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比较研究_陈子曦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西部经济快速增长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发展水平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呈现出较大差异。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保持东部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快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逐渐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重庆、四川、内蒙古等西部省市经济快速增长,而北京、广东、浙江、上海等东部省市经济增长趋于平稳。

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GDP增速的前10位,西部地区占据7席,东部地区仅占1席,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逐步由“东快西稳”向“西快东稳”转换。

这种发展趋势是短期现象,还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本文将就此问题,利用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得出合理结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实现“东快西稳”向“西快东稳”的转换改革开放之初,东部地区[1]与西部地区不仅在人均收入、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对于市场经济门槛的跨越能力差异较大。

本文着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选取了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具有持续效果的指标进行研究。

(一)东西部经济总量相对差距呈缩小态势2011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92万亿元,是1978年的177.8倍;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为9.96万亿元,是1978年的137.2倍,东部地区生产总值是西部的2.70倍。

从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七五”时期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1994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作为“先富起来”的地区,大量生产要素涌入东部地区,东西部经济总量相对差距呈快速扩大趋势,2000年东部地区经济总量是西部地区的3.05倍;虽然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在“十五”期间由于投资和政策的滞后效应,东西部经济总量的比值仍呈现持续扩大趋势,在2005年达到峰值3.24倍。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10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10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2017.2藉炎! i t(•今区域经济丝綑之路经活甬西部10皆FI放型经法友展水珥诬ffli,2谢婷婷 1马洁G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2石河子大学兵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促进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文章在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框架下构建包含开放环境、开放规模、开放潜力的指标体系,应用基于 中心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10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 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西部10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分为四类:发达开放区(重庆、四川、陕西)、中等发达开放区(内蒙古、广西、云南)、一般开放区(宁夏、新疆)、落后开放区(甘肃、青海^ (2)西部10省整体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且区域差异较大,西北地区严重落后于西南 地区,最后,文章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针对不同类别,提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 水平的相关建议3[关键词]开放型经济;丝绸之路经济带;灰色聚类;西部10省—、弓I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新常态经济”下 中国扩大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西部地 区经济实现进一步开放的有利契机。

依据2015 年国务院相关部门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 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规 划,国内沿线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涵盖西北 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广西。

2015年内蒙古以“向北开 放桥头堡”的定位也正式成为国内“丝绸之路经 济带”建设的一员。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10省位 于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地段,其开放型经济水平 的进一步提升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区 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 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趋向成熟,但因内部经济基 础薄弱,外部发展环境恶劣,对外开放时期相对[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XMZ075);石河子大学兵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BTYR201502)k[作者简介]谢婷婷(1980-),女,湖南耒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数量金融;马洁(1990-),女,新疆伊 宁人,硕士,研究方向: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

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比较研究

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比较研究

商展经济中国的西南内陆省份贵州、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和中部江西省,目前正在全域开展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

2012年9月,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创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行政管辖区全域开放的经济试验区。

2016年8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获批,要求建设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现代产业发展和内陆开放式扶贫的试验区。

2020年4月,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批复设立,成为中部崛起重要支撑区和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重要示范区。

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中国形成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高水平开放平台。

贵州与宁夏、江西有着同样的内陆特点,可以相互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推动内陆区域经济社会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与其他国家不接壤,并且不沿海的省级行政区共计13个,这种地理空间导致发展对外贸易业务存在先天不足。

贵州与全国人均 GDP 相比较,经济发展长期滞后,这是贵州对外开放的客观制约因素。

贵州省到2016年设立内陆开放试验区时对外开放度只有2.2%,远低于全国10.4%的平均水平。

贵州省开放经济是以扩大出口规模为导向,进口贸易规模占不到出口规模的1/3。

特别是2016—2020年,贵州贸易出口额有所减少,进出口的总额不到全国总额的0.2%(见图1)。

数据统计发现,贵州对外投资总额到2013年约为1.8亿美元,投资规模至今仍然不大。

2019年贵州进出口贸易额中,国有和民营企业的贸易业务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外商投资企业贸易额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下滑幅度超过了76%。

贵州省2019年总体是下降的,加工贸易出现49.8%下降,域外进口设备下降92.3%。

但是加工贸易总数超过一般贸易总额,占比达到55%左右,保税物流2019年度出现95.3%增长,这些数据说明贵州贸易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贵州资源加工和人力劳动价值具有相对优势,提高贸易结构的层次是开放发展的重要目标。

图1 1995—2020年贵州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比例(单位‰)数字来源:根据统计年鉴整理。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引言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国家,拥有着广袤的疆土和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也逐渐显露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协调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探讨协调财政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差异明显,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情况。

一般来说,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工业和服务业发达;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区生产总值差异明显。

我国东部地区的生产总值通常远远高于西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是遥遥领先。

2. 城乡发展差距悬殊。

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相较于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大,产业基础扎实,经济持续增长;而农村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收入较低,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差距。

3. 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

除了东部沿海地区之外,内地地区的城市之间也存在着发展差异,一些省会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要明显优于其他中小城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以及城市之间。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状况,不仅会影响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国家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

1. 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存在着巨大差异,东部地区的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良好,适合农业和工业发展;而西部地区山地、沙漠等自然条件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 政策和制度的影响。

一些地区因为政策和制度上的限制,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比如财政投入不足、市场监管不力等问题。

3. 人口迁徙和城市化。

东部地区由于工业和服务业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形成了人口过剩和城市化过程。

而西部地区因为产业结构单一,吸纳人口的能力有限,导致了人口外流。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财政状况的比较研究——以广东、湖北、四川三省为例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财政状况的比较研究——以广东、湖北、四川三省为例
占 GD P值 的比例 都 呈现 出波 动 性增 长 的态 势 :同 时 ,财政 支 出 的相 关 比重 高 于 同时 期财 政 收入 的比 重 .且 其 波动 幅
其 中 大部 分或 是 从东 、中 、西 部 经 济总 量 、人均 值 、增速 等 角度 予 以探 究 .或 是 通过 经 济 增长 理 论 及其 模 型 对 三 个 地 区 生产 要 素 的经 济贡 献度 差异 加 以实 证 研 究 ,或 是 从投 资环境 角 度 阐述 区域 经 济 协调 发 展 的政 策 主 张 ,或 是 探讨

以广东 、湖北 、四川三省为例
东 、 中 、 西 部 区 域 间 的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已 成 发展 的 一个 “ 颈 ” 本 文选取 广 东、湖 北 、 瓶 中 、 西 部 的 典 型 地 区 , 通 过 对 三 省 的 5组 料 进 行 比 较 研 究 ,得 出如 下 结 论 : 上 述 三 省
财政 收支 中的一个 具体 项 目在 三个 地区 的合理 规模 与作 用
度 与 上升 幅度 亦 高 于财 政 收入 。此 夕 ,比 较 上述 两 个相 关 比例 .可知 广东 省 的财 政收 入 占 G P的比例 高 于湖 北 省和 D
四川 省 .而 财政 支出所 占比例 则低 于湖 北 、四川两 省。
E ON C OMI OUT OOK T E B AI E C L H OH A S
上比 较而 言 .广东 省 的财 政 自给 率最 高 ,湖 北 省 次 之 ,四
引言
改 革开放 3 0年 以来 .我 国经 济发 展取 得 了令 人 瞩 目的 成 就 .但 同时也 产 生 了一 系 列 的问 题 ,而 地 区 间经 济 发 展
按 从 大 到小 的 顺 序排 列 为 :四 川 、湖 北 、广东 。这 表明 广 东 省 的 财政 收 入相 对 较 充足 .对 中央 政府 的转 移 支 出 的依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一、引言我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多样化地域特征的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我国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施协调发展政策,其中财政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入手,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并探讨协调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建议。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1.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东部沿海地区以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为代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较高,产业结构较为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而西部地区以青海、贵州、甘肃等省份为代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较低,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弱,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2. 形成差异的原因(1)地理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适合发展海洋经济和外贸。

而西部地区地处高原和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制约了经济发展。

(2)政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东部沿海地区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向该地区聚集。

而对于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相对较少,导致其发展相对滞后。

(3)资源配置不均。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而西部地区资源匮乏,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三、协调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 为落后地区提供资金支持。

财政政策可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拨款,支持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2. 优化资源配置。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促进资源向落后地区的流动和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3.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财政政策可以适度增加对东部发达地区的税收和财政支出,鼓励其向落后地区输出资源和技术,促进区域间的产业协同和资源互补。

中部六省经济开放度比较分析

中部六省经济开放度比较分析

中部六省经济开放度比较分析摘要:运用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国际投资依存度、生产开放度等指标,对1990到2012年中部六省对外开放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论表明中部六省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而在外资依存度方面中部六省目前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中部六省内部看,经济开放度发展不平衡。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中部六省的综合经济开放度,结果表明江西综合对外开放度程度最高,而河南最低。

关键词:贸易开放度;外资开放度;国际投资依存度;生产开放度;中部六省一、引言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重点,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扩大内陆延边开放。

2012年10月我国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宁夏内陆开放型实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正式启动;2013年7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计划顺利获批,这也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实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家后又实施了“西部打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中部六省是连接东部和西部地区的重要纽带,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中部地区的经济开放度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关于区域开放度的研究主要有:李志军、闫奕荣(2006)分析了西部“六强”的对外开放度,结果表明尽管西部“六强”的对外开放度差异较大,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

闫鸿鹂(2010)运用1985-2007年数据分析了滇桂黔三省对外开放度,陈辉(2010)对比了西北五省的经济开放度。

马章良(2010)构建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等指标,对2000-2009年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开放度进行了测度,结果其对外开放度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外资依存度方面优势明显。

李辉(2011)运用2000-2009年数据测算了东北三省的对外开放度,发现东北三省经济开放度较低。

中国沿海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中国沿海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L i a o n i n g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C h i n e s e c o a s t a l p r o v i n c e s o p e n e c o n o my c o u l d 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 c a t e g o r i e s , s t r o n g o p e n z o n e s( S h a n g h a i ) , o p e n
桂) ; 沿 海 开 放 型经 济 竞 争 优 势 总体 偏 弱 , 区域差异较大 , 北 方 低 于南 方 ; 辽 宁 省 开 放 型 经 济 总得 分 位 居 中 国沿 海 省 市 的 第 六 位 。
关键 词 : 开放型经济 ; 因 子分 析 ; 中 国沿 海 省 市 ; 辽 宁省
中图分类号 : F 1 2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8 1 4 1 ( 2 0 1 4 ) 0 1 —0 1 5 6— 0 5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Ev a l u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o f Ope n Ec o no mi c De v e l op me n t i n Ch i ne s e Co a s t al Pr o v i nc e s
a r e a s( T i a n j i n , G u a n g d o n g , J i a n g s u nd a Z h e j i a n g ) , g e n e r a l l y o p e n a r e a( L i a o n i n g , F u j i a n , S h a n d o n g ) a n d w e a k o p e n a r e a( H e b e i a n d G u a n g x i ) . C h i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张吉昌等认为, 开放型经济就是商品、资本、劳 动力和技术等要素能够自由地跨越边境流动、按照市场 规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 一种经济模式 [ 10]。二是 关白 等认为, 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学上是明确地与封闭型经济 相对照的概念, 它强调的不仅是对外开放所包含的经济 体制发展的方向和过程, 而且还强调把国内经济和整个 国际市场联系在一 起, 充分地参与 国际分 工, 同时在 国 际分工中发挥本国经济的 比较优势 [ 11]。三是曾志 兰等 认为, 开放型经济是 开放度较高的 经济体 系、运行机 制 和法律制度, 它体现为政府基本按照市场经济的机制和 规则进行管理活动、具有经济制度 的性质, 市 场经济 较 发达国家实行的是开放型经济 [ 12] 。四是杨圣明等认为, 开放型经济就是通 过放宽贸易 限制, 利用 外资, 引进 技 术, 大力发展面向国 际市场的产业, 以出口贸 易带动 企 业和国民经济的技 术改造, 加速产 业结构、产 品结构 优 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 13]
第 5期
陈子曦: 中国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比较研究
# 7#
出口 + 进口。由于 只有 投入 -产 出表 才包 含全 部的 信 息, 投入-产出表每 5 年才制作一次, 而本研究要考察连 续 5 年的开放型经济 水平, 所以在 本研究 范围内, 测 算 中此项还是用跟经济活动总量相关性最强、重合度最高 的 GDP代替。内贸依存度反映一个地区国内贸易情况, 是考察其与国内市场紧密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内贸 依存度 = 国内贸易总额 /经济活动总量。国内贸易总额 在计算中用社 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近似 替代。外资投 资 比反映的是一个地 区全社会总 投资中外资 投资所占 的 比重, 该指标包含着外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强 弱的信息, 计算公式为: 外资投资比 = 外资投资 /全社会 投资。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 计算中用各地区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中的利用外资项近似替代外资投资, 用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 资近似替代 全社会投资。内资 投资比 反 映的是一个地区全社会总投资中内资投资所占的比重, 该指标包含着内资 对地区经济 增长的拉动 作用强弱 的 信息, 计算 公式 为: 内 资投 资比 = 内资 投资 /全社 会 投 资。由于外资投资比与内资投资比口径要保持一致, 所 以, 内资投资比中内资投资项用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中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之和近 似替代。近似替代后, 计算公式为: 内资投资比 = ( 国家 预算内资金 + 国内贷 款 + 自筹 资金 ) /全 社会固定资 产 投资。区域外旅游收入占 GDP 比重是指区域以外 的游 客带来的旅游收入占地区 GDP的比重, 该指标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 出区域开放 环境质量的 高低。考虑数 据 可获得性, 测算中用国际旅游收入 /地区 GDP近似替代。 3. 3 开放潜力
2 开放型经济内涵与定义
2. 1 外向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的区别 外向型经济是建立在 自身经济 处于比 较封闭的 状
态下的一种外部拉动式的 / 依赖性经济 0, 通过外部数量 的 / 增量 0在短时间内刺激经济增长, 发展方式为出口导 向型, 依附性较强, 容 易受外部 变量左右, 自主性 较弱, 风险较高。
二是借用西方国际经济 理论对 我国或者 我国部 分 地区发展开放 型经济进行 研究。洪 银兴 [ 2] 从 比较利 益 陷阱入手, 提出我国 要大力推行科 技产业 化, 缩小高 科 技产业同国际上的差距, 培育未来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 力的战略性产 业。杨静 文 [ 3] 等以新 经济增长 理论为 工 具, 分析了我国发展 开放型经济的 思路和 原则, 杨的 研 究结论显示: 由于内生增长在部门间产生不平衡而导致 / 好 0的专业 化和 / 坏 0的专业化, 有 可能使国 家利益 受 损, 因此一 国发展 开放 型经 济要 务必 重视 人力 资本 开 发, 注重信息、知识和技术的积累。
国内 3 种专利授权数 普通高校数 教育经费 技术市场成交额
3. 1 开放基础 该部分主要考察 区域开 放型经济 基础。主要应 包
括地区生 产总 值、产 业结 构、基 础设 施、运 输、通讯、人 口、生态环境等相关信息。考虑到与本研究主要研究对 象的相关性和国家统计年鉴中指标的数据可获得性, 主 要考察地区 GDP、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工业增加 值比 重、地区 邮电 业务 量和 各地 区货 物周 转 量。其中,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 加值比重 = 全部 国有及规模以 上非国有工 业企业工 业 增加值 /地区 GDP; 此指标可反 映出地区工 业生产力 一 般性水平以及对地区 GDP 的贡献程 度。邮电业务 总量 指在单位统计年 度内以价值量 形式表现的 邮电通信 企 业为社会提供各类邮电通信服务的总数量; 此指标包含 着丰富的通讯量信息, 是考察一个区域信息要素流动活 跃程度的有力 指标。各地区货物周 转量是 指在单位 统 计年度内, 本地区由各种运输工具运送的货物数量与其 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和; 该指标可一定程度地反映出 物质要素在区域内流动的活跃程度。 3. 2 开放程度
三是从管理 学、系统 论入手, 对 我国或者 部分地 区
收稿日期: 2010- 03- 28; 修回日期: 2010- 08- 10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 07& ZD 019 ) 作者简介: 陈子曦 ( 1981- ), 男, 四川自贡市人, 博 士研究生, 主 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 E-m a il) 9118065@ qq. com。
一是研究了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必然性、路径和 重要意义。国家商务部 政策研究室 副主任 王子先 [ 1] 就 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对外开放基 本国策在经济领域 的重要体现 和适应世界 经济贸易 的 潮流几个方面对我 国发展开放 型经济的必 要性进行 了 论述, 并从贸易自由 化、金融自由化 和国际化 以及经 济 体制市场化改革等 方面总结和 探讨了一国 发展开放 型 经济的可能性路径。
3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十七 大报告 明确 提出要 / 拓 展对外 开放广 度和 深 度, 提高开放型经济 水平 0。这是在新的 发展阶段对 我 国开放型经济 水平提出的 新要求。一个地区 的开放 型
经济从空间上看应该涉及到区内和区外两个范畴; 从水 平上分析至少应该包括开放基础、开放程度和可持续开 放发展潜力 3 个层面。而指标体系 的建立 要遵循客 观 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国家统计年鉴能够查阅到 的指标项和前文对开放型经济内涵的描述, 构建了反映 地区开放基础、开放程度和开放潜力的综合评价区域开 放型经济水平的指标体系 (表 1) 。
开放型经 济的 概念 是西 方经 济学 家首 先 提出 的。 美国学者格林沃尔德认为, 开放型经济是一个贸易不受 限制的地区的经济。英国的皮尔斯则认为, 开放型经济 是参与国际贸易的一种经济, 其经济的开放程度大致等 于其外贸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目前, 国内学界 对开放型经济内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管理原则、风险控制、经验分析、政府 角色和制度 安排进行了 研究。比 如李颖 [4] 和刘新 智 [ 5] 等就在建设开放 型经济环境下 内陆城市政 府角色如 何 定位以及开放型 经济的运行机 理及发展路 径方面进 行 了相当程度的研究。
四是建立评价指标, 对区域开放型经济做实证研究 和比较研究。比如曾 海鹰 [ 6] 就在区 域开放 度指标体 系 的测算方面; 谢守红 [ 7] 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测 度和对比方面; 林俊夫 [ 8] 在内陆开放型经济开放度的实 证研究方面都出了填补当期学术空白的研究。
以上研究存以下特点: 一是开放型经济与外向型经 济概念模糊的 问题。二是指标体系 的构建 和实证分 析 中偏重于经济 外向度指标 研究。三 是对全 国范围开 放 型经济水平发展动态变化描述和测算不足。
拟在构建区域开放型经济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以 2005) 2009 年 5中 国统计年鉴 6相关数 据为依据, 对 我国各省市区连 续 5 年以来的 开放型经济 水平做动 态 分析, 并得出相关结论。

算结果进行综合 评价和分类比较得出若干结论。
关 键 词 : 开放型 经济; 比较研究;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 F061.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2363( 2010) 05- 0005- 06
1 开放型经济研究的理论综述
在 GOOGLE 学术引擎上以 / 开放型经济 0为关 键字 进行搜索, 截止 2010年 4月 3 日共有 13. 90 万篇学术成 果。在 CNK I全文数据库中以 / 开放型经济 0为关键字进 行搜索, 截止 2010 年 4 月 3日共有 5. 257 万篇学术成果。 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开放型经济进行了研究。
该部分主要考察区域 开放型经 济当期 的广度与 深 度, 是考察一个地区经济对内开放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 的核心指标集。主要包 括外贸依 存度、内 贸依存度、外 资投资比、内资投资比、区域外旅游收入比。其中, 外贸 依存度 = 进出口 贸易总额 /经济活 动总量; 此指标是 反 映一个地区的国 外贸易活动对 该地区经济 发展的影 响 和依赖程度的经济分析指标, 计算公式为外贸依存度 = 进出口贸易 总额 /经 济活动 总量。需要说 明的是, 经 济 活动总量里进口和出口都为正数, 也就是说进出口贸易 总额是经济活动总量的一部分。所以, 经济活动总量 = 国内中间使用 + 国内消费 + 国内资 本形成 + 国内产 品
开放型经济水平 0。由于受地缘、人 缘、政府宏 观调 控、跨国 公司产 业配 置、国际分 工、生产 要素全 球流 动等因 素影
响, 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在前人 研究的 基础上 设计了 评价国 内各省 市区开放 型经济 水平的 指标体
系, 并采用 2004) 2008年连续 5年的相关数据, 用主成分分析法测 算出我国 各省市 区开放型 经济水 平。最后, 对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