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森林资源评价1
青海省林业资源保护中防火现状及对策

L i n y e y u a n y i一、林业资源保护的必要性林业资源是关键的自然资源之一,社会发展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离不了林业资源的适用。
伴随着现代企业的迅速发展趋势,各个领域对林业资源的需要量持续提升。
但受技术性不够、保护意识不足等要素危害,在我国的林业资源消耗状况尤其比较严重。
在社会现实中,滥砍滥伐状况颇多,造成在我国林业资源持续降低,林业资源保护等管理方面遭遇极大困境。
为促进在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趋势,做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具备关键的实际意义。
二、青海林业资源保护中防火现况1、防火设备配置不够青海林业资源丰富多彩,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高速发展趋势,山林花草树木的资源使用量慢慢扩大。
因而,当今青海林业单位对林业资源保护的高度重视水平进一步提高,不断开展植绿护绿,做好林业方案,执行封山育林等,全方位提高了林业资源的发展趋势室内空间。
但青海在林业资源保护全过程中存有防火设备配置不够的难题,没法合理采用森林防火对策,易造成资源毁坏。
2、森林防火高度重视不足当今,青海植绿护绿存活率相对性较低,林业资源品质相对性较弱,没法将林业资源的经济收益和环境效益充分发挥到利润最大化,这也造成本地群众植绿护绿的激情减少。
青海干旱气候的林业资源贫乏,无法达到智能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制造要求。
因为本地对山林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不够,中后期管理方法脱队,导致群众植树造林主动性降低,另外造成林业资源保护遭遇重重的阻拦。
3、防火责任落实未知当今青海林业资源保护管理方法存有具体与方案错位的状况,无法保证全方位的统筹管理,防火责任落实未知。
目前,在林业资源保护管理方法全过程中,资金管理、每日任务下发等层面发生了比较严重进出,造成林业资源保护早期提前准备工作中的不足,中后期管理方法无法跟上的难题突显。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植绿护绿主要是一种服务性工作,企业经营者的付出与回报没法产生正比例,这消除了大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资金投入主动性。
防火责任落实未知,森林大火产生后的处罚幅度并不大,均是青海林业资源保护单位需高度重视的难题。
互助县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互助县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摘要介绍了互助县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的保护现状,总结了森林资源衰减的成因,提出保护和发展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对策;青海互助互助县北山林场1997年9月14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成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吸引了无数游客,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
为此,由于在立法、执法、守法、管理诸方面存在不足,以及在农村能源建设、林区职工利益、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旅游等方面存在问题,给森林资源保护带来了负面影响。
强调其森林资源保护,对促进互助县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1]。
1森林资源保护的状互助北山林区位于青海省互助县境内,地处祁连山东端,大通河中下游,位于东经102°6′~102°43′,北纬36°42′~37°6′,海拔2 200~4 308 m,植被划分上属温带草原区的祁连山地寒温性针叶林草原区,总面积11.27万hm2,其中林业用地7.86万hm2,幼林地、灌木林地、宜林地、苗圃地面积为51 211.9 hm2,退耕还林地265 hm2,境内分布的树种有祁连圆柏、青海云杉、白桦、山楂、沙棘等,森林覆盖率为68.4%,年降水量470 mm,且集中在6—8月,蒸发量为1 194 mm。
具有林业用地广阔、树种资源丰富、林木蓄积量高、以针叶林为主等特点。
虽然互助北山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已经初现成效,但是仍然应当认识到,互助北山林场的特殊地貌以及大部分寒冷季节导致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建国以来对林木的大肆采伐以及森林火灾、挖沙取石更加重了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此种类破坏的严重后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恢复,它需要数代人作出不懈努力,才可能再现郁郁葱葱的森林。
2森林资源衰减原因一是森林资源保护立法缺乏系统性。
除国家法律法规外,互助县制定了一些森林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政策。
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第3 5卷 第 1 期 1 2o 0 7年 1 1月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0 . 5 No 1 13 . 1
No .2 0 v 07
J OURNAL OF N OR HEA T F T S ORE T S RY UNI RS TY VE I
软 阅类 >冷 杉 >栎 类 。
关键词 青海 省; 森林生态 系统 ; 经济价值 ; 估算 分类 号 F 6 . 02 6
E t t no eE o o cV le f h oetE oytm evc u c o ig a P oic/ h n o异i s mai nt cn mi au s0 eF rs c sse S ri F n t n i Q n h i r v eZ agY nl i o h t e i n n , Y n eg e( ea m n o SineadT cnl y Sae o syA mi sai , e i 07 4 P R hn ) L agFn w iD pr et f cec eh oo , t r t d n t t n B in 10 1 , . .C ia ; u t n g tF e r ir o jg S aw iB in oet n e i ) /ora o oh at o s n e i . 07,5 1 ) 一7 7 ,8 ho e( e igFrs yU vr t / Junl f r es Fr t U vr t 一20 3 ( 1 . 4- 6 8 j r i sy N t e r i sy y T edt f m tes t nt n rs rSuc vn r Qnh i rv c dtep c aa e r l e yte h a o xl ao a f et o-ei et o iga Poi e r eprm t e db a r h il i l o e r n o f y n a h i n er a e s h
青海地区林业资源建设问题及解决措施浅析

青海地区林业资源建设问题及解决措施浅析青海地区位于中国西部,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同时也是重要的林业资源区。
长期以来,青海地区的林业资源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林业资源现状、问题分析以及解决措施三个方面对青海地区的林业资源建设进行浅析。
一、林业资源现状青海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较低,常年处于草原和沙漠化的状态。
根据统计数据,青海地区森林覆盖率仅为10.3%,其中大部分为天然草场。
青海地区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高寒山区,森林面积相对较小,且分布不均,生态脆弱。
二、问题分析1.植被破坏严重: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过度放牧、滥伐滥砍等,导致青海地区的植被破坏严重。
大量的草原退化和沙漠化现象使得土壤贫瘠,不利于植被的生长。
2.物种丰富度降低:青海地区的物种丰富度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原生物种资源的疏于保护和管理所致。
过度放牧导致了许多草原植物的灭绝和濒危,动物种类也逐渐减少。
3.林木质量下降:由于青海地区的林木生长环境特殊,种植的树种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树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树木生长缓慢,木材质量较差,不利于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解决措施1.加强保护与管理:加强对青海地区的草原和森林的保护与管理,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对过度放牧、滥伐滥砍等行为的打击,推行科学的管理方式,确保植被得到恢复和重建。
2.推行生态护林:积极推行生态护林,加强林地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生长快的树种,提高林木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加强对原生动植物的保护与培育,提高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
3.加强科学利用:重视青海地区林业资源的科学利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培育林木种苗的要加强林产品开发和加工,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支持。
4.加大投入和合作:加大对青海地区林业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和专家,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加强国家和区域间的合作,通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共同解决青海地区林业资源建设的问题。
青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及生态补偿

财政部 下 达 了 青 海第 一批 国 家 重点 公 益 林 补 偿 基 金
50 1o万元 , 入补偿 基金 范 围 的公 益林 面 积为 10 纳 0o万 亩 。急需治理和保护 的生态公 益林 主要分布 于长江 、 黄
河 、 沧江源头地区 、 河两岸地 区 、 湟谷地 、 达木盆 澜 江 河 柴
长期 以来 , 青海实 施退耕还林 经济补偿政策 和森林
生 态效 益补偿基 金管理办法 , 退耕还林 条例》 以《 等法律 规 范做 保障 , 贯彻 中央提出 的西 部大开发 以生 态环境保
护 和建设 为根本 和 切入 点 的方针 , 先后 实施 了 国家 “ 三 北” 防护林建 设 、 江 中上游 防护林 、 长 退耕 还林 工程 、 天 然林保 护和 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等建设工程 , 加强 生态保
青海实施退耕 还 林经济 补 偿 和公益 林 补偿 机 制 以
积 372 1. 万公顷 , 中人 工林 面积 43 万 公顷 , 其 .6 人均 占
有森林面积 06 . l公 顷。森林 覆 盖率不 到全 国平均水 平 ( 国平均水平为 l. 1 ) 14 在全 国排名第 2 全 82% 的 / , 9位 ; 森林蓄积 39 . 5 26万立方 米 , 列全 国第 2 5位 , 人均森林 蓄 积量为 6 9立方 米 ( 国人均 森林 蓄积量 为 9 4 . 全 .2立 方
源资产评估指标体 系, 完善 生态补偿机 制与政 策的对 策。
【 关键词】青海;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生态补偿 【 中图分类号】乃2.7. 624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o—23 (080—07—0 0 1 38 2o )6 06 4
发挥森 林系统 的生 态功能 , 实现森林 资源可持续性 发展 , 离不开对森林 资源 的资产化管 理 、 态效益 补偿 、 生 资金投入保障 、 宏观监测评价等机制 的建立 , 而森林资源 资产评 估及 生态补偿 是其 中的关键和核心内容。科 学地 评 估青海森林 资源资产 和生态 系统 的生态服务 价值 , 研 究 并建立切 实可行的森林 系统评估 指标体 系, 完善生 态 补偿机制 , 对于合理配 置资源 , 有效保 护生态 环境 , 具有
青海省乐都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评价

青海省乐都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评价李永良【摘要】为加强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管理,采用GPS定位、文献跟踪、资料收集、现地鉴定、数码拍照等方法,开展青海省乐都区古树名木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古树名木资源共有23株,全部为古树,没有名木,以青杨、柳树、国槐、青扦等树种居多.古树名木中一级保护的有6株、二级保护的有6株、三级保护的有11株.古树名木资源全部以散生状态分布在乡村,权属全部为集体所有.古树名木资源中生长势为正常株的有8株、衰弱株的有11株、濒危株的有4株.古树名木生长环境为良好的有3株、中等的有18株、差的有2株.古树名木树龄分布为108~1008年,平均为336年;树高分布为6~42 m,平均为19 m;胸围/地围分布为127~870 cm,平均为388 cm;平均冠幅分布为5~26 m,平均为14 m.最后提出了有关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管理的建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12【总页数】2页(P132-133)【关键词】青海省;乐都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作者】李永良【作者单位】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青海西宁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7.2“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在历史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树木。
古树名木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适应其生长环境,被誉为“活化石”,作为区域自然资源、生态景观、悠久历史、风土人情、渊源文化的见证名片,古树名木是一道独特的绿色风景线,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对于研究区域历史文化、气候变迁、物种起源、植被演替、科普旅游、生态效应等有着重要价值[1-3],然而,有着多元价值性、特定时机性、生命期限性、随机动态性的古树名木却又是不可再生的、无法复制替代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耦合效应影响,古树名木发生衰老死亡、数量减少、分布缩小的现象时常发生[4-5]。
青海省乐都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生态交错区,黄河上游最大一级支流湟水河流经全境,因此开展乐都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是依法认定古树名木的基础性工作,对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5):209~212Jour nal of Northwe st Fore st ry U nive rsity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魏国良1, 王得祥23, 赵留柱2(1.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03;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摘 要:通过对北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详细调查,按照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区域的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科学评价和分析。
评价结果认为,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及开发条件总评价值为45.32分,符合一级森林公园标准,且开发条件较为优越。
关键词:青海;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S75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7461(2008)0520209204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 in the National Forest Parkof North Mountain in QinghaiWEI Guo 2lia ng 1, WANG De 2xi ang 23, Z H AO L iu 2zhu 2(1.Ag ricult u ral an d Ani mal H usband ry Coll ege of Qi ngh ai Uni versi t y ,Xi ni ng ,Qi n ghai 810003,Chi na ;2.Coll ege of Forest r y ,Nort hwes t of A &F Uni versi t y ,Yangl i ng ,Shaan xi 712100,Chi na )Abstract :On t he ba si s of detailed i nvest igat ion of t he National Forest Park of Nort h Mountain in Qinghai ,it s touri sm reso urce s and developi ng condit io n were appropriatel y evaluat ed and anal yzed by usi ng bot h qualit at ive a nd qua nti tat ive met hods accordi ng to t he eval uation met hod of Chi na ’s Forest Park scenery re 2source quali t y.The tot al apprai sal score of t he la ndscape re sources and t 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t he park was 45.32,which accordance wi t h t he st andard of t he fi rst gra de fore st park.So t he developi ng con 2dit ion is f airl y well.K ey w or ds :Qinghai ;Nort h Mountai n National Forest Pa rk ;touri st re sources ;comprehensi ve evaluat io n 风景资源、区域环境和旅游开发条件是构成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三项基本要素,其质量高低决定着公园的开发利用价值。
青海省森林资源清查情况分析

青海省森林资源清查情况分析1. 引言1.1 青海省森林资源清查情况分析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对于青海省森林资源进行清查情况分析,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地区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提供依据。
青海省森林资源清查情况的分析,将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对青海省森林资源现状的分析,探讨森林资源清查的方法和结果,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
结合青海省森林资源清查的重要性以及管理面临的挑战,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内容的分析,我们将全面了解青海省森林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为未来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森林资源现状分析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干燥,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
青海省森林资源总面积约为XXX万公顷,其中覆盖率达到XX%,主要分布在XX、XX、XX等地。
青海省森林类型丰富,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
针叶林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阔叶林则多集中在低海拔地区。
青海省森林资源现状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青海省地处高寒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森林生长周期长,自然更新速度较慢,部分地区的森林资源存在较大的破坏和退化。
人类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影响也较为明显,过度砍伐、滥伐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区的森林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青海省的森林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加强森林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青海省的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2.2 森林资源清查方法森林资源清查方法是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基础,也是确保森林资源利用合理和可持续的重要手段。
青海省对森林资源清查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
实地调查是指专业人员到森林资源所在地进行详细的实地勘察,了解森林类型、面积、树种、年龄结构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评价院系: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班级:10地理科学题目:青海省森林资源评价指导老师:鄂崇毅组长:牛文福组员:安晓珍叶伟明惠帅目录摘要----------------------------------------第2页关键词-------------------------------------第2页1自然概况--------------------------------第2页2青海森林资源现状--------------------第3页3森林资源评价--------------------------第3页3.1评价原则与方法---------------------第4页3.2评价内容------------------------------第4页3.2.1森林资源数量评价----------------第4页3.2.2森林资源质量评价----------------第4页3.2.3森林资源分区评价----------------第5页3.2.4森林资源管理情况评价----------第6页4结论与建议价---------------------------第8页5参考文献及网站------------------------第8页摘要:基于青海省森林资源现状,从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管理水平、分区等4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最后针对青海省森林资源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生态功能巨大的特点,提出了有效保护盒管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青海、森林资源、森林资源评价森林的概念应当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一定的密度和结构的乔木为主题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环境各因素之间有规律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断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自然综合体,这个概念就是森林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因此,实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同目标。
我们通过对青海省森林资源及其数量、质量、管理水平等的评价,将使我们队森林资源有更为正确的认识,为保护森林资源做自己的努力。
1自然概况青海省位于祖国西部府邸,接近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
北部与东部与甘肃省接壤,东南毗邻四川省,南和西南与西藏自治区为邻,西北紧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起北纬39°19′,跨纬度7°40′;喜气东京89°35′,东起东经103°04′,跨经度13°29′。
幅员辽阔,东西长约1100km,南北最宽约820km,总面积72.15万km2,土地面积为第四大省。
燕山运动奠定地形复杂多样,高山、丘陵、河谷、盆地交错分布,平均海拔3000m以上,属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
年均气温-3.7~6.0℃,年日照2340~3550h,年降水量16.7~776.1mm,年蒸发量118.4~3536.2mm;植被地域上跨青藏高原,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3个植被区,具有高寒和旱生的特点,以温寒性常绿叶林为主,常见的针叶树种有圆柏树等,阔叶树种有青杨、桦树等,灌木有沙棘、金露梅等;土壤垂直带分布明显;2004年全省人口12583.60万,国民生产总值465.73亿元。
2、青海森林资源现状据2005年青海二类调查统计资料,青海省土地总面积6978.4万km2,林业用地面积719.0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30%,活立木总储蓄量5462.6万km2。
森地按地分类分:有林面积49.5万km2,灌木林地46.4万km2,四旁梳棉机6.8万km2,森林覆盖率为5.3%,林地绿化率为5.8%。
青海省森林统属于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处于次要地位。
北部是以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为主,南部则以柴果云杉、鳞皮冷杉、方半柏和塔枝圆柏等组成,西南部都是以四川云杉、大果圆柏和密枝圆柏为主。
3森林资源评价森林资源评价的涵义为:有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需求能由森林所提供,人类对此已有所认识而确定为森林的资源,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森林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与论述,以提高人类对森林资源效益的认识,推动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过程为森林资源评价。
3.1评价原则与方法评价是指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内涵,指标应该具有全面性、代表性、决策性、可比性和易获性。
针对青海资源少、树种单纯、单位面积积蓄量较高、分布不均、各地镶嵌性强、林分结构单纯、龄组比例失调,我们采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定性定量描述法等进行评价。
3.2评价内容3.2.1森林资源数量评价青海省森林资源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
青海省森林面积为5550万亩,活立木总储蓄量为54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达不到全国水平(18.2%)的1/3,森林资源面临的形式非常严峻。
一方面,乔木覆盖率仅0.8%,灌木覆盖率达4.5%,是乔木5倍之多;另一方面,各个地区森林覆盖率不均,湟水河流域土地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的2.3%,但是有森林地面积却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28.7%,从分布情况看,农林牧地带交错所形成"梳子型地"地块较多,林地的管理难度较大。
3.2.2森林资源质量评价3.2.2.1森林资源少、树种单纯、有林地单位面积积蓄量为89.3m3/hm2达不到我国的平均水平(96.0m3/hm)。
3.2.2.2林地结构简单,龄组比例失调:一般是同龄林多,异龄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绝林多,混交林少。
灌木林多,乔木林少。
在全省林地面积中,中幼林林占59.3%,近、成、过熟林仅占40.7%;有林地积蓄量中,中幼林占47.8%,近成、成熟林占52.2%,其中绝大部分中幼林已达抚育条件、急需抚育。
3.2.2.3灌木林盖度偏低:盖度30%~49%的灌木林地占灌木林面积的50%,疏灌面积较大森林防护功能较弱,这直接影响青海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的提高,导致森林承载力下降。
3.2.2.4森林分布不均匀,林中单一。
青海省境内东经96度一袭地区基本上没有大面积的天然森林分布。
从森林覆盖率来看,海东地区为3.55%,黄南州为1.58%,玉树,果洛,海北,海南为0.1%~1.0%,海西州则不足0.1%。
防护林面积占森林面积的77.9%,其他林仅占22.1%,防护林蓄积占总蓄积的75.7%,其它林种仅占24.3%。
3.2.3 森林资源分区评价3.2.3.1祁连山针阔叶林区:位于青海省域东北部,北纬36°15'~39°05';东经96°02'~102°45' 距海远,气候具有高原大陆性的特点,冬季长而寒冷。
树种一青海云杉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还有一定面积的油松林和祁连圆柏林。
3.2.3.2东部黄土丘陵针阔叶林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纬35°28'~37°24',东经100°54'~103°04',地形由东西走向相间并列的三山二何构成,黄河则穿流于拉基山与西倾山之间,气候属温广和暖干型,为青海暖去之一。
本区习惯于分为河谷阶地(川水),黄土丘陵(浅水)和高位石质山地(闹山)三中自然地貌类型。
构成本区的森林和植物区系,以北温带分布为主,如青海云杉、圆柏、桦,山杨,油松等。
3.2.3.3 柴达木共和盆地荒漠丛疏林阔叶(人工)林区:位于青海省域西北部,部分在中部,北纬35°19'~39°19';东经90°06'~99°19',总面积25813ha。
柴达木盆地气候温和干燥,降水稀少,日照充足,风大而频繁。
西部为灰棕漠土,是在极端干旱的荒漠气候,荒漠植被下形成的。
柴达木盆地植被为亚洲中部荒漠成分的种类为主,荒漠早生盐生植物也占一定的位置。
这些植被具有一定的半同心圆或带状分布,盆心为盐湖和光裸无植被的盐滩,靠近盆心部分是广阔的盐化草甸带。
共和盆地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在黄河谷地,是杨树林,河谷两岸的滩地为干旱、半干旱的荒漠植被型,至山麓则为草原化草甸型,山地阳坡分布有山生柳,鬼箭锦鸡儿,金露梅等组成的高寒灌丛植被。
3.2.3.4青南高原针叶林区。
青南高原针叶林区位于青海省域南部,北纬21°39'~37°04';东经89°35'~102°26'。
本区地势高亢,著名山脉很多,北有昆仑山,中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布青山,南有唐古拉山。
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大多数地方气候寒冷,多属寒冷半湿润,寒冷湿润型。
植物类型有北温带分布的灌木和草木属,有杜鹃、报春花、风毛菊等,乔木种属有松属(油松),冷杉属,云杉属(青海云杉,紫果云杉),落叶松属(红杉),柳属等。
3.2.4森林资源管理情况评价。
林地利用率不高,有林地面积仅占全省的0.7%,占全省林地面积的6.9%;宜林地点林地面积的26.2%,灌丛占林地面积的11.6%,森林资源的负荷能力大小,面对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严重现实,造林压力大。
针叶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65.4,而混交林比例小,仅占有林地蓄积的4.8%。
没有重视乡土树种及多种混交的驯化繁育研究,林分结构不合理,急需改造更新。
3.2.5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森林生态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神态过程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特征因子及评价标准见下表:表1. 森林生态功能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类型划分标准ⅠⅡⅢ权重森林蓄积量(m3/hm2)≥15050~179<500.2森林自然度1,23,450.15森林群落结构1230.15树种结构6.73,4,51.20.15植被总覆盖度11%≥7050~69<500.1郁闭度≥0.700.40~0.690.20~0.390.1平均树高(m)≥15.05.0~14.9<5.00.1枯枝落叶厚度等级1230.05注: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标准,功能等级为好,综合得分<1.5;中 1.5~2.4;差≥2.5基于该标准可计算综合得分Y和森林生态功能指数K;式中,X为第i项评价类型的得分值,(类型Ⅰ,Ⅱ,Ⅲ分别为1,2,3),Wi为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K作为评价森林生态功能好的定量指标。
据2005年的统计资源得,Y=2.15,K=0.47由来1得知,青海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是中等,森林资源处于弱持续状态,森林生态功能发展潜力巨大。
4 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评价与分析,青海省森林资源处于弱持续状态,源区森林资源地带性分布明显,但不均匀,森林类型多单生产力低,森林林龄结构合理,单一致性差,为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在东部丘陵及黄河、湟水河流域应大力发展经济林,在坡度>25°的山地应实行退耕还林,一方面可以扩大林地面积,另一方面可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