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学案第一课
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经济决策的重要性,掌握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和工具。
教材:教师将根据学生年级和水平选择合适的经济学教材,如《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导论》等。
时间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一到两节课进行教学。
下面是每个单元的大致时间分配:单元一: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1节课)- 介绍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活动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单元二:供求关系和市场交易(2节课)- 解释供求关系的概念和原理- 讲解市场交易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组织学生参与模拟市场交易活动,以加深对供求关系和市场交易的理解单元三:消费与储蓄(2节课)- 教授消费与储蓄的概念和原理- 分析消费与储蓄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帮助学生制定个人的消费与储蓄计划,培养理性消费的意识单元四:投资与经济增长(2节课)- 介绍投资的概念和作用- 讲解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培养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单元五:经济政策与社会福利(2节课)- 探讨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分析经济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培养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小组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评估方式: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个人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以衡量他们对经济生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注意事项:1.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应提前准备充足的教案材料和教学资源。
2. 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3.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经济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经济生活第一课教案

经济生活第一课的教学目标:
1. 认识经济概念,了解经济的定义和范畴。
2. 掌握经济的基本规律,理解经济的基本要素。
3. 了解经济的作用和意义,培养经济思维。
教学内容:
1. 经济概念:什么是经济?经济的定义和范畴。
2. 经济的基本规律:经济的基本要素(生产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调节,供求关系)。
3. 经济的作用和意义:经济的作用(提供生活品,促进社会发展),经济的意义(促进人的幸福,保障人的权利)。
教学方法:
1. 讲解法:通过讲解经济概念、基本规律和作用意义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
2. 讨论法:讨论经济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经济模拟实验,加深对经济的理解。
教学过程:
1. 讲授经济概念和定义,引入本课的主题。
2. 讲解
3. 经济的基本规律,包括经济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规律。
3. 通过实例和模拟实验,让学生理解经济的基本规律。
4. 讲解经济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材料:
1. 经济学教材:包括经济概念、基本规律和作用意义的讲解内容。
2. 实例和案例:包括经济中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
3. 经济模拟实验材料:包括经济实验所需的模拟市场、模拟产品等。
4. 作业材料:包括经济问题的练习题和相关任务。
《经济生活》第一课

(二)价格
高考必背知识
1.影响价格的因素
2.六个量的关系及计算规律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4.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5.稳定物价的措施
政府①在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
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
控,抑制价格上涨势头。②实行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保障供
B.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联系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3)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也会影响消费行为。 ①消费心理: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
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
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保障民生?(建议:对症下药)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就业,增加居民 收入。(第二单元)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 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第九课),稳定物价。③发挥财政 的作用(具体表述第八课),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 保障制度,提高未来收入预期,切实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和生活质量。 ④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 ,缩小收入差距。(第七课促进公平的相关措施) 如坚持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保证两个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 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通过 调整税收(第八课个人所得税)政策,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 会公平,积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等。⑤引导消 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⑥整顿规 范市场秩序,治理消费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第 九课) ⑦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十课相 关措施)
《经济生活》开学第一课

经济生活开学第一课一、介绍自己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咱们班这个学年的思想政治课老师。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我们能够走在一起是一种缘分,我希望在未来的半(三)年时间里面大家能够一起努力,一起把思想政治课学好。
二、随堂调查1、通过初中阶段对政治课的学习,你觉得你喜欢政治课吗?2、你觉得学习政治课有没有用?3、在初中阶段是如何学习政治课的?总结学生发言得出:因为刚接触政治,而且中考政治的开卷考试给你们带来的印象就是政治课类似于休闲课,政治课很好学,只需要多翻翻书,就能拿分并且拿高分;第二个误区就是认为政治课没有用,不需要学习。
那么我现在告诉你,高中没有开卷考试,只要考试,一定是闭卷。
以后考试前不要再问开卷不开卷。
三、综述政治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科的兴趣。
1、突出政治科在高考中的重要性(1)在高考中实行的是“3+文(理)综”的模式,其中的文综就有政治科,是高考的必考科目;(2)即使不选择文综,但是我们要取得高中毕业证,必须进行学业考试,也有政治科。
(3)研究生考试必考科目2、政治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生活处处皆政治,政治时时现生活“(1)了解高中政治课的设置:高一经济生活、政治生活;高二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
(2)经济学不但是一门赚钱的学问,而且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哲学:哲学不能烤面包,但是能增加面包的甜味;哲学不能当饭吃,但是能使人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
学习政治课,一半是为了考试,一半是为了做人。
(3)生活中的经济学:什么是经济?你家里种地、开店、上班、开工厂是经济;你自己花钱买饭、衣服、文具、旅游都是经济。
你知道花钱买的东西在经济学里叫什么吗?花钱去买东西的行为叫?买来东西用的过程叫?家里买房子、买股票、基金、保险,搞投资,这些都是经济现象。
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关于肉、鸡蛋、蔬菜的价格,为什么有时高有时低?肉价高时达……尤其是过年过节的时候。
经济生活第一课教案(精品WORD文档)

《经济生活》前言、第一课课堂教学实录广州市第七中学陈吉君【教学内容】《<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人教版2005年4月第2版)第一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①经济的含义。
②商品是用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⑤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⑥商品流通。
⑦货币流通规律。
⑧纸币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理解:①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②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④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⑤纸币产生的必然性以及纸币的本质。
(3)运用:①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②联系我国人民币最近小幅升值的情况,运用汇率的有关知识,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2、能力目标(1)比较能力:通过对商品与劳动产品、商品与货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纸币与货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现金结算与转帐结算、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能力:①透过商品交换发展的复杂历史,看清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②通过价值、价格的关系,看清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辨证思维能力:①通过货币的产生及其形态的发展的教和学,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物物交换的困难、纸币产生的原因、电子货币的优点的教和学,初步培养学生辨证否定的初步思想。
③通过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信用工具的教和学,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④通过对人民币利弊的分析,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4)信息素养:通过货币发展各种历史形态的教和学,引导学生去搜集古今中外各种货币的形态的实物或图片,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德育目标(1)通过对前言(致同学们)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一课中“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的教和学,使学生树立对劳动、对人类劳动成果的热爱的情感。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经济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做出理智的经济决策。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学基本概念:资源、生产、消费、交换、市场、价格、价值、供需等。
2. 经济生活的重要性: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繁荣。
3. 经济决策:消费观念、投资理财、职业选择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应用。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经济活动,提高学生的经济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生活的意义。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资源、生产、消费、交换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典型的经济案例,如价格变动、市场供需等,让学生体会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经济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经济生活的认识。
5. 经济决策指导:讲解如何做出理智的经济决策,如消费观念、投资理财、职业选择等。
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经济活动,如模拟市场交易、投资理财等,提高学生的经济实践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模拟经济活动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正确经济观念的树立: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经济行为,评价学生树立正确经济观念的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经济生活》2. 案例素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案例3. 模拟经济活动道具:如货币、商品等七、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经济学的重要性。
高一政治教案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第三节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第二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审核:刘彦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了解我国贯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及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学会判断和分析哪些经济行为是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过程和方法:课前师生共同调查、收集,课内交流、展示,培养学生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各种信息的能力;运用情景教学、讨论教学、问题教学、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并把贯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实际行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中去的情感,培养学生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己任的信念,学会判断什么行为是符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乐于善于为我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并结合上海的“科教兴市”战略,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二、教学准备:1.学生:拍摄校园内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照片2.教师:(1)调查本地区内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2)查找典型的自然生态遭破坏的图片(3)与学生一起制作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亭东毛豆不结荚村民盼望知真相(XX年9月1日《金山报》)往年的八月,正是毛豆开花、结荚“挂牌”的时期,村民们往地头一站,仿佛都能听到它们那“嗦嗦”的生长声。
然而XX年,亭林镇亭东村出了怪事,许多村民种植的毛豆居然不会开花,就是勉强开出几朵也马上就隐掉,不结一个豆荚,毛豆地边不见生机,一片“死寂”。
同学你们思考一下,这可是怎么回事?学生答(略)【多媒体展示】:亭东村化工区的照片师:这一两年中,该村的土地上陆续有10多家化工企业落户开工,村里的河水经常发黑,有时还变绿、发黄,恶臭难闻。
而这11个毛豆不结荚的村民小组位置都在这些企业的周围和下风处。
师:我们再来看一组自然界遭人类破坏的图片:看了这一组照片,同学们你又想起什么?(学生答略)。
经济生活高三一轮第一课复习学案

诸城一中高三政治复习巩固课学案《必修I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宏观展示】商品——货币——纸币——信用工具——外汇、汇率【学习目标】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2.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3.理解纸币的概念及其发行规律;4.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5.掌握外汇的含义,判断汇率的变动特点,阐释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自主学习】学习要求:1.请同学们阅读经济生活第一课P4-10及综合探究P25,至少读一遍。
2.先用蓝笔默写,不会的内容再看书,然后用红笔默写!3.不会的内容进行标注,小组交流后仍不明确的请填写在【问题反馈】栏。
1.商品:(1)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是:和。
(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和。
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的属性。
②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
2.货币(1)产生:货币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以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2)货币的含义与本质①含义:。
②本质:。
即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③金银最适合充当货币的原因是什么?【重要提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只有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到金银身上时,金银才成了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金银最适合充当货币。
(3)货币的职能:①含义: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的体现。
②货币有哪些职能?③货币的基本职能是和。
【重要提示】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
A.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的货币。
B.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的货币。
(4)货币与财富(综合探究)①金钱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学习目标】1、了解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3、了解纸币的含义并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4、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5、理解外汇与汇率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自学导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时1)【预习填空】一、商品1、商品必须具有两个条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商品的基本属性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二、货币1、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其基本职能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货币的其他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__________的货币,只需要________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不能用___________上的货币,只能用_______的货币。
4、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探究一:昨天中午,张三从超市买了一瓶冰茶饮料(物品A),喝完后把饮料瓶(物品B)扔到路边就上学去了。
张三的父亲是马路清洁工,他捡起了这个饮料瓶,并把它和其他废品卖给了收购站,这个饮料瓶(物品C)卖了一角钱。
张三的父亲回家时想到儿子昨天做作业时没有铅笔了,就顺路用一角钱给儿子买了一支铅笔(物品D)。
晚饭后,张三的父亲把铅笔(物品E)送给张三,叮嘱张三认真写作业。
(1)材料中的物品A、B、C、D、E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2)物品、劳动产品、商品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练一练:下列哪些物品是商品()①收购站里的废品②母亲为你织的毛衣③商店售货架上的食品④农民自己种的供自己食用的粮食⑤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⑥汶川地震中国家捐赠给汶川地区的物资⑦联通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彩铃服务探究二:商品交换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同商品要按一定比例交换?练一练:辨析下列观点正误(1)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
(2)价值的一定无使用价值。
(3)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有价值。
(4)无使用价值的一定无价值。
探究三:商场里的商品旁边都有标价。
标价是什么?起什么作用?是现实的货币吗?货币在这里执行什么职能?探究四: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有什么区别?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惊险的跳跃”?【知识构建】【教师点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成果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联合国机构、国际移民组织以及超过70家国际非政府组织6月7日齐聚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共同发布经过第五次上调的2013年叙利亚人道主义援助响应计划,呼吁国际社会总共提供52亿美元善款,以确保在未来六个月时间里为680多万叙利亚内部流离失所者以及难民提供救助生命的关键。
这里的“救灾物资”(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是供人们消费的C.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2.2012年元旦,在北京科技市场上,一款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5 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现金 B.观念上的货币 C.现实的货币 D.电子货币3.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4.“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
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5.王先生在2013年五一期间采用银行按揭的方式买了售价为30万元的新房子,他首付现金10万元,然后他在20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0万元及利息16万元,其中16万元利息、30万元房价、10万元首付分别体现了货币的( )A.流通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B.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6、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跳跃。
这说明()A 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 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易混易错】1、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2、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3、货币是伴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的。
4、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5、任何人不能同时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6、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无价值一定不是商品。
7、商品交换的基础(为什么能交换)是使用价值,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劳动交换。
8、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9、货币作为财富在国家之间转移,充当支付手段的功能。
10、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11、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时2)【预习填空】三、纸币1、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____________ 。
纸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__。
2、纸币的发行规律是: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__________为限度。
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出现通货膨胀,影响____________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反之会出现通货_________。
3、流通当中所需要的货币量=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_________”。
【自主探究】探究一:如何理解纸币是价值符号?纸币拥有货币的五种职能吗?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国家规定的吗?探究二:有同学说,为了使人们生活宽裕起来,我们可以要求国家多印些钞票,使人们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这样做行吗?【知识构建】【教师点拨】1、通货膨胀欲通货紧缩2、纸币与货币的关系3、纸币的面值与购买力【成果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对“使用”应这样理解( )A、纸币可以作为世界货币在国际上流通B、纸币可以作为价值尺度C、纸币可以作为流通手段D、纸币可以作为贮藏手段2、2013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17.84万辆和865.72万辆,再次刷新全球纪录,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打破了持续近两年的微增长。
近年来,汽车已成为家庭消费的热点。
在我国汽车市场上,既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也有进口汽车和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
一下选项中,可使我国消费者享受到更低汽车价格的因素有( )①国内出现通货膨胀②人民币贬值③汽车市场竞争激烈④进口关税降低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3、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涨 B.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C.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D.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共同点在于( )A.都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引起的 B.都是由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的C.都是由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引起的 D.都与纸币的供应量与实际需求量不平衡密切相关5、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 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_亿元。
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 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____元,这会引起________。
( )A.8 000 0.5 通货膨胀 B.4 000 0.2 购买力降低C.16 000 2 纸币升值 D.2 000 3 购买力提高6、为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向金融机构注资,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看是否发生通货膨胀,必须看是否出现( )①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②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③国家发行的货币数量超过一年发行的数量④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使居民购买力普遍下降A ①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7、假如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
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A. 价值量降低B.价值量提高C.价格下跌D. 价格上涨【易混易错】1、纸币的购买力就是由国家决定的2、纸币本身有价值3、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4、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预习填空】一、信用工具1、人们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_。
常用的信用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信用卡是银行对_________的客户发行的一种_________3、信用卡的优越性:使用信用卡的可以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一体,能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便____________,增强______________。
4、支票的种类: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外汇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_________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________________。
2、汇率的变动: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_________;反之,外汇汇率_________。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自主探究】探究一:⑴你了解的信用卡都有哪些?⑵银行信用卡是货币吗?它拥有货币的五种职能吗?练一练: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经常使用的一种信用工具。
下列对银行信用卡认识错误的是A.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发给资金信用情况较好的客户的一种信用凭证B.使用信用卡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消费行为C.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为一体D.持卡人可以到那些和银行签有合约的消费场所消费探究二:外汇、外币与汇率之间有什么区别?练一练:1、外汇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A.是用于同城结算的支付手段B.是用于外埠结算的支付手段C.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D.是由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的支付手段2、回答教材中第10页问题探究。
2010年4月14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682.59元到2010年4月20日为1:682.54元。
回答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