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作者:叶蜚声、徐通锵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分化 总结
语言学纲要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与分化

词汇的发展不会带来语音和语法的立刻变 化。
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完全能够满足语言表 达的需要。即使词汇数量增多,也不会立刻影 响到音位系统。 词汇的增减也不会影响到句法规则的改变, 新的词可以用于旧有的结构中,虽然有的词消 失了,但是句法规则还存在于许多其他词语中, 因此不会随之消失。
五四时期形成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相辅而行。 国语运动收效甚微。 解放后推广普通话。
二、共同语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 语言形式。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 通用语。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 成的。一个方言可能由于政治地位(如北京 话)、经济地位(伦敦方言)、文化地位(意 大利多斯岗方言,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等 大文豪用这种方言写成了著名的作品)而成为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但要使这一方言取代其他方言而实现语言的统 一,必须有经济的基础。
三、社会方言
各种言语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 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 是所谓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 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 出来的一些变异。
社会方言的数量难以确切说明。有多少个 言语社团就有多少社会方言,言语社团的 数量是难于确切统计的。
方言、次方言、土语。 究竟多大的差别才算不同的方言?这没有 统一的标准,俄语、英语等内部方言差别 比较小,而汉语方言间差别大。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复习资料导言部分本部分内容都作一般要求掌握。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3.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4.语言交际的过程: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问题,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是经过大脑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受。
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二、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是共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以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是专语语言学。
什么是文言和文言文?文言是我国“五四"以前通行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或著作。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实际上就是一套规则系统,•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学方面,索绪尔的标志性理论--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两条根本的原则;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统一。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第一,交际工具,纽带;第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三,思维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思维导图)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演变的原因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1.社会的发展变迁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2.社会群体的接触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3.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1.语言内部语音、词义、语法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2.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某一局部变化可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渐变性 p.193-194不平衡性语言各个要素的演变速度是不一样的词汇变化速度最快语音变化速度较慢语法变化速度最慢语言演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有些地区不变有些地区这样变有些地区那样变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p.198黑话 p.199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地域方言一般简称“方言”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语法差别较小词汇差别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语音差别最大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如:拉丁语的各个方言发展成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独立的语言。
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p.203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语言学课件—第七章-语言和社会

8
二、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 3、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
文化程度 宗教
③年龄的差别也可能对语言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语言差异。现在的年轻 人满嘴时髦的新词,但年纪大的人却不怎么用。 ④文化程度也是影响语言的一个社会因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共同对语言产生影响。 ⑤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社群,如果相互间的交往不那么频
当一个使用统一语言的社会出现地域分化,会产生不同的地域方言或不同的语言。 如汉语的七大方言区和拉丁语的各个方言发展为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等。
在一个社会的内部会形成不同的社会集团,产生社群分化。在这些不同的社会集团 内部形成各具特点的社会方言。
(3)社会间接触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社会的接触必然带来语言的接触,引起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引起语言的变
渐变性 不平衡性
9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 一、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 二、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10
一、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 社会分化的两种形式:地域分化和社群分化。
地域分化: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
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主要有不完全分 化和完全分化两种。
不完全分化指:在一种语言的内部形成不同的“地域方 言”,如方言的形成;
13
❖ 语言的分类:
谱系分类(发生):语系、语族、语支、语种
➢ 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 语系、达罗毗荼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 群和语言。有些语言象韩语、日语等,至今还没弄清它们的亲属关系。
《语言学纲要》(作者:叶蜚声、徐通锵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分化 总结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分化第一节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外部原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与运用之中。
没有文字保护语言的遗迹,它早就小时多的无影无踪。
活语言总是在缓慢的变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中的词汇在逐渐更替。
1、同一个社会在历史的进程中有可能会分化为不同的社团或社会,不同的社团或社会在历史的进程中又有可能彼此接触以致统一;社会的分化、接触、统一会相应的引起语言的分化、接触、统一。
(社会发展)2、人们在用语言交际的时候,为了引起对方更多的注意,常常换用一些“新鲜”说法,由此引发词汇或用法的变化。
(人际交往)总之:(1)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化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2)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3)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内部原因)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
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收到其他语言的影响,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破坏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2、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总之,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
社会和交际是语言演变的最基本的条件,但是语言究竟如何变化,还是取决于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它决定着每一个语言演变的特殊方向。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渐变性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地促进语言发生变化。
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2016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叶蜚声、徐通铿《语言学纲要》状元笔记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导言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什么是语言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四章语法语言内部四要素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八章语言的接触语言演变外因(社会动因)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同一社会的分化(第七章)不同社会的接触(第八章)内因语言系统内部的的演变规律(第九章)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

读书笔记
书后半部分真题都是拔高题,旨在用理论分析语言现象,阐明语言暗中的原理。 清晰简洁,适合用来做思维导图和宏观把握,一些细节还是要翻书。 跟王红旗老师的语言学概论一比感觉....不是捧一踩一嗷不太行。 强推!教材上是大段的文字,比较乱,这本参考书把书上内容整理成了要点,框架清晰,重点突出,总结到 位!。 书中后半部分有较多的错别字和一些错误现象出现。
精彩摘录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标志着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中国、印度和希腊一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语言学所研究的“语言”,也正是指由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 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以语音的自然属性和人类语音共性为研究对象的语音学,把语音的最小线性单位称作“音素”。以语音的社 会属性和语音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的音系学,把它们称作“音位”。 两个音素在周围的音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称作“对立关系”。 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 化。这种变化,我们称作语流音变。
(代码915)真题及 详解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 学系2012年语言学 概论(代码612)真 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 学系2011年语言学 概论(代码612)真 题及详解
作者介绍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导言 第1章语言的功能
第2章语言是符号系 统
第3章语音和音系
0 1
第4章语法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学习参考课件-文字版

绪论一、语言学的概念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探索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
二、有关《语言学概论》这本书是理论语言学的入门书,讲述三方面的问题: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的结成体系(语音、语汇和语义、语法),语言的发展变化。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三、什么是理论语言学?是语言学学科的主体,它包括对个别的、具体的语言的研究和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
四、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五、语言学的分类1、理论语言学包括(1)、专语语言学—是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又包括从一个静止的时段角度观察和研究语言的共时语言学和从一个较长时段研究语言,研究语言动态的历时语言学;(2)、普通语言学一是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2、应用语言学一是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六、语言学分类示意图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历时语言学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七、什么是文言和文言文?文言是我国“五四”以前通行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或著作。
八、什么是“小学”?是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九、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的研究。
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
第二,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探索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分化
第一节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外部原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与运用之中。
没有文字保护语言的遗迹,它早就小时多的无影无踪。
活语言总是在缓慢的变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中的词汇在逐渐更替。
1、同一个社会在历史的进程中有可能会分化为不同的社团或社会,不同的社团或社会在历史的进程中又有可能彼此接触以致统一;社会的分化、接触、统一会相应的引起语言的分化、接触、统一。
(社会发展)
2、人们在用语言交际的时候,为了引起对方更多的注意,常常换用一些“新鲜”说法,由此引发词汇或用法的变化。
(人际交往)
总之:
(1)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化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
(2)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
(3)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内部原因)
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
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收到其他语言的影响,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破坏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2、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总之,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
社会和交际是语言演变的最基本的条件,但是语言究竟如何变化,还是取决于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它决定着每一个语言演变的特殊方向。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渐变性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地促进语言发生变化。
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2、不平衡性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与社会的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
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
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
他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
同时,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
表现:
1、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应交际中最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不容易起变化的。
2、除了从外语中介入的成分以外,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
词汇演变既灵敏又稳固的两个方面,一般词汇变化快而基本词汇和构词法变化慢。
即使词汇发生急剧的演变,也不会对音位系统那个产生明显的影响,或者说不会很快地带来影响。
也即,语音子系统音位及其聚合格局的变化很慢,相对稳固。
语法是组织语言材料的结构规则。
如果没有外来的影响,语法自身演变的速度是很缓慢的,它的稳固性甚至比语音还要强。
不仅语音、语法、词汇各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不平衡,就是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变化速度也可能不平衡。
语言变化的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地域方面。
一般来说,语言在地域上的差异,语言系统中所谓的不规则现象,都是过去的语言保留在今天的语言系统中的历史层积,是语言演变不平衡的见证。
语言演变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这两个特点,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社会发展和交际创新等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第二节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语言的分化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一)社会方言各个言语社团的语言是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
(二)地域方言从统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地域分支,如果处于不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和同一语言的心理认同之下,就叫做“地域方言”,简称“方言”。
(三)亲属方言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存在于社会完全分化条件下的、说话人认同为不同语言的地域分支,就叫做“亲属语言”。
区别方言和亲属语言其差别在于:由语言外的因素决定的。
二、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段、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变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1、年龄的不同就可以组成不同的言语社团,在语言的使用上各具特色。
2、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在用词上的不同。
不同行业由于工作需要而各有自己的专业术语。
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
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对本集团以外的人保密。
社会方言是因为社会成员集聚为不同的言语社团而产生的,因而一个人如果交叉地生活在几个言语社团中,就能同时掌握几种社会方言。
语言的风格变体:生活在某一言语社团中的人还要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变异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
三、地域方言(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简称“方言”)
方言下可以分:次方言和“土语”。
(一般共三级)
听得懂、听不懂不能作为划分方言的标准。
确定是方言还是语言不能光凭语言本身的差异,还要看使用语言地域分支的人是不是属于同一民族,是否长期处于同一国家共同体之中,在各个地域分支之上是不是还有共同的文字和书面语,要看说话人的语言认同感(决定性因素)。
汉语一般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方言间的词汇差别主要体现为名异实同,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相同的事物。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关系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集中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他们是亲属语言。
语言谱系上的母子是演化关系。
子语出现,母语一般就不复存在。
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世界上的语言可以确定的有十余个语系和一些语群: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达罗吡荼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阿非罗-亚细亚(也称闪-含)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班图)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科伊桑语系和美洲印第安语言、澳洲诸土著语言、西伯利亚诸语言等语群。
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印欧语系是研究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
我国是一个是多民族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个语系。
亲属语言、地域方言、社会方言都是同一个语言的历史演变与分化,其区别则在于分化的程度、趋异存同的程度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