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柠条带间距对植物群落及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
柠条与立体复合草场布局及其对生态的影响

柠条为豆科锦鸡儿属多年生强旱生沙生落叶灌木,是毛乌素沙区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根系极发达,主根入土深,具有抗旱、抗寒、耐贫瘠、生物量高、营养丰富、林草兼用、生长旺盛等特性。
在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大塘北村调查观测柠条、牧草布局并研究其对生态的影响,以探索在本区域立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人工柠条固沙灌木林与牧草的合理布局,提高生态效益。
1柠条尧牧草布局设计据测定,柠条占草场面积的15%时,即株行距1m×2m ,林带间距10m 时,柠条与牧草结构较合理。
一是水分达到平衡状态(表1、2),密度为1665丛/hm 2(10m 带间距)时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1];二是草场植被种类最多,生物量最高(表3)。
2柠条固沙型饲料林对带间植被的影响一是造林初期,林地草本植物的组成和结构变化不大,表现为与对照沙地基本一致。
随着林龄的增大,林带间草植被出现由稀到密再由密到适中的演变,草种数量由13种减少到5种,优质牧草数量增加,结构趋于稳定。
二是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带距变小),在补给水有限的情况下,10m 带距植被覆盖度达到50%、草层高度达到9cm ,植被覆盖度较2、3、4、5、6m 带间距提高20%、15%、10%、10%,草层高度增加1cm 。
3柠条固沙型饲料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与对照荒沙地相比,一是柠条饲料林的水稳性因聚体含量提高了1.45倍,黏粒含量增加了1.77倍,从而改善了林地的透水性能和保水性能;从土层分布看,改良较好的土层主要集中于20~60cm ,该层的土壤黏粒含量显著增加,这与灌丛根系主要分布在该层相吻合。
二是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在0~80cm 土层分别提高了125.7%、140.0%、73.7%和2.8%。
三是柠条发达的根系在20~40cm 土层范围内抗拉力为1490kg/m ,有良好的固土作用[2],同时柠条的丛叶在春冬多风季节形成对土壤的保护层可以减少地表扬尘76.3%[3]。
4柠条固沙型饲料林的积沙能力根据观测,柠条固沙型饲料林地3年后沙漠化土地开始逆转,沙丘向前移动的速度与对照荒地相比,由原来的5.21m/年降为0.196m/年,减慢近25倍[4-6],输沙量由2.78m/年降为0.009m/年,出现成土先兆,风沙表面开始覆盖1层脆薄结皮壳,黏粒和粗粉含量增加;范聪等的研究发现,影响积沙能力的顺序依次为分蘖数>灌幅>生物量>灌丛高>地径。
西吉地区不同立地类型柠条直播造林技术

西吉地区不同立地类型柠条直播造林技术摘要介绍柠条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总结其在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类型的种植和管理技术,以为柠条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柠条;直播造林;宁夏西吉西吉县位于西北黄土高原腹地,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边缘地带,大部分地区为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区。
地貌分3种类型:黄土丘陵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占总土地面积的83.5%;河谷川道地势平坦,占总面积的6.1%;东北部为月亮山和六盘山余脉的土石山地,占总面积的10.4%。
地形以长梁、齿状山脊、沟壑、沟台和沟掌为主,丘陵连绵层叠,侵蚀沟纵横交错。
丘陵连绵,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山多坡广,植被稀少,风大沙多。
近几年的造林实践表明,柠条既耐旱,又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黄土丘陵地区、石质山地、沙地均能生长,萌芽力强,水土保持效果显著。
柠条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在经济效益和防护效益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特征特性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为蝶形花科锦鸡儿落叶灌木,别名小叶锦鸡儿、牛筋条、老虎刺、毛条。
株高为40~140 cm,最高可达2 m左右。
柠条是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树种,其枝叶繁密,可以覆盖地表,是良好的薪炭林树种,嫩枝叶可作家畜饲料,深受群众喜欢。
柠条在黄土丘陵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即使在肥力极差的侵蚀沟坡或梁峁顶也能正常生长。
柠条为深根性树种,根系极为发达,入土深达5 m以上,主根明显,侧根根系向四周水平方向延伸,纵横交错,生长越旺,其寿命越长,一般可生长几十年,有的可达百年以上。
柠条的生命力很强,耐寒,在-32 ℃的低温下能安全越冬,又不怕热,当地温达到55 ℃时也能正常生长。
柠条耐盐碱,耐干旱,在降雨量100 mm 的年份,也能正常生长。
有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增加土壤含氮量,有改良土壤的作用[1]。
萌芽力很强,平茬后可从伐根上萌伐出大量枝条,夏季嫩梢被啃食后,可再长出新梢。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柠条锦鸡儿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西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中 国科 学 院水 利 部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所 杨 凌 7 2 0 ) 1 10
摘
要 : 为 了解 覆 被 变 化 对 土 壤 水 分 的 影 响 , 用 中子 水 分 仪 同 步 定 位 观 测 多 年 撂 荒 地 转 变 为 人 工 柠 条 锦 鸡 儿 采
t e e wa o i v fe t o h a d c v r c a g n s i wa e e o r e e a s t wa t y a . T e i fu n e h r s a p s t e e f c f t e l n o e h n e o o l i tr r su c s b c u e i s a we e r h n e cd l
cv rc a g n si w trrsuc sd rn h b ev dyas( 0 2 2 0 ,w t h xe t ny a n2 0 n w ih o e h n eo ol a eo re uigteo sre er 2 0 - 0 6) i tee cpi eri 0 3 i hc e h o
林 地 前后 2种 覆 被 类 型 的 土 壤 剖 面水 分 动 态 变 化 , 并对 测定 资 料 进 行 量 化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荒 地 造 林 后 , 丰水 年 除 林 地 剖 面 土壤 含水 量 和储 水 量 增 加 , 现 为对 土壤 水 分 的 正 效 应 外 , 他 年 份 均 表 现 为 对 土 壤 水 分 的 负 效 应 。 随 表 其
f r s l n n s e a d wa a u e i t n o sy wih n u r n p o e i i e o i o s,a d e f c f t e l n o e o e t a d a d wa t l n s me s r d smu a e u l t e to r b n f d p s t n x i n f to h a d c v r e
柠条对盐碱地植被组成及土壤特性的影响_张丽珍

致谢: 山西省生物技术研究所岳建英研究员在标本辨认、山西省通讯作者 C orrespond ing author. E m ai:l n iux iw u1947@ 163. com
http: / /www. ecologica. cn
第 29卷第 9 期 2009年 9月
生态学报 ACTA ECOLOG ICA SIN ICA
V o.l 29, N o. 9 Sep. , 2009
柠条对盐碱地植被组成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张丽珍1, 牛 伟2, 牛 宇 3, 牛西午 2, *
( 1.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太原 030006;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太原 3.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研究所, 太原 030006)
1 C ollege of L if e Sc ience and T echnology, Shanxi U niversi ty, Ta iyuan 030006, China 2 S hanxi Academy of Agricu ltu ra l S cience, Ta iyuan 030006, China 3 In tegrated Rev iew In sti tu te of Agriculture R esou rces, Shanx i A 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 Ta iyuan 030006, Ch ina A cta E co log ica Sinica, 2009, 29 ( 9): 4693 ~ 4699.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柠条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有机质的影响_张飞

2010年6月R esear ch of So il and Water Co nser vatio n Jun.,2010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柠条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有机质的影响*张飞1,陈云明2,王耀凤3,王琳琳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陵712100;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3.陕西省西安市农机监理与推广总站,西安710065)摘 要: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柠条人工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和有机质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随着柠条林龄的增加,柠条林可增加土壤粉粒和黏粒含量,降低土壤容重(50a柠条除外),改善毛管孔隙状况,促进土壤的正向发育,>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逐渐增加,而>0.25mm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质均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在土壤剖面上,由于表层土壤受到根系和枯落物的共同影响,柠条林对表层土壤的各项物理性质改善作用最为明显,随土层深度增加其改善作用逐渐减弱。
关键词:柠条林;黄土丘陵区;物理性质;有机质中图分类号:S157.5,S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3409(2010)03 0105 05Effects of Caragana korshinskii Plantation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Organic Matter in Semi arid Loess Hilly RegionZH ANG Fei1,CH EN Yun ming2,WANG Yao feng3,WANG Lin lin1(1.College of R esour ces and Envir onment,N or thw est A&F Univ er sity,Yang ling,S haanx i712100,China;2.I nstitute o f Soil and Water Conser vation,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 and M inis try of Water Resources,Yangli ng,S haanx i 712100,China;3.X i an Center of A gr icultur al M achiner y Mo nitor ing and Ex tens ion,X i an710065,China)Abstract: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 lab,the v aria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or ganic matter of soil under impacts of Car agana kor shinskii plantation w ith different ag es in loess hilly region w 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T he results show ed that as ag e g rew,Caragana kor shinskii plantation could in crease silt and clay proportions in soil but low er the bulk density(except50years o ld plantation),besides, impr ove the soil porosity,promo te positive development o f the soil.In the aging process of Caragana k or shinskii plantation,the content o f w ater stable agg regate>5mm gradually increased;the content of w ater stable ag gregate>0.25mm and o rganic matter declined at first,then increased.Car agana k or shinsk ii plantation had the m ost obvious im pro ving effect on physical pro perties of top soil layer.But deeper the soil pr ofile w as,the w eaker the effect w as.Key words:Caragana kor shinskii plantation;loess hilly reg ion;phy sical pr operty;org anic matter土壤是植被生长的基础,提供着植被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营养元素,植被同时也参与土壤的形成,改善土壤的性状[1]。
如何种植柠条

如何种植柠条如何种植柠条柠条是固沙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柠条怎么种植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柠条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柠条的种植技术选地:柠条育苗最好选择固定、半固定沙地或覆沙地育苗。
整地:地块选好后,要进行翻耕。
翻耕的深度保持在20厘米。
清除杂物,耙细整平。
做畦:畦的长度不要超过8米,宽度为1.2米。
在畦内顺床开播种沟,深度4厘米,宽8厘米。
播种沟的间距为25厘米,每畦开四条播种沟,播种沟开好后,准备播种。
检验种子:柠条种子不耐贮藏,长时间贮藏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因此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检验。
要先检查重量:把种子去掉杂质,保持种子的纯净度不低于90%。
数出一千颗种子,它们的总重量要达到50—60克之间。
对柠条种子进行催芽检验:数出100颗放在碗中,用清水浸种12小时,沥干后用湿纱布罩住碗口,在25℃下保湿催芽,每隔12小时用清水浸漂3分钟,7天后,有80%以上的种子发芽,就证明种子质量过关,可以用来播种。
种子处理为了防止柠条种子发生豆象、白粉病或叶锈病等病虫害,在播种前还要对种子进行药物处理。
熏蒸处理:在常温下,按照每60公斤种子用磷化钙15克的标准进行熏蒸处理。
熏蒸时,一定要把仓库的门窗关严。
熏蒸7天。
消毒处理:把1克高锰酸钾倒在盆里,对100克水稀释。
把经过熏蒸处理过的500克种子倒进溶液中,搅匀,浸种半小时。
把水沥干,用清水淘洗一遍;加水浸种12小时。
等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倒掉水。
把种子平铺在塑料布上,要勤翻种子,防止发霉。
室温保持在13℃—18℃,这样催芽24小时后就可以播种了。
播种柠条要在6月中旬进入雨季时抢墒播种,这时温度高,土壤水分充足,种子发芽快,有利于出苗。
播种柠条一般采用条播,每亩播种量要达到1500--2000克。
柠条种子破土能力差,覆土厚度要在3厘米,不能太厚。
覆土后镇压,使种子和土壤密切接触,有利于种子吸水出苗。
苗期管理:种子在播种10天后就会发芽出土了。
柠条栽培的功能效应及关键技术

柠条栽培的功能效应及关键技术摘要分析了柠条栽培的功能效应,并从采种与选种、选地与整地、播种、平茬等方面总结了柠条栽培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柠条;功能效应;栽培技术柠条学名小叶锦儿,俗名牛筋条,属多年生强旱生豆科落叶灌木,是干旱、荒漠地区恢复植被、改善环境的先锋树种,具有耐旱寒、耐贫瘠、抗风蚀、耐沙埋、再生能力强和种子繁殖率高,以及生长茂盛和生物量大等特性和特点。
对成年林4~5年一平茬,生命周期可达60~80年,生物量受产地条件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宁夏中部干旱带生物量在2 550~3 750 kg/hm2。
一方面,柠条耐贫瘠,林草兼用,具有抗旱、抗寒、生长旺盛、改良土壤、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恢复重建生态环境系统的生态功能。
另一方面,柠条具有植物蛋白含量高,各种营养成分较全面,可加工成各种蛋白饲料,尤其是以柠条为主要成分的颗粒全价饲料更是饲草料市场上的抢手货,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当前柠条林应着重解决种植栽培、抚育管理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柠条种植对于保持水土、调节地温、增加土壤含水量、培肥地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其关键技术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与同类地区也是一种简而易行、省工节能的干旱区生态植被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改良措施。
1 柠条栽培的功能效应1.1 对水土保持性能的影响柠条由于林冠层茂密,能有效地保护地表不直接遭暴雨打击,降低暴雨强度,缓解径流速度和拦截泥沙,创造了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环境,增加了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在降雨量28.6 mm、平均雨强34.3 mm/h的情况下,柠条牧草间作地小区径流量0.41 m3,输沙量4.3 kg;较空地径流量减少0.38 m3,输沙量减少4.15 kg,削洪效益达92.7%,减沙效益达96.5%;另外,柠条丛叶在春、冬多风季节形成对土壤的保护层可减少地表扬尘76.3%,同样发挥了保土功能。
1.2 对土壤温度的影响2009—2012年测定结果表明,柠条因枝叶较繁茂,能很好地平抑地温、缩小昼夜差,无论是上午、中午和下午,也不论是哪一土层,3 750 kg/hm2生物量的柠条区平均气温较空地的低0.8~5.1 ℃,同时,地温又随柠条生物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不同带间距对沙区河岸固沙林带的带间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ruc
t
i
ono
fr
owandbe
l
ta
f
f
o
r
e
s
t
a
t
i
on
[
]
o
fr
i
r
i
ans
and
f
i
x
i
ngf
o
r
e
s
tbe
l
ti
ns
andya
r
e
a
s. Me
t
hods Thes
t
udywa
sc
onduc
t
edons
and
f
i
xa
t
i
onf
o
r
e
s
t
pa
be
l
t
swi
t
hd
i
f
f
e
r
en
tbandspa
壑区,中 部 为 库 布 齐 沙 漠 东 端,北 缘 为 黄 河 岸。所 属
区域属 半 干 旱 温 带 大 陆 性 气 候,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度的乔 木 造 林,往 往 出 现 幼 龄 林 衰 退 或 死 亡 的 现
[ ]
310.
3 mm,蒸发量2157mm,多年平均气温6.
1 ℃ 12 。
e
s
t
o
r
a
t
i
one
f
f
e
c
t,
andt
hepe
akva
l
ueo
ft
her
e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自 然 条 件 概 况
密度 采取 统计 样 方 内植物 株 ( ) , 种记 载 ; 度 采 丛 数 分 盖 取针 刺法 , 分种 记 载 , 并计 算 总盖 度 ; 度采 取记 名 样方 法 , 频 频 度 =某 一 种 植 物 出 现 的 样 方 数 目/ 查 的 样 方 总 数 × 调 1 0 高度 用钢 卷尺 测 其 自然高 度 , 种植 物 测 1 0 %; 每 0株 , 后 然 取其 平均 值 ; 样方 内植物 按种 分别剪 下 , 将 称重计 算产 草量 , 并测 定 l 深度 的土 壤水 分 。 m
园艺博 览
《 现代 农业 科技 )0 8 第 2 期 20 年 3
不 同柠条带 间距对植物群落及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
李 艳艳 ’ 卜 华 z 张伟 英 s 梁小 军 建
( 宁 夏平 吉 堡 农 场 , 夏 银 川 7 0 2 ; 宁 夏 大 武 口农 牧水 务局 ; 宁 夏 贺 兰 山农 牧 场 ; 宁 夏 农 林 科 学 院 种质 资源 研 究 所 ) ‘ 宁 5 0 4
抑 制 草 本 植 物 , 别 是 优 质 草 本植 物 的入 侵 , 群 落 物 种 特 使 单 一 , 构 简 单 , 样 性 衰 减 。 漠 化 发 展 过 程 也 是 一 个 结 多 沙 物 种 多 样性 衰 减 的 过程 。 以在 全面 实 施 退耕 还 林还 草 所 过 程 中一 定 要 实行 合理 密植 . 要 考虑 灌 木 可防 风 固 沙 和 既 保持 水土 , 同时更 要 考 虑 到天 然 草原 是 发 展 畜牧 业 的 宝 贵
3 结 果 与 分 析 31 植 县 地 处 宁 夏 东 部 , 于 北 纬 3 。 4- 8 1 东 经 位 7 0 3 o 0 ,
163 1 74 境 内海拔 西 高 东低 , 0 。0 ̄ 0 。 7。 多在 1 8  ̄ 0 m 之 0 16 0 3 间, 年均 气温 7 ℃ , . 1月平均气 温 8 ℃ , 7 . 7月平均气 温2 .℃ , 9 25 绝 对 最 高和 最 低 气 温 分 别 为 3 .℃ 和 - 96 ,  ̄ 81 2 .℃ ≥OC的年 积温 为 3403C, 0(的年 积温 为 29 99 。 降水 量 为 3 . ̄ ≥1  ̄ 2 4 . 年 ℃ 2 94 8. mm。 ̄ 7 9月的降 雨量 占全年降 雨量 的 6 % 7 %, 0  ̄ 0 冬春 少 雨雪 , 区太 阳辐 射量 5 22 Jc ・ , 该 8 . /m 年 年蒸 发 量 为 21 18 K 3 .
柠条 具 有旱 生型 构 造特征 , 系发达 , 根 不但 在 水分 条件
头 、 浆大戟 , 乳 且在 其 中补 播 了沙 打 旺 、 木 樨 状 黄 芪 、 草 灯 索、 白沙 蒿等植 物 , 布基 本均 匀 。 分
22 试 验 设 计 .
较 好 的地方 生长 良好 , 且在地 下 水位 低 、 分条件 差 的沙 而 水
到 严 重影 响 , 环 境 条件 不利 于现 存植 物 生存 时 , 地将 沙 如 草
眦I 年 无 霜 期 12 l , 6d左 右 , 为典 型大 陆 性 气候 。 貌为 缓坡 地
丘 陵 , 带性 土 壤 为灰 钙 土 、 沙 土 , 作 土壤 有 机 质 含 量 地 风 耕 为 05 08 p 值 为 75 85 根 据 草原 多 元顺 序指 标 分 .%- . %,H .- .。
在调 查 中发现 , 种柠 条 的样地 中 , 草 群落 中 中亚 白 没 牧 草、 甘草 、 毛 菜 占 优势 , 间 距 为 1 .m 的 样 地 中 中亚 白 猪 带 54 草、 星状 刺 果藜 、 猪毛 菜 占优 势 , 带 间 距 为 1 . 和 68 而 15 m .m 时, 画眉 草 、 锦等 一年生 植物 和匍 匐生长 的牛枝 子 占优势 , 地 并 且一 年 生草本 明 显增 多 。 随着柠 条带 间距 的减小 , 间植 带 物 种类 明显 , 并且 营养 价 值高 的豆 科牧 草 、 本科 牧 草明 显 禾 减 少 。 间植物 种 类减 少后 , 带 草地 的生态 价值 和经 济价 值 受
23 主 要 观 测 内 容 与 方 法 .
生 态 效 益 和 经 济效 益 。 生 态恢 复 与 重建 过 程 中 , 者研 在 笔 究不 同种植 密 度 的柠 条 对 甘草 和 其 他牧 草 的入侵 影 响 , 发
现 柠 条合 理 地 密植 有 利 于草 本 植物 的入 侵 , 而密 度 过 大 则
摘 要 通 过柠条 不 同种 植 间距对 植物群 落和 土壤 水分 影 响的调 查研 究 , 结果 表明 : 着柠 条 带问距 的减 小 , 养价值 高的豆科 牧 草 、 随 营 禾 本 科牧 草明 显减 少 , 一年 生草本 增 多, 牧草 盖度 呈下 降趋 势 , 草平 均 高度 明显 下 降, 牧 耐旱 的家 畜不喜食 的牧 草 增 多。 间距为 1 . 时 , 带 5m 4 牧 草 总产 量和 可食牧 草产 量高 于其他 带间距 。 综合 考虑各 种 因素 , 条带 间距 以 1 . 为最佳 。 柠 5m 4 关键 词 柠 条 带间距 ; 物群 落 ; 植 土壤 水 分 中图分 类号 Q9 81 4 .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5 3 (0 8 2 — 0 0 0 0 7 7 9 2 0 )3 0 2 — 2
地 、 峁坡 顶 部均 可 正 常 生长 , 有 很强 的 耐旱 性 、 梁 具 耐寒 性 以及 抗 热性 I1 灌木 在具 有抗 旱性 的同时 , 1。 1该 2 又具 有很 高 的
在 退耕 还林 地 内对 5龄 柠 条设 4种带 间 距处理 : 处理 1
为没 种 柠 条 ; 理 2为带 间 距 1 .m; 理 3为带 间 距 1 . 处 54 处 1 5 m; 处理 4为带 间距 86 样方面 积 1 。 . m。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