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湖》推广策略共91页文档
关于湖的策划书3篇

关于湖的策划书3篇篇一关于湖的策划书一、活动主题“湖光山色,自然之美”二、活动目的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展示湖泊的自然美景和生态环境,提高公众对湖泊保护的意识,促进湖泊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时间]2. 地点:[湖泊名称]四、活动内容1. 自然摄影展:展示湖泊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让公众感受湖泊的美丽和神秘。
2. 生态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介绍湖泊的生态系统、保护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提高公众对湖泊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3. 环保行动:组织志愿者开展湖泊周边的垃圾清理、植被保护等环保行动,营造干净整洁的湖泊环境。
4. 水上运动:提供皮划艇、帆船等水上运动项目,让公众亲身体验湖泊的魅力,增强对湖泊的热爱之情。
五、活动宣传1. 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单:在公共场所、学校、社区等地方张贴和发放,宣传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 利用社交媒体: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3. 邀请媒体报道:联系当地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活动组织和管理1. 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 招募志愿者,负责活动的现场服务和管理。
3. 联系相关部门,获得活动所需的场地、设施和人员支持。
4. 制定应急预案,应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七、活动预算1. 宣传费用:海报制作、宣传单印刷、媒体报道等费用,共计[X]元。
2. 场地租赁费用:活动场地租赁费用,共计[X]元。
3. 设施设备费用:音响设备、摄影设备、水上运动设备等费用,共计[X]元。
4. 人员费用:志愿者补贴、专家讲座费用等费用,共计[X]元。
5. 其他费用:活动现场布置、餐饮等费用,共计[X]元。
八、活动效果评估1. 通过参与人数、现场反馈等方式,评估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2. 对公众对湖泊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活动的宣传效果。
篇二关于湖的策划书一、活动主题“湖光山色,自然之美”二、活动宗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宣传和推广湖泊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提高公众对湖泊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湖泊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品”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书湖阴先生壁》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3.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流程】一、用诗歌解锁诗人的生命历程(出示王安石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近一位诗人——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
我们熟知他,因为他是文学家。
一生创作诗歌大约1500首。
他的政治生涯犹如过山车一般,宦海沉浮。
政治上忽起忽落的每一个时间节点,他都用诗歌表达心境。
这就是——王安石。
他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元日》。
指名读《元日》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也就是五年之后,王安石被罢相。
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
带着对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的种种矛盾,王安石途中写下了《泊船瓜洲》。
指名读《泊船瓜洲》之后,王安石再次被罢相,退居江宁。
经历了两次辞相两次再任,王安石心灰意冷。
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有共通之处。
于是,他用一首《梅花》来自喻。
指名读《梅花》晚年的他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那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一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于是,世间就有了这样一首诗。
【板书:书湖阴先生壁】二、用注释解锁文体的秘密1.自由读题,自主解题。
2.小结:借助注释学习古诗是很有效的方法。
三、设置驱动性任务,思辨性研读文本(一)品自然之美(出示任务一)任务一:读通读顺,大致读懂诗歌。
思考:你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2.小组交流。
3.学习反馈。
重点关注:净、成畦、绕、排闼。
西湖景点活动策划书范文3篇

西湖景点活动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西湖景点活动策划书范文》一、活动主题“探寻西湖之美,畅享文化盛宴”二、活动目的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西湖游览,深入了解西湖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西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为游客提供一个愉悦、难忘的旅游体验。
三、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四、活动地点西湖景区内各主要景点五、参与人员广大游客及本地居民六、活动内容1. 西湖文化展览在西湖博物馆等场所举办西湖历史文化展览,展示西湖的形成、发展、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让游客直观感受西湖的魅力。
安排专业讲解员进行讲解,为游客答疑解惑。
2. 传统艺术表演在西湖边的广场、公园等区域举办传统艺术表演,如越剧、昆曲、杂技、民乐演奏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邀请知名艺术团体或艺人参与表演,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吸引力。
3. 西湖诗词朗诵会组织诗词爱好者在西湖畔举行诗词朗诵会,朗诵与西湖相关的经典诗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可以设置奖项,鼓励参与者的积极性。
4. 西湖摄影大赛举办西湖摄影大赛,面向广大游客征集以西湖景点为主题的摄影作品。
设置多个奖项,如最佳风景奖、最佳创意奖等,通过展览、网络投票等方式评选出优秀作品。
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宣传大赛,扩大活动影响力。
5. 西湖美食节在西湖周边推出特色美食节,展示和销售各种西湖地区的传统美食和特色小吃。
邀请知名厨师现场展示烹饪技艺,让游客品尝到正宗的西湖美食。
结合美食文化介绍,增加游客对西湖美食的了解和喜爱。
6. 亲子互动活动设计一系列适合亲子家庭参与的互动活动,如手工制作、植物科普、亲子游戏等。
在活动中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知识。
七、活动宣传1. 线上宣传利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旅游网站等发布活动信息和宣传海报,吸引更多游客关注。
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如抽奖、问答等,增加用户参与度。
邀请旅游博主、网红等进行宣传推广。
2. 线下宣传在西湖景区内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向游客介绍活动内容和亮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西湖》教课方案、说课稿及教课反省《西湖》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诵全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 11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3.会用“如同”、“像”、“忧如”,“犹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觉西湖的清奇艳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预计有好多学生没有去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缺少感性认识。
所以在教课过程中要充足使用网络资源和媒体中等增添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课难点:这篇课文词句优美,因此给学生充足的朗诵课文时间,联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课准备投电影、生字卡片、网络资源、课件教课时间 :3 课时教课过程一、第一课时(预习)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供给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阅读各种文本、图片、视频资料,丰富学生对西湖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预习准备)二、(第二课时)讲堂教课过程(一)、调换累积、激趣揭题。
师:经过上一节课的预习,同学们对西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大家来谈一谈。
(沟通回答,教师总结)今日,让我们到神往已久的杭州西湖去旅行一下,好,我们出发( VCD ,空中俯视西湖)(二)、依靠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要求画出生字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绘了西湖的哪些美景?(三)、怀疑问难,指导朗诵。
1、教师启迪:我们初读了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初步领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2、学生发问。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说明你们真的会读书了,那么为何说西湖是一幅优美的山川画?是人间仙境呢?月下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情景呢?让我们步入西湖。
(四)、精读课文,深入西湖(联合演示文稿教课)1、出示第一自然段:师描述引渡:西湖三面环山,崇山峻岭,湖水沉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俊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课湖西师大版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练习中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湖光山色的美丽。
3能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4拓展知识,多了解一些湖的名字。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认识并书写课后生字,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并理解课文中的词。
教学准备1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湖的资料。
2老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湖?(生列举)老师今天带来一些美丽的湖的图片,你们想看吗?(课件展示湖的图片。
)你们发现这些湖美在哪里?(学生讲,诸如水、花木、倒影、动物等。
)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池美丽的湖水。
它哪点美呢?学了课文的第一课你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欣赏这首诗歌——湖。
(板书课文题目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师:现在请你们读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勾画出生字和生词,并多读几遍。
(师板书:1?读文;2?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勾画出生字和生词;3?读字词。
)(2)(卡片)抽一组开小火车检查读生字。
(3)(卡片)再抽一组开小火车,前一个学生读字,后一个说出生词。
(生词读准了,师翻过背面的生词来,全班跟读两遍。
并把生字卡片用磁石贴到黑板上。
)读到“翡翠”时让生看实物来理解词,并教会再解词的方法。
“纹”和“假”要求学生扩词。
(4)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生字,师相机指导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把生字分类。
(“蟋、蟀”是虫字旁;“嘟、啄、咯”是口字旁;剩的字用特殊方法记,如编儿歌,加一加,减一减等。
)三、理解大意——想象情境说话——美读课文(1)让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边读边想:你喜欢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生说到景色美,或是动物唱歌,或是好玩,师相机问问是从第几节知道的,并板书。
)(2)选自己喜欢的一节读读。
(3)抽生来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师相机就引导全班同学读那一节。
第一节:(1)生自己读第一节,师提要求:勾画出喜欢的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书湖阴先生壁》初中语文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王禹偁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从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入手,分析诗歌的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湖阴先生的敬仰之情,培养尊重他人的美德。
(2)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分析。
(3)朗读和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激发学习兴趣。
3. 比较教学法:对比其他诗人的作品,分析《书湖阴先生壁》的独特之处。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文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文,查阅生僻字词的解释,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王禹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书湖阴先生壁》,提问:“湖阴先生是谁?壁指的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逐句翻译,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描写、抒情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文中的美景描写,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爱慕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对湖阴先生的敬仰之情。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诗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美德和环保意识。
(2)联系实际生活,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保护环境。
《书湖阴先生壁》 教案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义。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湖阴先生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文化遗产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内容的掌握。
(2)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中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书湖阴先生壁》,理解诗文内容。
(2)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文,自主学习生僻字词。
(2)思考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湖阴先生壁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节奏和韵律。
(2)鼓励学生分享对诗中字词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段心得体会。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以“墙壁”为主题的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感体验的表达。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方面。
18古诗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8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教学准备:了解诗人的生平,收集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 简介诗人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宇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
(正音、正字)2. 激趣。
你们到过农村吗?你们知道农民一天到晚都在忙些什么吗?今天,我们要去拜访一位老农,就是南宋的大诗人杨万里在永州工作时的邻居——湖阴先生。
看看他的家,和他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由读诗文,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正确。
3. 放声朗读(入情入境地读)4. 自由谈读诗体会(说诗意)。
(1)师:如果你是湖阴先生,你会怎样介绍自己?或者介绍一下湖阴先生的家吧!生自由发言。
(2)师:湖阴先生的家真是太美了!你们知道这美景是靠谁创造的吗?生答:湖阴先生。
师:你们想进一步了解湖阴先生吗?生答:想!师:那我们就来学习《书湖阴先生壁》,看看诗中都写了些什么?生:自由谈读诗体会。
版权所有三、细读诗句,体会情感。
1. 默读,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2. 小组探究,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即湖阴先生家的环境。
)3. 指名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谁愿意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讲诗意,教师板书)4. 再读诗句,检查自读情况。
湖阴先生家的环境真美呀!老师想再读读这首诗,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配乐读诗文。
生练习读。
5. 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湖阴先生家去做客。
(音乐响起)想象一下,如果你来到湖阴先生的家里,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自由畅说)【播放音乐】看着这幽雅、洁净的环境,使人不禁想到杨万里曾为朋友家题写的另一首诗《南溪早春》:南溪水暖百花发,燕子催将新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