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课后题参考答案1.北京的春节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大家找〕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课文在处理详略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

作者这样写使得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案大家找〕春节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小年到来的时候,我总要缠着爸爸到街上买爆竹,这天傍晚就可以燃放一部分烟花爆竹了,可以说我们孩子的春节从这天就开始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们可以到街上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除夕之夜是我最快乐的时刻,年夜饭前,我们把鞭炮拿出一大部分,尽情地燃放,放完鞭炮之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谈笑风生,气氛特别融洽。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案大家找〕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儿”;称风筝、空竹、口琴为“玩意儿”;“闲在”指的是闲暇的时间, 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语言通俗直白,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俗白之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最新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8分)shū jí()如同航船,带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仿佛跟随鲁滨逊liú luò()到了一座荒岛上。

在那里,不仅要面临食物quē fá()的情况,还要fáng yù()野兽的qīn xí(),更要承受长期没人liáo tiān()的jì mò()和无法控制的kǒng jù(),可以说他的处境相当艰难。

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畜.养(xù) 处.境(chù)B.挣.断(zhèng) 畏.惧(wèi)C.木筏.(fá) 呻吟.(yínɡ)D.挨.饿(āi) 仆.役(pú)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抛弃天崖海角B.控制不可思意C.宽慰乌合之众D.困镜荒无人烟3.下列与“蒉(kuì)”字的含义最相近的一项是()A.珍贵的物品B.玉石C.铁质的兵器D.盛土的草包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么难的数学卷子,小明竟能考满分,真让人不可思议....。

B.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C.没有取得冠军,下次还有机会,不要垂头丧气....的。

D.我们不能有了一点儿成绩就妄自菲薄....,沾沾自喜。

5.【厦门市海沧区毕业考】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那一声巨响,好像把大地震得颤动起来。

B.茫茫的草原像一块无边无际的绿色地毯。

C.在这里,我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D.听到这个好消息,我高兴得一蹦三丈高。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怎么了,孩子!喂,快来人哪!快拿杯水来!”②“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范文)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范文)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总分:100时间:90分钟一、基础与运用(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1.看拼音写词语。

(4分)kǒng jù( ) qī liáng( ) shū jí( ) quē fá( )yàn huì( ) zhà lan( ) qīn xí( ) qīng fù(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归类。

(8分)视死如( ) ( )苗助长拾金不( ) 愁眉( )脸口( )悬河大惊失( ) 狐( )虎威不屈不( )垂头( )气亡羊补( ) 头头是( ) 对答如( )无( )无尽不计( )数 ( )千上万不( )枚举(1)表现人的精神品质的: (2)描写人的语言的: (3)描写人的神态的: (4)属于寓言故事说明道理的: 3.按要求改写句子。

(8分)(1)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

(改成双重否定句)(2)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

(改成“被”字句)(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4)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的脚印。

(改为反问句)4.根据年龄,写出美称。

(4分)13岁:50岁:15岁:40岁:20岁:30岁:60岁:80~90岁:70岁:100岁:5.下面是六(1)班的师生围绕读书时如何做读书笔记展开的讨论,请你帮助他们把对话补充完整,并说说你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

(6分)老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如果能做一些读书笔记,收获就更大了。

对于做读书笔记,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平平:我们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红:看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把页码标注出来。

乐乐:如果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______________,以便在后面的阅读中随时查阅。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课后练习题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五课《匆匆》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题:文章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及自己对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叹息,最后发出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二题:作者在课文开头先通过一组排比句,用大自然中人们日常所见的事物的来去、荣枯来描绘时间的流逝,从而引出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现象的深思与追问。

紧接着,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生动描绘时间无声无息、无影无踪的匆匆流逝的特征。

在第3段中,作者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时光以人的动作行为来具体描绘时间的匆匆。

在第4段中,作者再次运用夸张比喻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时间流逝的匆匆,总之,作者通过恰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难以描绘的时间描绘的具体可感。

三题:第1段中“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一连串四个问句形成了一种急切之势,表达出作者迷茫、困惑和苦恼的心理状态。

第4段六个问句连用,反映出作者心中的焦虑,向人民发出一种追问。

四题:因为作者不仅能够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抽象的时间,而且还把观察的独特视角深入到自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具体行动之中。

所以读者在阅读时,总会有一种还原生活的真实感受,总是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从而引起了情感的共鸣。

举例:看书的时候,日子从书页间翻过;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滑去;思考时,便从千万的思绪里过去……时间的流逝就像魔法师手中的画笔,在人的婴幼年时,她在孩子的脸上涂抹鲜艳的桃红;青少年时,他为这张充满朝气的脸庞打上渐趋成熟的基调;中老年时,他却勾勒出有细到粗,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的杂乱的皱纹。

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又如何创作的这么精准与生动?大概这就是时间的魅力所在吧!第六课《那个星期天》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题、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由盼望到兴奋,期待到焦急,无奈再到失望委屈等心理变化,因为这是我的第一次盼望,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所以令我记忆如此深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带答案解析学校:姓名:成绩:一、基础知识。

(45 分)1. 看拼音,写词语。

(10 分)dàn shēng()jī xiè()wǔ mèi()kū wěi()jī yè()yǔn nuò()lǐng yù()chōu yē()kǒng bù()bō xuē()2.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6 分)薄雾(bó√ báo)附和(hè√ hé)尽管(jǐn√ jìn)勉强(qiǎng√ qiáng)模样(mú√ mó)提供(gōng√ gòng)3. 形近字组词。

(5 分)饺()绞()栗()粟()拌()绊()澡()燥()玫()枚()4.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8 分)(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饶)有(兴)味(卓)有(成)效(1)科学家们(锲而不舍)地进行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2)生活中,我们要善于从(见微知著)的小事中发现问题。

5. 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6 分)(1)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比喻)(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设问)(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比喻)(4)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比喻)(5)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夸张)(6)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拟人)6. 按要求写句子。

(10 分)(1)他的家乡是一个小镇。

(改为夸张句)他的家乡是一个巴掌大的小镇。

(2)他非常着急。

(改为比喻句)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3)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缩句)这是铁路干线。

(4)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中学生世界单元测试卷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电子版

中学生世界单元测试卷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电子版

中学生世界单元测试卷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电子版一、基础知识(35分)1. 看拼音,写词语。

(10分)zhàn lán() chōu yē()dàn shēng()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kū wěi()2.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6分)薄雾(bó báo)<u>燕</u>山(yān yàn)附和(hè hé)勉强(qiáng qiǎng)模样(mú mó)提供(gōng gòng)3.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9分)()七八碎()然不同张()结()()灯()彩()堂大笑能()善()(1)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2)少数民族的姑娘们(),歌舞表演十分精彩。

4. 按要求写句子。

(10分)(1)他的家乡是一个小镇。

(改为夸张句)(2)他非常着急。

(改为比喻句)(3)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缩句)(4)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改为转述句)(5)我断定他可能生病了。

(修改病句)二、阅读理解(30分)(一)课内阅读(15分)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3分)瞅了瞅()A. 用眼睛看B. 引起注意。

占据()A. 处在(某种地位)B. 具有C. 用强力取得。

【分层训练】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基础卷)含答案 部编版

【分层训练】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基础卷)含答案 部编版

【分层训练】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 (基础卷)含答案 部编版

班级 姓名 成绩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一、 看拼音写词语。 yàn huì fù gài jì mò dài kuǎn ( ) ( ) ( ) ( ) wú liáo zhà lán qiāng bì jiǎn lòu ( ) ( ) ( ) ( ) 二、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鲁滨逊把捕到的活山羊畜.(xùchù)养起来。 (2)她们吵闹得非常凶,他真担心有的牛会挣.(zhēnɡzhènɡ) 断缰绳。 (3)别犯傻!你们一定会受冻挨.(āi ái)饿的。 (4)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màn wàn)攀缘的厚石头围墙上,坐在那里环顾着自己的家。 三、只有一组全对,在后面打“√”,其余的找出并改正。 1、航海 慌岛 流落 潮水 凄凉( ) 2、宴会 面积 淡望 文明 忧郁( ) 3、处境 苦闷 理智 控治 知足( ) 4、境地 缘故 热带 袭击 防御( ) 5、水源 联想 计算 隔决 远眺( ) 四、补全词语,并完成练习。 ( )精( )神 得意( ) ( ) ( )头( )气 心平( ) ( ) ( ) ( )欲试 头( )目( ) 1.形容非常满足、高兴,神气十足的样子的词语是___________,上面的词语中,与它互为反义词的是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 遇到事我们不能慌张,要___________地应对,这样才能快速解决问题。 五、形近字组词。 梗(______) 惧(______) 霉(______) 撒(______) 崖(______) 哽(______) 俱(______) 莓(______) 撤(______) 涯(______) 六、 选词填空。 安慰 慰问 (1)儿子的成功使母亲饱受磨难的心得到了些许的( )。 (2)每年的春节,政府都会去( )那些烈士的家属。 凄凉 凄惨 (3)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十分( ),令人潸然泪下。 (4)远行的游子置身于异国他乡,一种( )之感油然而生。 七、 词语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2分) 舒服:A.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B.能使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1)要想舒服一点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设法爬到鹅背上去。 ( ) (2)这个小区的建筑错落有致,让人感到很舒服。 ( ) 2.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4分) (1)( )如此,打起桩来( )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2)( )我还有墨水,( )能把事情记得非常准确。 (3)( )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 )缺少很多。 (4)至于内衣之类,( )缺乏,( )我很快就习惯了。 八、《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正确的顺序是( )。 ①汤姆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②汤姆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③汤姆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④汤姆和哈克到鬼屋寻宝;⑤汤姆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A. ③①④②⑤ B. ③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②④⑤ 九、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十、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梗概按鲁滨逊历险的_______ 顺序记叙了“______________”“建房定居”“________________”“救‘星期五’”“______________”等事件。 2.喜欢恶作剧的小男孩________,因为捉弄小狐仙,被小狐仙施了魔法,也变成了一个小狐仙。这时,家中的一只________想随天上的________一起去旅行,小男孩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他的脖子,没想到却被雄鹅带上天空,由此开始了一次神奇之旅。 3.汤姆·索亚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 4.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能力提升 十一、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梦里飞行 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 老师解释说 (给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

六年级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六年级语文练习册参考答案1、短文两篇四、1、风和日丽2、枯燥无味 3、惊心动魄 4、不计成本五、1、B2、A、B 3、A、B 六、1、√2、×3、√七、C 八、1、略 2、略 3、完全没有感觉 4、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

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漫地都是那种东西。

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憾。

5、吃惊诧异和震撼折服和敬畏 6、见《教师教学用书》第3页2、紫藤萝瀑布三、1、忍俊不禁 2、春红已谢五、1、拟人排比 2、比喻 3、设问六、1、B、B 、A 2、B、A 七、1、去掉“和苹果”2、“发现”改为“发现”3、“微风”改为“大风”4、加入“大家”八、1、C 2、A 3、B 4、D 十、1、略 2、紫藤萝瀑布宗璞看花花瀑花穗花朵 3、C 4、外形情态5、挨、接、推、挤、 6、(1)见《教师教学用书》第11页(2)运用拟人的手法,更显得花的天真、烂漫,童稚可掬,突出它们生命的盎然勃发。

3*、挖荠菜四、D 五、1、B 2、A 3、B 六、D 七、D 九、1、作者的童年充满了悲苦、恐惧、孤独。

“荠菜”概括了童年中美好的一切,代表了生的欢乐和自由。

所以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2、第一问意思对即可。

表明两代人的隔膜。

十、1、《挖荠菜》张洁2、分三层。

①……无上的美味啊!层意:荠菜是无上的美味。

②……白色的云朵。

层意:挖荠菜是享受。

③……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层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3、提迈奔轻捷4、拟人,写出了“我”挖荠菜时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以及“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

4*、白蝴蝶之恋三、1、B 2、A 四、1、D 2、A 3、C 4、B 五、1、形容春天微寒。

2、形容气息微弱,姿态娇揉,秀美动人。

六、B 七、C 八、B 九、1、“圣洁的水”比喻心中的善、爱等美好动人。

“柔软”的感情是对小生灵的怜悯,源于人类的同情心,而“强烈”的拯救意识,源于对生命的认同,对生命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 2.①爱憎 ②尽管 ③养尊处优 ④歉疚 4.①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②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弗:不。 5.①这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大拇指的(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②告诉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③(比喻) 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二、阅读能力 (一) 2.望梅止渴 (二) 1.选自《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 4.分层 第一层:第1句话 第二层:第2句话至完 5.“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指的是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或遭遇不幸等。 6.要点:①因为种树的人已经让树木适应了环境。 ②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扎根生长,能够经得起风吹雨打了。 (三) 2.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说话讲文明是一个人文明的重要表现。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说话讲文明要态度和蔼、要尊重宽容他人、称呼要亲切得体。 3.这句话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

第二单元 一、基础知识 4.①“大概”与“差不多”词语重复 ②“热烈”一词用词不当 ③搭配不当,“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闻到果实的芳香” 5.①时间顺序,详细写了除夕、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反问句,强调说明了藏戏的特点 ③列数字、打比方 ④打比方,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的特点) 二、阅读能力 (一) 1.选自《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 2.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4.除夕真热闹。 5.“守岁”有两重意义:①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②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二) 2

1、分三层:第一层(第1句) 第二层(中间几句) 第三层(最后一句) 2、这幅对联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其中“承”的意思是(承接、连接)。与“承”对应的是(“启”),意思是(开启、引起) 3、冒号的作用是(B提起下文) 4、结合本段内容,意思对即可。 (三) 1、广阔(广袤 ) 疑惑(疑问) 2、点明题意的句子是(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挑荠菜的妇女、孩子。) 3、答题格式与要点:答:短文是从以下三方面写出“„„”这个意思的:①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②长在菠菜地里„„③长在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的地方„„ 4、表现了作者(怀念江南故乡、怀念童年美好时光)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 一、基础知识 2.①书藉 ②含胡 ③苦形 ④千均一发 4、①归类不当,可以去掉“人民大会堂” ②同志送来绿茶。 ③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被周总理看完了。 5、①(简朴)一般形容生活;(简单)用途广 ②“浏览”是(大略)地看;“审阅”是(审查阅读)的意思,说明看得(认真、仔细) ③“麻”或“鬼” ④毛泽东 张思德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⑤(生活简朴)和(工作劳苦)两方面 ⑥《十六年前的回忆》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是(首尾呼应)的关系。 二、阅读能力 (一) 2.破折号表示后面部分是解释前面的意思。 3.“父亲”在课文中指的是(李大钊),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之一) 4.要点:①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②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希望亲人能够化悲痛为力量。 (二) 2.要点:①文中共写了白梅、古梅、红梅这三种梅花。 ②它们各自的特点是:白梅洁白无瑕,古梅饱经风霜,红梅艳丽饱满。 3. 要求是总结全文的话。 (三) 1.注意引号的正确用法 2.冠军 3.“题”指的是(若文在食堂里不小心撞了浩泉一下。) 4.根据文章内容,意思对即可 5.“呆呆地说不出话来”的要点:①没想到若文会轻描淡写地对老师说;②他没想到若文会如此宽容、大度。 第2问:略 6.要点:①起因:妒忌;②经过:浩泉借题发挥、若文轻描淡写;③结果:改变看法,成为朋友 3

三、课外阅读 1.见教材P65——课外书屋 第四单元 一、基础知识 3.①眯、缝、带 ②糊、糊、诞 4.③鲁滨孙发现脚印。 5.①(×)②(×)③(×)④(√) 二、阅读能力 (一)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2.“这些”指(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可忘不了这个”,“这个”是指(大年夜)。 3.①(A)②(A)③(B) (二) 3.设问句 4.把(语文课本中那么多的好词佳句)比作“流淌的溪水”,把(语文课本)比作“良师益友”。 5.分层:第一层(第1——2句)第二层(中间几句)第三层(最后一句) 这段话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 (二) 1.明白——领悟 光临——光顾 看望——探望 2.题目(“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5.时间(一天夜晚) 地点(山中茅屋) 人物(和尚、小偷) 事件(起因:和尚发现小偷;经过:没有惊动小偷,送给他外衣;结果:小偷送还外衣。) 6.要点:①“一轮明月”代表善良、宽容的心灵; ②和尚充满了宽容之心、关爱之情,用自己的行动,唤起了小偷向善的良知。

期中练习 一、基础知识 5.①选择(部首)查字法,先查(目)部,再查(7)画。 ②“之”字的意思是(它,指天鹅)。 ③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二、阅读能力 (一) 1.选自《匆匆》,作者(朱自清) 3.“他”在文中指(太阳),实际上指的是(时间)。 5.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的情感。 (二) 4.要点: 两方面:①动笔动手的时候要动脑。 ②手脑并用应该是主动的行为。 (三) 2.分段:第一段(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自然段) 第三段(第4自然段) 3.《祖父的故事》主要记录了(托尔斯泰的祖父—— 一个身经百战的上校所经历的各种奇事 4

和形形色色的场景)。 4.要点:①7岁时主动写记事簿;②学着哥哥的样子自编手抄杂志;③两年后,创作了《祖 父的故事》;④82年的人生中创作了多篇巨著,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第五单元 一、基础知识 2.练——炼 即——既 义——益 栽——裁 事——是 登——瞪 4.①舍本逐末 ②酸碱试纸 谢皮罗 ③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为人类作出贡献)。 ④居里夫人 淡泊名利的人格和为科学献身的忘我精神 梁衡 二、阅读能力 (一) 1.分层:第一层(第1句);第二层(第2—7句);第三层(第8句)。 2.“其”字指的是(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3.要点: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有关系。 (二) 2.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 4.要点:我;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从窗口看;祖国各地的不同景色。 5. 要点:①看到各地的不同景色 ②感受到祖国的变化 (三) 1.两处标点,第一处注意顿号用法( 、 、 、 、 , ) 第二处注意书名号的用法(, 《 》 , 《 》 , 《 》 。) 2.这句话在短文中的意思是(在寒暑假里集中看很多书)。 3.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分段理由:总分 4.要点:①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解能力,提高了阅读速度; ②作文水平有很大提高; ③成绩名列前茅。 5. 要点:学习的捷径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六单元 一、基础知识 4.①错别字:栏 及 ②分类不当 ③动宾搭配不当(欣赏了一幅美术作品,阅读了一本书) 5.①启蒙老师 (三)件事 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也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怀念)。 ②《老师领进门》是一篇(回忆录),它的作者是(刘绍棠),文章结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 二、阅读能力 (一) 1.作者是(沙健孙) 5

2.“宽”指的是(老师对日语课的学习要求宽松、态度宽容),“严”指的是(老师对作文、写字等有关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要求严格)。 3.要点:①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 ②对敌人的仇恨 (二) 1.①(×)②(×)③(√) 2.最后一句话 3.要点:①制造氧气 ②吸收有害物质 ③防止水土流失 ④涵养水源 ⑤改善生存环境 (三) 2.正确序号( 5 4 1 3 2) 3.“体罚”指的是(老师用木板狠狠地抽打装了垫子的座椅,不是真正的体罚)。 4.要点:①这次“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使作者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意、尊重; ②这次“体罚”使作者明白了不能自欺欺人、虚度时日。

第七单元 一、基础知识 3.①(留连戏蝶时时舞) 恰恰(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②(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清晨)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尓(任凭、你) 4.①(×) ②(√) ③(√) ④(√) ⑤(√) 5、①王昌龄送辛渐的地点在(芙蓉楼),还学过以楼为题的古诗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千古流传的名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春)季 《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游园不值》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二、阅读能力 (一) 2.分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3自然段) 3.修改之后(“德”——“风”) 5.要点:虚心求教 (二)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要点: 第二段:李绅在过着寄居、流浪的生活时,从来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第三段: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 3.“千锤百炼”在文中比喻(多次诵读、多次修改才能完成一首诗的创作)。 4.“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5.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 6.李绅写《悯农》诗是为了(表达对农民的同情)。 三、课外阅读:见六年级必备古诗 期末复习 一、基础知识 2.①(√)②A(×)B(√)③(×)④(√) 3.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②前后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