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教案

合集下载

包公审驴 教案

包公审驴  教案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李有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包公审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遇事冷静和足智多谋。

3.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文中人物的智慧,让学生明白瘦驴主人的调包计是小聪明,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包青天》一、导入新课1.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2.教师板书:包公审驴3.集体审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丢驴)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读课文。

2.谁来说说驴到底怎么了?(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3.把描写驴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4.出示句子,并知道朗读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5总结学法,并小结引向下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审驴部分(3---10自然段)1.出示自学提示:(1)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包公审驴的过程;(2)划出包公审驴时的语言描写,小组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3)从包公审驴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包公是个什么样的人?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4.出示包公审驴时的语言描写,学生根据前面总结的写法来进行品读,分析朗读时的语气以及在每句话中包公的性格特点。

5.教师总结。

四、思维拓展1.教师导语:。

包公审驴教案设计大全

包公审驴教案设计大全

包公审驴教案设计大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包公审驴》的故事情节,理解包拯公正无私、明断是非的品质。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智慧,树立正义感,勇于担当。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讲述《包公审驴》的故事,理解包拯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故事中包拯如何运用智慧断案,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清官吗?(2)学生回答:包拯、海瑞、于成龙等。

2.讲述故事(1)教师讲述《包公审驴》的故事。

(2)学生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分析讨论(1)提问:同学们,故事中包拯是如何审驴的?(2)学生回答:包拯让驴的主人把驴牵到衙门,自己和衙役们跟着驴走,看驴停下来吃什么。

(3)教师引导:包拯通过观察驴的行为,找到了驴的主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发现问题。

4.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包拯具有哪些品质?(2)学生回答:公正无私、明断是非、智慧勇敢等。

5.案例分析(1)提问:同学们,你们遇到过类似包公审驴的故事吗?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去解决?(2)学生举例回答:如邻居家的狗咬伤人,如何处理;又如路上遇到交通事故,如何协助处理等。

(3)教师引导: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智慧,勇于担当,解决问题。

(1)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2)学生回答:学会了观察、分析问题,明白了包拯的品质等。

四、课后作业1.复述《包公审驴》的故事,与家人分享。

2.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述《包公审驴》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包拯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智慧,解决问题。

3.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包公审驴》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包公审驴》教案请关注北师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包公审驴》教案【一】一、导入新课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

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

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

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初读概括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

(师生读)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

(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三、细读探究(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唯一的财产)⑴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⑵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唯一“的财产)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

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1. 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兴趣,有的还有疑惑。

咱们像小侦探一样也仔细分析分析好不好?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现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不要紧,小组里其他同学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

《包公审驴》教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的故事

《包公审驴》教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的故事

《包公审驴》教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的故事《包公审驴》是一篇古代笑话,讲述了包拯因为一只驴子被偷,而误认为是嫌疑人,并最终将这只无罪的驴子审判、打死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结局悲惨,但却有着深刻的社会和人性意义。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有趣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我们有必要制作一份《包公审驴》教案。

一、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包拯被任命为开封府尹。

有一天,一只驴子被偷走了。

包拯从一位叫做胖婆的女人口中得知,嫌疑人可能是一个叫做李大郎的人,因为他前几天曾经来买过胖婆的酱菜。

包拯于是派人去找到了李大郎,并命令李大郎带领手下追缴赃物。

之后,包拯找到了被偷的驴子,但却发现这只驴子只是单纯的走失了。

包拯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在众人的见证下对这只无辜的驴子进行了审判,并将其打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包公审驴》这个故事的背景和内容。

2.了解这个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分析其中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

3.理解《包公审驴》这个故事所传达的社会和人性意义。

三、教学内容1.故事梗概的讲解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包公审驴》这个故事的梗概。

强调这个故事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设定,以及主要事件的发生过程。

也可以边讲边画图或展示图片,方便学生建立起连贯的故事形象。

2.分析故事中的问题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包公审驴》这个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比如,包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性,竟然对一只无辜的驴子进行了审判,并将其打死。

学生们可以针对这样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包拯的做法合理吗?他是不是违背了正义和法律的精神?如果你是包拯,你会怎么做?3.学习故事传达的意义接下来,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包公审驴》个故事所传达的社会和人性意义。

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述和细节的描述,引导学生探讨这个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人性观。

比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正义和公平,什么是人性中的善与恶,以及什么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包公审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名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触的经典之一,我们有必要设计一份关于《包公审驴》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其中的深刻内涵。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包公审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意义。

2. 探讨《包公审驴》故事中所体现的包公形象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 了解包公审案的公正原则,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包公审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包拯的廉政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包公审案的公正原则及其对今日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步骤1. 初步了解故事内容(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包公审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并通过图片等形式展示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组阅读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阅读一段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如包公的公正原则、审案的过程等,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

3. 整合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进行整合性的讨论,梳理故事中的重要问题和思想。

4. 艺术再现(20分钟)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朗读、表演或者彩绘等艺术再现活动,体会故事情感。

5. 深入探讨(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包公的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包公审案的公正原则及其对今日社会的启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6. 总结提升(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教学要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包公审驴》教材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包公审驴》教材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包公审驴》教材教案《包公审驴》讲述了刘五用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包公审驴》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包公审驴》教材教案一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智谋》中的一篇主题课文。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即刘五用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

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审驴——找到驴”三个部分。

而包公审驴部分是本文的重点。

在包公审驴的过程中,包公巧用计谋,对于疑难案件从容应对,凸显了包公的足智多谋。

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

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行的。

二、学情分析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

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设计理念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正是依据此理念,通过三次阅读让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

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熟知故事大概意思。

从而体会包公断案出神入化,足智多谋。

四、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包公审驴》,使学生能够理解包公的廉洁公正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事情节,并提取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包公审驴》的文化内涵,分析故事中包公的品德和思想。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事情节,并提取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你们知道包公是谁吗?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清官。

他以廉洁公正、为民除害著称。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关于包公的故事。

第二步:讲述故事情节1. 展示故事《包公审驴》的图片。

2. 读短文《包公审驴》。

第三步:理解故事1. 提问:故事中包公审判驴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包公审判驴是为了惩罚残害人民的驴贩子。

2. 提问:你认为包公是否正确地审判了驴贩子?学生回答:是的,驴贩子应该受到惩罚。

3. 提问:包公的品德和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回答:包公廉洁公正,勇于为人民伸张正义。

4. 引导学生讨论:包公审判驴的故事中蕴含了哪些道德教育?学生回答:故事中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正义勇于为人民服务。

第四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事1. 提问:为什么包公会审判驴贩子而不是直接惩罚驴贩子?学生回答:包公通过审判驴贩子来表明自己为公正和廉洁的形象,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合法合规地进行交易。

2. 提问:驴贩子的行为违反了哪些道德规范?学生回答:驴贩子欺骗消费者,违反了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第五步:小结1. 总结故事中包公的品德和思想:廉洁公正、为人民服务。

2. 总结故事中蕴含的道德教育:诚实守信、正义勇于为人民服务。

第六步:拓展延伸1. 让学生想一想,如果他们是包公,遇到类似的情况,他们会做何选择?2. 让学生自由发挥,绘制属于自己的《包公审驴》的场景。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以及他断案的巧妙。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包公是怎样通过巧妙的方法审驴的,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2、难点领悟包公的智慧,理解包公审驴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清正廉洁、智慧过人的官员,包公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包公断案的故事——《包公审驴》。

(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问: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怎么了?包公是怎么审驴的?结果如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2)理解“懊恼”“闻所未闻”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1)指名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思考:王五是个怎样的人?他的驴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理解王五对驴的喜爱以及驴的宝贵。

(3)王五的驴丢了,他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王五的焦急和懊恼。

2、包公是怎么审驴的?(1)自由读课文第 3-10 自然段,画出包公审驴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包公审驴的步骤和方法。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第一步,包公了解案情。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

他问了原告、被告和证人,记下了他们的陈述。

”)第二步,包公下令把驴关起来。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喝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第三步,包公放驴,跟踪驴的去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公审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通过“闻所未闻”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4、学习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5、通过课本剧表演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2、学习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3、通过课本剧表演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侧面描写及侧面描写的作用。

2、课剧表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结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包公审驴》一课,解决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的认识了包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闻所未闻的断案故事。

谁能简单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来叙述这个故事?
板书:
起因经过结果
换走宝驴细审瘦驴找回宝驴
二、精读“审驴”,理解课文。

(一)王五家境贫寒以卖炭为生养家糊口,驴是他家的唯一财产,王五像宝贝一样的爱着他的小毛驴,但是有一天它被偷了,王五惊慌失措,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决定要控告
这头驴。

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

那包公到底怎样审理这个案子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批一批,注一注,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考考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请大家在组内说一说,议一议,然后提出来。

(二)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1、包公是怎么审理这桩奇案的?
(1)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候我再来审它!”
从包公“皱着眉头想了想”和“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你体会到什么?
(从“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明告“驴”的案子很奇,包公开始也犯难;从“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说明包公足智多谋,马上找到了断案的办法。

——指导朗读,读中感悟,悟中朗读。

指导学生读出包公威严、沉着、胸有成竹的语气,并感受包公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品质。


(2)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包公为什么要痛打瘦驴?(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包公正是利用驴的这一特性来审案。

——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3)“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包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让毛驴逃回自己的家,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从包公审驴中,你体会到包公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用一个词语来赞扬一下包公,(足智多谋、断案如神、出神入化……),谁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或赞扬)一下包公的审案?(奇、神、怪……)
2、包公审案过程中,旁人有什么反映?
(1)“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

”——衙役们为什么差点儿没笑出声来?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不敢笑,但他们想笑吗?他们为什么都想笑?从这些地方你体会到什么?
(2)“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为什么会来了这么多听审看热闹的人?(抓住“十分吃惊”、“闻所未闻”等来理解),此时,他们可能怎么想?你认为偷驴人有没可能来到审案公堂,如果他来了,他可能怎么想?
破案之前,大家都对包公的审案很不理解,而结果包公很神奇地破了案,从而更加说明
了包公断案如神,这种通过写旁人来表现主人公品质的写法叫什么写法?这种描写有什么好处?(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本课通过侧面描写,更使人感受到包公的断案如神。


那对包公怎样审案的描写叫什么描写?(正面描写。

本课的写法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三、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除了包公,还有谁用了计谋,(包公为正义而想出好办法审案,因此叫用了计谋,偷驴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耍手段能叫计谋吗?不叫计谋应该叫什么——阴谋)偷驴人的阴谋为什么会失败?偷驴人被抓后可能怎么说?此时,如果偷驴人来到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2、包公断案神不神?如果这个案子让你来断,你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来破案?
四、课剧表演,开发思维。

1、确定角色
包公王五驴(2)偷驴人衙役数人乡亲数人
2、指导表演
动作:自然、大方
语言:参照课文(能不能照搬课文?)
表情:丰富、到位
3、自主组合,组内商议。

4、表演。

5、评价。

板书设计:
起因经过结果
换走宝驴细审瘦驴找回宝驴
(足智多谋、断案如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