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老子论语今读资料
《尔雅》书目提要

《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训诂学专著,成书于汉代,是对先秦文献中一些用词和用义的训诂材料进行汇编而成的。
该书分为十九篇,内容涵盖了古代汉语中的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等方面,对于研究古代汉语和汉语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尔雅》的体例是以词目为纲,按照意义类别分篇,每篇之下又分若干条目,分别对各该类意义下的词进行解释。
解释的方式既有直接解释词义,也有引用前人训诂材料或举例说明。
在解释中,《尔雅》还注意到了词义的引申和假借现象,对于一些较为难懂的古词语,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
《尔雅》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器具、服饰、饮食等等。
同时,《尔雅》在解释词义时,也注意到了词义的演变和异同,对于比较难以区分的近义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辨析。
《尔雅》在中国训诂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
它不仅为后人研究古代汉语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也为后人研究汉语史、词汇史、语法史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尔雅》也是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参考书目之一。
尔雅(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目录分析
释言第二
释诂第一
释训第三
1
释亲第四
2
释宫第五
3
释器第六
4
释乐第七
5
释天第八
1
释地第九
2
释丘第十
3
释山第十一
4
释水第十二
5
释草第十三
1
释木第十四2释虫第源自五3释鱼第十六4
释鸟第十七
5
释兽第十八
《尔雅》词语笔画 索引
释畜第十九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 全注全译丛书
作者介绍
这是《尔雅(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这算是古代汉语词典,尔雅通识,讲了山川草木等等的介绍和文字用法。 《尔雅》,名字即好听。 尔者,近也。一字一世界,一意一如来,文以载道,离诸文字则孰能与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字郁郁, 以观成康。
精彩摘录
古今言异,方国语殊,释以雅言,义归乎正,故名《尔雅》 汉刘熙《释名·释典艺》:“《尔雅》:尔,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 主也。” 《尔雅》是第一部内容和体例都比较完备的汉语词典。 释 诂 》 以 一 词 解 释 多 词 为 主 , 《 释 言 》 以 一 词 解 释 一 词 为 主 , 《 释 训 》 的 被 释 词 语 以 双 音 词 语 为 主 。 传世《尔雅》十九篇,即《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 《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释诂》一篇大抵是以通语易词解释古语、方言及疑难词语。 权舆:通“虇蕍(quǎn yú)”,本义为草木始生,引申为开始、初始的意思。 诞:本义为说大话,引申为大。 俶(chù):古籍中常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开始动作或行动 京:人工筑起的高丘,引申有大、高大的意思。
尔雅原文及译文

尔雅原文及译文
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词典,也是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
它的内容包括词语的解释、词语的用法、词语的出处等。
下面是一段尔雅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
”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是工具。
”
在这段原文中,“子曰”是“孔子说”的意思,“君子不器”是孔子的一句话,意思是君子不是工具,不能被他人利用。
这句话的含义是,君子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能被他人左右,也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原则。
尔雅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研究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同时,尔雅中的许多词语和表达方式也被后人广泛引用,成为了汉语的一部分。
[古代汉语]学习资料老子
![[古代汉语]学习资料老子](https://img.taocdn.com/s3/m/988a63c3ee06eff9aff80745.png)
(一)作为世界万物总根源的“道”
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总根源,整个宇 宙都是从“道”中生化出来的。老子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 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 这是说,从“道”中产生出统一的“气”,“气” 又分化为对立的阴阳二气,阴阳交合,产生万物。 在老子看来,“道”作为万物的总根源,与万物 是不同的。所以,要给“道”一个明确的规定和 命名,无疑是相当困难的。在《老子》书的开篇 就说得很清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 常名。”(一章)
目前较好的版本有任继愈《老子新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修订版),张松 如《老子说解》(齐鲁书社1987年版),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中华书局 1984年版)。还有马叙伦的《老子校诂》 和高亨的《老子正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题解] 本篇为《老子》第二章,前一部分 以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 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为例, 说明一切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这 两个方面虽然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 反相成,失去一方则另一方即不会存在; 后一部分根据相反相成的道理提出了以 “无为”达到有为的政治思想。
老子
《老子》简介
老子的生平和《老子》的成书 老子的生平和《老子》的成书年代,历来 有不同的意见。一般认为老子是春秋时的 楚国人,和孔子同时,姓李,名耳,字聃 (dān),曾任周王朝的史官,和孔子同时, 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
《老子》一书并非老聃自己所作,大概是 老子的后学者根据他的学说加以发挥补充 而成的,成书于战国时代。全书五千多字, 共八十一章,又名《道德经》,分《道经》 和《德经》上下两篇。根据一九七三年底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写本,和《韩非子·解老篇》来看,《德经》 应是上篇,《道经》应是下篇。《老子》 语言简炼,涵义精深,多用排比句,句式 整齐,其中有许多部分是用韵的,在当时 先秦散文中独具一格。作为哲学论文, 《老子》的逻辑性也很强。
老子论语今读的尔雅通识作业和答案

老子论语今读的尔雅通识作业和答案1、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A) (10.00分) A(《道经》一章B(《道经》二章C(《道经》三章D(《道经》四章、下列哪部书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C) (10.00分) 2A(《诗经》B(《尚书》C(《中庸》D(《史记》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谷神”指:(D) (10.00分) A(五谷杂粮B(谷物C(五谷之神D(道4、“道冲,或用之或不盈”中“盈”的意思是:(D) (10.00分) A(满B(充盈C(盈余D(尽5、“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C) (10.00分) A(神秘性B(复杂性C(哲学性D(科学性1、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对) (10.00分)2、《道经》第二章论述了事务的相对性、辩证性及为政的重要原则:无为、不言。
(对) (10.00分)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天地不仁”指的是天地不仁爱,不仁慈。
(错) (10.00分)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告诫我们做事情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度,做到恰到好处。
(是) (10.00分)5、道家认为“生而知之者”为圣人(错)1、“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在这句话中老子认为最重要的是:(D) (10.00分)A(人的智慧B(人的身材C(人的思想D(人的身体、生命2、老子《道德经》中的“五色”指:(A) (10.00分) A(黄、青、赤、白、黑B(黑、白、蓝、黄、青C(赤、橙、黄、绿、青D(黑、白、赤、蓝、绿3、“(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句话中“营”的意思是:(D) (10.00分)A(经营B(营养C(灵D(魂4、“物极必反”是下列哪位的观点:(C) (10.00分) A(孔子B(庄子C(老子D(墨子5、《道德经》里“绝学无忧”中的“绝”是指:(B) (10.00分) A(绝对B(极致,最好C(绝不D(拒绝1、老子在《道德经》中不认为有绝对的无私,他提倡的是”少私寡欲“。
老子复习资料

老子复习资料单选1.老子生存的年代距今2500多年春秋时代的末期2.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被称为“出世”的。
书中第6页,出世者为隐士3.老子通过道德经创立了什么学说。
无为而治4.老子文化是什么文化?道文化5.老子学说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6.道化生了阴阳末分的什么?太极7.道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什么?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天道有两种属性,一种是自然属性,二是什么?人文属性9.老子的辩证法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决定了什么?行事方式10.“柔”的反概念?自己理解则是刚强,或者强者11.老子反者道之动的意思是什么?任何事物都是在相反相成的状态中出现的12.古代中国人把道德经叫什么经?道德真经13.黄老之说中道家打着谁的旗帜?黄帝和老子14.道文化和什么文化同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典范。
儒文化15.道从无到有的过程,是道的潜能,无隐道什么的过程?自然变化,或者我们人生长16.天地不仁是道德什么品德?心中坦荡,不偏执一物,才能海纳百川17.水的美德一是利性,二是什么?不争18.不言、之教指的是什么?它要人们在心中相信或肯定某件事时,只要去做就能收到效果,多说反而无益.19.圣人皆孩子体验了老子的人权思想和什么思想?公仆思想20.不见之明说明了什么意思?圣人俗人不同的认识观,P23321.天地间的造主是谁?认为宇宙天地万物的产生运动变化消亡是自然演化的结果22.水的品德最接近什么精神?大道精神 P15523.老子揭示了相反相成,还有什么的变证法则?物极必反24.老子应为事物向他的相反方向转化,这是什么的属性?矛盾属性25.“反”是什么词?动词,运用逆向思维26.“无为”的真精神是什么?善其所为27.什么是无为之政?利民之政,立国之政,是以民为本之政28.道家以什么为立学之本?“虚无”29.反哺归真的目的是什么?回归自然多项:1.解说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的正确内涵?书上25页,最后一段,跟26页第段2.和无为的概念相相的是什么?3.实践老子辩法的方法是什么? P43到P46黑体字4.老子因为事物转化的原因有几个?相反相成,物极必反5.圣人无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意思是什么?规劝君王的。
2019尔雅《老子》《论语》今读

老子论语今读道经(一)【单选题】关于老子的记载最权威的一部书是()。
AA、《史记》B、《道德经》C、《资治通鉴》D、《吕氏春秋》2【多选题】从纵向来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AA、先秦子学B、两汉儒学C、隋唐佛学D、清朝新学3【判断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为根,道为干。
()错误4【判断题】《道德经》这本书可以称为似难实玄。
()正确5【判断题】老子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
()正确道经(二)1【单选题】孔子到()找老子请教问题。
BA、齐国B、周朝C、秦国D、楚国2【单选题】 ()把老子比作一条龙,称其深不可测。
DA、曾子B、庄子C、孟子D、孔子3【单选题】《道德经》的通行本出自()。
BA、汉代B、晋代C、唐代D、清代4【多选题】以下()皇帝为《道德经》做了注。
ABA、唐玄宗B、明太祖C、汉武帝D、康熙5【判断题】《道德经》被奉为道德最高经典。
()正确6【判断题】在湖南长沙的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是写在竹简上。
()错误道经(三)1【单选题】下面选项中()属于道论之纲的内容。
CA、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B、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C、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D、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2【多选题】关于“道”一系列特性中说法正确的是()。
ABDA、具有至高无上性B、不可言说性C、道是永远不变的D、不可命名性3【判断题】“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中的“此两者”指的是道和名。
()错误4【判断题】在道教思想中天是高于道的。
()错误5【判断题】“玄之又玄”这句话体现了道的深奥性。
()正确道经(四)1【单选题】“道冲 ,而用之或不盈”中的“盈”的意思是()。
DA、空B、满C、亏D、尽2【多选题】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圣人如何治理国家?()ABDA、让臣民不要想太多B、让臣民不饿肚子C、让臣民身体强壮D、让臣民树立远大志向3,不要掺杂自【判断题】老子提出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的意思是圣人要尊重客观规律己的私心杂念去做事情。
尔雅1-5期通识(选修+必修)课程单

A 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10门)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叶嘉莹
南开大学
高蒙河
复旦大学
万献初
武汉大学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
郭齐勇
武汉大学
夏可君
中国人民大学
陈炎
山东大学
黄玉顺
山东大学
查屏球
复旦大学
陆建猷
西安交通大学
朱彦民
南开大学
彭林
清华大学
彭林
清华大学
陈怡
东南大学
B 自然、科学与科技(10门)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刘本培 刘旦初 顾沛 李建珊 韩茂莉
课程编号 F202 F204 F205 F301
课程名称 东方电影 园林艺术概论 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 古代名剧鉴赏
TS071
F303 文艺学名著导读
TS124
பைடு நூலகம்
F402 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
TS104 TS105 TS188 TS189
F404 F405 F501 F502
艺术美学 西方美术欣赏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
黄卫平
中国人民大学
艾跃进
南开大学
周季平
中华女子学院
陆向谦
清华大学
杨岚
南开大学
杜汉荣
上海理工大学
E 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10门)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李义平
中国人民大学
彭刚 郭家宏 温铁军 张学谦 柴效武 柳欣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浙江大学 南开大学
主讲人职称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张铭 钟江 艾剑良 尹克林 李建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中“君”的意思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A、庄子•B、墨子•C、荀子•D、朱熹和王阳明我的答案:D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A、先秦子学•B、两汉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我的答案:A“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
”这其中的“文字”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A、《金刚经》•B、《论语》•C、《道德经》•D、《南华经》我的答案:C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儒家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
X “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我的答案:A《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A、道和明•B、无名和有名•C、又常和无常•D、有和无我的答案:D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A、《道经》一章•B、《道经》二章•C、《道经》三章•D、《道经》四章我的答案:A“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A、神秘性•B、复杂性•C、哲学性•D、科学性我的答案:D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商务最高经典:()•A、《古兰经》•B、《玉皇经》•C、《南华真经》•D、《道德经》我的答案:D“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A、一种哲学思想•B、说•D、道德我的答案:B《道德经》的前37章称为《道经》;第38章到81章称为《德经》。
√在《道德经》的众多版本中,现在我们读的一般是通行本。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言的意思是:()•A、说话•B、言语•C、发号施令•D、言传身教我的答案:C“常使民无知无欲”中“知”的意思是:()•A、知识•B、知道•C、了解•D、智慧我的答案:D“道冲,或用之或不盈”中“盈”的意思是:()•A、满•C、盈余•D、尽我的答案:D《道经》第二章论述了事务的相对性、辩证性及为政的重要原则:无为、不言。
()√道家认为“生而知之者”为圣人。
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中的“中”的意思是:()•A、中规中矩•B、中等•C、中间•D、即“度”恰到好处掌握分寸我的答案:D下列哪部书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A、《诗经》•B、《尚书》•C、《中庸》•D、《史记》我的答案:C老子的下列哪个观点可以体味出清官与贪官的区别:()•A、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B、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C、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D、上善若水我的答案:C老子认为最好的“善”要像:()•A、上天•B、水•C、大地•D、高山我的答案:B《道德经》中“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中的“尤”是指:()•A、犹豫•B、尤其•C、通“忧”指忧愁•D、错误我的答案:D“物极必反”是下列哪位的观点:()•A、孔子•B、庄子•C、老子•D、墨子我的答案:C2苏州众多的园林中有一处命名“退思园”这其中暗含了下列哪种老子的思想:()•A、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B、金玉满堂,莫能守之。
•C、多言数穷,不如守中•D、居善地,心善渊我的答案:A3“(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句话中“营”的意思是:()•A、经营•B、营养•C、灵•D、魂我的答案:D在《道德经》中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会激流勇进,迎难而上。
×老子认为如果用“无为”的方法治理国家,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
×我的答案:《道德经》中“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一味强调竞争,要竞争先要超越自己。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谷神”指:()•A、五谷杂粮•B、谷物•C、五谷之神•D、道我的答案:D“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天地不仁”指的是天地不仁爱,不仁慈。
X“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告诫我们做事情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度,做到恰到好处。
√老子《道德经》中的“五色”指:()•A、黄、青、赤、白、黑•B、黑、白、蓝、黄、青•C、赤、橙、黄、绿、青•D、黑、白、赤、蓝、绿我的答案:A“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在这句话中老子认为最重要的是:()•A、人的智慧•B、人的身材•C、人的思想•D、人的身体、生命我的答案:D道家认为人应该把下列哪项视为首要的:()•A、治国•B、齐家•C、修身•D、平天下我的答案:C老子《道德经》中的“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我的答案:√“五味令口爽”中的“爽”指“好,舒服”。
(X)“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此三者混而唯一即是:()•A、空•B、虚•C、道•D、思我的答案:C2“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中“朴”的意思是:()•A、朴实•B、朴素•C、简朴•D、没有雕琢过的原木我的答案:D3“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中“复”的意思是:()•A、复杂•B、复习•C、恢复•D、循环往复我的答案:D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告诉我们应该从根本上看问题,这样才能理解现在,展望将来。
()我的答案:√5在“有”和“无”的问题上道家认为“有”是最根本的。
()我的答案:ד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中“常”的意思是:()•A、常态•B、常识•C、无常•D、规律我的答案:D2“知常容,容乃公”中“容”的意思是:()•A、容易•B、融洽•C、通融•D、从容我的答案:D3老子认为做好的管理者是:()•A、“下知有之”•B、“亲之誉之”•C、“畏之”•D、“侮之”我的答案:A道家推崇的最高哲学准则是天。
×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后人如果能做到“虚至极,守静笃”,就能看出世间的规律,按照“道”来做事,一生相安无事。
()√《道德经》里“绝学无忧”中的“绝”是指:()•A、绝对•B、极致,最好•C、绝不•D、拒绝我的答案:B“无欲之为圣,寡欲之为贤,多欲之为凡,循欲之为狂。
”这句话印证了老子的下列哪个观点:()•A、无欲则刚•B、致虚极,守静笃•C、少私寡欲•D、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的答案:C《道德经》里“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中“母”的意思是:()•A、母体•B、母乳•C、母亲•D、道我的答案:D《道德经》中“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老子在《道德经》中不认为有绝对的无私,他提倡的是”少私寡欲“。
()√下列哪项是老子对战争的态度:()•A、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B、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C、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D、国家混乱,有忠臣我的答案:A2古代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老子认为战争取胜后应:()•A、功遂身退,天之道也•B、功成身遂,百姓皆谓“我自然”•C、以丧礼处之•D、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我的答案:C3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其中“亡”的意思是:()•A、死亡•B、灭亡•C、忘记•D、消亡我的答案:C4因为战争的血腥、暴力并会产生一些恶果,因此老子反对战争。
()我的答案:√5在《道德经》中老子主张“吉事尚右,凶事尚左”。
()我的答案:×《道德经》里“曲则全,枉则直”中“枉”的意思是:()•A、枉费•B、冤枉•C、弯•D、枉然我的答案:C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武”中“一”的意思是:()•A、一个•B、一起•C、一团•D、道我的答案:B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这句话指的是:()•A、圣人•B、道•D、有道之人我的答案:B老子两千多年前就总结出了辩证法的思想,《道德经》中充满了辩证法。
(X)老子在《道德经》中很多篇章起始处多用四字成句,其中包含很深刻的含义,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下列几句话中与“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相近的是:()•A、不上闲,使民不争•B、为天下溪,常德不离•C、上善若水•D、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的答案:D《道德经》里“执大象,天下往。
”中“大象”的意思是:()•A、一种动物•B、大道•C、大的景象•D、现象我的答案:B“化儿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这句话中的“无名之朴”指的是:()•A、国君•C、道•D、上天我的答案:C道家主张“仁、义、礼、智、信”。
()我的答案:ד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这句话中的“大丈夫”指的是圣人、有道之人。
()我的答案:√“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中“君”的意思是:()•A、君子•B、君主•C、君王•D、主宰我的答案:D老子认为圣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中“袭”的意思是:()•A、沿袭•B、抄袭•C、暗藏•D、偷袭我的答案:C“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中“资”的意思是:()•A、资本•B、资鉴,借鉴•C、资金•D、谈资我的答案:B从中国阴阳学的角度说,儒家强调阳,道家强调阴,两者互补。
()√“知其白,守其辱”这句话中,“辱”的意思是“黑”与“白”相对。
()√成语“大器晚成”出自:()•A、《资治通鉴》•B、《周易》•C、《孟子》•D、《道德经》我的答案:D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中的“二”指的是:()•A、雌、雄•B、天、地•C、阴、阳•D、生、死我的答案:C3“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这句话中“昧”的意思是:()•A、愚昧•B、蒙昧•C、看不清•D、不明白我的答案:C4在老子看来把自己主动放到“弱”的位置是懂得“道”,运用“道”的结果。
()我的答案:√5老子认为最好的读书人听到“道”就相信它并且按照“道”去做事情。
()我的答案:√老子用下列那句话来暗示“天下无道”:()•A、绝学无忧•B、戎马生於郊•C、大道废,有仁义•D、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的答案:B2下列哪些观点不属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A、大成若缺•B、大盈若冲•C、大屈若直•D、大智若愚我的答案:D3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句话由老子的哪句话演变而来:()•A、不出户,知天下•B、不窥牖知天道•C、智慧出,有大伪•D、居善地,心善渊我的答案:A4老子认为“无为”的目的是“无不为”。
()我的答案:√5《道德经》有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因此老子是唯心论者。
X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中“言”的意思是:()•A、说话•B、发言•C、言论•D、发号施令我的答案:D2《道德经》中“吾何以知天下之然栽。
以此。
”中“此”指的是:()•A、权•B、相•C、德•D、道我的答案:D3“和光同尘”这个成语出自:()•B、《尚书》•C、《道德经》•D、《易经》我的答案:C4“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中“始”指的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