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老舍PPT课件
合集下载
老舍课件ppt课件

老舍课件p • 老舍的小说 • 老舍的散文 • 老舍的话剧 • 老舍的文学思想
01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 Yesぇ:★★℃
02
老舍的小说
老舍小说的特点
描绘底层人民的生活
老舍的小说多以描绘底层人民的生活 为主,尤其是北京市民的生活,通过 对他们的刻画,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 人性的复杂性。
老舍话剧的艺术风格
语言质朴自然
老舍话剧的语言质朴自然 ,贴近百姓生活,易于理 解和接受。
情节紧凑合理
老舍话剧的情节紧凑合理 ,结构完整,能够吸引观 众的注意力。
舞台布景简约
老舍话剧的舞台布景简约 而不简单,能够有效地营 造出所需的氛围和场景。
05
老舍的文学思想
老舍的文学观念
01
老舍认为文学应该反映 社会现实,尤其是底层 人民的生活。
挣扎。
他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揭示了 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
老舍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弱者的 同情和对强权的批判。
他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人性、道 德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老舍的文学追求
老舍一生都在追求文学的艺术性和思 想性。
老舍追求作品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注 重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
他不断探索和创新,尝试不同的文学 形式和风格。
老舍的散文语言幽默风趣,常常通过幽默 诙谐的方式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 。
情感真挚
批判精神
老舍的散文情感真挚,通过对亲情的描写 ,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老舍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通过对 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社 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关注。
老舍的代表散文
01
02
03
《想北平》
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家 乡北平的深深眷恋,通过 对北平的细腻描写,展现 了作者对家乡的情感。
01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 Yesぇ:★★℃
02
老舍的小说
老舍小说的特点
描绘底层人民的生活
老舍的小说多以描绘底层人民的生活 为主,尤其是北京市民的生活,通过 对他们的刻画,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 人性的复杂性。
老舍话剧的艺术风格
语言质朴自然
老舍话剧的语言质朴自然 ,贴近百姓生活,易于理 解和接受。
情节紧凑合理
老舍话剧的情节紧凑合理 ,结构完整,能够吸引观 众的注意力。
舞台布景简约
老舍话剧的舞台布景简约 而不简单,能够有效地营 造出所需的氛围和场景。
05
老舍的文学思想
老舍的文学观念
01
老舍认为文学应该反映 社会现实,尤其是底层 人民的生活。
挣扎。
他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揭示了 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
老舍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弱者的 同情和对强权的批判。
他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人性、道 德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老舍的文学追求
老舍一生都在追求文学的艺术性和思 想性。
老舍追求作品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注 重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
他不断探索和创新,尝试不同的文学 形式和风格。
老舍的散文语言幽默风趣,常常通过幽默 诙谐的方式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 。
情感真挚
批判精神
老舍的散文情感真挚,通过对亲情的描写 ,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老舍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通过对 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社 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关注。
老舍的代表散文
01
02
03
《想北平》
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家 乡北平的深深眷恋,通过 对北平的细腻描写,展现 了作者对家乡的情感。
老舍生平及作品课件

❖ 8 . 北京的春风能把春天吹跑 。
人生经历
❖ 老舍的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的 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 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 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 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 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 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 毕业。
老舍年轻时的照片
工作经历
❖ 他曾任小学校长 (北京东城区方家 胡同路小学)、中 学教员、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山东 大学)、伦敦大学1966年 老舍去世,他居住在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 西街丰富胡同19号, 是一座栽着柿子树的 四合院,被称为“丹 柿小院”。后被国务 院改建为“老舍纪念 馆”。
后期其他代表作品
《我这一辈子》 《茶馆》《正红旗下》
❖ 1.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 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 2.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像样子, 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 到文艺创作的底。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 它里面扔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 3.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许就能 成个好作家了。
《骆驼祥子》
《骆驼祥 子》的两 个主人公 是祥子和 虎妞。
《月牙儿》
《月牙儿》描写 母女两代相继 被贫困的生活 所困而被迫沦 落为暗娼的生 活悲剧。
《四世同堂》
❖ 《四世同堂》是 一部共有80多万 字的长篇巨制。 作品由《惶惑》、 《偷生》、《饥 荒》三部曲组成。
❖ 以抗日战争为背景, 以祁、钱两家为描 写重点,以小羊圈 胡同为人物活动的 中心,讲述了由北 平陷落到日本投降 8年间,一条胡同 里的事---北京沦 陷区生活的缩影。
人生经历
❖ 老舍的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的 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 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 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 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 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 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 毕业。
老舍年轻时的照片
工作经历
❖ 他曾任小学校长 (北京东城区方家 胡同路小学)、中 学教员、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山东 大学)、伦敦大学1966年 老舍去世,他居住在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 西街丰富胡同19号, 是一座栽着柿子树的 四合院,被称为“丹 柿小院”。后被国务 院改建为“老舍纪念 馆”。
后期其他代表作品
《我这一辈子》 《茶馆》《正红旗下》
❖ 1.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 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 2.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像样子, 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 到文艺创作的底。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 它里面扔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 3.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许就能 成个好作家了。
《骆驼祥子》
《骆驼祥 子》的两 个主人公 是祥子和 虎妞。
《月牙儿》
《月牙儿》描写 母女两代相继 被贫困的生活 所困而被迫沦 落为暗娼的生 活悲剧。
《四世同堂》
❖ 《四世同堂》是 一部共有80多万 字的长篇巨制。 作品由《惶惑》、 《偷生》、《饥 荒》三部曲组成。
❖ 以抗日战争为背景, 以祁、钱两家为描 写重点,以小羊圈 胡同为人物活动的 中心,讲述了由北 平陷落到日本投降 8年间,一条胡同 里的事---北京沦 陷区生活的缩影。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4课《老舍我的母亲》ppt课件1

复习导入
作者是如何刻画 母亲形象的?
学习写法
• 找出文中对母亲的细节描写,品味体会, 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 例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 红微肿的。
突出了母亲一年 到头的劳累。
学习写法:
将母亲辛劳的程
度逼真地展示了 出来。
这一细节,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
作者在描写时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 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 形象,又使用了白描的手法。
例3、生命是母亲给我的……唉,还说什么呢? 心痛!心痛!
品味语言:
•这些令人深思,感人至深的抒情和 议论,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 怀念和热爱,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以叙事为主, 兼以议论、抒情。
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
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 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 例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 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这一句反复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 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 表达则十分朴素。
• “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 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 心活动。
• 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 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 女之心。
学习写法:
• 例4、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 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 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 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作者是如何刻画 母亲形象的?
学习写法
• 找出文中对母亲的细节描写,品味体会, 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 例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 红微肿的。
突出了母亲一年 到头的劳累。
学习写法:
将母亲辛劳的程
度逼真地展示了 出来。
这一细节,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
作者在描写时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 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 形象,又使用了白描的手法。
例3、生命是母亲给我的……唉,还说什么呢? 心痛!心痛!
品味语言:
•这些令人深思,感人至深的抒情和 议论,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 怀念和热爱,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以叙事为主, 兼以议论、抒情。
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
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 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 例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 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这一句反复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 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 表达则十分朴素。
• “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 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 心活动。
• 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 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 女之心。
学习写法:
• 例4、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 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 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 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老舍.ppt

但是,老舍因为受齐鲁大学之聘,旋即离开北平, 来到了济南。两人遂没有更多的联系。1930年冬天, 老舍于寒假期间回到北平。在罗的进一步安排之下, 老舍到处被朋友们拉去吃饭,而饭桌上总是有胡絜 青。两人都是知识分子,都很谨慎,没有很多的直 接对话;只是在觥筹交错之际,偷偷地相互观察、 揣度。两人都觉得对方对自己很有那么个意思。 寒假即将结束,老舍又要离开北平了;他心里 感到了对胡的留恋。于是,他斗胆给胡写了封信, 挑明了自己的心思;这正中胡的下怀,胡马上回了 信。老舍欣喜若狂。这不仅使他对母亲、对自己都 有了交代,而且他感到一生的幸福有了保证。 通过济南和北平之间频繁的鱼雁往还,1931年 夏天,胡一毕业,两人就举行了婚礼。
当时北师大有个学生文艺社团,叫“真社”。胡絜 青书画兼修,有女才子之誉,自然成了真社的骨干。 一天,社友听说著名作家老舍回到了北平,而且要 去拜访师大教务长白涤州先生,便决定由胡出面前 去邀请他来校讲演。 两个青年都不知道那是罗常培一手操作的;不 过,他们在白家初次见面的相互印象都相当不错。 胡絜青回到家后,母亲问她对老舍的感觉如何;她 被问得如入五里雾中,只好支吾着回答“还行”。 老舍回到家中,母亲也问他对胡家姑娘的感觉如何; 他也成了摸不着头脑的丈二和尚,应付着回答“不 错”。其实两人都是明白人,都已心仪对方了。
1946年老舍在 耶鲁大学演讲后与 曹禺(右)合影。 当时老舍对曹禺说: “我喜欢耶鲁,这 儿中国人多,都说 中国话,真痛快!”
1953年夏老舍一家人在院中合影。左起老舍、胡絜青、舒立、舒乙、 舒雨、舒济。
1960年7月23日,老舍(右) 在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 次代表大会时,与主席团其他成 员受到毛主席接见,右二为梅兰 芳,右三为田汉。
现代文学老舍PPT课件

05
老舍与其他现代作家的比较
与茅盾的比较
茅盾的作品多以社会政治问题为题材,注重对大时代变革的深刻描写,如《子夜》 等。老舍则更注重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描写,如《茶馆》等。
茅盾的作品语言较为严谨,而老舍的语言则更加口语化,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
茅盾的作品多以长篇小说为主,而老舍则以中短篇小说和话剧为主。
与巴金的比较
巴金的作品情感浓烈,多以家族、家 庭为背景,如《家》、《春》、《秋》 等。老舍的作品则更注重对底层社会 的描写,语言幽默风趣。
巴金的作品主题多涉及家族、家庭和 青春成长,而老舍的作品则多关注底 层人民的生活和社会问题。
巴金的作品多以长篇小说为主,而老 舍则以中短篇小说和话剧为主。
与鲁迅的比较
老舍与现代文学
老舍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对后来的文 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 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
贡献。
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 替代,他的作品将继续影响着后
世读者。
02
老舍作品分析
《茶馆》
总结词: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旧 中国社会的缩影
的历史变革。
03
语言细腻、生动,情节 丰富,是一部具有深刻
历史内涵的小说。
05
详细描述
02
通过祁家人的命运波折,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
矛盾和冲突。
04
03
老舍的文学风格
语言特色
01 京味儿语言
老舍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北京方言和俚语,使得 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02 幽默诙谐
老舍善于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以轻松幽默的方 式揭示社会现实和人物性格。
老舍作品课件ppt

历史变迁
作品通过展现茶馆的兴衰和人物命运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历史进程中的 巨大变革。从最初的繁荣到最后的衰落,茶馆的命运与整个社会的命运紧密相 连,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无情性。
艺术手法与审美价值
艺术手法
老舍在《茶馆》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生动的语言、细腻的心理描写、巧妙 的情节安排等,使得作品具有了极高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他还通过对比、象征 等手法,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注重语言运用
老舍的作品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许多作家 在创作时都注重语言的运用,追求语言的生动和形象。
在当代社会中传播和接受
文学作品改编
老舍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 剧、话剧等多种形式,在当代社 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学术研究
老舍的作品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学术 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许多学者对老 舍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探讨了其作品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 和社会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丰富的文学题材
他的作品涵盖了社会各个 阶层,深刻揭示了社会矛 盾和人性弱点。
获得的荣誉
老舍曾获得过多种文学奖 项和荣誉,包括人民艺术 家称号等。
时代背景及影响因素
社会背景
老舍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社 会急剧变革的时期,他的 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 实面貌。
文化背景
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民 间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吸 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营养。
入选教材和推荐书目
老舍的作品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和 推荐书目,成为当代学生学习和 了解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THANKS
感谢观看
老舍的代表作品包括《茶馆》、《骆驼 祥子》、《四世同堂》等,这些作品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生平经历
作品通过展现茶馆的兴衰和人物命运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历史进程中的 巨大变革。从最初的繁荣到最后的衰落,茶馆的命运与整个社会的命运紧密相 连,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无情性。
艺术手法与审美价值
艺术手法
老舍在《茶馆》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生动的语言、细腻的心理描写、巧妙 的情节安排等,使得作品具有了极高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他还通过对比、象征 等手法,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注重语言运用
老舍的作品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许多作家 在创作时都注重语言的运用,追求语言的生动和形象。
在当代社会中传播和接受
文学作品改编
老舍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 剧、话剧等多种形式,在当代社 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学术研究
老舍的作品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学术 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许多学者对老 舍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探讨了其作品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 和社会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丰富的文学题材
他的作品涵盖了社会各个 阶层,深刻揭示了社会矛 盾和人性弱点。
获得的荣誉
老舍曾获得过多种文学奖 项和荣誉,包括人民艺术 家称号等。
时代背景及影响因素
社会背景
老舍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社 会急剧变革的时期,他的 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 实面貌。
文化背景
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民 间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吸 收了西方现代文学的营养。
入选教材和推荐书目
老舍的作品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和 推荐书目,成为当代学生学习和 了解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THANKS
感谢观看
老舍的代表作品包括《茶馆》、《骆驼 祥子》、《四世同堂》等,这些作品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生平经历
老舍及作品分析PPT课件

《文博士》 《骆驼祥子》 《火葬》《四世同 堂》
《正红旗下》(未完)《鼓书艺人 》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月牙儿》《微神》《断魂枪》《 柳家大院》
.
5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性 作品,也是现代文学中最优秀 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完成于 1936年,最初是在《宇宙风》 杂志上连载,1939年出版单行 本,在15年里再版有2多次。在 四十年代又翻译成多国文字。 有人认为是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 响?作品艺术价值究竟在哪里?
.
18
• 如,作品开头首先是风俗文 化描写。介绍北京人力车夫 分成几派及其群体心理。非 常吸引人。年轻力壮派,拉 漂亮的新车,喜欢拉包车, 拉大活;中年派,八成的新 车;车和人都很漂亮,善于 讲价;老年派,车破,跑的 慢,赚钱少,经常拉货物; 少年派,小孩车夫,很苦, 拉倒最后往往非常悲惨。还 有洋派的,专拉外国人,会 外语。他们有特殊优越感:
1、祥子形象 2、虎妞形象 3、艺术特色
三、语言风格
.
2
作者介绍
.
3
• 出生在北京西城一个满族 城市贫民家庭。老舍在北 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 长大。在国外时,阅读了 大量西欧文学名著,开始 了小说创作。在1936年发 表代表作《骆驼祥子》。
“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 害去世。
.
4
作品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
17
• 其实,现在阅读老舍的作品,最具有魅力的 是这种风俗文化。老舍能够把人物、故事、 情节和风俗文化完全结合在一起。作品写得 最好的那些,都是风俗文化很浓的部分,老 舍一写的这些的时候,总是灵感倍出。《骆 驼祥子》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风俗文化 最强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力车夫,车厂, 刘四过生日,有寿棚酒席。祥子和虎妞住在 大杂院,虎妞上街逛集市、庙会,虎妞难产 请个神婆,虎妞的朋友小福子是暗娼,小福 子被迫到白房子,等等。
《正红旗下》(未完)《鼓书艺人 》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月牙儿》《微神》《断魂枪》《 柳家大院》
.
5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性 作品,也是现代文学中最优秀 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完成于 1936年,最初是在《宇宙风》 杂志上连载,1939年出版单行 本,在15年里再版有2多次。在 四十年代又翻译成多国文字。 有人认为是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 响?作品艺术价值究竟在哪里?
.
18
• 如,作品开头首先是风俗文 化描写。介绍北京人力车夫 分成几派及其群体心理。非 常吸引人。年轻力壮派,拉 漂亮的新车,喜欢拉包车, 拉大活;中年派,八成的新 车;车和人都很漂亮,善于 讲价;老年派,车破,跑的 慢,赚钱少,经常拉货物; 少年派,小孩车夫,很苦, 拉倒最后往往非常悲惨。还 有洋派的,专拉外国人,会 外语。他们有特殊优越感:
1、祥子形象 2、虎妞形象 3、艺术特色
三、语言风格
.
2
作者介绍
.
3
• 出生在北京西城一个满族 城市贫民家庭。老舍在北 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 长大。在国外时,阅读了 大量西欧文学名著,开始 了小说创作。在1936年发 表代表作《骆驼祥子》。
“文化大革命”初期被迫 害去世。
.
4
作品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
17
• 其实,现在阅读老舍的作品,最具有魅力的 是这种风俗文化。老舍能够把人物、故事、 情节和风俗文化完全结合在一起。作品写得 最好的那些,都是风俗文化很浓的部分,老 舍一写的这些的时候,总是灵感倍出。《骆 驼祥子》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风俗文化 最强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力车夫,车厂, 刘四过生日,有寿棚酒席。祥子和虎妞住在 大杂院,虎妞上街逛集市、庙会,虎妞难产 请个神婆,虎妞的朋友小福子是暗娼,小福 子被迫到白房子,等等。
2024届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老舍 课件24张

• 听到祁老人咳嗽,他们溜了出去。李四爷已经在门口等着他们。把弟弟交给了 李四爷,瑞宣的头,因为一夜未眠和心中难过,痛得似乎要裂开。他说不出来 什么,只紧跟在弟弟的身后东转西转。
• 瑞宣从外面轻轻地走进来,老三轻手蹑脚地紧跟来,他问:怎样?大哥!
• 明天早晨走!瑞宣好像已经筋疲力尽了似的,一下子坐在床沿上。
阅读训练
• 明老三的心跳得很快,说不上话来。以前,瑞宣不许他走,他非常地着急;现 在,他又觉得事情来得太奇突了似的。半天,他才问出来:带什么东西呢?
• 啊?瑞宣仿佛把刚才的一切都忘记了,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弟弟,答不出话来。 • 我说,我带什么东西? • 呕!瑞宣听明白了,想了一想:就拿着点钱吧!还带着,带着你的纯洁的心,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 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 家”的称号 。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 睡在这里。”
写作风格
• 浓郁的京味儿。老舍总是以北京作为小说的背景。他描绘古都北 京的大杂院、小茶馆、狭窄的胡同和热闹的庙会,各种山水名胜、 胡同店铺基本上用的都是真名,汇聚起来共有几百多处。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老舍
2024届高考复习
人物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 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中 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 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 “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话剧《茶馆》、 《龙须沟》。老舍的一生,总是 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 愧的“劳动模范”。
阅读训练
• 弟兄俩谁也睡不着。在北平陷落的那一天,他们也一夜未曾合眼。但是,那一 夜,他们只觉得渺茫,并抓不住一点什么切身的东西去思索或谈论。现在,他 们才真感到国家、战争,与自己的关系,他们须把一切父子兄弟朋友的亲热与 感情都放在一旁,而且只有摆脱了这些最难割舍的关系,他们才能肩起更大的 责任。他们既不准知道明天是怎样把过去的一切都想起来,因为他们是要分离; 也许还是永久的分离。瑞宣等太太睡熟,又穿上衣服,找了老三去。他们直谈 到天明。
• 瑞宣从外面轻轻地走进来,老三轻手蹑脚地紧跟来,他问:怎样?大哥!
• 明天早晨走!瑞宣好像已经筋疲力尽了似的,一下子坐在床沿上。
阅读训练
• 明老三的心跳得很快,说不上话来。以前,瑞宣不许他走,他非常地着急;现 在,他又觉得事情来得太奇突了似的。半天,他才问出来:带什么东西呢?
• 啊?瑞宣仿佛把刚才的一切都忘记了,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弟弟,答不出话来。 • 我说,我带什么东西? • 呕!瑞宣听明白了,想了一想:就拿着点钱吧!还带着,带着你的纯洁的心,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 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 家”的称号 。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 睡在这里。”
写作风格
• 浓郁的京味儿。老舍总是以北京作为小说的背景。他描绘古都北 京的大杂院、小茶馆、狭窄的胡同和热闹的庙会,各种山水名胜、 胡同店铺基本上用的都是真名,汇聚起来共有几百多处。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老舍
2024届高考复习
人物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 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中 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 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 “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话剧《茶馆》、 《龙须沟》。老舍的一生,总是 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 愧的“劳动模范”。
阅读训练
• 弟兄俩谁也睡不着。在北平陷落的那一天,他们也一夜未曾合眼。但是,那一 夜,他们只觉得渺茫,并抓不住一点什么切身的东西去思索或谈论。现在,他 们才真感到国家、战争,与自己的关系,他们须把一切父子兄弟朋友的亲热与 感情都放在一旁,而且只有摆脱了这些最难割舍的关系,他们才能肩起更大的 责任。他们既不准知道明天是怎样把过去的一切都想起来,因为他们是要分离; 也许还是永久的分离。瑞宣等太太睡熟,又穿上衣服,找了老三去。他们直谈 到天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作为妻子:吸干祥子的精力来弥补自己失去 的青春、把祥子当作宠物和猎物、对祥子的恶 毒和刻薄。得到的只是丈夫的厌恶,甚至她的 死只是祥子的一种解脱。 她一生从未得到过爱与关怀,而她也丧失 了尊重他人的能力,与祥子的畸形的婚姻,并 没有使她真正获得幸福,反而加速了她的死亡。
12
二、东西方文化参照下的早期创作
C、留洋经历: 感受西方文明,特别是英国文化;大
量接触西方文学,特别喜欢狄更斯的作品。 狄更斯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人的关怀、 对人的尊重,对下层市民、小人物的怜 悯和同情,与具有平民意识的老舍在情 感上产生了契合。
13
二、东西方文化参照下的早期创作
老舍特殊华,兰州大学出版社; 《老舍小说艺术心理研究》,谢昭新,北京
十月文艺出版社。 /v_show/id_co00XM jIxMzQzMDg=.html(百家讲坛:老舍笔 下的新旧市民-吴福辉)
9
一、老舍创作的大致分期:
1.早期创作(1926—1930):
《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 (1929)
24
三、三四十年代的创作
作者对祥子的态度:
A、祥子对车的痴迷和买车的执着——赞扬其 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B、接连不断的遭遇,虎妞的婚姻纠缠——站 在祥子的立场上,对其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C、最后的消沉、堕落,变成走兽——批判其 毁灭式的、个人主义的末路行径。
祥子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家庭的悲剧、性 格的悲剧的多重交叉融合。
第四讲 老 舍
——市民文化 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1
2
3
4
5
6
7
本讲要点:
※现代意识观照下的城与人; ※从文化批判和民族性的角度审视人的发 展与变异; ※把习俗人格化,把人格习俗化 ※“京味——幽默”风格
8
参考书目:
《北京:城与人》,赵园,北京大学出版社。 《老舍的小说世界与东西方文化》,吴小美、
25
三、三四十年代的创作
② “虎妞”形象分析:一个悲剧性的丑角
A、作为女儿:是刘四的压榨车夫的工具、一个 不花钱的劳力、一个失去青春的女奴;得不到 父亲丝毫的关怀和怜爱。
B、作为小市民:好逸恶劳、利用自己的身份在 弱者面前逞威风、耍小手腕来骗取祥子的婚姻、 对小福子的恶意侮辱。
26
三、三四十年代的创作
19
三、三四十年代的创作
1、《月牙儿》 :新旧女性的异曲同归的 生活道路。 “月牙儿”这一意象的营造——与人物 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20
三、三四十年代的创作
2、《离婚》: 老李:追求“诗意”生活,一心想解除包办
婚姻、同粗俗老婆离婚,最后灰心失望而选择归 隐
张大哥:古道热情、“张大哥是一切人的
大哥”,“他一生的事业是作媒人和反对离婚”
二、东西方文化参照下的早期创作
1、人生体验与文化心理: A、出身:
来自并生活于市民社会底层。“我的 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的,是我的母 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 教育”。
因而,“中下层市民”和“妇女”成 为老舍关注的两个重点对象。
11
二、东西方文化参照下的早期创作
B、五四影响:
“五四把我‘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 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 信条中惊醒”。
18
《断魂枪》片段:
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 的“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 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 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 与这套枪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 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 些而已。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 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 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人的尊严,人不应该作礼教 的奴隶;反帝国主义使我感到中国人的尊严,中国人 不该再作洋奴。这两种认识就是我后来写作的基本思 想与情感。”
“‘五四’给了我一个新的心灵,也给了我一个 新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我不可能变成个作 家。‘五四’给我创造了当作家的条件。”
——(《“五四”给了我什么》)
视野中进行解剖,为本民族性格中那些 庸俗、怯懦和苟且偷安的习气而焦虑不 已,以启蒙主义的智者的眼光热切地关 注着民族性格的健康,在无处不在的幽 默中倾注着忧郁的人文关怀。
14
二、东西方文化参照下的早期创作
2、早期创作: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二马》
边缘——旁观——冷眼——讽刺 “中西文化对比下,市民社会人情世 态和人物性格的喜剧把握者” 。
15
16
二、东西方文化参照下的早期创作
老舍是站在异国他乡,把英国社会和 文化作为一个新的参照,自觉地进行民族 文化的自我检讨,自我反省,自我批判。
早期老舍文化选择的复杂性:一方面深
刻地批判、反思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在深 层心理和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民族文化的眷恋。
17
《断魂枪》片段:
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龙旗的中国
2.盛期(1930——1937):
《猫城记》(1932)《离婚》(1933)《断魂枪》《月牙 儿》(1935)《骆驼祥子》(1936)《我这一辈子》等
3.中期:
《四世同堂》(三部)(1944-1950)《鼓书艺人》(解放 前)
4.后期:《龙须沟》(“人民艺术家”) 《茶馆》
(“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10
故事围绕“离婚”展开,却形成了难 以离婚的现实。
21
22
三、三四十年代的创作
3、《骆驼祥子》: ① 祥子形象分析:
——城市文明病与人性的蜕变 祥子 骆驼祥子 虎妞丈夫 普通车夫 行尸走肉
23
三、三四十年代的创作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 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 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 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 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 水。枣红色多穗的镳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 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 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 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 眼明得象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 肉。镳局改了客栈,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间 北房,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
12
二、东西方文化参照下的早期创作
C、留洋经历: 感受西方文明,特别是英国文化;大
量接触西方文学,特别喜欢狄更斯的作品。 狄更斯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人的关怀、 对人的尊重,对下层市民、小人物的怜 悯和同情,与具有平民意识的老舍在情 感上产生了契合。
13
二、东西方文化参照下的早期创作
老舍特殊华,兰州大学出版社; 《老舍小说艺术心理研究》,谢昭新,北京
十月文艺出版社。 /v_show/id_co00XM jIxMzQzMDg=.html(百家讲坛:老舍笔 下的新旧市民-吴福辉)
9
一、老舍创作的大致分期:
1.早期创作(1926—1930):
《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 (1929)
24
三、三四十年代的创作
作者对祥子的态度:
A、祥子对车的痴迷和买车的执着——赞扬其 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B、接连不断的遭遇,虎妞的婚姻纠缠——站 在祥子的立场上,对其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C、最后的消沉、堕落,变成走兽——批判其 毁灭式的、个人主义的末路行径。
祥子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家庭的悲剧、性 格的悲剧的多重交叉融合。
第四讲 老 舍
——市民文化 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1
2
3
4
5
6
7
本讲要点:
※现代意识观照下的城与人; ※从文化批判和民族性的角度审视人的发 展与变异; ※把习俗人格化,把人格习俗化 ※“京味——幽默”风格
8
参考书目:
《北京:城与人》,赵园,北京大学出版社。 《老舍的小说世界与东西方文化》,吴小美、
25
三、三四十年代的创作
② “虎妞”形象分析:一个悲剧性的丑角
A、作为女儿:是刘四的压榨车夫的工具、一个 不花钱的劳力、一个失去青春的女奴;得不到 父亲丝毫的关怀和怜爱。
B、作为小市民:好逸恶劳、利用自己的身份在 弱者面前逞威风、耍小手腕来骗取祥子的婚姻、 对小福子的恶意侮辱。
26
三、三四十年代的创作
19
三、三四十年代的创作
1、《月牙儿》 :新旧女性的异曲同归的 生活道路。 “月牙儿”这一意象的营造——与人物 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20
三、三四十年代的创作
2、《离婚》: 老李:追求“诗意”生活,一心想解除包办
婚姻、同粗俗老婆离婚,最后灰心失望而选择归 隐
张大哥:古道热情、“张大哥是一切人的
大哥”,“他一生的事业是作媒人和反对离婚”
二、东西方文化参照下的早期创作
1、人生体验与文化心理: A、出身:
来自并生活于市民社会底层。“我的 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的,是我的母 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 教育”。
因而,“中下层市民”和“妇女”成 为老舍关注的两个重点对象。
11
二、东西方文化参照下的早期创作
B、五四影响:
“五四把我‘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 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 信条中惊醒”。
18
《断魂枪》片段:
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 的“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 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 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 与这套枪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 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 些而已。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 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 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人的尊严,人不应该作礼教 的奴隶;反帝国主义使我感到中国人的尊严,中国人 不该再作洋奴。这两种认识就是我后来写作的基本思 想与情感。”
“‘五四’给了我一个新的心灵,也给了我一个 新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我不可能变成个作 家。‘五四’给我创造了当作家的条件。”
——(《“五四”给了我什么》)
视野中进行解剖,为本民族性格中那些 庸俗、怯懦和苟且偷安的习气而焦虑不 已,以启蒙主义的智者的眼光热切地关 注着民族性格的健康,在无处不在的幽 默中倾注着忧郁的人文关怀。
14
二、东西方文化参照下的早期创作
2、早期创作: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二马》
边缘——旁观——冷眼——讽刺 “中西文化对比下,市民社会人情世 态和人物性格的喜剧把握者” 。
15
16
二、东西方文化参照下的早期创作
老舍是站在异国他乡,把英国社会和 文化作为一个新的参照,自觉地进行民族 文化的自我检讨,自我反省,自我批判。
早期老舍文化选择的复杂性:一方面深
刻地批判、反思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在深 层心理和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民族文化的眷恋。
17
《断魂枪》片段:
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龙旗的中国
2.盛期(1930——1937):
《猫城记》(1932)《离婚》(1933)《断魂枪》《月牙 儿》(1935)《骆驼祥子》(1936)《我这一辈子》等
3.中期:
《四世同堂》(三部)(1944-1950)《鼓书艺人》(解放 前)
4.后期:《龙须沟》(“人民艺术家”) 《茶馆》
(“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10
故事围绕“离婚”展开,却形成了难 以离婚的现实。
21
22
三、三四十年代的创作
3、《骆驼祥子》: ① 祥子形象分析:
——城市文明病与人性的蜕变 祥子 骆驼祥子 虎妞丈夫 普通车夫 行尸走肉
23
三、三四十年代的创作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 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 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 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 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 水。枣红色多穗的镳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 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 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 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 眼明得象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 肉。镳局改了客栈,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间 北房,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