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凿壁偷光

成语故事:凿壁偷光【注音】zaobi touguang【成语故事】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
只有晚上, 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
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
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岀现在大户人家门前。
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
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勤学【相近词】囊虫映雪、穿壁引光、废寝忘食、凿壁借光【反义词】不学无术成语故事:守株待兔成语故事:乘人之危成语故事:出尔反尔成语故事:前功尽弃想了解更多成语大全网的资讯,请访问:成语大全。
有关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

有关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有关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篇1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囊萤映雪“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作文素材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作文素材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简短点勤学成语故事

简短点勤学成语故事简短点勤学成语故事读书如蜜蜂采花,思考如蜜蜂酿蜜,只有既采又酿,才能得到香甜的“知识蜂蜜”。
你知道多少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简短点勤学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勤学成语故事1:凿壁偷光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勤学成语故事2:囊萤映雪“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勤学成语故事3: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凿壁偷光古文意思

凿壁偷光古文意思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
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一、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凿壁偷光”。
二、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有一个少年叫匡衡,他特别希望能像学堂里的孩子那样,跟着老师读书。
可是,他家里很穷,实在没有钱拿出来供他上学堂。
于是,他经常一个人躲在学堂外面,安静地听着里面的读书声。
一位亲戚看见他这么喜欢读书,很受感动,就抽空教他认字。
日积月累,他终于可以自己读书了。
匡衡买不起书,就想办法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的书都是十分贵重的,只有有钱人家才有。
可是有钱人家怎么会轻易把书借给一个穷小子呢?为了能读到书,匡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村子里有个大户人家,家里有很多藏书。
一天,他跑到那户人家求见主人,见到后,一边作揖,一边急切地恳求说:“请您收留我吧,我给您家干活。
我力气很大,什么活都会干。
我不要工钱,只求您能把家里的书借给我看看。
我保证不会耽误干活,保证不会把书弄坏一点点。
”主人看到匡衡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眼睛里充满了渴求,一时被深深打动了,就收留了他。
匡衡终于如愿以偿地读到了书。
寒来暑往,匡衡一天天长大了。
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吃饭的工夫才能看一会儿书。
晚上回到家里,因为没钱,点不起油灯。
也不能看书。
所以一卷书常常要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读完。
匡衡心里难过极了,却无计可施。
一天晚上,匡衡从外面回家,周围一片漆黑,只有邻居家的窗户透着光亮。
匡衡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狠狠拍了自己脑袋一下,叨叨着:“以前怎么没想到呢!”回到家,他就在自己与邻居家共用的那面墙上摸索来摸索去,终于找到一处墙壁有破损的地方。
他找来一把小刀,沿着破损的墙壁轻轻地抠,抠不一会儿,一道弱弱的光线就从墙缝里透射过来。
匡衡兴奋极了,不敢再往大抠,担心影响到邻居,于是,便借着这一点点光线看起书来。
古代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

古代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在古代呀,有个超励志的成语故事叫凿壁偷光,这主人公匡衡可真是勤奋好学的典范。
匡衡小时候家里那叫一个穷,穷得叮当响,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晚上想看书学习,可咋办呢?这匡衡啊,眼睛滴溜溜一转,就盯上了自家和邻居家相邻的那堵墙。
他心想,要是能把这墙凿个洞,邻居家的光不就能透过来了嘛。
说干就干,匡衡找了个家伙事儿,就开始在墙上吭哧吭哧地凿起来。
这凿墙可不容易啊,那墙又硬,匡衡累得满头大汗,手都磨出了泡,可他也不放弃。
好不容易凿出了一个小小的洞,嘿,邻居家的光就透了过来,虽然微弱,但在匡衡眼里,那就像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啊。
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家里停电了,我正看着一本特别好看的漫画书,那叫一个着急。
我也想找光,可不像匡衡那么有办法,只能在屋里干着急,等着来电。
这时候我就想起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人家为了学习,克服这么大的困难,我这只是看个漫画书就不耐烦了,真是差太远了。
匡衡就借着这偷来的光,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他一读起书就入了迷,常常忘了时间。
有时候读到深夜,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还舍不得放下书。
冬天的时候,那寒风从墙洞吹进来,冻得他直打哆嗦,可他就裹紧破被子,继续看。
夏天呢,蚊子在身边嗡嗡叫,咬得他满身是包,他也只是随手挥一挥,心思全在书上。
就这样,匡衡靠着这一点点光,读了好多好多的书,学问越来越大。
后来他去参加考试,那文章写得叫一个精彩,把考官都给镇住了。
最后匡衡成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学者,还做了大官,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匡衡的这个凿壁偷光的故事啊,一直流传到现在。
它告诉我们,只要有一颗勤奋好学的心,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能克服困难,追求知识。
就像匡衡一样,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都能坚持学习,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明亮的灯光、宽敞的教室、丰富的书籍,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所以啊,每次我想要偷懒的时候,就会想起匡衡凿壁偷光的样子,然后就会打起精神,拿起书本,继续努力学习,也希望这个故事能激励更多的人,在学习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面为大家带来凿壁偷光成语故事,快来看看吧。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1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猛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过来的光亮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的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来人们就用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2【汉字书写】:凿壁偷光【汉语注音】:záo bì tōu guāng【成语出处】: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成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凿壁偷光的意思】:凿开墙壁偷借邻居家里的灯光来读书,后指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刻苦努力学习。
【凿壁偷光的近义词】:悬梁刺股、废寝忘食、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反义词】:不学无术、一曝十寒;【凿壁偷光的故事】汉朝时期,有一个人名叫匡衡。
他出生在农民家里,小的时候他很爱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供不起他读书,也没多余的钱买书。
只能向人借书,乡里有个有钱人家有很丰富的藏书,匡衡就每天去他家做短工,却不收分文工钱。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本文是关于凿壁偷光成语故事,感谢您的阅读!【成语】:凿壁偷光【拼音】:záobìtōuguāng【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举例造句】: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成语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凿壁偷光成语故事
导读:【成语】:
凿壁偷光
【拼音】:
záobìtōuguāng
【解释】: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举例造句】:
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
【成语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
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