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地形》名师推荐教学课件

海拔
高原
500米以上
山地
500米以上
丘陵
500米以下
盆地
不一定
平原
200米以下
地形 特点
面积较大,外围 较陡,内部起伏 较为和缓
具有耸立的山 峰,陡峭的山 坡
相对高度较 山地小
四周高 中间低
宽广平坦
判断A、B、C、D、E各点所在的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平原
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A.大陆架-洋底-大陆坡
B.大陆坡-洋底-大陆架
C.洋底-大陆架-洋底
D.大陆架-大陆坡-洋底
8.大陆架具有的特点是( )
①是大陆边缘的延伸 ②坡度平缓 ③水深较浅 ④表面起伏较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海洋中最深的地形类型是( )
课堂探究
地球上是山高还是水深?
计算:地球表面最高点和最深点的 相对高度是多少?
8848.86 -(-11034) =19882.86米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山高与海深 相差悬殊,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陆地地形
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陆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复习回顾:五种基本地形特征。
形示意图,观察并归纳从海岸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类型的分布规律及深浅变化,
完成表3.3。
海底地形类型
海底深度
大陆架 大陆坡
海沟 洋盆
200米以内 从数百米陡增到数千米 通常超过6000米,是海洋中最深的部分
4000~6000米
洋中脊
脊顶水深一般为2000至3000米,有的甚至露出海面
3.2 世界的地形(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海底地形
活动: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相关概念。
④洋 盆
洋盆是指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 大洋底部。是指大陆边缘与大洋 中脊之间的深洋底。四周通常被 海岭包围,故把海盆底部又称为 深海平原。
马里亚纳大海沟是世界最深的海沟,也是世界最深处。
海底地形
活动: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相关概念。
⑤洋中脊
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分 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
是和人类联系最密切的海底地形,大陆架有丰富的矿藏和海洋资源。
海底地形
活动: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相关概念。
②大陆坡
大陆坡介于大陆架和大洋底之 间,是联系海陆的桥梁,它一头 连接着陆地的边缘,一头连接着 海洋。坡度很陡,表面极不平整, 而且分布着许多巨大、深邃的的 海底峡谷。
世界上最陡的大陆坡是斯里兰卡岸外大陆坡,其坡度达35°-45°
陆地地形
活动:读图认识世界的主地形区及其分布
☞ 2.概括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从大洲角度)
高大山脉分布较为广 泛,亚洲,北美洲,南美洲, 欧洲均有分布;
平原主要分布在欧洲、 南美洲。
整体地势亚洲较高,欧 洲海拔最低。
陆地地形
总结:世界陆地地形特征
山地分布醒目,且呈条带状分布;多高大绵长山脉; 两大山脉带: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
陆地
海洋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悬殊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岩面高程8844.43米,雪面高程8848.86米,是 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主峰。
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全长 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最深处的地方达6~11千米。
陆地地形地特形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大洲和大洋》课件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一个半 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探究二:认识七大洲
按面积大小排列简记:亚非 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北美洲
欧洲 亚洲
非洲 南美洲
南极洲
南极洲
探究三:四大洋的位置
北冰洋
太 平 洋
北冰洋 印度洋
探究四:四大洋面积和形状
按面积大小 简记:太大印北
太平洋面积最大 大西洋呈“S”型 印度洋第三大洋 北冰洋面积最小
巴拿马运河
探究四:几个位置特殊的大洲 跨纬度最广 : 亚洲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七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北美洲分 界:白令海峡
欧洲、非洲分界: 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南极洲分界: 德雷克海峡
(一)自主预习,独立完成
任务:完成练习册40页任务一第一关
完成练习册40-41页任务二第一关 完成练习册41-42页任务二第一关
二、引导学习,感受新知
(二 )知识梳理,师生合作完成
探究一:地球?水球? P44
海陆分布特点: 不均匀
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 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情景导入,提趣增效
麦哲伦环球航行:
一、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大洋是相通的。
学习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及海峡、海 和洋。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特征及重要的 大洲分界线。
二、引导学习,感受新知
三、思维碰撞,共同进步
(一)拓展延伸.巩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课件 天气与气候

D.周五
【点拨】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的差,周四气温日较差为12 ℃最大。
练能力
【点拨】根据天
气符号可判断出
周五有雾,不利
3.据上表,以下天气播报正确的是( C ) 于户外活动;周
A.周二小雪转大雪
二是雾转晴;周三是晴转
B.周三晴转多云,气温回升 多云,但气温下降;周六
C.周五有雾,不利于户外运动 是雾转多云。
D.周六多云,有沙尘天气
练能力
[中考·东营]为引入气流缓解雾霾,北京正在建设多条宽度 500米以上的通风道。读北京市某两周空气质量指数变化图(图3 -1-7),回答4~5题。 4.读图可知,这两周
内北京空气质量最 好的一天是( C ) A.15日 B.17日 C.24日 D.27日
练能力
5.下列关于通风道建设对北京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核心笔记
一、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_午__后__2_时__左右,最低气温 出现在__日__出____前后;最 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叫_气__温__日__较__差___。
核心笔记
2.年变化
核心笔记
月平均 气温
北半球 大陆 海洋
南半球
大陆
海洋
最高值 __7_月___
8月
__1_月___
2月
最低值 1月
__2_月___
7月
__8_月___
气温_年__较__差___=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冷 月平均气温
核心笔记
二、气温的分布 1. 等温线图的判读
通常用_等__温__线___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同一条 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通常根据等温线的 ___延__伸___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 的___疏__密___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根据等温 线的___闭__合___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具体 如下表所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目标1.学会阅读大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大气现象。
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2.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德育目标通过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
2.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使学生懂得天气的多变性。
4.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教学过程导入材料一:“神六”与天气提问:1.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2.同学们知道飞船发射和着陆的时候对天气状况有哪些要求吗?在10月12号发射当天凌晨四点多的时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天空还飘着雪花,这对于飞船的发射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而到八点多的时候,大气已经好转,变得有利于飞船的发射。
我们的飞船最终准时飞上了太空。
材料二:日常生活中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1.天气是如何预报的呢?2.同学们平时的天气信息是通过哪些渠道得来的呢?同学们每天都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天气预报。
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去看:1.天气预报节目最初出现的是一幅什么画面?2.天气预报节目包括哪些环节?天气预报可以预报出最近两天的天气,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还比较准,像国庆节那几天的天气就都预测到了。
这是为什么呢?这还得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来看。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观测(采集信息)-接收信息-信息处理-分析判断-发布天气预报一则天气预报的制作是通过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才完成的。
(展示卫星云图)就算是这么一张小小的天气图也是凝结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智慧才完成的。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吗?提问:图中A、B、C的天气用哪些符号来表示呢?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常用的天气符号。
接下来的活动是“飞来飞去”,比比哪位同学的眼力准、记忆力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3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与气候二、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情况2、卫星云图: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降水概率越大。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3、天气符号三、空气质量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气温1、概念:是指空气的温度。
2、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 1.5米。
单位:℃(摄氏度)。
3、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一般来说,高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比低纬度地区小,海洋上的气温日较差比陆地少,山地的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的平地小。
⑵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2)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二、气温分布1、等温线(1)概念: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2)等温线的判断●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纬度因素: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即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因素: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本章备课说明

本章备课说明
一、本章课标要求
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
·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2年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两条内容,目的是能够完整地描述地球表层陆地、海洋的基本面貌,使我们加强对海洋重要性的理解,培养关注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主要是大洲和大洋、世界的地形和海陆的变迁三部分内容,要求借助地图和其他地理工具,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特征,知道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作用,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地震的分布等。
通过学习了解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状况,初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三、本章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但是思想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全球或区域资料,结合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贴近生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地球仪、地图、遥感影像、影视资料、数据可视化图等资料,获取能够反映地理环境特点的素材,如世界的“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世界地形之最、世界旅游攻略等;还可以借助近期的火山、地震信息理解海陆变迁。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陆地和海洋3.2世界的地形 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陆地和海洋3.2世界的地形导学案一、课前知识梳理知识点1 陆地地形1.地形:地表各种[1]______的形态。
2.两大山脉带(1)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的[2]______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大体呈东西方向延伸,主要有[3]______山脉、[4]______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
3.世界陆地地形之最地形类型最大平原最大高原最高高原最高山脉最长山脉最大盆地地形区[5]___平原[6]___高原[7]___高原[8]___山脉[9]___山脉[10]__盆地所在大洲南美洲南美洲亚洲亚洲南美洲非洲知识点2 海底地形1.[1]______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2.[2]______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坡度,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3.[3]______是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
4.[4]______是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万多米。
5.洋盆是大洋底部的低平地带,是大洋中[5]______的部分。
二、课后巩固练40°N被称为“地球的金项链”,这里环境多样、物产丰富。
下图为40°N 沿线部分地区地形剖面图及主要农产品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地形特征是()A.以山地为主,东高西低B.以平原为主,西高东低C.以高原为主,中部高东西低D.以盆地为主,中部低东西高2.图示地区自然环境多样,体现在()①人口分布不均,东西差异大②地表起伏大,植被类型不同③纬度跨度大,热量差异大④东西跨度大,降水差异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1.短时间2.经常变化1.长时间2.变化不大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天气的特点:①短时间经常变化;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二)天气预报图1、风与风向(1)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用风向标表示,风尾的指向为风向;(2)风力:每一道风尾线表示二级风,风旗(三角形)表示8级风。
7级风用四横表示。
2、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1)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P49图3.5)(2)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3)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影响城市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人类活动:农村焚烧秸秆;工厂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汽车尾气排放等;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燃烧矿物燃料;2、工业废气排放;3、汽车尾气排放。
治理措施:①使用清洁能源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③机动车使用无铅汽油。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变化1、气温:是大气的冷热程度。
2、气温的观测测定工具:温度计;测定温标:摄氏度(℃);测定时刻:8时、14时、20时、2时;①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四次测定的气温的平均值(即4个气温和除以4);②月平均气温:是一个月中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日平均气温之和除以天数);③年平均气温: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各月平均气温之和除以12);3、气温的日变化与日较差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4、气温的年变化与年较差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相反)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二)气温分布1、等温线:气温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2、等温线图:等温线呈环状闭合式,气温数值内低外高,为低温中心;气温数值内高外低,为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等温线判断:⑴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⑵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⑷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⑸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⑹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4、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海陆因素②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③同纬度,海拨高、气温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度。
人为因素④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5、南半球等温线平直——海洋面积广阔。
6、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大陆;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
7、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时间+气温)第三节降水与降水的分布(一)降水的变化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的统称;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工具:雨量器;测定的单位:毫米(MM);测量时刻:8时、20时日降水量:一天中,两次测量的总和;降水量月降水量:一个月中,每日降水量的总和;年降水量:一年中,各月降水量的总和;1、季节变化: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的差异;2、年际变化:一个地方,各年份降水量的差异;三、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各点的连线;2、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纬度因素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②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③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地形因素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乞拉朋齐;阿塔卡马沙漠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4、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时间+降水)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一、气候的地区差异1、气候的组成要素:气温和降水2、柯本分类法柯本:德国人世界著名气象、气候学家他以植被分布为基础,以气温和降水为指标,将全球气候分为五个主要气候带,各气候带又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3、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及描述出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1)表示方法:横坐标表示时间,左侧纵坐标表示气温,右侧纵坐标表示降水量(2)绘制过程:先描点,画光滑的气温曲线,再画逐月降水量柱状图描述出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第一步:读气温曲线图,分析一地的冷热状况第二步: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地的干湿状况第三步:汇总得出气候特征。
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P65图3.281、气候类型的识别(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分析方法:(先看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月均温度确定温度带①最冷月均温>150为热带气候类型②最冷月均温在00-150为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③最冷月均温<00为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气候、寒带气候类型第二步、根据降水量确定气候类型①年多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气候②年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寒带气候③夏雨型:热带草原、三种季风(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4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1)热带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以亚马逊平原最广,其次分布于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终年高温多雨。
(全年多雨型)②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南北两侧,以非洲最广,其次分布于澳大利亚和南美洲。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降水渐变)③热带沙漠气候。
回归线大陆西岸,以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最广,其次是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中西部。
终年高温少雨。
(全年少雨型)④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以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为主。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降水集中在夏季。
(降水突变)(2)温带气候①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洲东南部、大洋洲东南部、南北美洲东南部。
冬暖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
②温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东北部最广。
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
③温带海洋气候。
欧洲西部最广、其次是南北美洲西沿岸。
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④温带大陆气候。
亚洲、北美洲中部最广。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全年少雨型)⑤地中海气候。
大陆西岸30°~40°,以地中海沿岸为主。
冬暖夏热,降水集中在冬季(冬天温暖湿润,夏天炎热干燥)。
(冬雨型,冬季雨多,夏季雨少)(3)寒带气候极圈以内,以南极大陆最广,其次分布于北冰洋沿岸及附近岛屿。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4)高原山地气候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地区,以青藏高原最广。
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山地迎风坡降水多终年低温少雨。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3、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温降水纬度位置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少(限于大陆东岸地区)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沿海降水多,大陆内部降水少。
地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四、气候与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化人为原因:①人类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②砍伐森林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危害:①冰川融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解决:①加强国际合作,少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少排放二氧化碳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6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④使用新的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