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与幸福教育 ppt课件
积极心理学幸福教育分享会(1)精品PPT课件

主题一:积极自我,发挥优势
2016年3月7日
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心理健康者了解自我、接纳自我, 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中的缺点能 够做客观的、恰当的自我评价,不自 傲,不自卑。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 切合实际。能正视自己,并接纳他人。
关注积极自我
思考问题——
1.你对这座山的喜欢程度? (1-10分)
2.这座山的攀登难度有? (1-10分)
3.攀登这座山的享受程度有? (1-10分)
关注积极自我
美丽VS险恶——
1.喜欢度提高 2.胜任力提高 3.享受度提高
同一座山,同样的描述,但是问题不同,对 山的喜欢程度就不同了。这对你们有什么启发?
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每个人轮流分享“最佳的自己“,轮到谁分享时, 将高帽戴在谁的头上。
当高帽同学说完自己的故事,其他组员开始从这个故事中寻找这位同学 表现出来的优势品质,或其他任何想到的闪光点,高帽同学负责记录下大家 提到的每个优势。最后高帽同学反馈:大家提出的这些闪光点,哪些是自己 也想到的,哪些是自己没想到的,以及自己的感受。
可通过塞利格曼的《VIA优势品格测试量表》测出 自己的积极品质。(会提供给大家)
24种积极品质
积极品质的表现 由 基因 、 个人体验 和 意 志等先后天因素决定。优势虽然相对稳定, 但就像肌肉锻炼,会越用越多,越用越强。
积极品质常相互协作
爬山可能会表现出哪些积极品质的协作?
积极品质也会有冲突
例如:在医生查出病人已经癌症晚期这一场景下, 真诚跟友善是冲突的。
——要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提高对事情 的积极关注力!
《幸福心理学》PPT课件

2021/3/8
19
阻止幸福感的流失
•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会让我们的幸 福感流失。
如:忧愁、郁闷、焦虑、压力、畏惧、愤怒、怨恨、嫉妒 等负面的情绪让我们良好的感觉流失了。
外在的力量无力帮助人们获得幸福, 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内心
2021/3/8
20
幸福与自我
李嘉诚的四个问题
1、当我们梦想更大成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刻苦的准备? 2、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 3、我们常常只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 4、当我们每天都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知道该怎样自我反省吗?
• 心理学家很早就在研究这个问题,发现 没有钱是不行的,但是钱到一定程度之 后再往上增长,幸福感并不见得会增加, 心理学上叫“幸福收入之迷”——人民 变得更富有,但人民的平均幸福水平却 没有增加。
2021/3/8
14
《瞭望东方周刊》的城市 幸福度调查(一)
6大城市当前幸福指数排行
测试表明,6大城市的幸福指数从大到小依 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汉
• 所以能不能改变别人真的说不定,但是 我们是可以改变自己的
2021/3/8
24
学习幸福心理学有什么用
• 它可以让我们变得积极 ,使我们明白: • 首先我是一个人 • 其次我不是一个人 • 我们对自己要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同时
要对他人也有很好的 它是一种观念,它希望我们可以改变旧有的观 念,从现在开始变得更加积极、更加重视我们 的幸福生活
武汉则不同,月均收入3000元以下差别不多,3000元以上差别 比较大
成都低收入人群是最乐观的,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人群,幸福 指数甚至不比月均收入两三千元的人低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PPT课件

提高应对压力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个体学会应 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增强心理 韧性,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培养积极心态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个体可以培养 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提高自 我效能感和幸福感。
心理健康对社会的影响
01
02
03
减少社会问题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 于减少诸如犯罪、暴力、 自杀等社会问题,维护社 会稳定和安全。
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注个体的发展, 也强调家庭和社会整体的发展,促进 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解决各种 心理问题,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
02
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学习压力问题
学习压力是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 ,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
•·
1. 学习目标不明确:帮助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 合理的学习计划,避免学 习压力过大。
3. 时间管理:引导学生合 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与 其他活动,避免过度疲劳 。
2. 学习方法不当:教导学 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 压力。
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涉及与同学、老师、 家长之间的交往问题,可能导致孤独感 、社交焦虑等。
自我接纳
帮助学生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不因自 己的缺陷而自卑或自责。
培养积极心态
乐观主义
教育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中的挑战和困难,培养乐观向上的心 态。
自我激励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激发内在动 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面对困难 的勇气和决心。
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
压力识别
3. 建立支持系统:鼓励学生寻找支持, 如心理咨询、团体活动等,以应对人际 关系问题。
哈佛大学幸福课PPT版

8 TIPS
1. 保持激情
NO.1保持内心的热情
选择做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事情,不要只是为了轻松而选择,或选择只是别人 认为你应该做的事。
2.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和挫折。 不要让挫折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夏哈尔教授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 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HOW IMPORTANT IS THE MONEY?
金钱到底有多重要?
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 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
5. 睡眠充足
NO.5 睡眠
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 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6. 慷慨助人
NO.6慷慨助人
“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 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WHAT IS THE HAPPINESS ?
TalBen-Shahar,Ph.D. 塔尔宾-夏哈尔
哈佛大学哲学与心理学博士,最受欢迎的《哈佛幸 福课》主讲老师。
《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王牌课《经济学导论》
美国主流媒体(包括《波士顿全球报》、《纽约时 报》,以及CNN、CBS、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争相报导对象。
3.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
NO.3不断接受学习新事物
新生事物是世界前进的动力,不断接纳并学习新东西,能让自己与世界同步,不会有过分的过 时、失落和伤感。学习新事物能让自己感觉年轻、充实。
心理学与幸福的关系

心理学与幸福的关系心理学与幸福的关系幸福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而心理学正好可以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理解幸福。
心理学与幸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幸福的本质,探索幸福的来源,并寻找提升幸福感的途径。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幸福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幸福的影响。
1. 心理学的定义和作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它涉及到认知、情感、意识等诸多方面。
心理学旨在解释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改善生活质量。
2. 幸福的概念和特征幸福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通常表现为满足感和快乐感。
幸福感具有个体差异,不同人对幸福的定义和追求方式各有不同。
幸福感主要包括正向情绪、满足感、意义感和自我接纳等方面。
3. 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心理学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对幸福进行深入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发现,幸福与基因、社会关系、自我价值感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积极心理学探索了幸福的积极影响和幸福的促进因素。
正向心理学研究了幸福人生的构建方式和心理干预的方法。
4. 幸福的提升方法心理学为提升幸福感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积极情绪的培养、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心理弹性的提升等都可以对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培养自我意识、积极的自我评价和目标的设定,人们可以更好地增强幸福感。
5. 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展,幸福也成为心理学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
心理学的幸福疗法、幸福心理咨询和幸福教育等都是应用心理学在幸福领域的重要体现。
通过心理学的帮助,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增加幸福感。
6. 未来的研究方向心理学在幸福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探索和解决。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幸福的文化差异、幸福的发展轨迹以及幸福与其他心理概念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结论:心理学与幸福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人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幸福的本质和特征,探索幸福的来源,并学习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和策略。
幸福心理学与幸福教育ppt课件

幸福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幸福心理学研究包括积极情感、流动体验、人际关系、意义和目标、个体优 势、积极行为和心理干预等领域。
幸福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幸福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这 些理论解释了幸福感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心理学的关 系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心理学相辅相成。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优势和积极行为, 为幸福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抵御压力的重要Biblioteka 与方法学会应对压力对幸福至关重要。适当的压力管理方法,如情绪调节、放松技巧和社交支持,有助于提高幸福感 和心理健康。
积极情感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 法
积极情感对幸福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积极情感的培养,如感恩、乐观和喜 悦,可以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幸福心理学与幸福教育
幸福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获得和维持幸福感。幸福教育旨在通过培养积极心 态和幸福技能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幸福心理学的概述
幸福心理学探讨幸福的本质和人们如何实现幸福。它关注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和生活满意度。
幸福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人们对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的感受。幸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 响。
《幸福心理学》课件

培养正向关系
建立亲密关系、增 强人际交往和培养 爱心,从而拥有良 好的正向关系体验。
培养个人成 就感和自我 满意度
设定目标、充分利 用个人优势和分享 成功,从而提升个 体的成就感和自我 满意度。
结语
幸福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帮助个体追求更加幸福、满意和有意义的人生。它的 价值在于提供实用的方法和指导,让人们更好地享受人生和面对挑战。 希望本课件能够为您探索幸福心理学提供启示和帮助。
个人力量
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是个 人力量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们使个体更加强大和有 自主性。
正向关系
家庭关系、友谊和爱情等 正向关系对于个体的幸福 感至关重要,它们给予他 们支持和安全感。
幸福心理学的应用
1
改善负面情绪
通过积极心态、情绪调节和情绪管理等技巧,幸福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体减轻负面 情绪的影响。
《幸福心理学》PPT课件
幸福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幸福感和积极心理状态的学科。本课件将介绍幸福心 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其应用和实践。
什么是幸福心理学
幸福心理学旨在探讨个体如何实现幸福、快乐和满意的生活。它研究积极情 绪、个人力量和正向关系等幸福的元素,以提升生活质量。
幸福的元素
积极情绪
乐观、愉悦和幸福感是积 极情绪的核心要素,它们 为个体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研究主题
在幸福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主 题包括积极情绪、幸福感和个 体幸福的影响因素。
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社会进步,幸福心理学的 未来研究将关注心理健康、幸 福教育和比较跨文化的幸福观 念。
幸福心理学的实践操作
培养积极心态
学会乐观思考、正 向解读和积极应对, 从而拥有积极的心 态。
培养正向情感
幸福心理学ppt课件

03
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积极心态
01
02
03
积极面对生活
保持乐观的态度,遇到困 难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而不是抱怨或逃避。
感恩的心态
经常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心怀感激,增强幸福感。
正面思考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尽 量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和 解释,减少负面情绪的影 响。
增强自我效能感
设定明确目标
制定具体、可实现的目标 ,并为之努力。
培养自信心
肯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不因失败而过分自责。
自我激励
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适 时给予自己奖励或鼓励, 激发积极性。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效沟通
学会倾听和表达,与他人建立良 好的沟通基础。
支持与互助
在人际交往中,尽量给予他人支持 和帮助,同时也寻求他人的支持。
幸福心理学
• 幸福心理学概述 • 幸福感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 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和技巧 • 幸福感与人生发展 • 幸福心理学的应用与实践 • 幸福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目录
01
幸福心理学概述
幸福心理学的定义
幸福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感的 学科,它探讨了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心 理因素和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改变这 些因素来提升幸福感。
02
幸福感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幸福感的来源
积极情绪
快乐、满足、喜悦等积极情绪 是幸福感的主要来源,通过培 养乐观、感恩等心态可以增强
幸福感。
意义和目的
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的,能够 使人们感到充实和满足,从而 提高幸福感。
社交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支持能 够提供情感上的满足,增强幸 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为口头禅时………
2019/9/28
-5-
2019/9/28
-6-
2019/9/28
-7-
幸福的本质内涵
幸福是理论或沉思的思想活动。(亚里士多德) 幸福是快乐,不痛苦,是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利益。(约 翰.斯图亚特.密尔) 幸福是价值创造。(牧口常三郎) 幸福是发现兴趣。(尼尔) 幸福是高峰体验、超自然感。(宗教等) 幸福是积极的主观感受。(心理学家等)
的。快乐是简单的,幸福是复杂的。快乐的感觉是微笑,幸福的感觉是美好。 性就是快乐体验,但是爱情才有幸福体验。金钱可以有快乐体验,但是富有才 有幸福体验。(吴剑) • 快乐是情绪体验,幸福是情感体验。快乐体验人与动物共有,幸福体验为人所 独有。 • “幸福”的属性中至少有:意义、快乐、优势(泰勒 本 沙哈尔) • 幸福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和规定性三个要素。 • 理性和意志,引导我们走向幸福,而感觉和欲望只是把我们引向快乐。
• 3. 遇害=竞争? 15人死于他杀平均年龄:44岁
• 4.伏法=堕落? 14人被处以极刑平均年龄:42岁
• 5.意外=…… 7人死因定性为意外平均年龄:50岁
2019/9/28
-9-
• 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 ,而发病年龄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 将近45%的美国大学生因抑郁而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生活
2019/9/28
-3-
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之路上也同样经历了 “成长中烦恼”的阶段。比如,美国在20 世纪中叶前后,在经历了 1929 ~1933年的经济危机之后,通过自我调解经济逐步走向了繁荣复 苏,但同时这个阶段也是“旧价值体系日趋瓦解、新价值体系尚未建 立的时期。战后精神疾病患者增多,犯罪率上升,罪犯日益低龄化, 种族歧视日益严重, 种族冲突时有发生……这一时期美国民众典型的乐 观主义心态已经日趋为悲观、迷茫、绝望等情绪所替代。同一性(即 社会认同)日趋消失, 生活意义感土崩瓦解, 美国民众深深陷入一场价 值危机之中, 人们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 也不知道什么值得追求。过 去行为主义主张通过物质利益或外部奖赏达成的幸福与和平目标已经 不合时宜”
社会大环境:必须面对的“青春期”
2019/9/28
-4-
情绪问题与障碍威胁现代人心理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 困扰全世界的精神疾病,已经变成中国人的“新杀手”:根据 卫生部统计,中国目前精神病患者总数达1600万,每年约有25 万人死于自杀;在17岁以下的3.4亿儿童、青少年中,约有3000 万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
2019/9/28
-8-
现实需求
• “亿万富豪”,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 据新文化报报道,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已死亡的亿万富翁;这也是一次沉 重的调查——他们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寿终正寝。记者用了一周的时间,通 过对2003年以来公开报道中能够找到的72位亿万富翁死亡案例进行梳理,得出 的数据显示,15名死于他杀、17名死于自杀、7名死于意外、14名被执行死刑 、19名富豪积疾早逝,数字足以令人深省。
• 根据胡润百富榜的统计,2009年,中国(内地)的亿万富豪有5.5万人。 2010 年,这一数字同比增长了9.1%,达到6万人左右。根据这个可供参考的数据, 可以算出,亿万富豪的死亡率已经超过万分之一点五。
• 1. 疾病=过劳? 19人死于疾病平均年龄:48岁
• 2. 厌世=失败? 17人自杀平均年龄:50岁
• 中国:成长中的烦恼
(1)30年的高速经济发展 (2)4000美元时代的烦恼 (3)当代中国人的幸福指数 (4)必须重建的精神家园
• 现代化是把“双刃剑” • 从丐帮乞儿、彭宇案到“宁愿宝马里哭泣” • 从富士康14连跳、食品安全到现实版海因兹偷药 • “最冷漠***”与“最美***”并存 • 价值迷失、诚信危机、信仰缺失、弱势心态与精神健康
• 有些快乐是幸福之花散发出的芬芳,有可能是“敌手”。因为“笔直地走向当前 的快乐而有时就掉进了悲惨的深渊。”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
2019/9/28
-11-
幸福与痛苦
• 人的幸福与成功并不必然源自于磨难。没有痛苦或困难才是幸福的首要 特征。苦难无法回避,但追求幸福的教育要努力缓解痛苦。(内尔.诺 丁斯)
• 幸福必须重新定义:幸福,是有良好理由的痛苦;幸福生活就是有真正 值得体验的烦恼与忧虑的生活(马斯洛)
• 人不为付出什么而痛苦,也不为失去什么而痛苦,而为付出和失去了而 得不到解释而痛苦。(金盛华)
• 幸福不排斥痛苦,但要缓解痛苦 • 幸福在意付出,更在于解释
2019/9/28
-12-
国外幸福教育研究成果
关于幸福与教育的讨论在国外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斯多 德。 当代学术领域,内尔.诺丁斯关于幸福教育观的论述和专著影响较大。 诺丁斯的幸福教育观:
• 在英国,1957年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的幸福, 但到了2005年下降为36%。而这段时间,英国国民平均 收入提高了3倍。
• 现实表明,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抑郁症的蔓 延也在加剧。这一悖论表现为:“财富带给人们的好像 并不是幸福”。
2019/9/28
-10-
快乐与幸福
• 快乐是幸福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 快乐和幸福都是心理需要的满足状态的体验,快乐是低层次的,幸福是高层次
–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前10种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 的主要疾病中有5种是精神疾病;全世界的十大疾病中,精神抑 郁症列第五位,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到世界第二位。
– 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第一,占全部疾病和外伤 致残及劳动力丧失的五分之一。
• 当“郁闷、杯具、纠结、狂晕、伤不起、反正我信了”
幸福心理学理念关照下的学校教育
主讲人:王新波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人力资源所博士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室主任
2012.7.24
山东 日照
内容概要
一、幸福心理学与幸福教育 二、幸福理念关照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幸福理念关照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2019/9/28
-2-
一、“幸福热”的时代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