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设计说明
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模板

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模板一、项目概述本设计方案主要针对某个具体项目的给排水设计进行说明,包括设计目标、项目背景、设计要求等内容。
二、设计目标1. 实现项目区域内所有建筑物的正常给水和排水需求。
2. 保障给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3. 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4. 考虑项目投资和运维成本,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
三、项目背景项目位于某城市的某区域,是一个综合性建筑群,包括住宅楼、商业楼、办公楼等不同类型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XXX平方米。
由于区域发展迅速,居民和商业活动频繁,对给排水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设计要求1. 给水系统要求:a. 确保每个建筑单位都能够得到稳定的供水;b. 采用合理的管网布局,减少管线损失和压力波动;c. 使用优质的给水设备,提高供水质量;d. 考虑用水需求峰值,合理设计水箱容量;e. 保障消防用水需求。
2. 排水系统要求:a. 确保每个建筑单位排水畅通;b. 采用合理的管网布局,确保排水坡度;c. 使用高效的排水设备,提高排水效率;d. 考虑雨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的问题;e. 保障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3. 其他要求:a. 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标准;b. 设计方案要符合项目投资和运维成本的要求;c. 需要提供详细的报告和图纸,以便后续施工和验收。
五、设计方案设计方案需要全面考虑项目的实际需求和限制条件,采用合理可行的技术手段实现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
具体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给水系统设计方案:a. 确定主要供水源及供水管道;b. 设计管网布局和管径;c. 确定水箱容量和选用水泵设备;d. 考虑消防用水系统。
2. 排水系统设计方案:a. 确定主要排水出口和排水管道;b. 设计管网布局和排水坡度;c. 选用合适的排水设备;d. 考虑雨水排放和污水处理措施。
3. 其他设计方案:a. 考虑给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环保性;b. 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c. 考虑施工和维护便捷性,降低运维成本。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书

沈阳市王家庄地区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1.王家庄地区位于沈阳市南部,二环路以南,浑河套堤以北,东起沈营公路,西、南至浑河套堤。
规划面积152.77公顷。
实际计算雨水汇水面积为168.60公顷,生活区用地142.43公顷。
该地区地形狭长,依据规划及甲方要求,污水自流排出,雨水经泵站提升后排入浑河。
二.设计依据1.沈阳市规划设计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沈阳市王家庄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线及基础设施规划平面图,以及用地编号及控详指标图。
2.甲方提供的《南三好街延长排水工程》平面、纵断图。
3.该地区采用污、雨水分流制排水体制。
(1)污水标准: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生活用水量标准400升/人·天,规划人口9万人。
该地区住宅用地分为高层住宅区,多层与高层混合住宅区和别墅区三种,因而人口密度按三种地区分别乘1.2,1,0.8三个系数进行计算。
(2)雨水标准:a.暴雨强度公式:q=1825(1+0.774lgp)/(8+t)0.724式中:重现期P=1年,径流时间t=t1+mt2 t1=8分钟b.设计流量公式:Q= ΨⅹqⅹF式中:径流系数Ψ=0.6,汇水面积:F=168.60公顷c.浑河水位:42.33m(重现期50年)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
5.管线位置: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心线,东西路污水管线位于雨水管线北侧,南北街污水管线位于雨水管线以东。
三.污水系统设计1.污水管线布置:由于该地区变台地后地势由东西两端向三好街方向降低,因此根据规划污水自流排出的原则,污水沿地面坡向由两端汇合后排入南三好街现有D=1.0m的浑河截留管中。
2.污水量计算:根据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数据,经计算王家庄地区设计总污水量为679.91升/秒。
污水管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按非满流进行水力计算,(粗糙系数n=0.014),总变化系数按《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的取值表查得。
排水系统设计说明

排⽔系统设计说明2.5 排⽔系统设计说明2.5.1市政条件及排⽔制度建筑排⽔系统的任务是将建筑内⽣活、⽣产中使⽤过的⽔收集并排放到室外的污⽔管道系统。
根据系统接纳的污、废⽔类型,可分为三⼤类:1)⽣活排⽔系统;2)⼯业废⽔排⽔系统;3)⾬⽔排⽔系统。
建筑内排⽔体指⽰指污⽔与废⽔的分流与合流。
当有中⽔回⽤的要求时,室内宜采⽤分流制。
当⽆中⽔回⽤且室外有污⽔管⽹和污⽔⼚时,室内宜采⽤合流制。
2.5.2排放规定为了保证城市排⽔管道的安全运⾏,保持环境卫⽣,保护⽔提不遭受污⽔的污染,必须遵守国家和地⽅的有关规定。
1、排⼊城市排⽔管道时,应执⾏《污⽔排⼊下⽔道⽔质标准》(CJ18—86)。
2、排⼊地⾯⽔体时,应根据《污⽔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确定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
2.5.3 排⽔系统的组成建筑排⽔系统基本要求(1)管道布置合理,排⽔系统能迅速畅通的将污废⽔排到室外。
(2)管道系统内⽓压稳定,避免有毒有害⽓体进⼊室内。
(3)管道及设备的安装必须牢固,避免管道渗漏。
(4)尽可能做到清污分流,为污⽔综合利⽤提供有利条件。
为满⾜上述要求,建筑内部排⽔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卫⽣器具和⽣产设备受⽔器、排⽔管道、通⽓系统和清通设备。
在有些排⽔系统中,根据需要还应设有污废⽔的提升设备和局部处理构筑物。
该建筑排⽔的设计由于县城⽆完整的污⽔处理⼚,所以⼤楼排⽔须作预处理,污⽔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城市管⽹。
2.5.4 排⽔系统设计相关原则1、新建居住⼩区应采⽤⽣活排⽔与⾬⽔分流排⽔系统。
2、建筑物内下列情况下⼀采⽤⽣活污⽔与⽣活废⽔分流的排⽔系统:1)建筑物使⽤性对卫⽣标准要求较⾼时。
2)⽣活污⽔须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市政排⽔管道时。
3)⽣活废⽔需回收利⽤时。
3、下列建筑排⽔应单独排⽔⾄⽔处理或回收构筑物:1)公共饮⾷业厨房含有⼤量优质的洗涤废⽔。
2)洗车冲洗⽔。
3)含有⼤量致病菌,放射性元素超过排放标准的医院污⽔。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文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文排水设计是建筑水暖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设计与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和运营效果。
本文将从排水管道选材、管道走向、管径确定等方面,对排水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排水管道选材是排水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常用的排水管道材料有铸铁管、钢管、PVC管和PE管等。
铸铁管具有耐腐蚀性能好、强度高等特点,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钢管则适用于大型厂房和特殊场所,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PVC管和PE管则适用于一般住宅和小型商业建筑,具有安装方便、不易生锈等特点。
在选材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来综合考虑,确保选用的管材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其次,排水管道的走向是排水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宜将排水管道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的重要使用场所布设,以减少管道的长度和施工难度。
同时,需要避免排水管道与水源水管、电缆、通风管道等交叉和重叠,以防止相互干扰。
此外,排水管道的走向需要保证坡度适当,以便排水迅速,防止管道内产生污物积存。
再次,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排水管道的管径也是排水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般来说,排水管道的管径需根据设计排水量、流速、污水性质和管道长度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一般采用较大的管径,以满足排水量大的要求;对于一般住宅和小型商业建筑,一般采用较小的管径,以满足排水量小的要求。
在确定管径时,还需要综合考虑管道安装和维护的方便性,以确保管道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最后,排水设计还需要考虑排水口的布置和防止反流。
排水口应合理布置在建筑物内外,以满足排水要求;同时,还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污水的回流,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设计排水口时,还需要考虑污水疏通设施,以便日常维护和清洁排水系统。
综上所述,排水设计是建筑水暖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进行排水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选材、管道走向、管径确定和排水口布置等因素,以确保排水系统安全、高效、可靠地运行。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文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文排水设计是指在建筑物或城市规划中,为了合理利用和处理水资源,保障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全、卫生和舒适,对建筑物的雨水、污水以及生活排水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的过程。
排水设计涉及到建筑物内部的各种排水系统,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生活排水管道和排污管道等。
排水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防止水浸水。
排水设计可以保证建筑物周围的地面水分畅通,防止水浸入建筑物内部,造成建筑物的损坏。
2.防止水滞留。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确保雨水和污水迅速流失,防止水滞留,减少蚊蝇滋生的机会,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3.防止污水外溢。
排水设计可以确保污水在处理前不会在建筑物内部外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4.合理利用水资源。
排水设计可以将雨水收集和利用,用于灌溉、冲厕和清洗等用途,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在排水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1.建筑物的结构特点。
不同的建筑物结构需要设计不同的排水系统。
例如高层建筑需要设计有压力的排水系统,而别墅和低层建筑则可以采用重力排水系统。
2.建筑物的用途和人员密度。
不同的建筑物用途和人员密度对排水系统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商业建筑物和住宅建筑物的排水系统设计会有所不同,前者需要处理大量的污水和生活排水,而后者则需要处理相对较少的污水和生活排水。
3.地形和地势。
地形和地势对排水系统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山区和丘陵地区,需要考虑地面的坡度并合理安排雨水排泄口。
而在平原地区,可以通过引导污水和生活排水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4.可再利用性。
排水设计还需要考虑排水后的水资源是否可以再利用。
例如通过合理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将处理后的水用于灌溉和冲厕,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
在排水设计过程中1.收集土地和建筑物的相关数据。
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状况、建筑物的结构和用途等。
2.进行水量计算和水质分析。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人员密度,计算污水和生活排水的产生量,并分析水质。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本次排水工程设计依据为:(1)工程项目区修测电子地形图1:500;(2)《项目区域现状管线探测资料》2、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1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城市工程管线规划规范》GB50289-2016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66、《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13年版)3、计算公式与设计参数采用某市暴雨强度公式(参照各城市标准)q=2995.282(1+0.634LgTe)(t+9.587)0.776t=t1+t2其中:Te——设计暴雨重现期,取3年;t——降雨历时(min),取15分钟;雨水流量计算公式Q=q*£*F其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径流系数,南北两侧均取0.85F——汇水面积(ha)排水管道设计参数V=1nR23I12其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污水管道采用UPVC或者PE双壁波纹管取0.010;雨水管道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取0.0135)。
4、设计概述本次排水工程设计主要内容为道路沿线雨污水管道设计;桩号K0+000~K0+043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西侧,桩号K0+043~K0+099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管径DN500~DN600,桩号K0+000~K0+043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西侧,桩号K0+043~K0+088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管径DN400,管道具体位置详见管综标准横断面图。
(1)雨水部分:本次雨水管道设计结合新建道路坡度,设置一条DN500~DN600的雨水管道收纳道路及沿线片区的雨水。
第一段:桩号K0+099至桩号K0+043,雨水走向由东向西,雨水管径DN500。
排水设计说明范文

排水设计说明范文排水设计是指对建筑物、道路、园林等场所进行合理的水的排放和运输的设计方案。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保证场所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水淹、积水和地基沉降等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排水设计的目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并着重介绍建筑物排水设计中的重点问题。
排水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建筑物内的雨水、洗涤水、污水等废水,保持室内干燥和清洁,并将废水合理地排放到外部排水系统中。
同时,排水设计还应考虑降低水的渗透性和减少地下水位的上升,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排水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1.合理利用地形和排水条件,选择合适的排水方式和排水系统类型。
2.考虑建筑物周边环境和排水要求,确定合适的排水量和排水能力。
3.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设计合理的排水布局和管道走向。
排水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1.收集并分析建筑物周边地形、水文和气候等资料,确定排水条件和要求。
2.确定排水系统类型和排水方式,如地面排水、地下排水或组合排水。
3.绘制排水布置图和管道走向图,确定管道尺寸、坡度和连接方式。
4.进行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和模拟,确定排水量、排水速度和排水能力。
5.设计并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如井口、检查井、沟渠和雨水收集设备等。
6.编制排水设计说明书和施工图纸,包括排水系统的布置、参数和规范要求等。
在建筑物排水设计中,重点问题主要包括:1.地基排水:建筑物地基的排水是排水设计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和地下水位降低设施,可以避免地基沉降和土壤液化等问题的发生。
2.雨水排放:重点考虑建筑物屋面和天台的雨水排放,通过设置合适的雨水收集设备和排水系统,可将雨水有效地排放到外部排水系统中,避免水淹和积水等问题的发生。
3.污水排放:合理设置建筑物污水管道和排水设施,通过合理的管道布置和管道尺寸选择,可有效地排放污水,并避免污水回流和管道堵塞等问题的发生。
4.排水系统的维护:排水系统的维护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建筑物排水设计应考虑设备和设施的易维护性,以方便日常维护和排障。
建筑给排水设计说明

建筑给排水设计说明建筑给排水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负责建筑物内外的供水和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规划。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用途、设计标准、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建筑物内部的供水和排水安全可靠。
本文将从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和常见设备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确保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用途和人流量,选择合适的给水设备和排水设备,并将它们合理布局在建筑物内外,以满足使用需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如地形、降雨量、地质条件等,以预防水灾和管道堵塞等问题。
其次,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流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前期调查、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
前期调查是对建筑物内外的供水和排水条件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周边环境的状况、供水和排水设备的位置和状态等。
设计方案阶段是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制定出满足需求的水供排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给水设备和排水设备、确定管道的走向和施工方法等。
最后,施工图设计是根据设计方案,制定出具体的施工图纸,包括给水和排水管道的尺寸、材料、连接方式等,以指导施工和安装。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常见的设备包括给水设备和排水设备。
给水设备包括水泵、水箱、水垫板等,用于将地下水或城市自来水供应到建筑物内部。
排水设备包括排水管道、排水阀门、排水井等,用于将建筑物内部的污水或雨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厂或排水河道。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还要考虑到节能环保的原则,采用节能的给水设备和排水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建筑物的给水和排水系统也要与建筑物的其他系统进行协调,如电力系统、供暖系统等,以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行。
总之,建筑给排水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建筑物的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用途、设计标准、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以确保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雨水管、污水管、排水涵和绿化给排水设计。
2、排水设计
(1)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重现期3年。
(2)排水方式
本工程采用排水管和排水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排水。
(3)排水现状及处置
大学路交叉口处有一W×H=5.0m×3.0m现状排水涵,对其进行相应延伸改造。
K0+656处有一现状水系,设计按规划予以保留,并作为本次设计雨水的受水体之一。
设计道路路幅范围内有多处现状水体,本次设计在相应位置设置排水涵或排水渠,以保证水系的畅通。
(4)排水走向
雨水管道将路面雨水及它所服务街区的雨水收集以后,分四段排放,分别于
K0+656处排现状水系、K2+354处排规划路规划d1800雨水管(近期排现状水体)、K2+835处排规划路规划d1650雨水管(近期排现状水体)、K3+504和K3+549处排职教一路规划d1200和d1500雨水管(近期排现状水体)。
污水管道将其所服务街区的污水收集后,分五段排放,分别于起点处排大学路现状DN400污水管、K1+307处排职教二路规划DN500污水管、K2+373处排规划路规划DN400污水管、K2+858处排规划路规划DN400污水管、K3+551和K3+551处排职教一路规划DN400和DN1000污水管,最终排至清北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5)排水平面设计
路段上均双侧设置雨水管道,雨水管道双侧布置于两侧绿化带下,管道中心距机动车道3.7m。
大岭山路段为保留山体路段,不设置污水管道系统;其余路段污水管道双侧布
排水管道上每隔36m左右设一座排水检查井,对应雨水检查井桩号,于车行道侧石处设置一座雨水口井,且设置于检查井上游2.0m左右位置。
为了接纳道路两侧街区的雨、污水,预留地块雨、污水支管及检查井,井中心离道路边线2.0m,支管纵坡一般取1.0%。
(6)排水纵断面设计
依据道路纵断面设计文件,结合现状排水,进行排水管道纵断面设计。
排水管道顺道路纵坡敷设。
雨水管管内底纵坡0.15%~5%,埋深2.66~5.26m;污水管管内底纵坡0.3%~1.89%,埋深7.38m。
(7)管材及排水构筑物设计
排水管DN≤700时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不小于SN8),单体密封圈连接,砂垫层基础。
排水管DN>700时雨水管采用排水砼平接管,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180°砼带型基础;污水管采用HDPE缠绕结构壁管(环刚度不小于SN8),热熔伸缩带连接,粗砂垫层基础。
雨、污水检查井均采用圆形砖砌井,雨水井井径为φ1500mm、φ2000mm、φ2500mm、φ3000mm,污水井井径均为φ1500mm、φ2000mm,检查井内衔接的上、下游管道的管内底标高跌落差大于1.0m时,设跌水井,跌水井做法详见02S515-119;位于机动车道下排水检查井采用球墨铸铁井座井盖,E600KN标准(试验荷载不小于60T),机动车道外采用复合材料井座井盖(要求颜色与所在位置处周边环境统一协调),E400KN标准(试验荷载不小于40T)。
雨水口井型号为2-750×450及750×450两种,均配置防盗型球墨铸铁雨水口井圈与篦子,重型标准(试验荷载不小于40T)。
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N300,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不小于SN8),管内底纵坡0.01。
(8)排水涵设计
对于横穿设计道路的现状排水系统,在道路下设计排水涵与现状排水系统顺接,以满足横向排水的需要。
排水涵设置一览表
1)技术指标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结构重要系数:γ0=0.9 孔径:3.0、4.0、5.0m
填土高度:0.5
~7.5m (孔径:3.0m ) 0.5~10.5m (孔径:4.0m ) 0.5~2.5m (孔径:5.0m ) 斜度φ:0°、5°、15°、30°、40°。
2)主要材料
各部位构造材料见下表:
石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0,片石混凝土各项强度、弹性模量和剪变模量按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
3、绿化给排水设计
为了保证本道路绿化带内植物的正常生长,沿线设置绿化给水系统。
绿化给水水源来自本道路市政给水管,全线开DN50“T ”口6个。
两侧绿化给水采用人工浇灌方式,管道中心距离绿化带边线1.0m ,每隔30m 左右设置一只快速取水阀(DN25,材料采用塑料王)。
绿化给水管管径为DE40~DE63,管道采用PP-R 给水管,管道基础采用粗砂垫层基础。
在管道最高处安装排气阀、最低处安装放空阀。
管道覆土深度,要求人行道或绿化带下不小于0.6m ,车行道下不小于1.0m 。
中央绿化带采用滴灌的浇灌方式,选用内镶式压力补偿滴灌管,滴头间距0.4m 。
为避免绿化带内排水对道路产生不利影响,在两侧绿化带内设置排水渗沟,其形式采用“软式透水管+砂砾盲沟”,排水分段进道路雨水管道系统。
4、施工注意事项
1、排水工程施工前请先复测沿线现状排水系统的平面位置及竖向标高,若与本设计不符,请先通知设计方调整设计后,再实施,以免造成返工。
2、本次设计临时排水沟的具体位置和沟底标高,可于施工时根据施工现场地形地貌的变化作适当调整。
3、排水检查井要求井内壁全面积抹面,检查井严密、不漏水。
4、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前须经化粪池进行处理。
5、严禁雨、污水混接。
6、沟槽开挖后,若遇软弱地基,请施工单位及时通知设计、监理、业主等各方建设主体,于现场视实际情况共同商定。
7、盖板涵施工注意事项如下:
层的方法,提高基底承载力,使其达到本图所要求的地基容许承载力。
必须在预制盖板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 % 后,方能脱模吊运。
盖板块件堆放时得采用端部两点搁置,可用钢丝绳吊装。
盖板上的帽石可就地浇筑,亦可预制砌筑。
盖板吊装时应在涵台支承面设1cm厚M20水泥砂浆座浆挤实。
盖板可预制,亦可现浇。
当采用整体式现浇盖板时,应在涵台沉降缝处设置1cm
断缝,缝间用沥青麻絮或其它弹性材料填塞。
2)涵台及基础
盖板两端与涵台顶紧,并设锚栓连接,采用C20小石子混凝土填满捣实空隙。
当涵台强度达设计强度值70%后,方能安装盖板,最后进行台背回填。
涵洞涵身两侧填土应对称均衡分层夯实,其每侧一定长度范围内(不小于涵身
两侧填土高度的两倍)压实度不得小于96%。
当采用机械填土时,需待涵洞圬工达到容许强度后,洞身两侧应用人工或小型
机具对称夯填,待填方高出涵顶不少于1.0m时,再用机械填筑。
沿涵身长度方向每隔4~6m设一道沉降缝,缝宽2cm,采用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
塞。
具体位置根据地基土变化情况和填土高度定。
在地基土质发生变化、基础埋深
不同或地基压力发生较大变化以及填挖交界处,均设置沉降缝。
当采用填石抬高基
础时,其沉降缝间距不宜大于4m。
沉降缝贯穿整个洞身断面,其方向与板的跨径方
向一致。
在各式钢筋混凝土涵洞洞身及端墙、基础顶面以上等部位,凡被土掩埋部分的
表面均设防水层。
分离式基础盖板涵洞涵底铺砌采用C20片石砼,振捣密实,保证质量,以确保
洞底铺砌起到支撑梁及承受冲刷的作用。
涵台基础底面埋置深度应符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第4.1.1条规定。
在浇筑基础砼时,基础与涵台连接面应顺涵长方向拉毛。
涵台应分段全高一次浇筑成形,且应确保涵台顶面混凝土密实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