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物联网

合集下载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网戓略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瓶颈和技术难点,开展重大 技术研究;汇集各方力量和现有成果进行集成创新,推进 成果转化和产品孵化;开展应用示范,推劢产业发展。
3.感知中国示范: 为无锡建设“感知中国”中心提供顶层
设计和决策咨询服务,成为无锡“感知中国”中心建设过 程中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和产业创新的强大支撑。
第一步,采集信息
基亍安全、快捷、先进的计算机网络 通讯技术,通过领先的定位终端和无线数 据传输手段,实时的将用户所关心的位置 信息上报至位置于平台。
第二步,处理信息
依靠核心的分布计算和存储技术,及 时、高效的处理海量的位置信息,保证用 户最便利、最低成本的获得服务。
第三步,查询信息
通过网页、秱劢终端、即时通讯等多 种方式将位置信息展示给用户,幵结合产 品的访问控制策略,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个 人隐私。
2009年6月,就“智慧地球”做出批示。 2009年7月,视察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强调抓住物联网发展 机遇。 2009年8月,视察无锡“中科院传感网工程中心”,指示建 设“感知中国”中心。 2009年11月,发表《让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等关键技术,及早 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的研究,使信息网络产 业成为推劢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劢 机’
物联网位置云平台简介
“国家物联网位置云”作为在位置服务领 域的领先顷目,是通过软件技术、定位设备 和亏联网提供位置信息存储与搜索、轨迹查 询等位置服务,是面向个人、家庨和企事业 单位的“物联网云计算定位服务平台”。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移劢物联网研究院
物联网位置云
IBM蓝云计算平台
Intel开放数据联盟
传感器与芯片:声学、振劢、压力、温度、湿度、生物、化学、 CCD、红外、微波、静电、RFID、信息处理与传输芯片

邵新宇-物联网技术及其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邵新宇-物联网技术及其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库存管 理 供应商 管理 物料自 动输送
公共平台 云平台 共性技术 平台 物流服务 平台
制造 过程 监控
货品 追踪
制造 过程 管理
货品 清点
内部 物流
辅具 管理
云计算 中间件
物 流
车队 调度
车队 跟踪
物联网技术标准与公共平台
22 22
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
RFID标签设计与制造技术 -长寿命、抗金属标签开发、测试与生产 传感器技术 -微功耗、软件无线电、传感器与RFID结合 工业无线网络技术 -无线电载波冲突、自动调校/组态、可定义的 协议报文格式转换 云计算技术 -适应新型物联网三层结构的新型云存储、云安 全、云灾备 制造应用物联网中间件技术 -数据处理规则模型、智能业务规则引擎、接口 Schema定义
4 4
制造产业发展逻辑
第一产业:对自然物质资源的直接利用 资源是竞争的焦点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的再加工利用 技术与装备成为竞争的焦点 第三产业:对人类智慧的利用 以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和知识含量为客户提供更优质 的产品和服务,将人类专家的智慧嵌入在装备、产 品和服务中
5 5
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泛在感知 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 应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智 能化技术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融合; 以提升产品制造的智能化水平,适应复杂环境下 制造业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技术 及系统; 具有信息驱动、自治能力、人机协同、自组织与 柔性、自学习能力、自维护能力等特征。
制造需求:多品种多批量、高质量低成本、柔性制造快速响 制造需求:多品种多批量、高质量低成本、柔性制造快速响 应、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等。 应、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等。 2 2

2014年物联网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物联网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物联网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9月目录一、行业概况 (4)1、车联网 (7)2、汽车生产与经营管理信息智能化 (9)3、安全生产 (10)二、未来行业发展方向 (10)三、行业相关的法规、政策 (12)四、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3)1、技术壁垒 (14)2、客户关系壁垒 (14)3、人力资源壁垒 (14)五、行业竞争格局 (15)1、车联网行业竞争格局 (15)(1)第一阵营:汽车制造厂商主导推出自主的Telematics 前装模式 (15)(2)第二阵营:第三方厂商主导的车联网服务 (16)(3)第三阵营:即专业信息服务企业推出的专项车载控制系统 (17)2、物联网其他应用领域竞争格局 (17)六、行业市场容量分析 (18)1、车联网 (18)(1)车辆信息采集与终端设备 (18)(2)车联网服务费 (21)(3)移动互联网应用 (22)2、物联网其他应用领域的市场空间 (22)七、行业风险特征 (23)1、市场风险 (23)2、行业风险 (24)(1)创新决策不当的风险 (24)(2)资源整合的风险 (24)(3)商业模式不清晰的风险 (25)一、行业概况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具体地说,物联网把新一代IT 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车辆、家居、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物联网的应用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 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卖机,这一概念由MIT 的Kevin 教授首次提出,直到2009 年IBM 提出“智慧的地球”的概念引起广泛关注,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如下表所示:。

973项目摘要

973项目摘要

项目名称:物联网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科学家:刘海涛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起止年限:2011.1至2013.8依托部门:江苏省科技厅二、预期目标1. 总体目标本项目针对智能电网等物联网的重大应用需求和特征,以构建感知互动、自治高效和安全可信的物联网系统为目标,以物联网的非确定、高混杂和强关联特征为出发点,开展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分析并揭示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复杂耦合关联机理,提出物联网在自治机理、融合决策处理、可信软件建模与方法和系统优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建立物联网标识、安全、网络、服务等基础架构,探索物联网的演进路线,在物联网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建立物联网基础理论体系,相关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力争主导物联网国际标准,为物联网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带动信息领域和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我国在以物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领域新浪潮中占据有利和主动地位奠定重要基础。

2. 预期目标(1)建立物联网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关联模型,提出物联网关联表征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建立可扩展的物联网标识体系;设计涵盖安全协议、授权认证和密钥管理的物联网安全架构;建立面向演进的异构网络互连、服务、管理和软件体系架构,形成相对完备的物联网架构体系;(2)建立物联网的分布式自治模型;提出物联网动态场景的高效觉察机制、自适应的终端标识分配和资源动态配臵机制、支持容侵容错的高效自愈合和自保护机制、自治子网间的协同管理机制,以及可增量部署的异构网络融合机制,形成体系化的物联网自治理论和方法;(3)提出物联网信息处理架构和基于语义的服务模型及相关机制;提出混杂信息融合的方法,以及关系链的挖掘、建立、维护和使用方法;形成面向服务的主动决策与控制交互模型,提出针对多粒度异构物联网语义信息与决策需求的逆向解析方法,实现高效的分层主动处理与融合;(4)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水平的物联网可信软件设计方法理论,提供一套逻辑系统刻画方法,构建建模语言,扩展与完善分析与验证技术,同时创建可信软件分析验证平台,为物联网系统的软件设计与验证提供可信保障;(5)针对物联网的感知互动、虚实交融、异构复杂等特性,研究物联网系统资源、服务和决策的耦合机理,通过在感知、传输、决策控制等各个层次上的自优化及跨层优化调度,设计一整套符合物联网特性的系统优化机制;(6)提出面向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理论验证方法和评估体系;搭建具有开放性、通用性的物联网实验测试平台;建立智能电网行业内配用环节互动和与智能家居、电动汽车等行业间服务融合的物联网应用验证系统。

国家电网信息通信公司: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国家电网信息通信公司: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我们积极开展物联网研究及应用,物联网在电力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更高、运行更稳定。
智能电网的建设必然产生一个完整、统一的覆盖全国城的庞大的智能电网。
从去年开始国家安排了2批228个项目试点工程,已经竣工117个项目。到去年年底我们已经完成了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系统开发,并在陕西、山西等9个电力公司上线运行,这个系统对线路、对设备对开发都进行统一检测、统一监控。
对于输电线路状态的检测。所以说我们这两年,国家电网也在积极推动一些项目,实现对项目的检测。
在变电站上的应用,或者自动化以外,我们围绕各项技术,对变电站的辅助管理与监控应用物联网手段。比如通过RFID实现跟踪和监控。通过智能视频来实现巡线的可视化,还有通过物联网RFID技术实现对我们的状态的检测。
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智能电表,智能电表我们在2015年以前,国家电网范围之内,将对三种电表进行更换。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投资,总投资超过1千亿。
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我们也做的很多工作,围绕了输电、配、用等几个环节来攻克相应的技术,建立了一个系统平台,除了国家项目以外,也联合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进行试点工程,效果不错。叫点线面,点变电站,线是线路,面是所辖范围。扬州供电公司范围更大。同时我们也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研究,里面围绕着物联网的体系架构、职能感知等基础理论展开研究,以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等方面进行研究。
这是作业图,我们的智能是能够大量的介入风电、太阳能等轻捷能源,能够与用户双向互动,实现智能生活,能够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是新型现代化电网。有人称为2.0版本的电网。
坚强智能战略框架,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写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三个阶段,2009到2010年规划试点阶段,2011到20115年是全面建设阶段,2016到2020年是引领提升阶段。4个体系,我们要建设电网基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5个内涵是坚强可靠,经济高效,轻捷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

973计划2011年项目清单

973计划2011年项目清单

2011CB301800 表面等离子体超分辨成像光刻基础研究 2011CB301900 半导体固态照明用超高效率氮化物 LED 芯片基础研 究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 中国科学院 研究所 南京大学 教育部
2011CB302000 II 族氧化物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基础研究 2011CB302100 微纳光机电系统的仿生设计与制造方法 2011CB302200 网络海量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的理论与方法
2011CB504500 感音神经性聋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基础研究 2011CB504600 近视发病机理及干预的基础研究 2011CB504700 重要病毒跨种间感染与传播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 中国科学院 究所
— 4 —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首席 科学家 刘奋勇 金奇 王庆国 朱兵 段金廒 王琦 林均品 徐坚 杨玉良 熊翔 闻海虎 李伯耿
2011CB403500 南海海气相互作用与海洋环流和涡旋演变规律
— 3 —
项目编号 2011CB403600
项目名称 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 应
项目首席 科学家 孙松 余争平 邬堂春 刘德培 贾伟平 王晓民 尚永丰 曾益新 段树民 李华伟 瞿佳 高福
项目第一承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 所
— 5 —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首席 科学家 余木火 顾忠伟 谢建新 杨锐 谭建荣 王煜 房丰洲 丁汉 郑小平 张军 张良培 舒歌群 袁士义
项目第一承担单位 东华大学 四川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 所 浙江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天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武汉大学 天津大学
2011CB100100 主要粮食作物骨干亲本遗传效应和利用的基础研究 2011CB100200 水稻高产、优质等重要性状的分子机制和设计育种 研究

物联网概述ppt课件

物联网概述ppt课件

• Future vehicle systems
– Controlled electronically – Connected – Smart adaptive vehicle – Autonomous driving –…
• New automotive DNA is cyber-physical!
十五年周期定律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
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 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什么是CPS?
Partially by Azer Bestavros, Boston University, 2008
从Internet到IOT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1.1 历史进程:主线复杂,来源不单一
RFID(无线射频识别)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Auto-ID中心,提出EPC系统及物联 网概念
什么是CPS?
A CPS integrates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with monitoring and/or control of entities in the physical world dependably, safely, securely, efficiently and in real-time. - S. Shankar Sastry, UC Berkeley, Dean CPS are integrations of computation with physical processes. - Edward Lee, UC Berkeley CPS are physical and engineered systems whose operations are monitored, coordinated, controlled and integrated by a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core. - Insup Lee, U. Pennsylvania; John A. Stankovic, U.

重庆邮电大学未来网络研究中心团队简介

重庆邮电大学未来网络研究中心团队简介

未来网络研究中心
一、团队简介
自1996年来,本团队一直致力于互联网领域的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以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计划项目、重庆市重点基金项目等为依托,在互联网行为模型、网络测量、交换路由、资源调度等领域和方向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

研究团队现有教授3人:唐红、张毅、赵国锋,此外还有徐川博士和刘媛妮博士。

二、研究方向
1.新型互联网体系和机理研究:探索新型互联网体系结构和机理,建立相应的互联网体系模型、理论和方法,解决现有TCP/IP互联网发展的问题,实现互联网可持续发展;
2.物联网应用系统和技术研发:物联网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研究和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及相关的技术,涉及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开发;
3.移动互联网行为分析与应用开发: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接入互联网的模式日益普及。

研究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模型、行为特征,开发基于手机终端的应用;
4.网络应用系统研发:网络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系统及硬件设备的开发。

三、主要工作
以互联网为基础,研究新型网络模型、算法,开发相关的系统和设备。

四、招生要求
1.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2. C 程序设计经验;
3.算法和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通信网络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973计划项目“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基础研究”启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11-01-18 出处:科技处点击:4789次
以我校马华东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计划项目“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基础研究”启动会于2011年1月16日在北邮科技大厦召开。

本次启动会由项目首席科学家马华东教授主持,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重大项目处张延东处长、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宋海刚、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赵倩、国家基金委信息学部刘克处长、国家基金委信息学部项目主任肖人毅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

出席启动会的专家有:科技部委派的973项目责任专家何新贵院士、毕光国教授、钱华林研究员,项目专家组成员孙家广院士、陈俊亮院士、梅宏教授、李建中教授、刘云浩教授。

各课题负责人,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西安交大、上海交大、香港科大等9家项目参加单位的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

我校杨放春副校长、科技处刘杰处长、高燕丽副处长均出席了会议。

首先,张延东处长回顾了国家973计划项目的发展历程、选题重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并就“十二五”期间973项目改革思路作了简单介绍,感谢北京邮电大学为国家973计划项目所做的工作。

国家基金委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孙家广院士介绍了国家自然基金委对基础研究支持的思路以及与科技部973计划的关系,并对本 973项目提出殷切期望。

教育部科技司赵倩首先对北京邮电大学牵头申请的973项目成功立项表示祝贺,并希望大家能一起合作顺利完成本项目。

杨放春副校长首先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北京邮电大学的支持和厚爱,表示北邮将秉承一贯的严谨作风,坚决把973项目做好。

马华东教授代表973项目组做了项目启动报告,介绍了项目背景、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项目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并对团队组成和任务分工作了说明。

然后,各课题负责人汇报了本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案、研究目标等。

与会专家们就项目如何突出研究重点、如何克服难点、如何形成成果亮点等进行了点评,给项目组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和要求。

在项目的工作研讨会上,项目专家组成员刘云浩教授、李建中教授分别就WSN到物联网的困扰、CPS系统方面做了主题报告,马华东教授做了973项目管理办法的报告。

大家就主题报告中提出的问题、项目管理报告中提出的项目目标、团队分工与合作、各课题的任务促进、课题间的交流与合作、下一段工作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一致表示坚决支持、配合首席科学家的工作,齐心协力,争取圆满完成本项目的研究目标。

国家973计划物联网项目启动会在无锡召开(刘海涛)
发布时间:2010-12-23 点击次数:
2010年12月19日,国家973计划项目“物联网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无锡召开。

项目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巢尘、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浩,咨询组专家西安电子科大教授马建峰、中科院电子所副研究员崔大、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研究员钱华林,江苏省科技厅相关领导,以及各课题成员出席了会议。

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各课题负责人向项目专家、咨询组专家作了课题工作汇报。

本项目为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第一个国家973计划项目,项目针对我国重大应用需求和特征,以构建感知互动、自治高效和安全可信的物联网系统为目标,以物联网的非确定、高混杂和强关联特征为出发点,开展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分析并揭示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复杂耦合关联机理,提出物联网在自治机理、融合决策处理、可信软件建模与方法和系统优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建立物联网标识、安全、网络、服务等基础架构,探索物联网的演进路线。

国家973计划项目“物联网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共包括6个课题,其中国网信通公司参与课题“物联网验证与应示范研究”由刘建明总经理担任课题负责人,刘总在启动会上做了工作汇报,介绍了项目三大科学问题与本课题的关系,并向项目组和咨询组专家介绍了智能电网相关情况。

项目组和咨询组专家对项目和各课题进行了点评,专家期望本项目可以在物联网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为物联网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澳门大学物联网设计方法研究获“973”立项
2010年12月31日 12:43 科技日报
由澳大校长赵伟任首席科学家引领的国家973科研计划"物联网基础理论及设
计方法研究"专案获得科技部确认立项。

澳大牵头的国家973计划物联网项目突破物联网设计和实施的关键技术,对推动全国乃至全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将作出重大的贡献。

2010年,澳门大学的科研项目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其中《物联网基础理论及设计方法研究》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确认立项,澳门大学在物联网的研究和改革上,迈出了举足轻重的一步。

澳门大学演绎物联网新纪元
毋庸置疑,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催生出一些新技术,而新技术也是使经济走出危机的巨大推动力。

在席卷世界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下,以美国人的“智慧地球”为开端,物联网几乎是一夜走红,股市上的热度足以让业内人士惊愕,让专家学者们都始料不及。

物联网可望成为后十五年的新型计算模式。

2010年被人誉为“中国物联网元年”,在这片百舸争流万箭待发的领域,每一天都有突破和进取,每一天都在诞生传奇和奇迹。

2009年总理温家宝提出“感知中国”的领先概念,全面加快开发物联网的进程。

在刚颁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里面,物联网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是新的技术革命,是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物联网产业是实现技术可控、保证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型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0年3月,在澳门大学校长、讲座教授赵伟的带领下,以澳门大学教授为主力的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等30多位专家学者团,向科技部国家“973”项目:提交了题为《物联网基础理论及设计方法研究》的项目申请。

经过多番严格筛选,项目申请已被国家科技部正式确认立项,拨款资助。

同年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于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提出了“加快发展物联网技术”,令物联网的重要性和关注度,上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澳门大学的物联网时代
以澳门大学牵头的国家973计划物联网项目,其研究目标是立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物联网技术的重大需求,针对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瓶颈制约,研究物联网系统信息的保真性和执行忠实性两大科学问题,构建物联网的基础理论体系,发展物联网新型体系结构,突破物联网设计和实施的关键技术,提供物联网支撑技术平台。

团队提出的这一套解决方案得到了参与评审的专家及领域学者的认同和赞识。

如果2010年是中国物联网元年,那么2011年将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最关键的一年,各级政府的政策出台、各高校院所的技术研发、标准化进展以及重大专项的设立都将对未来几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走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王忠宏讲:未来十年,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投资可达4万亿,产出8万亿,形成就业岗位2500万个,其产业将比互联网大30倍。

当下,已被定义为中国战略性产业的物联网,是一个时尚、热门的产业,不仅各路资本竞相追捧物联网产业投资,二级市场上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物联网概念股行情几度卷土重来。

对澳门大学而言,能参与此项当前物联网领域的最高研究,不但可以提高澳门大学的科技研究水平,而且更能为全国乃至全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作出重大的贡献。

澳门大学在此项目上,还有着许多不可取代的优势。

澳门大学校长赵伟是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也是物联网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

此外,以澳门大学教授为主力的973团队汇集了众多的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吸纳了海内外不同领域的顶尖科研人才。

研究领域覆盖了传感网络、实时系统、通信系统、软件系统、电力系统,代表了当前物联网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

2010年已接近尾声,中国物联网的热度并没有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冷却。

物联网仍然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973计划项目预算发布物联网3项基础研究经费3135万
作者:RFID世界网收编来源: 2010-11-25 11:51:00
摘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启动的172个项目前两年预算安排和2009年立项的107个项目后三年预算安排(见附件),经过中介机构评估、预算管理部门的综合审查,初步方案已经确定。

关键词:973计划[0篇]项目预算[0篇]物联网研究[13篇]研究经费[0篇]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启动的172个项目前两年预算安排和2009年立项的107个项目后三年预算安排(见附件),经过中介机构评估、预算管理部门的综合审查,初步方案已经确定。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拟安排情况中,关于互联网基础理论研究的共有三项,承担单位分别是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和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专项经费总额为3135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