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前言苏联作为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驱,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阐述苏联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及其重要意义。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建国后,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了新型经济体制和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是五年计划,这是苏联政府制定的五年内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规划方案,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斯大林时期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全国资本主义企业社会主义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苏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后,苏联政府制定的五年计划,让苏联在战后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苏联的经济建设苏联在经济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例如农村集体化、国有化等,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发展。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在重工业方面实现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在钢铁、煤炭、原材料等基础工业领域。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消费品生产不足、资源分配不合理等。

然而,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政府提出了用先进技术代替人工,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在1961年至1970年的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国民经济已经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开始进入自动化时代,使得苏联在工业和农业领域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苏联的文化建设苏联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在苏联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想被称为主流。

在文艺方面,苏联推崇的是社会意义和英雄主义。

许多文学作品、电影、绘画作品等都以表现英雄和工人、农民为主题。

例如,莫斯科陷落的电影《保卫莫斯科》、以争夺空气门为主题的电影《风起云涌》等作品,都表现了苏联人民在二战中抗击法西斯侵略的英勇事迹。

在建筑艺术方面,苏联也采取了一些特别的措施,如重视群众需要,推崇实用性和美学相结合。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2.十月革命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①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④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乌、俄、白、外高加索—15个)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①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精品ppt课件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精品ppt课件
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 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 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 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 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
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列宁是哪年逝世的?他为俄国 革命和建设、为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做出了哪些贡献?
列宁去世后,苏联的下一任 领导人是谁?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失败。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1936 通过了苏联新宪法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苏联确立,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体制的形成。 也就是斯大林模式的最终定案!
D、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
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 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
化相对落后
E、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 成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 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 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 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 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 “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整理】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整理】

农业集体化
到1937年,全国基本 完成农业集体化,参 加集体农庄的农户, 占全国农户的93%, 耕地面积达99%,从 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 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 中占有绝对优势。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年新宪法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因为这些是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的 故称为斯大林模式
3.斯大林模式
对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的 探 索
列宁的探索 政治上: 成立苏联
经济上 斯大林的探索
1、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2、农业集体化
政治上: 形成斯大林模式
请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 1917.3 1917.11 1918~1920 1921 1922年底 1928 1936 重大事件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通过新宪法
分配
按劳分配,多种形式报 酬制
新: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 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三:政治探索:苏联的成立
______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后来共有____个加盟国。
1922年年底,各族人民在自愿 和平等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 俄罗斯联邦 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再见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背景:苏俄面临严峻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 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___________________ (1)农业:________________ 禁止商品贸易 2. 主要内容: (3)商贸:______________ (4)分配形式: 平均主义配给制 (1)粉碎国内外敌人进攻,保障军事上的胜利 (直接(首要)目的)

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思考:
在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 内叛乱后,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 务是什么?
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恢复 和发展国民经济。
为什么呢?
国内战争结束后的苏俄状况
战后的苏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人民生活困苦,有的 地方发生农民暴动,苏俄统治出现政治危机。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 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 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 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 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 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社会主义建设 1.社会主义工业化 措施: 成就: 2.农业集体化 目的: 方式: 特征: 完成时间: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 (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进行斗争。
斯大林模式的 作用以及由此产生 的弊端是什么?为 什么会形中, 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1.国民经济各产业比例协调发展.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处理好“三农”问题. 4.保护资源与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等
内容
主要特征 作用 评价 措施 结果
社会主义工业化 斯大林 —重点是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斯 大 林 模 式
背景 时间
对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的 探 索 列宁 实施新经 济政策
内容
主要特征 作用 评价
目标 斯大林 措施 结果 评价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两个五年计划 建设—重点是重 1928~1937年 工业 农业集体化运动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十月革命的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2.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支持。

3.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目的:为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结果:苏维埃政权镇压了国内的反革命叛乱,粉碎了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保卫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

三、新经济政策1.内容:①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②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③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

2.影响:(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2)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热烈欢迎,它使苏俄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1.提前完成两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前两个“五年计划”都只用了4年零3个月的时间便提前完成。

2.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1932年, 苏联已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并为以后粉碎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奠定了物质基础。

五、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1)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常常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

(2)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

(3)片面发展重工业,致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对应练习1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在A.法国B.英国C.德国D.俄国2.人类历史中,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发表B.巴黎公社成立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D.苏联的建立3.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因为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最先进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C.主动采取暴力斗争的方式进行革命夺权D.是新旧阶级所进行的第一次伟大搏斗4.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实行过一系列非常措施,被称为A.战时政策B.临时政策 C. 非常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目的/结果:结束沙皇的专制统治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两个政权并存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内容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 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无产阶级和 贫苦农民的专政。 作用: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 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
措施: ①军事上:加强红军建设 ②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作用: 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二、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后期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马克思主义传 入中国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 成了毛泽东思想并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使我国 经济迅速发展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俄 Nhomakorabea十月革命
一、新时代的曙光——社会主义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
沙皇俄国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它参加 了世界大战,多学科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结果适得 其反。它强征1500多万壮丁入伍,几乎占全国男劳动力 的一半。前线作战接连失利,丧失了波兰、立陶宛的大 片土地,伤亡数百万人。后方农田荒芜,企业倒闭,经 济濒于崩溃。国家债务从1913年的88亿卢布增长到1917 年的500亿卢布。战争还造成政府统治危机。在战争的 头两年就换了四个内阁首相。所有这些引起了劳动大众 的强烈不满。一场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风暴日渐酝 酿成熟。 二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目的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1、俄国与中国革命道路分别是什么,会你产生了什么启示。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这部宪法的颁布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 也就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苏联的确 立。
这种“高度集中”体现在政治、 经济两个方面,这种政策的实施,对当 时的苏联起到什么作用了呢? 9页-----10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 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 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 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新经济政策
2.农业集体化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都采取了哪些具体 措施呢?
从毛主席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中,我们就可以看
出这个农业集体化的优缺点。
这种过粗、过大的方式,必然会产生一 些负面影响,从而不利于苏联今后经济的继 续发展。
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936 年宪法正式宣布苏联是“工农社 会主义国家”。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 一个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 。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的工业化
列宁
斯大林
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继续
他们的经济建设,1928——1937年,
在这十年中,苏联先后完成了第 ---、第 ----个五年计划。 重点是发展---。
苏联在进行工业化过程中优先发 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 联的经济是什么样的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库兹涅茨克一号高炉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库兹涅茨克一号高炉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next
18
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问题
片面发展重工业, 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7550 7500 7450 7400 7350 7300 7250 7200 7150 全盘集体化之前 一五” “一五”期间 二五” “二五”期间
战争破坏后的俄国城镇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next
5
2、经济破坏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
(工人、农民和士兵的不满) 工人、农民和士兵的不满) 由于缺乏粮食和原料使多 数工厂无法开工, 数工厂无法开工,许多工人 离开工厂, 离开工厂,工人阶级队伍涣 散 农村形势更为严峻, 农村形势更为严峻,广大农 民强烈反对余粮收集制, 民强烈反对余粮收集制,要 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 军队也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苏维埃政权的处境十分危急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next
16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4、评价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苏联农业机械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 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苏联 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全盘集体化运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 错误。 错误。它违背了列宁提出的改造农民 的自愿和逐步原则; 的自愿和逐步原则;政府忽视农民的 物质利益, 物质利益,限制城乡间的商品货币关 造成工农关系、 系。造成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问题重 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 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 产长期停滞落后, 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 济的发展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暗杀——苏联大清洗的导火索 暗杀——苏联大清洗的导火索 图中送葬者为斯大林) (图中送葬者为斯大林)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next
24
三、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
1、斯大林对外政策的两个基 本原则
在一个充满敌意的资本主义 世界中, 世界中,苏联必须不惜一 切代价以图自卫 用列宁主义分析其他国家对 苏联的态度, 苏联的态度,以制定对策
工人的孩子感谢工厂为 他家分到了房子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next
8
三、意义
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 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 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 稳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 稳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 政权日益巩固 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 的途径和方法, 的途径和方法,为苏联实现社会主义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 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 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 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next
9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四、苏联的成立
1922年12月 1922年12月,召开了苏维埃社会主 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 苏联成立。 会,苏联成立。最初加入苏联的有 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 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乌克 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 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 统一的联盟国家的成立, 统一的联盟国家的成立,提高了 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声望,加强了国 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 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 经济、 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
next
17
三、五年计划的实施
从1928年到1941年,苏联完整地执 1928年到1941年 年到1941 行了两个五年计划, 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 1932年 一五”计划完成时, 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 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 70% 到70%,已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 国,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1937年 二五”计划完成时, 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 第二位
2、工业方面
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 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 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 业 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 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 许 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恢复私人小企业
next
7
“十大”胜利召开 十大”
3、流通方面(商业方面) 流通方面(商业方面)
next
20
2、斯大林模式 (1)特点
经济方面,是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 经济方面,是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限制商品 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 令性计划之下 政治方面,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 政治方面, 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 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共产党 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民主法制被忽视, 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民主法制被忽视, 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 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基 本上不受群众监督, 本上不受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 度集权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next
14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开展
1、背景
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 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 能适应工业的迅速发展 新经济政策全面实施后,经济繁荣, 新经济政策全面实施后,经济繁荣,但农 村分化加剧, 村分化加剧,富裕农户日益增多 调整农产品价格问题
2、方针的制订
带领各族人民不顾一切向共产主义迈进! 带领各族人民不顾一切向共产主义迈进!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next
21
(2)评价
该体制同当时苏联的社会生产力发展 水平是基本适应的, 水平是基本适应的,曾发挥了巨大作 用。斯大林以此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 会主义国家。 会主义国家。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根 本问题, 本问题,它违背了列宁关于把文化经 济建设当作工作重心的指示, 济建设当作工作重心的指示,仍把政 治斗争放在第一位; 治斗争放在第一位;忽视了社会主义 商品经济的要求。从长远看, 商品经济的要求。从长远看,严重地 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联盟成立宣言》封面 联盟成立宣言》
next
10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1922年苏联成立 年苏联成立
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
到1940年苏联有 年苏联有 15个加盟共和国 个加盟共和国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back 1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1936年12月 1936年12月5日,全苏苏维埃第八次代表 大会通过了《 大会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联 盟宪法》 盟宪法》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经济基础、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经济基础、 政治基础、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等。 政治基础、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等。 新宪法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 建 成,也标志着斯大 林创建的、高度集 林创建的、 30年代的斯大林 30年代的斯大林 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next
3
第五章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 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exit
4
第一节
一、实施背景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921年苏俄的国内形势 1921年苏俄的国内形势
1、经济遭受战争破坏
连年战争使苏俄的国民经 济遭到严重破坏 日用物品严重缺乏, 日用物品严重缺乏,人民 生活困苦不堪
1、工业化方针的制订
(1)背景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 国的需要 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的需要 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物质技术 基础的需要
米高扬、斯大林、奥尔中尼启泽 米高扬、斯大林、 高加索三剑客) 1925年的合影 (高加索三剑客)在1925年的合影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食产量下降表(单位:万吨) 粮食产量下降表(单位:万吨)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 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 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back 19
第三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一、高度集中体制的形成
1、1936年苏联宪法 1936年苏联宪法
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 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 (布)“十四大”通过了 十四大” 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 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 业国。这次大会,标志着 业国。这次大会, 有计划、 有计划、大规模实现社 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开始
斯大林在“十四大” 斯大林在“十四大”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next
22
二、大清洗运动
1、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
一切成绩、胜利都归功于 一切成绩、 斯大林。 斯大林。斯大林就是党和 国家的化身, 国家的化身,真理的代 表,他的讲话成为人们工 发言的唯一依据, 作、发言的唯一依据,判 断事务对错的唯一标准。 断事务对错的唯一标准。 斯大林被奉为神明, 斯大林被奉为神明,当作 偶像顶礼膜拜。 偶像顶礼膜拜。
Contemporary World History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next
1
第五章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 主义道路的探索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next
2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反映了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 基本过程及其经验教训。 基本过程及其经验教训。经济建设虽然完成了社会主 义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双重任务, 义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双重任务,但也存在国民经 济各部门发展不平衡、重产量、轻质量、高积累等问 济各部门发展不平衡、重产量、轻质量、 题。三十年代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三十年代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认真探讨和总结二三十年代苏联 斯大林模式” 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现实意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