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案教案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3.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目标。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3.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2.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教科书、课件、图表、图片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 学生参考资料:笔记本、教科书、参考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场景,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了解?请简单描述一下。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目标,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迫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等方面的内容。
2. 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以及孙中山、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作用和贡献。
三、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并列举具体例子。
2. 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讨论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提出问题引发深入思考,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是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什么启示?四、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简短的展示。
2. 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分享他们对该事件或人物的理解和观点。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肯定。
2. 提问:你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内容,并撰写读后感。
3.3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必修一教案.详案.强者无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统地被迫于1912年宣布退位,人民推翻清王朝的愿望得以实现。
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却最终落到了封建军阀头子袁世凯的手中,中国人民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不愁吃穿、种田不纳粮的愿望也化为泡影。
以农民阶级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完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辛亥革命也没有实现这一革命愿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54页,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板书】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师: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即相区别又相联系的革命,首先他们的共同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但是他们又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在领导阶级上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一个是资产阶级自由思想以及三民主义,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革命前途上,就民主主义革命为的是实现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道路。
新课: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板书】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1)背景: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壮大③政治基础:北洋军阀专制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根本)④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传入⑤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经过: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主力:学生中心:北京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6月底主力:工人中心:上海(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4)影响: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④为共产党成立奠定基础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奥宣战,英美曾许诺个战争胜利后国际上将对中国以大国相对待,所以中国人对一战后召开的“和平会议”抱有很大希望。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3)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中共“一大”、“二大”,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文材料探究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及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党领导革命走过的28年艰难历程,从而更加坚信党的领导能力,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及国共第一次合作教学难点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教学流程一、导入以播放视频《党的一大》,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学习目标的解读通过学习目标的展示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基本要求。
三、授课过程(一)春:破土而出——党的诞生1、给学生2分钟时间,通过大屏幕展示和阅读课本,概括中共诞生的条件。
2、党的成立【注意】党的成立主要是通过“一大”和“二大”两次会议完成的。
“一大”宣告了党的诞生,“二大”制订了民主革命纲领,完成建党工作。
[录像感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党的成立,让学生明确是“一大”和“二大”共同完成的,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这部分内容。
【反思之一】对于“一大”和“二大”的革命纲领,在学生学习记忆后进行体回答。
同时思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做这样的修改,说明当时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哪个方面的进步性?(提示:从社会矛盾入手)中共如初生的幼苗,生机勃勃,开始影响中国革命的道路。
(二)夏:如火如荼——工人运动设计表格,让学生找出工人运动的领导机构、运动高潮和运动结果。
【综合探究二】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得出哪些教训,之后又是如何去做的?答案提示:中共认识到必修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继续奋斗。
(常识:成功出经验,失败得教训。
)“夏天”来了,工人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面对失败,中共没有气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探索革命道路,导入下一部分的学习。
(三)、秋:初获丰收——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给出两段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得出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推动性,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实现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最全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5)掌握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6)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胜一败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3)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2)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二、知识网络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端中共建立: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方向和任务国民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发展新民主主义土地革命:正确的革命道路,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革命抗日战争的胜利: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的重大胜利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第一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1.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1.2 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统治1.3 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探索1.4 孙中山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1 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萌芽2.2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国民党的统治2.3 土地革命与农村包围城市2.4 红军长征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第三章:抗日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3.1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人民的抵抗3.2 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与矛盾3.3 抗日战争中的民主运动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3.4 抗日战争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第四章:解放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1 解放战争的爆发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4.2 解放区的建设与土地改革的推进4.3 国民党政府的崩溃与新中国的诞生4.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意义第五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产与启示5.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5.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产与影响5.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与启示5.4 继承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使命第六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制度建设6.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6.3 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4 政治制度建设的成就与经验第七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建设7.1 恢复国民经济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7.2 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集体化的推进7.3 国有企业的建立与发展7.4 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第八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教育建设8.1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融合8.2 教育制度的改革与普及8.3 科学技术事业的蓬勃发展8.4 文化教育建设的成就与挑战第九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外交关系9.1 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实践9.2 我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3 重大国际会议与我国的国际地位9.4 冷战格局下我国的外交斗争与成就第十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评价与启示10.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贡献10.2 革命过程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10.3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现代中国的影响10.4 继承和发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重点解析本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全面的解析,涵盖了革命背景、兴起、发展、胜利以及遗产与启示等各个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的主要内容。
2.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3.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1. 问答教学法。
2. 讲授结合讨论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影像资料,引起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思考。
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15分钟)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前的中国社会和国民党的统治,包括北伐战争的胜利和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3.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30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武装斗争的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4.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20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新时期中国的发展和当前国际形势。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对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和思考进行评估。
七、教学延伸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其他革命运动进行比较和分析,深入探讨革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八、教学材料1. 图片和影像资料,用于导入和引发学生思考。
2. 课件和教学笔记,用于讲解和示范教学。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和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听讲的同时也进行思考和思考。
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和交流,促进他们的互动和合作。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目标(1)概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发展、国民革命、长征、解放战争等的有关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比较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含义。
(3)明确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了保障,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
国共两党和则有利于国家和人民。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918年,这一年,一战刚刚结束,中国人欢呼若狂。
这一年,中国迎来了一次国际战争的胜利。
政府宣布放假3天以示庆祝,人们聚集在太和殿一起庆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为什么选在太和殿呢?因为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18年前,就是在这个象征中华民族至高点的宫殿里,长驱直入的八国联军在这里庆祝他们对大清政府的压倒性胜利。
侵略者们在庄严的大殿里嬉笑,公然羞辱这个民族。
而现在,角色对调了,中国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曾经的侵略者成了阶下囚,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
所有的中国人都这样认为。
但是巴黎和会的噩耗犹如一桶冷水浇熄了这一场沸腾的喜悦,政府沉默了,中国沉默了。
连世界也以为,中国会像曾经签订不平等条约一样用妥协为这一场荒唐买单。
直到1919年5月4日,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点燃了中国人压抑了近百年的怒火。
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1. 背景每一次巨大行动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五四运动也不例外。
在巴黎和会这条导火索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巨大的一座火药库呢?巴黎和会上提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那我们就来看看日本在此之前的表现。
①一战期间当西方列强都忙于战事,无暇顾及遥远的中国时,日本借着天时地利,加紧侵略中国,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⑴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阶段特征并能概述有关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⑵分析并能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⑶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做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要求,实事求是并果断正确的确定处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⑴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⑵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⑶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通过收集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真实体验五四运动的激情岁月,体会青年学生们为国牺牲的精神;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⑵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调整政策,扭转局面的史实。
培养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二、教材要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1、背景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背景:国内背景包括三点:一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⑴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阶段特征并能概述有关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⑵分析并能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⑶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做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要求,实事求是并果断正确的确定处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⑴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⑵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⑶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通过收集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真实体验五四运动的激情岁月,体会青年学生们为国牺牲的精神;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⑵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调整政策,扭转局面的史实。
培养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二、教材要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1、背景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背景:国内背景包括三点:一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二是随着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壮大。
三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国际背景也有三点,一是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二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指明了解放道路;三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是这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2、经过五四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运动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运动中心-北京第二阶段:运动的主力-工人阶级;运动的中心-上海3、结果经过全国人民的斗争,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影响是一次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国民革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概况:1924年初,广州2、内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
3、影响: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北伐战争概况:1926年7出师北伐,进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功。
国民革命失败1、概况: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2、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国民革命给中共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南昌起义1、背景:大革命失败,革命人士被屠杀,革命转入低潮,共产党人处于不利地位。
2、时间、地点:1927年8月1,南昌3、影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汉口2、内容: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秋收起义时间、人物:1927年秋,毛泽东2、秋收起义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土地革命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2、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生活有了改善。
为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大力发展生产。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1、性质:是代表工人、农民的民主政权,是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
政权,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
中央政府、主席、宪法。
(毛职位下降,主席,走下坡路。
正确路线――错误路线)2、意义:在实践上为尝试建设全国政权积累了经验,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
“围剿”与反“围剿”1、概况:从1930-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围剿”。
前四次被粉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中共犯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错误红军长征1、时间:1934.10―1935.10(中央红军);1936.10(三大主力会师)2、遵义会议:内容-结束了…、肯定了…,确立了…。
意义-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伟大的抗日战争1、胜利原因: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的抗战。
2、历史地位:中华民族取得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1、战争三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战略反攻(1947年6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战略决战(1948年底至1949初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2、夺取最后胜利: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向全国进军。
3、新中国的成立:筹备(1949年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历史意义:从国内与国际两方面归纳2、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本目重点⑴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命的影响。
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史料链接根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家,注册资本共计4890万元;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注册资本共计22340万元;1912~1919年,中国境内新增厂矿600多家,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总和。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1912~1919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回答:分析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学生讨论,概括)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近代工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工人阶级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史料链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分赃会议──巴黎和会。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作为战胜的协约国集团的一员,提出了自己的正义要求如下:⑴取消列强在华特殊性权的七项希望(放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警,撤销外国邮政电报机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⑵取消日本和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⑶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原德国在山东占有的特权。
这个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却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使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民长久积压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开始了。
〖归纳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①五四运动前,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长期混战,对外卖国,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政治根源;②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促使产业工人队伍壮大,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③苏俄十月革命后,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根源;④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毫不妥协地反对帝封建的革命运动”(方法提示:从运动的口号入手,围绕运动的过程,看斗争的最终结果。
)【师】学生讨论,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思维拓展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不再经历枪林弹雨,不再需要上街游行,相反我们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汲取知识的营养,我们可以沐浴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虽说我们今天远离了1919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可是五四精神坚决不能忘,什么是五四精神呢?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发挥五四精神?史料链接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关于中国共产党,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我们知道它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诞生于1921年7月,至今已经有6 000多万党员;我们还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还应该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仅仅28年,就完成了从林则徐到孙中山80年来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想要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业──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
但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哪些?是怎样创建的?(学生合作讨论)【师】简要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时间、地点、中共“一大”的内容【师】介绍中共“二大”的内容【师】引导学生从当时的中国国情出发,分析中共“一大”、“二大”的内容可行性。
㈢国民革命【师】引导学生从国、共两方面分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因思维拓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采取了怎样的合作方式?【师】简要介绍国民党“一大”的概况: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师】指导学生从三个阶段,归纳国民革命的概况:兴起、高潮、失败课堂习作假如你是美联社一名驻华记者,请为报社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的新闻报道。
方法提示:学生合作写作,老师及时点评。
【师】引导学生探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和教训㈣“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师】引导学生分析1927年中国革命形势,介绍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及秋收起义的概况【师】引导学生探究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人民走什么道路?为什么这么走?如何走?走什么道路:“中国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