4月,最正确测试期即冬半年,天气严寒,积雪结冰期长,故路面多为冰雪路面。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天津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地理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地理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
读图回答1—2题。
1.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
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A.a B.b C.c D.d2.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A.城市的扩展B.河流的改道C.人口的迁移D.文化的融合【答案】1.C 2.A考点:自然景观的形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天津的旅游景观和村落分布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景观的形成和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需要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进行分析,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1题,在理解“三盘暮雨”景观形成的基础之上获取有效信息,明确飞瀑景观主要是流水流经落差较大的区域而成,受区域降水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下盘飞瀑受“三盘暮雨”的影响最大;第2题,要结合图示信息获取称“沽”的村落的分布特点,进而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分析称“沽”的村落消失的原因。
读图3,回答第3题。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答案】B【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该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排除A、C;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由此判断此处地质构造为褶皱,故B正确、D错误。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全国卷3,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部分)试题全国卷3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答案】1.D 2.B 3.D【解析】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
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4~6题。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5.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 中心商务区B. 森林公园C. 大型住宅区D. 产业园区6.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4.B 5.A 6.C【解析】6.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状的,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可知所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地理(新课标II卷)解析版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 冰雪路面B. 湿滑路面C. 松软路面6. A.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A. C.8. 引入植物用于A. 【答案】6.【解析】6.D7.A8.B 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A.坡度和缓 河流10.甲地洪积扇堆积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A.海拔较高 光照【答案】9.C 月泛滥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于上游源地,而其上游源地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月到第,生长期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故地中海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图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完成9~11题。
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较小 较小D.①④ 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义重大。
据此完成6~8题。
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种植。
气候,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月到第二年5月,冬季为植地中海气候区符合。
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批注 [A10]: 关键信息批注 [A11]: 来源地气草原气候批注 [A12]: 解题关键批注 [A13]: 强调洪积有显示)。
键信息源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题关键调洪积扇较多有1800余家小焦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2017年新课标卷1文综地理解析版

2017年新课标卷1文综地理解析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答案】1.B 2.D 3.A【解析】1.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独特的植被,我国无此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
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
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C.款式新D.质量优【答案】4.A 5.D【解析】4.造纸、油墨、制版企业与印刷机公司生产不同类型工业产品。
因德国海德堡为全球著名印刷机生产基地,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等相关产业在先后海德堡集聚,可以吸引购买印刷机设备的客户就近了解并购买纸、油墨和制版企业的产品,减少这些企业营销成本。
201703福州市地理质检解析版

2017年福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2010~2015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GDP (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 由图可推测A. 鄂湘渝地区GDP 居高水平B. 晋陕甘地区GDP 占全国比重上升C. 京津冀地区GDP 出现衰退D. 鲁浙粤地区GDP 占全国比重下滑2. 近年影响我国中部部分地区GDP 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政策扶持B. 土地租金低C. 资源丰富D. 劳动力丰富纳马夸兰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
图2示意纳马夸兰位置及其雨季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百帕)。
据此完成3~5题。
图1图23. 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雨季时的水汽来源主要是A. 东南风B. 东北风C. 偏北风D. 偏西风4.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 昼夜温差小B. 干旱的气候C. 径流量丰富D. 多雾的环境5. 当地多肉植物进入休眠状态的时间大约是A. 1~2月B. 4~5月C. 7~8月D. 10~11月娃娃菜为半耐寒性蔬菜,生长周期约为55天,有肥大的肉质直根和发达的侧根,生长适宜温度为10~22℃。
兰州市郊(海拔2000~2800m )是优质娃娃菜的主产区。
图3示意兰州市区(海拔1520m )气候统计。
据此完成6~8题。
6. 该主产区娃娃菜品质优良的原因有①水源充足 ②气候冷凉 ③土质疏松 ④空气潮湿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7. 当地30吨新鲜的娃娃菜运往杭州批发市场,最佳的运输方式是A. 铁路运输B. 航空运输C. 水路运输D. 公路运输8. 为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该主产区最适宜种植娃娃菜的时段是A. 2~5月B. 5~8月C. 6~9月D. 9~12月图3位于澧水中下游地区的澧阳平原,存在多处史前遗址,并被确认为世界水稻最早的种植地。
2017全国卷2地理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解析(地理部分)(全国卷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1.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着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4-5题。
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 冰雪路面B. 湿滑路面C. 松软路面D. 干燥路面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6-8题。
6.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 用水便利B. 土壤肥沃C. 地势平坦D. 植被缺失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最新2017年省质检文综地理解析版

2017年省高三文综地理12聚落是一种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包含民居及其周边地理环境。
中国传统聚落受“天人合3一”思想的影响,四川盆地东部宝胜村就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
图1示意宝胜村聚落。
据此4完成1-3题。
561.传统聚落发展过程中,优化聚落空间布局的基本出发点是7A.增加耕地面积B.控制人口增长C.提高生活品质D.改善交通条8件9解析:C正确。
从材料:“塑造了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10的理想聚落模式,”中找到答案。
A增加耕地面积、D改善交通条件都从属于C提高生活品质,11所以正确答案是C。
B控制增长与材料关系不大。
122.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宝胜村的布局有利于13A.汇聚坡面径流B.增加大气降水C.收集生活污水D.预防洪涝灾14害15解析:A正确。
题干:“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
D预防洪涝灾害与题干不符,所以16不选,D是一个干扰性非常强的选项。
B增加大气降水,C收集生活污水都无体现。
汇聚坡面17径流另一种说法就是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图中池塘具有该功能。
183.自然界中影响宝胜村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是19A.植被、土壤B.植被、河流C.气候、土壤D.地形、地质20解析:B正确。
植被、河流容易被人类所影响。
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河流是重要水21源,也是排涝通道。
气候、地质不易被人类所影响。
22港口煤炭接卸是指在港口接卸从其他港口运来的煤炭。
图2示意1995年和2013年中国23沿海煤炭接卸量格局。
据此完成4-6题。
24254.与1995年相比,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26A.煤炭资源枯竭B.市场需求扩大C.海运条件改善D.科技水平提高27解析:B正确。
题干:“沿海,根本原因”。
图中可得到沿海地理煤炭接卸量增加,根本28原因是市场需求扩大。
A与题意相反;BC不是根本原因。
295.从1995年到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30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渤海西岸D.山东半岛31解析:C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省高三文综地理聚落是一种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包含民居及其周边地理环境。
中国传统聚落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四川盆地东部宝胜村就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
图1示意宝胜村聚落。
据此完成1-3题。
1.传统聚落发展过程中,优化聚落空间布局的基本出发点是A.增加耕地面积B.控制人口增长C.提高生活品质D.改善交通条件解析:C正确。
从材料:“塑造了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中找到答案。
A增加耕地面积、D改善交通条件都从属于C提高生活品质,所以正确答案是C。
B控制增长与材料关系不大。
2.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宝胜村的布局有利于A.汇聚坡面径流B.增加大气降水C.收集生活污水D.预防洪涝灾害解析:A正确。
题干:“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
D预防洪涝灾害与题干不符,所以不选,D是一个干扰性非常强的选项。
B增加大气降水,C收集生活污水都无体现。
汇聚坡面径流另一种说法就是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图中池塘具有该功能。
3.自然界中影响宝胜村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植被、土壤B.植被、河流C.气候、土壤D.地形、地质解析:B正确。
植被、河流容易被人类所影响。
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河流是重要水源,也是排涝通道。
气候、地质不易被人类所影响。
港口煤炭接卸是指在港口接卸从其他港口运来的煤炭。
图2示意1995年和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格局。
据此完成4-6题。
4.与1995年相比,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A.煤炭资源枯竭B.市场需求扩大C.海运条件改善D.科技水平提高解析:B正确。
题干:“沿海,根本原因”。
图中可得到沿海地理煤炭接卸量增加,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扩大。
A与题意相反;BC不是根本原因。
5.从1995年到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渤海西岸D.山东半岛解析:C正确。
直接读图得到,渤海西岸(天津)1995年是空白的,2013年数值较大(与福建沿海差不多)。
珠三角与长三角1993年数值较大,2013年数值也较大,增加不是最明显。
6.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的变化,反映出福建的A.煤炭供需矛盾加剧B.产业结构调整C.煤炭生产总量下降D.城市职能转变解析:A正确。
题意与第四题原理相似。
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增加是福建煤炭生产量小(供少),市场需求增加(需多)矛盾导致,煤炭需要从外省通过海运过来。
产业结构调整既: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第二产业内部之间,产业结构调整是不断第一产业比重减小,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加的过程,第二产业内部,轻工业向重化工业向高技术产业调整过程。
产业机构调整对煤炭需求量增加,只是说明市场需求增加。
福建煤炭资源本来不丰富,因为生产量下降,导致外省运煤到闽贡献率较低。
城市职能转变与此关系不大。
所以最佳答案是A,突出了供需矛盾。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城市功能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聚与扩散可揭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
2003年至2013年长春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但各类用地发展不平衡。
图3示意2003年和2013年长春市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圈层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7.2003 -2013年间,长春市高等教育用地主要位于A.—至二环间B. 二至三环间C.三至四环间D.四环外解析:D正确。
高等教育用地占地面积广,应布局在城市最外围。
图中教育科研用地比重大,且比重增加是4环外,所以D正确。
8.长春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A.教育科研用地B.商业服务业用地C.行政办公用地D.医疗卫生用地解析:B正确。
发展速度最快,应该是(时间段一样)比重增加最大的。
图中直接得到商业服务用地比重增加最大。
洞里萨湖位于湄公河下游平原,其水文特征深受湄公河的影响。
图4示意洞里萨湖主湖区与洪泛区湖水含沙量和湖水多年平均体积的季节变化。
图5示意湄公河流域部分地区及洞里萨湖位置。
据此完成9-11题。
9.洞里萨湖A.雨季湖水含沙量增大B.热季洪泛区面积最大C.旱季主湖区输沙量大D.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解析:D正确。
直接从图4读取。
通过湖水多年平均体积曲线判读雨季和旱季,图中雨季湖水含沙量小,A 错;输沙量等于含沙量乘以径流量,旱季虽然含沙量高,但水量小,输沙量不一定大,C错;热季(热季是雨季未到来之前的一段时间,因为雨季未到来,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图中热季是6月份左右。
洪泛区面积最大应是旱季,与热季无关,C错。
因旱季雨季分明,所以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D正确。
10.影响洞里萨湖4月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风较大、湖泊水位低B.湖水流速快、流域降水少C.湖水流速慢、湖泊水位低D.湖面风较大、流域降水多解析A正确。
图中看出,4月份是湖水最少时期,是旱季,流域降水少,湖水流速慢所以,BD错。
湖水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应该小,与题意矛盾,C错。
风力大,且湖水水位低,风力扰动湖水,湖水浑浊,含沙量大,A正确。
11.若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将导致洞里萨湖A.生物多样性增加B.水温年际变化减小C.洪泛区面积扩大D.泥沙淤积总量减少解析:D正确。
洞里萨湖位于R处大型水利工程的下游,该工程修建会影响洞里萨湖,表现在:对下游地区:鱼类洄游受阻,生物多样性减少;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总量一般不变),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库区淤积泥沙,导致减少下游地区输沙量,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
对库区附近: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蒸发量增加;库区泥沙淤积。
对上游地区:流速变慢,洪涝灾害增加,水深加深,利于航运。
所以,D正确。
对水温无影响。
由于洪水期,水位较低,洪泛区面积缩小。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存在露天种植西红柿的传统生产方式。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在南澳大利亚州沿海地区出现了一种“阳光+海水”的新颖农业生产方式。
落日农场占地面积约 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的农场。
西红柿适应性强,最适合在温度为20 – 25℃,空气湿度45 -50%的环境中生长。
落日农场利用温室进行西红柿的无土栽培,全年均可种植。
该农场每年约出产1.7万吨高品质、无公害的西红柿,约占澳大充足。
热量可以不写,因为温度是受控制的。
水分,降水不能写,因为是沙漠地区,降水少。
灌溉用水必须写,因为海水淡化,又位于沿海地区。
土壤不写,因为是无土栽培。
地必须写,因为占地面积大,突出土地面积大,地形平坦。
昼夜温差可以不写,因为大棚种植,昼夜温差小。
其他特殊:太阳能丰富,海水⑵夏季,农场温室的地面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
说明该措施对西红柿生长所起的作用。
(6分)参考答案:⑵夏季温室外气温高,空气干燥,室内硬纸板里的海水蒸发(2分),可起到抑制过高气温(2分),保持适宜湿度的作用(2分),有利于西红柿生长并提高其品质。
解析:材料中“最适合在温度为20 – 25℃,空气湿度45 -50%的环境中生长。
”,所以,气温和湿度(水分)都要写,大部分同学都有写,只是少了前面分析原因2分。
⑶在澳大利亚沿海地区,采用“阳光+海水”的新颖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均可种植西红柿。
请你选择一种生产方式并说明支持的理由。
(6分)参考答案:⑶选择:“阳光+海水”新颖生产方式。
①西红柿品质好,市场前景广阔;②全年都可种植,单产高;③受自然灾害影响小,产量稳定;④利用清洁的太阳能,对环境污染小。
选择:传统农场模式。
①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农场对设备要求不高;②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③自动化程度低,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④可以远离海岸布局,可选择的区域广。
解析:此题参照思维模式应是“区位+意义”。
但是侧重点应在“意义”。
也要有分析过程,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要点。
支持“阳光+海水”新颖生产方式,更好写,因为材料有提示。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
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
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
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
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
图8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⑴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廊桥设有廊屋的作用。
(6分)参考答案:⑴当地太阳辐射强,冬暖夏热,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 (2分);加廊屋可以为行人遮阳、挡风、避雨(2分);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2分)。
解析:分析思路:作用:对行人和对桥本身,原因是自然条件。
此题失分在于漏写对行人或对桥梁本身,原因都会写。
但是没有防洪、防泥石流作用。
⑵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6分)参考答案:⑵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2分),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致使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造成强大冲击(2分);丙冲沟的地势陡峻,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携带泥沙、石块、树木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 (2 分)。
解析:分析思路:甲处山洪冲击力很强,表现在有洪水(来自冲沟、河水)且夹杂着泥沙、石块,冲击力更强。
小地形(狭窄、凹岸)。
⑶乙处重建古廊桥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
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6分)参考答案:⑶夏伐: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2分),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漂流至桥址(2分)。
秋晾: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2分)。
解析:“秋晾”一般都有会写,但是“夏伐”都不会写。
⑷当地建造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而少采用较为坚硬且防腐性能更好的石料,分析其原因。
(6分)参考答案:⑷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建桥的原料丰富(2分);相对于石材,木料更轻便,不仅便于运输(2分),且易于加工,建造成本低(2分)。
解析:原料丰富一般都会写,剩下两点写的较少。
从运输和加工两个角度分析。
技艺角度也有人写,也有给分。
42.[选修3——旅游地理](10分)“云雾缭绕、碧波翻滚的茶园里,一株株坠蔓花朵的樱花如霞似火、绚丽多姿。
曲曲折折、层层叠叠的茶树则有如五线谱中轻轻跳跃的音符,谱写着绿色茶树和红色樱花相恋相守的浪漫乐章”,这是“中国最美樱花圣地”——福建永福樱花园美景的写照。
每年春季樱花盛开,永福樱花园成为周边城市人们"赏花游”的选择地。
图10示意福建永福的位置。
说明春季永福樱花园的美学价值,并分析永福櫻花园成为周边城市“赏花游”选择地的原因。
参考答案:春季,盛开的樱花与绿色的茶树构成色彩美(2分);春季云雾、茶树和樱花构成动态美(朦胧美)(2分),具较高的美学价值;永福樱花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欣赏樱花迎合了人们审美的心理需求(2分);位于交通干线附近,交通便捷(2分);周边城市经济发达,与永福樱花园的经济距离短(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