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与相关疾病参照

合集下载

十二经脉病证要点

十二经脉病证要点

3、足阳明胃经病证:
• 高热汗出、唇疹、头痛、惊剔、发狂、脘 腹胀满、肠鸣、腹水、鼻痛、鼻衄、齿痛、 口喎、咽痹、颈肿、膝膑肿痛、循乳部、 气街、股、伏兔、颈外廉、足面皆痛,下 肢前外侧、足背及第三趾疼痛或运动障碍 等。
4、足太阴脾经病证:
• 舌本强、食则呕、脘腹胀满、善噫、得后 与气则怏然如衰;倦怠乏力、身体困重、 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大便溏泻、症 瘕、泄泻、水闭、不能卧、下肢内侧肿痛 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
5、手少阴心经病证:
• 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胸胁痛、上肢 屈侧后缘疼痛或厥冷、手心热等。
6、手太阳小肠经病证:
• 咽痛、颈部肿痛以致头部不可能转动,肩 似拔、臑似折;耳聋、目黄、颊肿、肩、 臂及上肢伸侧后缘疼痛等。
7、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 头项强痛、痔疮、疟、狂、癫痫、目黄、 鼻塞、泪出、腰脊痛及运动障碍、眼球胀 痛、半身不遂、腘窝、腓肠肌、足小趾等 处疼痛或运动障碍 胁胀痛、胸满、甚则咽干,呕吐、腹泻、 疝气、遗溺、尿闭、腰痛妇人少腹痛等。
8、足少阴肾经病证:
• 气短喘促、头晕目眩、饥不欲食,面如漆 柴,咳嗽咳血,心如悬若饥状、惊恐、口 热、舌干咽肿、上气、咽干及肿痛、心胸 烦闷、疼痛、腹泻、腰脊疼痛、下肢无力、 厥冷、足心发热、心痛、黄疸等。
9、手厥阴心包经病证:
• 手心热、腋肿、胸胁支满、面赤、目黄、 精神失常、上肢痉挛、心烦、心痛、心悸 等。
十二经脉病证要点
1、手太阴肺经病证:
• 肺胀、气逆、烦心、掌中热、中风小便数 而欠、咽喉肿痛、喘咳、喘喝、胸闷胀满、 缺盆疼痛、肩背痛、少气、洒淅寒热、自 汗出、桡臂痛等。
2、手阳明大肠经病证:
• 下牙痛、咽喉肿痛、鼻流清涕、颈肿、喉 痹、目黄、口干、鼻衄、肩前臑痛、大指 次指痛不用、上肢伸侧前缘及肩部疼痛或 运动障碍等。

十二经络中西医病名对照

十二经络中西医病名对照

一、肺经(手太阴)主要器官与组织肺、呼吸道、皮肤、甲状腺器官与组织功能(中医)主一身之气;主呼吸之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调水道。

器官与组织功能(西医)呼吸、代谢、循环、内分泌(主要指甲状腺)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体热,汗出,气喘,咳嗽痰涎多,胸痛,背肩疼痛,掌部疼痛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急性呼吸道炎症(含急性鼻炎、上颌窦炎、咽炎、扁桃腺炎、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甲亢,急性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寒栗、汗出,咽喉干燥,锁骨、胸部疼痛,咳嗽,嘶哑,四肢末端麻木或发冷,皮肤异常,失眠,面色改变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慢性呼吸道炎症(含慢性鼻炎、上颌窦炎、咽炎、扁桃腺炎、喉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癌,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荨麻疹,各种慢性皮肤病二、大肠经(手阳明)主要器官与组织呼吸道(含鼻、咽喉、口腔)、牙齿、皮肤、结肠、直肠器官与组织功能(中医)吸收水分,传导排泄糟粕器官与组织功能(西医)回吸收水份及排泄功能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便秘,腹胀痛,头痛,肩与前臂疼痛,指痛,体热,口干,在热的情况下加重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鼻炎、咽喉炎),皮肤感染,急性结肠炎,急性过敏性结肠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腹泻,腹痛,肠功能减弱,晕眩,上肢无力,身体冰冷,皮肤异常(出疹、搔痒、咽喉炎)轻微咳嗽,在热的情况下好转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皮肤病,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慢性过敏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三、胃经(足阳明)主要器官与组织胃肠道、食道、胰腺、口腔(齿)、鼻、上眼睑、乳腺、膝关节器官与组织功能(中医)受纳、腐熟水谷,胃主和降器官与组织功能(西医)受纳消化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体热,腹胀,打嗝,便秘,食欲增加,胃痉挛性疼痛,胃酸过多,唇裂,经络走向的腿(或膝关节)感疼痛与痉挛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急性胃炎,急性胃溃疡,反流性食道炎,急性胰腺炎,喷门松驰症,胃瘀积症等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餐后腹痛或腹泻或呕吐,消化力减弱,胃酸不足,忧郁,清涎多,下肢倦怠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癌,食道癌,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四、脾经(足太阴)主要器官与组织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系统器官与组织功能(中医)主运化(运化饮食水谷,运化水湿),主统血(统摄血液循行脉中,不致溢出脉外),主肌肉四肢器官与组织功能(西医)免疫与内分泌调节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食欲不振,胃胀,呕吐,足膝关节疼痛,脚拇趾活动困难,失眠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哮喘,急性溃疡病,慢性溃疡病复发,急性胃炎,风湿、类风湿等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消化不好,胃胀气,排泄物积囤,上腹部疼痛,呕吐,肢倦乏力、麻木,腿部静脉曲张,嗜睡,皮肤损伤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慢性过敏性哮喘,慢性溃疡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癌,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五、心经(手少阴)主要器官与组织头,脑,神志,心血管器官与组织功能(中医)受纳、腐熟水谷,胃主和降器官与组织功能(西医)精神神志状态,心脏活动,循环功能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运动过后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处在压力状态下,有压迫感,忧郁,内侧肩麻木,血液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植物神经失调,更年期综合症,心血管功能异常,少数为心脏血管器质性病变循环不足引起晕眩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胸口疼痛,肩与前臂疼痛,四肢关节重,胸口沉闷,口干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与植物神经失调,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有关六、小肠经(手太阳)主要器官与组织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肩器官与组织功能(中医)受盛化物,分清别浊器官与组织功能(西医)消化吸收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颈、后脑、太阳穴、至耳疼痛,肚脐与下腹部疼痛,便秘,后肩胛至臂外后廉疼痛亢进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急性十二指肠炎,急性十二指肠溃疡,肠功能亢进,腹泻,肩周炎等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中医)颔、颈浮肿,耳鸣,听力减退,呕吐,腹泻,手虚弱寒冷,身疲,虚弱症衰弱时出现的主要病症(西医)慢性十二指肠炎,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等。

十二经脉循行要穴及各部常见病症总结

十二经脉循行要穴及各部常见病症总结

艾蓬轩把十二经脉循行所过之处及各部常见病症,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按照《内经》对经络的记载,虽然经脉的全程像一条入海的河流,一棵繁茂的树木,但最为重要、备受重视的是河流未入海的部分,是树根树干的部分,也就是肘膝关节以下的部分。

长期的临床实践同样证明,此部分腧穴的治疗作用,在整条经脉上,往往是最为突出的。

下面我们就逐一了解十二经脉的大体循行、主治等知识。

1手太阴肺经——上肢内侧前缘主要循行部位:拇指端,鱼际穴处(赤白肉际,即手掌与手背的交界线),太渊穴处(寸口脉动处,即中医诊脉处),尺泽穴处(肘内侧大筋桡侧,即靠近大拇指侧)。

主要诊治病症:肺脏疾病一一咳嗽,喘,咽喉疼痛等。

最常见疾病反应区:①尺泽穴下方肌肉丰厚处;②鱼际穴附近肌肉丰厚处。

当肺脏发生疾病时,此两区很容易出现异常反应。

尺泽穴区与鱼际穴区最常见到压痛;急性起病者,在尺泽穴下方常出现明显压痛;长期慢性的肺脏疾病,常可在尺泽穴下方沿肺经出现硬结或条索,伴有压痛;肺脏阳气不足,寒邪较盛者,常可在鱼际附近见到较明显的青筋。

最常用治疗部位:①列缺:止咳奇效。

②尺泽穴区敏感点:调治肺脏要穴。

2手厥阴心包经——上肢内侧中线主要循行部位:中指端,手心中线,腕横纹内侧中点,腕上两筋见,肘内侧大筋尺侧(靠近小拇指侧)。

主治病症:①心脏疾病——心痛,胸痹;②胃腑疾病——胃痛,呕吐。

最常用治疗部位:内关一一治疗心脏疾病要穴;按揉内关穴出现酸胀感对晕车有奇效。

3手少阴心经——上肢内侧后缘主要循行部位:小指端,神门穴处(手腕横纹掌面尺侧),少海穴处(屈肘,肘横纹内侧端处)。

主要诊治病症:本经临床应用较少,无太多经验介绍。

4手阳明大肠经——上肢外侧前缘主要循行部位:食指端,虎口合谷处,阳溪穴处(拇指后两筋间凹陷处),曲池穴处(屈肘,肘横纹外侧端)。

主要诊治病症:①头面官窍各种病症(以口鼻为主);②疹病。

最常见疾病反应区:①曲池穴下方肌肉丰厚处;②虎口肌肉丰厚处。

十二经络对应病症

十二经络对应病症

十二经络对应病症1、手太阴肺经(03点-05点)主要相关器官:鼻、肺、支气管。

经络症: 伤风自汗,鼻塞咽痛,缺盆和肩臂内侧前缘至拇指内侧沿肺经所过之肿痛,麻痹、厥冷等。

脏腑症:咳嗽气喘、短气上气,胸部胀痛。

肺气竭绝,则不能行气布湿,温养皮毛,而见皮肤干皱无光泽,指(趾)干枯,毫毛脱落。

亢进热症时症状:体热,汗出,气喘咳嗽;痰涎多,支气管哮喘,身液充于头部,背、肩部酸痛,紧绷。

衰弱寒症时症状:恶寒,出冷汗,鼻炎,咽喉干燥,锁骨、胸部疼痛,四肢末端麻木或发冷,皮肤异常,失眠,面色改变,咳嗽嘶哑。

2、手阳明大肠经(05点-07点)主要相关器官:口(齿)、肩、皮肤、鼻、咽喉、大肠。

经络症:牙痛,咽喉肿痛,咳嗽,鼻血流涕,暗疮,黑斑,颈项肿痛,上肢背外缘和肩部疼痛,运动障碍等。

脏腑症:肠鸣,腹痛,便秘,泄泻,便血,脱肛,皮肤过敏,大肠气竭绝,则泄利无度。

亢进热症时症状:便秘,腹胀痛,头痛,肩与前臂部疼痛,指痛,体热,口干。

衰弱寒症时症状:腹泻,腹痛,眩晕,上肢无力,手足怕冷。

3、足阳明胃经(07点-09点)主要相关器官:口腔(齿)、鼻、乳腺、膝盖、胃。

经络症:身热,口渴,咽喉颈肿,口角歪斜,唇舌生疮,暗疮,胸、腹、股、膝、胫至中趾等循胃经所过之肿痛、麻痹、厥冷。

脏腑症:胃脘痛胀,消谷善饥,呕吐吞酸,肠鸣,腹胀,食难消化,胃气竭绝,则不能纳谷。

亢进热症时症状:体热,腹胀,打嗝,便秘,食欲增加,胃痉挛性疼痛,胃酸过多,唇干裂。

衰弱寒症时症状:餐后腹疼或腹泻或呕吐,消化力减弱,胃酸不足,忧郁,清涎多,下肢倦怠。

4、足太阴脾经(09点-11点)主要相关器官:胃、脾、子宫、卵巢、前列腺、膀胱。

经络症:舌根强痛,股、膝内侧至大趾等脾经循行线之肿痛,麻痹,厥冷,结节。

脏腑症:脘腹痞满,呕吐,暖气,消化不良,便溏,痰饮,头重身倦,四肢乏力。

脾气竭绝,则肌肉松软,萎缩。

亢进热症时症状:消谷善肌,肋下胀痛,呕吐,排气,足、膝关节疼痛,第一脚拇趾活动困难,失眠。

十二经脉的主要病候

十二经脉的主要病候

十二经脉的主要病候十二经脉的主要病候列述如下。

(1)手太阴肺经病候身热,恶风寒,头痛,鼻塞不利,无汗或汗出,嗌干咽痛,失音,咳嗽,喘息气急,咳吐痰涎唾沫,咳血,心烦,胸闷胸痛,少气,短气,缺盆中间疼痛,肩背、上臂或前臂酸痛、麻木或厥冷,掌心发热,小便频数或颜色异常,皮肤痛,皮毛焦,或张口嘘气,交叉两手而瞀。

(2)手阳明大肠经病候齿痛,面颊部肿,目睛昏黄,视力不足,口干,喉痺,鼻塞,鼻流清涕,鼻衄,肩前及上臂部疼痛,食指疼痛、活动不灵,经脉所过部分发热肿胀,畏冷寒战,肠鸣矢气,腹胀,脐腹疼痛,泄泻或便秘,便血,脱肛,痔疮。

(3)足阳明胃经病候壮热,潮热,寒战,汗出,疟疾,温热病,狂躁,妄见妄言,面赤,善惊,口眼瞤动,口,颈肿,唇口生疮,目痛,齿痛,喉痛,鼻干,鼻衄,溲黄,胃脘痛,消谷善饥,呃逆,呕吐,呕血,膈咽不通,食饮不下,肠鸣腹痛,大腹水肿,腹胀不能卧,大便难,下利,沿胸前,乳部,气街、大腿、小腿、足背疼痛,膝关节肿痛,下肢麻木、厥冷,足中趾活动不灵。

(4)足太阴脾经病候舌本强痛、屈伸不利,头重,体重,身热,倦怠乏力,心窝下急痛(胃脘痛),不欲食,食则呕,腹胀满,不得卧,恶心,嗌干,善噫,腹部痞块,心胸烦闷,大便溏泻,小便不利甚则不通,黄疸,疟疾,股膝小腿肿痛、厥冷,腰痛,一身尽痛,畏寒,四肢不温,肌肉、四肢萎软不用,舌萎,唇反,足大趾活动不灵,脱肛。

(5)手少阴心经病候心痛,胸痛,胁下痛支满,心胸烦闷,短气,卧不安,身热,面赤,多汗,嗌干,渴而欲饮,头痛,目痛,目睛昏黄,眩晕欲仆,善悲,喜笑不休,精神失常,面如漆柴色,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侧疼痛或厥冷,掌心热,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舌上生疮。

(6)手太阳小肠经病候咽喉疼痛,面颊肿,颌下肿,口舌糜烂,耳鸣,耳聋,耳前热,目痛,目不明,目中自翳,多泪,颈项、颌下、肩胛、上臂、前臂外侧疼痛,肩上、手、小指次指间热,足胫酸,少腹痛胀连腰脊,疝气,少腹痛引睾丸,大便泄泻或干结不通,小便清长或短赤频急热痛、涩滞不畅,甚则尿血。

十二经脉经别病病机

十二经脉经别病病机

十二经脉经别病病机作者: 王新华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的作用,经络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如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络脉等,都以十二经脉为基础,而奇经八脉又与十二经脉交错联系,关系也十分密切,故分析十二经脉的病理变化,在经络系统病变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内的联系、增进十二经脉与头面官窍的联系等作用。

一般说,十二经别的病理与十二经脉的病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可以结合起来讨论。

1.十二经脉经别病病候欲知十二经脉、经别的病机,必须先了解十二经脉和经别的病候,尔后才能归纳出其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关于十二经脉的病候,历代医家多以《灵枢·经脉》的内容为主。

该篇不但详述了十二经脉在全身的循行概况,而且在每经循行线路之后还记述了该经的“是动病”和“所生病”的症状,并在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及足少阴四经中,指出了“气盛有余”实证和“气虚不足”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十二经脉的虚、实病候作了示范性的概括。

此外,还分别阐述了除手厥阴心包经以外的五条阴经气绝的表现特征、病机及预后。

《灵枢·经脉》对十二经病候的论述具有以下特点:①在全面继承《帛书·经脉》的“是动则病”和“其所产病”的基础上,将十二经脉病候确定分为“是动病”和“所生病”两部分。

其中“所生病”部分,在除手厥阴以外的五条阴经分别为“是王”肺、脾、心、肾、肝五脏“所生病”,这可能与阴经属脏的理论有关。

在手厥阴心包经,则为“是主脉所生病”,这与心包为心之外卫,而心又主血脉有关。

在六条阳经,则为分别主津液、血、液、筋、气、骨“所生病”,这不但与阳经属腑有关,还与大肠主津;小肠主液;胃为水谷之海,主生营血,阳明又为多气多血之经;太阳为诸阳主气,阳气具有“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的功能;三焦主通行元气,总司人体气机气化及少阳主骨等理论有关。

中医常见的十二经脉主症以及引经药

中医常见的十二经脉主症以及引经药

中医常见的十二经脉主症以及引经药
一、常见的十二经脉主症
1.手太阴肺经: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咽喉肿痛等。

2.手阳明大肠经:头痛、眼痛、牙痛、鼻流清涕、感冒、口眼歪斜等。

3.足阳明胃经:腹胀、腹泻、胃痛、呕吐、口腔溃疡、面部痤疮等。

4.足太阴脾经:腹胀、腹泻、胃痛、呕吐、口腔溃疡、面部痤疮等。

5.手少阴心经:心痛、胸闷、心悸、失眠、神志不安等。

6.手太阳小肠经:头痛、眼痛、耳聋、咽喉肿痛等。

7.足太阳膀胱经:腰背酸痛、下肢痿痹、头痛、鼻塞等。

8.足少阴肾经:头晕、耳鸣、遗尿、遗精等。

9.手厥阴心包经:心痛、胸闷、心悸、失眠等。

10.手少阳三焦经:头痛、耳聋、咽喉肿痛等。

11.足少阳胆经:侧头、目、耳、咽喉等处疼痛,以及胸胁痛等。

12.足厥阴肝经:头痛、目痛、胸胁痛等。

二、十二经脉引经药
1.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

2.手太阴小肠经:藁本、黄柏。

3.足少阴肾经:独活、桂枝、肉桂、细辛、知母。

4.足太阳膀胱经:羌活。

5.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白芷。

6.手阳明大肠经:白芷、升麻、石膏。

7.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术、葛根、白芍。

8.足阳明胃经:白芷、葛根、升麻、石膏。

9.手厥阴心包经:柴胡、牡丹皮。

10.手少阳三焦经:连翘、柴胡、地骨皮(上焦),青皮(入中焦),附子(入下焦)。

11.足厥阴肝经: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

12.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

人体十二经络循环和主治疾病

人体十二经络循环和主治疾病

人体十二经络循环和主治疾病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

调节便秘。

合谷:强壮穴。

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

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

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

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

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胃炎,急性胃溃疡,反流 性食道炎,急性胰腺炎,喷门 松驰症,胃瘀积症等
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癌, 食道癌,慢性胰腺炎,胰腺癌
四、脾经(足太阴)
主要器官 与组织
器官与组 织功能 (中医)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中医)
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系统
主运化(运化饮食水谷,运化 水湿),主统血(统摄血液循 行脉中,不致溢出脉外),主 肌肉四肢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西医)
急性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 疼痛症候群,急性关节炎,椎 间盘突出,女性月经来潮前夕 及子宫肌瘤,头痛,泌尿生殖 器痉挛

衰弱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中医)
尿液少,后头与背部肌肉胀 痛,四肢倦重无力,眩晕, 腰痛无力,小脚趾不易运动
衰弱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西医)
慢性尿路感染,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症,女性慢性附件 炎,慢性盆腔炎,月经过后, 生殖器肿胀,痔疮
衰弱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西医)
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皮肤 病,慢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 慢性过敏性结肠炎,慢性溃疡 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

三、胃经(足阳明)
主要器官 与组织
器官与组 织功能 (中医)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中医)
衰弱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中医)
胃肠道、食道、胰腺、口腔(齿)、鼻、上眼睑、乳腺、膝关节

衰弱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中医)
颔、颈浮肿,耳鸣,听力减 退,呕吐,腹泻,手虚弱寒 冷,身疲,虚弱症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西医)
急性十二指肠炎,急性十二指 肠溃疡,肠功能亢进,腹泻, 肩周炎等
衰弱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西医)
慢性十二指肠炎,慢性十二指 肠溃疡,肠功能减退,消化不 良等。
七、膀胱经(足太阳)
胸口疼痛,肩与前臂疼痛, 四肢关节重,胸口沉闷,口 干
衰弱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西医)
与植物神经失调,器质性心血 管疾病有关
六、小肠经(手太阳)
主要器官 与组织
器官与组 织功能 (中医)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肩 受盛化物,分清别浊
器官与组 织功能 (西医)
消化吸收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中医)
颈、后脑、太阳穴、至耳疼 痛,肚脐与下腹部疼痛,便 秘,后肩胛至臂外后廉疼痛
受纳、腐熟水谷,胃主和降
体热,腹胀,打嗝,便秘, 食欲增加,胃痉挛性疼痛, 胃酸过多,唇裂,经络走向 的腿(或膝关节)感疼痛与 痉挛
餐后腹痛或腹泻或呕吐,消 化力减弱,胃酸不足,忧郁, 清涎多,下肢倦怠
器官与组 织功能 (西医)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西医)
衰弱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西医)
受纳消化
慢性呼吸道炎症(含慢性鼻炎、 上颌窦炎、咽炎、扁桃腺炎、 喉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肺心病,肺癌,甲状腺功能减 退,慢性荨麻疹,各种慢性皮 肤病
二、大肠经(手阳明)
主要器官 与组织
器官与组 织功能 (中医)
呼吸道(含鼻、咽喉、口腔)、牙齿、皮肤、结肠、直肠
吸收水分,传导排泄糟粕
器官与组 织功能 (西医)
食欲不振,胃胀,呕吐,足 膝关节疼痛,脚拇趾活动困 难,失眠
器官与组 织功能 (西医)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西医)
免疫与内分泌调节
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哮喘, 急性溃疡病,慢性溃疡病复发, 急性胃炎,风湿、类风湿等
衰弱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中医)
消化不好,胃胀气,排泄物 积囤,上腹部疼痛,呕吐, 肢倦乏力、麻木,腿部静脉 曲张,嗜睡,皮肤损伤
精神神志状态,心脏活动,循 环功能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中医)
运动过后心悸、呼吸困难、 面色苍白,处在压力状态下, 有压迫感,忧郁,内侧肩麻 木,血液循环不足引起晕眩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西医)
植物神经失调,更年期综合症, 心血管功能异常,少数为心脏 血管器质性病变
衰弱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中医)
寒栗、汗出,咽喉干燥,锁 骨、胸部疼痛,咳嗽,嘶哑, 四肢末端麻木或发冷,皮肤 异常,失眠,面色改变
器官与组 织功能 (西医)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西医)
衰弱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西医)
呼吸、代谢、循环、内分泌(主 要指甲状腺)
急性呼吸道炎症(含急性鼻炎、 上颌窦炎、咽炎、扁桃腺炎、 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肺炎,甲亢,急性荨 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 癜等
衰弱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西医)
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慢性过敏 性哮喘,慢性溃疡病,慢性肾 功能不全,糖尿病,癌,各种 慢性消耗性疾病
五、心经(手少阴)
主要器官 与组织
器官与组 织功能 (中医)
头,脑,神志,心血管
主血脉(主宰全身的血液运 行和供应),主神志(主宰 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器官与组 织功能 (西医)
十二经脉与相关疾病参照
一、肺经(手太阴)
主要器官 与组织 器官与组 织功能 (中医)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中医)
衰弱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中医)
肺、呼吸道、皮肤、甲状腺
主一身之气;主呼吸之气, 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 主肃降,通调水道。
体热,汗出,气喘,咳嗽痰 涎多,胸痛,背肩疼痛,掌 部疼痛
回吸收水份及排泄功能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中医)
便秘,腹胀痛,头痛,肩与 前臂疼痛,指痛,体热,口 干,在热的情况下加重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西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 性鼻炎、咽喉炎),皮肤感染, 急性结肠炎,急性过敏性结肠 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
衰弱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中医)
腹泻,腹痛,肠功能减弱, 晕眩,上肢无力,身体冰冷, 皮肤异常(出疹、搔痒、咽 喉炎)轻微咳嗽,在热的情 况下好转
八、肾经(足少阴)
主要器官 与组织
器官与组 织功能 (中医)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中医)
肾上腺,泌尿生殖系统,腰,耳,脑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 上通于脑
器官与组 织功能 (西医)
少尿,尿黄,口干,腿热与 倦怠,足下热,腰脊大腿内 侧疼痛,劳热,性欲增强, 月经异常
主要器官 与组织
器官与组 织功能 (中医)
脊椎系统,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眼,鼻,脑,体液,粘膜组织
贮存和排泄尿液器官
器官与组 织功能 (西医)
与骨、脊髓有关,女性与子宫、 附件(盆腔)有关
亢进时出 现的主要
病症 (中医)
尿频,后背肌肉强直酸痛, 脊椎部酸痛,下肢痉挛疼痛, 前头与后头痛(尤其是排泄 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