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简述我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简述我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哎呀呀,咱中国这地貌轮廓啊,那可真是太有特点啦!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有着各种各样让人惊艳的宝物呢。
你看啊,先说说这大西边儿,那可是巍巍大山一座连着一座啊,雄伟壮观得很嘞!那青藏高原就像是个超级大高个儿,高高地站在那里,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伟岸。
还有那些山脉,就像大地的脊梁一样,挺拔有力,这可给咱国家增添了不少气势呢!再瞅瞅东边儿,那广袤的平原让人心旷神怡。
嘿,那感觉就像是大自然给咱铺了一块儿超级大的地毯,平平坦坦的,多适合种庄稼啊,这可是咱的大粮仓呢!想想能在这么平坦的地方生活、劳作,可真幸福。
还有那南边儿,丘陵错落有致,就像大自然摆的一个个小阵势。
看着它们啊,就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充满趣味的童话世界,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索一番。
北边儿呢,有大片的草原和沙漠。
那草原啊,就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风吹草动见牛羊,美滴很呐!沙漠呢,虽然有时候感觉有点荒凉,但那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情,像是大自然给咱留的一个神秘之地,等着我们去揭开它的面纱。
咱中国这地貌轮廓啊,那真是啥都有。
有高的、有低的,有平的、有起伏的,就像一个大杂烩,但杂而不乱,各有各的精彩。
这也让咱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想去爬山可以去西边儿,想去种地可以去东边儿,想去探险可以去南边儿,想去感受大漠风情还可以去北边儿。
而且,这不同的地貌还带来了不同的气候和资源呢。
你说这多有意思啊!就好像大自然给咱中国开了个超级大派对,把各种好东西都摆出来了,让咱们尽情享受。
总之,咱祖国这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那就是多样、丰富、有趣。
它是大自然给咱的宝贵礼物,让咱们的生活充满了惊喜和乐趣。
咱可得好好爱护这片土地,享受它带给我们的美好,也让它一直这么美下去!。
中国地貌特征

中国地貌特征思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一、地势总体变化(最直观):西高东低,举例说明——最西端咯喇昆仑山脉均高6000米,祁连山均高为4000 米,秦岭山脉2000-3000米之间,向东到华北平原平均海拔不到50米,充分体现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变化特征。
地势变化特征:我国地势由西向东下降呈阶梯状、跳跃式下降的特征,由两组山脉构成的地貌界限,把我国陆地划分为三级阶梯。
第一级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具体组成)五大基本地貌类型在我国具有大面积分布其中山地33%,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分布密集。
高原26%,主要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我国最大,世界最高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海拔1000-1400米;黄土高原我国第三大高原,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海拔在1500-2000米。
云贵高原我国第四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发育,海拔1-2千米。
盆地19%,主要分布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国第一大内陆盆地,分布有达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第二大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半封闭内陆型盆地,操场辽阔,畜牧业发达。
柴达木盆地,青海省北部,是典型的断陷构造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巨型内陆盆地。
各种矿产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面积较柴达木盆地稍大,相差不大,位于四川省东部,典型的构造盆地,沉积有大量的紫红色砂页岩,有“红(紫)色盆地”之称。
平原12%,平原地势低平,坦荡。
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主要分布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盆地。
其他面积相对较小的平原还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成都平原、河套平原等。
丘陵10%,北方主要是分布在辽东半岛辽东丘陵,山东半岛的山东丘陵,在南方地区分布较集中,统称东南丘陵,其中包括江南丘陵、闽浙丘陵及两广丘陵。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

第二章自然结构第一节中国地貌一、地貌的基本特征地貌的基本特征: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2、3阶梯特征)2地.势较高,起伏显著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按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按外营力来分析、按岩性来分析、按地质构造来分析。
下面就从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我国地貌的复杂性,我国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我国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外营力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地表结构特征山地纵横,排列组合有规律;四大高原独具特色,集中于中西部;四大盆地长轴近东西向,分布于西中部;三大平原斜向排列于东部;众多丘陵散落于东部。
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1.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影响显著:一是成为大河的源地;二是控制着大河的流向;东西流向便于东西航运。
2.地势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1.地质构造因素(内营力)我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均与地质构造运动密不可分。
燕山运动中生代燕山运动使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定形,对完成巨地貌格局方面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经燕山运动,除喜马拉雅个别地区外,海水撤出中国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
我国山文的几个主要方向,都是在燕山运动形成的。
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则是形成中国现代地貌形态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早喜马拉雅运动:始于晚始新世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
晚喜马拉雅运动:上新世以来在亚欧、太平洋、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
全国地势出现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
是造成我国目前地势差别的重要力量。
所谓新构造运动主要就是指上新世以来构造运动。
中国地貌特征

中国地貌特征软件二班欢欢摘要: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外力共同作用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本文讲述了中国地貌特点及分类,人口分布、城市选址、农业发展等经济建设与地貌分布间的关系。
以及民族地区地貌与全国地貌的异同,同时介绍了几个世界著名地貌以及它们的特征分布。
关键词:中国地貌基本特征,地貌形态,经济建设,著名地貌一、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1、类型复杂多样有被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
如横断山脉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
又如天山山脉东段的吐鲁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是全国最低的洼地。
广西、和东部出露大面积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占全国同类岩石的42%。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溶作用强烈,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边缘的民族地区,西起湟水流域,经六盘山麓、鄂尔多斯高原,东止西辽河流域的广大围,堆积的黄土经流水作用,侵蚀发育了现代的各种黄土地貌。
在长白山、大岭、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
如长白山峰顶的天池就是一个火口湖;在黔东南、桂中、桂西北和桂东南发育了红层丘陵,滇中发育了红层高原,滇南发育了红层山地。
中国大陆民族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多居陆,远离海洋,但广西壮族自治区濒临南海,曲折的海岸线长达1500公里,著名的海湾有湾,湾淤泥质海滩为红树林海岸。
2、山地高原广泛分布民族地区大约93.5% 的面积位于中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
全国主要的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现在西部的青藏高原上。
青藏高原的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地貌的基本特征

冰川地貌
冰刃 碛脊 阶、冰 地悬川 等谷的 冰、消 蚀形长 、谷进 冰、退 碛终还 地碛形 貌、成 。侧冰 斗 碛、 、角 底峰 碛、 、 U
最米 发, 达使我 的我国 国国现 家成代 。为冰 全川 球总 中面 低积 纬达 度 现 代平 冰方 川千 58523
我国的沙漠戈 壁主要分布在北 部,包括西北和 内蒙古的干旱和 半干旱地区,总 面积达128万平方 千米,约占全国 面积的13%。
我国山脉虽然纵横交错,分布范围广泛,但其分布具 有一定的规律性,不仅是构成宏观地貌分布格局的骨架, 而且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根据走向,我国山脉可以 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南北走向的山脉 ②东西走向的山脉 ③北西走向的山脉 ④北东走向的山脉
地势起伏显著,地区间海拔高程差别大也是我国 地貌的特色。 起伏显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山地垂 直景观,使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复杂。
卡 斯 特 地 貌
坚硬的厚层砾 岩和砂砾岩,经流 水沿断裂和节理侵 蚀,形成许多峭壁 悬崖、山峰林立的 丹霞地形;岩性比 较松软的砂页岩, 则形成地势比较低 缓的丘陵,从而构 成江南地区独具特 色的红层地貌。
丹 霞 地 貌
我国有600多座 火山,火山锥一般都 不大,而且多成群分 布。各火山锥附近常 有熔岩流形成的熔岩 台地分布,形成火山 地貌。我国的火山群 除昆仑山西段和中段 4处在西部外,其它 主要分布在东部北东 向与东西向构造带交 汇地区。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面积38万平方千 米,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中分布着我国第二大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盆地西部山地不高,又有很多缺口, 属半封闭型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较密,主要为固定、半固 定沙丘。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融水 浇灌,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中国自然地理》第二章地貌-地貌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

• 4.人类活动因素
中国自然地理
第三章 气候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高东低、阶梯状地势对河流的显 著影响:
1.我国著名的大江大河均发源于第 一、二级地形阶梯上。沟通了东西 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之 前的联系
2.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地段,水 力资源丰富
3.我国雨带略呈东西分布,基本上 与我国河流平行,因此增加了河流 径流年内分布的集中程度。
第四纪黄土 构成的黄土 地貌区。地 表支离破碎。
我国山地众多,岩浆岩 和变质岩常大面积裸露, 构成崇山峻岭,危岩峭 壁。其中侵入岩以花岗 岩为主,如黄山、华山。
地表初露的喷出 岩以基性的玄武 岩为主,他们多 是第四纪火山喷 发活动形成的岩 溶岩流。如长白 山天池、海南岛 北部。
贵州、广西一代古生 代碳酸岩层深厚,形 成喀斯特地貌。
(二)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 1.我国山脉分布具有规律性,他们即使中国地貌的骨架也 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二)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 2.网络装的地貌轮廓
• (1)山地纵横,排列组合有规律 • (2)四大高原独具特色,集中分
布于西部 • (3)四大盆地分布近东西向,分
布于中西部 • (4)三大平原斜向排列于东部 • (5)众多丘陵散落于东部
西北内陆干旱地 区,干燥剥蚀和 风力作用是主要 的外营力。
东部地区降水充 沛、流水侵蚀堆 积作用是主要的 外营力
第二节 地貌形成的因素
• 古气候条件下遗留的地貌痕迹
• 第四纪期间发生了几次冰期和间冰期。气候变化剧烈,深 刻影响这地貌外营力,影响我国地貌发育。(如:沙漠、 黄土、海平面升降、红色风化壳、喀斯特地貌······)
中 国 地 形 地 貌

第三级最低阶梯
• 第三级最低阶梯,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 峰山以东。自北而南,有海拔200 米以下 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海拔数百 米的丘陵和海拔达3000米以上的台湾山地。这一级阶梯的 地形面受破坏较烈,原来的古陆已被断裂、切割、剥蚀成 现在的丘陵状。广大的平原发生于沿岸沉降地带,生成年 代较新。至今一些沿海地区仍在不断淤积成陆。由海岸线 向东,则是碧波万顷的海洋,沿海岛屿和南海诸岛星罗棋 布,在水深不足200 米的大陆水下延伸部分,是浅海大陆 架区域,也属于第三级阶梯。
•
所谓三道纬向山带,即上述的三条东西走向的,由许多 山脉组合而成的带状山系。而它们之间的间 隔几乎都在 8~10个纬度左右。如天山──阴山的主体, 大致位于北纬40°30ˊ~42°30ˊ之间;昆仑 山──秦岭的主体,大致位于北纬32°30ˊ~34°30ˊ之 间;而南岭的主体,大致位于北纬24°00ˊ~ 25°30ˊ之间。这三道纬向山带实际上构成了中国三条重 要的地理界线,它们对于中国的气候、水文以 及农业生产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 三条濒太平洋山岭,就是指中国东部地区三条似雁行 排列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它们几乎是三 条互相平行的带状山岭,即最东面的台湾山脉,中间的长 白山—浙闽丘陵,最西的大兴安岭—雪峰山。 由于它们的位置恰好与中国盛行的东南季风呈直角相交, 这就加强了中国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的气候特 征。这种明显的作用尤以大兴安岭最为典型,大兴安岭以 东河流的侵蚀作用占优势,大兴安岭以西干燥 剥蚀作用则占重要地位。 所谓两个走向的大型洼地,即中国东部由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所组成的一条东北 —西南走向的沉降带,以及中部由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的
第二级阶梯
• 第二级阶梯介于青藏高原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之间,其中包括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 地等地区,海拔一般为1000~2000米,惟四川盆地较低, 海拔在500米以下。这一级阶梯面有些在1亿年前的白垩纪 时代已经形成,比较年轻的部分也都有3000万年的历史。 它经受地壳运动的次数较多,地壳、断陷和抬升也较显著。 断陷的地方往往成为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而在这两个盆地之间的天山山脉却拔地而起,最高达7000 多米,但在山顶部还保留着平缓的山顶面。深陷的盆地可 以吐鲁番盆地、四川盆地为代表。吐鲁番盆地最低处的艾 丁湖湖底,低于海平面155米。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东临东海和黄海,南界琼州海峡与南海相望,西濒中亚的帕米尔高原和阿尔泰山脉,北至东北平原和阴山山脉,同时拥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和高山地带。
中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东临太平洋,是连接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重要桥梁。
它与韩国、日本、越南等国相邻,地处世界经济发达地区,与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经贸合作关系。
中国的地理位置还使其成为气候、生态和地质多样性的宝库,有世界上最大的冰川、高原和河流。
中国的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包括了平原、高原、山脉、丘陵、湖泊、河流等。
中国的东部和南部是广大的平原地带,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这些平原地区非常适合农业发展,拥有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资源。
中国的西部则是高原地区,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这些地区海拔较高,地势较为险峻,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多样的植物物种。
中国还拥有众多的山脉,著名的有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秦岭、太行山等。
这些山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壮丽的自然风景,还对中国的水资源和气候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中国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达到了8844.43米,是世界著名的登山胜地。
除了山脉和平原,中国还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著名的有长江、黄河、西湖、洞庭湖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300公里,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重要支撑。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总的来说,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非常丰富多样,这使得中国既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对其经济发展、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也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递减
燕山运动以来,中国地貌发育的趋势是西部隆起,东部沉降。
特别是新生代喜山运动第二幕以来,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形成了一个以青藏高原为中心,藏北高原为核心的大山原,使中国位于欧亚大陆面向太平洋的东斜面上。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递减,并通过宽广的大陆架,把中国大陆和太平洋大洋盆地连接起来。
早在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教授曾指出:中国地貌的显著特点是分成了几个巨大的台阶。
中国自西向东倾斜的地形面,由东、西两列山岭所分隔,形成三级阶梯,并具有明显的地势优越性
2、二、地貌复杂多样,类型齐全
中国地貌具有形态各异、成因不同、类型齐全的特点。
形态地貌类型,全国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
3、山地面积广,地势高差大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根据约略的统计,全国的山区(包括各级山地,多山的高原和丘陵)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左右。
我国的高原、盆地、甚至平原等地貌类型中,有的为山脉所环抱,有的为山丘所穿插。
例如:青藏高原基本上是由雄伟高峻的大山脉所组成的大山原;四川盆地是一个丘陵性的盆地;云贵高原则更是峰峦重叠,万水千山的山地性高原。
中国众多的山地,若以兰州——昆明划线,此线以西,绝大部分为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和海拔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此线以东多为海拔500~2000米之间的中山和低山。
台湾山脉,高峻挺拔,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达62座,玉山山脉主峰海拔高度达3950米,成为我国东部的最高峰。
4、山脉定向排列,地形分布呈网格状
遍布全国的大小山脉,其分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排列,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四、中国的生物资源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2、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综合型、生物型、自然风景型、自然历史遗迹型
3、风景名胜区的概念
4、风景名胜区的类型:自然山川风景型、湖泊水域风景型、海滨风景型、森林风景型、石林溶洞瀑布风景型、历史古迹名胜型、历代宗教名胜型、革命历史纪念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